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设计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

设计1.72W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1

 《船长》教学设计

 课题

6船长

 备课日期

9.1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文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课后作业4

中的两个句子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联系课文理解课后作业4

中的两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船长》朗读磁带、课文插图投影、生字投影片、有关文字投影片

收集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初读课文,精读课文第一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揭题

板书:船长

提出本文作者: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读课题

说说自己理解的船长

谈谈自己了解的雨果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交流自己还了解的世界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契可夫)

说说对船长工作的理解

根据课题说说课文要写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①首先读会生字;

②读通顺课文、不漏字、不添字;

③思考:船长是谁?文中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分别投影

①生字:曼

②词语:震荡

争执

穿梭

井然有序

威严

履行

灾难

忠于职守

认读生字、词

选读一组自然段,

评议

练读、个别读

三、重读课文

提出思考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自救—牺牲”给课文分段

自由读课文

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分段:一(1—2)

二(3—28)

三(29、30)

四、写字指导

投影生字

先取生字说说书写注意点

进行描红

作业布置

1、书写习字册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齐读

指名回答

激发兴趣

二、观看录像

1、放录像(配第一部分课文内容)

2、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学生边看边感受当时的紧张气氛

千钧一发

万分紧急

火烧眉毛

感知险情

三、品词析句

1、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呢?找一找最感动的句子,反复品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出示挂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怎样?从中看出他怎样?(沉着镇定)

根据学生回答,伺机出示下列句子:

(1)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引导:哈尔船长是怎样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的?

(2)哈尔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来。

(3)“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A、这是哈尔船长下达的第二道命令,那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这道命令的呢?

B、出示: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为什么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4)听录音(26、27、28节)

读了这段你感受到什么?

(5)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上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6)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指导朗读

点拨: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面对死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哈尔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壮烈献身,完成了英雄壮举,对此,谁不由衷钦佩呢?因此,我们应该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按要求读读、画画、想想

指名读、评读、齐读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理解以下几点:

(1)这是船长下达的第一道命令,指明了自救的方法、次序和目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船长是那样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

(2)其实当时船上是61个人,船长把自己给忘了,在最危险的时刻,他想到的是救别人,一点也没想到自己。

(3)哈尔船长关心妇女,是真正的男子汉。

指名读,体现船长关心妇女。

分角色朗读第5——21节

说说从这段对话中你体会到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船长关心爱护妇女)

再次进行分角色朗读

指名朗读、评读

引导理解:船长在危机关头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把救援妇女和儿童摆在首位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大家,当然谁也不会违抗他的意志,人们从心地升腾起崇敬之情,“伟大的灵魂“正是人们当时对船长的真切感受。

练习朗读

关心儿童(快就克莱芒,因为他不过是个孩子)

经验丰富,算时准确

临危不惧

指名读、评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你是怎样理解句中的“又”?

反复品读,体会船长的伟大

齐读

体会精神

四、拓展练习

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为了纪念哈尔威船长,我们准备给他做个雕塑,(出示图片),说说我们可以为这幅雕像干些什么?

赞颂品质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起名字、配解说词等

五、朗读

朗读、背诵最后两节

六、总结全文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关头,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赞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作业布置

熟练背诵课文最后两节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2、让学生看懂图意,明确两次分苹果的不同要求。3、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体会等分的不同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对发散性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小圆片或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

(出示图片)小熊想让大家帮它分苹果,我们一起来,好吗?生:好。师:谁能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生: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生: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问题)

二、问题探究

1、解决第一个问题: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师:你能用小圆片表示苹果分分吗?看谁分得最快。分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开始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师:你是怎样分的呢?生:把12个苹果分成4堆,每堆3个,3个放一盘,这种分法最快。生:先往每盘里放2个,再往每盘里放1个,每盘就是3个苹果。……教师给予评价鼓励。

2、解决第二个问题: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师:同学们分分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生:我就把12个苹果2个2个的分,就可以分6盘。生:我知道12里面有6个2,我就知道可以分6盘。……

三、体验感悟师:

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大家动脑筋想一想,除了书上的这两种分法,还可以怎样平均分?用小圆片试着分一分。 生:把12 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生:把12 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生:把12 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个。生:每个盘子放6个苹果,可以放2盘。……

四、实践应用出示试一试的1、2 、3题。

教师说清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出示结果,集体订正。第4题,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探索出不同的`排法。生:可以排4排,每排4人。生:可以排3排,每排8人。生:可以排2排,每排12人。

教师小结。

练习设计:第32页的分一分、33页的试一试。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识记“直直落落、养尊处优”等12个词语。

2、说出各个手指的优点和缺点;(重点)

3、理解课文通过手指给我们的启示: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要“取长补短,团结一致。(难点)

教学准备:ppt课件、马季相声《五官争功》片段、和手有关的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本单元课文给我们回答了一个问题:好学生是怎么“炼”出来的。《学弈》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两小儿辩日》提示我们对生活中的现象要勤于思考,《匆匆》警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桃花心木》教导我们要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从《顶碗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精神。相信《手指》一定能给我许多宝贵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交流字词。

2、默读课文,把握结构(总分总的结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部分阅读

1、读中间的几个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或在文中批注(自己概括)五根手指的优点和不足。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

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

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2、独立填写表格。(见幻灯片)

(四)、玩游戏,说道理

游戏设计: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拓展学习

1、试着找找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搜集丰子恺的漫画,和同学们交流。

3、挑战自己,创作《五指争功》的相声。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4

1教学目标

1.了解圆及其相关结论概念,认识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2.掌握垂径定理,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以及圆周角和圆心角关系定理.

