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节日范文 > 清明节

跟清明节有关的故事八篇

清明节8.3K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大家知道哪些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跟清明节有关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跟清明节有关的故事八篇

  跟清明节有关的故事1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淮南子》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关于“清明”两字的来历,《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承继着许多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活动,催发着无数诗人骚客的诗情雅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清明扫墓祀祖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扶老携幼来到墓地,将酒食果品供祭亲人墓前,然后焚化纸钱进行祭拜。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诗:“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写的正是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凄惨情景。写哀思逝者悲痛心情的,似乎要数高翥《清明》一诗最为著名,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苏轼的《江城子》词是清明悼亡词中的杰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情感真挚,催人泪下,一代豪放派词人竟能写出如此缠绵婉约的词句,可见其对亡妻的思念之深。而在清明这一天,对于那些羁留异乡的人们,则只能在漂泊的地方感应清明的气息和呼唤,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遥遥祭告,正如权德舆所云:“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陆游也有“犹及清明可到家”的哀婉诗句,道出了千万游子清明盼归与亲人团聚的心声,流露出淡淡的无奈和惆怅。

清明又名“踏青节”,最宜外出郊游。清明踏青的习俗,据考证起于唐,盛于宋,时人谓之“游春”。唐、宋均是诗词鼎盛的朝代,故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诗圣”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流传。张先有“芳草拾翠莫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佳句,描绘郊野踏青游人往来不绝,妇女乘春游之际采撷花草,时已黄昏仍流连忘返的景象。“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的这首《踏青》动静结合,勾画出人们游春的动人场面。而宋代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此诗形象地描绘了西湖春天美妙的景色,以及人们倾城游春的生动场景。清末著名辛亥女杰、“鉴湖女侠”秋瑾女士17岁左右在长沙居住时,也曾作有关于“踏青”的诗词数首,其中一首写道:“西郊也为踏青来,携手花间笑语才。昨日卿经贾傅宅,今朝侬上定王台。”

古代的清明节,在民间还进行荡秋千、放风筝、踢球、射柳等体育活动。唐代诗人韦庄在《麟州寒食》三首中写道:“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间暖凤笙。永昼迢迢无一事,隔墙闻筑气球声。”“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熏。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诗中写了“荡秋千”“蹴鞠”(踢球)等活动,把清明前后人们游乐的情形写得有声有色。此外,郑谷的“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杜甫的“十年蹴鞠将雏运,万里秋千习俗同”,李清照的“荡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黄峪的“未到清明先焚火,还依桑下系秋千”等,都是唐宋时荡秋千风行民间的最好明证。唐代诗人高骈的“夜静弦音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形象地描写了清明风筝竞放的情景。而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更是描绘早春放风筝图景的传世佳作。

  跟清明节有关的故事2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跟清明节有关的故事3

许多年来,我一直以为清明总是湿漉漉的。这一点,连我那不识字的父亲都能背出一首诗来佐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然而,就在23年前的那个清明节,父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那时,杨柳吐绿,油菜飘香,浓浓的水汽在天空中酝酿。

父亲原是市里工人,后来家乡创办农机厂,动员他回来支持公社的集体企业,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父亲是铸造工,干的活儿既脏又累;人诚实,肯卖力气,上下口碑都好,他也因此积劳成疾,染上了肺结核。这种病过去叫痨病,也称富贵病,在鲁迅的小说中还是不治之症。病人一般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还要好菜好饭地调养。可那时我和妹妹还小,不能干活儿,母亲一个人也挣不了多少工分,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什么营养品可言?父亲无法胜任铸造工繁重的体力劳动,只好回家务农。农闲时就挑着担子走村串户,用自学的手艺给农民补胶靴、配钥匙、焊脸盆等,挣点小钱贴补家用。父亲在家里有一套专用的碗筷毛巾,从不和我们混用;有别人家请客他也是从来不去的,怕把病传染给别人。好几次,父亲从医院复查回来高兴地告诉我们,医生说他的病全好了。可由于生活贫困和农活儿过重,他的病又一次次复发,以至过早地撒手人寰。有时我痴痴地想:要是父亲能活到今天,该多好啊!现在已经有许多能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了。

