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读后感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荐】

读后感3.37W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的教育》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荐】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1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事迹感动着。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其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美好和真实的“每月故事”。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讲究修辞和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晓畅,但由于它饱含了作家对在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的大众的深沉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忱赞颂,由于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读完全书,激荡于胸怀的感情波澜久久难以平息。不妨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

当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慢慢思考些什么,这些思考使我们能够深刻体会一下爱的教育。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

教师作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需要“有意”地发现、寻找、创设“有情”情境,运用超乎于父母兄弟的爱,富有更多理性的爱,去感染和培养学生的心灵,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常有家长拽着自己不听话的孩子,慷慨的对老师对老师说:“他(她)要是不听话,你就狠狠的打。”时代发展到21世纪,我只能把这话理解成为善意的谎言。教师不适合充当暴力实施者,面对一群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师生之间的一次簇膝长谈恐怕对于部分学生收效甚微,所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条“有情,有意,有恒”的道路,则更行之有效。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没有一位不是以他们的顽强毅力和富有耐性的努力取得成功的。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没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有永不言败的信心,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要想转化好一个学生是不可能的。我们常常热情地与学生长谈一次,而更多的时间对他们不闻不问;我们总是希望学生成绩优异,不断进步,而对他们的心理,他们的痛痒一无所知。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关系,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必然,以“有情、有意、有恒”的爱的教育是达成此目的的重要途径。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这就是《爱的教育》给我的启示。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2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爱的教育》的作者为意大利的亚米契斯,本文写作特点为:采用日记的形式叙述可本文。

本文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医院的天使”。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齐启禄的小男孩,由于他的父亲到法国做工,前天回意大利。在那不勒斯市下船后突然生病,因此住进了医院。一面写信给他妻子,告诉她自己已经回国,及因生病入院的事。妻子得信后虽然担心,但因为有一个儿子正在病着,还有着正在哺乳的小儿,不能分身,不得叫大儿子到往看望父亲。孩子在医院却一直照顾着一个外人,最后不但不和真正的父亲回家,却要坚持照顾着那陌生人。

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爱,那他就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并不真正明白爱。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去感受去学习那种爱呢?!再请回过头看看现实,这世界上并非充满着爱,穷人对富人,许多都是将真正的爱看作是一种奢侈品,而将金钱、利益至上的人。

我认为《爱的教育》虽然讲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在阅读时好似把我带入了广阔的社会中去,它真是让我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每个故事都讲述了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爱可以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3

假期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于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记体的方式来写的,从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开始记起,一只写到第二年的七月份全学年结束为止,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爱有多深呀!在学校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之下,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氛围里,朋友间的关爱都无不流溢于纸上!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感受很深,它里面的内容写得十分真实,整本书都是围绕“爱”这个字来描述。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侠的行为》这两个故事。

《卖炭者与绅士》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颇深: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到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的行为是最能够作为榜样,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的,这要求家长要从平常小事中留意自己的言行,打铁先要本身硬。只有一个能够克制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严格要求他人。书中孩子的父亲就是这么做的,他用他的博爱、无私、热情赢得了孩子敬佩。这一点对我一样也很有帮助,它指导了我怎样和我的学生进行互动。

记得有一次,为了鼓励学生好好书写,我就对孩子们说:本周只要同学们认真写字,等到周五的.时候老师就发糖果给大家吃,孩子们听到我这样说很是高兴,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很多同学都认真书写,期待周五那天我发给他们的糖果,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周五的时候我竟然忘记了去准备糖果,于是孩子们满怀期待的眼神里瞬间就充满了失望,我看到孩子们这样失望的表情,我的内心瞬间就觉得很惭愧,觉得答应了它们就该做到。于是在第二个周的周一我准备好了事先说好的糖果,先向孩子们道了歉,然后把准备好的糖果发到了孩子们手里,孩子们很高兴的原谅了我。爱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虚伪的。但只要我们专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位教师,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的工作与生活中,爱在点滴的地方。

《义侠的行为》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好朋友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卡隆,让肇事者站起来。卡隆向老师讲述了事情的起因后,老师不仅没给克洛西处罚,而是把那些调皮的孩子批评了一顿。文章表现了卡隆关心他人的高尚精神,以及得饶人处且饶人的优良品质,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为人处事方式。同样,我也和书中的老师一样,在平时工作中用爱和包容来感染和引导每一个学生。

我们班有4个单亲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是父亲去世,母亲另嫁,由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所以别的孩子就经常欺负她,我看到这里,就在班上跟孩子们讲了很多道理,慢慢的孩子们也不欺负她了,甚至于经常去关心爱护她,她也由原来的孤僻,不合群慢慢的变得和孩子们在一块玩耍的开朗孩子了。

还有一个是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平时是爷爷奶奶带着她,有一天我到教室去上课,她就在哭,我就问周围的孩子原因,其他孩子都说不知什么原因,于是我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问她为什么哭,她泪眼婆娑的跟我说:老师,我奶奶对我太严格了,不仅要求我做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求我做很多老师没要求我做的作业,我的手都写疼了。看着孩子委屈的表情,我内心也充满了心疼与不舍,于是我跟她说:孩子,奶奶这样要求你,是为了你的将来考虑,她希望你将来长大有出息,所以奶奶才会那么严格的要求你,奶奶带着你不容易,你要理解你的奶奶,好吗?经过我的开导,她才慢慢的抬起头来看着我点了点头。后来的日子里,孩子再也没有埋怨过奶奶,还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还有一个孩子从小就有身体缺陷,加上母亲改嫁,父亲有精神疾病,全靠七十多岁的爷爷来抚养,所以这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就越发变得自闭了。平时她从来不跟任何人说话,及时我交了她一年了,说的话也没超过二十句,我觉得很心痛,于是我就鼓励我们班的孩子一有机会就带着她说话,带着她玩,有困难的时候就尽量去帮助她,在大家的影响下,她也不是那么自闭了,还会主动去找其他孩子交流了。

