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观后感

三国演义有感(集锦15篇)

观后感1.26W

三国演义有感1

三国有三奇,一奇为关羽,一奇为曹操,一奇则为诸葛亮。

三国演义有感(集锦15篇)

孔明本来就年轻有为,再加上罗贯中小说里适当地添加上的文学色彩,自然就变得愈演愈神了。除了用错马谡外,几乎每次都是神一般的预言。可以说,刘备后半生的霸业和辉煌都是靠他拼出来的。但显然,诸葛孔明的那份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诸葛亮在我的眼里,最可贵的便是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君主的忠诚。面对南蛮的叛乱,他义无反顾地亲自前往,采用"攻心为上"的大方向一路平叛,最终让孟获心服口服地归顺;为了征服魏国的远大目标,他六出祁山,就算是昏君刘禅做出的无能决定,也没有过多的怨言,只想着忠君报国的他用行动证明了一切,最后却在军营死去,让人叹息不已。

诸葛亮不仅活着威震四方,死后同样余威不减。"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和"锦囊妙计"足以显出它的神机妙算。对司马懿的震慑更是巨大的`。他甚至还造出了木牛流马、诸葛连弩,最令人震惊的是他竟料到了邓艾的死……他的一生的功勋和传奇般的色彩,实在是他人无可比拟的。

《三国演义》虽不是真正的历史文献,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作者罗贯中,以正史为框架,在十分丰富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巨著。通过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合理处理,让小说深入人心。他将书中必要的细节全都事无巨细,把整个故事衬托得栩栩如生。巧妙地将一些神幻的事情结合在其中,更加表现了人物的传神和英勇形象,其中看到许多故事都耳熟能详,正是因为他们生动、形象,才在民间广为流传。

少年强则国家强。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争当新时代好队员,这样才配得上新时代好少年的称号,只有多读书,扩展自己的知识,长大了才能成为栋梁之才报效国家。

三国演义有感2

今天我阅读了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却说钟缙、钟绅二人拦住赵云厮杀。赵云挺枪便刺,钟缙当先挥大斧来迎。两马相交,战不三合。被云一枪刺落马下,夺路便走。背后钟绅持戟赶来,马尾相衔,那枝戟只在赵云后心内弄影。云急拨转马头,恰好两胸相拍。云左手持枪隔过画戟,右手拔出青宝剑砍去,带盔连脑,砍去一半,绅落马而死,余众奔散。赵云得脱,望长坂桥而走,只闻后面喊声大震,原来文聘引军赶来。赵云到得桥边,人困马乏。见张飞挺矛立马于桥上,云大呼曰:“翼德援我!”飞曰:“子龙速行,追兵我自当之。”张飞在长坂桥一声大喝,惊退曹操百万大军。事后,曹操率兵追袭刘备败军,路遇关羽率领的江夏士兵,击退曹军。刘备率残兵来到江夏,诸葛亮自告奋勇前去东吴联合孙权抗曹。

我们在生活中要懂得用自己的真心去对待别人,如果你对别人不真心,那么别人也不会对你真心,如果你不对别人尊敬,那么你同样也不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因为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待别人。在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前因后果,这样才能知道做这件事情的好坏。我们还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这样才能知道别人的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勇于向前迈出自己的第一步,只有你勇敢的迈出了你的第一步,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你连第一步都不敢迈出的话,你就永远不可能成功。因为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相信自己吧,只要你勇敢的.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收获的。做事情是没有不可能的,只是暂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一切就会皆有可能!请相信自己吧。

三国演义有感3

话说三国,各路英雄豪杰,不胜枚举。要论其中翘楚,非诸葛孔明莫许。作为诸葛“半仙”的铁杆粉丝,他的英雄事迹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认为我今日是为了“吹捧”偶像的无双智谋,那可就失算了。预知详情如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镜头回放——与亮同行

冬霭沉沉,四面大雾环绕,曹营诸将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听擂鼓之声犹如天雷滚滚,从江上传来。曹操大惊,乃知蜀吴联合来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赶来,万箭齐发。不料诸葛先生早有准备,命草船一面受箭后立马调转方向,让另一面船身也来受箭,待草船“借”满箭后,喊过一声“多谢曹丞相!”便欣然离去。望着满载而归的诸葛亮,望着眼前如期而至的十万之箭,本想借机陷害诸葛亮的周瑜自叹不如。

