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观后感

关于感想的随笔(集合15篇)

观后感8.11K

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感想的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感想的随笔(集合15篇)

关于感想的随笔1

在丰台五小这个大家庭中,优秀的教师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位叫李小菊的老师,有着极其传奇的色彩。她是一位音乐老师,却比某些班主任付出的更多,她带领着丰台五小的民乐团,参加20xx维也纳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荣获金奖第一名,她是校里校外学生和家长的偶像,也被她们所敬畏。

李老师个子不高,是丰台五小金帆民乐团的指导老师,带领这个乐团一百多名学生十二个声部。又是音乐组组长,事务十分繁忙,在乐团指导方面却十分有耐心。

我来到乐团第一天(那天是新学期乐团第一次集会),李老师在会上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有的同学说最怕我了,可是你们哪知道,我也怕你们啊?”当时我还没太懂,是什么意思。后来,我慢慢发现,有几个比较淘气的同学总是惹是生非,李老师总是调解事端,其语气之严厉,搞得这些同学十分怕她。而李老师主要是怕这些同学以后上不了好的中学,因为她爱同学们,即使她不是班主任。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教,有几个原来淘气的同学变得“乖”了,可李老师还是着急。为什么呢,一周后,我才反应过来,她是想让我们全都在排练时迅速的安静下来(以前排练时总有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扰乱排练效果)李老师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虽然我们觉得做得很不错了,但是她还是想努力把我们锻炼成全面的人才,不仅要专业过关,纪律还要很好,所以下大功夫纠正这个毛病。

有一天,我在学校附近的快餐店吃早饭,恰巧遇到了也在吃早饭的李老师,于是我坐在她的桌对面。李老师看着我,突然冒出一句:“王楠,你很有天赋。”,我一怔,接着她又说:“努把力,你有当声部长或首席的能力”,哦!原来李老师是想急切的成就我们,改正我们的坏习惯,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我特别感动,一位多么有胸怀有智慧的老师啊!

李老师辛勤的培育着我们,耗费着精力,透支着身体,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同学,为了我们的未来,无怨无悔的燃烧自己的青春,微笑的看着每一朵花苞静静绽放!

全文以学生的成长比喻花开为开头引出一位孜孜不倦的老师,内容将老师的可贵品质为中心展开情节,选材朴实,真实感强。语言成熟流畅,开头铺垫和结尾升华做的很到位,是一篇好文章。

需要改进之处是写人物某种精神品质不仅从事件行为语言上,还可以从外貌神态表现出来,既然是我的视角,就应该加强心理描写。

语言方面可以学习加工,引用好词佳句来美化文章,学会“炼字”。继续努力!

关于感想的随笔2

一些好的节目,你看了会回味无穷 ,乐意分享给自己身边的人。也许是可以开心,也许是可以学习,也可能会有点滴的共鸣。

以前看到中央财经频道的[交换空间]时,是妹妹分享的。感觉装修房子也会有那么多新奇的想法。比如说做一个怀旧的装饰品,你可以把家里珍藏的废旧磁带找几个来,可能已经好久没有用来听过了吧,取出里面的磁带卷把带丝摆成不同的样子,然后用镜框装裱起来。可以做上不同的三四个,挂在墙壁上欣赏一下,这也是一件艺术品了。也许有一天你装修自己的房子时也可有这样的装饰。

今天,又有一个好的节目,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这是一个朋友分享的。当时他正在看陈铭关于父亲的演讲。四位导师都给了肯定的通过。从他一个刚刚成为父亲的忐忑紧张,到自己父亲的人生范本,榜样作用的的一个父亲,后来那个带着感恩的罪犯的老父亲。当听完后,我也想到了我的父亲。乐嘉老师也是这么说的,一个好的演讲可以勾起听众的共鸣。后来我就翻看了一些这个节目的其它演讲,也有很多精彩的话题。比如瘫痪的梁艺给人的励志鼓舞,北漂男孩解艺的北漂感言,主持人李程远的强者发言……等等,都分享给大家。

当我听到这句话时“生命中永远有那么一个人,他也许是父亲也许是母亲也许是亲人,也许是偶像但一定有有那么一个生命就是真的当你无助的时候,你想到他的样子你会去揣测他处事的方式,你会去假想他在这一瞬间的感受。你就真的就重新感受到力量。”其实我的心里也装着这样的一个人,那么你呢?

