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个人范文 > 职业

浅谈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职业7.11K

一、树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

浅谈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变革,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个内涵建设也在不断获得丰富和充实。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旨在通过对教师专业意识的养成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来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其职业地位。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其次强调教师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其发展的层次与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保证,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

二、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在充分尊重教师的前提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评价。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的过程。

(一)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旨在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师发展,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的教师评价。它通过纵横比较和隐显结合,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以教师素质提高为核心、激励教师个体发展,并通过教师发展来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评价制度。它不仅注重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而且更加注重教师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在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具有主人翁的精神。

(三)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动态监控,即关注教师原有的教学水平,也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过程,并为教师将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相应的机会。

(四)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交互式的评价制度。它重视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发挥其积极性,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交流,获取全面、真实的教学信息。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要由评价者和教师协商制定,双方认同,把实现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和实施评价看作是双方的共同职责。

(五)发展性评价能够引导教师改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出复合性,知识的增加和改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要获得知识结构的丰富,教师不仅要吸收前人归纳、总结出来的已经获得确证的知识,而且要获得个人的实践知识,要拥有“实践智慧”。发展性评价遵循的是“反思实践者”范式,认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关键源于具有个人特征的实践知识。这类知识不是教师从他人那里直接学习来的,而是逐步积累得到的,反映的是教师过去的经验、现在的行为和将来可能的表现。"

(六)发展性评价能够引导教师完善能力结构。教师能力是教师专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性评价具有引导教师关注能力结构均衡发展的作用,尤其是能够提示教师关注两种在奖惩性评价体系下较少得到发展的能力。其一,目标定向与整合能力。发展性评价注重在评价过程中,通过沟通、宣传使教师了解学校在教师发展上的规划和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以及学校对教师的期望,使教师能够根据学校的发展和自身的实际制定个人发展目标,从而把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协调起来。其二,反思能力。在发展性评价中,要求并促使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和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不断发现问题,搜集教学反馈信息,进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形成理性认识。

可以看出,发展性教师评价,在评价方向上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加重视教师的未来发展,重在促使教师自身的“成长”。通过建立教师业务发展目标,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发展性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而不是放在通过鉴定选择续解聘、升降级、加减薪等奖惩性方面。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单纯的奖惩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未来的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旨在达成被评价者的主体取向,改变被评价者的被动地位和防御态度,使被评价者与评价者之问形成平等互动的关系。

(三)双向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双向过程。

(四)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原则。社会因人组成,人因社会而存在,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对教育必然有其需求的一面。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成员之一,在设计目标时必须思考社会发展对事业的要求,将个体发展目标纳入社会发展目标的体系中;在评价中既要注意自我描述的发展进程,又要关注礼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使教师真正理解社会责任与自我发展的意义。

(五)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单项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静态因素与动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对评价数据、信息、评价结果等能进行量化处理的,以数据的形式反映评价结论,而对于不能用于量化处理的信息要采取定性表述。

四、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个体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关键是使教师参与发展目标的设计过程。首先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要素与内涵,进行反思,寻找自我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素。其次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对教师提出的相关发展要素进行分析、归类,并依据学校发展与社会要求,将这些与教师发展相关要素转化为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的'近、中、远期目标,且建立发展的目标体系。

(二)构建个人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实施机制

1、管理者应打破原有教师管理的定势,创设既能有效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又能使教师主动发展的管理氛围。

2、管理者依据教师背景的差异性和阶段发展的选择性,尽可能地将选择基本一致的人员组合,形成同质发展的教师群组,并纳人学校宏观管理、指导和服务的范畴。

3、学校提交阶段发展规划,并提供有效支持与服务,组织、指导同质组的成员建立合作互动、共同研究、共同成长的合作关系。

(三)构建个人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实施过程

1、初次面谈。初次面谈一般安排在评价周期的第一年初,通过初次面谈,评价者和被评教师拟订评价过程的具体框架。初次面谈要解决如下问题:"

2、收集信息。评价者必须大量收集有关被评教师的信息。可从课堂听课、教师自我评价、征求第三者意见和查阅文献资料等途径获得。

3、评价面谈。信息收集完毕以后,进人评价面谈阶段,这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核心部分。评价面谈一般在评价周期的第一年末进行。评价者和被评教师共定被评教师的未来发展目标以及是否需要某种修改。评价面谈结束时,撰写评价报告。

4、复查面谈。在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评价双方应定期举行中期复查,反省既定目标的适切性及达到程度,必要时可调整或修订目标。

(四)构建个人与学校共同发展的评价方法

2、学生和家长评价。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评价意见。

3、同事评价。在教研室中开展听、说、评课,用评价标准衡量被评对象的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适时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同事评价方法可灵活多样,但要把握一个原则,评价必须是以调动积极性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切忌在评价中相互闹矛盾,评价结果不应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和名誉挂钩。

4、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研课、学校说课比赛等,及时进行听、评课,收集教师课堂教学信息。根据评价体系,对被评教师作出恰当的评价,作为期末评价量化的依据。

5、档案袋评价。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将教学的过程资料、包括优秀教案设计、精彩的教学实录、教学案例与论文,教学反思、与学生的谈话,获得各种奖励等反映成长过程的资料都装入档案袋,定期展示,让老师们既与自己纵向比较,又与别人横向比较,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五、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提高自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家长、社会以及整个教师群体都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和接触。在教师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在通过互评,使主客体双方意见得以沟通,逐步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

(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能量化的则量化,不能量化的则加以描述性分析,为教师提供自我价值的机会和空间,满足教师的成就感。

(三)教学流程管理评价与教师自我发展评价相结合。教学流程评价是指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进行考核评价。而教师自我发展评价,主要指科研、学习现代教育手段、进修培训等情况。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灵魂是以人为本,吸收了人本管理的思想,适合教师的发展,顺应管理科学化的趋势。只有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具有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把促进教师可持续的专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对全面提高学院的教育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