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教师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通用15篇

教师1.23W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通用15篇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1

大学毕业后很少静下心来认真的读专业的教育理论书籍。因为在我看来,只要多读书(闲杂书籍也行),真心的爱孩子,努力的工作,热爱自己的职业,一切就足够了。至于专业书籍,不是太过专业看不懂就是看上几页就心浮气躁,大多数都以工作太忙为由而忽略。所以学校暑假的读书活动的开展让我重新找回了大学读书的做读书笔记的感觉。

暑假我拜读的是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在前苏联他撰写的《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这些书被誉为教师必备书。《和教师的谈话》一书读完,就像和大师促膝而谈,聆听大师的谆谆教导。书中阐述了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还提出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方法,使我收获良多。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些学生容易写错字,看到一件事不能很好地描述。教师往往责怪孩子笨,思想不集中。这说的不正是在教学工作中让我们老师大伤脑筋的“后进生”吗?尽管家校“双剑合璧”,然而收效甚微。有时都产生放弃的`念头了。这类学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大师指出,实际上是他们的观察力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后进生”观察事物,让“观察观察再观察”成为他们的座右铭。大师还指出,要尽量设法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逐步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树立起信心。读到这里,我的脸禁不住一热,反思自己平时对待这类学生,往往性子过激,不能对症下药,那个大谈“不可揠苗助长”的人干的却恰恰是违反事物客观规律的事。总是拔高了要求,总是希望每个后进生能够达到自己要求的标准,结果是,学生因达不到而没有成功感,自己对这部分学生也越来越没有信心,以至于最终放弃这部分后进生。

对于大师谈到的“学习诱因问题”,我也很感兴趣。特别是他引述的列。托尔斯泰的那一席话让我深有感触:“为了使儿童对人们所教给他的东西能够理解和感兴趣,不要对儿童讲那些他不知道和不能理解的东西,也不要讲那些他知道的并不次于教师、有时是胜于教师的东西。”

我想,要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教材吃透了,教法自然就有了。哪些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哪里是学生的困惑点,哪里是需要深入探讨的,哪些只需点到为止,教师心里都要清清楚楚,那么学生的学习欲望就自然地产生了。

在书中大师认为课堂应该让学生充分交流国家重大事件,他说:“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就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如果班级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看了这些文字,我很赞同赞科夫的建议,课堂是一个愉快交流、多向互动的地方,学生们在交流中学习成长,是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意见、相互讨论、敢于批判、乐于交谈是一个老师应该也能够做到的。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2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被喻为“蜡烛”、“春蚕”,这就意味着做教师的要为了社会为了学生为了事业牺牲自己。可是当我读到钱老的“对得起自己:教师工作的第一意义”这个小标题时,我心惊喜。怎么和“自私”的我想的一样呢,我的工作原则就是实现“师

生双赢”。于是,我兴趣盎然的读下去。

钱老先引用马克思的劳动观来说明教师工作中存在着两种人,一种人是“异化的劳动”者,另一种人是“自由的劳动”者。他说马克思在谈到人的劳动时,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你所从事的劳动,是“外在”于你的,还是你“自己”的?是“否定”你自己,还是“肯定”你自己?你感到“不幸”,还是感到“幸福”?你是“被迫”的,还是“志愿”的?你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是“不能自由发挥”的.,还是“自由自在”的?等等。他还讲马克思说,前者是“异化的劳动”——是一种强制,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劳动时如坐针毡,爽然若失,不劳动时如释重负;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劳动”——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不是为了满足自上而下的他人的要求,而是自我生命自由发展的需要,在这个意义上,劳动才真正成为一种享受和愉悦。

我很庆幸,因为我不是马克思先生说的“异化劳动”者,我是“自由劳动”者。我喜欢这份工作,我热爱教育教学。我自己真的很眷恋讲台,我也非常的喜爱课堂,特别喜欢当班主任种自己那“三分田”。班主任虽然是“官无限小,责任无限大”,但是我喜欢,我喜欢在属于我的那“三分田”里,播种理想,播种美好,收获欢乐,收获幸福。当别的班主任嫌班主任费少而不愿意干或者是迫于学校领导的安排和要求而做班主任时,我则摆出一副即使没有班主任辛苦费我也喜欢干的心态。所以,班主任工作再累再忙再琐碎,我则乐此不疲。自然这份劳动真正成为我的一种享受和愉悦。

钱老说,中小学教育的一个基本职责,就是培育学生的青春精神;其实,教师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也滋润了自己的生命而永葆青春:这是中小学教师的生存方式所特有的幸福。如果你的自我生命能在教师工作中不断得到创造,更新,那你的人生就获得了一种真意义、真价值,这时候,当教师就会成为你生命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个生命的欢乐源泉。事情就会变得十分单纯:“为什么选择当教师?因为我快乐,我需要,我找到了意义,做教师对得起我自己。”这就对自我生命的承担——这应该是教师工作的第一意义。

这些话引起我高度的共鸣。我深有体会的,我觉得自己和自己的学生一天天成长着。每一堂课学生有收获,我也收获着;每一个活动,学生快乐着,我也幸福着;每一次谈心,叩开学生心扉的同时,我的心也敞开了;每一次交流,学生增长着才智,我也激活了智慧;每写一篇班级成长故事,我都幸福在字里行间里。在我日日的反省中,我都是这样质问自己,今天对得起学生吗?对得起自己吗?如果答案是“两者都对得起”,这一天我就非常的满意,否则我会深深地反思自己,第二天补过。

钱老也强调了,“中小学教师永远是,并且只能是“春天的播种者”,而不可能亲自收获“秋天的成果”。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只顾耕耘,不问收获”,自然我们就收获了没有贪欲带来的快乐。

做教师,虽然累但快乐着;做教师,虽然贫但自愿着;做教师虽然苦但幸福着!

