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1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15篇)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1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管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早学早受益,不学则会很被动,而且会越来越被动。学还是不学,用还是不用,反映着智力与能力的水准,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在信息社会中,如果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那么他的知识结构就不完整,就很难立足和发展。信息学与技术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发展十分迅速,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我很高兴,我有机会和我们学校的五位电脑教师一同工作,这个学期和其他很多位同事一起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技术运用的培训。在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而且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认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当我学了信息技术并且能初步运用时,不骗大家,我是感到一点的满足感的。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任教的学科是英语,在教学当中,从现代化教育手段中,也体会到了现代化的运用之益。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电教媒体的使用,使他们精神振奋,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离开了电脑,我是绝对没法子完成工作任务的。许多事务都必须通过网络。计算机教育已不仅仅是学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教育。会还是不会使用网络,很可能成为衡量现代人文化水准的一个尺度。在网络文化氛围中,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网络就是计算机”,学习网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谁不充分认识这件事的重要性,在将来就会吃亏的。有人说互联网和教育是推动新世纪社会进步的两只轮子,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掌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就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2

参加了此次为期4天的区中小学信息技术32学时培训,我受益颇多。在这几天的培训中我们分别聆听了杭州下城区教研员蒋先华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衢州市教研员张有民老师讲座《别让知识淹没了智慧—核心素养视野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和市电教馆王荣明老师“萝卜圈机器人搭建”的“实战讲解”以及辅导学生注意点讲解。这一场场培训下来,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给了我一定的启发,同时也打开了我的视野,给我的感触很深。

首先,聆听了蒋先华老师的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现有课堂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扩充以及创客教育的讲解,进一步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挖掘自己的专业特长,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让原本在个人专业发展上有些小迷茫的我,顿感眼前豁然开朗。其次,张卫民老师的讲座,通过一次信息技术国赛的经历和两节具体课例,给我们展示了核心素养视野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如何进行设计。通过具体课例,向我们展示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主题的选取以及教学的组织实施,让我对课堂教学设计有了更新的认识。最后王明荣老师带来的“机器人搭建和编程”一下子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原来机器人的搭建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同时对学生辅导的讲解,为我们今后对学生作品和比赛的辅导指明了方向。

同时通过培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这些专家及优秀教师的讲座,为我们注入新鲜的血液,通过这些学习,为我们投入新课程改革及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让我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最后通过培训学习,使我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我一定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我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在今后的日子里认真地去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在课余时间多花时间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技术。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3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矗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4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在本次的学习中,我得到了许多有收获。现在就我在学习中的一些看法来作一下总结:

在培训中建立共同愿景。教师的共同愿景是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培训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捷径。为此,各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促使他们争当“教育家”。

1. 通过培训加快角色转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确认自己新的身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认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要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反思性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要争当课程开发者,不做课程的消极接受者、忠诚执行者,而要参与课程开发,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加快专业成长步伐;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既探索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行途径,又力争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

2. 通过培训加快转型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育管

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中小学教师实现自身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具体说,就是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由教育型转向专业型,由经验型转向创新型,由修身立业型转向教书育人型,由教学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单一教学型转向教学、教研、科研型,由学科知识型转向综合知识型,由注重知识传授型转向素质培养型,由传统的个人奋斗型转向现代的团队合作型。

3. 通过培训加快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加深对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知识新内涵的深刻理解,拓宽自身在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促使教师提升专业技能,重点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教师健全专业情意,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教育理想,规范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

系统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掌握问题整体运作的本质,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要确保新课程改革卓有成效,就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会系统思考,能够深入研究,从宏观整体的视角动态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及时吸收学生的反馈,密切关注、深刻洞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渐变,用系统的、动态的、鼓励的眼光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5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孩子的性格。在幼儿活动中,通过计算机设计一些游戏情景,发出语音提示及问题,让孩子沉浸在游戏中,大胆回答问题。还有屏幕上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卡通形象,能调动幼儿的兴趣,促使孩子积极思考,在获取大量信息基础上,孩子会自发地去发现、探索、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还有些游戏需要两个孩子共同完成,在完成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自由讨论,体验计算机虚拟游戏的快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语言表达。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并能积极应答的情景。如形象生动的卡通和优美的提示语言,反复进行情景对话,帮助幼儿复述故事,熟悉儿歌内容,寓教于乐,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师选择适合的软件,通过幼儿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实现教学目的。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改变了教师陈旧、呆板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用生动的表现形式让幼儿感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内容的整合,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也打破了传统的家园联系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方便的推动了与家长的沟通。现代信息技术的到来,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6

