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档案管理

管理学论述题之无为而治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理学论述题之无为而治,欢迎阅读。

管理学论述题之无为而治

管理学论述题之无为而治:

在道家思想中,最为精炼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无为”。如何理解中国古代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

参考答案:

我认为,“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遵循大千世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无为”本是道家核心思想,但同样也是佛家与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 中, 就“无为”而言,我认为分三个阶段,企业管理者只有深入地去感悟这其中的道理,才能真正领略“无为”的思想魅力。

第一个阶段:有为而妄为阶段

在竞争无处不在的今天,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努力奋斗。很多企业在资本积累的同时,狂妄和浮躁也在急剧增加,日本的战略学家大前研一曾批判说:“我认为中国人有点急躁。”这话虽然我们不爱听,但也的确有道理。中国企业后起而勃发,希望能够尽量走捷径,但往往脱离不了“妄为”,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的贫富差距虽然很大,但是中国的慈善事业很落后,“大款”们花天酒地,却不第一文库网知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与比尔.盖茨、巴菲特这些世界巨富和世界最大的慈善家比起来,真是让人汗颜。我比较欣赏国美总裁黄光裕说的话,为什么要把国美继续做大做强,因为是一种责任,是国美几万名员工的生存与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第二个阶段: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比较容易,可要“有所不为”,就需要胆量和智慧了。从“有所为”过渡到“有所不为”,这一种管理模式的转变,需要具备深刻的管理功底和领导魅力,它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基础,领导者必须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否则很难成功。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管理系统

如果企业是一个被各种规则管理起来的一个系统。当你去到一个没有任何规则的地方的时候,你会意识到有规则的好处。

其次,要注意授权的节奏

授权这就如同我们放风筝一样,风筝就如同我们的下属,风是外界的环境,线就是权力。不敢放线,风筝永远飞不高;风小了,就要把线紧一紧;风大了,就松一松。要根据风的大小、方向,去逐步地授权给自己的下属。

第三个阶段:无为而无所不为

这是管理的最高的境界,有一些玄虚,不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管理实践,是很难领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的。

无为而为的思想在汉朝得到艺术性的发挥,汉高祖及他的继任者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鼓励农耕,提倡节俭,减轻刑罚,使汉朝的生产与经济得到极大的恢复和提高。汉武帝凭借强大经济和技术条件,历经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彻底打败了强悍的匈奴骑兵。“犯我天威,虽远必诛”——古往今来,只有大汉时代有如此豪言壮语。大道无为而无所不为的道理,在汉王朝得到高超运用。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无为而治要建立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领导者要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要平衡集权与授权的度,有为而不妄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乱世靠有为,治世靠无为;创业靠有为,守业靠无为;管理靠有为,领导靠无为。有为与无为的`辨证关系,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艺术化的处理,绝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拓展延伸】

  《企业管理学习之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抓住事物的根本

道家的思想是“无为而治”。天下有这么好的事吗,无为还能得到治理?什么事不做,还能把这个事做好?“无为”关键在“为”是什么?怎样做到无为?为什么要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恰恰相反,关键是要怎么样做,用什么方式做。“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最后达到教化的结果。“不知常,妄作凶。”常就是不变的规律。意思是,你不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乱来,是很凶险的。“无为”就是让你不要乱来,要抓住事物本质去做。 有个成语叫庖丁解牛,讲一个杀牛的,既快又好,而且刀刃如初,游刃有余。为什么这样呢?他说,我知道牛皮、牛筋、牛骨之间的缝隙,所以我的刀沿着缝隙切,就不会损坏刀锋。那些不会杀牛的,不知道这些乱砍,一年换多少把刀子。所以凡事必须掌握规律,不乱来。 老子说领导分几等,一百分的领导,员工只知道有这个领导,别的不知道;八十分的领导,员工都称赞;如果员工见了领导就害怕,这样的领导就值六十分;不及格的领导,就是员工骂你。老子说员工只知道领导,领导却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才

是最好的领导。这说明真正的领导,只要你把人用对了,把制度安排好了,你授权给大家都按制度做事,这就是无为而治。

唐太宗跟房玄龄讲什么叫无为而治,就是“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意思是,让官员做好自己的职责,就是无为而治。所以领导不是搞什么理论,就是把人找对了,让他给我做事,就行了。这里和“君子不器”是完全一样的意思。“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 总之,要无为而治,第一个要抓住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就可以事半功倍。第二个要抓住关键,学会用人,要把人用好了就无为而治。另外不要折腾,不要过多地干预。企业目标管理比过程管理好,设定一个目标,过程你就不要管了。所谓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就要求我们设定的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没人能达到,太低了不费劲,也不行。要做到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就要有自知之明。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知道别人就是智慧,聪明就是知道自己。 最张扬的人是最容易失败的。韬晦的,内敛的,反而会成功。比如苏轼才高八斗,能诗、能词、能书法。但是他一生张狂,做官几次被贬,黄州贬惠州,三贬儋州。走到镇江的时候,他感怀身世,评论自己得失,写了一首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他真正理解了生活的真谛,但是第二年就去世了。 儒家的中庸之道,是说聪明的人都要装傻。道家讲的是大智若愚,这不是讲政治智慧,是讲领导韬略。具体管理应该怎么做。《老子》讲,“大智若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意思是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机灵的人,表面看起来笨拙,真正善于雄辩的人,表面看起来比较木讷,不露锋芒。 欲取先予

《老子》36章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道家的思想注重逆向思维,比如说想要得到,必先给予。 当初可口可乐来中国市场的时候,给北京市送了一个几百万的易拉罐生产线,北京市很高兴。那时候正是八十年代初,几百万就像天上掉馅饼儿。结果易拉罐生产出来了,自然要装可乐,所以可乐就进来了。 有一个著名的管理学案例, 诡辩术士普罗泰戈拉与他的学生打的一场“诡辩官司”。普罗泰戈拉招收了一位名叫爱瓦特尔的学生,向他传授讼诉和辩护方法。师生订合同规定:爱瓦特尔先交一半学费,所余一半学费可以在他学成当上律师,并第一次出庭胜诉之后再行交付。爱瓦特尔很快就学完了全部课程,但是却一直不肯实现合同规定向老师付清学费,为此老师决定向法庭起诉学生。那么是谁赢呢? 老师说,如果你胜诉,就应该按照合同给我付学费,因为这是你第一次出庭,并取得胜诉。如果你败诉,那么你就必须依照法院的判决付给我学费。总之,不管你胜诉还是败诉,都得给我付学费。爱瓦特尔听罢,回答说,老师你错了!恰恰相反,如果我在法庭上胜诉,那么根据判决,我当然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败诉了,那么我也不用付学费,因为我们的合同规定我第一次出庭胜诉后才付学费呀。

这真可谓“名师出高徒”!普罗泰戈拉自然不敢真的再到法庭去打官司了。这个办法就是用道家的办法,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想胜诉,必须先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