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集合)

设计1.61W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集合)

《陋室铭》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借描绘陋室,表现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体会本文语言凝练、声调和谐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能力训练与朗读能力训练同步进行。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标出不会读的字,查字典给这些字注音。

2.放声读课文,在读准每个字音的基础上,按标点读出停顿。

二、讨论: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写“山不在闹,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为比喻因“德馨”而陋室不陋。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描绘了陋室周围的环境,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概括这里环境的特点?提示:环境幽雅。

3.对居室周围环境的描写,与表明作者“德馨”有什么关系?提示:“绿苔漫上阶沿,青草长满庭院”,表明作者安居陋室,恬然自得,丝毫不感到荒凉、寂寞。这种心境,正是“德馨”的反映。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怎样表明作者“德馨”的?提示:作者只与“鸿儒”交往,表现出对权贵的蔑视,这也正是“德馨”的反映。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这与表明“德馨”有什么关系?提示:作者用“调素琴、阅金经”的恬淡生活与“丝竹”“案牍”的烦乱对比,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抒发了安居陋室的情趣。这种情趣,正是“德馨”的反映。

6.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比的目的是什么?提示:“诸葛庐”“子云亭”都因主人“德馨”而不陋。作者用来自比,既表明自己的陋室也因“德馨”而不陋,又以诸葛亮、杨雄自况,表明自己非凡的抱负。7.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提示:结构上,与开头呼应。内容上,总结全文。引孔子的'话证明只要主人“德馨”,陋室就不显其陋的哲理。

8.试用简明的话概括: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安居陋室,只与鸿儒交往,悠闲自得,胸怀着诸葛亮、杨雄那样的抱负。

三、朗读:读出语气,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按下面提示练习读出相应的语气:

1.“山不在高……惟吾德馨。”要读出议论语气,即用“有仙”使山着名,“有龙”使水灵,并证明“德馨”使“陋室”不陋。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要读出描写语气,也就是要再现绿苔漫上阶沿,青草长满庭院的情景,表达出作者喜爱这幽雅的环境、安居陋室的感情。

3.“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要读出叙述语气,仿佛在向人们介绍自己日常在陋室中的活动。要流露出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厌恶,安居陋室、自得其乐的感情。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要读出抒情语气,仿佛作者自豪地说:我的陋室啊,多么象南阳的诸葛庐,多么象西蜀的子云亭。我感到骄傲!

5.“孔子云:何陋之有?”要读出反问语气,表达作者以“行馨”自勉,甘居陋室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1.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他的经历,谈谈作者表明的“德馨”有哪些积极意义。提示:作者恬淡乐观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操守。他蔑视那些当朝权贵,厌恶污浊的官场生活。他的甘居陋室,以诸葛亮、杨雄自比,正是他正直、高尚节操的反映。

2.作者的“德馨”反映出怎样的消极因素?提示:自命清高,超然脱俗的情调是消极的。反映了封建文人、士大夫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五、背诵这篇课文

《陋室铭》教学设计2

【设计思想】

本设计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铭文用韵和称扬道德的特点,通过诵读和韵译,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感受铭文的音韵之美。教学中,注意扣住“德馨”,从描叙和议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操之美,领略文章文法之妙。在此基础上,促成学生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目标】

1.背诵名篇名句。

2.体悟作者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

3.培养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自我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韵之美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铭”者(板书:铭),记载也,在器物或碑石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为了便于广泛传诵,牢记不忘,文字简约的铭文都非常讲究修辞,讲究押韵。本文虽然篇制短小,但运用对偶等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同时通篇协韵(“青”韵通押到底),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之美,乃韵文也(板书:韵)。

欣赏配乐朗诵《陋室铭》。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一要把节奏韵律读好。

复习节奏的概念(句中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有规律的停顿叫做节奏)。指名根据刚才欣赏的配乐朗诵,朗读文中停顿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句子(投影: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要求正确停顿。

师生正读: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明快的节奏韵律之美。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二要把韵脚读好。

复习韵脚的概念(放在句尾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生标出韵脚。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押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三要韵译(针对这篇铭文作为韵文的特点,根据韵文韵译的原则),而不是一般的'翻译。一般的翻译只注意求索原文的意蕴美,而韵译还注意不失原文的音韵美。这样翻译后,与原文保持一致的美。翻译时,尽量让上下句的字数相等,结构基本一致,同时注意押韵。

