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教师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精选15篇)

教师1.11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精选15篇)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

有的时候,我们想要引导孩子去做某些事,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反而一个不经意间的小动作,就让孩子明白了什么事情要怎么去做。每天午睡小朋友们仿佛有着无穷的精力,都特别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我怎么劝他们都没有用,而且由于晚上没睡好觉,我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菲比看见了,好奇的看着我,问:“老师,你怎么哭了?” “我没哭。” “没哭怎么眼睛里有眼泪啊?” 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会有眼泪呢?” 菲比挠挠头:“是因为我不听话,不睡觉吗……不对,老师你刚才打了个哈欠,所以你流眼泪了。” “对啊!菲比真棒!观察的真仔细。那你知不知道老师打哈欠流眼泪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呢?”菲比想了一会说:“老师,你是不是想睡觉啊,困了打哈欠可难受了,那我们一起睡觉吧。”从那以后,菲比每天中午都睡午觉,而且睡得很香很甜。

小班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分辨能力也有所增长,对于特别淘气的`孩子我们要有耐心的跟他们说清楚怎样做才会让别人开心,怎样做一个好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个做“好孩子”的愿望。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2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角色游戏是最主要的活动类型,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他们喜欢模仿一些生活片段,热衷于反映生活中那些熟悉的内容,但由于生活经验有限,角色游戏中反映出的内容比较简单,多以简单操作为主;情节点多,但很多情节不会纵向拓展,容易随角色的变换而瞬间消失。因此教师正确地观察、判断、回应幼儿的活动,把握游戏的闪光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以“热水器”的故事为例介绍我在小班角色游戏活动中的支持策略。

“热水器”的诞生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玩的角色游戏,于是,我根据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以及班级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设置了角色游戏“我爱我家”。同时,在活动室的固定位置设置了一个“百宝站”,里面盛放了管状积塑、软管、大小不一的纸盒、瓶罐、纸杯、纸盘、绳子、塑料袋、纸袋等许多低结构材料。幼儿如果缺少现成的游戏材料,就可以去寻找合适的材料来代替,以满足自己游戏的需要。

12月初的一天,角色游戏区里的孩子们和往常一样,投入在角色的扮演中。突然轩轩兴奋地跑到我的身边说“老师,我们家有热水器了”,然后拉着我往他们“家”走去。一进门,只见娃娃家的淋浴盆里放着一根软管,琳琳正拿着它像模像样地帮“宝宝”洗澡呢,还蛮像的!我故作不解:“你家要热水器干什么?”他说:“给宝宝洗澡呀!”只见他在软管的上方,煞有介事地做了一个“旋转开关”的动作,把“宝宝”放在“出水口”,和琳琳一起做出帮“宝宝”洗头的动作,两人玩得不亦乐乎。我夸道:“你们想到可以装个热水器来给宝宝洗澡,这个主意真不错,你们真棒!”

活动结束后分享交流时,我先请轩轩介绍了他的发明,包括他用什么材料充当热水器,有了热水器可以做些什么,等等。

轩轩的经验分享具有启发作用,引发了幼儿的兴趣。但由于孩子们生活经验的缺乏,他们对热水器的构造、特点等知之甚少,我担心“热水器”的游戏无法继续,于是我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是不是只要拿一根管子就可以当‘热水器’呢?”并鼓励幼儿回家观察家里的热水器是什么样子的,热水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和轩轩设计的是否一样。这个问题有效地引导着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发现,为幼儿经验的迁移提供了基础,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支持。

思考与分析

在平常游戏中,我发现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情节的发展需依靠游戏材料的支持,例如,他们看到娃娃家里有奶瓶,就会想到喂宝宝喝奶;看到医院里有“针筒”,就会给“病人”打针……所以,当幼儿在“百宝站”里偶然发现了一根软管时,就把它当成“热水器”,并联想到了洗头、洗澡等。这样,幼儿就把生活中和热水器相关的经验迁移到了游戏中,游戏内容自然就丰富了。我捕捉到这一契机后,及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使幼儿变得更加自信,也更乐意去尝试新的玩法。

从“热水器”的诞生也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要越真实越好,越多越好,越精致越好。也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需要老师思考在前,然后才呈现提供。像“百宝站”的设置给了幼儿一个自己根据游戏需要寻找合适的游戏材料的机会,“百宝站”内的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为游戏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热水器”的变化

第二次的娃娃家游戏开始前,孩子们相互进行了交流,有的说:“我家的热水器一抬把手,水就会洒出来。”有的说:“爸爸说,热水器要有一个水箱,水才会从管子里流出来。”还有的说:“妈妈告诉我,热水器要有一个喷头,洗澡的时候才舒服,才能洗得干干净净。”我也提前做好了准备,播放了一个有关热水器的视频,丰富孩子们的认知经验。

这一次的游戏,轩轩依旧选择了之前他所挑选的软管来用。其他小朋友也效仿轩轩的做法。“爸爸”点点则在“百宝站”那儿忙乎了好一阵子,先是找到了一个纸箱,但似乎太大,没法拿,几经周折,最后找到了一个好拿的矿泉水箱,点点脸上终于流露出开心的表情,还自言自语地说道:“找到了。”点点兴奋地把矿泉水箱拿到娃娃家,往地上一放,接着把软管的一头塞进箱内,就招呼着“妈妈”带宝宝来洗澡。接着,他们又陆续找来了沐浴液、小毛巾、沐浴球等物品添加到游戏中,玩得十分投入。

当娃娃家有了不一样的“热水器”后,“爸爸”洗澡时又想出用矿泉水瓶做喷头。这一新点子立刻受到其他孩子的青睐,相继效仿。但是,热情很快消失了。经过观察发现,原来这种新喷头极易掉落,安装也不方便。由于操作不便,幼儿丧失了兴趣,看来材料是干扰和影响游戏发展的因素。

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开展了一个探索活动——用什么方法将“喷头”固定在软管上以方便使用。我和几个对解决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孩子成立了“物业维修公司”,开始在娃娃家进行研究。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经验水平有限,我预设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尝试选择。最后孩子们通过实践采取了他们觉得最佳的对策:可以用大透明胶将软管口与矿泉水瓶口粘合,这样就更像热水器了。新喷头又重新唤起了幼儿玩多功能“热水器”的`产生

