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个人范文 > 职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集合6篇

职业2.69W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集合6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1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应届初中生或同等学力者,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具有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热爱旅游服务事业,掌握从事饭店服务、旅游服务及基层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和公关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工作;能运用比较流利的英语进行工作交流;具有适合旅游服务所需的仪表及素质的饭店中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二)业务范围

——从事涉外企业公关、礼仪等服务、迎宾工作

——从事客房、餐厅、酒吧服务工作

——从事前厅预订、接待、问询、收款工作

——从事康乐部、娱乐部服务工作

——从事饭店公关营销、酒店代表工作

——从事饭店和其他行业商务中心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

——掌握比较熟练的现代饭店各岗位专业技术能力

包括:

——交际公关、产品推销能力

——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

——比较流利的专业英语会话能力

——托盘、斟酒、餐中折花能力

——中、西餐摆台、上菜与分菜的能力

——客房清扫、西式铺床能力

——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程

1、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

教材:使用江苏省教育厅规划教材《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使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了解就业与创业的在关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就业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择业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2、法律基础知识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法律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自觉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并为将来依法从事职业活动打下基础。

3、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能够初步分析和说明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能力;能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自觉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4、哲学基础知识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哲学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解决如何做人的现实问题,提高他们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道路。

5、语文

教材:使用江苏省教育厅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

教学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6、数学

教材、使用江苏省教育厅编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

教学要求: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学习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7.基础英语

教材:使用江苏省教育厅编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

教学要求: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还要使学生得到专门用途英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还要使学生得到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初步训练,为学生步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8、体育与健康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体育》,全国职业高级中学体育课教材编写组编,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体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意识,了解一定的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方法:提高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为学生个性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及终身锻炼、继续学习、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9、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材:使用参加计算机考核的基础教材,计算机考核教材。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win95/98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等。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及使用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统一的计算机考核。

(二)专业课

1、中国历史

教材:使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组编《中国历史》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讲授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及重大历史事件,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发展概况,特别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了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涉外礼仪

教材:使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礼仪系列教材《涉外礼仪教程》教材。

教学要求:主要讲授礼仪的基本概念(包括日常礼仪、迎宾礼仪和涉外礼仪通则)和各国礼仪习俗。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礼仪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结合旅游服务专业特点能恰当的运用国际交往惯例的基本原则,提高服务质量。

3、旅游地理

教材:全国职业高中旅游服务专业编写组编《旅游地理》

教学要求:主要讲授我国各主要旅游地区的地理要素和旅游景点及世界主要旅游国家的旅游资源概况。要求学生了解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国内外主要旅游资源、特点及交通状况、著名特产及民俗风情等。

4、饭店公共关系

教材:高等院校旅游类专业教材《旅游公共关系学》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旅游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传播、礼仪、等基本知识,熟悉旅游公共关系的专题活动,掌握危机的处理方法,并能在旅游活动中熟练运用。

5、旅游心理学

教材:全国职业高中旅游服务专业教材编写组编《旅游心理学》。

教学要求:讲授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对旅游者鉴貌辨色的方法,了解旅游者的个性心理,掌握服务心理,培养优质服务的心理品质。

6、旅游概论

教材:全国职业高中旅游服务专业教材编写组编《旅游概论》。

教学要求:讲授旅游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旅游事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及旅游工作的基本任务,熟悉旅游业的基本方针和有关政策。

7、形体

教材:高教出版社教学录像带。

教学要求:通过形体训练基本知识的讲授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控制及表现能力,矫正不良姿势,练就位美形体,提高审美情趣。

8、烹饪酒水知识

教材:自编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形体训练基本知识的讲授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控制及表现能力,矫正不良姿势,练就位美形体,提高审美情趣。

9、专业英语(宾馆英语口语)

教材:上海新华大词典编《宾馆英语口语》、职业高中《英语》(第一、二册)。

教学要求:通过词汇、基本语法知识与教学和听、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并能熟练使用日常服务用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和基本阅读能力。

