学者谷

位置:首页 > 个人范文 > 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集锦【15篇】

心理学3.08W

设计心理学1

花一个多星期空余时间读完这本书书中内容并非想象中那么易于理解部分理论不适用于国内的设计环境童鞋们可能很难完全将这些优秀的设计理念,贯彻至手头的设计工作中但这的确是一本值得读,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很有必要读的好书从事视觉设计的童鞋也大可翻一翻,开阔下设计思路摘录书中部分启发性的理论 ——归罪习惯——人习惯把自身的问题归咎于环境,而把别人的问题归咎于性格。人在找失败原因时,拥有信息太少,有些信息或许还是错的,结果抱怨或嘉奖几乎脱离实际。人类思考和解释的本质——人倾向于只要能加以解释就满意。但人的解释建立在与过去经验类比的基础上,那经验不一定能应用到目前的情况中。遇到奇怪或令人费解的事情时,人一旦找到某种解释,不管是对是错,都会感到满足。行动的结构——目标、对外部世界采取的行动、外部世界本身,以及查看行动在外部世界中所造成的后果。(行动本身包括:去做什么和检查这样做的结果。可称之为“执行”和“评估”)现实生活中,想要采取行动,还需将目标转化成明确的.行动步骤,即“意图”人类习惯对事物加以解释,这就形成了针对事物作用方式,事件发生过程和人类行为方式的概念模式,即心理模式。其有助于人理解自己的经历,预测行为结果,应对出乎意料的情况。拥有什么样的心理模式取决于知识结构,不论这些知识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不论做什么事,人们都习惯建立心理模式,这就是为什么设计人员应该向用户提供正确的模式的原因,。设计人员若没有提供,用户就有可能自己编出一套不恰当的心理模式。人的行动包括七个阶段——确定目标;确定意图;明确行动内容;执行;感知外部世界状况;解释外部世界状况;评估行动结果。人并不总是思维慎密、讲究逻辑和道理的。目标通常不完善,或者模糊。采取的行动有时只是对外界事件做出的反应。遇到合适的机会时,人才会为某种目标而行动。只有当事情非常重要时,才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信息储存于外部世界(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与外界信息相结合,影响着我们的行为);须具备高度精确的知识;存在自然限制条件;存在文化上的限制条件(由于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条件,减少了可选择的方案,降低了需要储存在记忆中的知识量)记忆的类别——记忆任意性信息;记忆相关联的信息;通过理解进行记忆。

设计心理学集锦【15篇】

识记材料如果有意义,符合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我们就可对其进行理解、解释和整合。一些规则和限制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将那些表面上杂乱无章、毫无关联的事物组合在一起。限制因素——物理结构、语意、文化和逻辑,他们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中出现,足以用来明晰正确的操作方法有意识思维受到短时记忆的强烈制约,一次只能处理五六个信息条目。有意识记忆一次不可能储存15个毫无关联的条目,但若把这15个条目加以组织,形成某种结构,就可以进入有意识记忆中。人利用这种对信息进行重组的能力,借助理解和解释,克服了工作记忆容量小的问题,使储存在有意识记忆中的信息量激增。有时人会注意或担心很多事情,到头来却发现这些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事。

有时人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当情况出现明显异常时,人却给出一些无关痛痒的解释。如果遇到的新情况与过去的经历非常相似,人就会把原本罕见的事情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事。人对某件事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别。强迫性功能是一种外力限制因素,用户如果不执行某一项操作,就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很多好的设计都是在试制过程中逐步产生的:通过试用,发现设计中的问题,然后进行改进—— 这有点像在黑暗中爬山,也叫自然设计人能够感知自己的有意识思维和信念,但却无法感知到自己的下意识思维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对其他事情的注意力就会减弱,称为“选择性注意”。当人遇到问题时,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这个问题上,而把其他事情排除在注意力之外,这些其他事情可能是非常危险的,设计人员应当考虑到这种现象标准化实际上属于另一种类型的文化限制因素。例如,由于汽车的标准化,在你学会开一辆车以后,你就有理由相信自己不管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开什么样的车,都不会有问题。

设计心理学2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筑设计在满足本身的功能的要求之外,更趋于“人性化”的设计,人们“环境心理学”的重视日益增长,在各种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环境心理学在图书馆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图书馆设计 环境心理学

引言:

从建筑分类来看,除了我们每天必须居住的居住空间建筑外,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公共建筑,一个公共建筑的设计是否成功,主要看它各个功能分区的划分,与流线的设计,只要人们能够在这个空间内感觉到使用很方便,心理感觉很舒适那就是一个成功的公共建筑。一般图书馆都是作为一个高校的标志性建筑,是一所高校向社会以及其他学校交流的一个窗口。接下来我就从图书馆的各个设计方面结合环境心理学的概念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创造图书馆宜人的外部绿色环境

在现代社会中,植物景观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经济实用功能,美丽的、令人愉悦的植物景观,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人们最求美好事物的心理需求。单株植物拥有属于它的形体美、色彩美、质地美以及季相变化美等。丛植、群植的植物能够通过不同的形状、线条、色彩、质地等要素之间的相互组合以及正确合理的尺度,搭配不同绿地的背景元素与铺地的地形建筑物、小品等,不但能够美化环境又可以为景观设计增添独有的色彩,能够使人在审美的同时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在图书馆周围的绿地中可以通过植物设计来达到上述要求。

植物设计能够很好的服务于人的私密生活空间,是创造人的私密空间的最好的自然因素。在考虑人对私密性空间的需求时。 建筑设计师并不一定就要设计一个彻底闭合的空间,但在空间属性上要对空间有较为完整和明确的限定。分散排列的绿树或者布局合理的绿色植物屏障就能够很好的提供给人们一个私密空间。在完全由植物所营造的静谧空间中,读书、静坐、交谈等无疑是一件一位舒适享受的事,沉稳的特征、离心的理念,在性格上偏重于互相距离较小或不进行交流的特点。在这样的绿地中,人们总是希望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周围环境的刺激、保证每个人的个人空间和人际距离不受侵犯。因此,在植物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空间属性与人的关系,从而使人与环境能够达到最佳的融合状态。

二、图书馆的内部绿化与美化设计

图书馆内部环境的规划和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读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内部度过的。因此,图书馆内部的绿化设计便显得尤为的重要,用“图书馆像花园”这句话来形容图书馆的学习环境十分的贴切。设计师可以选择一些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树木花种放置在图书馆中,比如吊兰、巴西木、铁树、虎尾兰和冷水花等,这些树木花种不但能够对污染性的空气进行有效的净化,而且还可以形成为一种有效的制止图书馆内空气的污染的绿色屏障。

室内绿化已经成为现今现代图书馆环境设计中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功能的需要——人们总是喜欢能够更近距离的接近大自然。使用未经雕琢的花木石水点缀在图书馆内外,能够使人感到更加的亲切。人们渴望能够创造一个宁静舒适、具有大自然情趣的学习环境,来调节自己紧张的情绪或学习氛围、缓解长时间处于户内的脑力劳动所带来的精神上的疲惫;绿色可以使用眼过度的'人却得到最好的调节,绿色植物始终陪伴着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不但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还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这是一种体现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深刻的文化艺术内涵以及促进身心健康的环境再创造。

根据各个图书馆设计风格的不同,图书馆的绿化与美化方式大致可以采用: 散点式方法:在数排书柜两端、尽头以及墙角的位置整齐或者错落有致的摆设花卉、树木;面式方法:将花坛或花台放置在室内:点式方法,在阅览桌、窗台、书柜上放置少量的盆栽花卉或者盆景;悬挂式方法:在藏书室的墙面、书架上悬挂吊兰、蕨类或藤本等植物,能够立即产生自然的过渡与连续感,能够起到将内外空间过渡与延伸的作用;中庭花园式方法:在有良好采光和通风条件的较大室内用植物、山石、水池构成可观赏、可信步、可休息的庭院,还可配上茶椅等设施。

三、设计合适的采光与照明

人类的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视觉从外界获取的,环境照明对其效率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就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来说,图书馆首先应当提供给人们一个光照度合适的学习和阅读场所。自然光均匀、光质好、照度大而且节约能源,图书馆应该更多的利用自然光。如果自然采光在图书馆的设计过程中就能够打下基础的话,那么作为人工照明的灯具,则在室内设计中扮演着另一个重要的角色。人工照明的灯具能够营造出宁静、淡泊、幽雅、朴实和开阔的意境,烘托出热烈、浓郁、欢快和华丽的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太阳光毕竟是一种不稳定的光源,它随着昼夜、气候和季节变化而变化,不能够随时利用。

传统的图书馆设计中,大多都将偏冷的日光灯用作图书馆的主要光源,其实适当的使用一些偏暖色调的白炽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够增加色光的对比,调节气氛。但是,一定要综合的考虑灯光配置,比如亮度、位置、角度以及灯光的质量的等等,防止眩光造成读者出现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等问题。图书馆阅览室通常都采用混合采光的方法,不但有人工照明又有自然采光,自然采光来自窗户或者是倒墙的玻璃钢采光带,人工照明的照度标准通常在300勒克斯以上,有的阅览室更适合暖色光源和冷色光源进行混合使用。将照度控制在在10勒克斯~103勒克斯范围内是最为经济有效的。照明心理学研究指出,最舒适、最适宜的照度平均值在20xx勒克斯左右。一个良好的图书馆光环境应该是舒适、愉快并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单纯的提高环境照度仅仅是量上的变化,而舒适的照明环境则是由照明质来决定的。

图书馆所用的灯具与大型办公室、甚至展厅等类似,从使用上大致可以分为局部强调性照明,除了用于整体的浏览外,颜色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心理学专家建议:阅览室、书库等场所是需要冷静思考与精神专一的地方,因此大部分的阅览室、书库都应当采用一些冷色调,比如白色或者灰色,尽可能的使用中性色彩,以保证工作或者阅读的高效率。符合规范、科学合理的指示标识,既能够从视觉上进行信息的迅速传递、帮助读者准确快捷的判断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是图书馆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变成一种文化的体现。它使当今信息的时代节奏加快的特征更加明显。在整个图书馆内各功能区划分中,导向标识尤为重要,标识的位置、大小、多少以及字体、图形符号的形状和色彩在较远的距离内就能被读者清晰而准确地识别是必需的。这其中,需要考虑到人在行动中其视野能够迅速观察和接收信息、轻松愉快地辨别目标和方位的能力,这些都应科学地进行设计。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进入图书馆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整个图书馆的布局,以便能够迅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在哪一个区域,然后再从一排排的书架的导向牌中寻找到具体的位置。由此可见,读者对导向牌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导向牌的能见度、醒目性和规范化的则显得尤为重要。导向牌的形态应当尽可能的做到简洁明了和醒目大方、色彩方面越接近色轮上的原色或间色,而且要尽可能的降低用色数,视觉传达信息的效果就会更好。现在的图书馆导向牌,一般都采用绿底白字或是蓝底白字,这样比较容易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区分,白色扩张而醒目,蓝色、绿色和白色都是视觉中的耐久之色,特别是绿色,不易使人产生疲劳,频繁的使用效果会更为理想。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照明的情况以及背景亮度对字符粗细产生的影响。