在几天后的娃娃家游戏中,乐乐花了很多功夫用彩色的管状积塑拼搭了一个造型复杂的类似“水管”的东西。我惊讶地上前问道:“咦,你家的热水器很特别呀!”他带着神秘的笑容说:“这个是神奇热水器,它有两个口,一个是出水的地方,一个是沐浴液挤出来的地方。”说完用手指了指绿色的管子。“这里会有沐浴液出来吗?”“是清水和沐浴液一起出来吗?”我不解地问。“不,旁边喷头出来的是清水,摸一下这个绿色管子,手上就会有沐浴液了。”“哦!原来是这样,这个热水器真高级!”我由衷地夸奖他。

结合关于冬季的主题活动,孩子们获得了许多关于“冬天如何使自己暖和起来”的经验。在娃娃家游戏中,我也引导幼儿围绕“天冷了怎么照顾宝宝”这一话题进行讨论。一天,我发现浩浩用管状的积塑拼搭了一个有红色和蓝色双开关的热水器,他告诉我:“这个开关可以放出冷水和热水。”“用哪个开关可以放出热水呢?”他指了指红色的那个。“为什么你设计了这样一个既能出冷水又能出热水的开关呢?”浩浩说:“天冷了,用热水洗澡就不冷了!”说着他开始演示怎样给宝宝洗澡。这时,一旁的媛媛提醒道:“要先放冷水再放热水!”“为什么?”“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就不会被烫着了。我在家洗澡时,妈妈都是先放冷水再放热水的。”“热水器”游戏的兴趣,这一情节很快又回到娃娃家中。

一天,娃娃家孩子们的谈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妈妈告诉我,热水器要挂在墙上,才会安全。”“我们家的热水器也是放在卫生间高高的地方。”原来,孩子们正在为“热水器”放在什么位置发愁呢。我提醒孩子们:“看看家里有没有适合的地方放热水器呢?”飞飞四周看了看,说:“要不然我们把两张椅子叠起来,当架子,放热水器。”“好吧。”于是他们找来了两张椅子叠在一起,把“热水器”往上一搁,真不错。看着自己的杰作,他们似乎都很满意,还招呼着其他区域的小朋友来参观。

思考与分析

尽管游戏开始时大多数幼儿还是以模仿轩轩的设计为主,但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这种不断的重复其实为他们的创新埋下了伏笔。果然,随着水箱、喷头的出现,热水器游戏越来越丰富。

而当喷头的安装影响了小朋友的游戏兴趣时,教师依靠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判断,以角色的身份及时介入,又推动了游戏的发展。这时,教师不仅是指导者,更是游戏的伙伴。

思考与分析

小班幼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围绕“热水器”生成了很多游戏内容,在赞叹幼儿想象力的同时,我们觉得这和丰富的游戏材料、适宜的游戏场景、宽松的游戏氛围以及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分不开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游戏中,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观察以及与幼儿对话给予适时的指导,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探索,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有时幼儿生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游戏活动,但因幼儿自身行为意识和知识经验、能力都比较薄弱,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因此当教师捕捉到幼儿生成一些有价值的游戏行为、却因幼儿自身经验的原因而使游戏停滞不前时,教师必须“推”幼儿一把,拓展幼儿游戏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游戏中产生的游戏问题进行讨论、调查、探索,引导幼儿在交流、讨论、分享与模仿中,用获得的新经验来建构自己的游戏,推动游戏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3

幼儿的学习是幼儿自己获得、理解或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和创造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呢?且看我们为广大幼师准备的“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四大功率”:

攻略一、寓教育与游戏中

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并能满足其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幼儿带来快乐并对其生长发展有重要影响。游戏也是的一种学习活动,它的内容、方法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能使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习者内部的需要,调动幼儿的内在积极性,从而使学习者获得自主感、胜任感。教师要寓教育与游戏中,使幼儿自主地游戏并在游戏中学会自主地学习。

攻略二、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

幼儿的学习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教师应该通过环境的利用和创设来引导并促进幼儿的主体性等方面的发展。我们首先应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和操作材料的机会,必要时给予指导,但不能剥夺幼儿进行主动选择的权利。此外还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亲切的感受,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展。教师要时刻关爱孩子,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以平等的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做孩子的朋友,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内在动机,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攻略三、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倾向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养成一定的.探究习惯,形成主动学习的动机。成人还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提出适当要求并适时利用榜样、鼓励进行强化。

攻略四、鼓励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

幼儿在学习中主体性是否得以充分的体现,幼儿主体性能否得到发展,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幼儿主体性的弘扬上。教师若一直沿着“目中无幼儿”的老路走、过分追求教育的结果而不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参与和感受或只关注形式,必将导致幼儿学习效率下降、主体性发展受压抑、个性发展不健全。教师应鼓励幼儿选择和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给他们探索的自由,促进其学习主动性的发展。

相信只要掌握了这些方法,并针对孩子不同的性格加以融汇与变通,孩子们一定能成为一个喜欢学习,自主学习的好孩子。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4

正如歌里写到:“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爱孩子还会有更多的表达方式。

记得刚开学时,为了安抚幼儿刚入园不适应的情绪,我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一样孩子爱玩的玩具带来园,有几个男孩子带来了变形金刚,还有孩子带来了玩具汽车,这些都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具。特别是在饭后,有许多的孩子会一头扎在里面,开心的玩耍,活动室内顿时就热闹非凡。可没几天,我发现带变形金刚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损坏的也越来越多,渐渐地活动室里面争吵的声音、哭闹的孩子也多了起来,如此对孩子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同时也有孩子为了能领先占有自己想要玩的玩具,趁老师一个不注意,还把饭菜给倒了。为此,我深深地反思,起初我请家长为孩子带的玩具难道仅仅是为了这些吗?饭后该让孩子干些什么呢?玩具区真的要关闭吗?