其实有很多精彩的东西,类似于这样的节目,我想可以看看,我从中可以得到启发。

关于感想的随笔3

正月与妻子、女儿一同看望年迈的岳母,岳母与内兄他们虽已住进小“别墅”,但泥注的土墙老房依旧还在,妻子在厨房帮嫂子打下手,我和女儿便到老房走走,在土墙一角,女儿对满是灰尘的大木架好是好奇,直问我那是什么东西,干何用,我一看,那不是就是当时在农村“红透”一时的谷扇,我一边向女儿介绍它的用处,而自己脑海中也勾起儿时的回忆。

谷扇,农村几乎家家都有。它是农村木工利用风车原理,以人力转化为风力的农用设备,是农户收割粮食入仓、加工的必用农具。一般是全杉木结构,长约2-2.2米、高约1.6-1.8米。箱体有四足,箱体左为出风口,摇动扇叶产生的风,把那不饱满的谷粒从这里吹了出去。箱体右有个圆圆的“肚”,里面装着与木轴相连的6片扇叶,木轴中心装有“Z”形的摇手柄;谷扇出风口顶部是一个四边梯形风箱漏斗,上口大、下口小,均为长方形,与风箱上口孔相吻合;装有有一木制阀门,用左手控制木制阀门,可用来调控漏斗开口的大小;谷扇垂直下方有一个斜斜的出口,出口下面刚好放得下一只箩筐,右手只要一摇动扇叶,箱体便产生的风,把那不饱满的瘪稻,稻壳从箱体吹出,饱满的谷粒则从斜斜的出口流入箩筐。谷扇一般为两个人,一个人上稻,将稻用畚箕装满倒入斗内,待稻谷快扇完时再加上稻,一人摇谷扇,如人手不够,加稻、摇谷扇都一人操作,但效率就不高了。如今九0后的见了都不知是何物,也不知做何用。

当我们看着那一粒粒白花花的大米,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又有谁知道这些大米是要从犁田、做秧田,平秧田,到育种,播种,插秧,然后再经几道耘田、打农药,再将金黄的稻谷进行收割,收割后将稻谷挑到晒谷场,待晒干后的稻谷就要用到谷扇,将瘪稻与饱满的谷粒进行脱分,最后将饱满的谷粒用碾米机碾成米,这期间有多少道工序和辛苦,只有亲身经历后才知道。难怪诗人李白写下了经典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时农村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二楼外搭个架,钉上板块,铺上几张谷席,就可以晒稻谷了,有的农户会在自家前后平整一块空地当晒谷坪。儿时的我们待稻谷晒干后,便会同大人一起把谷扇从家里抬出去,放置在晒谷架(或晒谷坪)的一角,大人先用畚斗将晒干稻谷装好倒入谷扇的漏斗里,然后我就站在谷扇前,用右手均匀摇动摇手柄,随着谷扇风叶的转动,一股风就悠悠地从出风口吹了出来。然后用左手将漏斗下方的阀门轻轻打开,让稻谷匀速漏出来,那不饱满的瘪稻,稻壳便从箱体的出风口吹出去了,而饱满的稻谷则漏入谷扇下方出口的箩筐之中。此时此景你会想起北宋早期诗人梅尧臣写的《扬扇》一诗:“田扇非团扇,每来场圃见。因风吹糠籺,编竹破筠箭。任从高下手,不为暄寒变。去粗而得精,持之莫肯倦。”通过诗人通过歌颂扬扇的同时,还告诉人们凡事要做得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去粗而得精”的效果。其实有了谷扇,但扇稻谷则是一门技巧,摇风扇的力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行。力度太小,杂物和不饱满的谷子吹不出去;力度太大,又会把饱满的稻谷吹出去。扇谷的人也不能分神,要专心致志,有时我们为了好玩,将手柄错摇反方向,或用力过大或过小,那都是一顿徒劳,还要挨大人骂,再次进行返工。

