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半导体

关于初三物理家庭电路测试题及答案

半导体2.53W

第一节家庭电路习题

关于初三物理家庭电路测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

1.家庭用的熔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铅锑合金制成。( )

2.在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上接上零线,能防止因设备漏电而造成触电事故( )

3.只要有电流通过人体,就一定会发生触电事故。( )

4.发现有人触电时,应迅速使触电人脱离电源,立即用正确的人工呼吸法进行现场抢救。( )

二、填充题

1.家庭电路的主要设备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2.家庭电路中电能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闸刀开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安装进户线应先接到_____上。

3.家庭电路的电源是从户外的__________的两根进户线上引进的,一根叫做_____,一根叫做_____;两线之间的电压是_____伏。

4.3.6度电=_____千瓦时=_____焦。

5.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可以用来鉴别,能够使氖管发光的一根导线是_____。

6.若用户的熔丝盒内安装的是额定电流为2.5安的熔丝,则该户的各种家用电器的功率总和不应超过_____瓦,才能够长期正常地。

7.一只3安的单相电能表,最多能够安装“220V,25W”的电灯_____盏,1度电能够供两盏“220V,40W”的电灯正常工作_____时。

8.如图1所示,该仪表是_____表,下面是该仪表在月初和月底的两次示数,用户在这段时间内用电_____度;该仪表上所标的电压值是指_____,所标的电流值是指_____。

三、选择题

1.“电路中发生短路”,这里短路是指 [ ]

A.很短的电路;

B.电流没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构成回路;

C.开关闭合,用电器工作;

D.电路不通,没有电流。

2.关于熔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路中有了熔丝,就能起到保险作用;

B.选用额定电流越小的熔丝,就越安全;

C.选择适当规格的熔丝,才能够既不妨碍供电,又能起保险作用;

D.以上说法都有问题。

答 案

一、1.×2.√3.×4.√

二、1.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熔断器,插座,用电器,开关

2.测量用户每月所消耗电能,用来切断和接通电源,电能表

3.低压输电线,火线,零线,220

4.3.6,1.296×107

5.测电笔,火线

6.550

7.26 初中英语,12.5

8.电(能)度,66,额定电压,允许通过该表的最大电流

三、1.B 2.C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

光的折射点总结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 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初中学习方法,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成像大小 像的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应 用

(u) ( v )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2f v="">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8、 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速度

【—初二物理总结之速度】对于物理中的速度的知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速度

速度的概念

物理学里,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秒、分、小时,物理学里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公式

算出物体的速度,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快慢了 初中历史。有三件玩具,汽车、机车、拖拉机各一件,要比较它们的快慢,可以先测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然后再分别算出每件玩具1秒内通过的路程。

上面对速度知识的总结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很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初三物理教案:摩擦力

教学目标

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

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对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2)决定滑动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

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是非常清楚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

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

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的事例很多,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静摩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纸、洗衣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

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个普通的现象,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

比如老师使用板擦擦黑板,笔在纸上写字,学生用橡皮擦去铅笔字,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感到受到阻碍。

方法2:从新奇实验引入,提高学生兴趣。

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请学生分析讨论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象从而引出新课。

手提空瓶的实验: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受我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

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要发生相对运动,指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发生,这种叫静。

方法1: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运动”的要求较低,可一带而过。对于的方向简单情况可判断即可。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解释清楚“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含义。可参考下面的讲解。

如图9-4-3中一汽车水平向右运动,在某段时间内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滑到中部.箱子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箱子相对与地面是向右运动的,但箱子与地面间无摩擦。箱子相对于车的运动,是以车为参照物,箱子相对于车向左运动,车给箱子的阻碍箱子相对于车向左滑动,车给箱子的的方向应为向右,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影响滑动大小的因素方法1:演示实验,实验中要设置好恰当的问题。1)怎样来测定滑动的大小?为什么?使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物体,受的与水平拉力大小相等。2)请同学们猜想一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请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操做验证。学生的设计会有很多漏洞,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问题来加以修正,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滑动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探索与哪些因素有关?思考问题:1)怎样测出的大小? 2)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验证?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先讨论,然后在老师不给出正确操作过程的情况下分组完成不同的验证内容,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由学生讨论并举出相应的事例,准备适当的录像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结论: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有害摩擦。(三)巩固练习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2、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四)小结:1、不论那种方法都是由“大小的决定因素”中得出的。2、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3、思考题:自行车轮胎蹩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摩擦与我们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写出对于我们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摩擦的认识。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写出专题报告,进行交流。