学生利用书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老师点拨,韵译。

参考韵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深,有龙(潜藏)则可降福显

《陋室铭》教学设计3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结合"洋思"教学模式,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掌握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 "名"、"灵"、"斯"、"惟"、"馨"、"鸿"等实词的含义,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能通畅地朗读全文,独立疏通文意,小组合作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思路,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先学后教,兵教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重点实词的用法;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独立梳理文意;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在遥远而神秘的唐朝,有这样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他曾两度被贬,但却不改其志。他迎着岁月的风尘,品味着世事的沧桑,独自在陋室中生活着。他的陋室环境清幽,他的朋友博学多才。在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他,就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刘禹锡。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他的陋室,品味一下他超然的生活。(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 "名"、"灵"、"斯"、"惟"、"馨"、"鸿"等实词的含义,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能通畅地朗读全文,独立疏通文意,小组合作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思路,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

三、"先学"检测:

1、作者介绍

2、背景介绍(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四、自学指导:

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生听读课文,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5、再放课件,学生跟读课文。

二读:重情感,练译讲

1、小组内自由朗读,然后参考课下注解或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有疑难向同学或老师请教。5分钟后,比谁译讲的最准确。 译讲方法:逐句译讲,即读一句,解释一句(人名、地名不译)。

3、小组讨论:用原文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2)文章从何入笔?

(3)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4)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

(5)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

三读:探问题,悟意旨

1、 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1—3句: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点明主旨。

4—7句:描写陋室的特点,突出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衬托陋室不陋。

8—9句:类比古贤,点明陋室不陋

2、全班齐读短文,畅所欲言: 你觉得陋室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当堂训练:

1、练习背诵,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背得好。

2、看图背句子。

3、小组接力背诵。

4、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山不在高,有仙 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出名)(成为灵异的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只)(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大)(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翻译句子。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6、原文回答问题。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n 表明环境之雅和交往之雅的句子分别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u 以古代贤人自况,表明自己的志向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六、我来说一说: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七、总结: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陋室铭》,它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希望同学们从今天起,努力学习,迅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出色的人。

八、作业:

写一篇仿作: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环境 安贫乐道

德馨 交友 不陋

生活 高洁傲岸

托物言志

课后反思:

这是一片文言文,篇幅短小,易于记诵。正好可以把它作为训练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文言文的一个范例。结合我校开展的"洋思"教学模式,我吸取了"洋思"教学模式的精华,采取了自学指导,一共分为三方面。每一步又有规定的时间,所以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只不过此种方法刚刚展开,要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还应该多多进行训练。可谓任重而道远。

《陋室铭》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

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3.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3分钟)

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过渡: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四)抽丝剥茧,感悟情思

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闲,同时也看出作者较清贫,但作者却苦中作乐,体现出作者的安贫乐道。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

(五)远观全文,探究写法

问:作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写人呢?答:写人。

问:主要写人的什么?

答:品德高尚

问:那同学们,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六)回顾全文,归纳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志趣。

(七)当堂背诵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两组寝室图片,一组是巴蜀中学的',另一组是本校的。前后豪华与简陋相对比)

教师:虽然我们住得没有其他学校豪华舒适,但我却希望这简陋的屋子因为有了优秀的同学们而绽放无限光彩。老师期待有一天你们能成为柏家中学的骄傲。让我们深情齐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九)板书

陋斯是陋室

主人品德高尚

陋环境清幽安贫乐道

室不陋交往之雅

铭情趣之雅高洁傲岸

反问引用

托物言志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朗读环节,每一次朗读都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其次是重点较突出——翻译课文。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改进。首先,课堂整体气氛不活跃,尤其是在翻译环节的发言,形式过于单调,没有充分发动大部分同学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翻译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本课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只看原文自行翻译,有疑问时看课后注释,若不能及时解决,可提出来让同学们一起讨论,若还是没有结果,老师再进行点拨指导;再次,本课采取小组逐句翻译的形式,这不适用于简单的文言翻译,不妨大胆让学生自行翻译;最后,本堂课最大的弊病是教学时间掌握不当,内容不够精当,故导致教学任务没有按时完成。今后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希望能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大进步。