今生做教师,因为对得起自己,也因为它已经成为我生命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我生命欢乐的源泉。这就让我短暂的生命有了长久的意义!此生乐而为之!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3

牛顿因为提出了“苹果为什么只朝地上落?”这一著名问题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因为对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先着地”这一“权威”结论产生怀疑才完成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李四光由于怀疑“中国贫油论”,深入研究后一举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似乎在反复的说明着:发现并提出问题是一切创新行为的源泉;提出并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其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它更难得一见,以至有的教育家认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问题”是由教师“设计”后交给学生思考,其中有些“问题”经过有效的组织、讨论,教学效果还的确不错。但总体来讲,这种模式抹杀了学生在接触新知时提出问题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学习中,“问题”是核心、是轴线,“探究”是精髓。它不断的鼓励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自主验证,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创设民主学习气氛,让学生“敢问”

由于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大多没有自主提问的习惯,在课堂上怕提问,不知道怎么问的情况时常见到,也有的是教师“怕”学生提问。“怕”学生的提问“离题”、“不对点”而完不成教学任务。这里既有教育传统的影响,也有学生不会提问,怕提不好不敢提问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素质不够,对自己调控课堂的能力没有自信,对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堂教学老师还是“权威”。

因此,要真正让学生敢提问,首先就要讲究民主,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和蔼的语言是学生敢提问的重要前提。例如 在新接的班级中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大家可以任意对我提问,有问必答。”学生觉得很新奇、有趣,这样初识的距离一下子就消除了。学生争先恐后的提问:“姓什么?老家哪里?哪里毕业?教了几年?……”问题层出不穷。其次,在课内课外经常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如:经常在出示新知识,或新事物时要求学生针对它提问。学生开始时也会不知所措,这时教师要示范、引导,经过多次的训练后,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提问的情形就少一些。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会问”

探究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牵强的要求学生一定要提问是肯定不合适的',学生不想问,就束手无策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教师喜欢“设计”好问题后再交给学生思考的缘故之一。要让学生自主提问,问得有价值,就要创设问题情境。

1、利用新、旧知之间的显性差异,制造“矛盾”

如在学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让学生猜测: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就有可能受前二者的影响,往末位数字上去考虑,教师引导学生一一验证后,他们就发现此路不通,必须另谋出路。新、旧知的矛盾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适当启发就可使学生进入高一层次的认知体系。

3、挖掘学生认知体系中不完全处,制造“矛盾”

认知学派认为,个体在发现其认知体系的不完全后,将试图使它完全起来。小学生的认知体系还很不完全,针对多数学生的知识空白引导学生质疑,将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后,我先要学生将6+6+6+6+6改写为乘法算式,再出示6+6+6+6+4让学生改写。学生由于遇到了自己认知的缺陷,在“怎么改写?”这样一个问题的驱动下得出了6×4+4, (6+1)×4即7×4两种结论。

3、提供多种可能性产生选择冲突,制造“矛盾”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三位数的口算除法” 时,先出示“600÷20=(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得300,有的说得30,有的说得3。由此学生自然产生了一个问题:哪种结果正确呢?为什么?

4、体现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制造“悬念”

如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由学生任意报一些分数后和学生比赛,看谁能最快的说出它们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才算出两三个时,我已经判断完毕。学生“惊讶”之余,“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规律?”的质疑将随之而来。

三、适当调控学生的提问方向,让学生“善问”

学生的“善问”体现在提出的问题有创见,有价值。让学生开放性的自由提问并不是说教师就不予控制,教师有效的调控也是学生提出有创见的问题的重要条件。因而探究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调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无价值的问题常见,有些问题学生难以发现。这时,教师的调控作用就更为明显。

1、问中藏“问”,适时导向。教师的提问要针对怎样使学生提问来设计,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得到启发,从而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将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教师提问: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学生就会发现要先分别求出两种图形的面积才能准确比较。由于没有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他们自然会质疑: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求?

2、指出(明示或暗示)重、难点,把握方向。

学生的“善问”体现在“问题”提在知识的重、难点的突破口上。即我们常说的“问在点子上”。教师在知识的重、难点处给予若明若暗的点拨,学生也就会心领神会,朝这个方向思考。

3、树立“榜样”,调控方向。首先教师平时的提问要在点子上。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包括提问的方式、角度。因此教师平时对学生的提问要多角度,方式也要多样化,着力在关键处,不能总是一个模式或不着边际。其次,对学生有价值的提问予以表扬,或以其它方式表示重视,如板书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触动、激励作用是巨大的。不过这种方法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在模仿,刚开始训练时可以多用,学生提问能力提高后就要避免用得过多,以激励学生有创见的提问。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再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探究学习中,是由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自主验证,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是自主进行的。成功的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多么大的激励。以后再让他提问,相信会乐此不疲的。

总之,让学生自主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怎样让学生自主提问,使其敢问、想问、会问、善问,以及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不断的问,我们还需不断探索。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4