气度不凡——可敬可叹

初读《草船借箭》,我只觉诸葛先生是位神机妙算、临危不惧的谋士。可在反复咀嚼这篇课文后,我逐渐对诸葛亮这位英雄有了别样的看法——气度不凡。想那诸葛亮何等聪明,岂不知周瑜对他有谋害之心。但他并不揭穿周瑜,而是将计就计,把自己的实力展现给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后也未曾骄傲,借机打压周瑜,而是以大局为重,联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见诸葛先生气度之宽广。

退而结网——身体力行

诸葛先生有此等气度,我作为他的铁杆粉丝若只知不学,那岂不失职?暑假如期而至,我与弟弟闲来无事各自随性作画,起初我二人有说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泪珠,口里也渐有呜咽声,我简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上前一看——原来弟弟作画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业。估摸着因为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画被我狠狠训了一通,弟弟意识到自己也“闯祸”了。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认认真真完成的假期作业被弟弟弄得一团乱,气不打一处来。刚要开始我的“河东狮吼”,一个念头跑进了我的大脑:诸葛先生知晓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气、不计较,我的偶像有气度我也得有,更何况弟弟用铅笔作画,擦掉也不是件难事。如此想着,我便抱起弟弟帮他擦干眼泪……

气度,让英雄更显魅力,也让我更具胸怀!

三国演义有感4

我读完这几个节章后觉得受益匪浅。曹操是一个非常会用人的一位将领。虽然说他身边的人都不一定是非常忠心耿耿的人。但曹操能够把他们用得恰到好处。曹操也非常求贤若渴。这一点他跟刘备有点像。如果曹操不是求贤若渴的人的话,他也就不会挽留关羽了。他当时还说,他若是得到关羽此人,胜过十万雄兵。因此才非常想把关羽留下来。也能看出关羽是一个非常忠义的人,他对刘备是忠心耿耿。即使被曹操给抓去了,曹操给了他那么多的好处,但他心里依然还是想着刘备。可见他对刘备的忠心有多么深啊。也由此见得,刘备是一个非常仁义的人。否则关羽也就不会对他这么忠心了。你们说是不是呢?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也能看得出关羽的武艺极其高超。只过了五个关门,就斩了六位大将。而且,他跟每位大将交手,据说,没有一位大将在他手上撑得过三个回合。也由此见得,关羽的武艺极其高超。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说,如果他得到了关羽,胜过十万雄兵的原因了。我想是这样的。关羽也是一个重义而不重财的人。曹操给了他那么多金子,还真有他一副锦旗。给他那么多的好处。但他在走的`时候,却全部还给了曹操一样,都没有带走,当然除了赤兔马以外。也就能看出关羽是一个非常重视注重义气,而不注重钱财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对待朋友,也要学习关羽这样注重义气。尤其是对待自己最好的朋友。不要被别人的贿赂给冲昏了头脑。大家要切记这一点哦。

三国演义有感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再一次翻开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的卷首语又一次在我的耳边回荡。《三国演义》是由一个个扣人心弦又拍手叫绝的故事串联起来的,讲述了蜀、魏、吴三国发生的一系列斗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马谡大意失街亭”了。

“马谡大意失街亭”讲了魏军率兵20万攻打祁山,当时街亭是汉中的咽喉,关系重大。马谡主动要求前去把守街亭,诸葛亮不放心,马谡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这才同意,并让王平协助。诸葛亮相信马谡熟读军书,可以守好街亭。可没有想到,马谡只会纸上谈兵,死板地按照兵书上的做,不听王平的劝告,在山上扎营,结果被魏军断了水道用火攻,全军覆没。诸葛亮得到消息后,非常难过,怪自己用人不当。诸葛亮和马谡情同手足,可不依军法处置,又不能让将士心服口服,只好迫不得已斩了马谡。

