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对联

精选对对联的作文集锦9篇

对联1.18W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对联的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对对联的作文集锦9篇

对对联的作文 篇1

小时候,每年过年,大人忙着蒸馒头、榨肉,我和二哥的任务就是写对联。那时候二哥上初中,我上小学五年级。

年除夕的前一天,写对联的工作就正式拉开帷幕。先把对联纸裁好,摆好桌子,准备好毛笔和墨汁,我们两兄弟一人坐一边,就开始边构思边写。主笔当然是二哥,我的职责也就是帮着按按纸、参谋参谋,二哥心情好的时候也会让我写几张横批。

一般大人写对联都是学着农家历上的春联照搬照抄,二哥在初中学了几首古诗和毛主席诗词,自以为学问很大,认为那些现成的春联都是陈词滥调,总想别出心裁搞创新。但编对联是很考验文学功底的事情,他绞尽脑汁也没编出一副像样的,就把课文里学的诗词当对联写,象什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之类的。

最后剩下猪圈门上的对联,他决心无论花多少时间,都要构思一副自己的原创作品。可是,一直构思到晚上11点,还是没有眉目。一般猪圈门上都是写:“春出千车粪,秋收万石粮”、“六畜兴旺”之类的,还没见哪一家写出不一样的对联,当然一般人也没有那个闲情逸致,不会在这上面花功夫。

农村人睡觉早,到11点大人们已经睡了一觉,母亲起夜的时候发现我们还没睡觉,就过来视察,问:“怎么写个对联费这些事?”二哥摆摆手说:“您别管,别打扰我,我正在构思。”母亲就回去睡觉了。

二哥揉揉眼睛,说:“不行,我得提提神。”然后,吩咐我:“你去给我泡一壶茶,记着里面放几片橘子皮。”

我说:“不行,我要看炉子,你自己怎么不去?”

“我这不是正忙着吗!”

没办法,我打着手电筒,到堂屋找到茶叶,给他泡了茶。

二哥喝了几口茶,连打几个哈欠,说:“不行,我得迷糊一阵。”说着,脑袋倚着被子闭上了眼睛。

看看座钟,时针很快就指向12点,二哥这边却依然没有动静。说实话,我作为助理人员,伺候了大半天也很累。我走到二哥身边,用手里的火钩捅捅他肩膀:“你到底能不能想出来?不行就写个老对联算了。”

二哥睁开眼,说:“别急,有了,已经有了。”就用钢笔在对联纸的背面写了两行小字,递给我,说:“你看看怎么样。”

“顿吃糠食五斤整,日增骨肉十两余。不错啊,很工整。”我先念了一遍,又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有点不对劲:“一顿吃五斤,一天就是十五斤,然后只长一斤肉,是不是长得太慢了?”

“是有点,但换了别的斤两,又不顺口。”二哥道。

“要不这样,我们把‘五斤’和‘十两’位置颠倒一下,变成‘顿吃糠食十两整,日增骨肉五斤余’,是不是要好一些?”我参谋道。

“好像也有问题,一天吃三斤食,长五斤肉,不太合理。”二哥指出了关键的漏洞。

“对联就是图个吉利,谁管合理不合理?以前还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呢,不是也不合理吗?”

“好吧,时间关系,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趁着中午天气暖和,我和二哥把对联贴好。这时我站在院子里,举目四望,在冬日暖阳照耀下,火红的对联映入眼帘,彩色的落门前儿随风摇曳,过年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了。

父亲照例走出来,挨个门口检查。猪圈门上的对联,引起了父亲的关注,他嘴唇蠕动着默念对联,念完后却没有提出不同意见。我估计,他可能没来得及仔细算账。

父亲在厨房门前停住,说:“这个横批,‘鹰击长空’是从哪里学的?”

二哥道:“这是毛主席诗词。”

“嗷。”父亲答应着,却没有马上离开。我猜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仙鹤、神龟等吉祥动物相比,鹰,显然过于凶猛,看到“鹰击长空”,父亲不会联想到“鱼翔浅底”,他联想到的,有可能是“祸从天降”之类的词语。所以他心里不太接受,但得知是毛主席诗词,他也不好公然反对。

等看到影壁墙上的横批,父亲很有把握的提出了反对意见:“‘突飞猛进’,太不吉利!土匪,来一个就够你受的,你还让他‘猛进’。你们没有经历过,土匪可不是好东西,那真是无恶不作。”

母亲蒸好一锅馒头,刚走出厨房就听到了父亲的话,也急急忙忙的赶过来发表意见:“这两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大过年的,写什么土匪?”