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不能仅仅上课,或者做思想教育,还要真正懂得学生们的心理,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理解他们的喜好和行为。我们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启蒙人,我们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只有不断地与孩子沟通和反思,审视自己的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读了《爱的教育》后,只有教师把学生既当成自己的亲人去爱,又当成自己的朋友去交流,这样孩子们才能在爱的感染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4

这几天,我看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里的故事很感人,篇篇催人泪下。最让我感动的是《告别》。这是作者在小学升级后和同学、老师告别时忧伤的感受。作者在校园里有过挫折,有过欢乐,也有过苦恼;

作者回想起和同学老师相处的一年,非常伤感;

他真诚地祝福她的同学和老师。

还有《雪球事件》和《访问伤员》,我也很喜欢。说的是作者的朋友卡罗菲和别人打雪仗时,一个雪球砸伤了一位老人的眼睛,老人趴在地上非常痛苦地呻吟、叫喊。卡罗菲有害怕,不敢承认。但最后在卡隆的劝说下,卡罗菲还是扑到老人的怀里,用断断续续的话语给老人赔礼道歉,还把最珍贵的邮册送给了老人。读了这两篇文章后,我已经喜欢上卡罗菲那诚实勇敢、心地善良、大方的好性格。我更欣赏卡隆不仅自己光明磊落,而且帮助同学勇敢承认错误,做同学的坚强后盾。还有这位受伤的老人,虽然自己眼睛受到伤害,但在卡罗菲承认了错误后,非但没有责备他,而且还安慰他。

读完了这本《爱的教育》,我深受感动,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人间真正的爱和人间真正的友情、真情。

我现在总是感到妈妈对我的爱少了,我对妈妈的爱戴也少了。但自从读了《爱的教育》后,我发现妈妈原来在暗暗的疼爱我。读了《爱的教育》中的《千里寻母》,我深有感触。它写的是一位母亲为了全家的幸福,为了让她的儿子能上学,这位母亲去了离家很远的芝加哥当保姆。她儿子乔治由于想让母亲回到身边,便开始寻找母亲。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母亲。但由于干活太累,被送进医院。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在乔治母亲的身边,直至乔治来到母亲的身边。当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后,万分激动,垂危的生命又重新有了动力。

读到这儿我非常感动。这位母亲为了家人的幸福,到别的地方当保姆;

为了多拿报酬生了重病也不说一声,直到晕过去。而我母亲呢?也为了工作而担忧,所以不爱别人打扰她的工作。可我却一直烦她,因此刚想出的办法被我一搅和就忘了,因此工作、稿子常常比别人晚那么一、两拍才交,也常常被老板批评。我真是太对不起妈妈了。

“xx,该吃饭了”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泪便流了下来。

通过读《爱的教育》我总算读懂了妈妈对我的那份暗暗的爱……

读了《爱的教育》之后,让我感触很深,正如前言说的,这本书包含了世界所有高尚的爱:亲情、友情——————这里有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每月故事,有稀奇古怪、情节丰富的日记,还有主人公父母亲的谆谆教导,这一切的一切正在无形中给我以深深地教育。其中,我最喜欢每月故事中的《寻母记》和主人公恩里科的父亲。

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只身一人去寻找远在天边的母亲,在路上遇到了种种艰难困苦,而不动摇寻母决心,终于找到了自已亲爱的`母亲的故事。我看后,心情即高兴又惭愧。我高兴“好人总有好报”,惭愧自已对母亲的种种态度和行为——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不愁吃,不愁穿,爸爸、妈妈又非常的疼爱我。在我第一次接触学习,第一次开始步入知识的殿堂的时候,我退却了,我害怕了,有可能是那时候年少,不懂事,习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学习,我根本没有兴趣。但是每位家长都一样,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我的父母当然也不例外。

其实,书中主人公恩里科的父亲和我的父母亲都一样,都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小就开始教孩子怎样做人,看了这本书,让我读懂了父母的心,也让我更懂事了。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是一个小书迷,我忠心地希望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书出版,希望每一本好书都伴随着每一个少年快乐成长!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这本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之间的爱对祖国之间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我觉得安利柯是个孝顺的孩子,也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泼、好动,我发现,在他生活的周遭有许多关怀他的好朋友,时常鼓励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以顺利成长,它里面有悲伤的、高兴的、催人泪下的、发人生省的。但是让我最难忘的还是那篇《灾难》主要说:上学的路上,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过马路的途中摔倒了,这时,一辆车驶过来正好被佩罗蒂看到,他跑过去救起了小学生,然而,他的双腿被车压伤。他为了救人不惜自己受伤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敬佩吗?

是爱,使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是爱,给予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5

一杯茶,一本书,在幽静的心灵氧吧里坐着,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享受。工作后,每天忙于教学,忙于批改作业,看书,成了一种奢望。现在,学校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多好书,提供了那么好的读书平台。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最近,我看了一本《爱的教育》。这是令我终身受益的书,我是用心在读、在享受这本书中的精华。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小说家、旅行家亚米契斯,这本书的写作形式与众不同,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为主要题材,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患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处,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着读着,犹如在爱的海洋中遨游,感觉特别温馨。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述其中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安利柯结束三年级升入四年时,新换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看似相当的严肃,所以学生们对他都有些敬而远之。但在一节上发生的事,让所有的孩子对他开始喜欢起来。在那节课上,这位老师让孩子们默写,这时,有一名学生趁着先生没看见,便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来,恰好老师一回头,看见了,这名学生赶紧坐下来,低着头等着挨训。当时我觉得如果换作是我,我一定会对这样贪玩的学生大发雷霆,可这位先生却只是淡淡地对他说:“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就转身走开了。当全班学生默写完,他深情地对学生讲述了自己的心声,他说:我们从此要同处一年,让我们好好地过这一年吧。大家要用功,要有规矩。我没有一个亲人,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去年以前,我还有母亲,可母亲死了以后,我只有一个人了。现在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就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我一个都不愿意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我们全班成为一家,成为我的荣耀。我现在并不要让你们用口来答应我,但我却已经知道你们在心里已经答应了我,我感谢你们。话间刚落,下课铃声响了,所有学生都一改往日的吵闹,都静静地离开了教室,而那名玩洋娃娃的学生听了他这番话以后,()也走到先生身边,哆哆嗦嗦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当读过了这一个小故事后,我当时没有继续再往下读。因为这个故事看似很平常,但却能真实地反映出了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其实这样的.事在我们的课堂上也层出不穷,但很多时候我自己却很少能像这位老师一样冷静地处理,而往往都是对学生加以严厉地斥责。虽然淘气的学生表面上是老实了,但过不了多久,他们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不会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所以学生当然不会领我们的情。

