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节日范文 > 清明节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清明节2.31W

说起清明两字大家是不是首先想到的就是清明节吧,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盛大的祭祖节日。以下是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欢迎阅读。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1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2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2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3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3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4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4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5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5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6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7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6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8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7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9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8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10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9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11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10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12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11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13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12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14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13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15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14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16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15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17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16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18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17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19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 第18张

清明节小报图片分享20

  传统的清明节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清明节也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汉高祖刘邦祭拜父母

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于取得天下。

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

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菩萨命穷人插杨柳

相传,过去一些财主老爷们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粮食吃不了,霉烂了,就倒在河里。而穷人连肚皮都填不饱,忍饥挨饿,四处逃荒要饭。

这天,土地神到人间巡察,看见河里有许多倒掉的霉烂粮食,于是上天禀报说:“土地长出的五谷都被人糟蹋了。”玉皇大帝闻奏,立即派火光菩萨到人间去降天火。

这天正是清明节,火光菩萨带着火龙火柱,脚踏白云来到人间,只见三五成群的人出去讨饭。火光菩萨想:既然把粮食倒在河里,为什么这些人又没有吃的呢?先看看再说。于是他就变成个讨饭的叫花子,来到一家穷人门前。那穷人见他可怜,将端到自己嘴边的一碗野菜给他吃。火光菩萨才知道把五谷倒在河里的是财主们。便叫这家穷人转告贫穷人家:这一天都在门前插上柳条。

这天晚上,财主们的房屋都燃起了熊熊大火,而穷人家家插了柳条,都平安无事。后来,人们为了防火避灾,每年清明节这一天,就在门前插上青青的柳条了。

除了汉族,中国北方的满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南方的壮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纳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虽然扫墓祭祖、踏青春游是清明节基本内容,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的清明节也是各有特色:壮族对祭扫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届时要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等到祖坟去上供,行拜礼;土家族在清明节这一天要上坟挂青,家里要吃猪头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风,清明节要上山采艾蒿,洗净切细后,与糯米、腊肉、蒜苗、五香、盐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

  【清明节诗句】

NO1、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张?《寒食》

NO2、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寒食》

NO3、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王建《寒食》

NO4、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张?《寒食》

NO5、晴日暖,淡烟浮。——仲殊《诉衷情·寒食》

NO6、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邵谒《长安寒食》

NO7、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NO8、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NO9、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NO10、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NO11、羽书万里飞来处。——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NO12、笑摘双杏子,连枝戴。——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NO13、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NO14、记前度、刘郎曾赋。——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NO15、窗中草色??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NO16、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NO17、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NO18、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吴文英《花心动·柳》

NO19、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NO20、彩索平时墙婉娩,轻球落处晚寥梢。——温庭筠《寒食日作》

NO21、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NO22、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NO23、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NO24、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NO25、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NO26、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NO27、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NO28、绿云蔽日树输?铩!??颂?濉读俳?伞で迕髑耙蝗罩趾L摹?/p>

NO29、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NO30、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NO31、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NO32、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NO33、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NO34、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NO35、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NO36、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NO37、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NO38、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NO39、更萧萧、陇头人去。——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标签:小报 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