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

设计2.58W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行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1

《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结合文后的注释,体会理解诗的大意思;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及不懂的地方。对于古诗的意思只要求学生大体理解即可。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了对古诗诗意的理解。

二、结合图片指导阅读,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诗意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想象画面朗读诗歌,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然后有人经过这里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就这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读,很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意境。

三、反复朗读,体会意境。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于古诗学习很是重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接读、对读摇头晃脑读等,反复朗读古诗,从读通读懂,到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的意境。

山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写“寒,径,斜”这三个生字,并理解它们在古诗中的含义。

2.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4.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逐步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1.能通过诗歌传递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理解“晚”在诗句中的意思。明白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出“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3.体会诗人为什么要用“红于”而不用“红如”,体会诗人赞美秋天枫树能经得起严寒考验。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解读诗题。

1.同学们喜欢秋天吗?秋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咱们来欣赏这几幅有关秋天的美景图吧。

2.原来秋天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在这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

3.(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如梦如诗的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板书:山行)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4.释题:在山上行走。

5.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正音,自学知意。

1.同学们,根据上节课的生字学习,你能正确、流利的读一读吗?请自由练习!(生自由练读)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2.听出了你的喜爱,而且“寒”“径”“斜”读得很准确。

我们也能像她那样正确地读一读吗?(生齐读)

古诗词最讲韵律,对仗,节奏,你们能读出诗的韵味吗?该怎样划分节奏?读出节奏。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读着这优美的诗歌,我们仿佛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深宁静的山林,一处处深秋时节的美景纷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行进在山路上的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景色?(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首先看到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1.这样的景色美吗?美在哪里呢?

从“寒山”这个词语也可以感受到这儿的景色很美。

“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板书:寒)

深秋时节山上的植物不再是单一的绿色,而是变成了红一块,黄一块,绿一块,这些五颜六色的色彩让人感觉到很美。

2.石径美不美,美在哪?

“径”是什么意思?(板书:径)

3.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这条小路怎么样?

(这是一条用石头铺成的小路,这条小路是弯弯曲曲的。)

4.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条小路是弯弯曲曲的?

从“斜”字可以看出来。(板书:斜)

5.你真棒,“斜”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意思。“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6.“远”字写出了什么?

“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7.顺着山路向上望去,这条弯弯曲曲绵长的小路一直延伸到哪儿去呢?

山上。

8.这句诗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非常美?

9.这句诗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美吗?

白云生处有人家。

10.“生”是什么意思?

“生”生出,生产

“白云生处”的就是指(白云从这个地方产生出来)

11.生出的白云是什么样的?

很白很白的;朦朦胧胧的;像轻纱一样,很薄很薄。

12.同学们回答得真好,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而且在这白云生处还有什么呀?

有人家

有白云看得清楚吗?

不清楚

所以是——隐隐约约的人家。

13.“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16.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17.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

(读出喜爱与赞美)男女生比赛读一读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咱们刚才是怎样理解诗意的?

对,先读,再结合注释,然后通过词语的分析,最后串联诗意的。

请你们使用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接下来第三句和第四句。并完成课件上的任务。

生交流汇报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同学们你们可一定要注意,这个坐跟现在的坐可不一样哦,现在的坐是坐下的意思,而我们古诗中的坐是“因为”的意思。

孩子们,这句诗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种意思:

(1)它点明了时间,后两句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正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这才是诗人观赏这美丽枫林发出的内心的感叹,而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读古诗,体会情感。小组比赛读一读。看谁模仿得最棒。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2.播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

五、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请你代入诗人此时的心情再高声吟诵一下吧(设计意图: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读出轻重缓急,前面舒缓一些,后面要读出喜爱之情。

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2)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

4.配乐朗诵,读出感情。

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段或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分享吧。

山行教学设计3

一、[教材简介]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写的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这首诗没有一点深秋凄凉的景象,而是一幅浓墨重彩,令人陶醉,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的美丽油画。

二、[目标预设]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三、[重点、难点]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它们读起来琅琅上口,用字情真意切,所营造的意境或美丽、或凄凉、或明快、或哀怨,引领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一直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 “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五、[设计思路]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画面想象,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 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2)要求自主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3)本课古诗教学把观看图象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对理解诗意、想象情景起到有益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简介诗人,配乐欣赏诗文。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创作这些瑰宝的是许许多多伟大的诗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诗人?这节课,老师再为大家介绍一位——他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山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山行,即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时,看到令他陶醉的景色,写下此诗,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这么美的诗,你们爱读吗?那就大声的读吧!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自由读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古诗,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出示挂图)同学们,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提问:

(1)枫叶什么时候会变红的?

