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旱灾节水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1农业用水及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旱灾节水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1.1农业用水现状

泸西属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常年平均降雨量784.5mm。正常年份全县总蓄水量约1.2亿m3,正常年份用水量为1.1亿m3。板桥河水库总蓄水量7600万m3,属年调节水库,供给农业用水2500~3000万m3;除板桥河水库外,其他水库坝塘正常年份年蓄水量近6000万m3,正常年份每年还应调节供应近5000万m3的农业用水。从县水利局统计的相关数字看:2005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481.3m3,全县水库、坝塘总供水量12259.81万m3,其中,提供农业用水7775.98万m3,占总供水量的63.4%,可解决15966.67hm2农田灌溉问题。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40.86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减为1462m3,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年加快,农业用水量已占总供水量的80%左右。由此看出,农业是泸西县最大的用水户。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泸西县水资源日趋不足的现状逐步凸显出来。

1.1.1水源区域性分布不均匀,形成区域性缺水。主要表现在午街、永宁、三塘、向阳的部分山区乡镇村组,大多属山地高原地形,海拔高差较大,河谷、山区水资源分布不均,相当一部分地区由于地形、地质因素的影响,土地石漠化严重,不仅持水保水能力下降,而且蒸发量大于降雨量1倍以上,形成干旱。

1.1.2水源时间分布不均,形成季节性缺水。全县正常年景雨季为6~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造成冬春干旱,夏秋易涝。旱季长达7~9个月,一般从当年11月至次年4月份的6个月中,降水量仅占全年雨量的15%~20%,其中,12月至翌年2月份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左右,该时期气候干燥,却正是泸西各种农作物尤其是冬季农业开发的大好季节,但苦于水分不足。

1.1.3水库蓄水工程设施有限,仅靠自然降雨蓄积,蓄水量不多,形成工程性缺水。据统计,至2008年9月22日,全县有水库、坝塘165件,其中:中型水库4件,小Ⅰ型水库8件、小Ⅱ型40件、小坝塘113件,总库容达1.8亿m3,主要河、沟、渠720余条,全长1400余km,现巩固配套率达36.5%;安装各类水管1200余km,建有大小水池、水窖12000余个,有提水工程157处,机井1756眼,龙潭81个。由于县域内河流短小、流域不广、水库库容量不大且年久失修,储水能力有限,有水不能多蓄;遇旱季,河流水库干涸,又无水可蓄,抗灾能力很弱。

1.1.4输水设施滞后,节水灌溉技术不高,水资源利用率低。目前绝大多数灌区采用的是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沟、畦过长,田面不平整,大水漫灌,田间水利用率低,灌水定额大并且多采用充分灌溉,不但灌水次数多,而且每次灌水量大。总之,泸西县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征,县域总面积1674km2,其中山区占82.4%,坝区占17.6%,仅依靠天然蓄水,水面蒸发量大,蓄水引水提水供水工程少,与我县农作物复种指数高,农业用水量大的需求不相适应。现有的中低产田一半以上是由于缺水干旱造成的,土地的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得到发挥。因此,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显得极为迫切。

1.2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1.2.1水稻旱育稀植浅插和饭糯混合间套栽及大田“浅、湿、薄、晒”控灌节水技术模式推广:这是我县推广最早且最有成效的节水农业技术,是充分提高灌区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的主要途径。通过多年实践,采用旱育稀植浅插和饭糯混合间套栽及“浅、湿、薄、晒”控灌技术,比常规栽培灌溉方法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1.2.2玉米营养坨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及粮豆间混套种植技术:2010年实施粮食作物间混套种植25333hm2,实施玉米地膜覆盖种植4000hm2,投入资金60万元,总产2922.6万kg,比露地玉米平均亩增86.8kg,总增产值1067.64万元。最突出的效应是增温保墒节水节地,弥补温、光、水、土地资源的不足,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适应范围广,是值得推广普及的节本增效措施。

1.2.3蔬菜基地节水栽培技术应用:由于连续干旱导致部分区域内水资源缺乏,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常年菜地6666.67hm2次的生产与供水矛盾越来越突出。近年来节水技术不断推广应用,主要应用的节水耐旱品种以辣椒、番茄、西葫芦等为主;节水技术以兴建设施农业大棚、微喷灌、滴灌、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管道输水、膜上灌水、遮阳网围拦、遮阳网覆盖及棚室病虫防治采取烟熏、喷粉等为主;利用烤烟小拱棚闲置育苗、蔬菜站大棚工厂化育苗等技术推广也逐步开展了起来。设施农业棚室节水栽培全县共计应用面积1333hm2次以上,占总播种面积的20%左右。这也是我县今后研究、发展、推广节水技术的一项重点。