正当我苦恼时,我看见有几个孩子去拿阅读角的图书,心里一喜,好办法——看书,即能顾及全班孩子的用餐及安全、又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增强阅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在饭后特别奖励了看图书的小朋友,还特地寻找了一小块空地,专门安排幼儿饭后阅读,并鼓励更多的小朋友参与阅读当中。可能是有小奖励的缘故吧,第一天试行的结果比我预想的要好的多。趁热打铁,离园时,我还特地在孩子的'爸爸妈妈面前,大势的表扬了这些饭后阅读的孩子,孩子们不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还得到了家长的表扬,所以在第二天的饭后,有更多的孩子参加了阅读。我太开心了,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饭后参与到阅读中,我坚持了我的奖励,并把周一的小明星评选给了每天都能坚持安静阅读的孩子。有了榜样、有了表扬、有了奖励,现在几乎所有的孩子饭后都能前往阅读区了。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爱阅读的好习惯。现在,如论是饭后还是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都会优先考虑阅读了。

由此我想到我们班级的特色教育是语言,为何不请家长一起参与进来,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多有趣的书籍可以阅读呢。于是,在离园前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请他们自己从家里带一本图书来园。第一天,有两三个孩子带来了《幼儿智力世界》、《认识动物》和《睡前小故事》。有了新图书,孩子们都很开心,接下来的两三天里面,有更多的孩子带来了图书。但是,我发现有的孩子带来的书籍并不适合我们中班的幼儿阅读。因此,通过校训通的方式,我和家长们交流了这个情况,家长们纷纷赞同并表示愿意支持。现在,我们班级的图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了,孩子们阅读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了。为了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爱护图书的习惯,我在每本书的上面用小贴纸为她们写上了名字与学号,这样当其他幼儿借阅图书后就能够及时还给书的小主人。同时,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看懂书里面的内容,真正的成为一个爱阅读的小读者。接下来班级里面还将建立借阅图书的制度。让幼儿看了还想看的书,可以借到家中阅读。鼓励家长引导幼儿看书,形成亲子阅读的良好习惯。当我将这想法一宣布,孩子们沸腾了,他们欢呼,他们大叫:“老师,你太好了!”“老师,我爱死你了!””老师,谢谢你!“甚至有的孩子跑到我身边又抱又亲,我笑了,我觉得现在的我比孩子们要更开心、更开心。就连家长也为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谢谢我对孩子们的用心。

爱孩子,是教师最基本的条件,它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表现在动作上;也表现在我们用心的观察、细节的体现上。当你成为一名有“爱”的老师时,你会发现,你收获的爱要比你付出的要多得多。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5

又到了秋收时节了,农民都在田间干些什么呢?田里现在都长着什么呢?收了吗?小朋友们都熟悉吗?孩子们感兴趣吗?……带着这样的活动目标,我们小班年级组的老师们,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次参观田园的活动,这也是第一次将小班的孩子们带出幼儿园,来到邻近的农田边进行参观,一路上孩子们边走边问,兴致很浓。

刚走到水渠边,孩子们就欢呼雀跃的跑进农田,摸摸稻草,踩踩软软的泥土(前天才下过雨,田里有点湿湿的)哇,真舒服啊。走到一片稻田,妮妮迫不及待的告诉我这是水稻,原来孩子们对水稻还是很了解的啊。何不让他们说说对水稻的认识呢。孩子们说稻以后会变成米,可以放进锅里煮成我们每天吃的香香的白白的米饭。还好事先我做了很多关于水稻生长变成米的相关知识的准备,趁着孩子们的热情高涨,就讲给他们听听,没想到一个个听的.很仔细哦。

接着又来到一块稻田,这块农田里的水稻已经收割了,农民把稻草一堆一推竖起来,扎起了草堆。孩子们一个个跑到草堆边,扒开稻草,将小脑袋伸进去……这就是传说中的躲猫猫的游戏吗?看到孩子们这么热衷于这个游戏,不如大家就一起来玩玩吧。

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很多好玩有趣的事物,刚出苗儿的蚕豆、铺满碎碎小草的小路、耕田挖沟的拖拉机……不过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孩子走在那窄窄的沟渠上,伸出双手,走一走,跑一跑,真是开心。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小朋友走进大自然,来到了田野,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秋天的美丽。我想这样的体验是在课堂上学不到,体会不到的快乐!同时这样的体验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对田园的热爱和兴趣。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6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都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区域热火朝天的玩了起来,而xx却默默的坐在美工区的小椅子上,望着桌上剪乱的纸发呆。

“你在干什么呢?”“我准备做一朵花!”“那你怎么不做了?”“我不要做了,每次都剪散掉了!”通过与xx的对话,我知道了,原来她在剪花时,发现每次剪完都是散的。“你知道吗?剪这种花是由窍门的,折法对了以后,要想好到底在哪边画,你再从不同的边画了试试看!”xx点头答应了我的建议。拿起纸,折了几折后,拿起笔,有点不敢下笔,但最终还是鼓起勇气把笔点了下去。“不对,”忽然xx又停住了笔,自言自语的说:“刚才我也是在这边画的,剪出来就散掉的。”于是又换了一边画起花瓣来。画完后,xx小心的剪了起来。“哇,我真的成功了耶!”宝贝开心地笑了起来。“我再多剪几朵。”说着xx又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完后,把纸在手中翻弄了几下,“我知道了,画花瓣的时候,不能在折的开口方向画,要在这边(你指着有折痕的地方)画,这样剪出的花就不散掉了!”xx边说边做了起来。一朵朵花在你的小巧手下完工了。“花儿有了花蕊才更好看,用什么做花蕊呢?”她看到旁边的胶棒,拿着胶棒压在纸上画了起来,一个圆形出来了,小心翼翼的剪下了圆形,贴在了花瓣上,又在圆形上点了几个点,看着自己手下诞生的美丽花儿,真开心呀!

在上午的区域活动中,还有一组的小朋友选择了玩橡皮泥。乐乐说:“老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金鱼,我想捏金鱼,你教我好吗?”我说:“好。”于是我蹲在她的边上开始教她。这时,坐在乐乐旁边的菲菲小声说:“老师,帮帮我吧!”听到这话,我惊讶极了。菲菲平时在班里性格内向,不爱主动与别人说话,而且对什么活动积极都不高,兴趣都不大。有时我问他什么,他也只是光看着我不吭声,要在我反复鼓励下才愿意说个几个字。想到这儿,我觉得应趁这个机会和她多交流,连忙说:“当然可以,你做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菲菲听了很高兴,从橡皮泥的`盒子里拿出一块橡皮泥搓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搓好几个大小不一的圆形和椭圆形。没等我开口问,菲菲就羞涩的一一指着它们告诉我:“老师,这是鱼爸爸,这是鱼妈妈,这是鱼宝宝。”“为什么你这样分呢?”“鱼爸爸最大,所以我就搓的圆形最大最高的;鱼宝宝最小最矮的,我就搓的圆形是最小;鱼妈妈不大也不小,我就搓的圆形不大也不小。” 菲菲说得多好呀,把我平时在数学活动中讲过的比较大小的知识也搬了过来。我称赞她说:“菲菲,今天你真棒。”