(2)枫叶被霜打过之后,就会变得特别红,特别漂亮!你们看,即使是春天的鲜花,也不见得有它这么美丽的红色吧!深秋的傍晚,山上的天气怎么样?

(3)尤其是山上,天气更冷了!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2、那你们能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3、师小结:你们看,这儿有火红的枫林、弯弯曲曲的石径、缭绕的白云,多美啊!杜牧,看到这样的美景,忍不住吟诵起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秋天著名的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指名读。

(1)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指导研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5、(在反诵读之后)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之后,很快就明白了古诗的意思,而且对于古诗所描绘的秋色图,在通过眼睛看,嘴巴读,脑袋想之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诵读诗歌,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1、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挑战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2、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创作。

1、同学们,我们的校园也非常的美丽,现在请同学们把美术课上画的校园一角的图拿出来,请你也给自己的画题一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尝试作诗,教师不失时机地个别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山行教学设计4

预习展示:

1.了解作者相关情况

2.积累字词

3.能提出1-2个问题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

2.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3.培养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

评价任务:

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2.给诗歌拟恰当的标题。

3.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4.比较《山行》《渔家傲》《苏幕遮》三首诗词的情调有何不同。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1.作家作品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 李白和杜甫。

2.读准字音

石径斜( )( ) 霜叶( ) 塞下( ) 千嶂( )

燕然未勒( )( ) 羌管( ) 不寐( ) 独倚( )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解释题目,理解词语

“山行”的意思是在山中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坐”因为。

3、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4、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山林秋景图。

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很动人的。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四、赏析诗歌,体会诗情。

1、前两句写景和后两句写景有何区别?

前两句写的是远景,诗人只是在作客观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内容。后两句写远景,写出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

2、“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千古名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①对比、比喻新异。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萧条,二月鲜花意味着新生勃发,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来的。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

②情感独特,一反历来悲秋之调。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诗人的情感是独特的。

③富有哲理。这是此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3、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本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描述画面。假如你是杜牧,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象,该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呢?

学生自由发挥。(略)

五、学习《渔家傲》《苏幕遮》

1、了解作者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

2、朗读诗歌,体会词意。

要求把握字音、节奏、语速、情感。

3、两首词描写的景色一样吗?

《渔家傲》描写了边塞秋景图,刻画出边塞风景的“异”:异寒、异声、异势。

《苏幕遮》描绘了绚丽高远深秋图,通过色彩和视觉的变化,营造寥廓清新的意境。

4、两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渔家傲》抒发了守边将士建功立业之志和思乡之情。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以看出。

《苏幕遮》抒发了作者浓重的思乡和思念亲人之情。从“黯乡魂,追旅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可以看出。

六、比较探究

1、同是由秋天引发的感思,三首诗词表现的情调各不相同,区别在哪里?

《山行》的情调:热爱、赞美大自然。

《渔家傲》的情调:悲壮。

《苏幕遮》的情调:悲凉。

2、这些差别,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

《山行》:“生处”、“坐爱”、“红于”。

《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寒烟翠”、“相思泪”等。

3、三首诗词景物描写各具特点,主题的表达也不一样,谈谈你的认识。

《山行》:由远到近,景中有情,景中寓理。

《渔家傲》:情景相生、相融。

《苏幕遮》:描绘色彩,借景抒情。

七、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 )( ) 霜叶( ) 塞下( ) 千嶂( )

燕然未勒( )( )羌管( ) 不寐( ) 独倚( )

2、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衡阳燕去无留意。 ( )

②四面边生连角起。 ( )

③山应斜阳天接水。 ( )

④芳草无晴,更在斜阳外。 ( )

3、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寐:

②黯乡魂。

黯:

③明月楼高休独倚。

休:

4、三首诗词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八、作业设计

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书写自己心中的秋天。

教学反思:

本教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紧扣学习目标展开教学,目标教学贯穿课堂始终。 注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分析,对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赏析。 学生要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局部分析,感受作者描绘的图景和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对《渔家傲》和《苏幕遮》的讲解不必过细,主要是进行比较阅读,不可耽误太多时间。 训练学生对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进行拟标题训练,可以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见。

山行教学设计5

甘溪中心校 王维

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指导书写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叫——赠刘景文。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外一首古诗——山行。

2.简介作者,并让学生回顾杜牧写过的古诗。

3.指导书写:于、枫。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

2.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

3.齐读全诗。

三、听看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看视频情境动画配诗歌朗诵,边听边看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指名说看到了什么。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提出问题。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重点体会“斜”“生出”,理解诗意。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思考: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师生齐读。