我知道母亲不识字,怕她误会太深,急忙解释:“不是真的土匪!”

“假土匪也不行!”母亲斩钉截铁的说。

二哥说重新写太麻烦,于是父亲提出了折中方案:“多贴点落门前儿,把这个横批盖住,别让人看到就行了。”

于是,所有对联顺利通过验收,写对联的工作终于宣告竣工。

这时,街上传来零星的鞭炮声,一群孩子嬉笑着从我家门前跑过。我匆匆忙忙抓了一把鞭炮,装进口袋,就一蹦两跳的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对对联的作文 篇2

童年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淡忘了,但一件有趣的事我却记忆犹新,至今,大人们还拿来逗我呢!

那是我六岁时的腊月二十八。我们这里有句俗语二十八,贴花花。意思是过年要贴年画儿、贴对联。

一大早,父亲就把春联写好了,让妈妈把浆糊打好,准备贴。我一听贴春联,真是鞋底长草,荒(慌)了脚了。我拿着春联,自作聪明地要去贴。爸爸说:你不识字怎么贴?我说:你给我说说每一张贴在什么地方,我学着贴。门框上的、门板上的.有妈妈贴,灶屋、牛槽、猪圈、厕所等低处有我来贴。

这一张贴在什么地方,那一副贴在什么地方,爸爸手把手教我。我兴冲冲地拿上了对联就去贴。贴完以后,我兴高采烈地拉着爸爸让他去看。他一看,大惊失色,又好气又好笑地说:过新年,让全家过一个欢快、祥和、幸福平安年,你倒好,把咱一家人当牲口了!什么牲口?我不解地问。你把槽头兴旺贴在了锅台上了,把小心灯火贴在了牛槽上,我们不是牲口是什么?

这件荒唐、有趣的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懂装懂会闹出笑话的。

对对联的作文 篇3

今天是腊月28日,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了。隔壁伯伯家贴的是“一帆风顺平安日,万事如意锦绣春。”他们家门的中间还贴了个金光闪闪的“福”字。

过了一会儿,我家也开始贴春联了。我拆开对联,放到桌子上,并涂上了胶水交到妈妈手上,妈妈站在凳子上,小心翼翼地拿着春联往门上贴。我连忙跑得远远的,帮忙看着贴的位置是否在中间。“左了,往右。”“右了,往左。”“高了,往下。”“低了,往上。”然后我仔细地看了看,不高也不低,不左也不右,位置刚好在中间了我就高叫了一声“好!可以贴了!”等妈妈一贴好,我高声地读着:“财进家门万事兴,福临宝地千秋盛。”

我们大概贴了十几分钟后,终于把家里所有的门口贴完了对联。我迷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呢?”妈妈告诉我说:“因为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传说,有一个怪物,它每到除夕之夜,就要吃很多的人,这个怪物名字叫做‘夕’。它最怕看到红色,所以人们就把红纸贴在门上,当‘夕’一看到红纸,就逃走了。后来,人们就养成习惯了,每年过春节时都要贴春联了。”

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了。

对对联的作文 篇4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大的节日,没有之一。如今,我们经常在感叹,过年不再是轻松愉悦的欢聚时刻,有的只是繁琐的人际往来和乏味的人情世故,亲情、友情也在闲言碎语中逐渐淡漠,甚至于年夜饭也失去了味道。

年,成为了老人的年;年,成为了小孩子的年。唯独遇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无关。其实,不是年的味道变淡了,而是我们的心,少了对团圆的期盼。

年味的变淡,是从对联开始的,确切的说,是从人们不再自己写对联,为了图方便买对联开始的。这个转折虽说显得有些生硬,却有一些道理。不信,我说你听,不服来辩。

过年贴对联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使然。一来红红的彰显欢乐的气氛,二来表达我们对文化的传承和文字的敬重。

相传对联始于五代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就是那个投降宋朝后他媳妇花蕊夫人写出“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男主角。“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就是历史上第一副对联,从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副春联。