1.2.4烤烟、水果、生物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全县在立夏节令即5月10日前完成种植烤烟10066.67hm2,水果面积发展到8133.33hm2,这是泸西县面积较大且又是在降雨量最少季节栽种的作物。种植灯盏花866.67hm2,种植三七466.67hm2。这些作物大多分布在山坡地、台地等旱地,水资源相对较弱,供水条件相对较差。据了解,目前全县烤烟全部集中采用小拱棚漂浮育苗移栽,地膜覆盖,部分明水深栽,少部分进行膜下烟栽培示范;灯盏花、三七全部采用喷灌、滴灌、拱棚遮阳网、薄膜覆盖等节水措施;水果应用节水措施的面积不多,节水技术以管道输水、提水漫灌为主,水源采取以蓄水池、田头井、田间水窖为主。但由于这些作物对各种节水措施集成应用的要求相对较高,节水与节能的矛盾较大,如何采用各种适用的节水技术,节水产品集成应用,做到既节水又节能,既增产又增效益是节水技术推广的关键。

  2存在问题

1)缺乏节水农业技术的基础数据资料积累和对农业用水状况的有效监测。农作物需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基础数据的连续、定位观测和积累不够。对不同区域的灌溉水利用率、渠系水利用率、田间水利用率、降雨有效利用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参数还缺少准确的确定方法和多年的基础数据积累。对工程节水与农艺节水问题还缺少建立在科学试验基础上的探索与研究。

2)缺乏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有效政策,新技术引进、示范少。对如何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这个重大关键问题重视不够,灌溉用水量和收费方式多与节水的`需求不相符合。政策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虽然已超越了农业节水技术的范畴,但对农业节水发展的影响更大,不解决这些问题,即使再有效的节水技术也很难长期推广应用。

3)节水设备产品功能单一,质量差,不耐用,配套水平较低,节水技术集成度低。节水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工程、农艺、生物、管理等农机具及农艺技术的整合与配套,才能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但目前各个单项技术之间缺乏有机的连接和集成,缺乏适宜于不同区域水土条件的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体系和应用模式,使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整体效益难以发挥。

4)集雨补灌技术推广程度低。雨水汇集工程技术低。田边开挖蓄水池、田间水窖、田头井等传统雨水汇集抗旱方法没能充分利用好,且防渗处理技术和集雨区表面处理技术落后。

3对策

1)同相关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主要农作物用水长期定位监测点,对农作物用水状况实行有效监测与控制。借鉴本县近年来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定位点经验,重点对不同作物群体在不同水文年份,不同灌水技术条件和不同亏水灌溉水平下的耗水规律及区域变化进行定位观测积累科学数据。积极探索非充分灌溉制度的有效模式,实现由丰水高产型向节水优产型灌溉方式转变,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推广农艺与生物节水新技术。主要包括加大试验示范筛选抗旱节水型和水分高效利用型的作物新品种,调整节水高效型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主栽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的联合调控技术;以及与技术规程相配套的、具可操作性的智能决策系统等。

3)运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农业节水设备与制剂。在微灌水肥高效利用方面,开展对不同作物的施肥灌溉制度和微灌施肥专用液肥的试验示范,建立蔬菜、水果、新兴生物产业等多种经济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的专家管理系统。推广运用高效、低毒的作物蒸腾抑制剂、土壤结构改良剂和抗旱保水剂等化工制剂产品。

4)推广雨水集蓄与雨水高效利用技术。随着水资源日趋短缺和农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大幅度增长,雨水集蓄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这方面可借鉴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的经验,例如:新加坡的集雨系统有3种:一是中央集水区的蓄水池,专门收集水质好的雨水;二是河流入海口的蓄水池;三是专门用于收集暴雨的系统。日本也致力于雨水的收集利用,一些大城市如东京、大阪、名古屋和福冈等地的体育馆等大型建筑物也都设置了雨水利用装置。根据泸西县降雨量丰富但蒸发量较大和旱季时间较长的特点,推广使用蓄水池集水和田间水窖集水,在推广“集雨种植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广以“少耕覆盖”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提高作物对雨水的利用率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