3.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研究图形性质的各种方法.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掌握垂径定理,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以及圆周角和圆心角关系定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圆的相关性质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1)圆的有关概念

①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②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

③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2)圆的有关性质

①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

②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③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就是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内心:和三角形的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2.与圆有关的角

(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2)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3)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4)圆内接四边形:顶点都在国上的四边形,叫圆内接四边形.

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它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相邻内角的对角.

(二):【课前练习】

1.如图,A、B、C是⊙O上的三点,∠BAC=30°

则∠BOC的大小是()

A.60○ B.45○ C.30○ D.15○

2.如图,MN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弦A B,利用这样的工

具最少使用__________次,就可找到圆形工件的圆心.

3.如图,A、B、C是⊙O上三个点,当BC平分∠ABO时,

能得出结论_______(任写一个).

4.如图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上的图案,点A、B、C、D、E五等分圆,

则∠A+∠B+∠C+∠D+∠E的度数是()

A.180° B.15 0° C.135° D.120°

5.如图,PA、P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 、B,点C在

⊙O上.如果∠P=50○,那么∠ACB等于()

A.40○ B.50○

C.65○ D.130○

二:【经典考题剖析】

1.如图,在⊙O中,已知∠A CB=∠CDB=60○,AC=3,

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_____.

2.“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的问题:“今有

圆材,埋在壁冲,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

间径几何”.用数学语言可表述为如图,CD为⊙O的直径,弦

AB⊥CD于点E,CE=1寸,AB=10寸,则直径CD的长为()

A.12.5寸B.13寸C.25寸D.26寸

3.如图,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弦AD和BC相交于点P,

那么CDAB等于()

A.sin∠BPD B.cos∠BPD C.tan∠BPD D.cot∠BPD

4.⊙O的半径是5,AB、CD为⊙O的两条弦,且AB∥CD,AB=6,CD=8,

求AB与CD之间的距离.

5.如图,在⊙M中,弧AB所对的圆心角为1200,已知圆的半径为2cm,并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点C是y轴与弧AB的交点。

(1)求圆心M的坐标;

(2)若点D是弦AB所对优弧上一动点,求四边形ACBD的最大面积

三:【课后训练】

1.如图,在⊙O中,弦AB=1.8。m,圆周角∠ACB=30○,

则⊙O的直径等于_________cm.

2.如图,C是⊙O上一点,O是圆心.若∠=35°,

则∠AOB的度数为()

A.35○ B.70○ C.105○ D.150○

3.如图,⊙O内接四边形ABCD中,AB= CD

则图中和∠1相等的角有______

4.在半径为1的圆中,弦AB、AC分别是和,则∠BAC的度数为多少

5.如图,弦AB的长等于⊙O的半径,点C在上,

则∠C的度数是_______.

6.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若∠ BOD=100°,

则∠DAB的度数为()

A.50° B.80° C.100° D.130°

7.如图,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点E在CD的延长线上,

如果∠BOD=120°,那么∠BCE等于()

A.30° B.60° C.90° D.120°

8.用直角钢尺检查某一工件是否恰好是半圆环形,

根据图所表示的情形,四个工件哪一个肯定是半圆环形()

9.如图,⊙O的直径AB=10,DE⊥AB于点H,AH=2.

(1)求DE的长;

(2)延长ED到P,过P作⊙O的切线,切点为C,

若PC=22,求PD的长

10.某居民小区一处圆柱形的输水管道破裂,维修人员为更换管道,需确定管道圆形截面的半径,如图是水平放置的破裂管道有水部分的截面.

(1)请你补全这个输水管道的圆形截面;

(2)若这个输水管道有水部分的水面宽AB=16cm,水面最深地方的高度为4,求这个圆形截面的半

四:【课后小结】

24.1圆的有关性质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24.1圆的有关性质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圆的相关性质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1)圆的有关概念

①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②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

③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2)圆的有关性质

①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

②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③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就是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内心:和三角形的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2.与圆有关的角

(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2)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3)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4)圆内接四边形:顶点都在国上的四边形,叫圆内接四边形.

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它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相邻内角的对角.

(二):【课前练习】

1.如图,A、B、C是⊙O上的三点,∠BAC=30°

则∠BOC的大小是()

A.60○ B.45○ C.30○ D.15○

2.如图,MN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弦A B,利用这样的工

具最少使用__________次,就可找到圆形工件的圆心.

3.如图,A、B、C是⊙O上三个点,当BC平分∠ABO时,

能得出结论_______(任写一个).

4.如图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上的图案,点A、B、C、D、E五等分圆,

则∠A+∠B+∠C+∠D+∠E的度数是()

A.180° B.15 0° C.135° D.120°

5.如图,PA、P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 、B,点C在

⊙O上.如果∠P=50○,那么∠ACB等于()

A.40○ B.50○

C.65○ D.130○

二:【经典考题剖析】

1.如图,在⊙O中,已知∠A CB=∠CDB=60○,AC=3,

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_____.

2.“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的问题:“今有

圆材,埋在壁冲,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

间径几何”.用数学语言可表述为如图,CD为⊙O的直径,弦

AB⊥CD于点E,CE=1寸,AB=10寸,则直径CD的长为()

A.12.5寸B.13寸C.25寸D.26寸

3.如图,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弦AD和BC相交于点P,

那么CDAB等于()

A.sin∠BPD B.cos∠BPD C.tan∠BPD D.cot∠BPD

4.⊙O的半径是5,AB、CD为⊙O的两条弦,且AB∥CD,AB=6,CD=8,

求AB与CD之间的距离.