记得在自己的课堂上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由于学生在课上不听讲,与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所以我就大发雷霆,对其大训一番,而学生过了一两天之后,还依然犯错。现在一想起来,自己做得真的不够合格,遇到问题从不能冷静地面对,总是急燥地处理,所以学生们也总是面听计从,但在心里却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相比之下,故事中的这位老师才是真正地与学生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地沟通,所以在与这些老师相处的日子中,这些孩子们是那样的活泼,热情,善良,正直……而在他们的影响下,学生每天也是那样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我想这也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努力的方向起了很大的决定作用。

所以,读了《爱的教育》后,我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方法,说实话,虽是同样的为学生好,同样的去用心爱他们,但当自己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时,才会发觉自己对学生爱的方式真的是缺少方法,缺少沟通,最多的却是主观,武断。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关心,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更应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作为教师不可避免的会可能有私人的情感选择倾向,但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我们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都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之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今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我也会尽力地像书中那一位位教师学习,将学生看作是成长中的人,看作是自己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品味学习的快乐,享受成长的快乐。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6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主人公——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记的方式,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录了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9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的教育》,这是一本小书,又是一部巨著。是亚米契斯的著作。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怎样辨认是非。 它描述的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所发生的故事。它是以日记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里,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 在看《爱的教育》时,常常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人”、“负伤的劳动者”、“感谢”、“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爱”的一些思索。爱,是什么?爱,如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但还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朴实的爱、深厚的爱。、

从爱的教育中,我觉得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许多人是无法感受到的。我体会了:爱,原来就在身边萦绕!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购买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拿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拥有的深深的爱。我也体会到: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追求!爱是没有尽头的,就像生活,如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从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一直走下去,甚至投入全身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我还体会到: “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爱无止境!“爱是什么"是永远不会有明确的答案!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认为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

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的教育》主要是让你明白:人类只有三种情感是强烈而单纯的: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珍视,对人类苦难的悲悯。它会教你如何做一个人道主义的未来的好公民,它会将爱心融入平凡的劳动和学习,它让你学会体贴父母,同情弱小,乐于助人……

我想《爱的教育》这本好的书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7

笛卡尔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还有一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所以我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中,离不开好书的阅读,但在关键的时候,还需要有高人为我们指点迷津,这两者好比鸟儿的两只翅膀。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了这两只翅膀,他就会在幸福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爱的教育》里面的主人公安利柯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小男孩。他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以自由自在地读自己喜欢的书,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通情达理的父亲和善良的母亲,最重要的是后来他遇到了睿智而伟大的舅父,他教会他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人生哲理。

安利柯是幸运的,我也是幸运的。我有幸通过上网读到《爱的教育》这本书,更有幸在这本书的续集里认识了舅父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从他的身上,我学到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日行三善”的做法。

“日行三善”,最初是作为一种赠物,在父母双亡后,由本村牧师唐。爱培里斯德送给舅父的。那天早上,牧师告诉舅父:每朝起来,请先自誓一日中须行三件好事,晚上睡时请自省今日预定要做的三件好事曾否实行。这样行去,你的一生没有一日浪费。刚开始得到这份“赠物”时,舅父很不以为然,认为还不如给他一、二枚银币的好。但第二日,当他独自坐在海边的岩石上时,竟情不自禁地把牧师的话回想起来,坐在那儿沉思了一会儿。结果就是从那时起,他决心依守牧师的教言,每日搜求足以使自己身心与知识完善的三件事。

五十多年来,他一直不忘唐。爱培里斯德的教训,每日在努力着:

第一,增进自己的健康;

第二,把心弄好;

第三,修养思想。

这样直到垂老的日子还照样行着。那么,这“日行三善”的经历到底给舅父带来了什么呢?他是这样说的:“我读过很多哲学书,但我感受到,最好的哲学就是每日想努力把自己完善的时候在心里所发见的东西。”他还说:“这最好的哲学这样教示我:人要身体、感情、思想三者平均协调才好。如果其中有一者不完善,就不能成为幸福善良贤明的人。”正因为“日行三善”的“赠物”给他的一生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和幸福,所以舅父决定把这种做法传给他的外甥安利柯,要他养成每日行三件好事的习惯。

为此,他专门给安利柯制定了一月份一个月的善行计划。比如一月一日的三件事是:

一、自省自己身体的缺点。

二、自省自己品性的缺点。

三、自省自己头脑的缺点。

一月三十一日的善行计划是: 今日是一月的末日了,自问自答地来考查一月间的成绩吧。

一、为强健自己的身体起见,本月做了些什么事?

二、为修养自己的精神起见,本月做了些什么事?

三、为培养自己的知识起见,本月做了些什么事?

