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12篇(优)

读后感3.24W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12篇(优)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家书》,如此熟悉却又生疏的一本书。

熟悉在于上个学期草草的略读,而生疏又在于由一个小组去共同精读。

家书向来都是远在天边的亲人们交流感情的第一见证,当人傅雷与他的儿子所撰写的家书也毫不例外。这本书通过父子两辈之间平易近人的措辞,仿佛在向我们缓缓慢慢地阐述过去的事情。就像是一部连续电影,一点一滴逐渐浮现于你眼前。

开篇我们就了解到了傅雷与他的妻子对于远去的儿子的依依不舍之情,以至于眼睛都哭红肿了,总是不大想说话等等。所以傅雷家书所表达出的第一点,家庭成员的感情,是十分的震撼有力的。我思念我的儿子,我牵挂我的父母,信中不谈玄妙的礼尚往来,而更多的是沉重的浓厚亲情,一丝矫揉造作也没有。但严厉的傅雷并不只表现出了卿卿我我的挂念,对于儿子在艺术方面的造诣,也是费心费力。不时出现甚至占了绝大篇幅的.音乐上的灵魂共鸣与讨论,让我们仿佛切身实地感受到了父辈对儿子苦口婆心的教育,这份看似有些唠叨的说教,更是表达了傅雷对儿子的爱。当然,对于儿子如何做人,做一名中国人,傅雷也没有少一点篇幅。从与人相处,再到婚姻,似乎都有些傅雷指教的影子存在。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傅雷迸发出了极为激烈的爱国情感,并要把这份精神传授下去。

这本书虽然只是家书编集,但又不仅仅是家书。傅雷所教会的不仅仅是傅聪,更是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少年。或许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从中认识到,我们要奋发图强;又或许我们也会被那种爱国情怀所鼓舞,去为了国家奋斗。人生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成功,而更多的是为国家效力。傅雷的诠释,就是一个极为优秀的中国人,带着那份永垂不朽的中国魂。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在以前,人们不像现在一样有电话可以方便人们来与远方的家人交流,所以书信,便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方式。谈起家书,《傅雷家书》这本名著肯定会浮现在脑海间......

书的第一章说了不少作为父亲对自己孩子虐待的道歉话语,从中可以看出来父亲对孩子的浓浓爱意。在孩子走后,父母也表达出了自己的不舍之情,是啊,那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啊,谁能舍得呢!在除夕夜,也只有深深的思念。大人总是比孩子要有经历的,于是自己便可以告诉孩子各种关于学习的方法,帮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当在深夜,也不能挡住一个父亲对儿子诉说的心情,为孩子成熟而开心,与孩子讨论自己的工作......这些不都是一个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现吗?在这些家书中,每一封都有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这足以体现对远在他乡的`孩子的关爱。每每当孩子来信,父母总是会上扬嘴角,热泪盈眶的读完那封期盼已久的家书。天下父母心。

想想自己在家里的表现,对父母的话语有多少厌烦与气恼,总觉得自己长大了,不用他们管了,可他们却还是喋喋不休地唠叨。其实这都是父母的爱,只是我们现在还小,不能明白透彻。如果我们像傅聪一样离开家里,或许就会懂得父母了。我们平常对家人总是不满,总是挑剔,却从不曾注意他们渐渐白去的两鬓,那是为我们操劳的结果。家书的内容并没有局限在关心儿子身上,更多的是与孩子讨论自己的生活、工作、诗人和音乐家,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那些经验及教育道理。请记住,父母永远是最爱我们的人。

请从现在开始,对父母好点,理解他们的所有苦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我们在《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到傅雷先生对人生,艺术,文学鞭辟入里的侃侃而谈,让我们能近距离接触傅雷先生贯穿一生的独立,自由的人格,感受他真诚高尚的爱国精神和苦心孤旨,呕心沥血的教子形象,其中傅雷与傅聪的父子情深,成为了《傅雷家书》的中心。

在家信中,傅雷或指导傅聪的音乐和生活,或评论中西方的古今音乐作家作品,或抒发自己对中国古诗词的感悟,或谈论当时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或追求中国石刻画的来源。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赤子之心是贯穿《傅雷家书》的精神也是傅雷独立人格的体现,所谓赤子之心,不但只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真诚,独立,纯洁,自由这样的词在家信中随处可见,傅雷认为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要保持清白,保持人格独立,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里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他是这么说的,他经常给傅聪寄去中国古代作品,跟他交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鼓励傅聪写中文信。希望傅聪能学国外音乐之所长,但也常常提醒傅聪不忘中华民族的音乐气质。他关心傅聪的艺术方面的与身体方面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傅聪。