一转眼走上音乐教学岗位已经三年了。三年来,在师傅们的帮助下,我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我深知,这些进步远远不够。工作上稚嫩的我面临着知识结构、教学观念、研究能力、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暑假期间,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罗老师的指导下,我拜读了李虻老师的《音乐教师实用手册》一书。这本书从识谱教学、唱歌教学、演奏教学、音乐鉴赏教学等方面作了深入讲解,现将我在书中的收获汇报如下:

一、唱歌教学。

唱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愉快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既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又学会自信、自然、有表情地唱歌。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感悟音乐的丰富内涵,热爱生活和音乐,培养健全的人格;通过歌曲的齐唱与重唱,增强群体意识,培养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和共同参与的团队意识;通过理解歌曲含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了解并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

唱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表情地演唱;形成科学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唱歌姿势,轻松、自然地发声;歌曲中的轮唱、合唱,通过训练后尽量做到音高准确、音色统一;防止过度用嗓和喊唱。

反思:在我的教学中,虽然注重了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用自信、自然地声音演唱,但是忽略了培养学生了解音乐的内涵,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想这方面略微倾斜。

二、演奏教学。

演奏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演奏教学应在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发展其音乐才能,使他们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演奏教学要求合理选择乐器、从简单的乐器学起、独奏与合奏相结合、避免过度强调技巧练习、重视个性差异等。

反思:每次演奏教学都会毫无章法,乱七八糟。反思发现,我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了技巧练习,没有注重学生演奏兴趣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从兴趣入手!

三、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评价和判断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鉴赏教学应该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富有启发性,并与音乐历史,文化的.学习相结合。

针对小学音乐鉴赏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应该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活动,引发想象和联想,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

反思:音乐欣赏课一直是我的弱项,在我心目中,要上好一堂欣赏课太难了。在实际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学生对欣赏课很有兴趣,可是设计好一堂欣赏课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每堂课都这样设计几乎不可能,尽量上好每堂欣赏课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本书解决了不少我工作中的困惑,希望能在不断学习中找到更多“黄金屋”和“颜如玉”!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5

翻开雷玲编著的《教师的幸福资本》首页,一段话映入眼帘,吸引你读完全书:“这是一本让教师获得幸福的书,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如果你掌握了其中的成功法则,你将成为幸福的教师……”我想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于是一气呵成短短两天读完全书,全书读完后再读这段话,感受有所不同,我觉得只有拥有理想和智慧,才能找到幸福。

我记得在北京培训的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希尔顿,一块钢板值5美元,如果把它制成一个马蹄掌它就值10美元50美分,如果把它制成一根钢针它就值3300美元80美分,如果把它制成一块手表的摆针它就值25万美元……

之所以价值不一样,是因为经受的磨难不同。经受的磨难越多,受的打磨越多,才能越有价值。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大,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差别也没有多大,一个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教育精神,有没有教育激情,有没有教育理想,有没有对教育的不懈追求,有没有教育智慧。而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就要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拥有一颗博爱、善良的心,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扎实的科学文化功底以及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要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学科教学增色;要不断反思,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想想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候,曾经豪情满怀,但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教学中,在不断的摸索与爬行中,我们大多数人就失去了当年的激情和干劲,等过了30岁,40岁,心中那美好的愿望几乎就消失殆尽。于是以后的日子在退休的倒计时中度过!这回看了《教师的幸福资本》,作者的那份潇洒自如,那发自肺腑的娓娓道来,深深铭刻在我的心里,自然而然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将会成为我巨大的财富。所有从事过教育事业的人都曾经对教学困惑过,彷徨过,甚至想放弃过,但,做人不服输的精神使得一批优秀者一步步走了过来。其中有不被赏识的痛苦,有成长中夜不能寐的煎熬,也有进入“高原期”的再次彷徨。他们不停地在肯定和否定自我中蜕变,到如今他们日渐成熟和完美起来,仍然一路前行着……他们的经历让我们懂得了:成功都是自己争取的,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没有风吹雨打,哪会有秋实的成熟;没有刺骨的寒风,哪会有松柏的坚韧。在我们的教育中有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爱。不论是在对文本的分析中,课堂的教学行为中,还是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爱一直贯穿其中。优秀教师让我们感受到的美和爱,值得我们所有的教师去欣赏,去思考,并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共同去体会“享受教育就是享受幸福”的感受。

不要怪孕育我们的土地不够广阔,只要我们拥有教育激情,拥有教育理想,拥有一颗博爱、善良的心,拥有教育智慧,我们就可以自信乐观地成长,最终突破束缚,去拥抱整个蓝天。还记得我们前读到的“教师的十二项修炼”吗?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有如涌泉;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

我们期望自己由平凡走向不平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希望我们的学生在未来成长中做一个不断成功的人。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6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欢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

教师的欢乐,来自学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最终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最终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梦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资料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欢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提高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异常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齐做同样的事,

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此刻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欢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终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教师的,教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异常是在学习了魏书生教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教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近四年中,我所以收到学生来信近60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境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2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

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

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当学会的,更应当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仅有“真”才是美,仅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向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今年我又细读了李镇西教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异常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坚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日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日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期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7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是美国作家安奈特·L·布鲁肖的著作,内容涉及课堂管理、教学规划、课程指导、职业精神、师生关系、教师魅力等多个方面。书中每谈一个问题,基本都有简明而不失具体的事例、情景,每条建议都配有相应的名人名言、教育者感思或作者创作的“教育诗”,使得本书的内容体系、编排体例、写作风格、研究思维都显得别具一格、富有新意。