10、餐饮服务与管理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餐饮服务知识的讲授和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知识,了解中、西餐菜点基本知识,较熟练掌握中、西餐服务的技能。

11、客务服务与管理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前厅与客房服务业务基础知识的讲授和服务程序中各项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了解客房的基本概况,掌握客房接待服务的程序和方法,熟练掌握客房清扫的程序及方法,能正确使用有关设备和用具。

12、前厅服务与管理

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前厅服务与管理》教材。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饭店前厅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饭店前厅部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熟练的礼宾大厅服务、总台服务(预订、接待、沟通、结账等)、总机服务等各项前厅服务技能,热爱并胜任饭店前厅服务与前厅部基层管理工作,达到前厅服务中级工的水平。

13、饮食文化与鉴赏

教材:自编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餐饮服务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中、西餐菜点基本知识与文化背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14、客源国概况

教材: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规划教材《客源国(地区)概况》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各客源国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名城与名胜古迹。了解中国海外客源、世界旅游业和旅游组织、世界六大旅游区划分、中国重要旅游组织等内容。

15、会议与会务工作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议概说、会议秘书工作、会议准备工作、会议中的工作、会议结束工作、会议文书工作、会议的生活管理、会议的安全保密工作、会议礼仪、几种常见会议及半一般程序、会议形式的发展等内容。

(三)选修课程

音美欣赏、饭店设备常识、民俗知识、插花艺术、旅游保健、烹饪知识、旅游景观、旅游资源、调酒、茶艺。

1、音美欣赏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教材《音乐》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唱歌技巧,培养音乐素养陶冶情操。

2、民俗知识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中国民族与民俗》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地的各种民俗风情,包括生产、生活民俗以及礼仪、信仰民俗,了解民俗旅游的重要性、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对民俗资源的影响。

3、插花艺术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饭店插花艺术》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插花的基础知识、插花的材料、插花的艺术设计、插花技艺、插花在饭店中的应用、饭店插花鉴赏、礼仪插花的应用以及我国部分城市 花名录、世界部分国家国花名录等

4、饭店管理概论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

教学要求:了解饭店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掌握饭店管理的方法和技能。

5、饭店设备常识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编写组编《饭店设备使用常识》教材。

教学要求:向学生介绍旅游饭店汇集的服务设备,熟悉和掌握这些设备功能、使用方法,熟悉和掌握这些设备的维护方法,提高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服务技能。

6、旅游景观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7、茶艺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茶艺概论》。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茶叶知识、茶与健康、茶艺的形式、饮茶的风俗、接待茶礼及表演茶艺

8、调酒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调酒技术》。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国内外各种饮品的基本知识及其调制操作技巧。

(四)实习

实习课含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两部分。

1、教学实习

以校内教学实习为主,根据所学专业课有关技能进行模拟练习。

教学实习计划附后。

2、综合实习

以上岗实习为主。按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综合实习。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系统地得到实践。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具有电气工程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工矿企业等行业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开发、运行与设备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教育。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谨治学、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 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3、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4、 学生受到电气工程、自动化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解决既有强电又有弱电的宽口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5、 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6、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7、 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学制

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四、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系统分析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学、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继电保护原理、工厂供电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

1、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一)

2、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见附表二)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3

—、引言

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国内高校极受欢迎,近些年来,学校招生人数增多,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为国家和社会输出了不少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就业难现象已成了社会焦点难题,毕业生规模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符是原因之一,前者远远多于后者。这也导致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竞争愈发激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缺乏实践应用能力。所以各高校应当认清形势,结合企业职位需求,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将重心转移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