5.如图,在⊙M中,弧AB所对的圆心角为1200,已知圆的半径为2cm,并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点C是y轴与弧AB的交点。

(1)求圆心M的坐标;

(2)若点D是弦AB所对优弧上一动点,求四边形ACBD的最大面积

三:【课后训练】

1.如图,在⊙O中,弦AB=1.8。m,圆周角∠ACB=30○,

则⊙O的直径等于_________cm.

2.如图,C是⊙O上一点,O是圆心.若∠=35°,

则∠AOB的度数为()

A.35○ B.70○ C.105○ D.150○

3.如图,⊙O内接四边形ABCD中,AB= CD

则图中和∠1相等的角有______

4.在半径为1的圆中,弦AB、AC分别是和,则∠BAC的度数为多少

5.如图,弦AB的长等于⊙O的半径,点C在上,

则∠C的度数是_______.

6.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若∠ BOD=100°,

则∠DAB的度数为()

A.50° B.80° C.100° D.130°

7.如图,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点E在CD的延长线上,

如果∠BOD=120°,那么∠BCE等于()

A.30° B.60° C.90° D.120°

8.用直角钢尺检查某一工件是否恰好是半圆环形,

根据图所表示的情形,四个工件哪一个肯定是半圆环形()

9.如图,⊙O的直径AB=10,DE⊥AB于点H,AH=2.

(1)求DE的长;

(2)延长ED到P,过P作⊙O的切线,切点为C,

若PC=22,求PD的长

10.某居民小区一处圆柱形的输水管道破裂,维修人员为更换管道,需确定管道圆形截面的半径,如图是水平放置的破裂管道有水部分的截面.

(1)请你补全这个输水管道的圆形截面;

(2)若这个输水管道有水部分的水面宽AB=16cm,水面最深地方的高度为4,求这个圆形截面的半

四:【课后小结】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P64-65的练习十二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方法的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课前研究:复习“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注意在解分数方程题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交流课前研究

2、补充:

分析数量关系:

(1)一桶油,用去了。

(2)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

(3)男生人数的正好是女生的人数。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

集体交流,教师板书数量关系式。

看着第(3)个数量关系式讨论:如果知道男生的人数,怎么求女生的人数?如果知道女生的人数,怎么求男生的人数?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十二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重点交流错例的`原因。

2、练习十二第5题

读题后理解题意,并找出等量关系:原来水稻每公顷产量×=新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再集体订正。

3、练习十二第6题

理解“10小时行了全程的”是指10小时行驶的路程相当于全程的。也可以理解为已经行驶的时间相当于行驶全程所需时间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4、练习十二第7题

弄清“”是把这袋面粉重25千克看作单位“1”的。

第(1)题要求“吃了多少千克”,就是求25千克的是多少;

第(2)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这袋面粉的千克数×=15”

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区别?

5、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比较两个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明确:第1小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列方程解答。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还有哪些地方掌握的不够的吗?有什么经验要向大家介绍吗?

四、作业:

课内:补充习题P46第3题;P47第3、4题。

课外:天天练P40

弹性作业:

1、直接写出得数。

2÷ = 3 3 × = ÷ = 3 ÷ =

2、 解方程。

ⅹ = 18 ⅹ= ⅹ = ⅹ= ⅹ÷ = ⅹ=

3、 (1)一只书包65元,一枝钢笔的价钱是书包的 。一枝钢笔多少元钱?

65× =26(元) 答:一枝钢笔26元钱。

(2)一枝钢笔26元,是一只书包价钱的 。一只书包多少元钱?

ⅹ=26 ⅹ=65 答:一只书包65元钱。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6

课题:

《都市精灵》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揭示主题的写法。

2、关注生存环境,保护人类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先放腾格尔的《天堂》然后导入)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还有那洁白的羊群,这才是我们人类的天堂。在那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是否也有这人间天堂?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作家舒乙走进《都市精灵》,去感受人和自然的关系。

二、展示目标:

三、整体感知:速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圈点出疑难字词。

2、圈点疑难问题。

3、⑴、现代文学馆的“一景”、“一宝”、“一幸事”分别是什么?作者对此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⑵、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北京有没有?作者对此有什么感情?作者是怎样描绘在一些大都市里人与鸟、鱼、兽友好相处的画面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深入探究:

(一)、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揭示__深刻的'主题。在作者描绘的人与鸟、鱼、兽相处的众多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二)、关注生存环境,保护人类的朋友。 作者说:“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鱼、鸟、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你认为人类有哪些霸道行为?应该怎样克服自己的“霸道行为”,保护好“生态环境”,与鱼、鸟、兽友好相处?

五、梳理总结: 作者面对某些大都市成为“孤城寡人”的现状,希望人类能有“与狼共舞”的远见和魄力,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CAI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⑵、学生欣赏。CAI出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动画。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2、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⑴、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CAI出示《黄河颂》乐章。

⑵、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抽生后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⑶、CAI出示,教师配乐诗朗诵。

3、生齐读,吟咏成诵

师:同学们,面对母亲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声高歌吧!