在文中每一个建议的开头都有一句来自国外学者关于教育方面的格言,让我受益很深。如在一个“学会忽略”的建议中,说到人无完人,孩子也一样。确实如此,这对我们有时面对调皮的孩子时,常常觉得他们好不听话,越想越恼火,但是看了书中给我们的小方法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一杯常理,几勺耐心、宽容、恒心,积极的期望和向上的态度,再浇上满心的爱。确实,这样可以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情。总是希求学生有完美表现的老师是极端不现实的,得到的也只能是无尽的失望,所以我在教学中大多都是鼓励孩子们,他们犯错的时候尽可能的去鼓励他们,他们学的兴趣高了,学进去的知识自然也就多了。

本书提供了一些帮助新教师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例如: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如何掌控课堂纪律,如何与“刺头”学生相对,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安排时间。书中的方法简单易学,并且作者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加以辅证。原来我们班上课时虽然没有人讲闲话,但是有个别厌学的学生总喜欢在自己不喜欢的科目的课堂上睡觉,于是我严加管教,换来几天的所谓“认真”,然后他们又会摊下去睡觉,我心里一直疑惑:怎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不听话,这么不求上进?后来阅读了此书,才知道我在课堂管理上有所欠缺,于是我根据实际情况实践了书中讲述的`方法:我不在课堂上大骂学生了,而是找了几个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开导说教,在以后的课堂上因为他们几个纪律有所好转,我在课堂上大加表扬他们。于是其他不专心听讲的学生也慢慢收敛了,而我也及时进行了表扬。

本书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教学规划和课程指导,提出了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醒教师要精心准备,井井有条。关于课程指导,我从书中了解到作为教师要经常性观摩其他教师的课,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同时,教师的课堂内容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其社交礼仪,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礼仪规范。看了此书后,我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力求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我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阅读此书,不由自主有一种感觉:一位耐心、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对面与你聊天,她的丰厚学识、她的思想、她的智慧正慢慢地滋养着你的心灵,提升着你的魅力。读了这本书后,感想还有很多很多,一时之间,无法描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以这101条建议,来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8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其中,审美教育比之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

然而,目前的美术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轻视美育,片面地理解术育,为画而画,忽略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缺乏表现的愿望,机械的地画,这就势必造成美术教育上的偏差。

学生在参加美术活动中,基本素质是:1感知,2愿望,3动作活动,4再现能力。这四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不可缺一,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以激发兴趣、培养愿望为抓手,同时全面照顾,使各个因素都向着积极方向和谐发展。

这几年,我根据上述思想,以提高欲望、提高自信心为主要目标,把愿望与感知、动作活动、再现能力有机结合,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绝大多数儿童都喜欢上美术课,有的说:我长大以后也要像老师一样当画画老师。有的升到高年级的学生遇见了总问: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教我们美术课?同时,他们作品上的创造能力与绘画技能有明显提高,构思比较新、奇,色彩较鲜艳,形态表现较富童趣。

下面,我就具体做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上注意娱乐性。

教材内容是学生创造愿望的最基本源泉。在选择教材上,我采取了三种做法。

1.拓宽原教材主要形式临摹的内涵,使临摹教材内容由刻板机械模仿而转化为有变化、有生气的创作。

在美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临摹。临摹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学画方法,一种踩在巨人肩上上楼的好方法,确能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登堂入室,但也带来不少弊端:思维受束缚,画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临摹概念,以原作为主,但可取舍。形式、内容、构图、表现对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变化,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创造天地,加强创造意识,使他们求异思维、想象力、情感的表现有舒展的可能,并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补充生动有趣的情境添画,找错改画。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儿童特点:如《狐狸和鸡》《小鸭子学游泳》《后悔也来不及》《摘草莓的小姑娘》等,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情节,都是一则有趣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得到感染,并激发了作画的愿望。每个小朋友的想法各异,通过互相描述,可进一步丰富想象,然后提供片段的`描绘(指导),给学生以一定的表象,再以补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境画(可采用故事画,也可采用连环画的形式空缺一张,要求补上),我在启发学生作想象画的时候,启发学生做到:(1)范围往广处想;(2)题材往新处想;(3)构思往妙处想;(4)构图往巧处想。儿童画就本意来说,是为了用自己的画表现自己的意愿。因此,儿童画,也可称为儿童意愿画,这种意愿画有很大的创造性,充分展示了儿童扩散性思维的发展程度。

在找错改画中,我故意画错,让小朋友找出错处,在学生哈哈大笑中改正。例:《小鸭子学游泳》一课,我把小鸭子的嘴画成小鸡的嘴,学生一下发现错了,说小鸡的嘴才是尖尖的,而小鸭的嘴是扁扁的,通过形象的描述,学生很容易掌握基本特征,并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3.设计生动有味的画题,以吸引注意,激发意愿,突出教育主题。

例如,《熊猫的故事》和《后悔也来不及了》,虽然讲述的都是说熊猫因不注意保护眼睛变成近视这样一个故事,要求学生画熊猫在太阳底下看书影响视力这样一个画面,前者似开门见山,却不适合低年级,而后者似一个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谁后悔呀,后悔什么呀?无形中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题上来,激发了兴趣和作画的愿望,使儿童追求完美的表现形式。

二、讲解、示范注意形象性,趣味性。

美术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讲解、示范,运用这些方法时,必须注意趣味性、形象性。