父亲不识字,尝尽了睁眼瞎的苦头,因此他总是希望我能好好读书。那年我升入初中,为了给我筹集6元钱的报名费,父亲一连好几天都挑着担子出去,到晚上回来时总掏出一把角票和分票,可直到开学前一天才凑到5。39元。父亲内疚地对我说:“明天我再出去一天就行了。”第二天晚上回来时,父亲高兴地说:“够了够了。”说着把一堆零票放在我的面前,如同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可就在他转身去倒开水时,我突然发现他的腿一瘸一拐的。父亲轻描淡写地说:“狗咬的,没事的。”当我撩开父亲被狗撕碎的裤脚,看到红红的伤口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我不念书了,我替生产队看牛、拾粪挣工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一个耳光,骂道:“没出息的东西,不好好读书老子打死你!”这是父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打我。那年清明节的晚上,父亲再次发病,鲜血从口鼻中直往外涌,口不能言,却突然伸出手来将站在他身边惊慌失措的我往后猛一推,推得我踉踉跄跄地跌坐在地上。我知道父亲是怕把病传染给我。因为奶奶说过,生病的人临死前会把病传给离他最近的那个人。我被父亲这临终一推深深地震撼着感动着,这一推也使我一下清醒起来,真正开始了勤奋读书。尽管此后曾吃尽了苦头:饿昏迷过几次,冻得手脚生了冻疮化了脓等,我都咬着牙挺了过来。如今我已是一名乡村中学教师,过着小时候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而且我还正用自己的电脑写着纪念父亲的文字,并且用E—mail发送出去。如果父亲九泉有知,一定会含笑的。

“天气晴朗,万物滋生”,偶然看到书上是这样解释“清明”节气含义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清明并不总是湿漉漉的,湿漉漉的只是我们自己的心情。

  跟清明节有关的故事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跟清明节有关的故事5

刘先生来蟠龙村不到一年,就对四周的大山烂熟于心了,连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黑森林他也能进出自如。村人经常看到他背着药篓,拿着药锄,朝出暮归。采来的草药有的免费给村民治病,有的拿到城里换些钱来维持生计。

这天,小野找到刘先生,说听人说他对黑森林很熟悉,想让他带他们进去找到那口铜矿井。刘先生当即拒绝。小野是板田师团的特别行动大队的队长,这个特别大队执行的都是特别任务,一百多号人都是从师团数万人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都是精英。小野能出任队长,显然不是浪得虚名。这样的人从来都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

第二天一早,小野又来找刘先生,这次他早有准备,拿刘先生妻子、孩子以及全村人的性命来威胁他。刘先生愤怒地指着小野说不出话来。这正是小野想看到的结果。他知道,只有这样,刘先生才有屈服的可能。

接着,刘先生不再看小野,而是抬头看天空。天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远方天际处,大片大片红色的云朵仿佛火焚烧着一般,不停地翻腾舒卷。一群群各种各样的鸟从山那边飞过来,奇怪的是,它们都不鸣不叫,只是无声无息地飞着。刘先生看了好一会,终于开口对小野说:“好吧,你赢了。”

小野的队伍是早晨出发的。那天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天气就格外地热了起来。待太阳从东边的山冈跃出,天气就更热了,仿佛置身在炎热的夏天里。

刘先生一袭青衣,背着药篓,手执长嘴药锄推开门走了出来。他并没有看站在院子的小野,而是又自顾自欣赏天上变幻万千的美丽云彩了。天上再也没有鸟儿飞过了,那昨天还流连在天际的红色云朵此刻已无端地碎成了无数块。

小野用手擦着额头上的汗说,刘先生,我们可以出发了吧?刘先生点点头,然后回过头朝屋里大声说:“放心吧,这么好的天气,我一定可以成功的。”说完,他就迈步向院子外面走去。他走得很坚决,目光一直看着前方,跨出了第一步后再也没有回头。小野冷笑一声,紧紧地跟在他的后面。他想,小不忍则乱大谋。待找到那口铜矿井,再找刘先生算总账也不迟。

雪是快到傍晚时分才下起来的。一开始是刮风,风很大,顷刻之间就吹走了满天红色的云朵,厚厚的阴云眨眼就布满了天空;接着,天气一下子就冷了起来,似乎从夏天一下子走进了三九寒冬。还没有等人反应过来,鹅毛般的大雪就铺天盖地下了起来……

到了第十天,山上的积雪多少化了一些,村里人壮着胆子进山找人,费尽了周折足足用了三天时间才在黑森林的附近找到刘先生。

他已经成了冰雕,但他并不是冻死的。在他身边,有七个鬼子被长嘴药锄一锄毙命。他也身中十弹五刀,最致命的一刀是小野的那柄东洋刀,那刀穿胸而过。他中刀之际全力锁喉一掌,与小野同归于尽。那场大雪,让上山的一百多人没有一个能活着走出大山。除了刘先生杀死的那八个鬼子,剩下的鬼子不是冻死就是摔死……

