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读书笔记

高祖本纪读书笔记500字

1.原来高祖刘邦是蛟龙附身其母之上而得!……司马迁在《高祖本纪》的前半部分,对刘邦的“天子之兆”作了比较多的铺叙,都带着神话色彩。如何理解这些?自然是民间传说里的饰美之词吧,带着对成功者的仰望和崇拜。

高祖本纪读书笔记500字

在楚汉之争结束之后,刘邦曾大宴群臣,谈及“吾所以得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认为虽然刘邦“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但是在攻城略地对待百姓降将方面,二人却正好做得相反——刘邦仁、项羽暴。刘邦自己则认为:自己得萧何、韩信、张良此三人杰而能用之,项羽得一范增而不能用,此项羽所以败于己手。

我觉得这两个分析都是比较精到的,民心与用人,决定霸业成败。而其实,刘邦的心计显露在每一次交锋里,项羽的军事才能也一次次被证明,睢水之战,以三万胜五十六万啊!然,一人强终抵不过众人围。坦荡荡,终抵不过计谋深沉?或者说曲径通幽总是更甚于一马平川?我也糊涂了!

东方,弯曲的智慧也许更胜一筹。

2.郦食其,作为说客,被齐王田广“烹”!——说客的宿命。此处更思张良鸿门宴之逃脱,神话一般的逃脱!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3.刘邦先入关中,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后,有一句话:“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鸿门宴后,有一句话:“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一弱一强,一得一失。对比如此鲜明。13岁的孩子都知道劝项羽莫屠城,项羽自己怎么都想不到,身边也没人进谏!果真是失范增则失霸业。不过不过,陈平的那一点离间计,虽值四万斤黄金,却也并不见得有多么滴水不漏啊,奇谋之士范增怎么就没看破!扼腕叹息……

4.悲剧武将:章邯、英布、韩信。

1)章邯为秦之大将,杀场浴血奋战,朝廷里天子却已然被掌控,“有功亦诛,无功亦诛”,归不得,孤立难存,降。“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英雄落泪,希望英雄相惜,项羽立其为雍王,不知是否算相惜。

项羽“夜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时,章邯的沉痛悲凉不难想象,哪个将军不珍惜自己的兵士!但是这一次的泪,只能独自流!忍辱负重,仍与项羽共争天下,刘邦“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这一离去,应当是毫无留恋含笑而去的.,与城同亡,是将军正义而悲壮的归宿。

2)英布:本骊山囚徒,受过黥刑。受项羽知遇之恩,经历征战,“常冠军”,“立”为九江王。之后,似乎因为项羽用人之术不精的缘故,英布心有不平为没有被“封”王之事。英布对于项羽的命令稍显怠慢,项羽有所责备,两人心生嫌隙。刘邦派说

客随何挑拨,于是叛楚归汉。但直到垓下之战,也就只是“立”为淮南王。后来异姓王遭到屠戮,英布或被逼或乘势造反,被诛杀。忽然想到以“反骨”留名的魏延。

心太高,而力不足,智不辅,便终落寞。

3)韩信:虽然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他自身的实力绝对浑然天成。刘邦评价他“战必胜,攻必取”, 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项羽失之,太过可惜。刘邦得之,亦如履薄冰。 自请立齐王,后封楚王,汉定天下后削权成淮阴侯。最后被吕后装在麻袋里,让宫女用竹片戳死,奇耻大辱啊!

骄傲一生,以胯下之辱始,以囊中之辱终,一声叹息。人生何其无常,何其不平,然后谁又能怎么样!

5.卢绾:

最不忍,这一句——“卢绾闻高祖崩,遂亡入匈奴。”

这是一个始终追随的人,只是帝王之威,容不下一丝疑惧。让一生追随,最终却流落异乡,化作一缕孤魂切切思乡!

6.自古帝王多寡恩,功臣多负屈。飞鸟尽,良弓折: 十一年“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

夏,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夷三族。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击之。立子长为淮南王。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布走,令别将追之。”

7.“太史公曰”。从夏之忠,弊野;商之敬,弊鬼;周之文,弊?w。“道若循环,终而复始”。这是司马迁认为汉得以兴的缘故:继承了秦的统一大制,又改变了秦的暴政弊端。眼光长远宏观,并且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