结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环境心理学习图书馆布局的关系,能够将图书馆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的程度。近些年来,一些心理学家、医学专家对图书馆环境色彩在读者阅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越来越重视。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图书馆的设计时,也要“对症下色”,根据不同的阅览室、不同书库、不同办公室,使用不同的色调。建筑设计师的创造性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调动人们的兴趣,开拓人们的想象,使其与建筑设计师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使建筑环境与人进行无时无刻的对话。

参考文献

[1]伍麟,郭金山。国外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

[2]李春。浅谈海南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功能设置方案[J]。河北科技图苑,20xx,20(1):26~28,72。

[3]邢玲。对我校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xx,20(1):29~31。

[4]周萍。现代图书馆室内空间气氛创造的因素[J]。河北科技图苑,20xx,20(3):10~12。

设计心理学3

一、设计意图:

儿童期是个体认识、个性、情绪调控能力、意志自制力与坚持性等心理品质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受环境影响、家庭变故、他人看法等影响,都会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人要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分析问题时开始确立“自己”的位置。本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针对四年级的学生不易正确认识自己这一心理现象设计,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能够做到正确地评价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消除自卑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不断完善自我,散发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为成功奠定基础。

二、授课年级:

小学四年级

三、辅导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在积极的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也感受到被他人欣赏的快乐,并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优点。

3、使学生感受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既要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完善自我。

四、辅导重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五、辅导难点:

使学生感受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既要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完善自我。

六、辅导方式:

1、听故事

2、讨论

3、游戏

4、填写测试卷

七、辅导前准备:

1、录音带《比比谁大》,

2、轻松纯音乐

3、心理测试卷

4、课件

八、辅导过程:

(一)听故事,初步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1、播放故事《比比谁大》。

2、提出问题:青蛙为什么会鼓破肚皮呢?青蛙非要证明自己比大象和老牛大,说明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青蛙的下场怎么样?通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3、师总结:我们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非常重要。

4、那如何认识自己呢?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一起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板书课题)

(二)找特点,发现自我的独特性

1、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请听游戏规则:如果你具有老师出示的特点就请你起立,不具备就请坐下。

2、出示特点:

(1)、体型高高瘦瘦

(2)、留着短发

(3)、眼睛近视

(4)、喜欢吃鱼

(5)、喜欢运动

(6)脾气急躁

(7)记忆力好

(8)学习用功

(9)胆子小

(10)爱看课外书

(11)乐于助人

3、游戏做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有谁和你从始至终都是一起站一起坐的。(生:没发现)

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说明了什么?

5、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6、出示句子生齐读:我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三)填句游戏:认识我自己

1、刚才同学们都认识到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自我评价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全不全面,恰不恰当。

2、发给每位学生一张《我是谁?》的心理测试卷,列出最能形容自己的词语至少写5句。

3、提示: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写

生理自我的认识——指个体对自己外表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和认识,包括外貌、风度、健康状况等方面。例如:我是个高个子,我是个短发女孩等;心理自我的认识——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观察和认识。如我是个胆小的人,我爱好文学等;

社会自我的认识——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观察和认识,对中学生来说,主要是自己在班级、年级、学校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如我是一名中学生,我是个受欢迎的人等。填充句子,

我是谁?我是一个xxx的人。

3、请孩子来介绍自己(2—3人)

4、刚刚老师发现孩子们介绍自己时都说到了自己的优点,你们想说说吗?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优点。

(四)、游戏:优点大轰炸

1、每小组每位同学轮流站起来接受轰炸,另外的同学制作优点炸弹。“炸弹”要求:该优点是他确实存在的。用上xxx我觉得你很不错,因为你________

2、当你被“轰炸”时,你心情怎么样?

3、那当你“轰炸”别人时,你有什么感受?

4、师总结:通过游戏我们发现我们寻找到自己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可以使我们越来越喜欢自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时,既可以增加别人的自信,又可以向他人学习。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板书:欣赏独特的我)

(五)、谈缺点

1、刚刚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优点,那谁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缺点呢?

2、刚才同学都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就像有人说的一样:我们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点多一些或者甚至有缺陷、就是因为上帝喜欢他的芬芳,咬得大口些。

(六)、榜样的力量

1、在古今中外有很多的人都有不足,或者缺陷,但是他们都走向了成功。

2、出示有缺点或缺陷的名人事例。

3、他们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4、师总结:他们都勇敢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在不足面前没有灰心丧气。真正做到了悦纳自己,接受这个带有缺点、缺陷的本来的我。(板书:接受本来的我)

5、分享自己改正缺点的经历

6、书写自己的改正的缺点和改正方法。

(七)归纳总结

在人生中你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所以要充分地认识自己认、客观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使自己更有自信,正视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加完善。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让自己扬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塑造更完美的自我。

设计心理学4

一、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国内外的研究水平不一致,但是都依然还处于研究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的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是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点:第一,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中还未形成心理学理论。在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中,很多的地方都可以体现出心理学思想,但是这些心理学思想只是很少的体现,还不足以形成强大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同时,园林设计的心理学理论研究还非常少,导致中国传统园林的少有的心理学思想也不能被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下来。第二,在对心理学的研究中,更多的研究其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很少有人研究其与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建筑设计与园林设计同属于艺术设计,二者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的密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园林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一部分,因此行为心理学与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研究比较少也是正常的。为了更好的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在前人研究建筑设计与行为心理学关系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从而真正的实现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科学应用。第三,国外的研究要早于我国,尽管依然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但是还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这将会给我国的园林设计以借鉴和指导,但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在园林设计中,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国外的先进理论。因此,作为我国的园林设计师,要积极地利用国外先进的理论,并结合我国的特点,应用到园林设计中。

二、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一)在园林景观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利用行为心理学,可以营造出多种不同的空间布局,接下来就主要介绍三种空间布局:第一,私密性与开放性空间。人们在对空间私密性的要求上有三种不同的选择:一个人独处、几个人亲密相处、在人群中隐姓埋名。根据人们的需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通常会采用的方式就是围合方式,进而创造出一种封闭式的私密性空间。第二,安全性与稳定性空间。在属于个人的空间环境中,人们都希望在这小小的空间内能够自由的行使自己的支配权和控制权,在心理学中认为,这种个人化的领域会让人产生安全感。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一定要充分的尊重人的这种思想,营造出专属于个人的领域空间,并且该领域空间能够反映出人们的身份和权利。第三,实用性和宜人性空间。园林设计中,包含着很多的种类,有的种类具有经济实用的价值,比如树园、草药园等,当人们走进这类园林中时,不仅会体验到贴近大自然的感受,而且还可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另外,还具有宜人性的园林设计,比如开放性的草坪,能够让人在上面活动;用灌木做成的绿篱,除了美观和隔离的作用外,还具有挡风、较低噪音的作用等。

(二)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在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植物配置。在进行植物配置中应用行为心理学,可以让植物的配置更为科学。这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序列性:这种特性主要体现在道路景观中,主要的作用是引领道路方向,给人以指示性的作用,引导人们跟着园林向前走。边界性: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着两种分界线:园林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分界线、园林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分界线。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让边界变得更有意象,边界的分隔方法有两种:实隔以及虚隔,在虚隔中,利用植物配置可以使边界变得更为模糊,而在实隔中,利用植物配置可以隔出两个不能跨越的空间。区域性:区域性主要是指区域景观设计,在区域中,需要设计的园林景观会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而且占据的空间范围比较大。这样,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就可以根据不同人们的心理需求进行不同的配置,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三)在园林铺装中的应用

园林铺装:这是园林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铺装砖块、铺装材料等的选择会对整个园林景观空间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选择时,要充分的考虑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及使用需要,从而使设计完成的园林景观能够引人入胜。

三、结论

目前,我国关于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且现有的研究还非常的不科学、不完善,因此,要不断的加强行为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对于园林设计师来说,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作品要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及使用需要,而且还能起到其应有的生态作用,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充分的应用行为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5

摘录1:既然人会不由自主地寻找规律,那就尽量多使用规律,利用分组和间隔创造规律。

有规律的内容能够让人更快速的学习并了解,降低了人们的认知和学习成本,但是却可能因为缺少趣味点而不一定能记住。从图形而言,人们会将看到的形状迅速与已知的几何图形配对,找出其中的规律掌握图形的信息。从内容而言,人们希望从内容的分组和间隔上找到一定的逻辑规律,根据这些逻辑更快速掌握和学习内容。以浏览信息为例,人们在浏览信息上消耗的精力都是恒定的,当我们在产品上的分组逻辑被用户所掌握,那么他们在浏览每一条信息时所消耗的精力就会减少,浏览信息的内容就会增加。图形上,以logo为例,当logo的内容既有规律又有趣味点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一个快速能被人们记住的好的logo。

摘录2:能把展示给用户的信息限制在4条固好,但也不必强求。可以用归类或分组的方法展示更多信息。每组展示不多于4条信息。

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各种的分组,结合上一条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学习及记忆。比较典型的就是手机号码的分组。甚至身份证号的分组也并没有背离这一点。

想想我们报手机号码的通用语言:XXX-XXXX-XXXX,当然喽,也会有XXXX-XXXX-XXX

摘录3:注意,用户喜欢使用辅助的记忆手段,比如笔记、名单、日历、日程表,以减少对大脑记忆的依赖。

所以当我们需要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考虑到这一点:当我们需要用户去记忆某一内容的时候,是否有其他辅助的手段来帮助用户达到这一目的。