②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理解诗意。

③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④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板书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教学反思: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回答能有一定的深度吗?更何况是对古诗文的体会、感悟。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这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2)要求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巧妙的采用绘画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结合文后的注释,体会理解诗的大体意思;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及不懂的地方。对于古诗的意思只要求学生大体理解即可。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了对古诗诗意的理解。

二、动手绘画,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解诗意后,引导学生根据诗意来画简笔画,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画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画了几座房子)。然后有人经过这里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涂上一些深红色的色彩表示枫树),就这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讲,很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意境。

三、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于古诗学习很是重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接读、对读等,反复朗读古诗,从读通读懂,到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的意境。

山行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

3、齐读

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

(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

a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b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d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教师点拨:

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

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白谈不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创设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读,品悟诗歌表达情感。

2、设置导语,配置音乐、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诗人)。

3、反复吟唱,强化记忆。

四、选择性作业。(任选一道完成)

1、画一幅秋色图。

2、改写《山行》(以第一人称,把古诗改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7

活动目标:

1、欣赏图片,观察星星、月亮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感受色彩强烈对比的美

2、学习选择鲜艳的色彩表现星空的灿烂,感受色彩涂抹带来的快乐

3、尝试与同伴共同使用绘画材料,共享操作空间

活动准备:

1、图片星空

2、画纸每组一张,蜡笔每组一盒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图片问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观察过晚上的天空吗?晚上的天空上有什么呢?

1、师:有个叫梵高的老爷爷喜欢看晚上的天空,还很喜欢画晚上的天空,我们一起来看看梵高老爷爷的画吧!美吗?你觉得它美在哪儿?你看到了什么?

2、师:那画上什么最亮呢?

二、引导幼儿从颜色、线条上欣赏作品

1、从颜色上观察作品

师:这幅画上有哪些颜色呢?什么颜色用的最多?你看到这些颜色有什么感觉?

小结:梵高老爷爷用了深蓝色、蓝色、黄色等,色彩很美,对比也很强烈,给人很不安、害怕的感觉。

2、从线条上观察作品

师:这幅画里有哪些线条呢?哪儿用了波浪线呢?还有一圈一圈的像什么?

三、引导幼儿整体感受作品

师: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小结:星星和月亮好像被旋涡围住了,大树像火苗一样向上旋转着上升,表达了自己紧张、忧郁、难过的感情。

四、合作完成作品,创作星空。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梵高老爷爷画的星空,接下来我也请小朋友们来画画你想象中的星空

1、小组合作的方法师:老师今天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画纸,这么多小朋友怎么在一张纸上画画呢?人多怎么办呢?

师:对了,找空的地方画,一组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这幅画,看看哪一组的星空最美。

五、作品展示、交流分享

师带领幼儿展示每组小朋友的作品并请个别幼儿说说画中有什么。

山行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山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十版块的第三篇文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意,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认识两个生字:径、斜;学会5个生字:远、亭、停、车、霜,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能区别亭、停,正确书写。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4.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感悟诗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枫叶,

请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并看图一句说话。看谁说得好。

2、教师小结过渡:

你们见过真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还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初步感知古诗

1、学生多种形式反复读诗,体会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2、教师配乐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请学生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组成一幅画。

4、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以趣为导,学习生字

1、字理识字,学习行、径。

在课题中读准字音。

组词,理解字义。(行:走的意思)

课件演示字理图,使学生把字义和字形联系起来。

书空,认识双人旁,在诗中找出径,理解他的意思。指导书写行。

理解诗题。

2、做反义词游戏,学习远。

师出示近、上、暖、白、有,让学生在诗的前两行中找他们的反义词。(远、下、寒、黑、无)

说近引出远,并认读,说识记方法,扩词说话。

3、游戏区别学习。停、亭。

读后两行诗,出示停认读。做动作理解字义。

去掉单人旁再认读。

做看图举卡片游戏(课前准备一幅亭子卡片和一幅红灯图片)

A、分别出示一座小凉亭的图片,播放一段汽车遇到红灯停车的动画片,请学生看图举不同的卡片,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B、根据动作猜词并举卡片。(例如老师做一个停车的动作,学生说出一个词语,并举出相应的卡片。教师还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做动作,其他学生猜,但一定要围绕这两个字。)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亭(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教师教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宝盖没有点,丁字底下藏。

4、学生自主学习车、霜后,汇报识记方法并运用。(师出示车的图片,说明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字一般都有雨字头。)

四、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前两句诗

指名一二句,思考:如果给这两句诗配画,应画写什么?

学生说,教师画。并在诗中找依据。(重点理解径)

结合图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看图配乐朗读这两句诗。

2、后两句诗

看图说一说诗人在干什么?