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每个幼儿的内心世界是个特殊的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性格、爱好和闪光点,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有些孩子因为内向胆小,不敢表达出来。而在今天的区域活动中,孩子觉得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才敢交流。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孩子,尤其是性格较内向,不敢大胆交往的幼儿,及时发现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闪光点,这样,孩子才会更加有自信,交往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7

皮球、沙包、毽子、转呼啦圈、走马桩、踩高跷是我们幼儿园孩子们喜欢玩的活动,而在室内玩纸也是我们中班小朋友最喜欢的一项手工活动,他们对折纸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玩纸不但锻炼了他们小手的灵敏能力,还有益于注意力的培养,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于是,我尽可能准备一切可用的彩纸,让他们尽情地操作、嬉戏,可谓是一举两得。

今天上午第二、三节的折纸课,老师耐心的教会了所有的小朋友折小花篮,他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着,高兴地心里乐开了花,可是孩子们一直都是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不喜欢回家练习。我们对此特别犯愁,我忽然转念一想:每次都是老师来教小朋友,为什么不能让小朋友来当一次老师,回家教一教家长呢?说完,我顺手从袋子里拿出了一张纸,问:"今天你们折了什么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小花篮。""小花篮,难吗?""哎呀,太简单了。","嗨,我还没见过这么简单的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看到了他们的那股兴奋劲,别提多高兴了借着这股兴奋劲,我接着问:"妈妈不会呀?"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出一脸的怀疑,便又继续说:"有谁愿意教教她呢?"这时小朋友个个举起手,"我","我愿意","我可会了"接着小朋友便一个个的跑到我的跟前,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先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我反问"怎么对角折?""就是把这个角和下面的角对折","接着再把这个边向中心线折","再把另一边向中心线折",再剪那个尖头,而且不要剪太多。向外翻一下就可以了。"

看到孩子们自豪的.笑容,我的心里特别地高兴,让小朋友来当老师,让家长来做小朋友,角色互换,让孩子在活动中增加了自信,复习了知识,这是与孩子沟通的一个多么好的方式啊!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8

晨间,我无意中听到几名幼儿在语言区谈话。一个说:"我昨晚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有一个很大的妖怪把我吃掉了!"另一个说:"我也经常做噩梦,有一次梦到好多蛇在追我,都不敢自己睡。"第三个幼儿听了也凑过来说:"我怕蛇!""我也做噩梦,我最怕黑,妈妈一关灯,我就害怕。"又一个幼儿随声附和道。接着,很多幼儿说出了自己害怕的东西,参与谈话的幼儿也越来越多,看来这种害怕的情绪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我想,害怕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之_,我们不能无视它,何不组织一次克服害怕情绪的活动,帮助幼儿缓解害怕的情绪呢?于是我把大家召集起来,问道:"你们有过害怕的感觉吗,遇到什么事情会害怕呢?"

有的幼儿说:"我才不会害怕,我不是胆小鬼。"有的幼儿不好意思地笑笑,或许,他们认为说自己害怕是件很丢人的事情。有的幼儿点点头说:"我会害怕!"

于是,我先弹奏了一段低沉而不和谐的音乐,让幼儿说说听到这段音乐会想到什么,有的说:"感觉很冷。"有的说:"很害怕。"有的说:"好像感到鬼来了。"还有一个幼儿说:"我想到了我奶奶死的时候。"有的幼儿竟然直接说:"我想我妈妈了。"

接着,我拿出纸笔请大家把害怕的东西用简单的线条画下来。幼儿都毫不犹豫地画了起来。当我把画收上来一看,不禁惊呆了,没想到孩子小小的内心竟然藏着如此深的恐惧。有的画的是长着6只脚的怪物,有的画的是雷电,有的画的是幽灵,有的画的是老鼠,有的画的是食人花,有许多幼儿画了晚上黑暗的样子。

看完这些画,我迅速将作品进行了分类,一组是害怕的动物,比如老虎、老鼠等,一组是害怕的自然现象,比如雷电;一组是想象的东西,如幽灵、怪物;一组是怕黑。我把画一幅幅展示出来,准备和大家一起分享,并寻找克服害怕情绪的方法。

啄人的鸟——"泛灵"的解读

妙妙画的是一只小鸡。仅从画面上看,真的找不到害怕的影子,小鸡画得很可爱。

我说:"妙妙害怕的是鸡,请她来告诉我们为什么害怕鸡,好吗?"有的幼儿笑着说:"小鸡有什么可怕的,我最喜欢小鸡啦!"这时妙妙说:"那天我去姥姥家,这只小鸡不停地啄我,我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我都吓哭了。"从妙妙害怕的眼神里看得出,她当时确实被吓坏了,所以认为鸡是自己最害怕的东西。

我问其他小朋友:"你们谁不怕鸡,谁来帮帮妙妙,怎么做才能不怕鸡?"天启站起来不屑地说:"鸡有什么害怕的,它肯定是饿了,让你给它东西吃。"她的话引来其他人的赞同。子诺说:"是的,小鸡把你当成好朋友,它饿了想让你帮帮它,以后见了它给它吃的就可以了,我就喜欢鸡,经常喂它,它们可喜欢我了。"真是一语中的。我暗想:看来这个办法很好,孩子们泛灵论的思想能让思考的角度发生转移,也易于接受和理解。再看妙妙,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分析与反思

幼儿害怕的日常事物常常与自己不愉快的经历相联系。在这个案例中,妙妙是因为一次小鸡突然啄自己的经历让她产生了害怕情绪,使得小鸡在妙妙的心里变得巨大而凶恶。而同伴提出"小鸡是因为饿了才啄她",这种泛灵论的解释,又让妙妙感到了小鸡并不那么可怕。原来,小鸡是在祈求自己的`帮助啊!使得小鸡在妙妙的心里不再有恶意,反而充满了要呵护它的期待。这种方法很好地化解了妙妙心中的困惑。

吓人的妖怪——勇敢的化身

随着一幅幅画被孩子童真地解读,害怕的东西慢慢在他们眼里变成可爱的天使,活动气氛从开始的凝重变得越来越轻松快乐了。

当看到一幅画有妖怪的画时,我进行了一个小调查,问大家:"谁相信世界上有妖怪?请举手。"只有4个小朋友举手。我说:"原来大家知道世界上没有妖魔鬼怪之类的,只是自己吓自己。既然知道没有,那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害怕呢?"