这个故事我百看不厌,明白了许多道理:一.马谡一味地按照兵书上去做,认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而没有考虑周全,没有考虑敌军是否会切断水源,使自己军队不战自乱。我们学习也不能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去死记硬背,真正能学好的人是能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这才是真正学到本事。二.马谡失街亭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听他人的劝告。马谡刚愎自用,认为自己熟读兵书看不起他人。王平已经说出了在山上扎营的弊病与在路口扎营的优势,可马谡却自以为是,依然上山扎营。我们在生活中一样,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才能进步。我在生活中也总是听不进妈妈的建议,认为她啰嗦,可实践证明吃亏的总是我自己。看了这个故事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一个连别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三.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也有用错人的时候。我觉得守街亭这么重要的事情可以让姜维和赵云担当。这样既可以守住街亭,又可以锻炼姜维尽快了解蜀军的情况。

《三国演义》这部长达66万字的名著倾注了作者罗贯中无限的心血,这里的一个个故事倾诉着一个个哲学道理,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让我们受益匪浅。我喜欢这部名著,将会一遍遍重读它,它将伴我一生!

三国演义有感6

今年寒假,我再次翻阅了《三国演义》一书,每一次看我都有新的收获。

《三国演义》一书主要讲述了汉朝末年,朝廷昏庸,曹操、刘备、孙权先后产国魏、蜀、吴,三分天下,经过几十年的相互吞食,魏司马氏夺权,先后吞来蜀、吴、最终统一天下。

总观全书,作者书中的主角明显是蜀国,读都自然喜欢蜀国一点,一般是蜀军败,则伤;曹军败,则喜。我也在这列大军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隆中人,刘备三出茅庐后进入蜀国政坛,以超高的.智慧协助蜀国站稳脚跟,开疆扩土,赤壁之战他功不可没,三气周瑜他削弱敌国,七借荆州他兵不备刃增蜀疆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刘备临死前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以。”他的忠心耿耿深深刻进了我的心中。可这位“智绝”,本来可以有更大的功劳,统一天下也不为过,但刘备去逝,刘禅继位,蜀国大势已去,七擒孟获,七出祁山,是他在兑现对刘备对蜀国的承诺,就连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军营中劳作。时隔千年,杜甫也在诗在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就是这样一位智绝,用忠心,智慧而流传千古,怎不令人敬佩而印象深刻呢?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诸葛亮七出祁山有点儿循规蹈矩,去攻克魏国也不止只有祁山一条路,再说了祁山很贫瘠,就算得到了也没什么用。如果诸葛亮当时会仔细想想,蜀国也许也不会这么快就被灭了呢。

《三国演义》一书,重现了当时战火纷飞的时代,让读者也能在感叹之余,思考一切可能。

三国成立了诸葛亮也应该不会后悔了吧。

三国演义有感7

晚饭过后,7:30和孩子一起看了一会儿《武神赵子龙》,今天正好演到的情节与“蒋干盗书”和“草船借箭”有关系。翔翔便兴致勃勃的为我讲起来。

蒋干盗书

“曹操率兵攻打周瑜时,周瑜打了胜仗,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个人可是精通水上作战,于是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计谋。就在这时,曹操的幕僚蒋干毛遂自荐说愿意去说服周瑜投降。周瑜听说蒋干来访,就利用反间之计。晚上,周瑜与蒋干假装喝醉酒装睡,蒋干悄悄偷走了一封周瑜伪造蔡瑁、张允笔迹写的投降东吴的书信,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这就是蒋干盗书和反间计。”翔翔讲的头头是道,我还诧异,翔翔是从哪里知道的。还没等我来得及问他,翔翔又呼,“这个我知道,这个我也知道,这是有名的草船借箭。”看着翔翔手舞足蹈的样子,算了,不看电视了,安心听翔翔讲故事吧。

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爽快地答应了说:“何需十天,三天就够。”周瑜很是吃惊。诸葛亮向子敬,(也就是鲁肃)借了20只船,600名士兵,然后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叫来,让子敬和他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这时,江面上云雾很大,对面看不见人。当船快靠近曹操的水寨时。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多疑的曹操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就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

翔翔讲完了,我问翔翔:“这些你都是在哪里看到的,我好想没给你讲过这些啊。”“妈妈你是没给我讲过,但你买的书我看了呀。还有你让我听得评书我也听了,这些都是从那里知道的。”我才一脸明白。

