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电影

关于电影钢的琴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电影2.31W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影钢的琴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电影钢的琴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电影钢的琴的观后感1

那日,看完《钢的琴》,我不禁抹下两滴眼泪来。

这部影片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女孩叫妮儿。妮儿很爱弹钢琴,她的父亲是某所学校的音乐老师。一次,因为妮儿在钢琴室练琴练的很晚,妮儿的父亲就这样丢了工作。妮儿的母亲因为家里太穷已经不想跟她爸爸过日子了。摆在她面前的是一件艰难的抉择。妮儿说,谁能给她买架钢琴就跟谁过。她的父母都想得到她的抚养权。妮儿的父亲为她做了架木头钢琴,木板上画着琴键,发不出任何声音。父亲说,只要心里有音符就能听得见。但有一天,他听说女儿要跟妈妈过就赌气把那架木钢琴砸了。女儿哭着不走,说,不跟妈妈了,永远跟着爸爸。听了这句话,妮儿父亲的气消了,又觉得有点对不起她。某天傍晚,他和自己几个要好的哥们去学校偷钢琴。结果偷琴计划失败,他也差点进了公安局出不来。他还是不甘心,到图书馆借了本《怎样做钢琴》,他从那堆俄文中一个词一个词地翻看词典,翻译成了中文,经过几番周折,妮儿的父亲终于做好了那架钢做的琴。但父亲为了让妮儿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最终却放弃了对她抚养权。妮儿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了放钢琴的废弃工厂。在那里,妮儿用她那双手,弹奏出了世界上最美妙的琴声。

这个故事中表现出的父爱是那么的感人:妮儿的父亲是多么地疼爱自己的女儿,他为了安慰女儿,特地做了一架木的钢琴。琴弹不出任何声音,他却告诉女儿,音乐是用心去听的,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的。后来,为了挽留女儿,下了很大的工夫才做好了有几百个琴键的钢琴。妮儿的父亲用爱编织了数不清的善意谎言。当最后妮儿用稚嫩的童声问她的父亲,这琴能弹出声么。父亲肯定地告诉妮儿,一定能。我的眼泪就像珠子断了似的,流了下来。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疼孩子爱孩子、到老依然对孩子放心不下的。

我们总以为孝敬父母的事来日方长,时间还多着呢。可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妈妈的鬓角有了几许白发,爸爸的腰不再挺拔。当我们还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里时,时间却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我们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

从现在起,替父母分担一些活儿,以免会造成终生的遗憾。

  电影钢的琴的观后感2

九十年代北方的重工业城市,破旧的钢铁厂,萧瑟的街道,黄昏时缓缓开过的火车,甚至是那两个陪伴了几代人、一直竖立着的'、不停往外排烟的烟囱都在无时无刻的渲染着一种衰败落魄的氛围。故事以葬礼开头,以小元弹着陈桂林做出来的钢的琴结束,发生在万物凋零的冬季。整个影片和这个落魄的城市一样低沉,为数不多的笑点都让人隐隐地透着点心酸。

看完《钢的琴》后,对陈桂林的印象是惊讶的。他会弹琴,虽然自己没有条件,也在尽力满足女儿小元的兴趣爱好;在所有人都在签字反对炸烟囱的时候,他能独辟蹊径,想出一个看似不可思议却又貌似可行的办法,尽管到最后烟囱还是没能留下;在四处借钱碰壁之后,他在图书馆查阅书籍,召集好友,决定自己做出一台钢琴,让女儿留在自己身边。作为一名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下岗工人,他给人的感觉是成熟,先进,前卫并且敢想敢做的,与同时代的其他工人是不同的。

电影中陈桂林带着女儿在朋友家练琴,被几位女老师严令禁止。身为老师,却不能理解一个孩子对钢琴的热爱和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父爱;身为女儿,却对爱她的父亲说谁给她买琴就跟谁这样的话。

偷琴失败后,陈桂林在黑暗中、灯光下、抽着烟、飘着雪、弹钢琴。那好像是陈桂林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后的心理状态,他没钱也没办法给小元一架钢琴。

小元亲妈来看小元,给小元买了很多东西,小元问他怎么想的时候,陈桂林激动到把小元赶出去并且把之前自己用木板做的钢琴都推翻踢毁。此时的陈桂林该是在生气小元的要求,更气愤自己的无能为力。

……

这些情节都能够让观众轻易的感受到陈桂林对女儿的爱,为了留下小元而做出的努力

影片里对城市环境的镜头的刻画也毫不吝啬,一群人在倒塌的楼房上、脏乱的钢厂里、枯黄的早木中忙活着自己的事情,反衬出在这个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们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不平凡的事情,而让人生出一种敬佩的感情。最后钢琴成功造出来了,陈桂林却主动放弃了小元的抚养权,而那两根烟囱,最终也还是没能留下来。结局或许是悲伤的,但是从整个电影的基调来看,这样的结尾又不让人觉得意外而且容易让人接受。

也许对陈桂林来说,套用汪工说的话:如果我们成功,他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失败,他将会成为一段美好的记忆!

