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节日范文 > 端午节

古诗词中的端午节

端午节2.67W

过节就是过文化。每个节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但没有哪一个节能像端午节吃粽子那样,流传几千年不变样、仍保留原汁原味。

古诗词中的端午节

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多个版本,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说等,但流传最为广泛的却是纪念屈原说。相传屈原在楚国任大臣时,主张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但遭到王宫贵族的反对,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在外。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韵,千古传诵。当秦攻破楚后,他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投了汩罗江,以死明志。“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苏东坡的《屈原塔》字字血泪,句句哀鸣,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情思。“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的诗既应和了屈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烈,也为屈原受到的不公鸣不平。“屈原一叹传千年”,他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五月五吃粽子起源于爱国诗人,自然与诗词也就结下不解之缘。在我们老家就流传着不少粽子的民谣“诗谜”,有以形隐实的“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欲知其中美,解带扒衣裳”“四角尖尖草缚腰,浪荡锅中走一遭。若是撞上唐(糖)三藏,将被剥得赤条条”,有借人喻物的“珍珠白姑娘,许配绿叶郎,穿衣去洗澡,脱衣上牙床”“我在湖边迎风飘,相公邀我去看潮,我向姑娘讨把米,五花大梆缚我腰”,有借物明志的“每逢端午献玉身,一份真情一寸心。可口非因香味美,身有正气誉乾坤”“三脚尖,肚朝天,金丝缠绵花衣鲜。不仅因为味道好,珍珠玉盘祭圣贤”等。比起欧阳修的“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柳宗元的“青箬裹墟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圩人”来,“下里巴人”虽不比“阳春白雪”,但也朗朗上口、风趣灰谐、独具韵味。边品尝粽子的清香,边猜猜谜语,倒也一番情趣。此番情景也正好印证了“粽情不变承传统,诗在民间传精神”。

自古以来,粽子就是端午节的象征,作为一种传统美食和节日文化,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自然有了“粽香满诗词”的佳话。这年端午节,唐玄宗按惯例要宴请朝廷大臣,并给每位大臣赏赐了一份叫“九子粽”的`礼品以示恩宠。皇上一时兴起,即兴一首:“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九子粽”成为皇上的赐品,从此身价不菲。其实,九子粽能进宫,来自民间的智慧。诗人温庭筠早有“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的表述。因“粽”与“中”“粽子”与“中子”谐音,成了民间流传的吉祥物。“九子粽”是用彩丝将九枚大小不一的粽子扎成一串,寄希望子子孙孙都能“高中”。这样的期待正迎合了做官当老爷们的心愿,很快成为宫中人的喜爱。

粽子的五花八门,也带来诗词的丰富多彩。说四川“?筒粽子”的有陆游的“白白?筒美,青青水果新”,说“艾香粽子”的有“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说“绿菱小粽”的有元稹的“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说“高丽贡粽”的有“清暑初交殿角风,又传节物近天中。灵符旧系千丝缕,玉粒新颂五彩筒。”“云帆不却三韩贡,拜赐还教纪组功”。难怪说诗是世上最美的语言,一只小小的粽子也能让诗人笔下生辉,那么美妙,那么风韵。见到这样的诗句,粽香四溢,抗不住的诱惑,恨不得来上一口;但见到这样的诗句,如此美妙如此艺术,谁又舍得下口?欲擒不忍,欲罢不能,想吃是种享受,舍不得也是一种享受,这就是艺术给人带来的美。

标签:古诗词 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