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节日范文 > 春节

春节的的作文范例【4篇】

春节2.23W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的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的的作文范例【4篇】

春节的的作文 篇1

今天是腊月二十八,我和爷爷一起贴春联。春联就是新春的对联,听爷爷讲,它的由来,历史悠久。

首先,我们要把旧的春联”请“下来。其实”请“就是撕,只不过说的吉利一点。如果弄不干净,就要在上面蘸点水,湿润后用铁丝球擦掉。接着,让门风干一会儿,我们在新春联的`背面均匀地涂上浆糊。最后,在半干的情况下,把新的春联贴上去。其中,最后一步最关键,它需要两个人的配合,因为春联要贴得工整,不能有偏斜,不能有高低。

看来,贴春联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春节的的作文 篇2

我家乡在东金店,每逢过年,我都要回老家。看到春节这样美好,我便想把它写下来。可这一个多月我不能把他都写下来,所以只好挑这几个我认为最热闹了。

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八粥又滑又香,味道好极了。每年这一天,我都会央求妈妈给我熬些腊八粥。腊八蒜是在腊八这一天将蒜瓣泡进醋里,封住盖。如果你用大肉作馅包饺子,用腊八蒜做汁话,那饺子会更好吃。

大年初一我认为也是十分好,原因没有别,就因为在这天,你姑姑、叔叔、哥哥、姐姐都来了,你会拿到许多压岁钱。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比除夕夜吃团圆饭、守岁更开心、更好、更热闹。

正月十五,元宵上市了,家家户户差不多都吃元宵。元宵也叫做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大家都是图个吉利。吃完元宵,就去街上看灯,我也会在这几天回到城里来,好欣赏政府为我们举办烟火晚会和那些美丽灯,五颜六色烟花在天空中绽放,让你应接不暇。

春节是快乐日子,是祥和日子,让我们一起来庆贺新春,来欢度春节吧!

春节的的作文 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春节对于我来说是有趣的、喜悦的,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十分的渴望春节的到来。春节,大家都知道,但由于地方的不同,过春节的方式也不同,我的家乡在杭州,每到春节,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在杭州过年的习俗可不少,因为今年的春节我是在外公家度过的,所以全家人一同行事,将家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这叫做“扫扬尘”。按民间的说法是,除了扫除灰尘外,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也是杭州人对辞旧迎新的表现。

在杭州很多地方都有大年三十包饺子的习俗,我相信这同时也是全国各地的'习俗,年近三十的时候,大家准备好各种食材,等到三十这天屋里一家人团座在一起热火朝天的包饺子!今年是猪年,舅妈想出来了一个包饺子的新花样,用绿色的蔬菜榨汁和面,在擀面皮的时候将白面和绿色的面拼接在一起包上丰厚的馅料,用手捻住包裹着馅料的面皮,于是一只只翠绿翠绿的饺子就诞生了,如同一颗颗小白菜一样甚是喜人!又用白面做了好多“小猪猪”象征着一家人猪年“猪”事顺利,大家一起帮忙做了好多“小白菜”和好多样式的“小猪猪”,一片欢声笑语,被欢乐笼罩着的我感觉到十分的幸福。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火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今年爷爷奶奶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出门买春联,而是从家里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红纸、墨水、毛笔还有荧光粉,原来是要自己动手写春联,大家新奇地看着爷爷有模有样的写起春联,最后纷纷也加

春节的的作文 篇4

俗话说“年廿十八,洗邋遢”,在粤西地区大部分城市,都会选择农历年二十八收拾二十九这两天进行大扫除,有洗去霉运的意思;

除夕夜,通常都是贴春联、红纸的日子。另外,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宰好鸡鸭,做年夜饭。同时,这做好的鸡鸭也会留一部分到第二天(正月初一那天)食用。因为,在正月初一那年是不允许动刀杀生的。

除夕夜的二十四时,也就是年初一的零点。家家户户都会将苹果(平安)、金桔(大吉大利)、糖果饼干、烧酒等东西摆在祭台上烧香拜年。通常还会用红纸包裹着红片糖和生葱,寓意新的一年里甜蜜和聪明。拜年的鞭炮烧完后,爸爸妈妈就会给家里的孩子老人发红包了。

正月初一这天,早上要一叫就起,不能赖床。起来后见人就要问好,绝不允许出现有问没答的现象。早饭跟平常的早餐不一样,这天的早饭是要吃饭的,代表丰衣足食。鸡鸭鱼肉类的荤菜是除夕那天准备好的了,另外还要炒一道生菜,寓意“生财”。这天一定要小心的就是筷子碗杯子什么的一定要拿好,不可以摔倒在地。还有,当天是不能扫地和倒垃圾的,不然就有破财的说法。

正月初二,是探望娘家的好日子。当天回娘家的女儿女婿要备好水果饼干的礼物,娘家有小孩的尽量准备好红包。

以往,由初一到初七这七天,长发的`女性是不可以在家里洗头的,尤其是初一那天。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忍受不了头痒头屑的困扰,便会选择在初一后的某天洗头。有时候为了避开家里婆婆的责怪,便会到外面发廊洗了再回家。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八这段时间都属于新年探望亲朋好友的日子,越往后年味就越淡了。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叫上元节,这一天人人手里都爱提着一个灯笼,食物以汤圆、饺子为主。

扩展阅读: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