二、明确目标定位,制定整体方案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同时付出,所以从一开始,就应正确定位,树立明确的目标。如果定位错误,目标不合理,之后的路会越走越偏,甚至会走上错误的方向,对最终人才的输出不利。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展开实际调查,了解企业所需。我国中小企业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发展着,数量骤增,对人才需求很大,但教育工作者要清楚,企业需要的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远远少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从岗位来看,高层管理人员需求相对较少,一方面企业建立者不会轻易放权,另一方面要求太高,毕业生缺乏能力和经验,难以胜任。它们需要最多的是中层、基层管理人员。所以,学校要了解实际情况,正确定位,明白人才培养到底是在培养哪方面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如此才能制定更详细的目标。当前很多高校在目标定位上都不合理,比如不清楚毕业生去向,是往企业输送人才,还是位科研机构输送。以企业为例,小型企业、中型企业、高端企业、国外企业,哪个是重点?这些都需要去调查分析,对国内外的社会环境进行对比,而且一定要符合本校条件,切不可照搬外来经验。

高校管理层应当树立全局意识,认清当前国内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缺陷,并能够深人分析原因,加以总结并反思。教育在改革,高校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也要及时更新,经常调整思路,试着从别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来说,教育工作者要理清楚各方面关系,多方借鉴,结合自身条件,形成适合本校发展的新思路。学校培养人才,关键在于教学,教的重点在教师,学校应当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学的重点在学生,既要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还要锻炼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难题。所以,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围绕教与学展开,进而以目标为指导,制定整体方案,主要涉及课程设置、教学体系两大块。前者又可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后者则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思路,接下来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三、编写特色教材,优化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等,这些专业都和市场经济以及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既要反映实践,又要应用于实践。而当前社会复杂多变,信息更新速度极快,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教材作为最直接的课堂教学工具,若不能跟紧时代变化,则难以真实全面地反映实践,也就无法完全应用于实践。所以教材内容应当及时更新,对于应用较多而且合理可行的新理论、新管理模式,要主动推荐和学习。理论基本上是死的,有时理论并没有错误,但并不能指导实践,所以要灵活适当地根据经验加以修改。每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所高校的实力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实际上并不存在完全统一的教材,而需要教育工作者自主钻研,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既要顺应市场规律,符合国内外大环境,又要考虑当地经济状况及学校特点。一般可以由资深的专业教师编写,或者与当地其他高校教师商榷讨论后共同编与。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要凸显出多元化、综合化、应用化、人文化、灵活性、市场导向性等特色。技能型人才重点在于技能的培养,要求相对较低,而应用型人才则是一个新的层次,除了掌握专业技能,还要有创新意识,能够应用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实践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是设置课程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所以强调人文化,是因为人文素养在工商管理中也不可或缺,而且当前时代提倡人文主义。同教材一样,课程也不是完全固定,而要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因此课程设置要灵活,能够根据实际所需而调整。

四、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理论和实践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具体的方法包括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实际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邀请企业管理者举办讲座等。在此着重谈谈实践教学体系,这也是当前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非常重视的部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基础实践阶段。在学习完理论课程后,需要结合实践加深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逐渐适应实践环境。很多高校都建设有综合实验室,能够创设情境,模拟真实的市场环境,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交流中能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特点。在交流过程中,适当涉及矛盾,令学生自主解决,可锻炼他们独立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综合实践阶段。工商管理类专业各门课程既独立,其间又存在着联系,所以不管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编写,都要体现出内容的联合,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也应经常总结对比,将各门课程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综合实践则主要是针对多门专业课展开的实习实训活动,毕业实习也属于这一范畴。第三,社会实践阶段。一般的本科院校,在校四年,有大量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常会选择暑假,既能接触和了解社会,又能提前熟悉工作岗位。第四,创新实践阶段。有创新才有发展,很多毕业生水平相当,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呢?创新能力此时就显得无比重要。在校期间可以经常举办相关的校园活动,或者开发科研项目,强化其创新意识。

五、创新办学模式,加强质量保障

产学研一体化、校企联合等新模式在当前高校备受欢迎,校企联合是一种双赢互惠的方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学校负责人才培养和输出,企业负责实训基地、实习岗位等投入。以本科高校为例,前三年的实训活动主要集中于实训基地,第四年则可尝试进人企业实习,在教师和企业人员的双重指导下参加实践。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如果愿意,毕业后可与企业达成协议,直接上岗就业。

为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还应建立起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应用型人才评估。建立行业化和社会化的高校教学质量专业指导和评估委员会,评估的反馈机制必须严格,使评估院校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纠正。