那时不单是晒干的稻谷要用谷扇将那不饱满的瘪稻与饱满的稻谷进行分离,就是那时的大米由于七、八十年代的碾米机只会将谷壳与米分离,而碾出的大米全都与米碎、米糠混为一起,这时又必须使用谷扇将碾好的大米再进行米、糠分离,扇过后大米才能成为净米,扇出的糠则用于喂猪,不过碾米店一般也放置一架谷扇供人用来扇米。

谷扇不仅是农具,而且小时的我们在夏季还把它用来当风扇,几个小孩先“单双”(一种儿时游戏,有如当今锤子、剪刀、布游戏)定输赢,最后输的一人摇动摇手柄,其他孩子则站在谷扇出风口,悠闲地享受在来自谷扇的阵阵凉风,十分钟后再换另一人摇,快乐无比,有时闲得无趣,个别顽皮的小孩趁着大家站在谷扇出风口享受凉风时,从地上抓一把泥土放入谷扇的漏斗里,此时的出风口飘出一股股土灰落入大家身上,有的则进入眼中,大家此时已乱成一团,而顽皮的小孩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如今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各式现代化农机具已在农村发挥重要作用,不单省人、省力,而且效率又高,那些老式农具现已大部分退出了农村历史舞台。但随着新农村建设,或许是为了保存一份记忆,或许是放不下一段情怀,谷扇作为怀旧的农具也摆在显眼处,供游人观赏。

关于感想的随笔4

20xx年1月14日7点10分0秒,夜很静,而我的心情却波澜壮阔,夜中感想(随笔)。生气,伤心,悲伤……可是当我看到夜中的美景时,我的心情也好了。

这条路不知我走了多少遍,可我现在才注意到它,它被勤劳的人们踏平了,忍受孤独和寂寞,还忍受着人们的埋怨,它才是真正的默默无闻!哦?是的它不像某些人口是心非,它要将人们送向平安,幸福……

夜,寂静,它让我想起了家长,我想,爸爸妈妈还在家等我,我该回家了。也许,不管什么人,生死朋友,同学,老师,哥们,亲戚……都不如父母的爱,它就想这夜般平静,可它却带给了你不像白天般的明亮耀眼的美丽!它带给你的不是一般的爱,而是这世界上最无私的,最伟大的爱!

这时,我又想起了和我多年的好朋友。这夜中含着她的美丽,她的心灵的美,无私的美……

我的同学,老师……让我把这思念让夜来托给你们吧!

夜,美丽而动人。

爱,伟大而无私。

愿我们每人都有夜一般,有爱一般的心灵。

愿具有这种心灵的人都会温暖,

因为他是一个夜般不引人注目而有无私的人!

关于感想的随笔5

九月·开学季第二周

一觉醒来,望着窗外嫩嫩的绿的叶子。忽然觉得军训就像一场梦一样,匆匆地来,又在我没有有细细品味那份特殊感觉的时候又悄然而逝,四天的疲劳在肩头隐隐告诉我已经结束了,有点痛,酸酸的感觉。教官走了,没有眼泪也没有分别。那么匆匆。阳光照进来,落在身边的书包上,我默默地想着,想着第一次和教官见面,想着第一次踏进训练营地那或整齐或凌乱的踏步声,以及同学们的窃笑声。军训的记忆已经在疲劳的压迫下变得愈发清晰。这些都是值得记忆和怀恋的。

永远年轻并非青春的煽情,而是经历青春后的一种更坚韧的态度,十一正值青春年少走着那还很稚气的步子,我成了初一的学生。

军营中的第一天,我们走着散乱的步伐,用好奇的眼光去打量这个地方。晨阳默射在两边高大的树上,树上的颜色特殊的“树叶果”隐隐透出亮光,可我视乎把这里想得太美好了;依稀记得,炽热的阳光火辣辣喷涌而来头上火烧版的热,艳阳照得人睁不开眼,还有教官年轻但却严肃的脸,以及一些在前面“表演”着像海狮一样趴着的男同学,班长坐着并不标准的俯卧撑和女生那伴着喘气的深蹲······

尽管我很努力的去回想更多的记忆,但烈日烤焦了这个记忆的储存,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方向,只反复记起咬紧牙关的一句话:“很快就要结束了,加油啊!一定要撑下去!”也许多年后,我还能体会离家军训时的那份不自在,那份累,以及汗流满面不能擦,身上很痒不能挠的那种无法形容并难以忍受的感觉。有人说:这是生不如死,是非人的日子,那我就该暗自庆幸了,因为我都挺过来啦!