想一想当初为了让孩子早点接触中国的古典文学,一口气为孩子买了四大名著的原著版本,每一部都是厚厚的`上中下三册,买回家以后,闲暇的我先随手翻阅,并为孩子进行一些标注,以方便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轻松无障碍,但对于这些枯燥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我本就没有兴趣,但为了简化孩子的阅读,避免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直接略过,或者识字不识字认得半边字,胡乱猜字,如果让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可能会破坏孩子阅读的专注力和连贯性,所以曾坚持阅读了一段时间,把里面的生僻字、自认为翔翔不认识的字,一一做了注释,但生僻字太多,而且还有好多现在都不用的字,没坚持多长时间(好像只把上册标注完),我便烦闷的把《三国演义》合上了,从此束之高阁,偷懒想等翔翔大一点了让他自主阅读。没想到孩子自己一人竟然把《三国演义》读完了。我问:“翔翔,这本书你真的看完了吗?”翔翔点点头,“不过,书里面有好多的字我都不认识。妈妈,你怎么没接着给我注释啊。”翔翔反问我。

顿时感觉有点愧对孩子,更加不如孩子,孩子不管认不认识字,都能坚持把书读完,最重要的是还是在我不知情、不用我强迫的情况下自主读完了,这一点真的要为翔翔竖起大拇指,点赞。

“翔翔对不起,妈妈没有坚持读下去,这一点妈妈做的不够好,但是翔翔的表现是一级棒,妈妈向你学习。那我们就从明天开始接着把《三国演义》读下去,妈妈标注完一章,翔翔再认真阅读一遍,然后在听一节评书,我们三管齐下,一定要在这学期把这本书精读完毕。好不好。”翔翔开心地举双手赞成。

“妈妈你知道乐不思蜀是说的谁吗?”“是谁啊。”既然选择听翔翔讲,就安安静静地做一个爱听讲的好妈妈吧。“乐不思蜀说的是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刘阿斗,扶不起的阿斗说的就是他。”

“妈妈,我还知道许多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呢!”孩子兴奋的说。“是吗,那么就请翔翔为妈妈讲解一二。”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翔翔一口气吐出了十来个歇后语,这让我很是震惊,没想到孩子对《三国》的熟知程度,竟然有这么多。当初还疑虑孩子不爱看,现在想想,当初其实是自己的懒惰使然。不要怀疑孩子的阅读兴趣,更不要疑虑孩子的理解感悟力。

书本本不枯燥,有些时候吸引孩子的正是里面的情节,尽管孩子还看不懂,尽管还有点一知半解,那又怎样,看不懂以后就能看懂,一知半解又如何?总会有理解的那一天。看不懂、一知半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孩子丢掉对古典文学阅读的兴趣,到那时我们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三国演义》这本书,将会是我和翔翔阅读道路的新起点,我们整装待发,准备起航,爱阅读的你呢,是不是也准备与我和翔翔一起出发呢!

三国演义有感8

“哈哈!哈哈!你们给我拿命来!”何铮铮奸诈而又狡猾地干笑几声,凶恶地说。“何铮铮,你有胆!”“哼,谁说我没胆?”今天上午,阿姨有事出去了,过了一会何铮铮见阿姨不在家,就变得猖狂起来,在阿姨家里胡作非为。

开始,我们在写作业,何铮铮一边看《三国演义》,一边朝嘴里喷着绿茶口味的喷雾器,有时又咂咂嘴:“恩,好喝。”喝完了之后,何铮铮说:“我想出一个恶作剧。”说完,走进了厨房,我们懒得管他,只好埋头写起作业来。“哈哈,大功告成,这就是‘要你命’药水,我在里面放了酱油,醋,胡椒粉,盐,大蒜皮,恩,还有我的口水哦,哈!”我刚想破口大骂的.时候,一股液体发射到我的嘴里,呸呸,好苦啊,原来是何铮铮的‘要你命’药水喷进了我的嘴里,我们连忙躲闪。

我们实在抵挡不住何铮铮的攻击,只好拿出带有花露水味的水,极力向对方喷去。不一会儿,阿姨开着车子来到了楼下,桌子上湿漉漉的,赶紧拿来布擦了擦,坐回椅子上认真地写作业。