纵观舅父的“日行三善”,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多做有益于自己身体、思想、情感的好事,每天积累自己的健康、德行和知识,使自己生活得健康、充实和快乐。由此我想到了古人曾经说过的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又想到了陶行知的“每天四问”:

第一问: “自己的健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我还想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所有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目标且脚踏实地的人,认认真真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人生之路。

联系自己的实际,我发现,其实我已经在无意中践行着舅父的“日行三善”。比如,我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早上我坚持跑操了;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上网观看了魏书生关于“教育与人生”的讲座视频;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帮婆婆干活了……虽然我做的不够完善,坚持得也不够好,但通过自己断断续续、有意无意的亲历行为,我还是感受到了这种做法给我带来的好处。它让我的生活充实了,少了一些无聊空虚;它让我更自信、快乐了,让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会到了自己的进步以及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所以我决心将“日行三善”进行到底,真正有意识地用它来指点人生,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让我的生活更健康、更充实、更快乐,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践行“日行三善”,让我们的生活从此变得充实快乐起来吧!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8

阅读闫学老师的这本《教育阅读的爱与怕》,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因为书中的许多观点我深深认同,如“教育是一种信仰”“教育是一种力量”“受伤的地方生长思想”;因为在书中与许多熟悉的名字重逢,如张爱玲、三毛、林清玄、狄金森、泰戈尔,他们的作品我也深深沉醉;还因为邂逅那些直抵心灵的美丽而忧伤的诗词,古典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都是我所爱的……阅读这本书,在跟随闫学老师的阅读心路默默前行的同时,也让我们欣赏到她的生命因阅读而绽放的美丽。

关于读书这件事,我一直还是比较自信的。因为自己从小喜欢阅读,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坚持,并且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有时我甚至想,能够识字,能够阅读,真是幸福!那样的话,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只要有书,你都不会寂寞,不会茫然,不会沉沦。即便是在平庸的日子里,书也能将我们带到另一个精彩的世界。所以,对我而言,读书是快乐的享受,因为我总是读我想读,随心所欲。

但是,闫学通过《教育阅读的爱与怕》告诉我们,读书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真正的教育阅读,不是随心所欲的率性而为。她说,教师读书要注意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的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都将限制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能达到的深度与高度。而像我这样只凭兴趣读我所爱,只会陷入浅薄的泥潭,难以获得飞翔的翅膀。

纵观闫学的阅读书目,有教育专业方面的书藉,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陶行知全集》、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等;有培养教育情怀的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李希贵的`《学生第二》、刘良华的《教育自传》等;有开阔人文视野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凡高的《亲爱的提奥:凡高自传》、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大江健三郎的《在自己的树下》等;有提高文学素养的泰戈尔的《新月集》、金河仁的《我心中的风琴声》、高凯的《村小:生字课》、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还有叶灵凤、张爱玲、韩素音、周作人、狄金森……以及她所迷恋的古典诗情,和《红楼梦》《西厢记》《论语》《道德经》,等等。

如此开阔的阅读视野,并非缘于闫学老师本人的兴趣广泛。她说:“读书,有兴趣的阅读是好事,但绝不能只凭兴趣,有些书也许一时读不下去,甚至不能读懂,但只要是值得读的,就一定要硬着头皮读下去,也许山重水复,但只要坚持,往往就会柳暗花明。”对此,我深有体会。

记得xx年我参加凤凰暑期研修营活动时,遇到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就是《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变革》。这篇9000多字的文章,我读了不下五遍。第一遍读下来,每个字都认得,但连起来就有些蒙,云里雾里的。第二遍重读,掩卷之余,只留下几个新鲜的名词:“解读本质观”、“解读建构观”、“解读对话观”、“解读体验观”。于是再读,这次拿起铅笔,边读边在自认为有感触的语句上圈圈划划,一不小心把整篇文章都画花了。但是有些地方还是难懂,就得回头再多读几遍,甚至前后连起来读,才弄懂它的意思。

当读得很吃力时,我曾想:为什么要读它?这是那些学术派理论家们立说著述的纯学术文字,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有何帮助?什么“本体论阐释学”、“接受美学”、“文本学”、“读者反应理论”,对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张口闭口的言论,对我们而言,则如闻天书,不知所云。这就难免感到文字的艰涩,此在与彼在之间的隔阂。诚如作者所言:“任何一个文本只有在解读中被理解和接受,其意义和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如果离开了解读主体的理解,或者不被读者接受,那么文本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无从说起。”

可是,当我后来再去读《教育文本理解的尺度——一种解释学的视角》《论教师文本解读的自觉自导》《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从叶圣陶的文学创作论看语文阐释学》等文章时,我突然悟到读《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变革》的好处来。一来该文是所有文章中最艰涩难懂的,读了它,再去读其他文章,就觉得轻松喜悦;二来有了对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基本了解,再去阅读其他文章,特别是观察案例,就有了知识基础,使得后期阅读时“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的建构过程变得容易、畅达。

所以,我想,虽说理论是灰色的,但是没有这个灰色作底,其他的色彩就会因失去厚重感而显得肤浅。汲取理论的养分,可能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它积淀在那里,在不可预知的将来的某一个时刻,一定会帮助你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阅读理论的过程,是一个渐渐扎根于沃土的过程,需要我们沉下心来,平心静心地等待,等待静悄悄的改变。

和闫学老师一样,也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和闫学老师一样,也喜欢张爱玲三毛林清玄;和闫学老师一样,也迷恋诗歌的魅力,但是当我站在自己的原点,仰望闫学老师的高度,才发现:关于读书这件事,我只是个门外汉。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9

手攥着摘录下书名的纸条,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想买几本教育书籍阅读,可是跑了几家书店都没有收获。在老家的一家书店里,却幸运地让我买到了几本。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吸引了我的眼球,“令全世界亿万人感动而泣的伟大作品”,封页上的这一行小字让我选择了先看这一本,我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起来。