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又在颂扬黄河的什么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2、角色朗读、体味诗情

⑴、教师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⑵、师朗读朗诵词,女生、男生分读绘黄河、颂黄河部分,全班齐读尾声。

第三板块:拓展延申

师:可在我们今天呢?近世以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附:《黄河颂》教学后记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CAI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二、借助音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总之,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画面、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移情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所以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够接受。方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8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叶》专题教案教学设计。

《叶》专题

一.教学目标设计:

1. 了解叶的知识,认识叶和人类的关系,学习作家写叶的艺术方法。

2. 提高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认识叶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

2. 教学难点:描形赋义地写叶的艺术手法。

3. 相应策略:课前布置学生去欣赏叶的风姿,初步感知树叶;收集各种类型的树叶标本;搜集描写叶的诗文;运用图片、文字资料等作为辅助深刻地认识叶。

三、教学思路:按照“认识叶(叶的物质价值)——感受叶(叶的精神价值)——叶与文学、人生——写叶学叶”的顺序来教学。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认识叶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

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成果:

教师:

课前我们已经布置大家去欣赏叶的风姿,收集各种类型的树叶标本。现在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展示树叶标本):

教师先展示:可以拿一本图书,里面夹着精美的树叶书签,把树叶书签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树叶书签的美观、漂亮。

然后学生展示。(边展示边讲述)

2、交流对叶的认识:

树叶很平凡、普通,随处可见,没有花儿的娇艳,也没有树干的伟岸,但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你们仔细观察过树叶吗?请同学们说说对树叶的认识。

从物质形态方面说说树叶

形状、

颜色、

季节表征

明确:

大家就树叶说了很多。在我们眼里,很普通的叶确实是缤纷多彩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老师还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树叶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

不光不同种类的树叶的颜色不尽相同,就是同一片树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长阶段也呈现不同的颜色,为自然界增添了无穷的色彩。总的来说,初萌的叶芽是鹅黄的;新生的叶子是嫩绿的;秋天的叶子是红色的,飘落的叶子是枯黄的。(结合课本中的四首古诗加以诵读欣赏)

3、即使树叶是那么普通,它也有其价值。你们说说看它有哪些作用呢?

(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自由表述,教师做适当引导、补充、概括归类。)

①叶与根、花、果的关系:

化用诗句:落( )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能源:光合作用

③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增加湿度,吐雾播雨,分泌杀菌素,降低噪音

④可做饮料:酿酒

⑤可做饲料:养蚕

⑥可加工成药材:枇杷叶治肺热咳嗽,大青叶治咽喉肿痛

⑦检验大气污染:虞美人的花叶对空气中的硫化氢非常敏感,一旦空气中有硫化氢,它便会花容失色;米兰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氯气。

建筑学上的仿生利用:叶脉惊人的支撑力——世界博览会博览馆大厅,悉尼歌剧院

⑨勘察矿藏:三色堇与锌,喇叭花与铀

⑩预报气象、预报地震:含羞草叶自动闭合预示暴风雨即将来临

⑾作为书写纸张,作为工艺材料

等等

4、引导认识叶的.精神作用:

叶的作用真是巨大,叶对我们人类的物质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叶仅仅是有着物质方面的作用吗?

叶在精神上对我们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启发借鉴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

教者提示归纳:

生命的象征、青春的活力、

落叶归根的无私奉献、

扶持红花的衬托精神、甘当配角的精神

等等

树叶的作用不仅在于它的自然价值,还在于它的精神价值。它点缀自然、陪伴童年、启发思念、引发幽情、激发赞颂、呼唤热情┄┄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下叶的声音:

(学生配乐朗诵《绿叶的声音》)

5、教者小结:

自然界的叶子是如此生动、可爱、鲜活;叶的作用是如此巨大。有人从一颗嫩芽中看到了生机、力量,也有人从一片枯叶中看到了人生的价值、意义。在文人的眼中,叶更成了描写讴歌的对象,注入了作家的情感,赋予了它特别的意义。下一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叶与文学,叶与人生。

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研读专题内的诗文,各用一句话对它的要点加以概括;并阅读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与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在思想内容上作一作比较。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欣赏文学作品中对叶的描写,学习作家写叶的艺术方法。

教学过程:

1、认识叶与花的关系

教师:

“红花虽好还须绿叶扶持”这一说法的美学道理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这句话,它的含义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

明确:

单纯一色会显得单调,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由于对比映衬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生活中所说的含义是:一个人本领再大,成绩再多,也离不开周围的人对他的帮助。绿叶虽没有红花那样娇艳,不会引起人的注意,但它同样是不可缺少的,红花离开绿叶,它的美会遭到削弱。

2、叶,是作家笔下的一个永恒的题材。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专题内各首诗的要点:

学生发言、讨论、补充

明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就行):

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借海棠藏蕾未轻开放而教育子女举止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轻狂。

宣宗宫人 《题红叶》:

写宫女借对随波而去的红叶的祷祝,表现对深宫幽闭的愤懑,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王勃 《山中》:

以深秋景色更着黄叶点染渲染悲怆色彩,抒发久客思归之情。

杨巨源 《城东早春》:

借诗人慧眼赏早春景色,暗含要有敏锐的感觉,发现新东西,写出新境界的寓意。

刘湛秋 《绿叶》:写出了绿叶的生长过程,表现绿叶顽强的生命力。

歌德 《二裂银杏叶》:由银杏叶的二裂现象联系到自己,内涵丰富复杂深邃。

青勃 《绿叶的声音》:从不同角度抒写绿叶发出的声响,表现绿叶的欢乐与活力。

3、思考比较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与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说说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叶的形象又有什么不同?思想内涵又有什么不同?