有人说:无法回味才是最美妙的感觉,对于军训有些感觉真的不能言传,只能自己亲身去经历,在淙淙的意会中回味,像喝一杯浓郁的茶,只有尝过才知其味。军训对于每个人都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荡漾。。对于我而言,军训,是一种磨练,它可以是一场暴风雨。没有日晒雨淋,没有狂风暴雨,若暴风雨不猛烈,又如何来那美丽的风雨彩虹,怎会有自己精彩天地?它是一种宝贵难得的经历,它是一种力量,一种支持我克服困难的力量,军训给我的美好回忆是我们和教官之间那种纯朴的充满人情味的关系。

人没有悬崖,峭壁就不再险峻;海没有惊涛骇浪就不再壮阔;河没有跌宕起伏就不再壮美;人生没有挫折磨难就不再坚强;樱花如果没有白花争艳我先开的气魄,就不会有美丽春天里的一枝独秀;荷花如果没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志,就不会成为炎炎夏日里的一位君子;梅花如果没有傲立霜雪的勇气,就不会有残酷冬日里的一道青丽的风景;人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就不会成为紧张军训中的一颗亮星。

关于感想的随笔6

活在这个世上,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或者遇到困难,或者遇到,或者遇到变故,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前进中的正常现象。然而,有的人遇到这些现象时,或心烦意乱,或痛苦不堪,或萎靡消沉,或悲观失望,甚至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

不可否认,当这些现象出现时,会影响人的判断,会刺激人的言行举止,会打击人面对生活的勇气。比如,当你在工作中受到了的批评后,你会思想低落;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别人误会你时,你会感到气愤和委屈;当你失去亲人朋友时,你会悲痛至极;当你在仕途中遇到不顺时,你会怨天尤人,工作消极。

当遇到这些现象时,人的这些表现都很正常。因为人是会的高级动物,这也是区别于一切低级动物的根本。但这些表现不能过而极之,否则你会活的很累,活的很不快乐。

朋友们,阳光般的来之不易,它需要你生活的阅历更加丰富,获取的知识更加,对待的更加积极,它需要你用修养之水浇灌,勤劳之力扶持,宽容之心呵护。

朋友们,从现在起,为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吧!

如果没有人陪,学着一个人听音乐看书写文字。这是个好习惯。

不要对人随便发脾气。

如果一个人开始怠慢你,请你离开他。不懂得你的人不要为之不舍,更不必继续付出你的友情或。

如果可以不抽烟,别抽。如果可以不喝酒,别喝。

再郁闷也不要去泡酒吧。一个孤独的人手握高脚杯或者抽烟,会更添寂寞感与忧伤。

有喝下午茶、阅读书本、听音乐的习惯。

宁缺毋滥。不要因为寂寞随手抓一个恋人,这对两人都不公平,而且太缺乏感。

闲下来的时候,放一段柔情音乐,翻阅几页好书,然后睡个懒觉,快哉。不好的时候,也可以睡一觉。

从现在开始,聪明一点,不要问别人想不想你?爱不爱你?若是要想你或者爱你自然会对你说,但是从你的嘴里说出来,别人会很骄傲和不在乎你。

有固定的消遣场所,比如固定的咖啡馆、书店。让那个地方的服务生认识你,这样,你会在孤单时有个温暖的去处。

不要为了任何人任何事折磨自己。比如不吃饭、哭泣、自闭、抑郁,这些都是傻瓜才做的事。当然,偶尔傻一下有必要,不必时时聪明。

任何情况下,背后不说他人是非。如果一定要你说,说好话。

允许偶尔看肥皂剧,但不可成为依赖。允许偶尔披头散发,但要注重场合。允许偶尔骂脏话,但只限在老友面前或者独自一人时,记得说过后要忘掉那种畅快感。

一定要有几个异性朋友,没有非分之想,就是关键时候,帮你出出主意。

学会承受痛苦。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当经历过,你了,自己知道就好。很多,不需要你己说,别人会看得到。