《爱的教育》一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笔触来写的,一则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的平凡的小故事,一篇篇父母给他写在日记本上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精彩的“每月故事”,无不蕴涵着深刻的大道理--那就是“爱”.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人世间最伟大,最高尚,最诚挚的感情时时流淌在字里行间,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善良、正直、仁慈、关爱、体贴、礼貌、勇敢、勤奋、爱国……所有高尚的情操在这里生动而细腻地呈现出来,给人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涤。

《爱的教育》中描绘了一群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充满活力,积极上进,虽然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的贫穷,有的富裕;他们的性格也各有迥异,但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异常美好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深深地爱。

回想前几年,给学生们看故事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有几个学生看到董存瑞牺牲的镜头还会失声笑起来。在和平年代出生成长的年轻一代,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生长在国土上的孩子们,不知道祖国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也许只有当他们长大,学成归国,踏上故土时,才会对祖国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让我们再来看看《伦巴第的小哨兵》,一个12岁的小男孩,为了给骑兵侦察清楚敌情,不顾枪林弹雨,在树梢仔细了望,最后不幸牺牲。多勇敢的孩子,多爱国的壮士啊!

我想:如果我们的学生看了这个故事,他们一定也会对这个孩子产生敬意,也会对热爱祖国的内涵理解得更深刻。其实,在我们的国家,勇敢的爱国者不乏其人:篮球巨星姚明,世界“飞人”刘翔面对日本人的天文数字般的.广告报酬毫不动心,坚决不给日本人做广告,令人肃然起敬。

作为教师的我,阅读时最让我反复阅读的当然是有关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我们的老师》、《女教师》、《代课老师》……这些故事我都读了好几遍,让我更清晰地明白了学生需要怎样的老师,怎样的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小修女”老师的,“她性情温顺、腼腆。总是细声细气地,用一个单调的声音说话。连我母亲也说,这位老师说话几乎听不见。这位老师从不大声说话,从不动怒,却能把不安分的孩子管得服服帖帖,只要她警告地伸出手一指,最淘气的孩子便马上低头了。她的班像教堂,所以,大家叫她小修女”.孩子们给老师取了个多好的名字啊!

这位小修女老师真神奇,不动声色就能把学生制服,这才是高超的教学艺术。我们时不时对学生大动肝火,有时还奖赏顽皮的学生一个善意的惩罚,殊不知,学生是多么憎恶我们的做法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是明智之举。其实,一个会意的笑容,一下轻轻的抚摸,一句真诚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也许他会因此而快乐一整天。老师随和的谈吐,会让学生学得更有趣,更轻松,师生关系也会因此变得融洽。记得有一天,我在自己班上一连要上好几节课,为了不使孩子们疲倦,每堂课上我都给他们讲几分钟的故事,他们因此也没感觉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学得特别认真,几节课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每一节下课,同学们都围到我改作业的桌旁,有的为我捶背,有的为我揉肩,让我感到特别幸福,其实,孩子们也感到了幸福。把学生当作我们的朋友,平等地对待他们,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用鼓励、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时时处处关心呵护他们,那我们也就成了他们的知心大朋友。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想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以前看过个一片文章,大意是这样的: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 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他们的未来。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进行了交谈,分析了各种数据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经长大成人。有的还在那里住着,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

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他们发现其中只有4个人曾经进过监狱。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有这么好的成长纪录呢?研究人员感到很纳闷也很吃惊,后来他们被告知:有一个女老师当年教过那些孩子。后来他们在“退休教师之家”找到了那位女教师。

究竟那个妇女是这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孩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孩子还记着她/研究人员想知道答案。“不知道,”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是啊,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触动一个人的良知,唤醒人性的善良,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和谐。要说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我要说爱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校里,只要我们能够释放出自己的爱心,就能温暖我们身边的人,那样,我们沐浴在爱心的阳光中,自然会嗅到花朵的芬芳。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10

泰戈尔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无不为动,爱就是充实的生命,正如灌满了酒的酒杯”

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题记

红色给人以热情温暖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忧郁悲伤的感觉,绿色给人以清新凉快的感觉,而《爱的教育》这一本书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彩色。《爱的教育》原名为《心》,全文以日记体的形式展开,是意大利的亚米切斯于1886年发表的。通过发生在安利柯身上及其身边的故事,反映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理方式。

夏丐尊先生曾说过:“我在四年前时的次数的中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湿润。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鞭十余载的教师,平时为人父为人师的态度,读了这本书,好像丑女见到了美女,自己难堪起来。”

《爱的教育》的文采不是十分的华丽,语言也不是十分的优美,故事情节也不是十分的生动曲奇,初读起来有些乏味,但仔细琢磨,它堪比任何一部《教育学》或《教育概论》。虽然没有任何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虚伪说教,却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从而体现出最根本的东西——爱。

父母与子女之爱。当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尝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当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子做起来,一动不动瞪圆眼睛??”我的泪夺眶而出!是对母亲的爱,支撑这13岁的小马克孤身一人,长途跋涉,历尽坎坷;是对母亲的爱,给了小马克巨大的精神力量,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母子相见,皇天不负有心人!因为儿子的爱,使得刚刚还拒绝手术的母亲,要马上做手术,为了爱与被爱,她要活着!

对同学之爱。奈力是个既瘦小又驼背的男孩,在学校经常收到一些人的取笑,卡罗内毅然挺身,出手相助。奈力的母亲在校长办公室里,摸索着要找礼物送给卡罗内时,是对他保护自己儿子的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对弱者之爱。当安利柯与妈妈出现在幼儿园时,那些小人儿围着妈妈团团转,等妈妈逃出幼儿园时,“全身的面包屑和污渍,头发凌乱??”,小孩子像小鸟般的'声音:“再见!再见!请再来呀!夫人!”孩子对大人的友好是真实的,妈妈对孩子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

对不幸者之爱。泼来可西是铁匠的儿子,身体瘦弱,眼光悲哀而温顺,十分胆小,但十分用工。他的父亲总是无缘无故的虐待他,但他从来不承认是父亲打的他。同学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后来在一次比赛中,泼来可西得了第一名,父亲知道自己错啦,失声痛哭,从此父子和好!