《陋室铭》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并能结合课下注解及参考书里同文意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3、了解“铭”这种文体的基本知识,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在铭文中的使用,并模仿陋室铭写一篇《 铭》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其中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自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那首脍炙人口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它的作者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刘禹锡。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激情昂扬的文章《陋室铭》。解题:铭,是古代铸在和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记述功德行为或勉励自己的文体,如座右铭、墓志铭、钟鼎铭等。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二、熟读课文

1、既然铭文一般都要押韵,那么就让我们先自己将全文读一遍,看这篇课文押的是哪个韵并找出所有的韵脚。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韵母:ing

2、课文的题目是《陋室铭》那么这陋室到底陋不陋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篇课文体会这陋室到底陋不陋,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你的观点?陋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在哪些方面体现出陋室不陋?直接表现:环境 清幽淡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朋友 谈风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板书) 生活 安闲清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间接表现:自比诸葛庐和子云亭

4、陋室之所以不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居住在陋室中人的特点。“孔子云:何陋之有?”由作者所写的陋室的'特点你觉得做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品行高洁、安贫乐道(板书)5、知道了陋室为什么不陋,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作者着重想表现的是他的志向特点,但他却借陋室来表现,因此本文的写法是什么?托物言志 (板书)总结:陋室为什么不陋?

三、扩展发散

1、关于作者写这篇文章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呢?(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决定讲不讲)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疾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2、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铭,用它来鼓励自己、鞭策自己。现在就让我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座右铭,先在纸上写好你的名字,然后我们在班里猜一猜这是谁的座右铭。(学生活动)

四、总结

1、一起将此文试着背一遍;

2、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翻译课文

2、预习《愚公移山》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陋室不陋直接表现:环境 清幽淡雅托物言志 朋友 谈风高雅 生活 安闲清雅间接表现:自比诸葛庐和子云亭作者特点:品行高洁 安贫乐道

《陋室铭》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感悟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2.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

3.领略韵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1.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的现实意义。

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以及了解韵文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文学圣地一日游

阅读下面两副对联,说出其中的两位历史名人分别是谁?这里有两处文学圣地,你知道吗?分别在哪里?

草堂起宏愿,杜工部病体寒衣不失天下之怀。 (杜甫)

陋室有德馨,刘梦德安贫乐道不改高洁之志。刘禹锡

2、课外拾趣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千百年后那位势利眼的官已化为尘土,而这篇铭文则成为“天下第一铭”名垂千古。

二、知识抽查

1、你知道吗: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速读全文并圈出本文韵脚是什么?所押的韵是什么?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和in韵

3、“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军事家叶挺的座右铭——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中国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座右铭——恒、恬、诚、勇。

世界著名传染病学家巴斯德的座右铭——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

近代电磁学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铭——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4、古代诗人被称为诗豪的是谁?刘禹锡

5、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

三、初读课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课文。并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圈出文中你所不熟悉的字词。

2、划出朗读的节奏。

1.辨音识字:德馨(xīn)苔(tái)痕案牍(dú)鸿儒(hónɡ rú)西蜀(shǔ)何陋(lòu)调素琴(tiáo)

2、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欣赏名家朗诵,并试揣摩朗诵的技巧,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感情的.投入等。

4、各组推选一位实力最强的一位,代表本组进行朗诵比赛,朗诵内容《陋室铭》。

四、质疑探究

再读课文圈出文中你不熟悉的字词和句子。提交全班讨论。看谁提的问题数量多而质量高!

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

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效果检测

1.一词多义:

名:有仙则名遂以名楼卷卷有爷名

是:斯是陋室是吾剑之所从坠

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2、对偶句(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五、研读课文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中心句是哪句?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

4、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5、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

6、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作用?

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

7、“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为什么只引用下句?