另一方面,高校自身要完善保障机制。构建一套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包括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实践、思想品德等方面,不再是传统单一的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指标。评价主体加人学生自己、用人单位以及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评价。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4

一、培养目标

1.物流管理方向(Logistics Management)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掌握物流系统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基本的应用工具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能够从事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经营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方向(Purchasing and Supply)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系统化掌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能够从事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国际物流方向(International Logistics)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系统化掌握国际物流管理和经营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能够从事国际物流管理、物流业务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

1.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了解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身心健康;

2.有较全面的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设计物流管理系统的基本方法,能对各种企业物流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

3.了解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企业政策,熟悉国际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能适应物流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三、基准学制

基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习制为3-8年。

四、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学科

六、专业主干课程

运筹学、物流学、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物流设施设备、港口物流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5

与传统的“中职+高职”或“普通高中+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一体化设计,拓宽了技能型人才的上升渠道,合理构建了技能型人才的终身学习体系。本着该原则,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思路如下:

一、科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本方案立足黑龙江省,人才培养目标充分适应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黑龙江省在未来五年将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我省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方案结合我省旅游资人才需求现状,定位于培养基础扎实、适用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二、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中高职课程体系设置首先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即中高职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明确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课程设置依据“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优化,兼顾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计划制定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保持中高职阶段课程的连续性,中职阶段注重基础性教育,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开设语文、中国历史常识、音乐等公共课,以及旅游概论、管理学、服务礼仪等专业基础课,此外,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开设职业素养课程,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和岗位有所了解,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

三、以“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及内容

要培养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将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人才市场需求相接轨。因此,只有通过到旅游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和行业的需求才能确定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及所需要的具体能力,从而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结合行业特点,形成知识、技能、应用一体的职业课程体系;首先坚持以旅游管理职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来设置课程,加强课程设置的职业功能性;其次,充分考虑中高职学生的特点,在中职阶段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在高职阶段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四、“2+3”培养方式+“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2+3”培养方式即前2年进行高职学习,后三年进行高职学习的培养方式。后三年的高职学习实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根据我省旅游市场自身的淡旺季的特点,安排学生在旅游旺季到旅游企业见习和顶岗实习,旅游淡季时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的模式。第一阶段从第一学期9月起至第六学期6月,学生主要完成从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任务:一是礼仪技能训练(形体训练、服务礼仪训练);二是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三是岗位的初步体验,即由旅行社和学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考察酒店和各主要景区景点,打破原有的先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一入学就直接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环境接触。第二阶段是第六学期6月至第七学期10月,正值我省旅游旺季。由学院联系、企业、学生双向选择,学生带着实践课题进入旅游企业见习,帮助学生确立为岗位服务意识和过硬职业技能意识。

第三阶段从第七学期10月至第八学期6月,学生主要完成职业技能证书所必备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导游证考试。在此期间,根据职业素养课程安排,学院会与合作企业联系,选派优秀工作人员或我院优秀毕业生来开展讲座或座谈,传递企业最新服务标准、服务理念,讲授企业文化、职业素质以及如何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等,使学生感受企业氛围,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变化情况。第四阶段从第八学期6月至第十学期,这段时间为学生顶岗实习阶段。

学生全部进行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由校企双方对学生的表现及撰写的调查报告等对学生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企业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在该思路的基础上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就业方向与岗位分析,根据岗位能力确定教学任务和开始的课程,从而制定服务于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6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可以较好地解决知识经济社会对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并有利于改变本科教育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从而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多样化培养模式和发展目标的问题.深入研究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对于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广东白云学院实际,对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人才培养;应用型;能力本位;方案构建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同时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进度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必须重新认定,找准自己在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位置,构建具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从不同的方位满足社会发展的多维需求,但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严重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促使高等教育逐步产生类型的分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1].现阶段,由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中,多数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是照搬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制订符合区域发展现状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形成发展优势,是院校建设、适应和服务区域发展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广东白云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直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指导思想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需要解决理念、方案和实施三个层面问题,需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和落实人才培养方案[2].

