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新材料

精选感人事迹的作文八篇

新材料9.18K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人事迹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感人事迹的作文八篇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1

学雷锋,做好事,一句朴素的话语流传了40多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热血儿女,商丘籍深圳市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司机袁成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对雷锋精神的崇尚和追求,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被誉为“活雷锋”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镜子”。袁成友平凡的人生在雷锋精神照耀下辉映出亮丽的光环,温暖了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从小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他的心中形成了执着的信念和追求

袁成友1966年出生于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的一个普通农家,父母都是老实勤恳的农民。早些年,袁成友的父母因生活贫困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受过很多人的.接济。满怀感恩之心,他们就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帮助困难的人。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袁成友早早就明白了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的道理。

在袁成友出生的那个年代,人人都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伴着这熟悉的歌声,小成友渐渐长大,学雷锋做好事就像一粒种子种在了他的心中,并且生了根、发了芽,使他形成了执着的信念和追求。

中学毕业后,满怀期望的袁成友到宋集镇政府当了一名保安。虽然是一名编外的临时工,但袁成友却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值好每一个班。上班一个月,袁成友凭着细心和勇敢,帮助镇派出所一举抓获了两个十多年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伸张了正义,颇得群众好评。

当保安虽然工资不高,但总算有了微薄的收入,袁成友就时常在心里合计着怎样帮助别人。镇东头有一个五保老人叫张李氏,一个人生活比较孤苦,袁成友就热情相助。他时常过去给老人打水扫地,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老人买吃买穿,老人感动得逢人就夸成友的好,说成友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子。袁成友接济老人多年,甚至离家到深圳后也没忘经常寄钱给老人,直至前年老人去世。

袁成友不仅特别照顾张李氏老人,心里还装着身边所有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1995年春节,他拿出500元钱给多位五保老人添置了新衣,并以儿子的名义又捐出100元,买了吃的用的,带着年幼的儿子一起给老人送去。在袁成友的影响下,镇村干部也纷纷给老人捐款相助。宋集镇尊老敬老蔚然成风。

袁成友走到哪里,就把爱心带到哪里。有一次,他带着孩子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刚走到医院对面的马路边,袁成友发现地上躺着一位70来岁的老人在呻吟。顾不上给孩子看病,袁成友急忙把老人扶到路边的一家诊所里,让诊所的医生给老人看病。

诊所的医生不屑一顾地说:“老人拉肚子,昨天刚给他打了吊针,他又没钱给付,像这样我们哪能赔得起。”袁成友一听就急了,连忙从兜里掏出200元钱说:“这些钱够不够,先押这儿给老人看病,救人要紧,不够我再来垫。”老人激动不已,连声说:“今天真是遇上了大好人。”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2

光辉的事迹照亮人们的心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我们的社会团结一体。

成都新光华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护的帐篷,里面住着46个产妇和婴儿。一个中年女性医务人员,从下午地震开始就忙着搭帐篷、安置病员,直到晚上10点还没有回家,记者问:“你有孩子吗?”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说:“有,在学校,地震到现在还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怎么样。”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记者问她叫什么名字?孩子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她摇摇头都不做回答,抹一把眼泪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面对残酷的灾难,谁不牵挂自己家人的安危?谁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站在自己的面前?然这位白衣天使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爱。对她自己的孩子来说,她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但她却是那46位已出生或将要出生的孩子最伟大的母亲,她的大爱感天动地。

动人的故事汇成河,流淌在中华儿女的心窝。这些感动,延续着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坚定着灾区人民的信心,激励着救灾将士的斗志;这些感动,是我们共渡难关的共鸣,是我们重建家园的心声。因为有了这些感动,我们更加有力;因为有了这些感动,我们的心贴得更紧。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3

打我出生以来,踏上通往梦想的征途的第一步起,我就受到了身边人的关心与关怀。

记得几天前的早晨,我一吃完早饭,骑着我心爱的自行车就急忙往学校里赶,在赶赴学校的途中,突然不知怎的,不论我怎么用劲骑,车还是越来越慢,下了车才发现车坏了,这下子我郁闷死了,只能自认倒霉了。就在这时韩菲同学在我身旁经过,我急忙向他求助,我半开玩笑地说:“菲菲同学,你能不能学学雷锋,帮我把自行车修好。”我原以为他笑笑就过去了,没想到他二话不说扛起我的自行车就直奔修车的地方了。为此我挺感谢他的,我曾多次提起这件事,他都是说:“没事,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区区小事又何足挂齿,更何况咱俩是好朋友呢,对吧”。为此我打心里地感谢他。

