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关于经济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与儒学传统

目前世界上讲的“以人为本”,主要是一个管理学的说法。相对以往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中把人作为资本赢利的工具进行泰罗式的机械式管理,在知识和科技日益重要的现代企业中,除非改善对人的因素的态度和看法,否则,就难以使决定企业命运的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此外,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把工具主义和人被自己创造的技术和物质手段控制的问题提了出来。这都促使新的管理把人作为经济和科技活动的目的和根本看待。这就是所谓的“以人为本”。所以,如果人们使用这个说法,应当明确它的具体所指。

关于经济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与儒学传统

其实,儒学传统中,与“以人为本”上述意思最贴近的儒学思想是孔子所谓“君子不器”。也就是你不能把人只是当作一个器物、一个东西、或者一个工具来看待。你说什么人是“什么东西!”,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骂人的.话。儒学讲“仁者,人也”。把人当人来对待,尊重和体现出人的价值和意义来,并使人在自身的天命之性中开展和成就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德性。实际上,企业和经济管理中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并使人建立起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这正是你需要“尽己”(忠)“成己”的问题,需要从每个人的潜质潜能(获得性即德性)中去发挥和运用仁义礼智信的基本能力的问题。

企业和经济工作中离不开“仁义礼智信”的基本能力。在企业管理中讲“仁”,才能让员工在情感沟通和生存关怀中获得同心同德的企业文化基础;在企业管理中讲“义”,才能在企业内外的社会关系中获得厘定秩序的价值标准和道义基础;在企业管理中讲“礼”,才能在企业管理中建立不同层级和角色相互协调、职分明确的管理制度和秩序;在企业管理中讲“智”,才能在企业管理及其经济科技活动中运用理性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知识和技术,并理智地处理企业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风险;在企业管理中讲“信”,也才能建立企业经营的行为稳定性,降低复杂经济利益和风险中的不确定性。

“尽己”“尽忠”和“成己”“成物”的儒家信条所建立的工作伦理和成就主义,是把企业和企业员工的整个工作置于儒家文化所塑造的精神和人生意义系统中不断创造和进取的精神基础。当一个人把人生看成是参与到上天运作万物的伟大事业中去成就自己作为人的可能性,也成就万物的各种可能性时,他就是在“与天地参”了。企业作为把各种资源结合起来生产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机构,实际上它就是在人的能力上去成就物的可能性。把钢铁生产成汽车,就是在成就钢铁这一物成为汽车的可能性,以使物尽其用。人与天的合作成就了钢铁之可能而“生”出汽车。当你能够做出这样的工作时,你也就成就了你自己作为人的可能性。在儒家思想中,这被看成是一种“生”物成物之德。在这精神上即是“与天地参”。如果说我们需要建立“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态和经济文明,那么,可以说,君子不器,以人为本;各正性命,和谐生财;在仁义礼智信中彰明德性,在成己成物中成就天业。这就是中国儒家传统所塑造的优秀的管理文化和经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