他为什么会停下来观赏枫林呢?指名读一读第三句诗,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理解坐的意思。

诗人是如何赞美枫叶的呢?齐读最后一句诗,说一说。

如果你看到这样美丽的枫林美景,你会怎样赞美?

带着感情齐读这两句诗。

3、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1、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2、画一幅自己眼中的秋天图,并写几句话。

3、收集描写秋天的诗歌,读一读。

以实物导入,可快速地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山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枫树叶卡片、一枝铅笔、写有古诗的白板纸。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呀?老师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吗?唐朝啊,有一位大诗人,名叫杜牧,他非常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景色。有一天呢,他坐在车里在山上行走的时候,看见了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了远方,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有几处人家呢!山路的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真美极了,它的颜色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烈火,实在是太迷人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细细地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并且还高兴地写了一首诗呢!诗的名字就叫《山行》,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古诗

1、你们想听老师配上音乐来读一读这首诗吗?

2、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学习生字、诵读古诗

1、学习古诗第一行:

⑴ 这首诗呀,老师还给它配上了美丽的画面,你们看(出示第一幅图)谁能说说在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⑵ 我们看,这正是深秋季节,深秋时节的高山会是什么样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山上的树叶有深黄色的,有浅黄色的,还有红色的,真是五彩斑斓。山上还有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方伸展着。多美呀!那你们知道这幅画面说的是我们诗中的'哪一行吗?

⑶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行诗。

⑷ 学习生字“远”:

① 眼前的美景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上学期学过一首诗就叫《画》,还记得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个老朋友你还认识吗?

(出示“远”字字卡。)

②“远”字在这里也是指远近的意思,它是什么结构的字呢?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呢?

③ 还有哪些生字是“辶”?

④ 我们再来读一读带有“远”字的那一行诗。

⑸ 学习生字“径”:

① 这个字宝宝是我们的新朋友,它读作(jìng),拼读、齐读、开火车读。

② 这个“径”字在诗中指小路的意思。山上的小路是用石头铺成的,我们叫它(石径),再读。

⑹ 学习生字“斜”:

① 这条石头小路是什么样的呢?古诗中用了一个字来形容它,是哪个字?(出示字卡“斜”。)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② 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这枝铅笔,这是(立),这样就是(斜)。

③ 诗中的这个“斜”字是弯弯曲曲的意思。

④ 你能给“斜”字组个词么?

⑤ 第一行诗的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来读,相信你们都得会更好!

2、学习古诗第二行:

⑴ (大屏幕)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几户人家,这又是诗中的哪一行诗呢?

⑵ 齐读第二行。

⑶ 同学们想一想:

白云浮动,炊烟袅袅,当落日的余晖洒满整个山林的时候,你说这座山林美不美啊?

⑷ 这么漂亮的景色,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这回我们把前两行连起来读一读。

⑸ 读的时候就像是你自己走在了林间的小路上一样,多美的景色啊,真让人陶醉啊!谁愿意再把这两行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3、学习古诗第三、四行:

⑴ 诗人走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他又看到了什么?

(道路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叶,很美丽。)

⑵ 说得真好,这么美的枫树林,杜牧实在是太喜欢了,他都不想走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下车后站在那里细细地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这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⑶ 学习生字“停”“亭”:

① 诗人杜牧实在是太喜欢这深秋的美景了,于是把车子(停了下来),这个字就是“停车”的“停”。

②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个生字,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

(出示“亭”字字卡。)

③ 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吗?

④ 这个“亭”是哪个“亭”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演变):

古人看到了人站在一座亭子里,就照样子画了下来,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像什么“(像亭子尖尖的角,下部分像人站在亭子里。)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最后又通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要学习的“亭”字了。

⑤ 你能给这个“亭”字组词吗?

⑥ 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亭”字。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⑦ 那你能不能用左边的这个“亭”字来帮忙记住右边的这个“停”字呢?

⑧ 说得很清楚,说到“停”字,我们就真正停下来休息一下吧。大家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⑷ 学习生字“车”:

① 活动之后,我们就要马上回来抓紧时间学习了,因为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妙。这个字就是“小马车”的“车”字,(出示“车”字字卡),拼读音节,小组拼读。

② “车”字是一个简化字,在我国的古代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③ 大家看,这就是古时候的车,人们照着车的样子画了下来,同学们看像不像?仔细观察,这里像(车把,车辕,车轮。)后来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这就是繁体的“车”,最后简化为我们今天学习的“车”字了。

④ 说一说带有“车”字的词语或成语。

⑤ 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车,对车也有很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车”字。(大屏幕书写“车”。)看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注意观察每一笔的位置。

⑥ 谁想读一读带有“车”字的那行诗?