对学习之爱。柯莱蒂一边忙着扛木材,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学着煮咖啡,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开朗乐观!这是多么难得的爱学习的品质啊?柯莱蒂所做的,现在哪个孩子能做到?

对军队之爱。在打仗时,一个少年为了帮助指挥官传送纸条给远方阵地的士

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而勇敢直前。虽然脚被抢射中,但还忍痛咬牙继续前进,因想着如果放弃的话,战死的人会更多,少年秉持着意志力,总算完成使命。指挥官脱下帽子向他行礼时,少年惊叫:“不要这样。”而指挥官说道:“我不过是小小的指挥官,但你却是英雄啊!”

对祖国之爱。有一个贫穷的意大利青年,从小被卖给戏班,受尽虐待。戏班到西班牙后,他趁机逃了。在意大利领事的帮助下,他登上了回国的船只,与各国达官贵人同坐二等舱。乘客了解他的遭遇后,纷纷给他些零钱,正当他庆幸有钱填饱肚子时,他听到给钱的人在侮辱他的祖国。于是,少年愤怒地扔回钱,大声喊道:“我不要说我们国家坏话的人的东西!”

不仅有这些爱,此外还有同学之爱,师生之爱,对劳动之爱,对大自然之爱,对人民的爱??平凡的人物反映不平凡的思想品质,因而让我们感动。

“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小到同学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血液,骨髓,帮助希望工程??读《爱的教育》,我走进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的学习,怎样的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11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于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作品描写了发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灵来观察周围的世界,描写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书中的每一件事、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主人公十二岁的安利柯极富有同情心,喜欢帮助他人,是一个有上进心、不可多得的少年。他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他看到的多数是别人的优点。这本书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真正的教育都要建立在真挚的情感和爱的基础上。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吸引我的是那平凡而细腻的文笔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情感。《爱的教育》书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首先,《爱的教育》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每个人的生命中。就如父母的爱,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记下每天发生的事是他们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刻。想到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不想让父母看见,怕父母指责自己有许多想法,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最简单的东西、事情最能体现亲人之间的情感,可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我作为班主任,深感对学生的教育中,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教育行为的方向。 爱像人生旅途中的鲜花,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幸福,于是,就想继续不停地走下去,投入满腔的热情,不在乎旅途有多久。我们要告诉学生:“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教导,父母对孩子关爱照顾,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为他人捐献骨髓,献血,捐助希望工程……爱的身影无处不在。

其次,《爱的教育》里的每章每节,都把各种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

《爱的教育》这本书,诉说了大量的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这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也使爱在一次次碰撞中升华。虽然,每个孩子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都能体会到经历过的那些爱。爱之所以伟大,还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看完这本书之后,其中有几篇是我特喜欢的。 例如,书中有一篇《高尚的行为》,内容是这样的:作者上课室时,看见三四个同学正在戏弄红头发的克洛西,他是一只胳膊残疾的小孩,他的母亲卖菜为生。有些同学捉弄他,还有人学他一只手挂在脖子上的样子。克洛西坐在座位上,脸色苍白,用求饶的眼光望着他们。那几个戏弄他的同学见他这样,越起劲了,弗兰谛还跳到凳上,扮着克洛西母亲挑菜担的样子来,学生们见了便哄堂大笑起来。这时克洛西气极了,从桌上抓起墨水瓶,向弗兰谛掷过去,但是弗兰谛闪在一边,默水瓶恰好打在正走进课堂的老师的身上。大家见了,都逃回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师变了脸色,厉声问:“这是谁干的?”没有人回答,老师提高了声音再问,这时,卡隆突然站起来,承认是自己干的,但老师说不是他。过了一会儿,老师说决不处罚扔墨水瓶的人。克洛西站了起来,哭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老师。教师便叫那四个顽皮的学生站起来,教育他们要尊重同学和同学的家人,不嘲笑残疾孩子,这是一个优秀民族应有的`表现。然后他走到卡隆面前,赞扬他的心灵是高尚的。卡隆还求老师饶恕那些顽皮的孩子。这个故事中,教师及时处理了这个不良事件,教育孩子要有同情心和民族自尊心,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就是一个很好的爱的教育的例子。

想想如今我们的教育中,仍有体罚孩子的行为。许多家长对老师说:“他(她)要是不好好学习,你就狠狠教训他(她)。”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打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我们身为教师就更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们,孩子的天性决定他们会在成长道路上犯很多错误,还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应该多包容孩子们无心犯的错,耐心的帮助纠正他们的错误,这样才会真正对他们的成长有益。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牢记的。

《爱的教育》的确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一生必读的经典作品。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的那种深厚,浓郁的爱的力量,真是很伟大!读读这本书吧。它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12

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后进了,是因为以前的学习问题如雪球越滚越大,日积月累形成的,哪么化雪过程当然也需要一个时间。

对学生要有耐心,首先就要对他们有信心。知识的积累,思想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好学生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树立信心。有的教师面对学生总是唉声叹气,却不知自己已经放弃了成功。成功,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构成的。转化差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对差生没有了信心,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耐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错误。对学生没有耐心,失去耐心就等于失败,因此,耐心需要树立信心,需要坚定的信念。

