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个人范文 > 职业

浅谈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1.78W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

浅谈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应具备的完成思想政治引导、学习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就业指导等工作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以及相关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素养。辅导员专业化既包括显性的职业素质, 如辅导员的职业资质、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又包括隐性的职业素质, 如辅导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意识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辅导员队伍)工作队伍的选拔、校内外培养以及其管理机制体制,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以适应2l世纪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需要和职业现状是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就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和身份一是高校的教师,二是高校在校大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管理和服务的指导者、组织者及工作者,三是在校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辅导员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寓教育、管理、学习以及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为一体。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断培养辅导员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能深入地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科学的方法和思路,努力成为学生事务方面的专家。要求辅导员在个人品质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和宽以待人,师德修养方面更是要强调不断修身,对学生要循循善诱等。同时,辅导员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努力为高校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1.结构不合理,比例不协调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着辅导员岗位缺编、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从实践上看, 当前辅导员数量上配置不足,工作头绪多,分身乏术, 对在校大学生中的个别隐性问题很难及时发现并进行疏导, 影响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从辅导员队伍的结构看, 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绝大多数, 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工作1~4年的占七成, 5~8年的占二成左右, 9年以上的占一成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辅导员的职称结构过低,初级职称占一半, 中级职称占三成, 高级职称仅占不到一成。

2.定位不明,角色模糊

高等院校在选拔辅导员时更多的是注重考察思想政治素质、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而没有关注其学科专业背景。从专业知识的要求来看, 在现有辅导员队伍中, 除一部分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毕业外, 相当一部分是理工科和其他社会科学专业毕业的。

多数辅导员都有着自己的非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部分辅导员更是在上专业课的同时,担任辅导员工作,本身的专业教学繁重,还有来自职称、专业课题等多方面的压力,致使辅导员很难对自己定位,很难在多重角色中取得平衡。角色的冲突使不少辅导员倍感困惑与迷茫。

3.队伍不稳定

目前,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时都要经过一定的程序。综合来看,各辅导员所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初衷不尽一致。部分人是抱着吃“青春饭”这样的想法的,所以,工作一定时间后,想转岗的人就渐渐增多,甚至有的是刚一上岗就想到转岗的问题。这就造成了队伍不稳定,愿意长期从事该项工作的人较少。

4.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方法无特色

目前,高校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主要是针对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来进行的,主要是岗前培训以及一些常规日常工作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方法以及一些有关政策的宣读和诠释。培训的方法主要是开会、宣讲、工作总结、榜样介绍等,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特色不足。

5.待遇相对较低,发展平台狭窄

不少高校在岗位级别、收入分配、福利待遇等方面重点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辅导员待遇在高校所有教职工中几乎都处于中下等水平,加上来自生存方面的巨大压力,使得辅导员很容易产生心理困扰。在教学方面,辅导员能够承担的“两课”系列课程,课程申请和教学管理都十分不便,又没有专门的机构协调,更不用说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的培训和发展了。很多辅导员本身的专业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风马牛不相及,如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学的是化学专业、英语专业、机械制造专业等等。

在科研上,同样缺少专门的管理与协调,没有团队、没有方向、没有人带,申请机会很少,获批的更少。批下来后研究中碰到的困难,几乎需要全部由自身单打独斗完成。以宁波大学为例,除学校思政、党建课题外,辅导员很少申请到其他项目的课题。由于缺乏团队的引导,年轻辅导员很少在科研上有标志性的突破。 "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对策

1.建立制度,把好入口

结合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应对思想政治辅导员们实行较为严格和规范的考核,大力把好辅导员的入口关。目前,不少高校都提高了入行门槛,“高学历”“党员”“学生干部工作经验”几乎成了辅导员入职必备的硬指标,但这种高标准并不等于专业化,高学历反映的只是科研素养,而并非实际的学生工作能力。因此,应注意吸收具有相关学科知识以及背景的较为优秀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员的队伍之中。

2.提高认识,明确定位

各高校应该强化思想政治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明确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职责和岗位, 以合理的政策、正确而科学的理念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要注重辅导员的梯队建设, 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设岗主要以“班级”或一定人数为单位配备,统称“学生辅导员”,由其全面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事宜。笔者建议,可按照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细分岗位,专门设岗,加强专业化建设,提供专业化服务,合理分工,统筹安排,提高服务水平。辅导员岗位可设立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心理咨询、学生管理、社团管理专业辅导员等等。

3.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在每年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可安排一定比例的辅导员进行学习,为辅导员提供积极进取的机会;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活动中也可抽出时间组织辅导员学习,这样可以通过辅导员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在辅导员的生活方面,因为辅导员大多都比较年轻,生活上有时候也或多或少存在些困难,因此及时了解、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也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一个重要方面。相对学生来说,辅导员自立性都很强,但是由于年轻,大部分是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他们对学生活动有很强的参与心。所以在学校团学活动中应经常组织辅导员和学生一起参与,如组织篮球比赛,参与班级的民主生活座谈会等。

4.科学考核,强化培训

学校要设立专项经费,积极资助辅导员们外出进修、学习研讨以及参加校内举办的各种专题讲座和培训班等。要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开展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支持辅导员开展科研活动和参加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要经常性地组织辅导员参加校内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交流、观摩学习活动等。

要进行定期综合考评,主要侧重于思想日常管理、政治工作、指导活动、组织领导、就业服务、学风建设等方面。要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试相结合,以定量考试为主,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从而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要把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积极创造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平台。

5.积极改善辅导员的政治经济待遇

要大力改善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和各种工作的条件,这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的保证。首先,提高政治待遇。要制定合理的政策,让辅导员在政治上有提升的空间,学校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相关的系列的配套政策和制度, 积极改善思想政治辅导员们的各种待遇以及条件, 从而充分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其次,注重其职称评审。要创造条件,解决其职称问题。同时,提高辅导员的各种福利待遇。各高校可通过一些分配制度的改革, 如设立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专项岗位津贴, 还要注重对其进行人文关怀,从多方面关心关爱辅导员。如可建立校级领导联系专职辅导员的制度, 并能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关于辅导员工作的座谈会, 了解其需要,切实帮助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改善各种相关工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