⑸ 学习生字“霜”:

① 诗人为什么把车子停下来了呢?他被什么所吸引了呢?

② 具体地说是被那些秋霜打过的枫叶所吸引了,因为枫叶在经历了霜打之后它就会格外的红,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③ 这个字就是“秋霜“的“霜”,(出示“霜”字字卡。)拼读、齐读、小组读。

④ 这个字里面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新部首。(雨字头)书空“雨头”。

⑤ 请同学们观察,当“雨”字变成“雨字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⑥ 带有“雨字头”的字还有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吗?

⑦ 谁能来分析一下“霜”字的结构?

⑧ 在深秋的早上,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地面上、草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东西,太阳一出来,它就没了,看见过吗?那就是“霜”。

⑨ 你们想不想看看那些被秋霜打过的枫叶啊?(图片欣赏)

⑩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来你们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想做点什么呢?

⑾ 如果我来到了这篇美丽的枫树林,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行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⑿ 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的后两行好不好?

四、巩固生字

1、认读字卡:

⑴ 这些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⑵ 赵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准备了几片美丽的枫叶呢?看,好看吗?枫叶的后面还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字宝宝呢!谁想来摘枫叶、读字卡?

⑶ 现在我们把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卡拿掉,你还会读这首诗吗?(齐读)

⑷ 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片枫树林,假如你来到了这里,心里多美啊!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带着高兴的语气来读,要有感情来读。

2、游戏巩固:(小白兔过河)

同学们读得真好,山上美丽的风景不仅吸引了诗人,还吸引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呢,大家看:是谁啊?他正准备上山看风景呢!可是面前的石头挡住了他的去路,我们快来助他吧。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今天的作业就是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教学反思】课堂上,不时引导学生们走上台来,操作学习,以强化记忆。交互式白板建立起了生态学习空间,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山行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了解诗句的内容。

2、感受诗中表现的秋天的美好境界,领悟诗人表达的心境和情趣。

3、会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的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教学的难点】领悟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条悠久而丰厚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文学的星空上,刚才同学们已经背了几首,今天老师和你们再来学习一首唐诗。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你认为这是一首反映什么时节的诗?

2、说说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三、欣赏图片,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1、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2、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外出旅游的好时光,唐代诗人杜牧在外出观赏美丽的秋景时,也被深深的吸引、感动,文思涌动写下了一首千古之绝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投影出示: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

2、小结古诗学法:

⑴读一读:

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⑵动一动:

运用工具书或课文的注解理解部分字词

⑶想一想:

这首诗的每一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整首诗主要写什么?

3、自学古诗:

⑴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

⑵合作学习,明确自学的任务。(完成表格)

⑶我会读──我知道──我不明白的地方。

五、精读古诗

1、精讲第一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⑴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因为深秋时节,天气转冷,作者就用了“寒山”。

⑵径:小路。

⑶斜:弯弯曲曲。

⑷前半句句意:

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深秋的山顶。

⑸后半句:

白云深处指的是云雾缭绕的地方。

⑹句意:

云雾缭绕的地方隐约可见几户人家。

⑺指导朗读:

读准字词,读出节奏。

2、小结学法:

理解诗中的字词,进而理解句意。

3、师生一起学习、理解第二句:

⑴做:因为,古今异议字。

⑵爱:留恋,眷恋。

⑶晚:傍晚。

⑷红于:比……更红。

⑸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⑹句意:

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美丽的景色而停下车来,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山花还要红艳。

4、读一读第二句古诗。

六、指导朗读古诗

1、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

⑴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

⑵配乐朗读。(创设诗情画意)

2、理解并领悟古诗:

⑴这首诗主要讲什么?

⑵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⑶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有感情的读一读。

七、小结延伸

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期间,让人留恋往返。作者写“秋景”,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我想,称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八、向学生推荐两本书

《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70首古诗》。

【板书】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设计意图】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因而,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秋”,对秋天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引导他们欣赏美丽的秋景图片,加深对“秋”的认识──秋天是一个收获是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由此,唐朝的诗人杜牧沉浸在秋色中流连忘返,文思涌动,写下了一首千古之绝唱《山行》。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学古诗,理解古诗,因为学习方法就象打开知识门户的一把钥匙。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最后,向学生推荐两本书《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70首古诗》,让他们平时注重语言的积累,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

【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的难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景,引学生“上路”:

在导入新课,学生初读古诗时,让学生感知这是一首写什么季节的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根据生活的经验,说一说秋天──欣赏美丽的秋色图。得出: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适宜外出旅游的黄金季节。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秋”也有了一个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为学习古诗《山行》做好了铺垫。