  跟清明节有关的故事6

多年以后,清明那天,将军来到山村。

他要祭奠满子。

两个兵将满子送回来。回来时,满子早已死去。他的身体甚至已经变臭,然而他的脸,却被两个兵清洗得干干净净。陪同满子一起回来的还有一点儿钱,不多,却足以令满子的父亲和满子的女人,挺过那段最难捱的日子。

兵只待了一会儿,便匆匆赶回战场。战场需要士兵,尽管等待他们的,可能也是死亡。

满子是战死的,兵这样说。他们趴在战壕里,一颗手榴弹近在咫尺地炸开。满子喊一声“我的娘啊”,就死了。满子的娘早就死了,满子当兵以前就死了。她是饿死的。死去以前,她像啃萝卜一样啃掉了自己的五根手指。满子将娘下葬,头也没回,当了兵。当兵会被打死,炸死,熏死,吓死,可是当兵不会饿死。哪一种死法都比饿死好一千倍一万倍。满子认为世界上最痛苦最恐怖的死法,就是饿死。

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有关满子的死因不断传回村子。一种说法是,满子是自杀而死。大战在即,满子让自己吃饱,然后偷偷躲进一间屋子,拉响了手榴弹。他宁愿将自己炸死也不敢面对敌人,他恐惧到了极点。那个夜里,也许他认为,就算饿死,也比端着步枪跃出战壕幸福得多。

另一种说法是,满子在他参加的第一次投弹训练中,怎么也扔不掉手里的手榴弹。手榴弹冒出白烟,满子五官狰狞,五指抽筋。他做出至少八次投弹姿势,他甚至将自己投出去,可是手榴弹仍被他紧紧攥在手里。手榴弹终于炸开,就像撕开一朵灿烂的烟花,他喊一声“我的娘啊”,血流如注。

当然还有更多传闻:他偷了手榴弹去河边炸鱼,一片三角形的弹片准确地切开他的脖子;梦里的他将手榴弹当成香喷喷的油条,他的嘴角飘着引线,脸上挂着贪婪的笑:他偷了老乡的核桃,然后用手榴弹猛砸坚硬的核桃壳,手榴弹就响了;他聚精会神地端着满满。_碗稀饭,不小心摔了一跤,手榴弹就响了……每一种说法都与吃有关,每一种说法都与手榴弹有关,每一种说法都与战场和杀敌无关。每一种说法,都能够准确地命中他被炸烂的身体和完好无损的脸。

战争过去多年。现在,将军来到村子,他要祭奠满子。

他坐在小小的院落里,面前坐着满子的老爹,稍远处,满子的女人轻轻抚摸着一条狗。狗已经很老,它活了整整十五年。满子娘被饿死,狗却没有。狗是满子从街边拣来的,狗活到三岁以前,从没有见过真正的粮食。

满子他,到底怎么死的?老爹问将军。

将军摸出烟,递一根给老爹。老爹搓搓手,笑着,不去接。

有人说他用手榴弹砸核桃,轰一声响……有人说他从腰里往外拔手榴弹,却只拔出一条引线……他到底怎么死的?

将军摸出一沓钱,递给老爹。老爹搓搓手,终于接下,却擎着,不敢揣进口袋。

到底怎么死的?他擎着那沓钱,问将军。

当然是战死的。将军说,夜里阵地遭到袭击,一颗手榴弹甩进我们的战壕……

将军瞅一眼不远处满子的女人。女人漫不经心地抚摸着那条狗,眼睛却忽然一闪。

将军起身。我得去看看满子,他说。

山野萧瑟。虽是清明,绿意却并未泛出。坟头上挣扎出几蓬灰色的野草,风吹来,草叶呜呜地响。细听,草叶间分明传出枪炮声,爆炸声,呻吟声,惨叫声……

将军跪到坟前,将那些杂草拔得一干二净。一根棘刺划伤他的手指,他将手指举到眼前,凄然一笑。

将军站起来。身后,女人扶着老爹。狗趴伏近前,呜呜咽咽,泪光闪烁。

能不能,让我和满子单独待一会儿?将军说。

女人和老爹便转身离开。他们为将军留下一摞黄纸钱,他们已经好多年没有来过满子的坟头了。没脸来啊,老爹说,他没有参加过一场战斗,他用手榴弹砸核桃……

他是战死的。将军说,满子是好样的。

将军点燃黄纸,青烟袅袅。将军再一次深深跪下,冲坟头连磕三个响头。

大战在即,你怕,我也怕。将军说,我只想把你关一会儿,只想当我放你出来时,你不再怕。可是满子,我只知道下掉你的枪,我哪知道你还藏了手榴弹啊!