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

绿叶枝头春意浓,青阴翠盖庇苍穹。枯黄凋零碾作尘,来年依旧笑春风。

一己生命应珍爱,他人生命莫懈怠。一日生命归故里,庆幸此生留光彩。

——

叶的一生,人的一生;生命意义,人生哲理。

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

内涵丰富:叶子是病人生存的精神支柱,叶子是关怀慰藉病人的精神象征,叶子是老画家舍己为人崇高精神的写照和永不凋零的不朽丰碑。

4、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叶的诗文并进行交流:

诗文展示、简述内容手法:(略)

5、写作指导:

叶,给了我们无尽的启示。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运用描形赋义的方法,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一幅你们心目中的叶。(随堂写作,视时间情况灵活处理。)

6、小结:

同学们,学了“叶”专题,我们知晓了叶的有关知识,感受了叶的精神价值。叶是普通的,又是高尚的;叶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让我们学习叶的精神品质,做一片发光发热的绿叶。

布置作业

1、写一篇有关叶的文章(不少于300字);

2、做一个精美的叶的书签。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9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堆煤的情景图,图中标明煤的重量为1吨,一个炊事员说:“这堆煤计划烧40天。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后来在实际烧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变化,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在情景图上加上另一个炊事员的对话框:“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

”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新情况吗?根据上面的`情景,你能编出应用题吗?根据学生的编的应用题,选出与例2有似的问题(1)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要求改进炉灶后,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我们应该先求什么?(2)你用什么方法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3)让学生尝试解答。

2、如果把题目里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成“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10天,每天实际烧煤多少千克?”该怎样解答?

(1)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解答。

(2)讲评时让学生说出分析过程。

(3)引导学生看一看例2与改编后的题目的联系和区别

3、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2)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帮助学困生。

(3)集体评讲。

三、课堂练习

1、新华乡计划25天修渠道1350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21米,实际只要多少天就能完成任务?要求出实际只要多少天就能完成任务,必须先算出下面的哪个问题?( )怎样算?再求哪个问题?(1)实际要修多少天?(2)实际每天修多少米?(3)提前几天修完?

2、有一堆化肥,原计划每天生产1.8吨,20天完成,由于改进技术,每天比计划多生产0.2吨,实际多少天完成?

四、作业:

课本第51页的1——5题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10

【学情分析】

本班有14个学生,通过预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流利朗读课文,对于他们来说要领悟乌鸦的聪明仍然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应该突出以读为主,以读促思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感悟乌鸦从找水到喝水的一系列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PPT、生字卡片、课题、乌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认识这种鸟吗?(多媒体出示乌鸦图)

看看乌鸦是什么样子的。(黑色的羽毛,尖尖的嘴)

你们觉得乌鸦美丽吗?

乌鸦可喜欢动脑筋了,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聪明的乌鸦的故事。

2.贴出课题。齐读课题。

3.识字教学“乌、鸦”。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检查预习情况。

乌鸦喝水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安静的听一听这篇课文。

听完之后我请一位小朋友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乌鸦为什么要找水喝?引出“渴”和“喝”比较学习。

(2)乌鸦是怎样找水喝的?引出“到处”是什么意思?(处处)

读第一句话要把“到处”重读,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3..理解课文内容。

(1)乌鸦通过努力终于找到水,它此刻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

请小朋友们用高兴的语气一起读一读第二句话。

(2)当乌鸦找到水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喝不着水)

(3)谁能告诉我,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水不多,瓶口又小)

过渡: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怎么办呢?

这时候说明乌鸦在干什么。(动脑筋想办法)

指导朗读:“怎么办”读得稍微慢些,好像在动脑筋。

1)请男生女生分别来读这一句。

三、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 当乌鸦遇见困难的时候,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指名读第二段。

(总结:遇见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学会先观察。)

2.乌鸦想出什么办法了?引出“办、法”教学。(小组讨论)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自然段,说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2.从文中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聪明能干、爱动脑筋)

过渡:那我们也要向乌鸦学习,接下来就比比看遇见写字方面的困难,谁更加能干!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可“”办“两个字。

1.出示“可”“办”,提问:如何记住这个字。(丁口可)(力点办)

首先我们要先学会观察,谁告诉我,要写好“可””办“字要注意什么。

1)“可”字横要写长一点,注意”口“在田字格中位置。

2)“办”字中的撇是竖撇,注意观察左右“点”的区别。

出示笔画顺序。

2.生先描红,再练写。(教师巡视检查,及时纠正问题。)

3.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六、感悟道理。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11

教学模式:

质疑-探究,解疑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师:看来大家已经能读通课文了。那么请你再仔细地放声读读课文,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问题想问?可以把问题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自由提问: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水罐里装满了水?(是啊,好奇怪啊!)

(2)为什么水没有洒?(真是奇迹啊!)

(3)为什么水罐变成了银的?(老师也想知道啊!)

(4)为什么水罐又变成了金的?(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为什么从水罐里会跳出七颗钻石,还会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钻石还会变成星星,越升越高?(主要问题)(真是太神奇了!)(你很会思考;你的眼光很敏锐;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6)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2.师:是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罐里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旱灾,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生病的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

(1).师:天上的神仙看到了什么?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师:神仙看到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神仙会想,小姑娘为了她的母亲,不知辛劳到处去找水,她翻山越林,跋山涉水,脸被树枝划破了,衣服也被构破了,手指也已经流血了,她却不喊一声累啊,这是多么孝顺的孩子啊,多么善良的心灵啊,神仙被感动了。有一位神仙从天上飞下来,给了她一罐水;终于她的孝心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拿着神水从天而降,用柳枝轻轻一挥,她的手中就有了一罐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连连向观音菩萨磕头谢恩)

(3.)师:好的,那么现在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呢?