1.我在讲解示范时,语言注意儿童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纳。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讲解时,不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还要熟悉儿童语言,掌握儿童的语言特点。对儿童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加以解释:例:小学生对书中的横线竖线不大理解,我就说:站着的线叫竖线,躺着的线叫横线。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同时,根据儿童比较喜欢用重叠字,我在讲解各种动物特征时,多用诸如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胖胖的身体等,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更适于他们依靠表象作画的特点。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我就顺其童心,常编一些和内容有关的谜语儿歌,加深所画物体的印象,如:一年级课本中的《快乐的小鸟》,我把小鸟的特征归结为一首儿歌:小鸟小鸟,圆头圆脑,嘴巴尖尖,身体半圆,翅膀尾巴像三角;小鸟小鸟,圆头圆脑,快快乐乐,自由飞翔。这样,小朋友就画出了小鸟的形态了。

2.各种示范形式交替运用。

美术课中的示范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示范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表演示范。对所画物体作仔细描绘并加以说明,例:在教《花瓶设计》一课时,我先对花瓶作了介绍(形、色、花纹),然后在板上进行表演,使学生对画法及过程一目了然。

领画示范。根据低年级特点,我画一部分,学生跟我画,我画完,学生也画完。这方法主要在教较难的内容,和新生时采用,一般不多用。

学生参与示范。师生合作,共同作画,学生较能掌握操作过程与技能。

三、为学生作画创设气氛。

课堂上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谐优美的创作气氛,能使学生进入创造佳境。具体做法是:

1.教师以情景角色,朋友身份,真诚信任的态度进行巡回指导,为学生创作服务。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作画的能力有多种层次。我分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好的鼓励独立,创新更上一层楼;对中等水平的鼓励进一步提高,给与适当指导;基础差的采取迎合的态度,以鼓励为主。

2.恰当运用音乐艺术,使儿童创作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活动,更好的提高作画水平。

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轻松愉快的音乐,学生得以感染,在音乐声中想象,在无形中受以启发,画起来更有劲,有利于技能表现和创造性发挥。

四、知情结合,情意交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知情结合。即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画知识技能与激发其绘画愿望相结合。

如每节课5分钟的简单画练习,引导学生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变化各种小动物的头像,变化种种表情等。从动物扩展到人物的表情变化。

2.所谓情意交替。指把凭借兴趣作画和意志努力作画过程相交替。在教学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当小老师,或者改变一下一成不变的师生关系。如《服务公司招生考试》《服装设计一课》,我一改老师身份,以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学生作为招聘对象,学生在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中积极性得以提高,并产生竞争意识。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绘画,努力画好。到一定程度,再调节兴趣,使小朋友始终保持浓厚的作画兴趣。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9

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

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很多的新书,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阅读,我拿到的就有这本《致青年教师》。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

《课堂有你,更有学生》文中最后一段“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作为一名教师,在师范是必练的基本功就有粉笔字。记得我才进师范时,三字中从没接触过毛笔字,看到别人写的毛笔字特别是隶书,真的很羡慕。轮到自己拿起毛笔,横竖都不听话,写出来的甚至都看不出来是什么字,老师对我们这些没练过字的学生说的一招我现在还记得,就是用毛笔画圈,一个接一个,连着画,看线条的粗细是否能做到大体相同。

对一个不懂书法的人来说,我不知道这样做的道理,但练着练着,再去写字,感觉有点能握住笔了,每个暑假,包括到现在我都有练字的习惯,毛笔字的练习影响了钢笔字和粉笔字,所以我的三字写出来是差不多的,粉笔字更好一些。曾经带一届学生带了三年,而那时的学校没有多媒体,有很多的小黑板,有卡片式的、转动的、整块的(有大小之分),每天下午都会为明天的课准备小黑板,可能学生受我的影响,班上有一部分学生的字体越来越和我相似,这时我才看到小处对学生的影响。

生而有涯,知识无限。能在精力充沛的有限时间内好好工作、读书,真的是非常幸福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把教师做成播种幸福的职业,愿我们共享生命与职业的欢欣和幸福!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10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作者是王晓春老师,他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

“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如一缕春风让我呼吸到春的气息,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

“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因为我们工作不细致,想的不周全。

王晓春老师对聪明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作为教师,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尘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聪明的教师。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微笑,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聪明的教师。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11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呕心沥血地帮你播种未来吗?是谁勤勤恳恳地坚守自己的岗位吗?是谁默默无闻地当你的智慧向导吗?

他们一直陪伴着我们,把我们从一个知识的黑暗地带,带到一片智慧的沃土上去。他们,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

今天,我读了《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深受感动。

其中,格桑德吉老师最令我感动,她真是个好老师。格桑德吉老师来自西藏拉萨,她是帮

辛乡小学的.副校长,每当学生放假,她和护送人员便要护送90多名小学生回家。要安全护送这么多的孩子回家,还要走过崎岖的山路,从溜索上溜过雅鲁藏布江,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这条路也是她当年艰难求学之路。在她童年时代,帮辛乡的文化水平很低,她就立志要当一名教师,让村里的孩子都能读书。长大后,她竟考取了河北师范大学,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她放弃了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帮辛乡当一名乡村教师。现在,她已经在岗位上坚守了13年。20xx年7月已是格桑德吉老师的第66次护送,她为了学生,只和已经7岁的女儿见了四次面;她还常常到一些辍学的孩子家庭劝学。