【参考方案】

可以从多方面了解摩擦。例如可以归纳摩擦的种类,摩擦的应用,摩擦的利弊等,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基础上,查阅有关,写出专题报告,例如"体育中的摩擦"、"静摩擦的应用"等等,还可以设想"如果失去摩擦,世界将会怎样"等问题,自己确定题目,写出专题文章。

【备注】

1、写出专题报告。

2、写出发现的新问题。

汽化和液化习题精选(有答案)

1.选择题:

(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酒精中,然后取出,发现短时间内示数下降,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 ( )

A.吸热

B.放热

C.不吸热不放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如图所示,正确描述水沸腾的是( )

(3)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用瓶子装酒精时一定要加盖

B.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用塑料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内

(4)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那些是正确的(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C.水沸腾时,汽泡中都充满了水蒸气

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5)烧开水时,从开水壶嘴中冒出的“白气”是 ( )

A.水蒸气 B.小水珠 C.热空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 填空题:

(1)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 和 方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3)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说明它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要使液体沸腾,须使液体温度达到______点.

3.判断题:

(1)蒸发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 )

(2)液体在任何温度时都能蒸发. ( )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1)A(2)C (3)A (4)AB

2. 填空题 (1)液;气;蒸发;沸腾 (2)吸;不变;不同 (3)降低;致冷;沸

3.判断题 (1)× (2)√

初二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物理实施新课程,对于教师是一个挑战,而由于学生在八年级刚开始接触物理,所以初中物理教学带有启蒙的性质。一方面是要传授一定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注重教师与学生在探究性活动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看实质,从物理意义上认识物理现象,逐步学会提出问题,逐步学会深入地思考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初中生物。初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课难学,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基本方法,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1.学好相关学科,垫石铺路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需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所以学好数学和语文对学好物理课很重要。(特别是在八年级物理,要学会建立图像,其中T-t,s-t,m-v的理解)

2.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理论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物理运算中也要联系实际。数学运算中有一个四舍五入的原则,但在物理运算中不一定适用。有一次我在讲浮力时让学生计算8个人渡河需几根相同的原木时,学生计算结果是需要5.2根,几乎全班同学都采取四舍五入,答案是5根。我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5根原木受到的浮力与8人重力相比哪个大,会有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知道,物理中有时不能生搬硬套数学原则。

3.总结交流学习方法

在一章或一个单元学完后让学生总结这部分知识的基本结构,即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总结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写出学习小结,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对知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知识的重点、难点,交流学习方法。

4.注重实验探究性活动的培养

在新课程中物理探究性的活动非常多,如:1.平面镜中成像的问题,2比较物质的物理属性(如硬度跟那些因素有关)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体育课上掷铅球,你认为铅球是不是用纯铅做的,在活动中,因注意观察现象、与原理的理解。通过自己的交流与合作,掌握理解新知识。

如何在物理月考中总结问题

物 理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扫清“动力学”问题

本章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等其他知识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章的中心知识是牛顿第二定律,研究的中心问题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利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这是学习力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其次在分析题意和列方程时,要紧紧抓住加速度这一个关键物理量。因为它是运动学公式和动力学公式的桥梁,它既能表现物体运动状况又能反映物体受力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既F=ma (其中的F和m、a必须相对应),特别要注意表述的第三句话。因为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们的关系除了数量大小外,还有方向之间的关系。明确力和加速度方向,也是正确列出方程的重要环节。

要注意只有F的单位用牛顿,m的单位用千克,a的单位用米/秒2时,三者间的数量关系为F=ma,即力等于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但千万不可把ma视为物体受的力,ma只能视为力F的瞬时效果。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不但能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的初始条件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初中语文,而且也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来确定物体所受的力。其中连接动力学规律和运动学规律的桥梁就是物体的加速度。即: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