站在现在回首往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始终有一个人总是一直在我们背后鼓励支持着我们促使我们奋发向上,对,那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您陪伴着我们经历了风风雨雨,带领着我们度过了十余个春夏秋冬,您始终不离不弃地教导我们,指引我们,以免大雾使我们迷失了方向,我们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您点点滴滴辛勤的耕耘,拨下知识的种子,我们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一次早晨我一起来就急忙往教室里赶,原以为第一个到,没想到教室后我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没想到办公室里灯火通明,老师正在微弱的灯光下认真地批改作业,我这才知道为什么,当天交上去的作业,不到一会儿工夫就批好了,原因就出于此。见到此情此景我感动了。我为什么那么不懂事,经常应付老师,乱写一通,让老师辛苦白费了,老师对不起了。老师您辛苦了。

有句古话是这样来形容老师的辛勤“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这句话当初也懂了,现在我亲自经历了,我切身体会到了。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4

“这里还要再贴上标识,让人一眼就知道该干什么。”

“这个地方防护密闭性还不够,重新做密封。”

2月19日一大早,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李丹对防护区域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细致入微的她,生怕有丝毫疏漏。当天下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接收了第一批55名新冠肺炎患者。

2月17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队员李丹接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控制科,担任主任。当时,这里还是一座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的在建医院。经过50多个小时的准备,医院具备了接收首批患者的条件。

从军27年的李丹,长期负责火箭军X基地医院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如今战斗在新的岗位,仍与感染控制打交道。李丹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搭起阻断病毒的‘健康之门’,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李丹手中总是拿着一个本子。记者看到,上面记满了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到协调解决整个医院的防护消毒、垃圾处理等,小到医疗区、缓冲区一扇门窗的密封,已经解决的打上了钩,特别重要的画上了横线。

与病魔较量,就是与时间赛跑。主管护师赵晓林心疼地说:“昨天,李丹主任从一大早忙到夜里11点半,晚饭都没顾上吃。”李丹笑了笑:“医院早一分钟具备条件,就能早一分钟救治患者。能不着急吗?”

李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严格,是对生命的承诺。”采访中,正好赶上一批医用物资运达,李丹和同事们连忙进行验收、登记、入库,她不停地叮嘱大家:“这和我们导弹接装一样,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必须做到绝对安全可靠。”

忙完物资接收,上楼看到几名医护人员正在穿戴防护衣,李丹赶紧上前挨个儿进行检查,发现一名护士有几根头发还在外面,立马严肃起来:“这就是战场,容不得一丁点的粗心,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持战斗力!”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5

H7N9的余波未平。四川雅安地震的发生,又再一次让国人的心再次拧紧了。天灾无情人有情。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困境中的人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乐观与无畏,不禁令人动容。 “最美新娘”:穿着婚纱报道灾情

4月20日,本是雅安电视台主持人陈莹的婚礼。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却将她从化妆间生生拉了出来。来不及换装,一身婚纱的她直接出现在镜头中,第一时间播报了灾情。

如此敬业,如此勇敢,如此忘我,陈莹当之无愧地在当日成为亮点之一,而这在一片残垣断壁前显得尤为珍贵。

对此,有网友称:“新娘子,你今天结婚结来地动山摇,证明你们滴爱情无坚不摧!”也有人说:“祝她幸福,这辈子我见过最美的新娘!”

“最美微笑”:美了整个人间

一个四岁女童,却在天灾面前始终保持微笑,这张照片不知道让多少人为之动容,而她也有了一个新名字——“微笑女孩”。

头缠纱布、身上满是血污的小女孩在被救出后却没有震天的哭泣,满脸笑容的她反而对救助她的民警说:“叔叔,我没事,我不哭,我很坚强的。”

一句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当事民警后来在其个人微博中感叹:“你一笑便是整个沧海,美了这个人间!”