这是一颗赤子之心对儿子的指导与关爱,是傅雷与傅聪的父子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傅雷家书》是一本教育子女的佳作,同时它也是让作为子女的我们了解父亲的一本好书。在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傅雷在他的儿子傅聪和傅敏身上灌注了太多的心血,在他们身上寄托了相当高的期望,这是为人父的职责,也是为人父对儿子的爱。

傅雷的教导与关心对傅聪和傅敏的一生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为他们以后走向未来的'路做下了铺垫,也让他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大风大浪!

傅雷寄给儿子的每一封家书都饱含着深深的父子情。儿子在钢琴前轻敲琴键,将自己所有的青春激情倾注在每个饱满圆润的音符中,他时而有学术上的疑惑,时而想念远隔万理的故园,他便提笔拟一封家书给父母,或是拿起昔日父亲的家书再仔细研读一遍,以便从父辈的经验教训中汲取营养。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中常常抬眼,望向窗外,看看邮箱里是否有新到的信件,常常藏着一种期盼!

傅雷家书的文字优美,读来感人至深,且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而在这字里行间折射出来的,是傅雷高尚的灵魂和他们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如父如友”傅雷在他儿子的成长历程中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傅雷清楚,要让他们认清世界的残酷,认清现实,充分了解自己能力的底线,才能更好的步入社会,迈向世界。

傅雷家书虽是一封封家书编纂而成的书,但其中傅雷的拳拳爱子之意溢于言表,傅敏和傅聪是幸运的,拥有一个这样品格高尚,灵魂伟大的父亲。

“胜不骄,败不馁”,心若向阳开,无所畏惧。傅雷的字里行间向我们传达的这些正能量哲理,足以让我们受益一生。

一份家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份浓浓的父子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终于,我用了一个月的零碎时间看完了这本《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当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傅雷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在读《傅雷家书》这本书之前,我从网上了解到傅雷的一个儿子傅聪是钢琴大师,另一个儿子傅敏是英语特级教师。我不禁感叹:两个如此厉害的人那么他们的家长必须也很厉害。可是,厉害的家长不必须教育出厉害的儿子,而需要很多品质才行。例如要负责,有耐心,并且在教育的同时还要付出很多,比如说时间,体力,脑力等等,而傅雷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

事实上,不仅仅是傅雷,所有的父亲哪个不期望自我的孩子好呢也许一些人会常常被父母唠叨,自我十分十分的烦躁,还在想如果父母不再唠叨该多好。那你就错了。父母做的一切还不是为了我们自我吗人生是我们自我的事,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还要费时间费力的.帮你管你教导你,你还不必须孝敬他,他也不能得到什么利益他们为什么要做这种费力却不被你理解的事情难道他们还不是为了我们自我吗为了让我们的未来更完美,只要看着这些,就足够了。他们并不期望你长大后报答他,孝敬他,只要能在一个地方默默地看着你发展的更好就足够了,甚至他们都担心老了以后会成为你的累赘。如果说孩子是为父母活着,那说明孩子错了,如果说父母是为孩子活着,我想这句话必须是对的。

我们之所以存在,是父母的力量在支撑。就算你做了什么错事,世界上任何人都抛弃你,父母永远都会等着你,等你转身,等你回头。

所以,从今日开始,不要做了错事责怪父母,不要让父母为你做完一切你需要做的事,不要和父母顶嘴,不要大声对父母说话,父母的年纪大了,不要在他说话时提出他的错误,不要埋怨父母没有给你好的一切,因为父母给你的一切就已经是他们的一切。从今日开始,做一个好孩子。还不晚。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这周周末,我读了一本好书《傅雷家书》,读后收获颇多。

其中一段文字令我记忆深刻,回味无穷:“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场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式、手段,还是有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

这段文字虽朴实但饱含着真情实感,饱含着傅雷对儿子的殷切的期盼。从“讲话的方式”可以看出,傅雷的细致以及对儿子教育之严格。在傅雷的眼中,做人一直是放在首位的。他教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可以说,傅雷是一个立德树人的典范,是天下父母仿效的榜样。

