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节日范文 > 冬至节

冬至日记模板汇总七篇

冬至节1.21W

一天就要结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这也意味着,又要开始写日记了。你所见过的日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冬至日记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至日记模板汇总七篇
冬至日记 篇1

今天,是我们老家(福建莆田)扫墓的日子。俗称“冬至节”,“冬至节”里,农家团聚搓丸籽、吃丸籽,故我们都称“冬至丸”——此节有团圆之义和祭祖等习俗。

每年,处头打工的人儿,一般这时都会赶回家,上山扫墓,祭祀祖先,行孝礼。

这是莆田人一年节日里很重要的一个节,有“小过年”之称。

我在山东,今天天冷,在宿舍自己也煮上一碗“冬至丸”,吃上一回

——权当思念家乡吧。

在老家莆田,冬至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搓汤圆,还摆上贡品,祈求团圆平安。这一独特的民间习俗一直延袭至今。

冬至节的前一夜,按照莆仙民间风俗,厅堂上点亮了红蜡烛,祖先神位前的晾箔上装红福橘。

并插上一支”三春”(福禄寿纸花),一同供奉在桌上的,还有用红纸封着的10双筷子,以及一排生姜和一块板糖。

这些供奉的物品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供筷子,表示一家团圆;

——供生姜,表示家庭红火兴旺;

——供板糖,表示生活甜美幸福。

吃完晚饭,全家男女老少便围聚在亮堂堂的大厅中,热热闹闹地搓丸子。

丸子搓好后,要点着夜明灯,把丸子、生姜、板糖、红筷子等一起摆在厨房灶公前过夜。

冬至节一大早,把丸子放进锅里煮熟,再拌上白糖,就可以吃了。有的人家在煮丸子时,还适量切几片生姜和少量板糖放进锅里,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

冬至节早上吃了丸子后,全家人便带着煮熟的丸子、水果等祭品,上山扫墓,祭祀祖先。

冬至日记 篇2

x月x日星期x天气x

今天早晨,天还刚刚亮,冬姑娘又轻轻地拉开了我的窗帘。

“唉,这个鬼天气,冷死啦!”我醒来后大声嚷道,然后又躺下了。可是,一阵鸟叫声又吵醒了我,没办法,我只好起吃完饭后,我便和爸爸一起去上学。一出门,一阵寒风扑面而来,我抖了抖肩膀,戴上帽子,继续走着。不知不觉中,我想起了往年的春天:花儿竞相开放,大地穿上了绿装,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我们一家儿去爬缙云山,山上,树发芽了,花开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醒了。可现在,什么也没了,只有风婆婆和雪妹妹在不停地“工作”。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冬至,冬至是冬天最冷的天气,还有一句话“冬至数九,冰上走!”

啊,冬至来啦!

冬至日记 篇3

寒风呼啸,大雪翻飞,是一种模糊的印象,是一番番温馨的话语,二十四个节气纷纷迎来,天上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唉,又错过了,我无奈的起了床,洗漱过后,期待成了冬日里的一缕温暖,雨非是雨,雪非是雪,时而是个期盼的神情,时而是一场短暂的皑皑白雪……阳光照耀使朵朵鲜花绽放,片片飘雪成了冬至前的约定。

白白的在大地中娇养,冰冰的在润雨中转变,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个期约,让皑皑白雪呈现我的笑脸。

阵阵硝烟飘然而起,农家的冬至即将开始全新的旅程。

炒瓜子、炸豆子、品花生,大家已经忘却祖先遗留的种种习俗,我们应该保留祖先留下的传统习俗,老人们总是说“有的吃,吃一日,没的吃冻一日。”那只是民族传统习俗罢了,各地的传统习俗不同,冬至那一天全家欢聚一堂,边吃炒货,边聊家常,有说有笑的过冬至,我们不能遗忘祖先遗留的传统风俗,我们大家在冬至迎接迎接冬日里的第一场大雪……

每一个节气,每一个节日,我们都不能遗忘,冬至话下,总有一缕缕温情,与亲切的问候在冬日里涌动又是那个场景又是那份企盼,迎来了新的一年。

冬至日记 篇4

×月×日星期×天气×

当雪花飘落在寂静无声的大地上,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一个纯净的冬季已经来临?或许大多数人只是嫌冬天把火热的激情带走,而搬来了寒风和飘雪。但是,谁又注意过冬日的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呢?

