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生活范文 > 家居

以房养老的现实意义

家居1.11W

老龄化加速,养老体系不给力

以房养老的现实意义

随着“老龄化”加速到来,居民养老因为养老金“缺口”而成为学界和公众担心的问题。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我国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而根据民政部此前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比率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提升,2012年该比例达到1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人口老龄化也加剧了我国的养老压力。

养老体系在社会快速老龄化面前显得如此弱不禁风。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将我国养老体系比作金字塔,"底层是基础养老金,中间是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金,顶层是个人商业保险,经测算,三者占GDP比重不仅低于OECD国家,而且也是'金砖五国'中最低的。"

2012年6月,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银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研究团体撰写的《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 .3万亿元。这份研究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设G D 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 D P的38.7%。

一方面是养老金的巨大缺口,另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这让更多的人开始思索如何增加居民养老方式,分担养老压力,于是便有了延长退休时间、迟领养老金、以房养老等对策的出现。

以房养老之所以不断在国内被提及、被实践,就是因为它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很多专家一致认为以房养老之所以值得期待,是因为有两个现实原因,一是"4+2+1"的家庭模式已经出现在人们眼前,面对巨大的.家庭压力,独生子女一代很难再稳妥地用自己的力量给老年人一个天伦之乐的晚年;二是随着我国医疗保健条件的逐步改善,老年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整个晚年的花费也在不断增大。而以房养老的养老模式恰恰能改善"有房富人,现金穷人"的"中国穷老人"现状。

有房老人多,空巢老人养老需求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认为,金融养老、以房养老,是国外较为普遍的养老模式,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此次国务院出台的意见提出,逐步放宽限制,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对于老年人、保险公司来说都是利好消息,如果试点成功,对于解决老年人的养老资金问题、盘活已有房屋资源、扩大保险公司业务都有积极意义。

根据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拥有自主产权住房的城市老年人分别为67.6%、75.3%和79.2%。总体看,城市老年人将是"以房养老"模式收益主体。而2011年来自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数据表明,目前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户达56.8%,一位老年人独居家庭占比为23.4%,部分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获得更多专业照料服务,而他们收入很难支付其服务需求,有通过盘活住房,保障自身养老愿望。

“一方面,养老金存在较大缺口,需要不同的渠道和方式来补充;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居民住房拥有率较高,所以推行以房养老也有物质条件。”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称:“在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也能够让老年人有足够的资金去改善生活,扩大消费。”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认为,“以房养老”实质是老年人将自己产权名下的住宅实物资产,通过市场交易的途径分步分期或者一步到位地置换为养老经济资产,以满足老年经济所需的养老方式。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户籍壁垒形成了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多数职工享受“低工资、高福利”政策,住房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城市家庭普遍拥有至少一套房屋,随着房改的推进,成为居民家庭最大资产。

不过这种方式并非适合所有老年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平表示,“以房养老”是老年人将自有不动产实现变现,为增加或补充自己的养老资金的一种养老选择,这种选择更多体现在城市老人身上。他认为,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及地域差异,农村地区在相当长时间内仍是辅助型“土地养老”,难以实现“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值得去探索。但推广之路还很漫长,要实际推行“以房养老”模式,更需要具备诸多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