齐齐说:"可以打开灯看看有没有妖怪。"乐天说:"我家里有最厉害的铠甲勇士用的手镯、宝剑,什么都能打败。"说着做了几个铠甲勇士的代表动作。一下子活动室里的男孩沸腾了,一个个挥着手臂,嘴里发出"嗨哈"的声音,模仿着铠甲勇士的动作,好像要把自己心里害怕的东西一个个都砍掉。

于是我说,那你们每个人都来变一变,变成一个你心中最勇敢的人,来战胜这些妖怪吧。全班一下子沸腾了,有的变的是动画片的人物,有的变的是恐龙。最可爱的属君君,他插着腰,站着一动不动,我问他:"你变成谁啦?"他说:"我爸爸,他是警察,什么都不怕!"

分析与反思

幼儿的恐惧有时来源于自己的想象。而在幼儿阶段,他们很容易将想象和现实混淆。妖怪在生活中不存在,是幼儿从动画片中看到的或者自己想象出来的。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不应简单地说教,既然害怕从想象中来,不如让它回到幼儿的想象中去,让幼儿用自己想象的最勇敢的形象来战胜想象中的妖怪。

可怕的闪电——懂得基本常识

当我拿起小雨的画时,上面是一串尖利的闪电从高高的天空直击向他。他说:"我妈妈说了雷电是会劈死人的。"我刚想解释,"小学问家"瑞智说:"没事的,雷是发出的声音,闪电才会劈下来,但是,只要你不站在高处和大树下,就不会有事的。"我笑了,感叹孩子们的知识真多,补充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很多高楼上面都有避雷针,就是为了避免雷击。所以,大家不要担心。你们在回家的路上可以观察一下,找一找避雷针。打闪的时候,就像睿智说的,不要站在大树下,最好在房间里不要出来,就会很安全的。"小雨点点头,笑了笑,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

分析与反思

居里夫人说:这世界上没有可怕的东西,只有缺乏认识的东西。看来有些常见的知识需要多给幼儿讲一讲。雷电这类现象,我们总认为幼儿小、不理解,其实,当幼儿看到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时,内心可能就会产生害怕情绪,只是我们没有去关注,并给以适时的解释和引导。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给幼儿讲解身边常见的现象,让他们不会因为不了解而盲目地害怕。

吃人的老虎——躲避也是方法

当甜甜拿出画的老虎时,很多幼儿都说:"我也怕老虎。"我深有同感地说:"老师也怕老虎。"大家一下全笑了,都说:"老师也害怕啊!"我说:"是啊,如果遇到它我也打不过,我也没有它跑得快,老虎饿了也会把我吃掉,那该怎么办呢?"

孩子们笑翻了天。敏敏对我说:"老师,别怕,老虎都关在笼子里,没事的。"我也表现出突然明白的样子说:"对啊,老虎生活在哪里?"大家说:"大森林里。"我说:"对啊,我们这儿没有森林,几只老虎还关在红山动物园的笼子里,那又怕什么。甜甜你还怕吗?"甜甜不好意思地摇摇头,笑了。

"那狗呢?老师,你怕狗吗?"哲哲问。我说:"小狗不怕,大狗怕,现在很多人养的宠物狗一跳好高啊!"我故意做出害怕的样子,我的弱小引来了无数男子汉的"保护",他们像小大人一样说:"老师,你别怕,我来保护你,我用棍子打它。"我说:"不行,你打不过它啊!"大家一下没话了,安静了几分钟。成成站起来说:"老师,你躲着它走,别惹它,它就会不咬你。"我想:"对,勇敢不是硬碰硬。"我赶紧表扬了成成。

其实,面对强大的动物,我们需要的不是逞能、挑衅,而是保持距离、保护自己。于是,我说:"我觉得成成这个办法好,遇到狗,我们不要去逗它、打它,不去惹它、侵犯它,它就会认为我们是没有敌意的,就不会伤害我们。而遇到其他我们觉得是危险和害怕的事物,就赶紧跑,躲到爸爸妈妈身边,告诉他们。这样才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一种勇敢的表现。"大家认真地点点头,好像懂得了什么。

分析与反思

面对害怕的事物,有的时候不是盲目地勇敢,而是学会躲避和保护自己。特别是对毫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幼儿来说,躲避就是最好的一种办法。老虎虽然不常见,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危险,比如像幼儿说的有点侵犯性的狗,或者遇到盗窃、行凶的不法分子,要让幼儿记住迅速躲避、寻找大人的保护,这是最好、最快的方法。

无尽的黑暗——保留一盏小灯

怕黑是每个幼儿都会有的特点。当拿起天天画的黑漆漆的画时,所有的孩子都产生了共鸣,纷纷说:"我也怕黑。"

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我的答案也不足以说服幼儿不怕,正在思考怎么办时,豆豆说话了:"那就开着灯睡吧。"天启说:"我妈妈不让我开灯睡觉。"我问其他小朋友怕黑的时候怎么办,雨涵说:"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小手电筒,害怕的时候就打开看一看。"子墨说:"我晚上有布娃娃陪着我。"我肯定了他们的办法,其实幼儿也知道黑暗里没有妖怪,但是,触摸不到的地方,会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想象一些东西而感到害怕。

我告诉孩子们:"我会提醒爸爸妈妈,如果你感到害怕,睡觉前为你留一盏小灯,你要快快睡着哦。如果害怕,也可以像子墨一样,抱着一件你喜欢的玩具,让它和你做伴。"

分析与反思

其实每个人小的时候都害怕过黑暗,无论大人怎么解释,对于黑暗都有一种无形的恐惧。由此我也想到,如果家长强硬地让还没有完全摆脱害怕的幼儿自己去睡一个房间,反而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可以慢慢帮助幼儿过渡,先陪他一会儿,为他准备一个手电筒或者一盏小灯,允许他害怕的时候开一会儿,或者用玩具陪着睡。第二天,我把这个方法写在了家长园地里,让需要的家长都试试这些方法。

沉默的幽灵——心灵的关注

当绘画作品被翻到某一幅时,我犹豫了。这幅画是亮亮画的,整个画面被涂得黑乎乎,一个小孩躺在床上,许多怪怪的只有线条和骨架的人围着他。在绘画的时候,我曾悄悄问过亮亮画的是什么,他说:"黑暗的时候,我就会看到很多死人、幽灵都围着我,飘啊飘。"我准备把它收起来,单独和亮亮聊一聊。