格桑德吉老师对学生的付出真是真诚无私、呕心沥血,为了孩子们,真是用心良苦。

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我们日夜操劳的老师,为了辅导一些成绩不好的同学,不辞辛劳地帮助他们,经常加班加点,无私奉献。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请假,第二天老师就耐心地给我补课,把知识点一字不漏地讲给我听。老师真是敬业,为了学生呕心沥血,不辞辛劳,我想对敬爱的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教师这份职业看似很平凡,但里面蕴藏着平凡中的伟大!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12

王亚是个女孩子,之所以成为老师的红人,是因为她上课不仅积极发言,读书流畅,而且每次评比三好学生都有她,她的作文还获过全国优秀作文三等奖呢,并且每次考试都得第一。三天前,还在监狱里的他找到了一次机会便逃了出来。”在我眼前展现的是两棵交错扭曲在一起的树,像一男一女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有一天,玛丽在乔丹小姐的课上与同学闲聊,被乔丹小姐发现后,罚写一篇千字作文。玛丽在规定时间里写出了一篇自认为不错的.佳作,可乔丹老师却一次又一次地把这篇“佳作”退了回来。第一次,乔丹老师以开头和结尾应是主题句为例,退了回去;第二次,又帮玛丽改正了语法;第三次,玛丽的拼法又错了;第四次,标点符号错误;第五次,说玛丽字面不整洁,直到第六次才微笑着收下。两三个月后,乔丹老师告诉玛丽,她的作文在全市的作文比赛中得了三等奖。

原来,这位外表严厉的老师,把玛丽经过多次修改后的文章送去参加了比赛。老师,多么和蔼可亲的称呼。他就像一个火红的太阳,照着我们,看着我们慢慢的吸取他那丰富的养分,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读了“严师”这篇文章后,我想:我们老师和乔丹老师一样,一开始就在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能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事半功倍。

我理解老师的苦心,更要严格地要求自己,这样既是尊重老师,也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13

《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他在书中讲述了100个教育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诠释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教师与家长的问题以及管理问题。驻足于一百个案例,不禁被那一个个智慧的火花所折服。作为读者,读着也想着,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他做得好在哪里?我正是在这样身临其境的阅读中收获教育的智慧。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老师都有切身的经验和感受。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宽阔,教育办法更有效。

智慧来自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时时站在学生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当我们设身处地地多替孩子们想想,师生彼此间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涵,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耐心和期待,同时也会让师生多收获一份快乐和欣幸!教学中,我们如果能蹲下身来,认真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想,工作总结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

智慧来自善思。没有思考的教育,教育方法就会简单,甚至是野蛮。在我们的身边,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更多的和我一样,每天在疲惫中挣扎,难以享受作为班主任教师的幸福和愉悦,更多的是蒙在鼓里的教育者。我们缺少的就是思考,做智慧型的班主任要关注教育现象、会静心思考、会潜心体会。不仅遇到问题要尽心思考,事后还要善于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反思的习惯。反思,能使自己对工作更清楚,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还有待改进,该如何改进。如果一个老师从来都不反思的话,那么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永远也不会向前迈进哪怕一步。反思,是改进的源泉。没有反思,哪来的改进策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也许是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问题。但是,走进《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使我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动力。让我明白了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坚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的信心,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个人简历在实践中执着地思考,深入地研究,教育智慧将从中汩汩生成。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14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心得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心得一筹莫展呢?下面是为大家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一书主编是唐凯麟和刘铁芳,本书以教师职业性与生命性的统一作为师德修养的出发点,以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为根本路径,以促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完善为根本目标,以敬业、悟业、乐业为根本线索,抓住当前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主要问题,最终落实在教师职业人生的幸福与卓越。师德乃是教师人生的根本标示,师德修养贯穿教师专业开展全过程,是引领教师职业行为的内在灵魂,是教师职业人生幸福的心灵根基。优良、合宜的教师职业道德将教育生活引向和谐、美好,成为教育生活乃至整个社会道德生活重要的风向标。

读了这本书,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多读书,勤实践,才能真正适应我们的教育,才能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同时让我深刻体会到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如何让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如何更好的得到专业化的开展是很重要的。通过阅读本书让我学到了: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照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表达在“严”和“慈”上。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开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那么、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根底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奉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开心工作每一天,其实这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在现实中,总有某些人,因一些客观因素,每天总是带着一张乌云盖月的脸工作着,这不关是对所在的单位无益,对本人也是一大伤害,快乐与否,实际是在于你那颗心的变动。但不管你开不开心,日子总是那么悄然而过,不会因你的不开心而有丝毫的停顿。快乐工作每一天,那么,明天永远属于快乐的我们!

么悄然而过,不会因你的不开心而有丝毫的停顿。快乐工作每一天,那么,明天永远属于快乐的我们!