摘录4:尽量减轻记忆负担。许多用户界面设计规范和界面功能都历经多年改善,以缓解与记忆相关的问题。

再认比回忆容易得多,所以重要的内容依靠重复出现来缓解用户的记忆的负担。

摘录5:使用具象词或图标,它们更容易记忆。

这一点背后的原因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反复出现,在广告传播、品牌推广等需要由点及面进行信息传递的时候都是利用了这一点。因为在我们的脑中只有具象的内容才能在个体间达成共识,只有建立在共同认知的基础上,信息才会开始传播,每一次传播都是一次有效的信息重复,更加深了对这些具象内容的记忆。

摘录6:记忆并不可靠,斟酌筛选后采信。

这一点是传播的障碍之一,当我们需要信息准确传递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效手段来控制或减少人们使用记忆的次数,并甄别人们提供的记忆内容是否准确及真实。最常见的填写调查表就是一次受调者的信息向调查者流转的过程。用户反馈也是如此,所以不要轻信用户口中所说的需求,那未必是真实的。

摘录7:设计时,请考虑到遗忘的因素。不要指望用户能记住重要的信息,而应该在设计时提供此类信息或提供便捷的查找方式。

所以重要的信息不要让用户去记,我们须要从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摘录8:点击次数不是关键,关键是每次点击说所呈现的适量内容是用户想要的。渐进呈现的方法只在你了解用户每一步需要什么时才有效

摘录9:不同的负荷使用的脑力资源也不相同。从多到少依次是认知负荷,视觉负荷,行动负荷。如果增加几次点击可以减少认知或回忆内容,那么这样做就是值得的。

上面2条可以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平时经常纠结于点击的次数并不完全正确,可能只有当连续点击成为机械重复的行为而没有伴随相应的学习内容时,点击次数才成为一个标准,最典型的就是微信,当微信上的h5页面进入较深时,“返回”的边上会出现一个“关闭”。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了解用户的心理预期来安排内容,而点击次数并不是关键。

摘录10:人的旧脑总是希望让事情在掌控之中,所以不要让人感觉失去掌控。对立的观点,意料外的交互都是让人不悦的。

所以任何一个结果都要符合人们的预期,任何一个结果都是人们控制产生的。所以我们任何图形以及内容的信息传递上都需要斟酌,以求表达得准确到位,不会让人误解。锦上添花,意料之中。

摘录11:人们基于过去经验创建心智模型。心智模型因人而异。做用户调研和客户调研的一大原因就是帮你理解目标用户的心智模型。

所以充分了解我们的用户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构建出正确地心智模型来符合人们对每一步的心理预期。

摘录12:故事是人们处理信息最自然的形式。如果想让用户自然地得到因果关系,就编个故事吧。故事不仅是为了娱乐。无论你的内容多么枯燥,故事都能让它更易于理解,形象生动,便于记忆。

在教育用户时适当使用故事,所以每一个优秀的品牌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让用户记住我们的价值观,我们能做什么,让用户认同我们并帮助我们传播一个生动的故事。

摘录13:人们喜欢给事物分类。

所以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多使用分类来迎合人们。

摘录14:人们的潜意识会不断地扫视周围环境,看看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比如自己的名字以及食物、性、危险等信息。

勾人六事:危险、食物、性、移动、人脸和故事。

食物、性、危险都是旧脑不自觉会关心的内容,因为在原始时期只有对这几点能够清楚掌控才能保证生存,所以人们至今仍然留有当时的特性,所以在设计一些专题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来引起人们的兴趣。

摘录15:时常假设自己只能抓住用户7~10分钟的注意力。

所以在推送信息及设计banner的时候需要更加积极得传达信息,在设计UI的时候要注意人们对整个界面的印象以及第一眼注意到的内容。

摘录16:人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一脑多用,其实并不能。如果需要用户同时做多件事,就应该预料到他们可能会出许多错,你应该给出修正错误的途径。

摘录17:考虑清楚哪些是你想要呈现给用户的显著线索。把显著线索设计得足够明显。记住,人们可能只会关注显著线索。

在一个界面里一定是有主有次,因为人们无法同时去关注两件事。而主要的任务线需要足够明显,而我们常说的好的产品是要减功能而不是加功能更多时候只的是把次要的功能弱化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掉。

摘录18:离目标越近,人们就越有动力完成它,尤其是当成功近在眼前的时候。哪怕进展只是个假象,你也可能会有动力,人们喜欢参加回馈活动。在达成目标后,动力和购买力会骤减,这叫做回馈后重置现象,通常人们对再完成一项任务没什么耐心。在回馈达成时失去客户的风险最高。

摘录19:变动的奖励很有效。

抽奖活动比较符合这种形式。

摘录20:人们受多巴胺驱动而不断寻求信息。找到信息的过程越容易,用户就越投入其中。线索,比如短信声音提示,会驱动人们去寻求更多的信息。只给出少量的信息,并为用户提供寻求更多信息的途径,可以诱发用户去找寻更多信息。信息来得越不可预期,人们越容易沉溺于发掘信息。

摘录21:网站设计应便于浏览而不是细读

所以突出主要的标题,把详细内容弱化或折叠起来。

摘录22:共同做一件事会把人们联系在一起。

比如贴吧的助攻。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签到人数到一定数量来引发一些奖励。

摘录23:人们在打电话时说谎最多,用纸笔时说谎最少。面对面、一对一地收集客户或用户反馈才是最准确的。

如果想让用户清晰地理解信息,就不要单纯依赖阅读这一种方式。

以上是一些关于产品调查的注意点。

摘录24:快乐、悲伤、蔑视、恐惧、厌恶、惊讶和愤怒这7种情感是普遍存在,尽量使用情感看起来比较真实的`图片。找出能够感染目标用户的情感。

在设计banner时使用真实适当的情感来感染用户。情感化设计,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还有一些特殊的公益广告。(下图分别是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扔向大海的活动海报和母亲节kv)

摘录25:除了展示真实数据外,还可以讲述故事,或直接用故事代替数据。

用故事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理解其中的数据。

摘录26:人天生喜欢惊喜。

所以时不时的来一个,哪怕这个惊喜微不足道,但足以照顾到人们的情绪。

摘录27:人喜欢忙碌的状态,所以如果一项工作需要人们等待,那么最好在等待的过程中带给他们一些乐趣。

所以想想loading的时候,以及load失败的时候给用户一些什么或许除了有趣的图形还有其他的内容可以。(下图:是个独特的404页面,当你进入这个404页面的时候,系统会有机器音提醒你进入了一个404页面,而页面内提供的图片其实是一个动画的链接,它会引领你进入一个个好玩的随机页面。)

上图:计算等待时间,让用户心里有预判。

摘录28:人们会快速判断什么不值得信任。因此,对于一个网站,用户会首先抵触它,然后再决定是否要信任它。要想通过最初的“信任抵触”(trustrejection)阶段,色彩、字体、布局、导航等设计元素至关重要。如果一个网站通过了最初的信任抵触阶段,那么网站内容和可信性便成为了用户是否信任它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对于用户来说一个陌生企业的网站,设计和内容同样重要。(图片是最好的沟通工具,个人见解)

摘录29:如果人们在做复杂困难的工作,那么你需要通过消除色彩、声音或运动等干扰因素来降低唤醒水平,除非这些因素与他们正在做的工作相关联。如果人们处在压力之下,他们不会注意到屏幕上的东西,而会倾向于一遍遍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即使并不奏效。好好研究一下哪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压力。观察并访谈产品的使用者,判定压力等级,如果压力存在便重新进行设计。

摘录30:人们需要感受到一切尽在控制中,并且拥有更多的选择。人们并不总是选择最快的方法来完成任务。在决定目标用户将如何使用你的网站或产品来完成某项任务时,你要提供不止一种方法,哪怕其他方法的效率不高,但是这样人们可以有更多选择。

这同样是因为旧脑的作用,不要让用户不知道如果完成流程,同样也不要让交互出乎预期,这都是一种失控的表现让用户感到不安。不要预设用户会沿着产品本身设计的路线,要提供多条出口。下图是我6月初的时候,正在看邮件时弹出的,关闭按钮怎么不塞到右下角呢!?强制弹出+不好找的关闭按钮,非常糟糕的体验。

摘录31:人们很容易受他人观点和行为的影响,尤其在自身不确定的时候。如果想影响他人的行为,可以使用证书、评分和评论。有关评分人和评论人的信息越多,评分或评论产生的影响力就越大。

所以当用户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对象时,给他们足够的正面的参考内容非常有帮助,可以引导更多地用户朝着我们需要的方向进行。例如淘宝的买家秀,大众点评的推荐榜单,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增设评论机制,有利于购买行为。如下图,看到卖家图片很心动,看到真实产品的时候会迅速打消购买欲望,甚至于会拉黑这个店铺。

设计心理学6

摘要:近年来,心理学发展迅速,行为心理学更是被应用于社会诸多领域,在解释和观察某一现象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在园林设计中,行为心理学同样应用广泛。本文将从行为心理学的本质出发,探讨了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行为心理学论文

园林的所有设计都是基于人的行为与心理上的实践与反映,要想寻找更为合适、科学的人类居住方案,居住地的绿化、公共绿地的设计和布局都是未来园林设计的方向,而行为心理学在这方面的运用,可以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一、景观布局离不开行为心理学的指导。

1、行为心理学在私密空间选择上的应用。

心理学家认为,人对私密空间有着不同的特殊要求,大致分为3种:第一种是一个人独处的私密空间,即没有任何外界干扰的空间;第二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达成的某种环境,例如,在自家后院建立一个亲友相处的花园;第三种是个体在人群中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隐士倾向。为了满足人们对私密空间的要求,设计师充分考虑行为心理学的原理,采取围合的方式,在私人院墅内建立私密的空间,满足主人对私密空间的要求,而在公共场合和城市的居住区、广场也会建立半封闭、封闭式的私密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可以在喧嚣的`城市中满足自己对私密空间的要求。

2、行为心理学在稳定、安全性空间选择上的运用。

每个人都需要占有和控制一片自己的空间领域,这个领域可以为其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同时,在此领域中,人也能更好地交流协作,完成每天的工作和任务。人们认为领域的不同显示着这片领域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为了满足人们这方面的空间需求,北京的四合院就是很好的例子,利用建筑将不同的个体分割开来,而同时又利用植物将不同的家庭分割开来,这样可以为主人带来隔离后的稳定性和安全感。