亮亮是班里一个比较早熟、内向的孩子,最近好像变得更加沉默了,我一直以为这是他的性格特点,就没太在意。看到这幅画,我觉得自己太不称职了,孩子心中竟然有这样深深的恐惧,我却浑然不知。

活动结束后,我悄悄把亮亮搂在怀里,问他:"你真的能看到那些死人和幽灵吗?"他点点头。然后,我领着他来到了没有窗户的资料室、关上门,为了不让他感到害怕,我紧紧拉住他的手,问他:"你看到了什么?"他说什么都看不见。我又引导他:"你再仔细看看。"他看着黑黑的资料室说:"什么都看不到。"我把他领到办公室,轻轻拥着他说:"老师很好奇,你怎么知道死人和幽灵的呢?"他说上网知道的。

我突然想到亮亮的阅读能力很强,因为奶奶是小学老师,从小就教他认字,所以现在大多数的字他都认识,而且他还喜欢上网搜一些知识。我的另一个疑问又浮现在脑海:他为什么会上网查找这些东西呢?

放学后,我请亮亮妈妈留下来,拿出亮亮的画,妈妈顿时惊呆了,接着流下了泪水。她说亮亮一直在奶奶家长大,上幼儿园才回到自己身边。年初奶奶去世了,亮亮总觉得奶奶还会回来,就从网上搜"人死了会不会回来",所以才知道了这些。我这才恍然大悟,并建议妈妈多陪陪亮亮,带他出去玩一玩,帮助他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这件事慢慢淡化下去。

分析与反思

在对大班幼儿关于害怕事物的调查中,只有少数幼儿会提到人的死亡或者幽灵等。身边的人去世这类事件,不是大部分幼儿的经验,或者即便经历了,也不是每个幼儿都会去深加思考。而对于性格较为敏感的亮亮来说,亲人的去世对他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影响。对亲人的过度思念,导致他从网上搜集了很多毫无根据的信息,这些信息又加深了他的恐惧。如果不是通过这幅画,我也不会感受到亮亮的害怕和忧伤。我和亮亮妈妈达成了共识,妈妈在家里多和孩子交流,给他更多的关注和温暖;我在幼儿园也会多关注他,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希望亮亮在我们的家园配合之下变得快乐阳光起来。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自己和幼儿的心灵又贴近了一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不是这次活动,我又怎么知道每个孩子都是这样抱着自己的害怕,惴惴不安地生活着呢?当然,通过一次活动不可能让幼儿立刻变得勇敢、释然起来,但是这样的方法对幼儿害怕的情绪是一种释放,同时也让幼儿有了一套自己克服害怕情绪的方法。从教育方法来看,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不能靠单纯地说教,引导幼儿情绪成长的策略应来源于幼儿,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比如泛灵论的解析、成人的同理心,幼儿的自我幻想和自我安慰,同伴互助等,这些办法在幼儿的知识结构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自:《学前教育》20xx。12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9

每次领这孩子们去午睡间的路上,都会有这个问题:“老师今天讲故事吗?”明知答案是肯定的,仍按耐不住急切的心情天天会问,足见,孩子对听故事的期待与喜爱。坚持了将近两年了,自己也记不清出讲过多少故事,只知道,故事书换了四本而且,还有好多自己编的故事。

今天在睡前的讨论上,又有孩子问:“老师讲什么故事?”我问:“你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睡前听故事。”孩子们讨论开了。“一边听故事一边睡觉我就感觉很舒服,可以慢慢的睡着。”“有时候故事里还可以学到本领。”“故事很好听,有什么时候都喜欢听。”“听故事我觉得自己的被子软软的,还很暖和。”……

虽然他们的话很稚嫩,但是我还是听懂了很多。

睡前故事首先是催眠曲

孩子们可以在缓缓的故事节凑中入睡,应该时间愉快的是事情。而且因为怀着对故事的期待,孩子们会加快动作,争取早点睡下来,钻进被窝。老师会提醒大家,找个最舒服的姿势躺下,眼睛闭上,全身放松,故事开始后的`鸦雀无声是睡着的前奏,然后就是孩子们一阵阵均匀的呼吸声。为了更好的有催眠的作用,我通常会根据心理学上催眠术的提示,将故事情节或节凑做一些处理,使故事张弛有度,在体验紧张的情节后,再给他彻底的放松,这样可能更方便幼儿的入睡。

故事可以是练习生活的好手段

教室里的我们有时可能会过于浮躁,而听不进老师和大家的话。但是当大家都躺下的时候,就不一样,这也是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我会根据班上孩子近阶段的表现选择一些故事或自编一些情节进行讲述,旨在利用这一机会向孩子进行有的方矢的情感熏陶。例如干燥的天气,有的孩子喜欢挖鼻孔,我就会讲《鼻子流血了》等故事,让孩子意识到这样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再比如,当孩子不专心听讲时,用《好动的小猴》让他们看到了多动、不专心引发的后果,从中提醒他们要做个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睡前故事可以适当的积累一些认知经验。

《动物大世界》的主题要开展了,而关于动物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于是近期我们的故事就是和动物有关的,已经激发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好奇等情感,同时有很多的故事都包含着一些小小的秘密,相信在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会有所启发吧。

有时我还可以听到大家复述我们讲过的故事,还会学着用故事的话来表达。相信这也是得益于故事吧。故事孩子喜欢,我也喜欢,他是我们的餐后餐、催眠曲。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0

这几天连续的阴雨把孩子们困在了教室里,今天中午看见外面雨停了,我便对孩子们说:“把玩具收起来,太阳出来了,我们一起到外面散散步吧!”“耶!太好了……”孩子们一边欢呼一边动作迅速地整理好玩具,手拉手开始排队啦!这时恒恒却若有所思的站在一旁,我便走上前提醒他:“恒恒!快点和好朋友手拉手,我们现在要去外面散步了!”“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下雨天好还是有太阳好?”原来恒恒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满心期待地去散步,他的小脑袋里竟在思考这样“深”的问题?我该怎样去回答和处理呢?恒恒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对于个体孩子提出的随机问题,我是与这个孩子产生互动讨论呢?还是把这个问题抛给更多的孩子,让更多的孩子一起参与交流讨论,从而引发孩子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于是第二天的中午,我便组织了一次雨天好还是晴天好的谈话活动,把问题再次抛给孩子。我说道:“昨天恒恒问了我这样的问题,下雨天好还是有太阳好?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你们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这下孩子们议论开了,孩子们一边说我便把他们的观点记录了下来:

1.喜欢晴天的理由:太阳出来让植物生长;晒晒太阳人不会生病;太阳出来可以晒衣服,太阳出来可以出去玩,我们可以锻炼身体……

2.喜欢雨天的理由:下雨天植物不会干枯,下雨天河水不会干,可以穿漂亮的雨鞋,撑着伞出去玩,下雨天的雨声特别的好听,水滴很好看……

从孩子们阐述的观点中,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还是比较单一的(因为没有哪个孩子是既喜欢雨天又喜欢晴天的),因此我又随即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有的喜欢下雨有的喜欢有太阳,那么如果一直下雨或者一直有太阳,这样好吗?今天回家好好想想,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明天我们再来交流!”

在这次的交流讨论中,大部分孩子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显然这次谈话并没有结束或者说得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又引发了新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日常活动中随机生成的问题,可以变得非常有价值,可以引发一次次的集体活动,把个体孩子的问题和经验转化为集体孩子的问题和经验,在观点的碰撞中、经验的分享中、情感的交流中让孩子们更多的去关注、去发现、去思考!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1

一位美国幼儿教育学家说,美国幼稚园只训练孩子合群、适应环境,不教任何字。最主要的训练是手的动作,例如使用剪刀和笔等。日本学校至今仍沿用传统的算盘来进行计算教学,因为计算机无法使学生理解,得出与答案有关的基本运算过程,也就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算盘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它充分锻炼了手指。

手指的锻炼直接刺激大脑中央的手指运动区,间接引起其它运动区的兴奋和活跃。当手指锻炼得愈来愈灵巧时,头脑的思维也就会相应的更敏捷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智慧的工具和镜子,所以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恰恰是珠心算教学中的算盘能让儿童双手通过指尖训练,达到开发儿童的智力和潜能。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2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随笔,请参考.

不再直接给幼儿喂饭

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个幼儿因为吃了凉的饭菜而呕吐。吓坏的我马上带幼儿到洗漱间进行清洗,并告诉了其他的教师,而大家却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熟视无睹。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刺激。由于幼儿吃饭比较慢,冬天饭菜没有吃完就已经冰凉。加之教师不停督促让幼儿吃干净,有的甚至一天吃三顿凉饭。所以我从那时起坚持每个中午晚回家一个小时,对平常吃饭慢的幼儿直接进行喂食。

我以为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去照顾好了孩子,是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做的。殊不知,由于我的喂食而剥夺了幼儿自己进食技能的培养。代劳不是帮助幼儿。

我们老师平时在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关心幼儿吃饭的多少,快慢、挑食等问题。很少考虑到幼儿进食时的心情,胃口等。这样一味的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所以才会出现催食、喂食等现象。有时,教师在反复催食,或着特殊强调照顾时,也会给幼儿小小心灵带来无形的压力。进而更加恐惧甚至厌恶吃饭。

对待吃饭慢的,可以先给幼儿少盛,循序渐进。不要刻意的强调或者批评幼儿吃饭慢,少。或者直接代劳,拿过碗勺喂饭。但是我绝不让幼儿吃凉了的饭菜。饭前食欲的调动,舒适进餐环境的培养,及时的表扬等等方面做足功夫,也会有利于幼儿的进食。看似无所为,其实功效卓著。

孩子是我们的监督者

记得我第一次下幼儿园见习时……

早上,我起了个大早来到幼儿园,跟主班老师打过招呼后,便来到洗手间洗手。这时第一位到园的孩子也来到洗手间洗手,小女孩望着我叫“老师”。“哎”我心里高兴的应着。不一会儿小女孩突然瞪着我说:“邓老师昨天才说要节约水资源,洗手时不能开那么大的水,你还开那么大,哼!”我听完她的话后又惊又羞地冒一身冷汗。愣了一下后,我连忙整理一下脸部尴尬的表情。蹲下来对孩子说:“不好意思,我昨天没来听课,不过谢谢你告诉我,我以后一定注意的。你真聪明,老师说过的话都记着呢!”这时小女孩高兴的对我说:“不用谢。”然后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真是深受教育啊……在幼儿园里你的一行一举都有这么多的孩子在监督着,可不容得有一丝的错误和马虎啊!

见习生活中,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

不要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只可惜太多的家长却因为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在有意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许多成长的机会。比如,生活中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孩子吃的橘子、鸡蛋、苹果、核桃等等,都是父母事先去了皮的,为的是孩子吃起来容易,更不会遇到什么危险。可是不知道这些父母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为孩子提供这些方便的同时,不仅剥夺了孩子亲手实践的机会,而且剥夺了孩子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甚至会因此养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进取的不良品性,从而耽误孩子的一生。

多给孩子讲故事

幼儿园的孩子们,大多3-6岁,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能让孩子多听故事,多说儿歌,多朗诵散文,将对孩子以后的口语表达、说话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龄不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听故事。

早上,孩子们到园的时间等等不一,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不让早到的孩子感到无事可干。每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带或音乐磁带。我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针对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将听故事这一环节穿插在午饭、睡觉前后和放学前,个多月下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孩子们在午饭期间边听故事,边做饭前的准备工作,一举多得。

孩子们从听的故事中学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规,自觉性提高了。

孩子们敢大胆举手讲话,并且口语表达能力大幅度提高。

讲故事有诸如以上的好处和功效。我们当老师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关注每一位幼儿

今天刚走进活动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掉在地上的两幅画。通过我的仔细观察,属人为破坏。

“一定是维镇干的。”我心想。

维镇是我班年龄最小的孩子,活泼聪明又调皮,类似的事件他干过不止一次,这次肯定也不例外。

维镇来园后,我把它搂在怀里说:“告诉老师,你昨天干了什么?”“我跟妈妈去姨妈家,跟妹妹玩了。”我这才记起维镇昨天没来园。

“老师,这是寒寒弄下来的。”鑫源大声喊道。

怎么可能呢?寒寒是个爱静的.孩子,说话声音也很小,经常让人注意不到她的存在。

“真的是你弄下来的吗?”我问寒寒。她笑眯眯的看着我没有辩解。“是不是你看到画太陈旧了,想换张新的?”“不是,我想让老师叫我的名字。”