能不和人争吵尽量避免。一个发怒的人是很恐怖的,会因控制不了情绪变成疯子。

如果不可能和一个追求你的人在一起,别玩暧昧,浪费别人的金钱和。结果你可能会失去一个真心对你好的朋友,而且会被人看不起。

关于感想的随笔7

奥运会开幕式引来众多评论,我已过了半夜爬起来看直播的年龄了,看完了开幕式的录像,评价就是六个字:节约、幽默、创新:

一、节约:

英国人称他们是在辉煌的时候拿到了主办权,是在陷入底谷时举办的奥运会,因此,节约成为了第一大亮点,伦敦奥组委自知无法在奢华程度、灯光焰火等方面与北京相抗衡,因而他们走了节约的路线,没有硕大的LED屏幕,见不到制作优良的大道具,没有精美的服装和高科技灯光,没有人海战术的对称美,群众演员的服装也没有整体划一的要求,我发现他们的服装甚至都可以从各个层次的演出团体借来使用即可,并且群众演员在所有的彩排时都必须自己化装,只有在正式演出时才能享受一次由专业化装师化装的待遇。总导演不愧是玩电影的,把现场和电影镜头一嫁接,既避免了转场时的混乱,又带着观众随意魔幻地穿越。省钱又省力,这种方式据称还是第一次广泛采用。节约还体现在时间的分配上,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宣誓的时间与火炬绕场的时间叠放在一起,因为一定要在公交车辆收班前结束闭幕式,否则又要按他们的劳动法的规定发放一笔不菲的加班费了。还有,吉祥物不像北京奥运会,一下子就设了五个,只有两个,比赛获奖者是没有吉祥物的,想要?掏钱!鲜花?对不起,(获奖者)只有很小的一束。免费的饮水?对不起,掏钱!

二、幽默:

屏幕上,由丹尼尔-克雷格扮演的007(他是007的第6任扮演者)突然出现,紧接着是英国女王受邀来到现场!怎么来的?007驾驶着直升飞机,在伦敦碗上空,尊贵的女王直接就跳伞下来了。你知道英女王高寿几何吗?实际上就在人们捏了一把冷汗时,伊丽莎白女王在现场庄严地出现。这个“包袱”引来现场观众的掌声。实际上女王是从通道直接进入现场的,而跳伞的是英女王的一个男性替身,他是42岁的英国人加里-康纳利。

憨豆先生的出现是最大的亮点。他在伦敦交响乐团演奏奥斯卡获奖电影《火的战车》中的经典旋律时“滥竽充数”,一会混着钢琴,一会打着喷嚏找纸巾,其揩鼻涕和放屁的动作十分搞笑,虽有点不那么绅士。但只要看看现场和电视观众的反应,你就知道休闲、放松的目的达到了。

先期举行的朝鲜女足与哥伦比亚女足的比赛中出现了“国旗”乌龙事件,组委会不得不向朝鲜队正式道歉。开幕式上,在朝鲜队出场时,BBC解说员还念念不忘再“幽一默”:希望我们这次用对了国旗……

三、创新:

在服装方面,中国队的一贯“中国红”受到了BBC的“厨房”式评价,而英国队的队服,却有大胆的创新,结合了西服、夹克和运动上衣的“三合一”式服装,特别点晴的是颈部、肩部的金色的拼块,突出地显现了尊贵的皇家风范,传统的贵族气质,对东道主服装的选择,我的评价只有一个字:绝!