3、行为心理学在经济实用空间上的选择应用。

园林建设中的投入与观赏效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减少成本,将资金运用到最佳的地方,从而使得园林能够更加具有价值,它一直是一个好的园林设计必不可少的课题,行为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原理。实用性空间的利用就是减少成本的关键,而实用性空间一般为树园、草药园、科普园、专类园等,在这些特殊的空间中,能够增加人们学习和认识大自然的机会,使参与者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另外,也存在许多实用性场所,如冠荫树下的树坛能够提供人休息;草坪开放能够让人在其中活动;设计花园和园艺设施,使游人可以动手参与园艺活动;用灌木作绿篱可把大场地细分为小功能区,既能挡风、降低噪音、隐藏不雅的景致,形成视觉控制,又也能使人们接近、欣赏植物的姿态。

二、植物景观的合理配置离不开行为心理学的应用。

1、有序性设计。

有序的植物景观意象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在道路景观中体现颇多,园林道路应该明确其贯通性,起到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形式上或曲或直、或平或崎,即使是在迁回的通幽小径也有明显的规律性,向人们暗示前方会别有洞天,吸引人们前进。

2、园林边界设计。

边界有虚隔和实隔之分:虚隔,如草坪与游路边界可以用球形灌木有机散植,形成相对模糊的边界,起到空间界定作用,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实隔,通常用成排密实整形的绿篱对边界进行围合,创造出2个不能跨越的空间,有效引导人流实现空间转换。

三、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其它方面的运用。

1、园林铺装中的应用。

铺装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设计,装块的大小、颜色,与周围环境的配合都特别讲究。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各种铺装形式,吸引游人的注意力。如老年人喜静,性情沉稳,好回忆往事,视觉需求中以视觉经验为主,与流行色常保持一定的距离。

2、雕塑小品中的应用。

雕塑小品也是园林设计的重点,雕塑小品起到点缀、展示地方特色的作用,为了体现地方特色,设计师们常常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如指示牌、广告牌等都体现着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布置得当能够美化广场、展示文化、陶冶情操。园林景观中的小品设施,如阅报栏、电话亭等直接影响着景观的形成,不论在造型上还是在色彩上都要与整个景观相协调。另外,在天气变化后和季节更换后,也要及时修改这些小品的风格和色调,重点是体现特色和融入周围的环境,以此来体现美感和设计师的良苦用心。

四、结语。

园林设计是一门浩瀚的艺术之海,而行为心理学的运用为我们指明了一些方向,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与各个学科紧密结合是未来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章镇强.浅析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xx(11)

2、王宇.初探行为心理学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2)

设计心理学7

一、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包括

环境设计中生态心理的基本概念和立论基础、生态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心理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态、生态心理在室内外环境艺术中的表达与运用等,较系统地把人类发展历史中生态心理的存在形式、表现形态与审美伦理结合起来,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开拓性的设计思考与借鉴意义。生态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环境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学科,它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满足生态心理学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既要顺应环境,又要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环境,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例如,我国的一些公共设施,就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了人性化设计。那里到处都是开放式的城市公园;道路、建筑几乎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公共座椅、电话亭、书报亭等公共设施的构筑风格古色古香,体现着我国深厚悠久的历史文脉;道路标志设置醒口;景观雕塑雄伟壮观;各种形态、色彩与环境既协调又富有个性。这些设计不但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而且也方便了人们使用。满足生态心理学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还要考虑到气候、地域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域,城市的公共设施应该不同。如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因而北方的公共设施材料多采用具有温暖质感的木材,色彩鲜艳醒目,以调剂漫长冬季中单调的灰、蓝色,这些元素能使人们在漫漫寒冬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视觉上的春天,使人们容易抑郁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我国有些地方潮湿多雨,因此在公共设施的选材上便十分注意防潮防锈,多为塑料制品或不锈钢材料,色彩上也尽量使用一些明亮色调。

二、从上面的观念可以看出

一个符合生态心理学的环境艺术作品的完成,并不是设计师个人创造活动的完结,而是另外一个创造性的、可持续发展过程的开始。因为它存在于自然生态的开放空间中,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觉艺术展示,来激活它所存在的环境中的其他创意元素。一个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设计作品将是一个带动城市复兴的新举动。在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逐渐被植入到了应对城市环境缺失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当中,并己被许多环境规划和环境艺术工程项目所广泛接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心理学是一种思想和观念的体现,它追求社会的意义,它希望在社会公众的参与中进入他们的生活、影响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一切看似很重要的艺术技巧、手法和材料、样式等等问题,其实都是在为表达某种观念服务。设计师们在充分研究了公众的多种需求后,应该以历史与当代的文化背景作为基本的框架,以便从中找出最合理的因素加以创造性的发挥,然后再使用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艺术表达方案去积极地影响公众。

三、结语

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选择文化精神生态的视野,从人类精神生活的高度,重新审视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质、属性及价值意义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责任与使命。

设计心理学8

1空间局限性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人体视觉在角度上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实况,所以在对宅室内设计环节中,视觉空间也应该体现出局限性这一特色。国内楼层高度在规划之时融入一些制约性因素,宗旨是使人们在坐立之时对室内空间形态产生良性的视觉效应。对住宅室内垂直空间设计结构进行分析,明显的发现下端的视觉范围大于上部,所以住宅用户对室内地表与墙面的设计情况赋予了很大的重视度。室内空间环境规划者一般在对墙面和地面区域进行设计时,尤为重视两者间的协调性,从而确保居民身心上获得舒适感,形成良性的视觉效应。根据个体心理需求对住宅室内空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在此过程中要遵循细化原则,每个空间功能性质通常与个体居住行为方式相关联,从而满足他们多样化需求。当然,各个功能区域在规划设定之时应该体现出明确性,设计者应用恰当方式划分范畴,以达到隔绝视听干扰目标。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应该合理的运用室外空间,从而使住宅室内部门功能区域实现拓展目标,这样个体将会获得更为宽敞的居住环境。例如住宅南侧可以作为客厅或者是卧室空间延展的部分,被设计成书房,茶室等。还可以应用多样化色彩,从而满足个体多样化心理需求,例如卧室可以选用淡蓝色等宁静类色彩,餐厅的.色彩风格应该是暖色调,老人房设计之时多采用黄灰色,从而营造一种怀旧氛围。

2视错觉性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把视觉心理学的视错觉特性运用到住宅室内设计过程,是对视觉心理学有关原理的借鉴,从而使让人们在视觉方面形成错觉,此时视觉效果被进一步强化,强烈性视觉冲击感随之产生。住宅室内空间设计者在对室内环境进行布局设计之时,要将视错觉特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可以对具有垂直线条或者是细碎图案特点的墙纸,采取粘贴到低楼层住宅墙表的对策,并将其连续性张贴至天花板上,横线条的布置,能够使人们在视觉上产生“室内空间变宽”这一错感;对于色彩较暗地板的住宅,可以将色彩清淡优雅的窗帘或者是壁纸布置于内,此时居民在色彩强度上形成视错觉,并且居住者也形成了“室内空间变高”这一错觉[2]。此外,可以将一面墙壁镜设置在住宅室内中,从而将室内场景布局清晰的呈现出来,此时人们感到房间宽阔明朗,同时也产生“室内景象丰富化”这一视觉效果。

3固有优越性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这一特性可以被视为视觉心理学体系中关键性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眼睛能够及时的感受与择选出光线强烈、对照性显著、具有延展性特点的物质。将固有优越特性运用进住宅室内设计过程中,在强化设计效果方面体现出巨大的实效性。当个体身处住宅室内空间中时,能够抓住他们眼球的是那些自体感兴趣事物。例如,走进一个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精致的吊灯,但是人们的视线很快转移到窗台周边,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一是由于人们被自然光吸引,可能是因为某些艺术品被安置在窗户周边,其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气息,美学价值也是极为显著的,留住了人们预要移开的脚步。再者,个体视觉具有向光性特色,明朗的方位在凝聚人们注意力方面体现出巨大优越性,所以在对住宅室内环境进行设计之时,可以采用诱发人体视觉产生的色彩或者是材料,创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从而使其产生视觉上的效应。还有,住宅室内环境装饰的过程中,也可以以视觉心理学为基点,对不同材质与色彩进行合理的组合配置,使其在空间中不同位置产生的光线在强弱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也达到虚拟化分割室内空间的目标。采用该种设计方式,有效的规避了主体与附体空间出现杂乱现象,从而也使人们在视觉上获得强烈的冲击感。当然,在室内环境中合理的布设家具,暖色调装饰品的安置,可以使观赏者在视觉方面获得快感。总之,固有优越性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住宅室内设计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设计心理学9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术水平提高,食品包装已不仅仅承担着运输、保护食品的原始功能性角色,而越来越向倾向于体现人类精神方面的需求。本文通过运用色彩心理学教育原理来剖析色彩在包装设计中运用的隐喻含义,同时针对色彩的通感效应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展开研究。

在当今消费社会、眼球经济的大背景下,食品包装作为承载食品运输、安全保护作用的同时,也以其琳琅满目、光彩夺目的色彩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

为了提升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各商家在包装设计上不断创新求变。在设计流程中,标志、文字、图形与承担了主要表现角色,设计师通过赋予不同的色彩来传达食品不同口味、不同风格,也会使消费者心理产生相应的变化,在现代营销中色彩在包装中作为引导区分同类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提高市场占有率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中的展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色彩心理学是色彩通过其调性,即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的不同组合变化来影响人类心理。商业色彩通过设计进行不同组合,在潜移默化中刺激人类的大脑,左右人类的心情,从而影响着购买决断。

人的心理对每种颜色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暗示。不同明度、纯度、色相的色彩结合所传达的`情感不同,由于消费者受到不同的地域、性别、文化水平、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群体对色彩的感情作用的感受都有不同。再加上受众的情绪很多情况下受色彩的多样化和丰富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色彩心理学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轻重、色彩的明暗、色彩的轻松与压力、色彩的平实与富贵、色彩的内向与外向等等,这些因素主要由色彩的三要素不同组合而成,共同作用于包装的整体色调,从而影响着受众心理,而这些各异的心理往往决定着下一步的行为。

商品的包装首先要满足其功能性诉求,主要是为了避免在运输途中损坏、变质从而用来承载和保护商品,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心理需求不断提升以及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商品尤其是食品的包装手段和设计手法多样化使人们对包装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美国著名销售心理学家路易·斯·切斯金曾通过大量研究对包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包装对消费者心理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左右他们对产品的认识和感受因而被称为“沉默而极具说服力的推销员”。