将军咬紧牙关,一滴眼泪砸进黄土。将军掏出,对准右手手腕。将军说,满子,还你一只手,两清了吧。

枪响。山野萧瑟。山野浩荡。

  跟清明节有关的故事7

临近清明,雨水特别多,罗老太太的泪水也特别多。

因为她那大有出息的儿子终于开着豪华小车回来了,带着大把大把的钱回来承包村里高速公路路基修建,同时给她买了一堆好东西说要好好孝敬她,还要将祖坟修葺得富丽堂皇。

大家都说罗老太太好福气,生了个能干儿子,连国家工程都包得下。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曾看见她老罗家祖坟冒过青烟,每次听到这种话,罗老太太暗淡的眼睛就会充满闪闪泪光。

罗家祖坟果然趁着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迅速冒出了青烟,不过是挖掘机和推土机的青烟。机器轰鸣声中罗老太太的天塌了,人倒了。

“娘啊!”

罗老板有点慌了,原来老娘天天念叨推坟山就是要她的命是真的,他开始后悔没有依着老娘把坟山头那片乱葬岗也挖出来一起迁葬。不过他问心无愧,自家祖坟已迁葬好了,而且其他坟头不管迁葬还是推平,他都进行了合理赔偿,他已为此花过了不少钱。

罗老板觉得作为胜利村的一员他已做了该做的,漫无尽头的春雨已经严重耽误了工期,不能按期完工的后果是他最不能承受的。

钱字当道的年代,谁还有精力去做无谓的沟通?一个人心里装满了钱,本就没有什么空间去装其他东西了。

接下来的日子罗老板仍旧抓紧每一个停雨甚至小雨的日子站在遍地零散骨头上监工,罗老太太仍旧躺在医院的重症室输氧。

虽然细雨绵绵,罗老太太毕竟还是醒了。

罗老板百忙中亲自开着豪华小车把老娘接回村里时得到了绝大多数乡亲的认同和赞赏,在一片恭维声中罗老太太浑浊的双眼中再次浮现闪闪泪光。

三天后,罗老太太死了。她只给儿子留了一句话,给世界流了一颗最深沉的泪。

罗老板花大钱请了方圆最好的地仙,地仙果然有两下子,下葬的吉日居然春光明媚,罗老太太风风光光地葬进了新坟山。下葬时罗老板再次中气十足地哭了出来:“娘啊!”那一声哭喊,他手下人都准确地被感动得潸然泪下!

也不知是新坟山的风水有问题,还是罗老太太心有怨念,接下来的日子里罗老板诸事不利:自己染上了伤寒不说,工地上也时不时有人出事。罗老板的霉运最终被一个大雨倾盆的深夜终结,那夜的泥石流掩埋了罗老板的材料库。罗老板又成了一无所有的罗记恩,一无所有的罗记恩在床上躺了三天。

三天后,罗记恩拖着孤单的脚步看了旧坟山、看了亲自下令砍伐光的变形山坡、看了山坡下那片被泥石冲毁掩埋的房子田地,他的脚步最后停在了罗老太太的坟前,缓缓跪在泥泞的坟前,他慢慢地磕下了头,嘴里嚼着眼泪念着:“娘啊……娘……我错了……”

没人知道罗记恩是什么时候离开村子的,只是都知道在他离开后咒骂他:动了村里的龙脉,气死了自己娘。总之他倒什么霉都活该!

罗记恩离开没多久县里就派人来处理泥石流灾情了,遍地的零散遗骨也被捡起来厚葬。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故事——原来村里那片乱葬岗秘葬着当年战死在胜利村的几名解放军,掩埋时为了不被发现就没留坟堆,其中就有罗老太太的胞兄、男人和亲生儿子。罗记恩的亲生父亲正是当年的烈士之一,罗老太太临死前才将这守了半辈子的秘密告诉罗记恩……

  跟清明节有关的故事8

每年清明节期间,我都会想起家乡已故的亲人,一个人默默地流下眼泪。

离开家乡22年了,在这22个清明节里,由于种种原因,我只回到家乡祭祀过一次。但我一直没有忘记家乡的亲人,每一个亲人的音容笑貌,始终在我的梦里出现。我在省城的每一天,都心系着家乡的亲人,他们的劳动一定很累,他们的生活一定很苦,他们生了病一定没有钱去医院。

1992年的正月,我在父亲和母亲的坟前磕了几个头,就来到了省城谋生,想干出一番事业回报家乡,报答家乡的亲人。可惜的是,至今还是两手空空,无家无妻,孤身一人客居省城,辜负了家乡亲人们的期望。

