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读后感

第三选择读后感3篇

读后感1.04W

不知道同学们知不知道,在是与否之间,还有一种选择,叫第三选择,在自己理性和客观的选择。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第三选择读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三选择读后感3篇

  第三选择读后感篇一:

你有没有想过训练自己用理性和客观的去选择一次?

这意味什么呢?

意味着你要跳出易怒的情绪,不再拍桌子,瞪眼睛,打孩子。。。这些惯性的暴力手段,意味着用友善去面对火药味儿的对话,要用微笑代替抱怨,难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它需要你再思维方式上做出根本的转变。

遇到问题不再是攻击或者逃跑,不是你对或者我对,你赢或者我赢,不再只是公平至上。而是积极主动跳出情绪,只唯你想要的那么目标,双方协同创造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第3选择的核心就是:看到自己的同时看到对方,不被自己的情绪绑架,不随意给对方贴标签,你总是,你应该的句型就是在给对方贴标签,同样也不会轻易被对方的刺激而情绪化,而是自主选择做出何种回馈,除了暴跳如雷和妥协。并能够化解对方的负面情绪,使对话回到平和的情绪和场景中,真诚倾听和情感反馈,知道对方当下的担心和需要。不要挑战任性。幽默可以化解尴尬,当然幽默需要智慧,智慧大于所用就是幽默。

第3选择就是跳出负面情绪的共赢思维和原则。这个世界不是二分的,不是只有对错、输赢、胜负,好坏,强弱。。。还有共赢。而这不只是说说就能轻易实现的。不信。你试试看。但值得一试,更值得终身使用。很多道理一旦知道,就应该作用于此生。第3选择就是一个。它是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精华所在,给我们提供了改善职场、家庭、婚姻、政治等等有冲突的场合的方法论,可执行。

需要用到非暴力沟通、倾听、同理心、幽默,如果没有,那么请习得并持续练习。

我们总是听到“遇事不要情绪化”,可是怎么能做到呢?步骤如下:

看到自己,此时此刻的自己是自己情绪的奴隶?还是真正独立的、有原则的、有思想的、豁达开明的自己?抑或是要发泄、愤怒的、纠结的、报复、只是寻求对错和公平的弱者呢?是一个容易被对对方的评价左右,在外界的评判中寻找自己的价值观还是一个拥有独立完整自尊体系,受伤阈值很高的个体呢?

看到你我们看到的到底是个人还是物品呢?每个人都有盲点,了解才会带来尊重,而不只是偏面的随意的贴贴标签。这是对对方的伤害。如果你在乎公平,那么这样就是不公平的。如果你能允许并珍惜对方与你的不同,那么你真的很伟大。想想你和孩子和自己的伴侣吵架时,有没有过抱怨你为什么就不能跟我一样想,为什么就不能把东西放整齐,为什么就不能怎样怎样?我们每天都在重复。有没有问过自己一次,为什么要像你一样呢?一致的是价值观,而非行为方式和性格。所以才有互补,才有多彩的家庭生活啊。所以,请把对方当人看。道德标准是用来律己的,而非待人的,尤其是严以待人。唠叨并不会让一个人的行为发生改变,试试影响。别人看到你的改变带来的震撼力才有可能带来改变。

找到你你想好可是对方火冒三丈的时候怎么办?我们也被对方的情绪带起来,针尖对麦芒。大干一仗?然后呢?结果呢?问题解决了吗?往往问题没有解决,又带来新的问题。而这一定不是你想要的结果。解决冲突,只需要一个人,对,就是你,就可以。你需要放下自己、缓和情绪。反应对方情感和需求,用同理心去倾听。情绪都是某种需求没有被满足的外化显现。暴力沟通很容易,做到心平气和才是挑战。为甚么总是我妥协,这并非妥协,而恰恰证明你的强大,心灵力量的强大,你在主导着这场关系的走向,难道你不该为自己鼓鼓掌吗?你正在超越公平,超越自己。请允许对方把话说完,事实证明说的越多,情绪水平降低的越快,脾气就会越来越小。倾听不是找对方的漏洞去攻击,而是理解。21世纪全球文化中,没有比理解(而不是控制)他人,更为重要。同理心倾听,及时反应对方的情感和需求,对方才会觉得自己被理解被重视,才会逐渐平复,向你敞开心扉。