唐老的书深入浅出,文字平易近人,而且大量引用现实教学中真实案例,令人感同身受。唐老首先从一般意义上论述了教师职业,概括了师德的伦理学内涵,点明了良好的师德养成可以帮助教师的职业性和生命性和谐统一提升。随后,唐老通过“敬业”“乐爱”“乐业”“理想与现实”等篇章,集中论述了师德的方方面面,师德的养成同个人职业成长的具体关系,以及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在当前的社会面临的困惑彷徨以及伦理选择。最后,唐老提到了师德修养与人生幸福的关系,肯定了教师是一种幸福的职业,更肯定卓越的师德修养必将为教师本人带来非同一般的人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通读唐老的书,我感触很大。我一直认为,所谓师德,很多时候只是为人师表的要求。因为我是教师,所以我要关心学生,为学生做出表率,公平对待学生,不因个人好恶而区分对待学生。显然,以学生需求导向的师德教育,灌输的是一种低层次的被动式师德。这种形式的`师德实践,往往令人反感,宣传中也流于空洞,效果并不明显。事实上,只有把师德的道德起点树立在个人的幸福谋求上,把师德的逻辑起点树立在个人的开展上,师德建设才能自然而然地推行,才能让教师在幸福的包围中到达关心学生,提升自我的目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自去年教育办开展读书学习活动以来,我就为自己定下了读书学习方案,但刚开始只是为了应付,到后来却是主动学习,通过读书,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读书的几点体会:

我以前写的钢笔字很不好,写出来的字看起来总是扭扭捏捏,横不象横、竖不象竖的,总象少了什么似的,惹的同伴都笑我,说我写的字缺胳膊少腿。通过记读书笔记以后,同伴说我写的字比以前好看了,我以为他们在取笑我,但有一次我写着写着,停下来往前一翻,发现我的钢笔字真的比以前好多了,这一发现真是太让我快乐了,我还真得谢谢中心学校的领导。

以前读书时,只是象走马观花一样看过去就忘了,通过书写读书笔记以后,许多东西在写的过程中就得到了学习,受到了教育。如《谈教学过程中对幼儿教育的随机评价》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各种行为的随机评价,将对他们多方面潜能的发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提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班教学活动《认识蜗牛》,其中一个教学片段:老师端着盘子走进教室,孩子们一下子围了上来想看个究竟。老师分给每个孩子一只蜗牛,让他们自己观察、自己发现,甚至在观察中出现的小问题,都是幼儿之间自己想方法解决,在整个的课堂上,老师始终抱以微笑和尊重的态度,这些对我都是很大的触动。

还有就是知道了“读懂幼儿的体态”,幼儿的体态如同一本书,内涵丰富,千姿百态。可以说幼儿的每一种体态,都是他们特定的心理反映,教师必须仔细观察,恰当,读懂幼儿的体态。因此,教师要进行幼儿体态的观察记录、分类,以提高教师关注幼儿体态的意识,正确解读幼儿体态语言及进行恰当互动的能力。创造是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从蒙昧走向智慧高远的第一动力。而今,当一个孩子,在他的生命之旅刚刚启程的时候,伴他成长、促他开展与成功的仍旧是创造。为此,在读书中我还学到了如何挖掘孩子创造的教育潜能,一是要抓住教育契机,表达是天天创造之时。幼儿园教育中从来就不缺少创造和创造教育的契机,而教师所需要的只是发现。每一天,在孩子们的周围都有许多事情发生,周围的动物、人物、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以及国际国内发生的事件,都是引发孩子创造、拓展孩子知识经验的契机。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敏感的捕捉教育契机,挖掘有价值的,鼓励幼儿自主地进行探索学习。二是优化教育环境,表达处处是创造之地,环境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此我们无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的创造,都力求为孩子提供更大的创造空间。不管是在户外环境还是在室内的活动区域内,教师都要为幼儿提供平安、丰富的活动材料,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探究,使每个孩子在环境中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自己喜欢的地方,使每个孩子都有探索和表现的时机,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合作、创造的能力,与教师和同伴形成良好的互动。

以前,孩子在课堂上都是被动学习,就是老师说,幼儿听;老师教,孩子做;幼儿的任务就是服从,通过学习,知道了幼儿在学习中,应是积极的参与者,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合、支持者、引导者,即教师应与幼儿共同成长。通过学习,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懂得如何与幼儿沟通,要引导幼儿主动的去学习,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让教育目标变成幼儿开展的要求,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环境,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学习材料、地点和共同学习的伙伴,使幼儿很投入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还要努力创造和提供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物,中介和桥梁,因此,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中,同时教师还要支持、启发、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通过读书学习,知道了在幼儿园管理中,制度约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制度过多、过密、过细、过严,单纯靠“制度压人”实施管理,就会把教职工统得过死,限制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所以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要渗透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使每个教师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展。所以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在用人方面除了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人尽其才等策略外,还要做到:

1、提高用人的互补度,每个人的能力、知识、水平都是不同的,用人的互补度就是利用个人的优势,去弥补个人或是组织以及他人的缺乏。

2、提高用人的认可度,这里所讲的认可度,既包括管理者的认可,也包括被管理者的认可,用人出效果的根底是双认可的。作为管理者,我们随时关心、了解员工对我们的评价及其认可情况,他们反应的有关信息,可以帮助我们逐步提高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教职工对我们的认可度。

3、培养人是幼儿园人力管理的核心任务,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幼儿园应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和学历培训,并且还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增强教育教研工作的活力。在以人为本的根底上,彼此间建立真诚、接纳、平等、信任关系、共同进步、共同开展。总之,在读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知道了作为一名幼教工,不仅对工作要充满热情,而且还要经常“充电”,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新的教育观念,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才能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幼教工,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芒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开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奉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不言而喻,这句话旨在强师语言的重要性。

前些日子到市图书馆消遣,偶尔看到了《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遂借阅回家细细品读。