三国演义有感9

静静地,我带着四大名著开始了属于我的寒假,妈妈说要好好利用年底的这段时间,多读读书来充实自己。我在家里看了四大名表中的《三国演义》,受益良多。

这本《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书中充满智慧和激烈打斗的故事和情节无时无刻都让我兴奋,这本书讲述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三国的一段历史故事,让我特别影响深刻的人物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三绝”了,:曹操的奸绝和智慧;另外两个是智绝诸葛亮和义绝关羽了。

这本书不仅仅让我学到了很多,他还给我们每一个小学生后代留下了一些经典的故事,其中最有智慧的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周瑜对诸葛亮产生嫉妒。刁难诸葛亮三天做好十万支箭,并下了军令状。到了第二天,诸葛亮只求鲁肃要二十艘船,装满稻草,说第三天一定有十万支箭。第三天夜里,江面起了大雾。曹操怕有埋伏,便向江面放十万支箭,那些箭像雨点般射来,全扎在稻草身上。诸葛亮凭自己的智慧才能,保住了性命。

从中我们要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一样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就和古诗里写的那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树花明又一村。”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要多看书,来增加我们的知识,同时也丰富我们的语句!

三国演义有感10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它告诉了我战国时期三国的历史,让我明白打仗时的艰辛。

我最喜欢的几篇故事是《刮骨疗伤》、《三顾茅庐》、《蒋干盗书》这三篇小故事。

《刮骨疗伤》的关羽因为自己右胳膊上中了一只毒箭,关羽的儿子关兴知道父亲不愿退兵,只得到处寻找名医。有一人到了关羽的'大营,说自己名叫华佗,因为敬重关羽,所以前来医治。华佗看了看伤口,说:“毒已透到骨头,再不医治这条胳膊就要废了。”关羽问题他怎么医治。华佗说了一遍,关羽却说不用如此。关羽让人摆上酒菜,连喝了几杯酒,继续与马良下棋,并伸出了自己的胳膊,让华陀医治。华佗让一个小兵拿着盆子,便开始医治。华佗拿刀割开皮肉,一直割到骨头,那骨头已经变成青色的了,华佗继续用刀刮骨,吱咯有声。周围的人无不脸色大变,唯独关羽继续喝酒吃肉,神态自若。过了一会儿,华佗刮尽中毒的骨头,又用线把皮肉缝上,关羽大笑着站起来,动动胳膊,说已经可以运动自如了。华佗惊叹道,自己行医多年,第一次见到关羽这样的英雄,真是天神一般的人。治好了伤,关羽要赏给华佗一百两黄金。华佗却不要,说自己是因为仰慕关羽而来,不是因为黄金,让他千万不要发怒,否则不利于养伤,随后便又离开了。

而《三顾茅庐》写出了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的决心和尊敬。如题目一样,刘备去了三次诸葛亮的家。第一次诸葛亮不在家,往回走时碰见诸葛亮的朋友,听他朋友说话十分有道理,便想请他出山,他不愿意;第二次带礼物去时,路过一家酒店,听里面有两个人在说话,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并很有见识。刘备进去一瞧,一个是诸葛亮的弟弟,一个是诸葛亮的岳父。诸葛亮的弟弟告诉刘备,哥哥不在家。第三次到诸葛亮家时,诸葛亮在睡午觉,过了好久才起床,见是刘备,忙来行礼。两人对谈许久,诸葛亮终于答应出山,辅佐他三分天下。

《蒋干盗书》中,曹操打东吴,初战有些吃亏。这时蒋干站出来愿意说服周瑜投降。蒋干见了周瑜,两人寒暄了一番。周瑜请蒋干和部下一起喝酒。周瑜喝完酒带蒋干参观军营,蒋干连连说好。后来周瑜大醉,拉蒋干与自己同寝。蒋干睡不着,半夜他悄悄起来看桌上的书信,发现有一封写着“蔡瑁张允谨封”的信。江干看完,两人是曹操的手下,居然写信给周瑜。快到天亮时,有人进来对周瑜说江北有人来了。周瑜一走,蒋干便带信回了江北。曹操一看大怒,便斩了蔡瑁张允两人。

《三国演义》这本书告诉了我那时残酷的三国纠纷的时代,还向我诉说三国纠纷中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小故事。从故事中,我知道不能只向张飞那样有武力,还要向诸葛亮一样会思考,不能只是盲目的去做一件事,还需要会观察、分析,提前做一些适当的准备。