前面直接用诸葛亮与扬雄自比为君子,所以下句直接引用下句,反诘点题。

8、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安贫乐道,高洁伟岸

9、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10小结课文

六、迁移拓展

学完陋室铭之后,你的同桌传了一个纸条给你内容如下,针对他的这种思想,你将怎样来劝告他。

新陋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你好,我觉得你这个铭文写得很有文采,看出你语文基础功非常好,这一点我真是自愧不如,不过这种对待学习的思想我却不敢苟同,我们学习既不是为文凭、也不是为别人学,而是为自己的将来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陋室铭》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把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疏通文意以学生运用辅导资料自己把握课文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以及背诵课文。

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讲授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作者简介导入文章。

2.新课讲授:

诵读课文,分组对课文进行翻译,讲解课文。

3.巩固练习:

通过问题,巩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了解。

4.小结作业:

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制,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告一段落。

《陋室铭》教学设计8

【教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散文。“千般教法读为本”,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本课教学,既要积累重要文言词汇,理解内容,又要解读“铭”的特点,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而更好的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

4、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教学方法】

教法:点拨引导法、朗读品味法;

学法:探究归纳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描述陋室情景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每一个文本的导入都有一定的艺术性,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之中,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文本,感知陋室:

1、一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穿插生字读音)按照朱熹的要求:①自由练读课文两遍;②指名一生朗读,师评价;③全班齐读课文。

2、二读:读出节奏

出示划分节奏的文本,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停顿。

3、三读:读出韵味

解读“铭”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到韵脚,根据骈文特点指导读出语气。

(设计理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尤其要重视朗读,通过反复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获得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情感体验。)

三、赏读文本,走进陋室:

1、由题目,问:文中直接出现“陋室”“陋”的地方有哪两处?

斯是陋室何陋之有?

2、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这是陋室,可使人却说不简陋,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具体诗句理解诗人眼中的陋室。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归纳: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概括出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架空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应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

四、品读文本,走进作者:

1、结合以下几句体会作者的`高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以“仙”、“龙”自喻,表达高洁的追求。

2、结合以下几句体会作者的傲岸: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以“诸葛庐“子云亭””自比“陋室”,表达自己傲岸的节操。

3、出示作者背景,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4、总结归纳托物言志的写法。(课中微课)

(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通过对刘禹锡背景资料的导入,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个人的独特情感体验。)

五、总结评价,背诵文本。

刘禹锡一生安贫乐道,保持着高洁傲岸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其精神令世人敬仰。让我们带着敬仰之心齐诵课文。

《陋室铭》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目标

3、能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发表自己的感悟,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短文的寓意,能与作者进行对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打造美读、美教的课堂模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营造美

1、讲述刘禹锡被欺写陋室铭的故事。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读韵文最好从朗读入手,大家先仔细看视频,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1、明确朗读的要求技巧。

2、初步掌握词句的。意思。

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三、译读课文通内容

学生合作翻译全文,提示:

1)借助注释,读出疑点

2)注意字句,翻译课文

四、细读句子鉴赏美

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下课文,我问大家一些问题。(也可由学生提问,老师补充问题,引导大家挖掘课文内涵。)

1、大家说说,这篇铭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大家可以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语言么?文章是怎么样引出“德馨”的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韵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呢?

3、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又为什么写“南阳……,西蜀……”?有什么作用?(用类比的方法从而突出陋室不陋)

4、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

(用“何陋之有?”反问,言外之意是“不陋”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更好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根据大家整理成板书:

设喻引题山水喻陋室

仙龙喻德馨

环境清幽(景)

陋室不陋交往高雅(友)

生活恬适(趣)

古贤自喻反问点题

五、巧取雅称创造美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短暂,转眼间就要和刘禹锡说再见了,离别在即,你不想留下点什么纪念吗?老师有个建议,你可以给刘禹锡的陋室起一个雅称,例如──清心斋;也可以给刘禹锡送一块匾额,例如──室陋德馨。起名时要说说根据。

启发学生把自己读到的东西表达出来。结合自己的观察,如电视里看到的、外出时观察的宅名,给刘禹锡的陋室拟个合适的雅称。

六、对话作者表现美

时间真快,不想说再见,也得再见了。老师建议大家这样和刘禹锡话别,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

学生思考后说话。

七、课后练习巩固美

1、将“刘公,我想对你说……”整理成一篇随笔。

2、背诵全文给你的父母听。

《陋室铭》教学设计10

授课教师:余龙翔

参与备课成员:余龙翔、刘志成、夏敏先、黄丽芳、刘舵

课题:《短文两篇》之一——《陋室铭》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陋室铭》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背诵并默写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教学重点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难点辨析

《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理解类比手法的作用。

问题设计

1、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细读品味。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3、本文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

4、本文结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有何作用?