(生: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是孝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师:是的,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好的,那我们就把这个?擦去了。(板书:孝心感天)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那份爱。

(课件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小姑娘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

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师:那是多么清澈,多么新鲜的一罐水啊,可是这罐水怎么会掉在地上,而且一点儿都没有洒呢?请大家再次仔细地放声读第二自然段,按照刚才的方法在文中寻找答案。

(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啊,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忍住了干渴,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

(1.)a.学生说感悟,师引: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不但说得好,读得更好。谁还想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的高兴劲儿,也体会到了小姑娘是多么地关心自己的妈妈。

b.学生读文中内容,师引: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你也是喜出望外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喜出望外的呢?(喜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过渡:第二个问题,谁还有补充吗?

(2.)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生:我心系着母亲,急着为母亲去送水。母亲正急需水啊)

师:你是担心母亲啊,多孝顺的孩子!(真有孝心,多体贴自己的妈妈啊!)

(3).师:同学们,使水罐又一次显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么呀?

(生:正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师:是的,又是小姑娘的孝心啊,,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擦去?)(板指:孝心感天)

(4.)师: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了两次神奇的变化,真让我们感动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姑娘对母亲那份孝心!(齐读)

(5).师:明明是木头做的水罐又怎么会变成银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谁能解开这个疑惑呢?

(学生说,师引:你从哪感悟到的呢?)小狗变得焊锡起来。

(1)师:课文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小狗变得欢喜起来。)

(2)师: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叫什么呢?

(生:也许它在向人们哀求,给它点水喝;

它会说:我好渴啊,求求你,给我点水吧,我快要死了。)

(3)师:而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交流)

(生:因为它得到了生命之水,它获得了新生;

因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谢小姑娘真挚的爱心。)

(师评:你很会想象;你的语言真美;你说得非常真诚)

(4)师:你能像刚才那样概括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吗?

生: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小动物,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板书:爱心如银)

(5)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齐读)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自己提问,通过学习,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课文内容上的)

在学习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先读课文,提出问题,再找关键词句体会、感悟,最后提炼或总结原因)剩下的几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12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风景区游玩?有些什么感受? 2、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有一处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叫黄山。那里的岩石真让人叫绝,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抓住学生心理,由课外引入课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概读

1、学生自读26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名的奇石,划上记号。

2、学生说出奇石的名称,教师板书。

3、质疑:

①作者写这些石头有何不同?

②省略号在这里省略了什么?

[这一环节的安排,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二是指导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三是提出了问题,让学生边读边疑边思,为后文展开想象打下了伏笔。]

三、导读

根据学生兴趣,从写得详细的四种奇石里选一段导读。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它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学生点出的奇石图象),指名对图回答,教师板书重点动作词。

3、小结:这一段先告诉奇石的名称(样子),后告诉我们奇石的样子(名称)。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遵循主体教育的思想,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选择;其次抓住奇石的样子让学生理解具体内容,落实基础知识;最后让学生于读中进一步领悟情感。整个环节既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语文教育理论的融合,又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和谐统一。]

四、仿读

1、总结学习方法。基本程序为自读思考图文对照说样子小结写法感情朗读。

2、同法学习详写的余下三段。

3、比较写法。

作者写这四种奇石,有的先告诉名字,后写样子,如仙桃石、仙人指路,有的先写样子,后写名字,如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这样写富有变化。

[通过前文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后文的学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了学法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四段的构段方式放在一起比较,引起学生注意其中的变化,这是通过变式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写作方法的领悟。]五、品读

1、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两段练习感情朗读。可分小组展开读、评。

2、推举23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师生共同指导、评议。

3、教师小结学生的朗读效果、技巧及方法等。

[这里突出读的训练,由学生自主选择读的内容,再次强化学生的选择能力、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悟前面所学知识,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在读中品味黄山之美、奇石之趣。]

六、创造性读

1、齐读最后一段。

2、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岩石的样子,同座互相说一说(出示怪石的图象,让学生观察)。提示学生可以先说名字,后说样子,也可以先说样子,后说石头的名字。

3、指23名学生边演边说,师生共同评议。

4、启发学生从省略号中展开想象,给叫不出名字奇形怪状的岩石取名字。[乘着品读所调动的学生高涨的兴致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试着仿说一段,这既是一次听、思、说的综合训练,培养了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又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同时省略号意义的再次理解,又使得教学前后呼应,整体感强。]

七、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2、师述:我们伟大祖国还有许多名山大川,还有许多秀丽神奇的自然风景区,在我们的周围就有许多美丽的景区,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依照《黄山奇石》的方法,仔细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来总结,畅抒心中之情的同时,又培养了说话能力。教师顺势而结,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课内与课外结合,教材与生活结合,体现了语文综合课的趋势。]

附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形怪状有趣极了

仙桃石飞落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抱蹲望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站伸指仙女弹琴金鸡叫天都伸叫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13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七章第六节内容,制定了“透析生活中的摩擦”的教学设计方案。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对学生而言非常熟悉,但往往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意义,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在教学设计中,以“激发— — 冲突— — 顺应(或同化)— —建构” 为基本模式。在上课之前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 播放大约2分钟的与摩擦力有关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上课时再辅以生动形象的影视剪辑画面引入课堂,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首先设计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拖动和用手握住玻璃杯两个小试验,让学生体会感受摩擦力.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使学生逐渐深入地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 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影视及生活、生产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其中的摩擦现象。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科学,从而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物理课堂,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1、 学习任务分析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七章第六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动摩擦力的概念,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活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该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现象,引发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培养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为高中学习摩擦力打下基础。