2、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己“上路”:

好的学习方法就如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在总结以往学习古诗经验的基础上,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⑴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⑵动一动:运用工具书或课文的注解理解部分字词。

⑶想一想:这首诗的每一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整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

3、指导朗读,让学生轻车熟“路”:

常言道:“书读百遍,情义自现”,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配乐朗读等)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遗憾的是由于课前高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反馈理解诗意的时间稍长,最后不得不压缩了指导朗读的时间。因而导致了学生对古诗的节奏美、意境美领悟不深客。

山行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

(二)介绍《山行》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

(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学生自由读诗。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 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 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 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 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 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 配乐齐读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看枫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像,练习说话。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你们很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会怎么样呢?

假如我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我会忍不住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三、作业

1、背诵《山行》,并能说说意思。

2、默写古诗。

山行教学设计12

一、设计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杜牧的小学语文《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资料卡片。

1、师:昨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去搜集了关于诗人杜牧的资料,并且动手做了一张资料卡片,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大家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资料卡片后,师小结:现在除了教科书,还有其他许多途径能帮助我们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课外鼓励学生大量搜集资料,阅读资料,使学生对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古诗和诗人有更多的了解,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语文资源的意识。在做资料卡片的过程中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创造性地选择,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揭示课题。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写的一首很有名的写景古诗小学语文《山行》。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谁想来读一读这首诗?

3、学生自由朗读后指名个别朗读。

正音:斜(xiá)

师讲解关于古音的知识:我们知道,古诗讲究韵律,诗句中末尾一个字韵脚相同,读起来就琅琅上口。所以这里可按古音念xiá。

4、学生齐读这句诗,再齐读整首诗。

三、理解诗意

1、师: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同学们能借助课文的注释及查找的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现在我们就用掌握的这种本领学习这首诗,看看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老师同学是不是能帮助你解决?可以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学懂诗句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能力学习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相互合作中生生取长补短,在合作中享受快乐,获得提高)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A、理解“坐”的意思。(因为)

B、引导学生质疑,“白云生处”的“生”和“深”进行比较。

课件播放白云升腾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齐读这句诗。

C、“停车坐爱枫林晚”

师问:对这个晚字你有什么不同的理解?说说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用课件出示爱晚亭图片,边讲解:老师也搜集到了关于“晚”字的另一种解释。话说湖南长沙又个名胜叫岳麓山,山上有个亭子,有一年秋天,毛泽东主席到那里游玩,只见山前山后,山上山下,枫林就像火烧一样让人陶醉。毛主席看到这种景象,想起杜牧的这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给这座亭子取名为“爱晚亭”。从这个意义上讲,“晚”字可以理解为深秋的意思。不过在古诗词鉴赏中,关于这个晚字的解释,至今学者专家还存在着分歧,还有人认为是时间长的意思呢!同学们在课外可以继续调查研究,做一个小小的研究者。

齐读这两句诗。

4、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诗的理解感悟,不同读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存在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做学习的探究者)

四、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它让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学生自由朗读,想象描述。

3、师: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小学语文《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各种形式朗读古诗。

(意境优美是古诗的特点,想象是古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想象的漫游中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五、体会情感

1、师: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系,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诗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忧愁不得志的时候,笔下就显得萧瑟灰暗。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的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的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小学语文《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吗?

4、再次多种形式朗读,配乐读。

(情感是古诗的生命,通过了解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使古诗的学习进入了更深的境界。在一次比一次深的理解中,营造出那种台阶似的情绪场,学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情感达到了高潮)

六、拓展阅读。

师:刚才我们借助工具书及查阅的资料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展开想象感受了诗的意境,还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下面的两首诗,《望洞庭》和《江畔独

步寻花》,可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诗贵在积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又使学到的方法得以迁移运用。对于这两首诗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1、汇报学习成果。

2、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小学语文《山行》,拓展学习了两首诗,我想同学们一定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吧!

学生总结,并板书:理解诗意

想象诗境

体会情感

七、课外链接

1、推荐杜牧诗文阅读篇目

《秋夕》

《泊秦淮》

《赤壁》

《村行》

《过华清池绝句》

《登乐游原》

《长安秋望》

《江上逢友人》

2、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诗文。

山行教学设计13

【教学设想】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郎朗上口。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规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布置选择性作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3.(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4.释题:在山上行走。

5.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浓厚,浓郁。

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6)坐:因为。爱:真爱,留恋。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8)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郎朗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师生合作,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三)小组交流,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四)独立学习,理解三、四句。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4.现在你就是诗人,请你来到画面前高声吟诵。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3.播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指导读好后两行。

五、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心读读好吗?(设计意图: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

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2)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

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

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

临平泊舟

(元)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色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山行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山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诗的意思,图文结合体会诗的意思和意境,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体会诗的意思和意境。

三、教具:

挂图、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

揭题:有一位诗人,他也喜欢秋天的景物,他写了一首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山行》(板课题:山行),这位诗人就是杜牧。杜牧,唐朝著名诗人,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杜牧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许多诗篇。有一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诵千古。这首诗就是《山行》。

2、初读感知

(1)“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呢?