我有幸参加xxxx年海南省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集中培训,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培训之前对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学员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此次培训深远地影响着我。

一、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境,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

二、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深远地影响着我

这次培训使我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培训中,我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备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为巩固并扩大培训成果,我将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充分利用。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7

20xx年11月3号到7号,第四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在湖南常德举行,我非常荣幸也很激动能成为全国众多观摩教师中的一员参加了此次展评活动。此次常德之行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的相关知识,而且也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与很多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同时,通过每节课后的专家点评,将其与自己日常的教学进行对比,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很多误区以及改进的方向。总而言之,本次学习给了我很多启迪,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认真、热忱、充满激情,更好的体现信息技术课的价值。

本次活动分为教师基本技能测试、说课与答辩、开幕式、讲课比赛、闭幕式五个环节,我们有幸观摩了说课答辩和讲课比赛的全过程。

说课,简单地说,就是针对一节课,不但要说清楚是怎样设计的,而且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设计。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怎样设计的”;二是“为什么这样设计”;三是“说”。说课不仅重视实践操作,也重视理论素养,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次说课答辩,选手们精彩表现让人震撼,他们充满自信,表现自然大方,说课思路非常活跃,从始至终语言流畅。这精彩表现的背后自然是他们对教材的熟悉以及对教学设计的良好把握。这也就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着重熟悉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这样才能在说课时不至于慌乱,能够自然大方的进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浙江宁波的费海明老师,他在说课过程中说到,信息技术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还应该让学生去触摸技术和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问题,记住为何要用技术、如何用好技术、怎样评价技术,这样我们的学生方能真正的驾驭技术。将思维培养与技术学习同行,就是将舞台还给学生,让技术的智慧和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焕发光彩。

然后就是一整天的讲课比赛,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在听了这么多优秀的课例后,我来谈一谈听课的感受和体会:

一、情境创设不能只在导入阶段用。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上课开始时讲的几句话,若能先声夺人, 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就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的学习素材是课堂学习效果的保证。本次讲课的教师对教材内容都进行了大胆、灵活、创新地处理,没有墨守成规地重复运用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而是深入挖掘教材,根据课本中要学习的内容,大胆的运用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课堂设计制作出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用的导学案,在上课前发送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边探究学习边练习巩固,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扎实的课堂驾驭能力是课堂流畅的助力。要让学生感恩你,老师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因为老师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往往会感受到自己也在亲历着成长成才。学生的质疑会带领老师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学生质朴与真诚会使老师的心灵得以净化。与此同时老师也会感受到:在为学生辛勤耕耘的同时,收获的快乐也如期而来。笑着做教师:不会笑的教师学生是不会喜欢的。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正是在传递他内心所独具的人性感召力。蹲着看学生:与学生的目光平视,意味着教师应拥有宽容、信任、理解、等待的情怀;意味着童心的回归,包容与善待孩子的问题。孩子就是孩子,每一个成长中的问题都是孩子发展的机会。

四、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倡导小组协作。“智慧的火花是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的”,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逐步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深刻的。他会有种成功感,愉悦感。在本次比赛中,几乎所有教师都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运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并让他充当“老师小助手”的角色,来帮助本组内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者上台给大家演示操作,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 课堂活而不乱,学习氛围浓厚。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在最后的闭幕式展评课上,李艺教授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要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学生撒下思考的种子。让信息技术学科逐渐回归到课程本质上来。总之, 这次参加优质课评选的选手展现出了不凡的实力,我受益匪浅,我将从讲课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逐步落实在自己的课堂中,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同时,希望我的点滴心得能引发大家的思考,促进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作为名师工作室的学员,这次有幸赶赴湖南常德市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优秀课例展示学习。通过短短三天时间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这次学习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我对先进信息技术教学理念的认识,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还认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老师。

第一天的说课展示,让我耳目一新且受益颇多。通过这次说课学习,我总结到一节优秀的说课具备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突出教学理念。从说课内涵看,教学理念是整个说课的灵魂所在。没有教学理念的说课,说课便没了分量。

2.诠释教学思想。从说课表达形式看,它不是教案的复述,不是对上课的预测和预演,它是在兼有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地表达授课教师在对教学任务和学情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下,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教学思想方法,注重的是对教育理论的诠释。