三国演义有感11

暑假里我看过许多书,如《窗边的小豆豆》《特种兵学校》《荒岛历险》……但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说家罗贯中。主要作品除了这本《三国演义》之外,还有《三遂平妖传》等其他作品,其中《三国演义》这本书为其代表作,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这本书主要讲的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朝廷腐败,百姓苦不堪言,进而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一代枭雄与英雄人物竞相涌现。

其中刘备最让我佩服,因为投奔他的英雄人物都对他忠心耿耿,这是为什么呢?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明白了,就拿“三顾茅庐来”说吧,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前往他的`住处拜访,第三次诸葛亮在睡觉,他在外面站了半个时辰,最后他的真诚和求贤若渴的精神打动了诸葛亮。正因为刘备的真诚,他才会答应刘备的请求,这才有了诸葛亮后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回报。

世上没有不解之题,除非你没有打好基础。我们要学习刘备坚持不懈从小事做起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书中藏着人生哲理。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人生也是这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你想着完成一件事就必须踏出艰难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否则你只会有一脑子的空想。

这本书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内争外斗,更为我们展示了众多的英雄豪杰的形象,他们或武艺高强,或智勇双全,或果敢勇毅……我们从他们身上都能学到很多很多。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我想是因为它能够带给人们许多的人生启迪。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一样:“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相信你们去读《三国演义》,也会有许多的收获。

三国演义有感12

相信《三国演义》这本书一定有不少人读过,今天我来讲讲我读了“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感受。

三国时期,赤壁大战之后,刘备的'夫人——甘夫人病故,周瑜便想出一条美人计,把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准备把刘备骗到吴国当人质换取荆州。诸葛亮闻讯后,写了三张纸条,装进三个锦囊交给赵云,派他前去保驾,并嘱咐,遇到危险情况拆开来看。第一条:上街采购礼品,拜访乔国老,并将事情四处张扬。第二条:告诉刘备,曹操亲率五十万大军杀向荆州。第三条:告诉吴侯妹妹,周瑜施美人计。赵云都一一照办。结果刘备娶走了吴侯妹妹顺利返回荆州,婚事弄假成真,刘备还夺了南郡。蜀军将士叫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听到后,气得大叫一声,昏倒在地,后来病死于巴丘。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嫉妒、心胸狭窄是最要命的病,文中的周瑜就是这样,自己气死了自己。我觉得做人一定要心胸开阔,而且不可嫉妒他人。

三国演义有感13

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个问题“三国”中谁是好人?

当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我常在想三国中到底谁是好人?

曹操是好人吗?曹操是一个英雄?他雄才大略,善于打仗,以弱胜强,打败了袁绍,平定北方。但是我觉得他是一个奸诈的枭雄。有一次,他去朋友家避难时,忽听门外传来“嚓嚓嚓”地磨刀声,以为人家要杀他,便一头撞开了门,一口气杀了朋友全家十几口人,杀完后回头一看,才明白人家是要杀猪来招待他。他常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负我。”你们说曹操可够坏的吧?

周瑜虽然能征善战,也有雄才大略,但他的心胸太过狭窄,忌妒诸葛亮的才能,几次三番地想害诸葛亮。结果反受其害英年早逝。而孙权更是出尔反尔,居然将自己的妹妹当诱饵,今天与刘备要好,明天又联合曹操攻打刘备,“桃园结义”三兄弟都死在他的手下……

刘备虽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主张仁、义,也深受人们的`爱戴。说他是好人,但我反对。吕布武艺高强,号称天下无敌,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俗话。他曾救过刘备,当时刘备感激不已。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爱惜人才,不想杀他,回头问刘备时,刘备却恩将仇报,提醒曹操董卓是怎么死的。吓得曹操抱着脑袋连声大叫“快推出去斩了。”你们看刘备够坏的吧。

我觉得在《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好人莫过于是号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和“义薄云天、智勇双全”的关羽。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他出山辅助刘备打下江山,受先帝托孤后七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国的统一大业,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多么让人敬佩!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又看出他是一个有军事天分,治军有方的军事家。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千里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华容道……他的“义气深重”无不让人感动;“义薄云天,智勇双全”,恐怕是对他最好的赞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这么多人物,使我百读不厌。但是《三国演义》中的好人还真不多。