翻开课本到十四页,自由朗读《山行》,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学生自由朗读约5分钟)

(2)指名朗读,请两位同学朗读。

(3)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3、精读感悟

(1)诗中有哪些景物?

板书: 寒山、石径

白云、人家

枫林晚、霜叶红

请同学们欣赏挂图,看看图中有没有这些景物。

(2)现在让我们跟随诗人去欣赏这些美景 (用小黑板出示古诗)

①(结合挂图)诗人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他首先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径) 为什么诗人说这座山是“寒山”呢?

若学生不能理解,则引导:深秋时节,天气渐凉,山上草木枯黄,阵阵秋风向诗人吹来,诗人会有何种感受?

石径就是石头小路。

“远上寒山石径斜”,诗意:山间的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②诗人抬头看,又看到了什么?“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句诗中,有没有你们不理解的词语?请同学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看图,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虚无缥缈,就先人间仙境)

人家又在什么地方?

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③诗人这时突然叫道:“停车。”这是为什么呢?“停车坐爱枫林晚”

同学们现在都是坐着上课的,但是这里的“坐”和我们平常理解的不一样,这里的“坐”是“因为”的意思,因为它比较特殊,所以同学们像这样,用笔在书上记一记。

④这样的景色太美了,诗人太喜欢这景色了,以至于发出一句感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

诗人为什么说“霜叶”啊?引导:这首诗描写的是深秋的景物。被秋霜打过的枫叶就是“霜叶”。

二月花就是春天的鲜花,请同学们有一个词语来形容二月花。如学生无法回答,我会提示:老师会用漂亮来形容二月花,也会用五彩缤纷来形容二月花。

二月花是如此的美丽,但是诗人却说“霜叶红于二月花”,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花还要红艳,诗人将霜叶与二月花作比较,可见霜叶是有多美啊,诗人是多么的热爱这景色啊!同学们带着喜爱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诗。

4、现在你们就是作者,用你的话向我们介绍这些美景。指名回答。

游戏:老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老实说诗句,学生说诗意。

5、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再次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这些美景。

五、作业

钢笔描红

山行教学设计15

[教材简介]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从题目中的“行”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叙事中写景的,因此可以把“行”看着是一条行为主线,围绕“行”我们可以思考、探究这些问题:谁“行”?什么时间“行”?怎样“行”?“行”中见什么?心情怎样?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第三句中的“爱”看出诗人的“喜秋”之情,这是一条情感主线,可以看作是“诗眼”,围绕“爱”着力引导学生体会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美景和杜牧的“喜秋”之情。

[目标预设]

1、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字词和诗句意思,感受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的自然之美,体会诗人“喜秋”之情。

3、读写互动,展开想象,分组分句描写秋天美景,丰满文本。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以“爱”为诗眼,引导孩子登寒山,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诗境之美和自然之美,体会诗人“喜秋”之情。

2、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感受诗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句描写,丰满文本。

[设计理念]

尝试构建基础板块、核心板块、发展板块的三段式古诗课堂教学新模式。

[设计思路]

基础板块:以“行”为主线,朗读背诵,理解词句——核心板块:以“爱”为诗眼,感受秋色,体会诗情——发展板块:以“写”为目标,训练写话,丰满文本。

[教学过程]

一、基础板块——以“行”为主线,朗读背诵,理解词句。

1、直入、读背:课前要求同学们预习了古诗《山行》,诗很短,只有4句28个字,能读通吗?能背了吗?

(生读,正音“斜”;生背,激励。)

2、解题、质疑:

我们先来看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在山中行走)

“行”就是行走的意思,围绕“行”,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谁“行”?什么时间“行”?怎样“行”?“行”中见什么?)