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只要求学习成绩。我们家附近住着一个小姐姐,她的父母是高中教师,对她的学业水平要求格外严格。每次放假,她就像一直被束缚在笼中的小鸟,不能出家门,不但要完成家作,还要完成父母给她的额外作业。

在他们家中,学习是首要任务。虽然小姐姐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也许是因为这样,她也变成了一个骄傲自满、轻视他人的人。

学会做人,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傅雷对儿子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育,不但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人,也让我们懂得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他们的爱,用金钱无法买来,却如金子般宝贵。但是最优秀的父母不仅仅是给予孩子最深情的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傅雷家书》,满满浸透着傅雷对傅聪成长的关怀和教育的苦心孤诣。

这份巨大的心力投入,从傅聪的音乐天赋在童年显现时便已开始。傅雷在《傅雷读书与做人》一书中给朋友成家和的信中写道,“拿事实来说,他(傅聪)今天的路,没有一条不是我替他开辟的,但毕竟是他自己走下去而走得不无成绩的”。

作为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得足够好,且多是唯恐自己付出不够而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孩子究竟应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傅雷 在“傅聪的成长”一文中有关教育理念的论述值得参考:

“第一,把人格教育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作次要。

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

第三,即以音乐教育而论,也绝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

对成年后傅聪的教育,傅雷说,“有一个基本原则,我始终觉得并不错误,就是: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

这是傅雷的`教育观。

从这本家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以他深厚的学养和广博的视野,经年累月地,如春雨润物般滋养和开化着傅聪的内心,使他完成了人格和世界观的建立,这是最基本也是最艰难的攀登,攀登的高度,便决定了视野的所及。这也是本书给读者的启示。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资料,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他自己的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他自己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能够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透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他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发奋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能够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合上这本《傅雷家书》,我感触万千。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傅雷和傅聪之间浓厚的父子情谊。

傅雷和傅聪,在别的书籍,或传记里,或许会被冠上“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等等光鲜耀目的称号,但是在这本书,《傅雷家书》里,他们只是一对寻常的父子。父子之间亦师亦友,亲密无间。纵使一在中国,一在波兰,相隔万里,也如“心有灵犀一点通”般,心思透过书信,淋漓尽致的互相传达。父子情深,可见一斑。

特别是傅雷对傅聪那深切的、无微不至的父爱,让我感触颇深。他不仅教傅聪如何去生活,如何理财,还教他如何正确处理情感,如何处理恋爱问题,甚至细微到教他擦眼镜;对于傅聪,傅雷从不吝啬自己的情感,畅快流露:“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亲爱的孩子,听我的话吧!”,完全放下了做父亲的架子,体现了浓浓的父爱。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的父亲。大多数时候,我对我的父亲都比较冷淡,觉得他很多时候都不明白我的心思。在读了《傅雷家书》后,我突然理解了我父亲的心意,突然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突然明白了父亲所有的行为都是爱我的表现啊!

父爱总是令人感动的,即使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它也如此的迷人,透露出来自血脉里的亲切;同时它也总是严厉且沉默的,好似冷如冰,不比母爱来的炽热。在大多数人眼中,父亲就像一块有温度的石头,永远保护着你,呵护着你,却又沉默寡言。

如果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父爱如山”的话,我愿做那寒峰的攀爬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翻开这本书,一个关心孩子又不失严肃的父亲的形象映入我的眼帘。傅雷不仅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个博学、睿智的学者,更是一名伟大的父亲。

翻看着一封封家书,我发现傅雷并不是以一个长辈对小辈的.方法教育傅聪,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形式与傅聪谈心,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儿子成长,同时也教导儿子如何对待生活“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他总是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教儿子如何做人。如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终于在他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培养了两个优秀的人才:著名的钢琴大师——傅聪,英语特级教师——傅敏。这一家的成就着实让人羡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总是喜欢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都尽量满足,长期以往,使孩子养成了惰性,并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么,只要开口就好了,父母一定会满足的。正是这种思想习惯促使现在社会上有一大批“啃老族”,甚至还发生了父母不满足孩子,孩子就对父母拳脚相加的事例。发生这种事,我不禁为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对他们的做法感到质疑,如果这些家长一开始就不轻易满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仪的东西,事情不会这个样子吗?在这一点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爱孩子不是溺爱他,给他更多的磨砺才能更好的帮助他成长。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厚,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风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异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心。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导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领会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导,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流露的亲情令人激动。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计划。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