其次要有责任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纯洁、最伟大的、最光荣的职业,这是世人对我们的尊重,同时也是给我们的一种压力和责任。倘若一个教师的工作不负责任,对学生没有负责任,也就很难做到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读后感《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天性纯良,观察敏锐,是个乐观进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长与书中所描写的真诚宽厚的人际之间的爱是息息相关的。《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中还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了对祖国崇高伟大的爱,有《帕都亚的小爱国者》、《伦巴底的小哨兵》、《撒地尼呀亚岛的小鼓手》、《爱国》、《意大利》等等。《伦巴底的小哨兵》是一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流浪的小男孩给一支骑兵小队当哨兵,为了看清楚敌军的情况,他不顾危险,勇敢地爬上树梢,最后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宣扬了普通的人对祖国的热爱之心,从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忠诚,感受到了拳拳的赤子之心。《爱国》是一篇爸爸写给恩里科文章,爸爸在恩里科听了一个爱国故事以后,用这个故事的内容教育、启发恩里科。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恩里科对祖国崇高伟大的爱国情意。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13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荡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这也是亚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处。《爱的教育》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字里行间,都抒发了作者本人对爱的理解,这种情感是普通的,确实不平凡的。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这也是为什么爱的教育被评为爱的魔法书的原因。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都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只是我们对此的态度可能不同而已。当自己所拥有的要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事物的珍贵,让一些平凡温馨的瞬间,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它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我们往往会忽略周围的,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爱,加以体会,你则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如果人生是一场戏,我觉得应该给这些平凡而又难忘的瞬间一个特写,这些瞬间也许只会成为我们心中无足轻重的片段,被时间剪掉,那些瞬间犹如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但我仍愿意用自己的心去迎接幸福,尽管幸福那么短暂。

《爱的教育》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在这纷飞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们宁愿葬送自己的生命来挽救爱?然而这个意大利小学生给了我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这一切,使人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让人觉得很温暖。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群星更璀璨;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令人快乐,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钱买不到的感觉。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它使你微笑地面对生活,使你倔强地反抗命运;它是还魂的仙草,给罪人新生;他是慈爱的母亲,唤浪子回头;它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就是人间最珍贵的爱。就如亲子之爱,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无法感觉到。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是我们所比不上的',同时也是令人羡慕的,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就连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面对现在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这多可悲呀!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有人爱我们。”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爱我、帮助我的人,我多幸福呀!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是吗?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甚至“消失”,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

从别的岁月里飘进我生命中的云朵,不在落下雨滴,也不再刮起风雪,只把那融入大自然的爱的色彩,挥洒于我蔚蓝的天空。四季的风吹动着岁月的风铃,奏响迷人的恋曲,如流星般划过天际,仿佛一首纯真的抒情诗、一支幽婉的小夜曲,荡漾在我心头。我感激上帝,谢谢他将我变成人类,这样我才有机会,体验爱的生活。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这是最能体现爱的价值,虽然有点长,但可以简短只去一部分。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14

不记得 从什么时候起,我看书愿意从前言看起,因为在前言里,往往凝聚着作者或者译者的心血;从前言里,往往能够了解与著作相关的重要信息。

当我把刚买到的〈爱的教育〉捧在手里时,我老老实实地从最前一页看起。读到“这本译著则是首次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的全本,遵从了原文的目录和段落”时,我异常兴奋,因为市面上名著的命运是非常凄惨的,形形色色的版本让人真伪难辩。而这本由“梁海涛、蔡雪萍”夫妇从意文直译的〈爱的教育〉,保持的原味应该是最浓的。我暗自庆幸,我拿到了我能够读到的最好的版本。

开始读书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知道,这本书适合不适合对我的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尽管我早已经知道,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把本书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备教材;尽管世界名著的光环早已经戴在它的头上,但我始终没有走进书里去。

读开头的几篇时,我不以为意,甚至为记住书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烦躁,语言似乎也那么平淡,没觉得有什么感人或者吸引人之处。

可“名著”的头衔却引领着我一路读下去,这一读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时间,我饭不做,家不收拾,连儿子都推给他爸,就沉浸在这爱的世界里,多少次泪流满面!

柯莱蒂一边忙着扛木柴,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学着煮咖啡,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开朗乐观。当他“替母亲在背后垫好枕头,整理好被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为一个勤劳能干、乐观好学、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动!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柯莱蒂所做的一切,现在哪个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级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们相差有多大啊!

当奈利的母亲在校长办公室里激动地抱着卡罗内的双肩,“摸索”着要找礼物送给卡罗内的时候,泪水又濡湿了我的双眼。我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我能够体会得到一个母亲对自己那驼背、瘦小的儿子在学校生活的担心忧虑,和对保护儿子的卡罗内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为母亲的泪。

尽管曾经读过无数遍〈佛罗伦萨小文书〉,然而在书中再读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对子之情,许多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这子对父的深情——愿意为父劳累,宁愿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声张,仍然深深地爱着父亲的感情,是多么难能可贵!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哪一个能够忍受委屈?别说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评!

〈六千里寻母记〉中,当随着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偿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当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坐起来,移动不动瞪圆眼睛......”,当马克“衣衫破旧,满身灰尘站在门口......”时,我的泪夺眶而出,跟着母子啜泣起来!是对母亲的爱,支撑着13岁的小马克孤身一人,长途跋涉,历尽坎坷;是对母亲的爱,给了小马克巨大的精神动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现在的我也做不到马克所做的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挽救了思乡心切、正在死亡边缘的母亲!因为儿子的爱,使得刚刚还拒绝手术的母亲,要马上做手术,为了爱和被爱,她要活着!

即使现在,当我回忆着这些故事的时候,当我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眼睛也是湿的!爱的力量是如此伟大!

当然,读书的时候,也有笑声。

当恩里科与妈妈出现在幼儿园里,当那些小人儿围着妈妈团团转,等妈妈逃出幼儿园时,“全身的面包屑和污渍,头发凌乱,......”,“从幼儿园里还能听到小孩们像小鸟啼鸣般的声音:‘再见!再见!请再来呀!夫人!”时,孩子们那天真幼稚的形态,妈妈那宽容仁爱的形象,逼真地出现在眼前,我轻轻地笑了。孩子们对大人的.友好是真实的,妈妈对孩子们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谁无年幼?谁无幼子啊?这是人间一种最纯粹的感情!

