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个人范文 > 心理学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6.98K

教育学的心理学要掌握知识就要多复习哦!下面让我来看看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1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这一阶段婴幼儿依靠感知运动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其思维与动作紧密联系。

(2)前运算阶段(2-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物。

(3)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开始进行心理运算,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这一阶段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成熟思维,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

2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1)概念: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独立解决问题时所具备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成人的帮助下或在与能力更高同伴的合作下实现问题解决时所表现出的可能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意义: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可能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3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

(1)情绪和情感丰富而热烈。

(2)情绪和情感易起伏波动,心境转换明显。

(3)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

(4)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

4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是什么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引发的情绪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表现出与其年龄一致的情绪。

5培养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方法

培养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方法:

(1)让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2)学会合理表达情绪。

(3)时时调整自己,养成良好的情绪习惯。

6人格的特征

人格有以下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为一个有机组织。

(2)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跨时间的持续性,二是跨情境一致性。人格具有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成不变的,人格也具有可塑性。

(3)人格的独特性和共同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有自己的特点。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共同性。

(4)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在个体的遗传和生物基础上形成的,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

7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1)第一阶段:0-1. 5岁,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2)第二阶段:2-3岁,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感。

(3)第三阶段:4-5岁,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4)第四阶段:6-11岁,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对自卑,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5)第五阶段:12-18岁,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6)第六阶段:青年晚期一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第七阶段: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繁殖对停滞,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

(8)第八阶段:成年晚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完善对绝望,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8中学生良好人格的标准有哪些

中学生良好人格的标准包括六个方面:

(1)健康正确的自我意识。

(2)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3)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和谐的人际关系。

(5)乐观的生活态度。

(6)健康的审美情趣。

9塑造中学生良好人格的措施

塑造中学生良好人格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的理想教育。

(2)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3)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4)优化育人环境。

(5)建立健全人格健康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0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过渡性。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其过渡性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理上的过渡,二是认知上的过渡,三是社会地位的过渡。

(2)闭锁性与开放性。闭锁性是指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日趋复杂,不轻易将自己的内心活动表露出来。这种闭锁性是面向一定对象的,即他们对父母、教师等成人闭锁。但他们对同龄伙伴是很开放的,愿意向对方敞开心扉并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3)社会性。随着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中学生在认识方面不再局限于自己或周围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而是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

(4)动荡性。中学生面临着独立需要与社会地位以及心理成熟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各种青春期的动荡性,如思想敏感、偏激,敢于行动,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不安。

标签:教育学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