真诚、不装:

协同邀请对方共同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界定更好的标准;头脑风暴具体的实现路径和方法执行。

所以第3选择不是我的方式,也不是你的方式。而是协同!是带着使命感、责任感的合作与他人,也和自己。

  第三选择读后感篇二:

这本书是柯维去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根据他永远“活在高潮”的理念,这本书也可以被认为是他写的最好的一本。他把之前的7个习惯浓缩成一件事,那就是随时随地能够做出第3选择。你可以把第3选择当做一种人生信仰,也可以仅仅当做一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柯维受孔子影响很大,所以第3选择可以被看做是他老人家“吾道一以贯之”的集大成之作。

转折点

如果你真的足够主动积极,愿意相信学习可以改变自己,并且愿意把自己所学应用到生活中,那么这本书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里你会看到

一位父亲一夜之间挽救了自己抑郁多年的女儿;

一位警察局长将加拿大首都的青少年犯罪率减半;

一对夫妻曾经彼此几乎无话可说,而今笑对过往艰辛;

一个团队将纽约时代广场从藏污纳垢的场所打造为北美顶级观光胜地;

……

这本书可以帮你

处理婚姻问题;解决工作难题;面对孩子的问题;走出财务困境;帮客户解决问题;处理可能会打官司的问题……

总之,这本书是用来解决一切问题的。

什么是第三选择?

面对任何问题,普通人都会产生两种选择

打或者逃;

我赢或者你赢;

反抗或者忍受;

成功或者失败;

支持或者反对;

……

这两种选择的思维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大量的纷争和成本,我们每天都在忙于说服别人,打败别人,讨好别人或者教育别人。

为什么不试试第三选择?

我们协同,一起达成另一个更好的结局。

比如:一位母亲听说孩子的音乐课取消了,她怒气冲冲地找到老师想知道为什么。老师说原因是政府要求提高阅读和数学的时间。她本想抨击政府,但突然问了一个问题:肯定有办法让孩子们同时学习音乐和基础课。老师眨了眨眼睛说:当然,音乐包含着数学思维。于是,爱好音乐的家长和一个愿意研究的老师合作开发出了一系列通过音乐讲授基础课的课程。

这就是一个第3选择。

  第三选择读后感篇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出版20年后,作者出了一本书《第3选择》,作者认为这是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一般的人会认为,我们跟别人打交道时,就是一种博弈,通过博弈,来获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结果往往就是你赢或者我赢,或者我们之间相互妥协取得的中间结果,就像50年代某场战争中的三八线。但这并不是作者说的第三选择,作者认为,妥协表面上看上去不错,本质是双输,妥协的`关系是脆弱的,争端往往会再次爆发。

第三选择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首先我们第一要认真倾听,发言的目的不是辩论,而是让每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将他的思想提炼出来。要有同理心,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对方才能感同身受。

其次,要跳出我们的利益圈,如果我们把精力浪费在谁得49岁,谁得51的讨价还价上,我们就会因追求公平,而破坏了彼此的信任。在第三选择的思维下,我们必须愿意放弃我们的立场,必须愿意在放手中受到伤害,真正的创新的想法,不是来自于辩论,而是不同理念人之间的对话。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我们达成了协同找到了,第三选择呢。第一,我们周围的气氛是一种积极的气氛,第二,我们对原来的争执和这项不太感兴趣,第三,大家因为这个结果而受到鼓舞。

读了《第3选择》我想到了我们在三阶段的一个练习。24小时感召。我们希望感召别人来上课的时候,不能把它当成我们需要完成的一个任务。而是要真正设身处地的去询问对方,看对方用在生活和工作上有什么困惑?然后提出我们的建议。我们让他们上课的目的是真正想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惑,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一颗真诚帮助他的心。对方才能敞开心扉,愿意接受你的建议。这样达成的协议,即对我们有利,也对他们有益,双方都满意。而且我们的关系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亲密。

标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