当恩里科去参观斯塔尔迪的图书室,被斯塔尔迪的正统严肃感染,“竟不敢跟斯塔尔迪开玩笑,而且感觉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岁似的。出门时,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着脸对我说:‘再见!’我差一点儿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时,我扑哧一声笑了!是的,当一个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拥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时,他就有了人格魅力;当一个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敬佩的时候,他会受到同样人格魅力的感染。

读〈爱的教育〉,有泪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动着的是融融的爱意,暖暖的感动!书中几乎涉及到了人世间所有高尚的爱,博大的爱。

(三)让我们体会同理心的可贵。

有人会比那些了解无家可归之苦的人,更愿意打从心底去帮助无家可归者,只有曾受难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其中的痛。挫败带给我们的,是非常可贵的怜悯心。

(四)教导我们普遍的真理:生命本来就不公平。

人们总是太早离开人世;彼此相爱的夫妻总是因争执而分离;大企业集团总是并吞小公司,让无辜的职员饱尝失业之苦;学校活动时总是由其他人出风头。我们小时候总是天真地以为生命应该是无忧无虑,正义总能赢得胜利——唯有让我们早一点认清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才能享受较轻松的人生。

希望我们同学能够正确对待逆境,能够在逆境中不断崛起。请记住:绝望只能让你更加绝望,它与事无补,而希望却常常让你柳暗花明,让你走向成功。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15

《爱的教育》是用日记的形式写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年仅12岁的小男孩,他仔细观察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用心去爱、去看、去感受身边的一切。

男孩的爱国情谊已经开始在心里萌发,准备往更大的空间成长了。小男孩不许别人侮辱自己的国家,他不接受侮辱自己国家人的金钱,即使他很贫穷,很需要这笔钱,他毫不犹豫地把银币和铜板都扔出去了。如果我们人人都为国家着想,顾全大局,那国家就不愁不会强大富有。少年的品德、思想是很重要的,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所以,少年的品德是关乎国家的命运的。每个少年都应该立志学习成绩优秀、遵纪守法的好少年,那国家的将来会少一些罪人和囚犯。

心动不如行动,其实做好少年很简单,只要尽自己的能力学好习就可以。学生的职责和义务就是学习,等将来长大后报效国家。

一个人,在小时候不重视心理、品德教育,只重视学习教育,也是不行的,要两头兼顾才行。如果只注重成绩,那这个人道德败坏,他学的知识越多,那他对社会危害就越大。

做一个好少年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天使和恶魔分别只在一念之间,即使做一个好少年很难,如果不试试看怎么知道你做不到呢?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我的一个“朋友”,其中我最喜欢《一个贫苦的爱国少年》这一篇。

读书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田,陶冶情操,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有时候迷茫的人,读一本书后就找到了人生的道路。书籍就是这么神奇,难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呢!

通过读《爱的教育》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有一天,女儿拿着一本书在自己房间里认真地看,我过去瞧了一眼她在看什么书,她说向同学借了一本《爱的教育》回来看,于是我趁自己闲暇时偶偶翻了翻。

其中一篇写《我的母亲》让我从中领悟到一些道理。因恩利科不尊重父母亲,而受到父亲的批评,父亲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历数了母爱的伟大。并让他牢记:人世间最神圣爱莫过于母子之情了。因恩利科生病,他母亲整夜整夜地守在他的床前,屏息静听他的呼吸。母亲以为马上就要失去自己的儿子而怕得浑身发抖,因过度悲伤而痛哭流涕。为减轻孩子一小时的痛苦,宁可牺牲一年的欢乐。为了自己的孩子,她可以沿街乞讨,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她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如今的孩子尊重父母的越来越少了。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在父母亲的眼里都视如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自私、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孩子的要求你做父母的就一定得满足他,否则就是对他不公平。

就像书里所说,孩子对母爱已经习以为常了,而忽视了它的存在,进而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接受了母爱,却从不会说一声谢谢,不懂得感激,不懂得尊重,我们就扔掉了道义,抛弃了亲情,没有了以心换心的真诚,人性也黯然失色了。等到父母都离开人世了,再想弥补已经来不及了,会成为终生的憾事。

如今自己身为父母,有时也觉得自己还是做得不够好。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与尊重。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前几天给孩子买了《爱的教育》这本课外阅读书,清明假期我自己也看了一看。虽然是适合儿童读的书,我觉得看着也有一些收获,下面我也来说说我的一些感受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这一个题目对我来说不确切,或者说不敢当。因为我没有完全看完这本书,只看了一小部分,但是我觉得这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评价。

首先,这本书一定是一本好书,这是我对《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最初评估。装订精美,价格也不贵,是这本书的第一优点;开始几页介绍了本书的阅读方式说明和作者简介以及书名翻译的来源,这样阅读之前人们会有一个大体定位这是本书的第二个优点;第三个优点是目录和封面都用彩页,里面还有配图,很适合儿童阅读。

再下来,这本书是以一个意大利三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日记的形式来写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手法,语言平实,叙事生动,很容易被少年儿童接受。书中描写的高尚整治的卡罗纳、真诚热情的克莱蒂、刻苦顽强的波列科西、品学兼优的德罗西、不幸的纳利、虚荣的敖提妮、坏孩子弗兰迪……等等,孩子们阅读时很容易联系到自己周围同学,这样对孩子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还有,《爱的教育》里面写的主要是爱的故事,包括同学之间的友爱;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情之爱(有父爱、有母爱也有孩子对母亲和父亲的爱);老师与学生间的爱;每月故事里儿童和士兵对国家的热爱。每一个爱的故事都是用一件事来表达,这些故事就是生活中的平常事,让孩子们和我们读起来很自然。

最后,重申一下《爱的教育》是一本好书。我会坚持看完它,我相信收获会更多!

标签:读后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