“最美母亲”:母爱的力量无穷

眼见儿子凌立被压在预制板下,作为母亲的杨玉蓉怎能独自逃生?

尽管儿子苦苦哀求母亲离开,但杨玉蓉却绝不肯放弃。“儿子,妈妈来救你了!”

危机关头,母亲的.力量无穷。

这个身材矮小、瘦弱的妇女硬生生将整整200余斤的预制板顶开,让儿子得以生还。事后,凌立说,只有伟大的母爱才会爆发出如此大的力量。

“最美宝宝”:我的名字叫“震生”

灾难无法阻挡新生命的诞生。

就在地震发生后,雅安市人民医院的自行车棚,首个“地震宝宝”诞生,穿上粉色小衣服的她备受喜爱。母亲曹妙表示,准备为女儿起名“震生”,以纪念母女二人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天。

的确,这个小生命的出生凝聚着太多人的爱心。地震发生时,当时还在病房的曹妙已经出现临产征兆,为保证安全,医护人员迅速将其转移出病房。

地震带给人伤痛,但新生命无疑又给人以新的希望。

“最美祝福”:我们都是雅安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此刻,每个人都是“雅安人”。即便不能亲临灾难现场,但人们一样可以伸出援手,尽到绵薄之力。

有人呼吁,随手“转发正能量”,绝不信谣传谣;也有人呼吁,不要长时间向四川和雅安拨电话,尽量用短信和微信等联系,把电话通道留给最紧急的人;还有人呼吁,雅安周边地区县城的商家,私人住宅,请把无限网络开放,为灾区腾出更多的信息空间。

的确,没有人是孤独的。现在是雅安时间,我们的心始终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雅安人。(完)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6

一缕清风,能挥散漫天尘霾;一股灵泉,能浸润干涸的土地;一抹暖阳,能消融料峭霜雪;一丝感动,更能温暖禁锢的心。

感动,正因在无意中产生,这份情绪往往被我们所珍视着、感怀着。感动于人与人、人与物间的真情、亦或是感动于个人与集体中无私的奉献——这无不传递着正能量,感动着他人。

风停住脚步,岁月几番轮回。我们对身处环境的感受万千,却往往在不经意的一瞬被触动心灵。或是听闻一条消息、一则故事,或是偶遇一幅美景,或是无意间看见一段文字、一张老照片……触动心灵的感觉,让我们不由得设身处境地去感受令我们感动的一切,而在那一瞬,我们被定格在内心深处最美最纯的那个角落;在那一瞬,我们的眼角闪动着泪光。

感动,从不是刻意营造出的矫揉造作,那些给我们带来感动的人,仅仅抱以纯情去践行着他们心中的理所当然。像是安静的轻音乐,独自在角落中循环着,唯有经过者才会留意。驻足倾听,轻细而单纯,却又总能在刹那间被它带进心灵柔软的一面,让它如圣泉般的圣洁浸润着自己。

回望20xx,这一年因一系列事件,我们都逐渐变得过分关注起在履行道德义务的同时可能受到的伤害,在个人法律利益与道德义务之间不断犹豫。但在我们视线以外的不远处仍有一群人默默奉献着自己,让我们又一次相信美好,让我们再一次选择付出善良。

“誓言无声”、“崇仁厚德”、“心比金坚”、“一秉至公”、“梦想天空”、“格桑花开”、“秋兰为佩”、“寸草春晖”、“克明俊德”、“松筠之节”这些感动中国的人之中有的是民间的.杰出人士,有的是奉献一生的专家学者,有的是无私付出的普通百姓;各自履行着自己的承诺,没有谁是贪图美誉而刻意作秀,却令全中国为他们的事迹而感动。在默默付出的同时,也不断激励着更多的人为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为社会付出一丝善意。这简短的四十字、十个词,是代表着他们精神的伟大称号,更是全中国各界赠予他们的美名。

凉风惊落无数叶,一时满地皆黄;春日唤醒万只花,回眸枝头锦簇。

秋风吹落梧桐叶,黄叶却叠成一片纯真,带着几分悲壮无声地呼唤来年枝头的繁茂。撑伞沐浴在这雨沾湿的雨巷,我们是否会选择去呼唤春的序幕?含着热泪,轻叩一响春之序曲。让那湿润的沃土,再铺展一片新绿……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7