3、自读、理解: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诗句,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4、对话、理解:

(1)谁“行“?(杜牧。我们不仅要关注诗句,还要关注诗人。简介杜牧:唐朝诗最出名,唐朝有两个姓“杜”的诗人很出名,大杜是杜甫,小杜就是杜牧,诗写得可好了。)

(2)什么时候“行”?怎样“行”?(“霜叶”,深秋季节的一天;“晚”傍晚时分;“停车”,是坐车而行。可见,杜牧是在深秋的一天,从白天到傍晚一直坐车在山中行走,行走时间长了,应该挺累的。)

(3)“行”中见到了什么?(寒山、石径、白云、枫林)

寒山:怎样的山才称为“寒山”呢?(深秋季节,天气冷了,满山的草儿枯黄了,枯叶落了,阵阵冷风吹过,让人感觉到寒意,所以称为“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是怎样的石头小路呢?(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向山的远处延伸。)

白云:白云究竟是什么?(山高,有烟雾,像白云。)白云在哪儿?白云处看到了什么?(在白云飘浮的远处,看到了有人住的房子。)

坐:因为。杜牧停车是因为什么呢?(喜爱傍晚时分的枫树林子。)

5、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生能理解,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设计理念:古诗教学不应是零起点,古诗简短,学生有了预习的基础,教学导入完全可以直接朗读、背诵。然后围绕“行”字,引导学生质疑,自学尝试理解后,重点以问题导引方式引发学生交流、对话,教师适当追问、指点,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

二、核心板块——以“爱”为诗眼,感受秋色,体会诗情。

1、过渡:秋天,树叶凋零,绿草枯黄,寒风习习,让人心里不舒服,还会有点伤感,这就叫“悲秋”。而杜牧见到的深秋景色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你能从诗句中找到表达心情的词吗?

2、诗眼:“爱”字就表达了诗人喜爱秋天景色、热爱秋天、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杜牧是“喜秋”的,而不“悲秋”。

3、感受:从诗句中你能读出杜牧爱秋天的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自主对话,灵动生成,体会秋色美好,感受“喜秋”之情。)

爱枫林:在夕阳的映照下,枫叶红艳艳的,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枫树火红火红,像燃烧的火焰跳动着;枫林连成一片,满眼红彤彤的,红得壮观。

爱寒山:漫山草木虽然都枯黄了,但在杜牧眼里是一片金黄,象是铺了一地金子。

爱石径:石头小路蜿蜒曲折,一直向远方延伸,给诗人指引方向,给诗人带来希望。

爱白云:极目远眺,远处白云升腾飘浮,住房若隐若现,诗人恍若身处仙境,诗人会如闻鸡鸣,如见炊烟。

4、朗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秋色美景图,我们看到了杜牧“喜秋”之情。让我们读出秋色的美丽、诗人的喜秋。

[设计理念:体会诗意、感悟诗情是古诗教学的灵魂所在,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所在。教学中,抓情感诗眼“爱”,体会到了秋天景色的美丽,感受到诗人“喜秋”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神韵,使古诗教学充满魅力。]

三、发展板块——以“写”为目标,训练写话,丰满文本。

1、过渡:杜牧笔下的秋色是美丽的,我们也用自己的笔来描绘出这迷人的景色。

2、提示:你现在就是杜牧了,第一句写看到的山是怎样的?山路是怎样的?第二句写白云是怎样的?人家会使你联想到什么?第三、四句是重点,写傍晚时分的枫林怎样红。老师给个句式:傍晚时分,夕阳映照,一片片枫叶 ,一棵棵枫树 ,一大片一大片的枫树林子 。

3、写话:第一组同学写第一句的寒山、石径,第二组的同学写第二句的白云、人家,第三组的同学写第三四句的枫林,第四组同学任意写一个景色。要写出景色的美丽,写出你的喜爱之情。

4、交流(以下是学生交流写话情况的预设)

生:我坐在马车上,看到连绵起伏的高山上草儿一片金黄,象铺上了一层金子。一阵风吹来,一片片树叶飘落下来,象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一直伸向远方,带着我一路向前。

生:我极目远望,远处白云飘动,隐隐约约看到几座房子,我仿佛听到了小狗的叫声,看到小孩游戏的身影,这真是人间仙

境啊!

生:车行了好久,已经到了傍晚时分,我连声喊:“停,停,快停车!”只见在夕阳的映照下,那一片片枫叶被秋霜染红了,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那一棵棵枫树火红火红的,整个儿象是燃烧起来;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枫林连成一体,红得那样壮观,红得那样可爱,红得那样热烈。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美丽的枫林,爱上了秋天的美景。

5、小结:把这三段话联起就是一篇好作文,这就叫改写古诗。课后作业就是改写古诗《山行》。

[设计理念:在理解诗句、感受诗境的基础上,坚持“读写互动”的理念,把“写”挤进课堂,让学生分组、分句改写诗句,交流后再作为作业来完成。这样的写话实在、可操作,既训练了写话,又丰满了文本。]

标签:山行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