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服务业

艺术教育与酒店管理教育相结合论文

服务业2.75W

一、现代酒店业对员工的要求

艺术教育与酒店管理教育相结合论文

酒店行业是服务行业,其员工除了要五官端正,身体健康外,还需举止大方、气质优雅,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等一些综合素养。所以,对员工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实践技能上,更要强调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所带来的优质服务和品牌效益。特别是对于一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酒店,其经营和管理理念更为先进,也更容易接触到新鲜事物,这就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酒店推出的“贴身管家”等等,其主要职能就是负责特定人群的贴身服务。这就需要其不仅能够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出色的气质和不凡的谈吐。简而言之,综合素养高的员工对于酒店类企业来说是非常稀缺的,并且也深受酒店类企业欢迎。

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欠缺

1.综合素质培养欠缺

作为服务类行业,酒店行业时刻面临这各种困难和挑战,且服务质量决定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高职学生的生源素质相对而言较低。学校教学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上,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学生综合素养的欠缺,导致酒店类企业一线岗位上综合素质人才的短缺现象日趋严重,服务质量下降。这种综合素养的欠缺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的缺乏,还包括综合素质等辅助技能的缺乏。二是不良的个人习惯,包括生活和工作中的那些让人无法接受的习惯。

2.艺术特长教学短缺

在服务行业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内部工作环境,它不仅仅让员工都有个家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代表一种企业文化。酒店也会经常开展一些文娱活动来丰富员工生活,促进员工交流,增加员工友谊,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例如,很多酒店会举办文艺晚会、艺术节、板报设计等一系列活动来加强部门间的团结与协作。此时,具备艺术特长的员工就在酒店的人性化管理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然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以专业课程为主,鲜有院校把艺术类课程引入酒店管理的教学当中,造成了学生出现了“能武不能文”,无法适应企业文化的尴尬局面。

三、艺术教育与酒店管理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是为了向酒店培养、输送一批专业技能强、综合素养高的学生。艺术教育则陶冶和培养学生的情操,从深层次挖掘学生的情商,增加学生气质,培养学生更强的应变与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使得学生更能轻松领悟、接受和掌握酒店管理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能力。一是语言能力。通过即兴语言表达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亲和力,准确表达词意的能力,以及善于与顾客沟通并使顾客、企业受益的能力。二是思考能力。思考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直觉、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想象力、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等。三是社交能力。艺术熏陶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具有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增强学生的自信感,提升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和处理能力等。为此,为了顺应酒店行业发展的新潮流,建立一种艺术教育与酒店管理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通过两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实施本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建立与本模式相适应的课程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艺术教育与酒店管理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求课程设置需以酒店专业技能教学为主,重点开设酒店理论与实践操作课程,同时,艺术类课程教学为辅,如:语言艺术、形体、声乐、化妆造型等艺术课程。将艺术元素与酒店管理教学相结合,通过对学生的艺术情操的培养与熏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这种课程设置科学(艺术)化为前提,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服务技能与艺术表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双技能”和酒店专业素质与艺术综合素质为内容的“双素质”为目标;以针对性强和特色鲜明的教学方式,尝试构建“一心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一心是指以专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素养、艺术素质为两翼。培养“德、技、艺”三馨人才,不仅注重专业技能培养,也强调职业素养和艺术素质的提升。在新时代需求变化的情况下,以“围绕酒店、依托艺术、面向市场、凸显特色”为教学宗旨`,为酒店行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强、艺术造诣深、创新能力强为一身的.酒店行业综合性应用型人才。艺术类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独特在于对学生的培养是以“理论、艺术、实践”为基础,而非传统的以“理论、实践”为基石。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复合型的,课程的开设是多元化的。对此,设置课程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需要酒店管理专业和艺术类专业的专家教师集体参与讨论,发掘酒店管理专业和艺术类相关课程专业的共性,探讨课程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由非艺术类专业的专家教师直接选择课程,避免造成由盲目设置而导致的课程不适宜的局面;二是酒店行业属于应用型行业,实训课程应始终处于所设课程的首要位置。此外,在设置课程时,还要把握好三个关键原则:一是重要性原则。相对于普通高等专科学生,艺术类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因需要增开艺术类课程,所选择开设的范围就更加宽广,课程的设置就得审慎,需择优而从,优先选择重要的课程。二是相关性原则。所设置的艺术类课程预期能达到的效果与酒店服务类行业的要求相关,例如,语言艺术课、形体课、声乐课、化妆造型课等能够增加个人气质和艺术素质的课程适合开设。三是适时性原则。即紧跟时代步伐,课程的设置要随着企业战略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及时和适当的调整,不能一成不变。例如,很多大型酒店企业已安装信息化管理系统,此时,增设信息技术课程就有一定的必要性。

2.建立专业与艺术相融合的跨专业“双师型”队伍

“双师型”教师就是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跨专业“双师型”队伍指教师队伍包括了酒店管理专业、艺术类专业、英语专业等多元化专业教师。高职院校若要培养综合素养高的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能力的学生,就必须要拥有跨专业的多元化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院校需聘请在行业内工作多年的、拥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了解酒店行业动态的专家学者来校授课。同时还需调用优秀的艺术类“双师型”教师给学生上艺术类课程,并适当安排艺术类“双师型”教师与专业类“双师型”教师共同教授公关礼仪、前厅接待等专业课程。运用“酒店专业双师型+艺术专业双师型“的理念,实现教学与实践相联系、课堂与岗位相依托、专业与艺术相结合的培育机制。

3.形成校企共同培养的战略联盟,建立双考核制度

艺术类高职酒店管理院校培养的学生往往是酒店所青睐的,学生也得益于酒店的“工学交替”机会不断成长。这就不仅仅使得的院校与企业建立一种合作关系,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战略联盟,强调企业与院校的协调与默契。在酒店与院校共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酒店除了提供实训基地和实习机会、派出行业领导和专家在院校授课,实现师资共享外,还需与院校相互研讨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改革和教程开发方案等,使专业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同时,在校学生在理论学习以及“工学交替”的实训过程中,院校与酒店也应加强战略合作,及时地、相互地传达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对于学生考核的结果,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形成边学习、边考试、边工作、边考核的即时性全面教育质量管理和学校与企业双向考核制度。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酒店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劣。作为具备服务、情商和气质的酒店员工,也无形地为企业的形象做到了正面的推广和宣传。值得思考的是,无论是综合素养、服务态度、服务意识,以及工作情商,都可以通过情操的陶冶以及艺术课程的设置予以培养和增强。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更应以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酒店技能型服务人才为己任。所以,在教学模式下需要以酒店需求为出发点,利用课程设置变化,即增加艺术类教育课程,培养出更为酒店欢迎的技术技能型综合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