原来是这么回事,每天老师都会表扬很多优秀的孩子,鼓励一些表现较差的孩子,而寒寒既不优秀,也不顽皮,所以老师极少叫到她的名字,她想用这种方法引起老师的注意。

这件事给了我不小的启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能享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照顾,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于抢站排头的孩子我是这样做的

每次放学,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挨的近一点,以“小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和他们拍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有劲”。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孩子们脸上都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音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队,没有抢排头的了。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3

小朋友们非常喜欢活动区的游戏,尤其是其中的角色游戏,我认为,角色游戏,反应的是孩子们最真实、最本真的游戏状态,所以,我在小朋友们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都会细心地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有趣,而且会很有收获。

游戏开始十多分钟,点心店里传来了两个孩子的争论声。“没有,真的没有。”“有的,你看这儿就有胡萝卜。”“没有,你看菜单上没有胡萝卜面。”“可是你明明有胡萝卜啊,为什么不肯卖。”“可是菜单上没有啊。你看看真的没有。”

原来是两个孩子为了一碗“胡萝卜面”争论了起来。小顾客想买一碗胡萝卜面,收银员告诉她没有,小顾客不服气,指着储物架上一篮子的胡萝卜提示收银员“这儿有。”而收银员坚守自己的“原则”,只要是菜单上有的都能买,反之只要是菜单上没有的就不能买。小顾客非常纳闷,虽然菜单上没有,但确实有胡萝卜,为什么还不肯卖呢?对此我也感到非常的奇怪,于是介入了两人中间,对小顾客说:“你先不要着急,我们一起问问收银员为什么有萝卜还不肯卖?”小顾客接受了我的提议,于是问了收银员,而收银员的回答非常简单:“因为菜单上没有,都不知道多少钱,怎么卖啊?”原来他不卖是有原因的。

从这样两段对话中,我们能够读到什么?

首先,进入中班后,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仍然比较强,争论源自于各自的坚持,小顾客坚持着自己的需要——“我”要买胡萝卜面;而收银员也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菜单上没有“我”不卖。他们的对话其目的不是解决问题,因为还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的对话是为了不断重复和强调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他们没有协商的意识。

其次,材料准备的细节问题,是导致争论的间接因素。在《指南》和《纲要》中都强调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它的作用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在两个孩子的争论中,我们不难发现,问题间接来自“环境”——墙上挂着的价目表和橱柜上成列的各种食品之间不对应,有的食品没有标上价格,使收银员不知道该如何出售。

价目表的制定明确标出了不同物品的价格,便于游戏中幼儿间的买卖,同时还渗透了点数和计算,对中班的幼儿来说,既有符合其发展水平的可操作的材料,又有拓展其经验和能力的材料。但同时也局限了孩子们的自主选择和决策,他们没有机会来随意组合套餐、没有机会来标定价格,久而久之,使他们在一种墨守成规的情境中游戏,所以导致当遇到价目表上没有的食品时,他们会束手无策。

这就提醒我们在给孩子们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们自主选择和决策的机会、权利,让他们习惯于自己选择和做出决定,以解决一些问题。

第三,孩子们缺乏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基本的与人协商的方法。这时需要老师的介入,将他们的注意力从争论引导到想办法解决问题,再用自己的经验去影响幼儿,比如可以由收银员给胡萝卜定一个价格。游戏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建议下参照其它蔬菜的价格自己给胡萝卜定价格。可见,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是有能力将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的。因此,在日常游戏的组织中,教师不要过早、过多介入游戏,有意识的让孩子们自己将问题暴露出来,并将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们,逐渐萌发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与人协商的能力。

在角色游戏的指导中,给予幼儿的支持策略是多元的,有环境的、材料的、情境的、语言的,有时甚至需要多媒体。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贯用的某一种或几种,而要根据游戏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关键是不能剥夺幼儿的自主权。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4

并不是每个小朋友都会健健康康的,有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小朋友,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产生一些身体上的缺陷,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就应该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我们大班有一个小朋友叫涵涵,她天生身体不好,四肢行动不协调,说话不清楚,还常常流口水,很多小朋友都嫌她脏,不喜欢和她玩。

有一次孩子们在户外玩耍涵涵磕倒了,哇哇大哭,却没有一个小朋友愿意去扶她,我扶起她后问围观的小朋友,“你们为什么不扶她起来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她很脏,她流口水…”。总之都不喜欢帮助她。

我当时心里很难受,现在的孩子怎么没有一点同情心呢?于是我回到了教室让孩子们表演一个小品,名字叫《你想被人帮助吗》。让孩子分别表演不同的户外受伤的情景,在你无助的时候你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吗?每个孩子演了小品都亲自感受了在无助时,需要帮助时别人扶起你关心你是如何的欣慰和感激。同时我对孩子们说:“我们班涵涵从小身体不好,需要小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帮助他,就像我们需要帮助和关心一样。”孩子们很多就站起来说老师我愿意帮助涵涵!其他的小朋友也都说“我也愿意帮助她…。

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就看我们做老师的如何去引导和教育。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5

今天我和孩子们在讲故事《我有多爱你》讲着讲着,孩子们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老师,你这么爱我们,我们也爱你”“老师我爱你,就像妈妈爱我一样”……,听到孩子们的这些话语,我激动.我兴奋,我和孩子们抱成一团。无意间我发现皓龙孤独的坐在角落的板凳上向我们张望。皓龙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为此我和家长绞尽脑汁,用了不少办法,但效果不明显。嘿!办法有了,和皓龙拥抱,说不准会让皓龙有所改变。

第一天的拥抱,孩子们用过来了,皓龙在看着我们.第二天的拥抱,皓龙象征性的和我拥抱了一下.第三天的拥抱,皓龙慢慢地靠近了我.第四天的'拥抱,皓龙主动和我拥抱,有点不自然……慢慢地,皓龙变了,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了。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我们老师要学会思考.学会冷静.学会宽容.学会分享,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看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可爱的一面。

世界真的很美.很温暖,我们不要带着冷漠的心看生活,我们要学会点燃孩子的激情,那么我们的世界会因此很精彩的。

我们老师要想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就要学会等待.观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体会到你的关心.爱护,他才会慢慢地打开心结。

老师们,我们要相信爱是有无穷的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