  电影钢的琴的观后感3

今夜无事,静心看了一部次新国产影片《钢的琴》。之所以在友人从国内带回来的一堆copy碟片中选择这部片子不是因为其他,只是因为对片名感到好奇。

人在南非很长时间了,对国产影片了解不是很多,但是依稀印象中,感觉近些年能真实反应国人生活状况的片子并不是很多,貌似忽悠类,脑残娱乐类,高大全类的片子成了主流,荧幕上看来看去,还是10年前那几张老脸在晃悠。

但是,看完这部片子,我不由得从内心发出一声赞叹:“小制作大内容钢的琴父的爱人间情。好!”

影片的整个结构框架和剧情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在90年代中期,在东北某地,承受老国企改制后恶果的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能和离婚妻子在争夺女儿的战斗中胜出,和周围一群同样是下岗工人的伙伴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做出了一架钢琴。

影片以主人公制作钢琴为线索,深入刻画了当时下岗工人的生活状况,残破的家庭、不幸的婚姻、拮据的经济条件、仅能勉强度日的临时工作……。但是也从另一个方面深深展现了主人公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对女儿的深切的爱,以及对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还有就是下岗工人之间深厚的阶级感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义气吧。

影片叙事性强,整个故事情节紧凑,不拖沓,没有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没有说教,没有煽情。只是用镜头把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婉婉道来。虽然朴实无华,但也不是说影片平淡。其结尾有点欧亨利式的,主人公在钢琴就要做好之前突然放弃了,因为他的一个朋友被捕使得他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状况是无法给女儿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的。但是在女儿归了女方后,他又带着大家一起完成了钢琴的制作,这时候的他不仅仅是在做钢琴,而是为了通过制作钢琴这件事来证明自己对生活的抱有的乐观态度和自身的能力

影片的实景拍摄相当不错,如简陋的住宅、脏乱的街道、破旧的厂房,斑驳的围墙、过时的标语,灰色的天空……让观众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在心中产生不少共鸣。

《钢的琴》的背景音乐相当不错,老港台歌曲,老革命歌曲,前苏联经典歌曲,俄罗斯的摇滚乐轮番上阵,烘托了影片气氛,感染了观众的情绪,也是整个影片中的亮点之一。

影片的充满东北口音的对白很诙谐,有点小品的风格,但不贫嘴,不招人烦,还充满了喜剧元素。为影片沉重的时代背景稍稍松了绑。

我喜欢女主人公秦海璐的表演,本色地把一个敢爱敢恨,执着的东北女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男主人公的表演亦是相当出彩,尽管不显山露水,但是让人感觉他的表演就是这部影片的灵魂,简约成稳顺畅。

这部影片使我看到了国产影片的希望,不求大场面大制作,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好的导演,把要说的事情讲清楚了,表演明白了,让观众认可了,那就是部好影片。

  电影钢的琴的观后感4

闲来无事整理一下电脑,看到一个几年前的电影《钢的琴》,已经忘记剧情了,拖着鼠标快进的了解一下,影片中有秦海璐出演的,出于对她的喜欢于是又重温了一遍。

剧中里面小元的母亲找了个卖假药的有钱人结婚了,想给小元更好的环境,把她接走,而小元的父亲想把她培育成为一名钢琴家。因生活条件所限没有办法给小元买钢琴,在多方想办法后,决定给小元做一架钢琴,召集了自己所有的朋友,义无反顾,想做木架钢琴,却因木料所限而改做钢架钢琴,从琴弦到琴键,自己和一位钢琴厂的工程师研究苏联文献,虽中间有些许曲折,但最后还是成功的做出一架钢琴,在影片的最后,当那架浸透着所有人希望和汗水的钢琴慢慢由破旧的工厂中移动出来时,桂林拿着一把破旧的小椅子,放在钢琴前,对小元说:"来,试试。"