在这22年里,家乡的亲人已经离去了十几个,每当一个亲人离去,我都会默默地回忆着他们生前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我来省城的第二年,三婶就离世了。三婶生病时,曾经和我大哥说,她想看看我,可又怕我没时间回来,下次回家就看不见三婶了。遗憾的是三婶生病和去世时,家人都没有告诉我,是我回到家乡才知道这个事实。

我小时候,妈妈奶水少,我曾经无数次吃过三婶的奶。三婶奶水也不是很多,可三婶十分疼爱我,只要我去吃三婶的奶,三婶就会尽量满足我的小嘴巴。妈说我三婶心好,三婶的女儿比我还小一岁,三婶情愿让女儿饿着,也要让我肚子吃饱。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在我健壮的身躯里,曾经流淌过三婶的奶汁。可三婶生病了,想看我一眼都未能遂愿,为此,我心里经常隐隐地疼痛。

我到省城的第四年,大姑妈病逝了。大姑妈和我家是邻居,我妈和我爸去世后,最关心我的人,就是大姑妈了。我在兄妹五人中排行最小,哥哥姐姐都已成家,就我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过着日子。由于父母生病,离世较早,我从小就缺少家庭温暖,性格也变得内向和孤僻。可我是个志向远大的孩子,立誓要好好读书,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为家人争气,为家乡争光。当我废寝忘食读书的时候,大姑妈就会经常出现在我面前,端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或拿两块热乎乎的饼子送到我手中,抑或悄悄地把她家菜园里的菜,摆到我家的锅房里……

突然那一天,老叔发电报说大姑妈病重想看看我。正当我第二天中午准备回家时,又收到老叔的电报,让我不要回家了,大姑妈病已减轻。那次我没有回家,要是回到家,还能和大姑妈说几句话。因为没隔多天,我又收到电报:大姑妈已病故。最后一眼看见大姑妈的时候,她已经躺在门板上,我揭开她脸上的火纸,在她冰凉的额头轻轻地吻了一下。

1998年的初秋,老叔去世了。老叔得的是中风,救治后留下了偏瘫和歪嘴的后遗症。我回到家里,看老叔这个样子,泪水一次次止不住地流出来。我坐在老叔身旁,紧紧地握着老叔的手,要老叔坚强起来,战胜疾病,争取早日重返工作岗位。老叔的目光已经不像从前那样灵动了,只能看见老叔的目光里,挤满了求生的欲望。老叔问我:南京能不能看好这个病?我说:不……不容易。老叔又说:村里有几个人也是这个病,有一个人好了。我说:打听打听,那个人是怎么好的,老叔你照着他做,你也会渐渐地好起来。

我回到省城,一直留意中风的相关资料,想把老叔的病治好。老叔干了几十年的小组长了,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意让村民们戳脊梁骨。我没来省城之前,一次去北京参加笔会,路费是老叔找村委会争取的,可村里没有直接给,是老叔用那点可怜的工资,一个月一个月地为我抵债。老叔曾经对我说:我们朱家有出息的人,第一个肯定是你,老叔等着你开辆小轿车回家,在我们村里风光风光。老叔!你的话我记住了,如今我可以开一辆小轿车回家,但老叔已经看不见了。

最让我想想就流泪的是,老叔去世那几天,我没有回家为老叔披麻戴孝。接到家里电话说老叔去世了,正碰上我自学考试。我经过一夜考虑,狠狠心抹掉眼泪,不回家见老叔最后一面了。因为我已经自学多年,就等这两门课程毕业,如果这次不参加考试还要再等一年。老叔的在天之灵不但没有怪罪我,还保佑我顺利通过了两门考试。考完试不几天,我回家跪在老叔坟前哭诉着,烧了一大堆火纸后,给老叔又磕了几个响头。

要说家乡离去的亲人还有许多,如,四叔、三姑父、老舅、老舅妈、大姨妈、侠嫂、三表姐……他们都去见祖先了,都去见我的父亲母亲了,这么多的亲人在那边,也算是团聚了。

2013年的清明节,我回到家乡,跟哥哥姐姐一起为父亲的坟墓加了新土,为父亲的坟头戴上帽子。我跪在父亲的坟前,既悲伤又气恼,为母亲的坟墓被推平了找不到而落泪。我称呼着每个死去的亲人,为他们点香焚纸,祝他们在那边安康幸福!

我在父亲的坟墓上插了几枝新柳,让父亲也感受到清明节的气氛。假如几枝新柳能和着春天长起来,那一定是父亲的力量,在家乡温润的土地上,焕发着青春的光芒。

标签:八篇 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