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少医务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付出换来了一个个患者的康复,换来了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他们是新时代最可敬、最值得关爱的人。

在大屏播放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照片,既是向广大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表达敬意,也是在宣传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宣传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事迹,不仅能起到激发医务人员战斗力的作用,而且也能激发更多人抗击疫情的信心,还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浓厚氛围。

宣传医务人员要找准宣传对象。疫情肆虐,全国数万名医务人员不惧危险、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有的'主动请战,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他们有的`推迟婚期,立下“疫情不结束,我们不结婚”的承诺;他们有的亲人去世也没能看最后一眼、送最后一程,诠释了忠孝难两全的古语……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体现着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责任担当。宣传医务人员,我们就要深入挖掘这样的典型人物。

宣传医务人员还要找准宣传载体。不同的宣传载体背后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宣传载体也有着不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我们要精准研究载体的特点和受众喜好,让典型医务人员事迹既走进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要走进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还要走上讲台、舞台,走进影视剧……只有采取立体化的多载体多形式的宣传,医务人员的感人事迹才能走进千家万户,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通过对典型医务人员事迹的宣传,就会发挥出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鼓舞和激励广大医务人员更加英勇地奋战在抗疫一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一定能鼓舞和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推动这场战“疫”尽快全胜。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8

汶川特大地震突袭而至,漩口中学高二(3)班教室墙上的时钟永远定格在这一刻。

一瞬间,山崩地裂,烟尘冲天。教学楼在声声巨响中开始坍塌。多数学生被废墟掩埋,哭声、喊声、叫声,一声高过一声……幸运的是,在墙角处的杨松尚安然无事。

当滚滚烟尘过后,杨松尚慢慢睁开惊恐的双眼,看见教室的墙大部分已经倒塌,地面呈四十五度角倾斜,到处是书本、桌椅、砖块、泥渣,上面还悬着一根梁柱。灾难面前,17岁的杨松尚没有选择独自逃生而去,他害怕,但他很冷静;他惊恐,但他更理智。

“得救人!”杨松尚告诉自己。他小心翼翼地爬起来,四周的求救声越来越清晰,他不顾一切冲向埋人最多的地方,开始动手救同学。没有可以利用的工具,他就用自己的双手在废墟里刨。

当他看见马川、王渊博等人被埋在砖柱下面,不停地求救时,杨松尚发狂似地用手刨开碎砖,搬开压在他们身上的砖柱和桌椅。一下,两下……用力,再用力……终于,第一个同学被救出来了。被救出的同学又加入到救援的队伍,开始奋力抢救被深埋的同学。

杨松尚的手磨破了,他似乎不知道疼,依旧用力地刨着,边刨边喊:“先救女生和伤重的同学!三班不会有事的,三班要雄起!”他的话语感动和激励着其他同学,高二(3)班在他的感召下凝聚成一股空前的力量。救人!要尽快救人。为了同学的生命,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终于,那堆被压着的同学都得救了。

正当杨松尚准备离开时,墙角处又传来一声微弱的呻吟。他马上冲了过去,却只见一堆砖块,不见人。人在哪里?他仔细地顺着呻吟声找去,在确定被埋同学的位置后,他开始拼命地在废墟里挖。

手已经完全磨破了,血肉模糊,杨松尚全然不顾。他呼喊着同学的'名字,激励她,给她生的希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掏挖之后,他看见了这名女同学的头。看见同学还活着,他更来劲了。此时此刻,杨松尚唯一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救出同学。

被埋女同学压在两根砖柱下面,脚被桌椅卡住,不住地流血。杨松尚简单看过周围的情况后,决定从旁边挖过去,掏空下面救出同学,因为实在无法挪动那两根砖柱了。

杨松尚开始一点点地掏,救援过程异常艰难,手钻心地痛,但他坚持着,不放弃。终于,从下面挖出了一个小洞……继续努力,终于从废墟中救出了这名女同学。当他搀扶着女同学到达安全地带,这时的杨松尚哭了,哭得那么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