破旧的凳子、破败的工厂、一架纯钢制的"钢"琴,如果你的父母将这些摆在你的面前,你是会开心的坐在上面弹奏一曲自己最擅长的音乐,还是一脸嫌弃的走开,告诉父母自己同学家的钢琴并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时代很多人都遗忘了艰苦、汗水、节约,只知名牌、享受、浪费。在拿出自己送给小元的礼物时,桂林脸上并没有送给女儿礼物时的骄傲感,更多的是沉淀、是沧桑,还有一丝诀别,小元用那架无论是声音还是外形并没有很出色的钢琴弹奏时,桂林脸上终于出现些许动容,在我听来尽管声音并不十分悠扬,但那钢琴声会使人永远铭记。小元是幸福的,虽未得到一架正规德国制造的钢琴,却可以收到童年最珍贵的礼物,试想在我们小时候,有谁收到过父母亲手制作的礼物,并且又是如此贵重,这架钢琴细节上可能并不精致,但它却永远留存在音乐扬起时在场所有人的心中。桂林是成功的,他虽然没有钱,但是却有着一帮铁哥们,无论是偷琴还是造琴都跟着他义无反顾,他够义气、够敞亮、够朋友!

这部影片当年他它打动了无数观众,影片中不时想起悠扬的音乐,让观众感受到在炼钢厂这样一个纯工业化的地方也有音乐家、歌唱家、手艺人,可以说是人才辈出,任何人都拥有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人在衣食无忧时只把兴趣当爱好,闲时拿出来玩玩,只有在走投无路时才会发现兴趣能成为饭碗。无论身处何地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身处泥淖,我依旧有像百合一样高洁的人格,身处城堡,我依旧也不会荒废人生,人生要过的充实一些,人生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心灵上的空虚、无归属感,需要依靠外物填补自己内心,挨过时间。

  电影钢的琴的观后感5

看完《钢的琴》,心潮澎湃。其实,高手在民间。

几个钢厂的工人,可以造出钢琴。试想,如果让他们造航母呢?他们会不会想出方法?

电影的一开头,影片黄昏的颜色和极富浪漫色彩的烟囱,让人一下子想到了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难道这也是一部浪漫主义电影?随着故事的推进,慢慢感受到,故事情节很好懂。虽没有波澜,但节奏紧凑。让人不禁佩服张猛导演的时代感。如果换其他人执导,恐怕又会不断的煽情,让人不得不感到阵阵肉麻。

音乐是《钢的琴》中非常吸引人的重要元素。从头至尾,一直贯穿着苏联歌曲,而且故事的背景是在鞍山。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大跃进时的大炼钢铁。毕竟是喜剧片,在传统的苏俄风格音乐之间,出现了超级玛丽的背景音效,让人会心一笑。女一号的歌声更是让人耳中一新,无论是音腔的把握还是节奏的掌控,都无比的准确和到位。看完前半截时,我还误以为她最终能在电影中成为著名的歌手呢!如果拍第二部,可能会这样安排情节吧!

《钢的琴》是一部充满情感的电影。在2011年中国电影如此低迷的状态下,《钢的琴》能够脱颖而出,赢得这么好的口碑,的确离不开剧中人与人的情感:亲情和爱情。钢琴的外壳本身就需要用木材来做,受客观条件限制,只能用钢材。而最终的效果,非常震撼。银质色的外壳,虽没有木质钢琴外观那么细腻,却彰显巍峨磅礴的大气。当钢的琴被吊着放下来时,整个气势煞然入目,所有人的心都为之动容。我们不能不为男一号陈桂林竖起大拇指。爱,到底是什么?不是给你家财万贯,而是愿意为你付出自己的全部。电影结尾时,小元的手指静静的在键盘上跳跃。故事最终没有说小元跟谁走,给我们留下了悬念。

关于爱情,也是一大看点。大家看到了陈桂林和淑贤之间的感情,也希望他们能够早早的结为鸳鸯。但中途突然插进了那个“厨子”,这让许多男性观众对淑贤的印象降了一格。其实,个人认为,作为男人,一定要给女人幸福。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身体上的。如果你一直让她寂寞,她的身体很有可能背叛你,尽管她很爱你。还好,最后两人还是成了一对,陈桂林和“厨子”也和好了,结果皆大欢喜。

《钢的琴》的人物对白是非常幽默的。东北方言本身听起来就很诙谐亲切,再加上电影本身具有的喜剧感,在观看此片时可以说是平均每三分钟要笑一次。

提到喜剧电影,好多人会首先想到星爷的无厘头和冯小刚的冯氏幽默。而东北话的幽默我们最早是从本山大叔身上看到的。在电影中出现东北方言,一股质朴纯真的感觉油然而生,发自肺腑的笑觉不禁流出,让人捧腹。

总而言之,《钢的琴》非常优秀,是继《疯狂的石头》后有一部惊骇世俗的小成本电影。而这种电影,才是人民大众所想要看到的。什么《孤岛惊魂》《白蛇传说》,都是浮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