5、短文结尾“何陋之有”跟上文哪一句相照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文章仅仅只是写陋室吗?你认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核心语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策略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练习法、竞赛激励法、拓展提升法。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2、文体简介——铭

3、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4、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三、合作学习,探究疑难。四、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时间

分配设计

意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快)自主合作

探究问题

(慢)互动展示

解决问题

(透)当堂训练

巩固问题

(精)巡视指导

激励启发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出示

课件

2——51、“铭”的意思

2、了解作者

3、检查字音

4、了解学习目标学生

自由发言、

观看

PPT课件学生通过听发言、观看课件,完成导学案第1题⑴⑵小题,加深预习内容的印象,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预习不仔细或记忆不好的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印象,掌握必要的文体常识,纠正误读字音。引导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和查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的读书习惯。5分钟

培养自学习惯

初读课文

疏通文意出示课件6—10

1、画出朗读节奏,标出韵脚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个读课文,其他人点评。

学生练习

学生诵读

学生点评

学生通过练习、朗读、点评,完成朗读训练,并在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大意。订正朗读节奏,训练古文诵读能力。教师点拨朗读方法,具体就课文指导朗读。10分钟

培养朗读能力

合作学习

探究疑难出示课件11—211、学生分小组交流互译课文

2、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3、分小组接力翻译课文。

1、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2、分小组接力翻译课文

3、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章意思。辅导基础差的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章意思。教师点拨古文翻译方法15分钟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出示课件22—33

1、交流讨论。

2、背诵课文。

1、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思考题。

2、分小组竞赛抢答思考题。

3、学生分小组比赛背诵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文章主旨。教师点拨学生,先写后说,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指导交流讨论,激发学习兴趣。10分钟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拓展延伸

提升能力出示课件22—33学生为自己写座右铭。

1、学生为自己写一则座右铭,学生通过学习,激励自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教师指导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诗词名句4分

钟自我激励

课堂小结出示

课件35梳理脉络归纳总结学生观看

PPT课件明确

文章主旨1

分钟领悟主旨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短文。

2、课后第二题第1小题、第3小题①、

3、课后第三题总结文言虚词“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陋室铭》教学设计11

一、刘诗导入并解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陋室铭》

让学生介绍“铭”(试一试)

二、感知课文

1、 准备性朗读。(读一读:要求读准、读通 )

2、 抽读,其他学生找错。

3、 听一听。(强调音节与“读通”)

4、 齐读 。

三、研读课文

(一)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要求:同桌合作,对照注释读懂课文。(考一考)

(二)问题探究

1、利用题目“陋室”与课文最后一句“何陋之有?”的矛盾,找出“不陋”的原因。(交流)

2、“惟吾德馨”表现在哪些方面?

3、这些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

4、对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你有何看法?

(三)写法探讨

1、以“陋室铭之医室版”引入对本文语言特点、写作方法的探讨。

2、先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3、可能提及的写作方法有:

语言:押韵、简练、比喻、对偶、朗朗上口,易于记诵。

写法:托物言志→托什么物?言什么志?

结构:用类比引出中心→描写(陋室情景)→反诘结束,深化中心。

(四)教师总结、补充。

四、背诵积累

1、课堂背诵(方法指导)、默写

2、再次齐读感悟(强调音节)

《陋室铭》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

2、掌握本课实词重点语句。

3、能顺畅的翻译课文。

4、能用原文回答问题。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同目标2、3、4。

教 具:网络教室。

课 时:1

教 法:小组讨论,自学

教学过程:

一、以《酬乐天扬州席上出逢见赠》导入,学生介绍作者。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1. 读准字音

2. 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朗读等。

3.

四、学生分小组进入网络完成学习任务。

1、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管弦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2、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3、提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4、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

5、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6、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7、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8、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完成课堂反馈

《陋室铭》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一、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了解“铭”的特点,掌握相关的文言词汇。

三、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想

一、以尊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体会刘禹锡的那份情怀。

二、在加强诵读的同时,认真体会“铭”文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

三、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在朗读合作中实现“字音准确,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的目标。

⑴自由大声朗读。

⑵同位互相听读。

⑶同学朗读展示,听后师生评点。

⑷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储备和文下注释,粗通课文大意。

⑴对照注释,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⑵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点评正误。注意以下词句的解释:

①馨xīn 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②无丝竹之乱耳 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乱:使……混乱。乱耳:扰乱听觉。