(1) 教学重点

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2) 教学难点

难点为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2、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初二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喜欢自己动手实验,比较好动活泼。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已经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思想,如控制变量法。但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各种影响因素,灵活运用f=u、N.知道如何区分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知道静摩擦力为

O

2.过程和方法。经过摩擦力的探究学习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多种影响因素中“变量控制”的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的互动与合作,培养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出学生精益求精的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

4、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剪辑画面,画面中出现“人骑鱼”和“人在鸡蛋清中滑倒”的情景,汽车打滑,情景课件滚动代替滑动、加润滑油、磁浮列车、气垫船;4人一组,每组有玻璃杯,水,润滑剂,弹簧测立计,木板,毛巾,木块,钩码;小自行车。

5、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摩擦力—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与什么有关?

(同学回答的有:)

与重力有关;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与物体的运动快慢有关;

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实验

次数

实验条件

弹簧秤

示数

压力情况

接触面情况

1

木块

木板

2

木块

毛巾

3

木块加钩码

木板

比较1、2,当压力相同的时候,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比较1、3,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时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6、 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

课前播放有关“生活中的摩擦现象”的影视。播放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剪辑画面,画面中出现“人骑鱼”和“人在鸡蛋清中滑倒”的情景。

师:同学们,看到画面中的主人公“骑鱼”时是多么的浪漫,为何在鸡蛋清中却狼狈地摔倒?想知道为什么吗?

生: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教师用多媒体呈现课题:《生活中的摩擦力—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摩擦力。请大家先把手放在桌面上拖一下, 然后把手用力压在桌面再一次拖过。(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动手体验)

师: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多媒体呈现上面这段话.同时向学生介绍: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 自评·学生通过观看实例后。直观地知道什么是滚动摩擦力,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减少了对有关概念的机械记忆。

师: 同学们能否举一些生活中你们所知道的或看到的有关摩擦力的例子?

生1:人跑步时有摩擦力。

生2:滑旱冰时有滚动摩擦力。

生3:擦桌子时有摩擦力。

师:同学们谈得非常不错,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到处都是。我们今天主要探究滑动摩擦,同学们知道怎么测量它的大小吗?

生:用弹簧测力计。

师:对,不过拉动时得匀速拉动。至于原因吗?我们下节课再探讨。(教师边讲边演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大胆猜想,然后分四人一组进行一个体验实验,然后交流:“你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让学生用一只手握住一圆柱形空玻璃杯的外壁,让玻璃杯静止在空中.此时学生能轻易地把玻璃杯握住.

(2)当在玻璃杯的外壁涂上一层润滑油后,学生再握住玻璃杯时就感觉到杯子要往下滑落,若想握住玻璃杯就必须用稍微大一些的力.

(3)不断地向杯子中注入水.随着杯中水的不断增多,学生就会感觉到杯子下落的趋势越来越厉害,此时要想能握住杯子,必须不断加大握杯子的力.

(4)当水加到一定量以后,不论该学生怎样努力却再也握不住杯子了,杯子不断地向下滑落.

完成上述实验后,可以进行如下的分析:

(1)手握杯子且让杯子静止在空中,则手必须用力握住杯子,即手和杯子接触并且挤压了.也就是说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是接触并且挤压.

(2)杯子和水受到的总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杯子相对手的运动趋势是向下滑落.若要杯子保持静止,则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即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同时也说明了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之一是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随着杯子中的水不断地增多,杯子和水受到的总的重力变大,杯子下落的趋势越来越厉害,然而,杯子并没有下落,说明手给杯子施加的静摩擦力越来越大,即静摩擦力的大小会随着物体所受的其他力的变化而变化.

(4)没有涂润滑油之前能轻易地握住杯子,涂润滑油以后要握住杯子就必须用大一些的力,说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静摩擦力的产生有影响,即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之一是接触面粗糙.

(5)第四步实验现象说明静摩擦力的大小有一个极大值— — 最大静摩擦力.当水和杯子的总重力大于手和杯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则杯子开始下滑.这个现象还说明了,在该实验中,能让杯子处于静止状态的力并不是手握杯子的力(手施加给杯子的弹力),而是手施加给杯子的静摩擦力.在这个实验中,学生虽然不能通过眼睛直接观察到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但是却能通过自己的触觉强烈地感觉到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以及相对运动趋势的激烈程度,从而能正确地判断出静摩擦力的大小以及方向变化,对学生加深理解静摩擦力有很大的帮助。

充分交流后,请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内容板书:

与重力有关;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与物体的运动快慢有关;

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师:为了获得答案我们需要进行实验探究,其过程是: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D.收集证据;E、分析与论证。前两步我们已经做了,现在从第三步开始做。

师: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较多。我们今天主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当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 同学们知道需要用到什么研究方法吗?

生:控制变量法。

师:对。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我们提出的猜想呢?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开始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讨论结束后,抽两组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学生方案中不完善的地方,由各组学生相互补充。归纳得出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记录表格用多媒体投影在屏幕上。

收集证据

实验

次数

实验条件

弹簧秤

示数

压力情况

接触面情况

1

木块

木板

2

木块

毛巾

3

木块加钩码

木板

教师要求学生每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与证据收集,教师巡视各组的实验情况。 ’

师:同学们的实验完成了吗? 完成了的请举手。现在请同学把实验探究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哪一组先来?

