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读后感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后感

读后感3.33W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后感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后感1

1、市场驱动

俞敏洪为什么可以把新东方做起来,其实刚开始还是有市场,大家都需要出国,需要考托业GRE等,培训机构就应运而生了。我的感悟商业模式的存在是因为他可有用户市场才可以起来。同时,也打破我原来对新东方的认知,我以前以为新东方只是一个考出国的培训机构,原来人家已经做好多产品,有少儿英语的,有在线教育的。这些也为什么做起来了,也是因为市场。用户是有复制性的,比如你小孩报一个数学班,是不是也要上个英语班,如果同一个地方有,时间也划分开,你是不是会倾向于同一个地方报名,除了这个以外,因为你小时候在某个培训机构学习,而且学习效果好,你后面是不是也要会报相同机构,这也是新东方为什么现在从小开始抓起,而且想要不同的学科。这个市场是一直在变化的。

2、利益驱动

像我们公司经常跟人画大饼的时候,都讲理想,我希望你做出漂亮的政绩,没与钱挂钩,真是动力不足。整个新东方的发展过程,都是利益驱动。比如,俞敏洪叫王强、俆小平他们回来,是分户责任制。每个人负责一块,你只需要上交15%给公用的平台,其他是自己的。比如俆小平只负责出国咨询那块。这样就让他们很有动力去把这个蛋糕做大。

到了是否要上市阶段,大家有好多在争议,同时也对俞敏洪做管理有了怀疑,大家吵来吵去都只为一个字钱,钱分得不够如我心理所想的,大家吵了好多次,吵到本来想投资他们的人都不敢投资他们了。而其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大概意思是讲上市要1亿,大家都讲没有钱,(他们之前在新东方已好很多钱),但上市就讲没有钱了,只有俞敏洪是自己挑腰包的`。

到了后面,大家都知道新东方已经上市了,老员工已经靠股份实现财富自由了,他们是没有干劲十足,反而新生代很有动力去做,为什么呢?也是一个钱的问题,比如老员工拿到是3元的原始股的价钱,新生代管理者拿到15元的原始股的价格,新东方的发行价是17元左右,如果他们不向前冲,拿到的钱不多阿。

3、平台好重要

俞敏洪原来只是个农村出来,北大对他改变特别大,同时他创业大部分人都是北大人。因为这个平台奠定他后面的所有基础,包括思维的改变的。

新东方也很有创业基因,我们熟知的李笑来、古典都是新东方出来的,包括后面出来很多名人,他们出书,都是在那里文化浸泡。书里讲过在新东方当保安的两个人在这个文化下后面也离职创业了,回老家卖水果。可见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对自己改变多大。

这个平台除了思想以外,还包括认识的人。新东方在上市以后,招到一间浑水公司的攻击,股价大落,如果继续下去,新东方可能就会倒了。这个时候,他就跟马云、柳传青吃个饭,他们只问了一句话,你公司到底有没有,俞敏洪讲没有,然后大家吃饭了什么没有讲,然后他们用3亿美元买入新东方的股票。所以现在好多人读MBA不是讲里面教的东西有多有用,而是里面的人脉给你多大作用。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后感2

最近,读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收获颇多。你会觉得有些人,他们拥有的那些品质,必成大器。

俞敏洪,他的一生也堪称传奇。他考了三年才考上北大,进入北大以后,他又得了肺结核,住院住了一年,在这一年中,他从未停止过学习,读了两三百本书,背了一万多个单词。这也为他日后创办新东方奠定了基础。

毕业后,他本来是在北大当老师,一个月120元的工资,他看着周围的人都出国留学,也动了这个念头,而这微薄的薪水根本负担不了他出国的费用。所以他出去给人教托福考试,兼职赚钱,而这个事情被学校发现了,最终被记过处分了。阴差阳错之下,他出去办了出国英语培训班,这才有了新东方。一切看似被逼无奈,却又似命中注定。

在新东方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创始人因为热爱和坚持,让一家企业发展壮大起来的励志故事。俞敏洪身上真的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了。

最开始没有新东方,只有出国的培训班。为了节省成本,他没有招人,所有事情全部亲力亲为,所有的课程也都是他自己做老师,他让自己成为了那个最专业的人。所有的学生,开始都是因为他去报的这个培训班。这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打造了一个个人的IP嘛。

虽然时代的叫法不一样了,但是底层逻辑却没有变。那就是用口碑去营销和影响周围的人,这才是长远之计,也是立足之本。

因为他自己做老师,不用给自己发工资,所以,他可以专注的把一件事做好,而不是需要快速的获利。他可以厚积薄发,而不是欲速则不达。

其次,俞敏洪是一个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永远把个人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后的人。当新东方发展起来,面临改革的时候,创始团队觉得俞敏洪是个农民,嫌弃他太土,把他从董事长,总裁的位置上撵下来了。而他,却没有因此一蹶不振,更没有与公司反目成仇。

因为热爱,他只想让新东方发展的更好。在他的心中,如果新东方需要他的离开才能发展的更好,那他可以舍弃自己的利益,只为公司的前途。这是一种怎样的格局和心胸!反观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置自身利益于不顾的境界呢?!

在他离开新东方董事会的那两年,他也从未停止过学习。因为想要把新东方做上市,而这一群只会办学校的人却毫无资本市场的认知。正因为有了这段闲暇的时光,他开始好好的精进了自己的对资本市场的了解,读了很多专业的书,用他自己的话说,差不多自学了半个MBA。最后,当他再次被请回来以后,才能够顺利地带领新东方成功的在纽交所上市。从落魄出走,到华丽归来,他做到了。

我一直觉得,读书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最简单的.方式之一。而那些能够一直保持学习的人,一定有着超乎常人的意志力。结果我们无法预知,只有管理好过程,相信好的结果定会顺其自然。

以前不理解的那些事,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渐渐的都懂了。在这个无常的世界,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保持初衷,持续学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上天会眷顾那些善良而坚持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