3.展现教学境界。教学具有创造性,体现在说课者对于教学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对于教学环节独具一格的安排,对于教学策略独具匠心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技巧。

5.展示演讲才华。从说课技能上看,它具有演讲特点。它集中体现在说者的心口相应的协调和面对同行演说的技巧。让听者明白你所要进行的课的内容、目的、策略、手段及其效果的评价,明白你的教学思想及行为所引起的效应。说的好的课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第二天从早到晚的观摩课展示,更是让我感受一场又一场的视觉和听觉上的盛宴。这里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课例,每位老师都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最新的教学理念。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来自大连的《勇闯难关——IF函数的使用》这节课,教师幽默的语言风格,随机应变的课堂掌控能力让我很受鼓舞,而且他对If这么深奥函数的应用解释得如此透彻,学生既能积极投入又能轻松掌握技能,更加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其他的几位老师例如:冯老师、费老师等都上得非常精彩,他们都运用了先进的多媒体,并且把课题创设了不同的情景,把整个教学内容都编成不同的小故事,学生能够积极的配合这些活动,并且能够很好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我从中学到很多很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加懂得如何开展高效课堂。

通过这三天紧张又充实的学习,我从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课,使自己大开眼界,对自己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标准,对自己的长足发展是一个很高的促进,感谢工作室提供的学习机会。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8

xxxx年8月,我参加了暑期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回顾一晃而过的两天,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我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教学研究的视野,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特点和重要性。

比如黄国洪老师所讲述的“互联网+”,就是让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小学课堂,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他说提出的“碎片化思维”“五个关键的课题”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这一堂堂授课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2、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3、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信息技

术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信息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我坚信,短暂的培训将使我终身受益,并为我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拓宽道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且不断充实!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9

在20xx寒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学习过程中本人作了深入的思考,谈一下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适合新一代儿童自主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环境;其直接目的是建立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又能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信息技术技能训练中应维持学生的兴趣。

对于技能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对学生进行重复性的技能训练。但是,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的差异性是必定存在的,简单的重复训练会引起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反对,学习自然没有了兴趣,而如果只考虑有操作基础学生的学习进度,则更多的同学将跟不上,导致班级内的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程度差异进一步拉大。这就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信息技术老师要更善于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独特的教学设计,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同时这些教学任务又包含着这一阶段的操作技能的重复训练。让学生在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行着操作技能的重复训练。而不能用以前那种类似于软件应用说明快的操作方式来授课。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课堂中教师为切实达成课时目标,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实践活动。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与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在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实施多元评价。

在交流合作中分享思想、共同提高,不仅体现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体现在学生参与的各种评价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组织学生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学会未来社会的交流合作能力,以评价促学习,以评价促发展已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达成、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确重要手段。实施多元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总结性评价(师评——自评——互评——展评——家长评)、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成长记录袋)。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可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评价结果真正起到对教学活动的诊断和促进作用,而且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各层次学生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在教学论层面上,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基础教育中单纯传授知识的目标定位,把培养能自主生存、终身学习、和谐发展的人作为首要目标。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予以落实,使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10

一般来讲,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是充满趣味、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孩子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浅薄的知识并获得成长。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气氛和环境,就要通过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展开教学工作,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形式又依托现代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来实现。我们知道幼儿自身的特征,爱玩、好动、对未知的事物感兴趣。基于以上特点,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幼儿教学中来。举例来说,当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首先在大屏幕上给学生放出来,并配之相关的图片,让学生们在听觉和视觉的结合中,慢慢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感情。动听的声音再加上美丽、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们逐渐沉浸在视听享受中。如我们在小班音乐教学《走路》时,把歌曲中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的形象用生动的图片呈现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形式,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出来,并配上它们走起路的动态姿态,幼儿在学习时被生动的动画吸引,十分投入,于是很快就能跟着节拍唱起来。教学中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把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11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现就提升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xx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 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

围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建设资源、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

三、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教育部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各地教师培训的融合,通过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者和共建培训平台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一轮全员提升培训。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本地区项目和资源,建设教师选学服务平台,推动各地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完善专项培训体系,做好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相关培训的有机衔接,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专项培训和专题教研,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师全员培训。健全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确保研修质量。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四、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

各地要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坚持底部攻坚,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加强薄弱环节,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