成功的食品包装色彩是食品华丽的外衣,通过色彩的冷暖、轻重、软硬、强弱赋予食品品牌标志、广告语(主体文字)、主图、配文等不同风格的诠释,并结合受众的联想与约定俗成的色彩视觉习惯来达到色彩这一视觉与受众对食品味觉、嗅觉的匹配,形成良好并具个性、系列性的产品形象。

在受众的心理上,对比度、饱和度相对适中的颜色能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比如在面积较大的橱柜中长期陈列过于鲜艳或过于冷色或暖色的商品,不但起不到美化橱窗的功能,反而让顾客产生烦躁或敬而远之的想法,从而销售量大打折扣。因此,研究顾客心理,掌握食品性质,恰当地将色彩运用在包装上,从而使食品主体与色彩包装高度吻合,从而提升市场占有率。

二、色彩视觉的味觉感

人类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感,由人的五种感觉器官分工完成,视觉即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物象,听觉即耳朵能听到的一切声音;味觉即味蕾所感知到的一切味道;嗅觉,是微粒在黏膜中的反映如:香,臭。味;味觉即味道,包括苦、辣、酸、甜、 咸、鲜等各种味道。触觉即触感,包括触摸中感觉到的:冷热、滑涩、软硬、痛痒等各种触感。虽然五种感觉有各感觉器官分工明确,但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五感通感现象,即五种感觉相互穿插,共同作用于人类大脑及行为。

色彩灵活出现在食品包装设计中是设计师表现味觉的重要手段,通过色彩这一视觉手段表达食品的味觉效果,包括食品口味的浓淡,向受众传递食品相应味觉,绿色、紫色表达酸爽,橙色、黄色表达香甜、嫩脆的口感,深棕色表达巧克力、咖啡食品口味,食品色彩多选用高纯度色,色彩鲜艳,醒目的同时不易产生色彩偏差。

通过色彩心理研究,在食品包装中色彩的指示性除了表达包装的美观意义外,同时展示食品的内容及口味,通过设计元素的运用和气氛的烘托传递食品的味觉信息。

三、食品包装色彩心理与购买行为的关系

食品包装环节注重色彩的运用搭配与消费者购物行为的理论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瑞士著名精神病学家H·夏赫在其性格诊断法对色彩与性格的联系中得以阐述,即著名的“夏赫测试”。在测试中其发现:根据对事物的反应程度可以将人类分成三大类:形状-色彩反映型、色彩-形状反映型及色彩单纯反映型。所谓形状、色彩反映型人群较其他两类理性,认知事物以形状认主为主,不受情绪支配;色彩-形状反映型人群较为情绪化,认知事物多受色彩影响;最后一类色彩单纯反映型顾名思义最易受情绪左右,为色彩直接感受人群。

通过夏赫测试显示,食品包装设计中以色彩为主导的人群主要为后两种,也就是人群中的大部分,他们通过对食品包装中的色彩感知到购买行为的产生中更直接也更感性,这也是各大食品商家纷纷通过色彩鲜艳的外包装吸引手中的目的所在。

食品包装中色彩起着重要乃至关键的影响。据现代心理学相关研究显示:色彩能够第一时间捕捉人的注意力,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先感知的是色彩,前六秒能够捕捉到全部色彩信息的80%,被称为著名的“6秒效应”,而形体等其他因素占20%,直至数分钟后受众才能全面详细的看到所有要素。由此可见色彩更直接、迅速且容易被接受。由此可以看出色彩能直接捕捉人的注意力,并能优于文字、图形等更易被接受与消化。因此相当多企业将色彩设计看成是促销的杀手锏与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市场占有率、受众目标的重要策略。食品包装色彩通过其生动性、规范性、可延伸性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心理需求,从而使消费者从视觉感知到心理进而影响购买决策,真正提升市场占有率。

四、结语

在食品的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无疑是视觉表现的重头戏,如何将色彩恰如其分地表达合适的产品风格对于提升销售量、市场占有率有很大的帮助。掌握色彩心理,通过色彩学、设计理论知识、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准确洞悉消费者心理需求方能设计出受大众欢迎的食品包装,真正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切实提升市场占有率。

设计心理学10

一、课堂导入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1.课堂导入的基本概念

课堂导人,又名“开场白”,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是指教师在授课之初’结合学生心理状况和认知规律’指导学生快速融人学习状态的一种行为方式⑴。课堂导人一般只需1-5分钟,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重要。地理学科作为横跨文理的桥梁,其复杂性和多样化为地理课堂导人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课堂导入的作用

根据中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起始1~5分钟的共鸣效果是最佳的。教师巧妙设计地理课堂导入,形成先声夺人的局面,可以为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打下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理论出发,新课导人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前学生思维仍处于兴奋状态,课堂心理氛围不佳,如果立刻强行进人学习状态,会影响学习效果。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良好的集体心理氛围,直接感染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情绪、动力和行为,而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心理认知过程,与学生的感知注意、理解记忆、

4.课堂重视分层教学,课后加强网络运用教师备课时应着眼于教材整体知识框架,结合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差异,将知识体系分为不同层次目标,再安排到课堂中实践。如进行“锋面系统”分层教学时,教师需对各层次学生给出不同任务,学困生要能阐明锋面系统的特点,能判读锋面类型及控制下的天气,能利用网络资源,继续巩固学习;学优生要能分析冷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过程和特点,课后在家中利用网络学习,弥补大班授课的不足,拓展学科知识。教师要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紧密相连。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关系到认知过程能否顺利完成。(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实质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心理现象。别致奇特、富有创造力的地理课堂导人,可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经过精巧设疑、留置悬念’使学生面临疑难主动思索。(3)促进师生情感沟通。妙不可言、独出心裁的课堂导入设计,利于构建友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师生互动沟通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情感,教师利用渊博的地理知识、儒雅的言谈、崇高的`品德,在地理教学导人的思维方法上引起学生共鸣,可赢得学生的关注,并促成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的亲睦局面。

二、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地理课堂导入的设计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要遵循客观性、发展性、系统性和教育性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导入设计,能使整堂课的教学水到渠成。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掌握课堂导人技巧,从学生出发,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同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

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开端,是一切心理活动的根源。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是以知识感知为起点的。知识的感知具有选择性,因此,地理课堂导人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能有的放矢。教与学要达到的共同目标,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别是授课目标和学习目标。同时,要针对课堂具体内容、不同课型和学情,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乐趣喜好、认知能力,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导入方式。

支持学生放学后利用网络交流学习,发挥网络的正面影响。

5.实施多元教学评价策略

为给课堂中个性差异的学生以人性化、多样化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实施多样化评价策略,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评价方式也应由教师评价转变为同学、教师、家长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2.简洁性和启发性原则

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初中生的注意积极主动但精确度不高,高中生注意力的精确度则日益提高,因此,课堂上应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堂导入。地理课堂教学受限于时间,导人设计要遵循简洁性原则,尽量以简短精焊的事例或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以最短的时间进人最佳状态。课堂导入可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列举与日常生活概念相关的简练、具体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

3.趣味性和艺术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只要人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探索了解和认识该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产生强烈的探究精神。因此,课堂导人要把握趣味性和艺术性原则,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成熟度,采取新颖趣味的导人方式,巧妙地把枯燥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导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地理课堂导入方法

1.情境导入法

利用图片、语言、视频、歌曲、诗歌、板画、成语、故事、谚语等多种途径,形象直观,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强调’知觉具有整体性,面对客观事物,人是通过整体加以认识的。地理知识的学习是对学习内容整体的宏观了解,再通过理解学习内容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揭示其内在联系性,进而得到理解和顿悟。教师采用情境导人法,要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借助图片渲染、视频感染、歌曲传情、语言动情等多种途径,创设生动形象、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景和意境,给学生塑造一个与地理事物相关的整体形象。如讲“南北半球判断”和“经纬度判定”时,可利用美国动作大片《金蝉脱壳》的素材,通过马桶流水的旋转方向判定所处的半球,利用六分仪测出所处的纬度,提高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再如,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以“漂流瓶的故事”引情设疑:为什么在阿根廷投放的漂流瓶会到达澳洲海岸,从而引出洋流知识。巧妙设计课堂导入,可以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有效教学。

2.复习设问导入法

顾名思义,即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既可温习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又可自然地进人新课程的学习。从心理学理论讲,可有效排除倒摄抑制,因为刚学完一种知识后,又去学习新的知识,就会忘记前面学习的知识。如讲“河流的开发和治理”时,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让学生回忆旧知识--长江的开发利用,分析影响河流开发的因素,然后很自然地进人新课的探究学习。课堂复习导人设计,不仅可以夯实课堂传授获得的地理知识,而且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了启发的作用。

3.生活实例联系导入法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者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且新课标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求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利用日常生活实例导人,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教师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指引者。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联结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唤醒脑海中已有的相关知识,与地理新概念交融,迫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如讲“常见天气系统”时,教师可以播放前天晚上的天气预报视频,其中涉及全国主要城市的天气信息,然后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找出描述天气信息的关键词,循循善诱。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谙语,如“烟囱不出烟,一定是阴天”“日晕雨,月晕风”“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等等,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记忆所学知识。

4.实验演示导入法

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主义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认知的主动性和智力多元性,中学地理教材的经验和结论都是前人研究的成果,对中学生而言是枯燥的教材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会缺乏对地理真实现象的感性认知和体验。因此,对待抽象的地理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实验演示方式导人,让学习者直接观察事物和现象的形成过程,伴随学生心理活动的主动参与,将教学导人的地理知识内化,并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丰富学生的多元智能。例如,讲《行星地球》这一章内容,可以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Flash图片演示地球公转,借助模型或实物演示八大行星运动,等等。又如,讲“等高线”,可以利用半个土豆,切成1厘米厚度的片状,由大到小在白纸上画出土豆片的周长,就形成一幅等高线图。心理学强化理论研究发现,课前了解学生喜好,将学生参与度高的、趣味性强的实验活动与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自然地导人新知识,让学生亲力亲为,可以激发他们思考、质疑的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地理教学导人与教育心理学结合,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堂导人方法,注重实用性,凸显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体地位,精准捕获学生的兴趣点,巧妙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兴趣中学”,是创建欢乐课堂和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设计心理学11