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当然,这是针对文人墨客的要求,对对子,也是文人雅趣,有很多传奇故事。在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之后,老百姓家门前贴的对联,只要喜庆、顺口就行。

过去,在我的故乡,春节时写对联的要求更低,毛笔字、不难看就行。不太讲究的乡亲们甚至会让自己刚刚念书的孩子来写,歪歪斜斜的倒也别有一番童趣。

更多的乡亲还是讲究的,字迹的工整是最起码的要求,工整,意味着来年挣钱堂堂正正,不走歪门邪道。

那时候的家乡,老一辈识字的人很少,我祖父算其中翘楚,百家姓千字文啥的,可以通读下来。到了我父亲这一辈,识字的人多了,也仅限于识字的水平,能写个毛笔字就不奢求了。于是,每逢过年回老家,就会有左邻右舍的亲友来祖父家求对联,场面堪称壮观。

农历三十一大早,天还没亮就有人敲门,早已整装待发的叔伯们故意慢吞吞地打开门栓,迎进一身冰冷的亲友们。众人进屋,各自寻座,小板凳、柴火堆都是难得的雅座,是辈分大的人的专属。剩下一众小辈中人,也不顾地上尘土未扫,纷纷席地盘腿而坐。掏烟卷的掏烟卷,抽旱烟的抽旱烟,不一会便烟雾缭绕,仿若仙境。

二伯和四伯毛笔字写得极漂亮,是写对联的主要负责人。我父亲写得稍差一些,只能为那些性子急的乡亲们代笔。他们三人围站在一张硕大的团圆桌旁,各自裁纸研磨,面色凝重。纸就是普通的红纸,便宜实惠,一两块钱一大卷,沾水即掉色。墨是墨水,叫做“一得香”,味道很臭,像是没有腌制成功的臭豆腐一般。也没有砚台,找个盘子倒进墨水即可。

即便简陋如此,村民们也是敬若神明。在叔伯父亲操作时,众人停止喧哗,眼神聚焦,直到准备完毕,才敢出声大气。

对联的内容来自一本盗版的地摊文学作品《春联大全》,里面没有什么旷世绝对,甚至没有太过复杂的文字。大部分都是“五谷丰登人兴旺,农家幸福万年长”之类的通俗易懂的内容,事实上,乡亲们要求最多的,也是这类对联。

父辈们以《春联大全》为蓝本,发挥着自己无穷的想象力,尽可能地为大家写出不一样的内容。于是乎,什么“一家团圆都和睦,来年丰收谷满仓”等对联就应用而生,至于横批,只有“家和万事兴”、“福寿喜临门”、“人畜兴旺”这三种,乡亲们根据自己得到的对联来选择横批,读着顺口就行。

对联的内容可以潦草,但是自己绝对不能应付差事,祖父就是监工。二伯和四伯要是抽烟不小心掉下烟灰污了字迹,必须重写,谁要是敢糊弄,祖父一瞪眼便吓得二人赶紧把写坏了对联扔进灶膛。偶尔祖父心血来潮,自己也会动手写上几幅,字写得不好看,但是极受乡亲们的欢迎,在他们心中,儿子的字再好,也比不上老子。

为乡亲们写对联是免费的,可乡亲们却不会空手而来。拿到自己的对联后,往桌子下面放上一包烟,一瓶酒、一袋糖,算是酬谢。烟酒糖都不高级,甚至廉价,可祖父从不会推让,在他心中,这是对文字最朴素的敬重,也是自己“书香门第”最高的奖赏。

转眼经年,物是人非。祖父回归大地,叔伯们也终于苍老。现在过年,大家都已经习惯去买对联来贴。买来的对联制作精美,花样百出,花不了几个钱,简单省事。

多年未回老家过年,家乡变成了故乡。乡亲们也纷纷涌入城市,楼房的门上贴着的,也是买来的春联。农村老家只剩下几位老人在固执地坚守着,勤俭的他们不会去买对联,也无处央告别人来写,只等着子女们回村时带上几幅银行赠送的对联,贴上完事。

今年过年前,父亲忽发奇想,想要自己写对联。我立刻表示支持,匆匆买来笔墨纸砚,毡子镇纸,谁料一切准备就绪后,父亲又失去兴致,罢笔不写。我问原因,父亲言道,没人监督了,再也写不好对联了。