五、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资源

教育部依托现有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汇聚各地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对通用性强的优质资源进行加工升级,启动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利用合作项目引进和开发优质资源,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各地要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支持中小学与高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平台汇聚本地资源,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主要采取教师网上自测方式,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根据能力测评指南,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测评工具,建立网络测评系统,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各地要根据测评数据及时调整提升工程实施计划,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培训机构要根据测评数据制定完善培训方案,确保按需施训。中小学校要分析测评数据,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教师要根据测评结果,明确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学。

七、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各地要通过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示范校等举措,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八、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提升工程取得实效

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各省要开展专项调研,分析现状和问题,摸清教师需求,明确工作重点和思路,做好整体设计,制订提升工程主要实施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规划方案,20xx年底前报送教育部。20xx年起,分年度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完善管理制度,出台配套政策,开发测评工具,尽快建立教师主动应用的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负责提升工程实施的统筹管理和监督评估等工作。成立执行办公室(设在华东师范大学),负责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指导和评审等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提升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成立领导小组,整合相关部门力量,确定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具体工作。采取招投标机制,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和科研等部门的力量,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指导,做好全员培训。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保障经费。各省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管理平台建设、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和能力测评等工作。中西部省份要在“国培计划”专项经费中切块用于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地市及区县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本地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做好监管评估。教育部审核各省规划方案,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各地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专家评估、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做好提升工程实施的。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12

我有幸成为xxxx年海南省小学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班的一员,这也给我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有专家进行讲座、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这次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王红晨教授的《多媒体课件开发》。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

通过聆听黄秀兰教授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让我认识到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我们要提高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真正认识善和恶,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

短短的十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是我近年来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特别是观看了一些优秀学员的研修成果展示汇报,我记忆深刻,这些勤恳敬业的老师在发言中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大光华人的那种朴实真诚、谦虚好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让我在这次学习中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13

学了龚春美老师《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使我懂得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学到了学情分析的方法、方案,从中受益匪浅。

一、学情分析的定义和意义

学情分析即为教学设计中的学生对象分析,它包含对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兴趣等方面的分析。学情分析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有状态,还要关注学生可能发展的空间。通过对现有知识结构的引导、激活,提升学习品质;明确学习内容的价值,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升到不同的层次要求等等,为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设计的实施、重难点的设定提供量化的标准。所以只有行进了合理的学情分析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会过高或过低。

二、学情分析要注意: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情景。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和教师的口语满足不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需求,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

2、要想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情况,确定学习内容。以学生的已知经验为基点,建构意义知识框架。课前需认真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注重不同学生风格、年龄态度等差异,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安排,确定学习的重难点,和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答措施,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课中仔细观察是否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符,找到。与预测目标的差距,和课前分析的情况是否存在不一致现象,便于及时做出调整。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任务设计的难易程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技能目标达成度、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否得到提升;课后及时小结。课后及时进行学情总结,对比学生在教学前后之间的差距,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教学中的策略,有利于下阶段确定教学。

三、学情分析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1、要从整化零,再从部分到整体去把握教材。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也可以通过学生填写的思维导图捕捉学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把握学情,任务和学习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方法,不同难易程度的达到教学目标,要想更详细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立体化呈现学生水平和能力,不同难易程度的达到教学目标,要想更详细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立体化呈现学生水平和能力,不能局限于单—的形式,可通过问卷调查、谈话、作业、测试等多样方式灵活选用。

3、利用我们学到的极简小程序、采用不同的形式了解比如问卷星等从中获知班级整体对所学知识点的认知水平,为有效把握学习内容、任务设置、小组成员搭配和组间竞争方式选取提供了有力的辅助作用。

4、因材施教,个别谈话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5、通过日常分析,课上的学习状态,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统计整理反思,作为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

总之,学情分析是教师心中的一杆称。只有充分的有效的学情分析,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创设出以人为本、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的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14

作为一名从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师,对于如何在新版课程背景下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本人在实际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对高中信息技术新版课程的学习总结了些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知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要领,掌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是我们广东新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的改革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下面,我简单地谈谈我的体会。

一、更新教育理念,适应教学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版课程改革,我们首先应该深刻领悟新版课程理念。切实贯彻新版课程理念的精神,按照新版课程要求设计教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出全面而又富有鲜明个性的人才。新版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不断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提高教学能力。本人认为,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首先要有创新型的教师,新课程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版(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超越了以往的技能训练模式,是关于信息素养的教育。思想禁锢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包括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参与能力。新版课程提出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体系。地方课程的实施,给教师研究、设计、实施、管理、评价课程提供了平台,教师们也应积极参与到地方课程研发中去。