一、我们研究色彩心理学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冷暖色”对心理的不同作用

这些颜色的不同,能够让人从心理上和情绪上都产生明显的差异。色环中,暖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红色,橘色;冷色中包括蓝色、绿色等,此外还有一些被称为中性色。我们看到暖色为主画面时,这些信号映射至心理,会产生温暖、安宁的感受,而看到冷色时,则会感觉清新、冷静。除冷暖色之外,色彩也会对心理产生其他的作用,比如让人产生距离感的“前进色”与“后退色”。即使位置相同,因由用色的差异也会让人产生一面向前,一面向后的视错觉。此外,色相,以及明度也会影响画面的“重量”,不同的颜色也会使一些具体的内容,在视觉上产生“膨胀”,有一些则会“缩小”。下面,我将用一些比较典型、经典的案例分析和说明招贴设计中的色彩应用对心理的影响。红色给人感觉热烈,奔放,它不仅给人积极的感受,而且还是中国人用来表达喜庆,欢乐的代表颜色,我们亲切地称之为“中国红”。

中国人如此喜欢在喜庆的时刻用红色来表达心情,不知是否也与她给人热烈感受有关。下面的这幅招贴作品是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宣传海报,它以红色作为基调色,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强烈的中国传统气息,而且能感受到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而红色与其他颜色搭配时也可以表现出很强的颜色性格。下面这幅招贴就是这样用红色的色块与其他颜色的搭配来营造出活泼的氛围,政府和其“年轻人”的主题,而画面中的留白,也正好利用了白色给人更多意想空间的特点。黄色虽然也是一个明亮活泼的颜色,我们常用黄色来描述太阳,但是这样一个轻盈的颜色与庄严而又稳重的黑色相遇,则产生了很强的视觉冲突。人们正是利用这样一种视觉冲突给人以警示的作用。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警示牌常以这两种颜色相配合。下面这幅海报也是利用了这样的视觉特点,以诠释武器对人类的危害。蓝色给人感觉自然清新,表现在画面里也容易使内容显得干净而且有秩序,当降低蓝色的纯度和明度时,更能使画面的整体看起来更加温柔。配合以招贴中“大自然与音乐”的主题,能让人们瞬间进入到画面中去,静下心来,去感受自然,去聆听自然的声音。紫色给人感觉典雅、稳重,我们看到紫色便感受到夜幕的降临,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沉静。而有蓝色调倾向的紫色,仿佛被笼罩了一层忧郁。当人们看到这样的色彩基调的招贴作品,已经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情感投射,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诠释的主题,地球的悲鸣声。上面这幅海报是著名的德国设计师兰堡的代表作之一,利用了简单的黑白色,制造出了黑暗与光明,我们一眼看去就能感受到书本能给人们带来的力量。而简单的用色,强烈的对比,不仅能够让人们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信息中去,给人明确的主次之分,同时互补色的对比,也很好地表达出黑暗之中对光明的向往与希望。同样也是基调色以黑白为主的招贴作品,下面这幅则利用了大量的留白给人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以简单的画面直截了当地向人们揭示它要传递的主题———言论自由。没有任何其他的颜色,画面给人感觉严肃,发人深省。

二、结语

毋庸置疑,色彩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甚至影响人们的情绪。能够有效地利用色彩的属性以及熟知色彩给人的心理暗示能够更好地诠释主题。设计师不仅要了解色彩本身的属性,更要勇敢地尝试,细致地观察色彩给人们心理感受产生的变化,从而设计出更多精彩、优秀的作品。

设计心理学12

色彩的配合,是研究实用色彩的题材。它主要追求色彩的和谐与色彩的美感。

纯粹色彩科学称为色彩工程学,包括表色法、测色法、色彩计划设计、色彩调节、色彩管理等。包装色彩学是色彩工程学在包装色彩设计与色彩复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是自然色彩、社会色彩和艺术色彩的有机统一。包装色彩学从包装色彩出发,系统地反映色彩形成与表述、色彩设计与再现的现象与规律,是色彩构成、色度学及印刷色彩学等有关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对包装色彩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的有机结合。

心理颜色

日常生活中观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形成心理颜色视觉。在色度学中,颜色的命名是三刺激值(X,Y,Z);(R,G,B);色相,明度,纯度,主波长等。然而在生产中则习惯用桃红、金黄、翠绿、天蓝、亮不亮、浓淡、鲜不鲜等来表示颜色,这些通俗的表达方法,不如色度学的命名准确,名称也不统一。根据这些名称的共同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组。将色相、色光、色彩表示的归纳为一组;明度、亮度、深浅度、明暗度、层次表示的归纳为一组;饱和度、鲜度、纯度、彩度、色正不正等表示的归纳为一组。这样的分组只是一种感觉,没有严格的定义,彼此的含义不完全相同。例如,色相不等于色光,明度也不等于亮度,饱和度也不等到于纯度、鲜度、深浅度。但是在判断颜色时,它们也是三个变数,大致能和色度学中三个变数相对应。主波长对应于色相。人们常说的红色就有一定的波长范围,红色在色度图上也只是一个区域,人们绝不会把500nm的单色光称为红色。色度学中的亮度对应于明度、亮度、主观亮度、明亮度、明暗度和层次等,在相同的背景上,亮度小的颜色一般总是比亮度大的颜色显得暗些。色度学中的纯度对应于饱和度、鲜度、彩度、纯度等。

心理颜色视觉的名称,虽然和色度学中的几个物理量相对应,但这种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例如,色度学中的纯度分为刺激纯和色度纯两种。认为白光的纯度为零,一切单色光的纯度(不分刺激纯或色度纯)均为1。色度纯的定义为,色光中所含单色光的比例,表示某颜色与某中性色或白光的接近程度,但是,心理颜色视觉在分辨色光与中性色的区别时,却认为各个单色光的纯度并不是一样的。同样的单色光,黄、绿和白光的差别不大,红、蓝和白光的差别显著。所以在心理上认为,黄色光尽管也是单色光,但纯度却比蓝色光低些。这些心理上的颜色与白光的差别,通常称为饱和度,以区别于色度学上的纯度。心理上的亮度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联系到物体,另一种是不联系物体的亮度。例如通过一个小孔观察物体的表面,这时观察者看不见物体,无法联系物体来判断亮度,但它也与色度学中的亮度有差别,为了把物体表面的光亮和色度学中的亮度分开,称它为明度。

在混合色方面,心理颜色和色度学的颜色也不相同,当看到橙色时,会感到它是红与黄的混合,看到紫红色时,会感到是蓝与红的混合等。但看到黄光时,却不会感到黄光可以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在心理颜色视觉上一切色彩“好像”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出来。一般觉得,颜色有红中带黄的橙,绿中带蓝的青绿,绿中带黄的草绿,但是,却没有黄中带蓝或红中带绿的颜色。

因此在心理上把色彩分为红、黄、绿、蓝四种,并称为四原色。通常红-绿、黄-蓝称为心理补色。任何人都不会想象白色从这四个原色中混合出来,黑也不能从其它颜色混合出来。所以,红、黄、绿、蓝加上白和黑,成为心理颜色视觉上的六种基本感觉。尽管在物理上黑是人眼不受光的情形,但在心理上许多人却认为不受光只是没有感觉,而黑确实是一种感觉。

黑色

象征权威、高雅、低调、创意;也意味着执着、冷漠、防御,端视服饰的款式与风格而定。黑色为大多数主管或白领专业人士所喜爱,当你需要极度权威、表现专业、展现品味、不想引人注目或想专心处理事情时,例如高级主管的日常穿著、主持演示文稿、在公开场合演讲、写企划案、创作、从事跟“美”、“设计”有关的工作时,可以穿黑色。

灰色

象征诚恳、沉稳、考究。其中的铁灰、炭灰、暗灰,在无形中散发出智能、成功、强烈权威等强烈讯息;中灰与淡灰色则带有哲学家的沉静。当灰色服饰质感不佳时,整个人看起来会黯淡无光、没精神,甚至造成邋遢、不干净的错觉。灰色在权威中带着精确,特别受金融业人士喜爱;当你需要表现智能、成功、权威、诚恳、认真、沉稳等场合时,可穿著灰色衣服现身。

白色

象征纯洁、神圣、善良、信任与开放;但身上白色面积太大,会给人疏离、梦幻的感觉。当你需要赢得做事干净俐落的信任感时可穿白色上衣,像基本款的白衬衫就是粉领族的必备单品。

海军蓝(深蓝色)

象征权威、保守、中规中矩与务实。穿著海军蓝时,配色的技巧如果没有拿捏好,会给人呆板、没创意、缺乏趣味的印象。海军蓝适合强调一板一眼具执行力的专业人士。希望别人认真听你说话、表现专业权威时,不妨也穿深蓝色单品,例如:参加商务会议、记者会、提案演示文稿、到企业文化较保守的公司面试、或讲演严肃或传统主题时。

褐色、棕色、咖啡色系

典雅中蕴含安定、沉静、平和、亲切等意象,给人情绪稳定、容易相处的感觉。没有搭配好的话,会让人感到沉闷、单调、老气、缺乏活力。当需要表现友善亲切时可以穿棕褐、咖啡色系的服饰,例如:参加部门会议或午餐汇报时、募款时、做问卷调查时。当不想招摇或引人注目时褐色、棕色、咖啡色系也是很好的选择。

红色

红色象征热情、性感、权威、自信,是个能量充沛的色彩--全然的自我、全然的自信、全然的要别人注意你。不过有时候会给人血腥、暴力、忌妒、控制的印象,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因此与人谈判或协商时则不宜穿红色;预期有火爆场面时,也请避免穿红色。当你想要在大型场合中展现自信与权威的时候,可以让红色单品助你一臂之力。

粉红色

粉红象征温柔、甜美、浪漫、没有压力,可以软化攻击、安抚浮躁。比粉红色更深一点的桃红色则象征着女性化的热情,比起粉红色的浪漫,桃红色是更为洒脱、大方的色彩。在需要权威的场合,不宜穿大面积的粉红色,并且需要与其它较具权威感的色彩做搭配。而桃红色的艳丽则很容易把人淹没,也不宜大面积使用。当你要和女性谈公事、提案,或者需要源源不绝的创意时、安慰别人时、从事咨询工作时,粉红色都是很好的选择。

橙色

橙色富于母爱或大姐姐的热心特质、给人亲切、坦率、开朗、健康的感觉;介于橙色和粉红色之间的粉橘色,则是浪漫中带着成熟的色彩,让人感到安适、放心,但若是搭配俗气。橙色是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时,特别是需要阳光般的`温情时最适合的色彩之一。