生1:比较1、2,当压力相同的时候,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生2:比较1、3,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时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其他的几个猜想,可由同学们课后自己验证。

· 教师自评·各实验小组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实验探究结果,请学生讲解探究结论中有哪些内容与猜想相符,有哪些不符。由于学生总结不受限制,可能会提出与结论不一致的问题, 在学生互相质疑的过程中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与反思。

师:摩擦对人类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的呢?

学生七嘴八舌,各说不一。教师没做说明.而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 汽车打滑。

师: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生:(齐答)增大摩擦力。

师:谁能回答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

生1:增大压力可以增大摩擦力。

生2:还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非常不错,同学们能再举些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吗?

多媒体播放相应的画面,学生自主举手发言。

生1:人走路时要增大摩擦力。

生2:我的球鞋底上有明显的花纹。

生3:汽车轮胎的花纹

生4:在冰雪路上行驶的汽车要系防滑链。

师:同学刚才的回答非常精彩,看来同学们已悟到了生活中的物理。同学们知道生活中的摩擦力不总是有用的, 比如转动的机器会因为摩擦而加剧磨损,那如何减小有害的摩擦力呢?

生:(齐答)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师: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流畅,不过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不止这些,请看屏幕。

多媒体播放情景课件:

1.滚动代替滑动;2.加润滑油;3.磁浮列车;4.气垫船。

引导学生感悟画面中出现的有关摩擦力的现象。当画面中出现:“气垫船在草坪上行驶,从人身上碾过,将人身上的衣物弄得个精光”时,全班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画面,有些什么感悟呢?

生:在生活中有很多减小摩擦力的实例

生: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很多? ?

结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师:同学们知道加润滑油、磁浮列车、气垫船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使接触面彼此分隔开

师:对.同学们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两物体相互接触.因此减小摩擦力的最好的办法是使接触面彼此分隔开,加润滑油、磁浮、气垫等。

师: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教师从讲台下拿出一个小朋友骑的自行车放到讲桌上) 同学们看一看自行车中哪些地方要利用摩擦? 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

学生边观察。边讨论。

生:(走到讲台,边指边说)轮胎、脚蹬、把套这些部件都增大了摩擦.因为它们上面都刻有花纹。

生2:(指车闸)它也增大了摩擦,因为它使用橡胶制成.同时要用力捏闸。

生3:(指前轴、中轴、后轴说)这些部分都减小了摩擦.因为它们都安装了滚珠轴承,同时还加了润滑油。

师:这几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让我们一起为他们鼓掌。

师:同学们还有发现吗?

生:我觉得车轮是减小摩擦的,因为它是圆的,以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的探究过程,想一想有什么收获呢?

生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现象,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生2:我还知道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滑动

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生3: 物理非常有趣, 电影画面里也有物理现象.这节课让我明白了许多物理道理。

多媒体打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师:同学们刚才总结很好!

【小结】

在学生阐述随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接触面的大小无关,而跟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形成性练习】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7、 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发展中寻求快乐,在快乐中寻求发展。在开课前和整个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在课堂情景的渲染、营造方面达到了淋漓尽致的效果。既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益,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将暂时兴趣转化为了持久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几乎每个学生都在实践、在思考、在交流.因为这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摩擦现象。

8、 教学设计后记

1、 本内容的设计应用多媒体创设动态的、声形并茂的情境,渲染课堂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来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带来新感受,使他们的思维迅速地活跃起来,自然地进入到学习的兴奋状态。并完整的呈现了实验探究,其过程是: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D.收集证据;E、分析与论证。本堂课的重点就是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 — 控制变量。虽然学生的方案可能不够完善、甚至很粗糙,但通过学生相互补充,教师点拨,能使学生学会科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

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将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冲突产生得越强烈,顺应的过程越彻底,知识的建构才有可能越牢固。在教学设计上,本课着力表现的正是针对“摩擦力”这一概念而“激发一冲突一顺应一建构”的过程。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冈素 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通过巧妙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摩擦力的理解,通过让学生“把手放在桌面上拖一拖”来使学生直接感受摩擦,加深对摩擦的感性认识。

3.在教学中.将学习内容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 这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呈现方式— — 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这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1、根据“没有”可用0来表示及加减法的含义。

2、让学生自己思考、推理,根据0表示“没有”的意义算出得数。

教学准备:学具、挂图、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

上一次在校园里浇花的几位小朋友还在那儿呢,小朋友们,你们看:(引导学生看图)这时侯水壶里的水没有了,他们都去灌水了……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1。提问:图上刚才是几个人?现在呢?都走掉了,就表示“没有”了。

2、再让学生讨论一下:没有了该怎样表示?然后列式,得数是多少?

3、理解3–3=0的含义。

4、教学例2。看图、讨论图意,弄清一盆开了“5朵”花。一盆“没有”花,提出两盆一共几朵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用哪两个数相加,相加的结果是几。

5、理解5+0=5的含义。

6、着重讨论得数为什么分别是0和5,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这两题离开了具体的情境进行有关0的加、减计算。可让学生自己先计算或在小组讨论,然后再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巩固有关0的加、减计算。其中第6题让学生填数后互相交流、以认识关于0的加、减的规律。

四、知识总结

五、能力检测(小黑板出示)

4–4=2–2=3–3=

0+4=0+2=0+3=

4+0=2+0=3+0=

2023年有关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时目标】

1、第一课时:

⑴ 学会前两首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⑵ 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2、第二课时:

⑴ 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⑵ 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⑶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⑷ 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重点】

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

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

1、教师:

课件。

2、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三、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3、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4、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标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