动物进场参与表演,电影镜头和表演场面大量对接,都是可圈可点的尝试;得到了媒体、观众和专家一致好评的,则是其独到的火炬点火方式。

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压轴的就是火炬点火,点火的方式和点火的人员一直就是开幕式的最大卖点。上届奥运会李宁用传统的中国功夫,绕着鸟巢飞奔一圈后,在高空点燃主火炬,震撼之极。(写到这里,我不禁纳闷,当时为什么不让他用高难度的体操动作出场、甚至点火呢?)本届奥运会选择的点火方式突破了历届奥运会的点火方式,没有主火炬塔,也没有主火炬手,贝克汉姆也只有开着游艇护送火炬到现场的资格,由7名奥运英雄选出的7名90后火炬手,颇具代表性和深远的寓意。这7人中,有5名运动员,一名医生,一名海员,性别是四男三女;有白人,也有有色人种。他们在与6名火炬手完成火炬交接后,慢慢跑到场地中央,点燃了每个代表团聚集在一起的204个代表团的铜“花瓣”,随后铜“花瓣”慢慢竖起形成主火炬。通过这种全新的点火方式,充分诠释了本届伦敦奥运会“激励一代人”的理念。

创新还表现在注重对参与者付出辛勤劳动后所应得的尊重,表演者有专门接受掌声的时间,志愿者也得到了全场山呼海啸般的致意,为伦敦奥运场馆出力的施工人员组成列队迎接圣火入场……现场和全世界的掌声都献给了他们!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无疑是成功的,相信接下来的比赛也会成功和精彩。在祝福中国健儿取得佳绩的同时,也祝愿坐在家里看比赛其实是更需要锻炼的人们去选择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健身运动,奥运精神的实质就是你、我、他的参与!Let’sstart!

(对奥运会有一种异类说法是:最需要锻炼的人坐着,看最需要休息的人玩命。)

关于感想的随笔8

从刚到广州那天算起到现在已有接近四十天的时间了,在这一月多的时间里无论是从实验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学到了很多,感悟也很多。其中最值得珍惜的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和老师,同学的那份情谊和学到的以前很少接触过的实验技能。

首先,从实验方面说起,在本科阶段我的专业是制药工程,在大学里无论是开设的课程和老师安排的实验课都是侧重于化学方面,接触的实验都是有机合成,就连我的毕业论文也是有机合成方面的,对于生物或者是微生物的知识知之甚少,实验反方面几乎是零。还记的我刚进实验室时的感觉,好多仪器都叫不上名字,更别提怎么去使用,完全是一种陌生的感觉。我刚来时的激情,或者说就从复试后的一直憧憬着实验会得心应手或运筹帷幄的梦想全都成了一个美丽的却经不起风吹的泡影,再加上刚来广州时的不适应,那时的沮丧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人都有留恋过去的通性,在那一刻起我突然发现我从未有过的喜爱我以前的学校,喜爱我以前的专业……

留恋归留恋,沮丧归沮丧,我自己选择的专业,我自己选择的方向,我都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从第二天起我就从最基本的学起,或着更直接地说是从移液器的使用方法这么简单的问题学起……开始了实验操作学习的同时也开始了理论知识的“恶补”――首先从冯延叶那里借了本蛋白技术手册,后来又从图书管里借了本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在空闲的时间就看看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一天,两天,三天……大约经过了一周的时间我已经完全熟悉了双变复性实验的流程和操作。还记得我第一次接种没有染菌时的激动,还记得的我第一次测蛋白浓度做BSA曲线R值达到0.99以上时的那份喜悦,每一次小操作的小小成功都给我莫大的鼓励。还记得我第一次负责整个实验操作时的紧张和谨慎,现在想起都是一份很好的回忆。后来,冯延叶去负责纯化实验,剩下大约三分之二的包涵体实验要我独立完成,在后面的日子里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做实验,有时候要晚上11点回宿舍,虽然日子有些忙碌,但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充实……

在这一个多月的实验中我发现了有机实验和生物实验的明显不同之处:第一,就是量的区别,在有机实验中几乎都是以数百毫升的计量,1ml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在蛋白试验中1ml几乎是最大的计量单位,质量都是毫克级甚至是微克级,这就决定了在生物试验中要严格并且熟练的操作才能减小误差,例如:在测蛋白浓度时酶标板上的点样操作,不同的人操作或者说用不同的稀释倍数侧得的结果都会有很大的出入。第二,就是活性的区别,在有机合成中很多是不考虑生物活性的,而在蛋白试验中要时刻牢记它的生物活性,大部分时候都要把样本放在冰盒里或在接近零度的条件操作。第三就是染菌,在有机试验中大部分是不怕染菌的,而在生物试验中最怕的就是染菌,就像活性一样,“染菌”二字也要牢记。还有其他方面,在以后的试验中我会发现更多,同时我也会注意更多……