黄色

黄色是明度极高的颜色,能刺激大脑中与焦虑有关的区域,具有警告的效果,所以雨具、雨衣多半是黄色。艳黄色象征信心、聪明、希望;淡黄色显得天真、浪漫、娇嫩。提醒你,艳黄色有不稳定、招摇,甚至挑衅的味道,不适合在任何可能引起冲突的场合如谈判场合穿著。黄色适合在任何快乐的场合穿著,譬如生日会、同学会;也适合在希望引起人注意时穿著。

绿色

绿色给人无限的安全感受,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上可扮演重要的角色。绿色象征自由和平、新鲜舒适;黄绿色给人清新、有活力、快乐的感受;明度较低的草绿、墨绿、橄榄绿则给人沉稳、知性的印象。绿色的负面意义,暗示了隐藏、被动,不小心就会穿出没有创意、出世的感觉,在团体中容易失去参与感,所以在搭配上需要其它色彩来调和。绿色是参加任何环保、动物保育活动、休闲活动时很适合的颜色,也很适合做心灵沉潜时穿著。

蓝色

蓝色是灵性知性兼具的色彩,在色彩心理学的测试中发现几乎没有人对蓝色反感。明亮的天空蓝,象征希望、理想、独立;暗沉的蓝,意味着诚实、信赖与权威。正蓝、宝蓝在热情中带着坚定与智能;淡蓝、粉蓝可以让自己、也让对方完全放松。蓝色在美术设计上,是应用度最广的颜色;在穿著上,同样也是最没有禁忌的颜色,只要是适合你「皮肤色彩属性」的蓝色,并且搭配得宜,都可以放心穿著。想要使心情平静时、需要思考时、与人谈判或协商时、想要对方听你讲话时可穿蓝色。

紫色

紫色是优雅、浪漫,并且具有哲学家气质的颜色。紫色的光波最短,在自然界中较少见到,所以被引申为象征高贵的色彩。淡紫色的浪漫,不同于粉红小女孩式的,而是像隔着一层薄纱,带有高贵、神秘、高不可攀的感觉;而深紫色、艳紫色则是魅力十足、有点狂野又难以探测的华丽浪漫。若时、地、人不对,穿著紫色可能会造成高傲、矫揉造作、轻挑的错觉。当你想要与众不同,或想要表现浪漫中带着神秘感的时候可以穿紫色服饰。

设计心理学13

【摘 要】设计构思的过程是产品心理学的实践过程,但是在设计构思中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超过产品的极限,如果突破产品的极限,那么就改变了设计的实质而丧失了设计的意义。设计的过程是知觉的过程。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产品包装;知觉感知

包装设计在产品的销售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包装的作用,也是营销的作用。精美的包装设计无疑会让产品增色不少,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提升产品的价值,同时体现了产品的品质,这是营销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人们购买商品时首先看到的是产品的外包装,这是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所以在营销中,尤其重视产品的外包装。

作为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或者是实践,都应该从体现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方面入手,注重设计的高质量。而在设计中,设计者的设计心理学决定了包装的审美。设计心理学在设计实践中发挥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一、对设计心理学的认识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用户需要的学科,首先要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用户模型。设计心理学还要研究用户使用流程,研究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这是设计心理学在包装设计方面的应用实践。设计心理学还要研究用户对设计的评价,这是总结经验不断进步的途径。用户的反馈和评价是对设计的考核和肯定,因此设计心理学要有用户反馈的过程。设计心理学还应该研究用户的心理需求,研究用户对产品的情感,建立起用户情感模型。设计心理学是研究用户对产品的审美学科,需要建立用户审美模型的学科。设计心理学还应该研究产品使用的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包装设计,符合环境的要求,建立使用的环境模型等等。设计者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那么才能设计出良好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要和提升产品的价值。

设计心理学也是心理学的一种,是在特定领域内的用户心理研究的科学。设计心理学的建立融合了很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法则。任何设计过程和实践活动,其主角与核心都是人,人的心理也是设计心理的基础。设计心理学是围绕着人的心理和需求而进行的,比如说认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所以,我??在所涉及的基础心理学理论来源方面要做好甄别和遴选,将设计知识和设计需求完整结合。

二、设计心理学应用在设计中的探索

(一)设计中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研究。所谓设计就是工业生产的一个门类,任何一门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工业设计是工业生产活动的一种,是科学知识应用在生产实践中的体现。社会是人和物共同组成的,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求而设计的。设计心理学就是探讨人和物之间关系的学科,研究人对物的感受,人和物的关联,由知觉――认知――动作等系列组成。产品的设计就要满足人类这样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对物的需求关系,研究如何规划人和物之间的关系。

设计就是应用物来影响人的科学,设计人员要通过造型来规划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是知觉在设计中的应用。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帮助人们在实践中更加方便和舒适地使用产品。人们对审美的感受是设计心理学的一个因素。设计心理学是通过对知觉理论的研究和探索,研究产品设计中的基本要素,研究人与知觉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构思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设计构思的过程是产品心理学的实践过程,但是在设计构思中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超过产品的极限,如果突破产品的极限,那么就改变了设计的实质而丧失了设计的意义。设计的过程是知觉的过程。首先我们视网膜上感受到信息是不同亮度的元素。我们在设计上要通过处理边界处的亮度来突出棱边,这个过程是形成二维草图的过程。这个阶段可以勾画出物体之间的边界线,画出物体的轮廓和表面积。深度线索的元应用包括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以及方位等因素,形成二维半的草图。然后再利用物体之间的关系建构三维草图。

(三)情绪反应过程的研究。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包括反应和依赖两个过程。包装要把产品的形态表现出来,产品的包装是吸引消费者的首要因素,精美的包装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所以在设计中,包装图案醒目是相当重要的,其中文字部分也必须要突出产品的性能和特点,能够瞬间抓住消费者的视线,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好感。

消费者是一个综合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审美品位、消费特点等都不一样,所以在设计包装中要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迎合大多数消费者心理需求。包装的色彩、造型、图案、材质是包装设计的关键。

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过程离不开包装的过程,包装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研究设计心理学,是做好设计教学和设计实践的关键,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魏力敏,戴珊珊.论设计心理学在快速消费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xx(07).

[2]余建荣,韩春霞.浅析设计心理学在产品人性化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xx(07).

设计心理学14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具有现代卫生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卫生事业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此专业学生应该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既懂医学业务、又会现代化管理的卫生管理专门人才。因此,此专业要求其学习管理学类的相关基础课程,管理心理学即为其中之一。

管理心理学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它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使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以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具有内容广泛、应用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以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规律作为研究主题的管理心理学,成为培养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必修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讲授提供基础知识储备,为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起基础铺垫性作用。目前全国各类卫生管理专业均已开设这门课程。

1 管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在卫生管理类专业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内容与实际培养需求相脱节

在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中,已经有了相对比较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为主,容纳了心理科学和管理学的新兴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卫生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特定培养需求,需要管理心理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考评标准等各个方面予以特别对待,将学科内容与卫生管理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然而,这一点在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课程建设中并没有明确体现,有很多卫生管理专业虽然开设了管理心理学,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课程建设等方面投入有限,忽略了卫生管理这一专业的培养要求,没有突出卫生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侧重点,使得管理心理学在卫生管理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中特色不突出,与实际培养的需求相脱节。

1.2 教师队伍、教材和教学机构亟待建设

由于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对教师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在在卫生管理类专业承担管理心理学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大体上有以下三种。一是专业背景为心理学的教师,此类教师心理学知识基础牢固,但对管理学、卫生学、医学、医院管理学等领域涉猎不多。二是专业背景为管理学的教师,此类教师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理解深刻,但缺乏心理学、卫生学、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三是由心理学、管理学等之外的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教师,此类教师半路出家,学习几本教材之后就开始讲授管理心理学,问题更加突出。这三种背景的教师队伍在课程讲授中都有各自的短板和缺陷,一致之处就是对卫生管理的对象——医学、卫生学等知识的缺乏,课程讲授中势必缺乏与卫生管理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阅历。

管理心理学开课历史不长,教材选择和建设比较落后,突出的缺点就是缺乏针对性。从教材选择上看,开课的医学院校大部分使用的是通用的或者是适用于公共管理或企业管理专业的管理心理学教材,其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共通性,在各专业讲授中都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毕竟是针对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的,不完全适用于卫生事业管理,更没有概括和分析卫生管理中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缺乏针对性。从教材建设上看,现在还缺乏一部公认的、较为全面完整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卫生管理专业使用的卫生管理心理学教材,教材建设也较为落后。

从教学机构和管理体制上看,很少有卫生管理类专业单独开设管理心理学教研室,管理心理学教师有不同的归属,有的归于管理学教研室,有的归心理学教研室管理,有的甚至由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或者基础医学院管理,这种不确定的教学组织和机构归属,会直接影响管理心理学课程的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也使得此门课程在医学类院校或管理类院校中缺乏一定的话语权。

1.3 教学模式与专业性质要求的实践性相脱离

在管理心理学的教学实践中,一直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讲解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实践性、自主性都较差。这样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与卫生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管理类人才的实践需求是脱离的。任何管理类专业,都要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模式选择中也要侧重管理能力的培养。然而,大多数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只局限于理论的阐释和概念的理解,而轻视使用理论来分析管理中的具体问题,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实践性被忽略了,卫生管理专业所要求的能力培养的目标也被忽略了。学与用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理论,却缺乏实际管理能力,无法适应现代卫生管理领域的需求。

1.4 教学设计忽视学生参与,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时,必然会导致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讲授方式。虽然大部分院校已经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法充分开发其功能,没有能在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只是将原来的板书变成了可以翻页的、事先准备好的电子板书,没有根本上改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这种教学设计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处于从属的地位。这样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未能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意识淡漠,缺乏思考的主动性,无法锻炼学生主动思考、探寻问题答案的能力,使得学生惯于接受而惰于质疑,惯于记忆而惰于思考,最终只能形成单调、片面的知识,而无法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更谈不上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发展。也正为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最大程度的挫伤和压制了。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理想。

2 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与创新探讨

为了解决当前卫生管理类专业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借助课程建设专项课题的契机,从卫生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提出如下几个在教学设计和创新方面的建议:

2.1 精选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使其贴近培养需求与目标

首先就是要根据卫生管理类专业的实际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精选课程内容,形成与卫生管理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的、适合卫生管理专业学习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内容体系。这种结合不是要改变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系统,抛弃学科基础知识,而是在课程重点讲解、示例分析、案例选择等各个方面,更多选择贴近卫生管理实际的内容,侧重卫生管理专业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特色突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性更强,更易于理解,从而更易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其次还要根据卫生管理实际的变化和卫生改革的推进,不断更新和替换教学内容,适时替换陈旧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修订和更新新兴知识、热点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满足时代需求。