《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首先向我们强调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书中引用了两位著名教育家的话。其中一位是苏霍姆林斯基,他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另一位是马卡连柯,他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所以教师应该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反思这些教育大家的至理名言,相信我们每位教育工都会有深深的体会。同样一节教案,有的教师能够用顺畅连贯的语言把每个教学环节自然而然地连接起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够在纠错中柔声细语如春风化雨般温暖孩子的心田,能够在不经意间表达对孩子的欣赏进而激发孩子的内动力,但有的教师却语言枯燥,词汇匮乏,课堂教学生硬呆板,教学效果当然也就截然不同。

《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分多个章节,分别从课堂提问的艺术、批评的艺术、表扬的艺术、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艺术、如何和家长进行交流等十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细细品读,每一局部都浅显易懂且简单实用。特别是因人而异批评法和如何与不同的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对作为班主任的我来讲,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方面启发很大。

我们的教育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性格迥异的孩子,《教师的语言艺术》中,针对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如何做到因人而异进行了科学详尽的阐述——对于疲沓型学生,采用严父式,对于内向型学生采用慈母式,对于暴躁型学生采用以柔克刚式,对于敏感型学生采用温和式,对于偶尔犯错型学生采用表扬式,对于知错就改型学生采用鼓励式,对于屡教不改型学生采用严厉、渐进、反复强化式,对于倔强型学生采用商讨式、建议式和启发式,对于性格懦弱型学生采用双向交流式、幽默含蓄式和迂回式。

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教师的语言艺术》建议,可以分别采用以下沟通交流的方式:知识型家长,如实反映情况,多征求家长意见;溺爱型家长,先对孩子给予肯定,再恳切反映情况,婉转批评渗透期望;脾气暴躁型家长,要采用和风细雨式交流,使其明确贵在共同帮助孩子进步;放任不管型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强调家教的重要性;后进生家长,说优点要有力度,说缺点要婉转,贵在树立家长的信心。

教师、学生、家长是我们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三个要素。语言是架起三者心心相通的桥梁,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善于和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极其重要的因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中还有许多珍贵的经验,还需要我在研读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付诸实践,力争在阅读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翻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无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表达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根底。。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实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成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到达,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翻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已看了许久。书中有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小故事。我对其中的几个故事记忆尤新。这个双休日,我又翻开了它,当我读到这几个故事的时候,我仍眼眶泛泪,深有感触。故事《佛罗伦萨小抄写匠》的主人翁是一个在读四年级的十二岁小男孩。他是家里的长子。父亲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学习用功,将来找个好工作来养活全家。因为他们现在的生活非常拮据,父亲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每天要干好几份活。白天工作,深夜还要为别人抄写邮件上的邮签条来攒钱。小男孩非常得懂事,他看到父亲为这个家这样得劳累,他就在父亲睡觉的时候,偷偷地起床,来到书房帮助父亲抄写,睡眠时间就少了很多,影响了他的学习,当父亲了解到孩子在学习上有退步的时候,还天天责怪他,可小男孩心里虽然很委屈,但仍继续深夜抄写。当父亲知道小男孩是为了家人,为了他的时候,深受感动,才明白自己错怪了孩子。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这个小男孩深深感动着。他只有十二岁,但已经懂得了关心家人,为自己家分担责任。而我的孩子也是四年级,年龄也与他相仿,而他最多考虑的是自己。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不愁吃、不愁穿。他们对轻易获得的东西不会珍惜。他们感受不到只有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相应的东西。还有如今的孩子都是被全家人宠爱着,他们喜欢听好话,受不了委屈,只碰到一点困难就要找大人帮助,而不会自己想方法解决。

我觉得儿子的班主任老师上次组织的“今天我当家”这个活动非常好。通过那次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也懂得了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也要在能力之内帮家里做一些事情。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像故事中的小男孩那样懂事!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15

读了郑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我感觉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他没有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观点新颖,总能够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书中关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样写道: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里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这样,你就到这个班的教师那里去听吧。你不要只听写字课,练习本里包含着全部教育过程的成果。字写的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每人都希望自己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孩子也不例外。古人常言道:"字如其人"。我想每个老师当你翻开学生的作业本时,能看到学生那工整,隽秀的小字,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涌上心头,那么就请每个老师从一年级开始,注重学生写字训练。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是重要的,一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但是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困难的。可是我们必须明确,没有"人之初"的耕耘,就不会有日后的硕果压枝,因此,只要锲而不舍,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

还有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只有在人格教育的基础上,知识教育才显得必要"的确,人首先要学的就是如何做人。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孩子学做真人,然后才是传播知识。今天的教育,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充分宏扬个性。

加强联系,获得信任。及时地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建立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人际氛围,这也是新型的师生关系的要求。教师不必再扮演"一日师终身父"的角色,而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不是以血缘,其次不是以感情来维系的。教师对学生也不必如其父母般"恨铁不成钢",只要对每一名学生尽心尽职,就算是对这份职业有所交待了。平时,只要有空、有机会,尽可能多的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学生的活动、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困难、困惑。面对学生的困难、困惑,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我曾仔细观察许许多多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的各种表现,我努力地取得他们的信任。要获得学生们的信任,我认为应当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诚待人,我这样想着,也这样做着。在历届的学生中,总会有许多的孩子与我说说心里话,有时还将家里的'各种事向我诉说。许多时候,人只要坦诚,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这都是一样的。许多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也正是因为这,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开始对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生亲近你,是你永葆活力,是你有魅力。

道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行,现于细微处,成于平时中,师德也不外如是。

教育是一件工程,每一个细节都是基础。那就让我从细微处,从平时中,从细节上做起吧。这本书虽然是读完了,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建议永远值得我们去实行

标签:教师 读书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