1.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扩大学生自选专业、自选课程的权利,实施“弹性学制”;推动从“教”到“学”的转变,以信息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平台,以学分认证为手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推行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对接、自主学习与互动教学相融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习成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1.2树立“特色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路径,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为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内容,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国际合作为重要手段,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管理模式等,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1.3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

体现“重基础、强实践、擅应用、长技能”的人才培养指向,构建能力本位及四个对接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三个符合度,即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培养结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2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基本原则

2.1突出市场导向及能力本位,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要顺应地方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型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围绕产业升级转型、技术创新需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细分职业面向及岗位(岗位群),准确定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科学分析与界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按照能力培养要求设置课程模块、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践课,形成“专业+专长”的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3];支持与行业企业等合作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2.2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化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

在强调岗位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具有终身学习的健康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着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构建起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程,鼓励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探索建立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有机融合,强化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3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突出工程实践能力

打破按照学科内容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思维定势,按能力培养要求设置课程模块,确保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系统规划教学体系,总体实现“两体系三并递进”模式:将实验、实训、实习与理论教学并举、并重、并行,其中理论教学的递进体现为“学科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的递进;实践教学的递进体现为“基本技能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递进.实践教学学时占专业总学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强化校企合作育人,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4统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的整体优化

将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目标贯彻、落实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中,改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导向型,从知识逻辑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转变.通过删、减、并等措施降低课程内容重复率,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减少必修课比例、压缩课内总学时,增大选修课选择范围和丰富选修课内容,均衡各学年学分,提高教学效率;统筹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推行完全学分制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规划课程结构及比例,构建“大平台+小模块”模块化课程体系,纵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4].同时,横向统筹和规划跨学科和跨专业课程,构建和完善学校各类各级平台课程,加强课程的标准化建设,多视角审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逐步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的整体优化.

2.5强调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彰显“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特色

制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各专业在学校统一指导思想和规定的框架下,在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或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以及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安排等方面,可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采用不同的做法,体现专业的不同特点,发挥各专业的优势,形成专业的特色.

3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基本要求

3.1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各专业应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正确把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细分职业面向及岗位(岗位群),进一步准确地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形成本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及职业面向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准确描述人才培养目标,即符合学校“培养一线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要求和符合本专业职业面向的定位及体现本专业特色,并明确主要的岗位(岗位群)或工作领域.

3.2分析岗位(岗位群)能力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业务规格

针对典型的工作岗位,进行岗位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素养与能力要求分析,并对所有典型的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与能力要求进行归纳、综合,形成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能力要求,总结精炼后,具体描述为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即业务规格).在注重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针对性的同时,强调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明确本专业职业资格证要求,所有专业原则上应达到三级或以上(可设1个主要证书和2-3个可选证书),强化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3.3构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与职业标准对接为核心的课程内容体系

构建以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5].打破按照学科内容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思维定势,科学分析与界定岗位(岗位群)的基本能力,按能力培养要求设置课程模块,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构建基于岗位(岗位群)基本能力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融合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能力本位”原则,课程内容体系落实“两个对接”:一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依据职业岗位、职业标准及相应的基本培养规格要求,将专业基本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课程和实践环节中;二是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对接,依据各专业所确定职业资格证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和实训环节,确保课程内容及训练与职业资格证挂钩.

3.4注重设计论证、规范编制,维护人才培养方案的严肃性

为了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系统、充分论证,所有专业原则上均应按照基于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同时,为了便于教学安排,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用文字和表格表达,力求简明、清晰.此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经论证定稿,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具有高度指导性,在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不得随意修改,以维护其严肃性.

参考文献:

〔1〕徐琳.新形势下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实施———以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为例[J].商业文化,20xx(29).

〔2〕肖瑶,吴灵均,曹丹.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J].智富时代,20xx(8).

〔3〕樊继轩.基于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民办高校“本科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xx(1).

〔4〕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xx(2).

〔5〕黄日强,许惠清.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x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