2.2 全面开展教师队伍、教材和教学机构建设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教师融会贯通管理心理学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其基础理论和知识来源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更是要包括卫生学、医学、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卫生管理类专业管理心理学的讲授教师一定要具备融会贯通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着眼于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因此,讲授教师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在讲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加强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加强课堂讲授知识与卫生管理实践的结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参与,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其次,要选择或者编写合适的卫生管理类专业专用的管理心理学教材。现在世面上已经有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卫生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心理学教材,可供教师进行选择。但是现在这类型教材还缺乏认可度,依然还缺乏一部公认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卫生管理心理学教材。那么有条件的教学单位,就可以自行编写一本具有中国卫生管理特色的、适应卫生管理专业教学和卫生管理类人才自学的教材,探索中国特色的'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教材建设。

再次,从教学机构和管理体制上,有条件的卫生管理类专业应该单独开设管理心理学教研室。有了确定的教学组织和机构归属,有利于教师专心进行管理心理学课程的建设,能够促进卫生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促进卫生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2.3 引入先进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与能力建设

在以往的管理心理学教学研究中,已有教学实践者提出了多种可以在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中予以探索和实施的新型教学模式。

(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认识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建构过程,个体认知结构通过与环境的同化和顺应作用,从“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建立新型教学和学习环境。

(2)情境主义教学模式。情境主义教学模式脱胎于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是Brown Clooins 和Duguid 在他们的论文《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文化》中提出的一种获得知识的一般理论教学模式,它强调学习者具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学习是人与环境双向互动的历程,知识、技能与情意的建构发生于学习者与情境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习得的知识能活学活用,以适应社会,解决问题,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

以上列举的是两种以实践性和能力培养见长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建设为目标,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角色,转变灌输知识和接收知识的基本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实践性为基本培养目标的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4 不断加强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教学设计,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多创新、多用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以下几种方式在学生能力培养和学习积极性调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1)适当增加案例教学比重。案例教学法最早应用于社会科学、军事和医学等教学中,自20 世纪20 年代起,哈佛商学院首先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教学中。④它并非一般意义上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而做的举例子的活动,而是一套完整的、有着严格要求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所选择的案例内容真实、无虚构,案例中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而且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或培训目的。案例教学的主要功能不是在于了解一项特定的知识或理论,而是在于在学生自己探索怎样解决管理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自己特点的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逻辑方法,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地解决问题,做出决策,这种学习是亲验性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同时,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其在小组活动中与其他人的频繁交往,还能够获得沟通、说服及群体协调等宝贵的管理技巧。这种方法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且由于这种方法所提供的案例丰富多样、形式活泼自由,学生可以自由思考和讨论,其吸引力远大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因此,在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通过精心挑选案例、精心设计讨论程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勇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部分的学校已经引进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和便利,充分开发其功能,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所支持的一些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将一些适合进行动态演示的、画面感强的内容,设计成为动态演示的动画或者选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以及视频资料,让原本死板、单调的理论知识“动”起来、“活”起来,必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比如,有条件的学校科研建设和利用一些先进的网络教学软件,让学生实际操作课堂上所讲解的各类知识,充分动手,实际演练,让知识更好地转化成为实际动手能力;再者,可以建立一些模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扮演特定的工作角色或岗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对职位的理解,完成特定工作,从而从多方面加深理解,锻炼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进实际的工作机构、部门和单位,亲身体验实际工作流程,这样得来的体验和感受,是课堂教学无可替代的。

这些设计,可以逐步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高低,与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队伍的培养及管理、教学模式及教学技巧的现代化均息息相关,此外,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还包括教师个人的素养、社会和学校对课程的评价及重视程度等。要想提高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充分认识到此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专业中的作用,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入手,不断的进行努力和尝试。

设计心理学15

摘要:设计心理学的论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日趋临近,承载着独特知识价值内涵意蕴的手工玩具因其所具备的独特性、益智性特征,而在品类繁多的玩具市场中日益受到消费者的热捧。手工玩具设计时必须考虑消费对象和潜在消费对象的心理需求,并以创意设计和独占设计为设计理念,使手工玩具产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关键词:手工玩具设计心理

一、手工玩具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日趋临近,承载着独特知识价值内涵意蕴的手工玩具因其所具备的独特性、益智性特征,而在品类繁多的玩具市场中日益受到消费者的热捧。手工玩具可做广义或狭义理解,广义上的手工玩具既包括制作生产过程不借助机械力完全依赖制作人手工制作完成的玩具,如自己缝制的人偶、自制孔明灯等,也包括玩具消费者需要自己动手组装的玩具,如航模船模、十字绣等。狭义上的手工玩具仅仅指玩具消费者需要自己动手组装进而实现其游戏价值或观赏价值的玩具。本文以狭义的手工玩具的设计心理学为研究对象,探究手工玩具明确消费者定位与心理的情况下,所应在玩具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秉承的理念与思路。

二、手工玩具消费特征

任何产品的生产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生产者占得或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收益和利润。为实现这一目标,产品的生产必须架构在产品适销对路、消费市场定位准确以及洞悉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玩具既是人类娱乐的工具,同时也是产品,因此在玩具的设计过程和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玩具的受众以及受众心理,如此方能保证玩具产品的销路和市场热度。

(一)消费对象

提及玩具一词,大众往往存在认识偏差,即通常将玩具的消费者定位为儿童。此种玩具消费者定位方式的错误之处在于忽略了爱玩是人类的天性和共性,与人类的年龄结构并没有直接联系。心理学界曾对成年人的心理做出这样的评价:成年人同未成年人一样具有游戏心理和游戏需求。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所遭遇到的压力可以藉由在游戏世界中的放松,而最终使情绪得到有效的缓释,压力得以释放;借助游戏过程可以使成年人的心理保健因素得以满足,并帮助其实现心理平衡。前些年曾流行“偷菜”类的网络游戏,大批成年人是该类游戏的主要拥趸,为之游戏目标达成而不分黑白苦守于电脑之前即是这方面问题的佐证。因此,手工玩具的生产制造厂家应将儿童与成年人均视为消费对象或潜在消费对象对待,在设计产品过程中考虑到产品的不同市场消费群体定位问题,以避免陷入将成年人错误的划分为非消费对象的误区,而使市场份额被缩减,生产和经营最终徒劳无功。

(二)消费心理

随着当前健康、绿色、环保理念的日益受到重视,消费者在购买手工玩具时除了要考虑到玩具的价格和性价比之外,基于玩具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特性,因而还要考虑到玩具的制作材质、制作原料和制作工艺等要素。尤其是为儿童购买玩具时要尤为重视,儿童的肌体抵抗力弱于成年人,病菌更易侵入,如“普遍被用于软化塑胶的邻苯二甲酸盐,不会坚附在软胶上,而是随意流动,当婴幼儿咬嚼和吸吮玩具时,便有机会吞进体内,严重影响健康。”同样,父母为婴幼儿选购手工玩具时,不只着眼于手工玩具的娱乐属性,更看重该种手工玩具对婴幼儿的智能开发功效,借助手工玩具的益智功能使婴幼儿实现“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自己独立的评价,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

此外,伴随怀旧情怀的日渐回归和物质生活条件水平的提高,作为享受资料性质的手工玩具也益发被成年消费者所看重,享受资料即是指能够使人们生活的适宜条件得以相应提升的消费资料。根据恩格尔系数可知,家庭收入增加时,家庭成员的食品性消费比重降低而非食品性消费(如精神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相对越高。故而消费者对手工玩具的购买和占有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享受。同时成年人对自身的消费行为有准确的计划性和预见性认知,因而在这个意义层面上,基于手工玩具所具备游戏和观赏的双重价值属性,成年消费者也随之产生了对手工玩具视觉美感追求意义上的趋美心理需要和对手工玩具情有独钟的偏好心理需要。

三、手工玩具设计理念

在现今的信息技术时代,资讯发达,讯息更替速率频繁,人们的娱乐方式应呈多元化趋势,手工玩具要谋求在现时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找准产品的市场营销模式、构建产品的设计思路,对产品的设计理念、市场目标定位做出准确抉择。只有如此方能让手工玩具不同于他类玩具的优势和特质得以凸显,并最终能在激烈的现代玩具市场竞争中取得应有席位。

(一)创意性设计理念

创意设计,是指突破常规的设计模式,即创新设计或曰技术创新。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技术的竞争,手工玩具的生产制造厂家应有意识的探求手工玩具的创意设计之路。对于玩具产品的生产而言,要考虑到其包装、原材料材质、娱乐性、赏鉴性、安全性、价格等多种因素。在手工玩具的产品包装方面,要避免色彩的过分渲染导致消费者产生对玩具产品的恶俗和流俗之感,应以简洁明快的色调表现玩具主题;在制作材质方面,秉承绿色设计理念(GreenDesign),以“易于回收、易于替换、节约能源、低公害或无公害、健康安全、使产品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为设计主题;在娱乐性方面,要注重产品的愉悦功能开发,以面向儿童的手工玩具为例,家长作为购买者看重玩具的益智功能,而儿童作为玩具消费者看重的确是玩具的自身愉悦功能,因此可以说愉悦功能是玩具的核心功能,同时,手工玩具对愉悦功能的开发也能使手工玩具在消费者间产生同步心理需要,即使消费者之间产生驱同性的消费欲求;在鉴赏性设计方面,设计者在玩具设计时要考虑到消费趋势引导,将手工玩具以往的单纯的把玩引导升级为赏玩结合模式;在安全性方面,设计者除要考虑材质的安全绿色之外,还要对手工玩具需要组合游戏的特质特别把握,要以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参照,使手工玩具的组合零部件不致对儿童产生安全隐患;在价格方面,手工玩具设计者要考虑到价格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首要因素,因而要进行成本控制,保证产品价格能够为市场所接纳。

(二)独占性设计理念

手工玩具设计时,除了考虑自身的产品性能和定位之外,更要考虑整个外部市场的产品竞争情况,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构建独占性设计理念,使手工玩具产品在同时期市场中具有新奇性,使产品在具有商业色彩的同时,又个性化鲜明,以满足消费者渴望被赞美和认同的优越心理需要。

此外,作为手工玩具的生产制造者,任何一个创意均凝结着设计者的智力成果投入,因而当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开发出来之后,生产者应以申请专利的方式使知识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标签:集锦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