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节日范文 > 除夕

除夕来历作文

除夕9.43K

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除夕来历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除夕来历作文

除夕来历作文1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身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村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乡亲们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柱拐棍,臂搭囊袋,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马赶羊,到处都是人喊马嘶的声音。一片匆忙逃慌的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心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头的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赶紧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摇头笑道:“婆婆若是让我在这住一晚我定吧年兽赶跑〃老婆婆惊目细看,只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老婆婆仍然劝说赶紧上山吧,一会年兽就要来了。老人摇摇头。老婆婆无奈只好自己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子,它发现村里气氛与过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一声,冲向了老婆婆家,就在这个时候!院内“噼里啪啦”响了起来。它浑身乱抖,再也不敢前进半分,原来它怕红色,亮光和炸响。这时老婆婆家的们打开了,之间院内的老头哈哈大笑,年兽大惊狼狈的逃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的人会来了,人们见村内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恍然大悟,连忙向乡亲们叙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起拥向老婆婆家,之见老婆婆家门上贴着大红纸,院内几根红蜡烛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相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朋好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就在周围的村子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方法了。

从此以后,人们把这一天叫除夕。

除夕来历作文2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除夕”是一年之中人们除旧布新、祈福禳灾的日子。

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民间多俗呼“年三十”或“大年三十”。在我国民间普遍重视次日,被成为“年关”。旧日,工商业者视端午、中秋、除夕为一年中之三大节关,每个节关都要结算帐目,而以除夕为最重要,要理清一年的来往帐,核实盈亏,规划来年。中国传统风俗,除夕与春节,时相接,俗相类,实为一个传统佳节。

“除夕”,义谓旧岁至此而除夕,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门万户瞳痛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梦梁录》卷云:“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家不论大小户,俱洒扫门,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话供物,以祈新岁之安。”《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图面,跳舞于市,行古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贴,井皆封,爆竹,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

除夕来历作文3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得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

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

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大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

人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

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情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仅光吃好的`,而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元,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