冬至,在我们眼中,或许只是一个在地理书上记过的日子,一个平淡的12月22日。但是在中国古代,我们的老祖先们对这一天却极为重视。

古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足见人们对冬至的重视。人们认为:冬至过去,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吉日,应该庆祝。许多地方在冬至这一天,都有“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即用糯米粉捏成许多动物的.形象,放入蒸笼,蒸好后将其放在祖祠的牌位前,以示祭祀。祭祀之后,亲戚们还要一同举杯畅饮,联络感情,称为“食祖”。

但是,冬至的一些风俗习惯并没有被人们完整地保留下来,尤其在今天,冬至可以说是无影无踪了。而在上文中提到地“九层糕”也只能在史料中才能看见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心。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一直被人们高度重视:从除夕春节,到元宵清明端午节,再到七夕重阳,冬至,每个节日都有着各异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

而在今天,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着改革中的中国,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民俗节日也受到了外国洋节的猛烈冲击,正一步步走向社会的边缘。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西方节日,而春节,冬至一类的节日正在淡出年轻人的视野。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寻找冬至,寻找的不仅仅是冬至这个节日,而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每个人时刻铭记着句话,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血脉才不会中断。

冬至日记 篇5

今天是冬至日,我们一家人都去山上扫墓。天气真好啊,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山路弯弯曲曲,一路上人们都挑着食篮,成群结队地去往墓地。摆上汤圆、水果、面包、鱼肉等祭品,把纸钱烧上,放了鞭炮,然后在回家之前折上一枝松柏带走,妈妈告诉我说,这常青的松柏寄寓着子孙繁盛,代代延续。这冬至扫墓是我们莆田特有的风俗习惯呢。

冬至日记 篇6

×月×日星期×天气×

今天是冬至,妈妈说要吃饺子,冬至吃饺子是我家乡的风俗,早上吃过饭妈妈和我就去超市买包饺子用的材料。有鸡蛋和韭菜……买完菜回到家妈妈就没闲着,就开始剁馅,然后我就学妈妈以前的样子,开始和面。因为是第一次和面,首先我把一碗面倒到盆里,浇上温开水就开始和起面来,看起来有模有样的,可是完全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水少了,面太干了,就是水倒多了,和的面就变稀了,反复了好多次才把面和好,但是和的面却太多了,恐怕我们一中午都吃不完,这时,妈妈的饺子馅也剁好了,我们就忙活起来,开始包饺子了。

饺子在妈妈的教导下,似像似不像的都包好了,最后终于吃上了,我自己包的饺子。

真是开心的一天呀!

冬至日记 篇7

冬至之至,倒是很有讲究的。至善至美,难道是说冬达到了最好最盛大的时候?至为到达,冬到达了这个地方、这个时候,到了变化的节点上。对啊,它是知至知止啊!事物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有一个顿点、起点,然后再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冬至难道不是这样,把季节的精神整顿一下,再次振奋而行吗?

抵达始终是个顿号,前行才是永恒真理。如果把北方的冬区分一下,应当分别以冬至、立春为界,裁成3块。冬至后分别是入冬、深冬,立春之后到清明可算得上是出冬。这些年的冬有些混沌,说是厄尔尼诺闹出的暖冬。暖冬就不清明--初冬与深冬、深冬与出冬有时候看不明白,当冷不冷、当暖不暖,当雪无雪—这几年雪已经稀罕,无论什么时候来的,来多大的,别说孩子了,连大人老人都欢欣鼓舞,连说“好冬好冬”。今年的初冬是好的,标志就是来过两场雪。雪不大,覆盖了地,雪影停留在权桠上有那么半天。那天的喜悦,连一身燕尾的乌鸦叫声里都听得出来。

当然,每年真正的冷应当以冬至为起点、在深冬阶段,冷在“三九”嘛!冬至之至,是到了冬表达真正内涵的时候了吧。寒冷在衣衫单薄、清汤寡水的时代实在是灾难,至今膝部遇寒就疼在提醒我读书时代寒冬留下的伤痛。当时正好课本上有白居易《卖炭翁》,读到“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时,虽然教室里只有两只光冒烟不着火的炉子全身寒冷,但我的心愿与卖炭老翁一样,多希望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他那一车好炭能卖个好价钱,好解决一下“身上衣裳口中食”。当然,我们看到的是不堪想象的一幕,“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可怜卖炭老人,一车炭,只得那么点绡与绫,无法想象他这个冬天的日子怎么过去!人的感觉是从比较中得来的。诗里看到更加饥寒交迫卖炭翁,我那点儿寒冷,早已浑身温暖如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