无奈之下,我去买了一副对联贴在门前。父亲左看右看,自言自语地嘟囔着:“贴上这买来的对联,咋看也不像过年。”可能,他心中的纠结和矛盾,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吧。

对对联的作文 篇5

今天我看见了一副有趣的对联。 宋代吕蒙正对贫富不均的世道非常痛恨,每逢春节,他就用对联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平,有一年,他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副由数字组成的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只有两个字:南北 我看了大半天也没有想出来是什么意思,爸爸提醒我说:“对联由上下联和横批组成,上下联的被字数一般是五,七,九,十一等单数,横批为四个字,你看它的上下联差了什么?”我说:“上联差一个一字,下联差一个十字。”爸爸又说:“十是不是和食同音,那么一呢?” 我心想,一不是和衣服的衣同音吗?

缺了一个“衣”少了一个“食”,不就是缺衣少食吗!我高兴地叫了起来:是缺衣少食!是缺衣少食!! 我又看了看下面的横批,心想,横批要四个字,怎么只有两个字?东西南北不是少了东西两个字吗?我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就是说他家里没有东西! 谁知盘中cuan,粒粒皆辛苦!

农民伯伯们辛苦了一年,到头来还是没有吃的和穿的!

对对联的作文 篇6

明代江西吉水出了一个著名学者,名叫解缙。他通晓琴棋书画,谙熟诗词曲赋,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幽默风趣,尤其善对对联,留下了许多佳话。

解缙,出身在一个贫寒家庭,从小就立志刻苦读书,欲大济天下。

解缙九岁那年,塾师带他到江中去洗澡。塾师脱下衣服挂在树叉上,随口出对:

千年古树当衣架

解缙望着滔滔江水,应声答对:

万里长江作浴盆

洗完了澡,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遇见一位过客,向他们打听一户人家的住处。过客话音刚落,解缙用手朝街心一指,吟道:“杨柳东西摆,石狮左右蹲,红杏墙头出,绿荫有家门。”过客见他小小年纪才思敏捷,十分称赞,就问他是谁家的孩子,父母做什么营生。解缙笑盈盈地说出一副对联:

父亲肩挑日月

母亲手转乾坤

过客想了半天,莫名究竟。塾师笑着告诉他:“先生有所不知,他家以卖豆腐为生,母亲终日推磨磨豆腐,父亲挑着豆腐沿街叫卖,不正是‘肩挑日月、手转乾坤’么?”过客一听,赞叹不已。

解缙家的对门住着的是一个良田千顷、家财万贯的缙绅赵员外。

有一年腊月三十,赵员外府上张灯结彩,杀鸡宰鹅,准备欢度春节。解缙家却是家徒四壁,铁锅冷灶。解缙心想,过年了,也该帖副春联庆贺一番。他望了一眼对门赵员外家那片青翠葱茏的竹园,取出笔墨纸砚,提笔写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棵竹

家藏万卷书

大年初一,赵员外出门看见这副春联,大为恼火,穷人过年,还穷快乐。他叫来奴仆,下令把满园翠竹砍得精光。解缙看到这个情景,明白这是赵员外阴暗心理使然,心中既十分痛恨又十分痛快,他又在对联的末尾各加上一个字,变成:

门对千棵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赵员外一见,怒气冲天,下令把竹蔸连根统统拔掉。解缙一见,又在对联的末尾各添加了一个字,变成:

门对千棵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赵员外见了气得说不出话来,把自己的胡须拔下了一大把。

从此,解缙的名声传遍了吉水一带。

吉水有位赋闲在家的尚书,听说解缙对联好生了得,却不相信,故意派人请来解缙,准备出几个上联要他答对,要他当众出丑。

尚书派人请来解缙,却不让他从大门进府,而是从一条低窄的夹道里进去。解缙拒而不入。尚书闻讯后走出府门,吟出上联: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昂首挺胸,应声对答下联:

大鹏有志恨天低

尚书只得邀他从大门走进官邸。

走进客厅,刚一落座,尚书一位幕僚已经吟出一则上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

解缙应声对答下联: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

尚书见解缙身穿绿袍,又出一则上联:

出井蛤蟆穿绿袄

解缙朝尚书望了一眼,只见他身穿大红官袍,顺口吟出下联:

落锅螃蟹着红袍

尚书十分气恼,但强作镇静,又出了一则上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毫不客气,立即反击: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在座的人无不掩面而笑,唯有尚书老爷张口结舌,满面羞愧,只好借口身体不适而退。

吉水有位颇出名的秀才,人称红秀才,听说解缙诗词属对精通,很想与他比试比试。一天,红秀才找到解缙说:“我昨天来亲戚家做客,先乘牛车,后乘驴子,最后乘马,还是马跑得快;来到主人门前,马一叫,鸡鸭受惊乱飞,被天空中的老鹰抓去一只。于是我想到一副对联,特写出来,向世兄请教。对联是: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解缙一看就知道:这上联隐含着他文思敏捷,行文来得快的意思;这下联暗喻他是老鹰,是会抓小鸡的。意思是将要把解缙当作小鸡一样抓住。解缙治学严谨,向来就看不惯那些徒具虚名而无真才实学却又喜欢卖弄才华的人,他哈哈一笑说:“我也送先生一副对联。”于是提笔写道: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红秀才看罢,顿时满脸羞愧,气得浑身发抖,可又无言以对,于是拂袖而去。

对对联的作文 篇7

今天,我们在邓老师快乐作文班里举行了对对联活动,十分有趣。首先,老师让我们对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下联,我们苦想半天还是毫无头绪,这时一个同学想出了一点——“什么工作,年年加薪”此时,教室时热闹非凡大家都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勤勤工作,年年加薪。”有的说“天天工作,年年加新。”还有的竟然说了一句惊人的话:“爸爸工作,年年加薪。”话音未落,我们就已经哄堂大笑起来了,老师也顺水推舟说:“那还不如叫‘爸爸工作,妈妈加薪‘呢!”这下我们笑得更加大声了。最后,我们把“苦苦工作,年年加薪”这句作为下联。

接着,下一句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是让我们对出下联,一位同学出了一句仿照上联的句子:靠猪吃猪,靠鸭吃鸭。又一次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这时一个同学讲出了一个比较好的下联:依花赏花,依草看草。这时,老师发话了:“这位同学说的这句下联格式还行,但意思不太好。”最终,经过老师提示,我们终于想出了一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作为下联。

然后,老师又出了一联上联。“作文多观察”这句比较简单,不一会儿答案出来了。

最后一句是“父望子,母望子,望子成龙”,我们对出了一句“子望父,女望父,望父不老。”

快乐的时光总是容易过的,这节课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对对联的作文 篇8

还有一天就是新年了,根据我们家乡的习俗,年二十九这天要贴对联。

这天,天气特别冷,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因为妈妈告诉我今天是年二十九,早上要贴对联。我起床的时候妈妈已经在忙了,我就问妈妈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妈妈说:“你帮我粘一下双面胶在这些挥春吧!”我问:“挥春?什么是挥春?”“嗯,挥春就是贴在门中间的小贴子。”“哦,原来这些小贴叫挥春。”我拿起几张挥春念了起来:“新春大喜、迎春接福、出入平安、如意吉祥、身体健康等等,这些挥春的字样还真多!”贴完小的该到大的对联了,妈妈先把一张写着四个大字的纸拿出来准备贴双面胶,“妈妈,这个又叫什么呢?”妈妈说:“这是对联的横幅,写的是出入平安”。再下一张是长长的一张,妈妈没等我问就说:“这是对联的上联,写的是福星高照平安宅,这里还有一张是下联,写的是好景常临幸福家。对联是有分横幅、上联、下联的,可不能贴错哦。”

今年的春节又长见识了,不过中国的对联还有很多,我还需要多了解了解。

对对联的作文 篇9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吃过早饭就去写对联。首先,我拿起书本,在拿几张报纸,最后再拿笔墨,就照着书上的字,在报纸上练:“春”字。开始我虽然写得不怎么好,但是我还是在练,最后,我终于把春字练得非常好,爸爸妈妈都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到了下午,我开始写对联了。爷爷先给我裁纸,然后,我就写了三幅,分别是:日出千山丽,花开万里春。日出三春暖,花开四季春。景美年国瑞,春新日历人欢。写好了爷爷还把我写的对联贴在门上面,哈哈!我可真高兴。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写对联吗?有时间也写写看哦!

标签:集锦 对联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