③劳:使……劳累。

④庐:简陋的房屋。

⑤何陋之有? “有何陋”的倒装。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⑶齐读课文,读出节奏和语调。

四、三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怀。默读课文,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体验中再造陋室形象,理解作者情趣。

⑴作者说“斯是陋室”,“陋”在何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环境(景致少、来客少)。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往来客人(来客少,古时读书人少,“鸿儒”更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主人情趣(陈设少、作为少)。

⑵“陋室”真的.“陋”吗?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而不陋,关键在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清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趣脱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用古代名贤类比。

“何陋之有”——以圣贤之语自勉,呼应开头。

②明明是陋室,作者为何觉得“不陋”?交流对作者的了解,体会作者的难言寂寞。

作者是唐代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他求异心理很强,如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但遭到保守派的排挤,被贬官降职十年。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城,又因《玄都观桃花》和《再游玄都观》诗作先后两度被贬。刘禹锡写此文时,正被贬为和州刺史,其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朝廷任人惟亲。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可奈何。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当权者显示自己并未因遭贬而郁郁寡欢,相反却过得安逸潇洒;另一方面表达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屡遭磨难而坚守节操的信念。

⑶齐读课文,假想自己就是刘禹锡,读出作者的心态和感情。

五、四读课文,体会“铭”这种文体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美的特点。

⑴读注释①,了解“铭”的含义。(文字→文体。押韵)

⑵找出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⑶齐读课文,读出韵味和美感。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备课后记:《陋室铭》篇幅短小,语句读来琅琅上口;加之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粗通文意的目标较易达到。因而在设计教学中,把着力点放在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上。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频频出现“体验”这一字眼。作为教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一种活动结果。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接触文本,探究文本,感悟文本;读准字音,读通词句,读对语调,读清思路,读出感情体验。

《陋室铭》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

3、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字词及句子的翻译;

2、文章的主旨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3、默写背诵。

三:教学难点:类比及比兴的写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陋室铭》这篇文章。

四组学生准备四项内容。

二、第一组学生准备文学常识

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2、文体:“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背景: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所作

二、节奏朗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请一位学生朗读无标点的原文。

2、集体有节奏朗读。

三、第二组学生准备文言字词

1、活用现象

名:出名(名作动)

上:长到(名作动)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2、课下注释

【灵】灵验

【斯】这

【馨】品德高尚

【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

【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即知识浅薄的人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公文

【金经】指佛经。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身体。

三、第三组学生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藓的痕迹,长到台阶上,一片碧绿;青草颜色,映入竹帘中,满目青葱。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在这里)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修饰的琴,阅读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在这里)没有的奏乐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第四组学生回答内容写法

1、揭示文章主旨的是哪一句?作者是怎样引出陋室的?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用比兴的手法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的山和水比陋室,以因“仙龙”而出名灵验比“德馨”,说明因为陋室主人品德高尚,所以陋室不陋。

2、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具体说明。

答:从三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

自然环境: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突出了陋室的环境清幽的特点;

交往人物: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突出了交往人物博学的特点;

生活情趣: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突出了生活情趣高雅的特点

3、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何用意?

答:运用类比手法,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突出了陋室不陋.

4、作者借山水、仙人、神龙、名人的事迹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答: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答:引用孔子的话,以反问作结,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突出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节操和情趣,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6、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志趣的手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五、展示中考习题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到

2、《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

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调素琴,阅金经指高雅的生活,是作者向往的;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指的寻欢作乐及被世俗纷扰的生活,是作者厌恶的。

3、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读成颂。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 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一、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齐读(。课件2)

2、听录音范读

3、引导断句(。课件3)

4、请同学读

5、再齐读

6、跟读录音

二、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课件)

三、作者简介,欣赏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课件

四、文体简介(。课件)

五、问题探究:

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课件11)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课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课件13

“苔痕”两句 ——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环境之雅

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

“谈笑”两句 —— 交往高雅脱俗 交往之雅

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 情趣之雅

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 、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7、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8、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9、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0、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画蛇添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小 结

略。

第二课时

一、检查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陋室铭》,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托物言志”。

以图片引导回忆旧课。(板书)

二、导入新课

全文结局“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课件15)”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品一品,你认为哪一句才是本文的主旨。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四、文言知识归纳。

五、总结拓展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