三国演义有感14

《三国演义》是一部很精彩的小说,它丑化了曹操、美化了刘备、神化了诸葛亮、提高了赵云,贬低了周瑜……尽管如此,这仍然是我最爱的`小说,常言道:“不读三国非男儿。”我想三国演义中展现的忠、义、智慧以及勇敢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通读全书,最让我佩服的是,这部书虽然涵盖了大小战事四百多次,但每次不一样,即使同是水或火;好有不同;其次桃园三结义,永世不相忘,这种情谊值得推广。

三国演义有感15

生了病很久,忙乱了我的贤妻,也苦坏了医生……他们说我对许多的事情爱疑问,所以必然会生病,这是何苦呢?我向妻子要了一本《三国演义》来再读一读,检验一下自己究竟病态到了何种程度,我打开就看见了《隆中对》。

初读之,认为诸葛亮为刘备描述出了一个战略远景,很有战略思想。再读之,发现“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鄙人认为极为不妥,理由是二分兵力,面对精通兵法而又兵精将广的曹操等,此从战略上犯了兵家大忌,因之岂有不败之理,故鄙人认为,刘备是成也孔明败也孔明也。

诸葛亮的《隆中对》之前,鲁肃写有一篇《塌下对》,鲁肃在这篇文章里阐明孙权集团以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全方位的走向,事实证明,鲁肃的《塌下对》比诸葛亮的《隆中对》高明得多。

很多很多年后,有一本李靖写的《李卫公问对》,凡认真读过此文的人,都会敬佩李靖的用兵、用人和为人,后来的事实是,李靖助李世民平定了天下,然后,李靖急流勇退,好像战国时期的范蠡和秦国时期的王翦也是这样的,由此可见,《李卫公问对》又比《隆中对》不知又要高明多少?由此可见,李靖、范蠡、王翦的做事和保身的能力比诸葛亮高明得多,什么“飞鸟尽走狗烹,出师未捷身先死……”等等就不会发生在李靖、范蠡、和王翦的身上了。

那又为什么诸葛亮成了智慧的化身呢?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就会发现,此小说的作者从一开始就是在美化刘备,极力吹捧孔明,竭尽笔力把关羽渲染成武神。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会发现,刘备每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哭,感觉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给我的印象是,刘备的本事就是会哭;真实的历史记载诸葛亮一出场,指挥的比如博望坡等战役不是诸葛亮指挥的,著名的火烧赤壁之战的总指挥是周瑜,“借东风”根本没这回事,“挥泪斩马谡”本是诸葛亮战略指挥的不当,而诸葛亮却要流着泪让马谡背黑锅,就算马谡不出现失街亭之“错误”,诸葛亮最后还是一定会被司马懿打败的;真实的历史记载华雄是被孙坚斩杀,关羽是在颜良疲战和不备的状态下斩杀,过三关斩五将是曹操爱惜人才不愿斩杀关羽,最后关羽走麦城,说明了关羽还缺乏做独当一面大将的能力。

我们再来看被《三国演义》的作者反复丑化的曹操,我们来读一读曹操写的作品:“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作者通过写沧海,表达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表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我们再来读一读曹操写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读完不知朋友会怎样的去理解曹操?纵观曹操一生,他雄才大略,为三国的最后统一奠定了基础。

可见,《三国演义》的作者,根本不顾历史的实际情况,由着自己的'好恶,捧一个打一个……其实,我们的很多很多的名著,又何尝不是喜欢如此?如果我们读书不去疑问,别人写什么就去信什么,这还叫读书吗?

《三国志》是一本史志书,按说应该是真实可信的,据查,《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经是刘备的部下,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也是抑曹扬刘的,可见,真实可靠的史志也不一定中肯,就像现今的电视新闻一样,因为史志也是人写的,凡是人写的东西,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个人的感情色彩存在,不知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记得很早很早以前,所有的人都铁定认为,是太阳围绕着地球转,但哥白尼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是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观点,虽然哥白尼的这个质疑,被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打击……但之后,科学家们沿着哥白尼的观点去探索,最后证明哥白尼的观点是正确的。可见,我们对于一些存在的东西要敢于疑问,因为有了疑问,我们才会去探索,因为有了探索,我们才有了进步!而那种读书和做学问不带疑问的人,真的会成为“死读书和读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