二、教师要具备灵活调用教学模式的能力

新版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仅限于一种教学模式,否则课堂教学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要根据具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模式进行灵活运用。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新版课程改革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由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小组学习、协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如以上说到的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在教学中进行任务设计时,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在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

三、授课中讲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迅猛增长的信息浪潮更加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个性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时,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之间平等、谐的课堂气氛,学生间互相协作的教学气氛,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新版课程所提倡得学生主体性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熟悉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有广阔的教学思路和形式多样的方法。每年高一新生入校时,有的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不用学习课本的程度,而有的学生却连简单的操作都不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认真思考,最好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课教师除了上好必修的模块,还可开展多种多样的选修内容。如网页、图像制作、程序设计等,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当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常常含有较多的原理、概念、模式和措施等。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就无法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火花。甚至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枯燥,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很低的情况。教师要经过不断反思和探索,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为教学背景,激发学生好奇心,让他们自主地、探索性地学习,使有效教学从情境设计开始。像信息及其特征,就是一节典型的理论课。信息、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信息产、IT专业术语大家常听,也常说,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呢?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教师授课,同学聊天,打手势,闻到饭菜香味,摔倒后的感受等等,由这些每天都会发现的事情引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信息,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总结定义、提供素材: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的故事(信息的价值性),萧伯纳名言(信息的共享性),空城计(信息的真伪性),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信息的传递性),最后,请同学们自己总结,教师点拨,完成本节理论课的学习,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理解透彻的效果。

四、注重教学评价与学生价值观念培养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教育实践中究竟采用何种方式的评价,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发挥出评价的真正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新课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目标。当然也是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信息技术课评价所应坚持的目标。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现代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种评价体系的结合,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也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此外,信息技术教师不能过于重视技能操作的培训而忽视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能力与工具软件操作的关系。新课标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即对某一具体工具操作的训练,要注意以过程和方法为引领,以典型工具应用为示范,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技能应用的迁移能力和不断探索、积极创新的能力。其次,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关系。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策略:一是知识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原理中安排一些小型活动来练习技能。二是任务引领,知识穿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学习方法和技能。这两种策略有机结合,可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成效,使学习效率与效果有机统一。

谈到技能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新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讲授对信息技术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我们了解文学、数学、历史、地理、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特别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培养需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具体操作时,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做EXCEL时会涉及到数学中的函数式、代数式;物理学中的震动、波、交流电;化学中简单的化学反应等知识点。特别的,在进行绘画和编辑时,教师的艺术修养尤为重要。总之,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注重本身综合素养的提高,要不断进行自我充电。

我们用的是广东版的信息技术教材,总体感觉这本教材不错,一改原来单纯的讲授一些操作技能的面貌,将一些实践贯穿到理论中去。教材知识面教广,符合时代需求。对于有些相关科课时不多的班级内容可能有些太紧张,深浅不好把握,尤其高一阶段,或者说学生不全是非零起点的情况。另一方面讲,我觉得教材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教师对教材的态度。再处理教材的能力即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内容的教学设计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新课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15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了。通过集中的理论学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育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在于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微课、电子白板与翻转课堂的相关知识,这些新技术深刻影响着基础教育。

微课,主要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电子白板是一种国际上新近崛起的替代传统黑板、粉笔的数字化教学演示设备。它的出现,是对沿袭几百年的黑板、粉笔、板擦“三位一体”的旧教学模式的一场革命性突破。电子白板技术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翻转”让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更深入。我深刻认识到,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这里,我们通过学习,懂得了教学素材收集与加工的方法,学会了多媒体教学环境及课件制作,更加学会了如何制作微课。对于微课的应用来说,技术只是形式,内容才是核心。微课的路在于与学科结合,内容结合,作为微课的使用者,应该既要懂必要的信息技术,又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虽然我们是农村学校,存在不小的城乡差距,微课、翻转课堂的使用暂时还很难,但信息时代的变革是相当快的,所以我们要在理论上认识它,技能上掌握它的制作,适当的加以尝试,当条件具备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的应用它,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此次培训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丰富自己的学习资源,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倡导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以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师专业化、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进而促进学校新的发展,紧跟形势,与时俱进,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