在实验中最值的注意的就是做好实验记录,当天的实验记录当天完成。一份好的实验记录能帮我解决很多后续的麻烦,我记得在我刚做第一次实验记录时冯延叶告诉我:“做实验记录不要怕麻烦,如果你看过公司的生产记录,你就有会知道我们的实验记录有多简单,多浅陋。”这一点在我以后的实验中也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当然在这段时间中冯延叶的严格的实验操作和谨慎的实验态度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在生活中更有很多趣事和笑语。当刚踏上广州,听到了一口标准而又陌生的粤语时,当天天面对米饭缺少我和小娜的最爱――馒头时,真正感觉到了什么是南北差异。当我们去华工和中大本校区时,就好像从热带沙漠走到了温带森林里的感觉,体会到了炎炎夏日走在林荫道上的惬意快感。当走到中大的“国立中山大学”的大门口时,体会到了什么是文化底蕴和视觉冲击力。当面对珠江时我突然想起了在青岛面朝大海时的那份开阔而又舒畅的感觉……当在李杉老师家集体看奥运开幕式时,体会到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激动……

在每天的实验中,去晚饭的路上和晚饭时间是一天中笑语最多和最快乐的时光,每天九个人浩浩荡荡的走在路上,经常光临的那家餐馆现在都给我们会员级的待遇,小娜和刘建师兄无疑是大家的开心果,每次都是妙语连珠和“相声”大赛。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冯延叶同学也变的异常活跃,真是师兄“领导”加“训练”有方。

总之,在这段时间里有过沮丧也有过激动,沮丧给了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给了我一个适应和缓冲的余地,给了我冷静思考的时间。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一个人的生活道路都是平坦笔直的,那么他的生活也是平淡无味的。”生活本来就是应该像正弦图像那样有π/2的时候,同样也有3π/2的时候,并且还是以2π为周期的……这个假期给了我提前体验硕士生活的机会,不知不觉中它的脚步已经靠进,我很庆幸已经提前度过了转折点,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

最后,感谢老师们给我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和我一块做实验的师兄、师姐还有同学们的帮助。

关于感想的随笔9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上学时的情景: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恨不能第一时间领到语文课本,然后迫不及待地翻看课文。等到大致浏览一遍后,就再也对语文课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了。

现在,作为一个研究语文教育的工作者,面对女儿的一道中考复习题,我曾经是那样的无奈。这是一道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读完文章后回答后面给出的问题,其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把文章中某一处人物空缺的语言根据语境自己描述出来。我原以为这道题出得很灵活,答案只要合乎语境、表述准确就行了。可女儿再三强调,老师说不是人物的原话就不给分。众所周知,阅读理解所选的文章可能是经典名篇,也可能是大家都没接触过的短小时文,而对于后者,又怎么可能在没有看过原文的情况下一字不落地把主人公的原话写全呢?我对女儿说,这种考题纯粹是想把你们考倒,你不会标准答案是正常的。

这就是让人哭笑不得的语文题。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即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会遭遇此种尴尬呢?有人说是因为教材的选文与编排缺乏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课前的背景材料与课后的练习设计更是缺乏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有人认为即使有时编写者考虑到了,但某些教师由于意识不到编写者的理念和意图或欠缺驾驭课堂的能力,以至于仍然依据“通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的老办法进行教学,往往让教材的设计形同虚设。还有观点认为,我国的语文教材一向是古今中外的文章蜻蜓点水般地摘取,力求“大而全”,因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语文教材只能是片段式的文学或文化碎片。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任意肢解,最终有价值的东西都给过滤掉了。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富含人文因素。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进行语言、文学、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关照,而以人为本又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其中思维能力是其发展的核心。

在与留学美国继续高中学业的同学交流后,女儿发出了由衷的感慨:美国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中国的中学教育简直是用做题和考试进行淘汰赛。也就是说,我国的基础教育纯粹是为大学选拔人才,而不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正因如此,同样是一个人的教育问题,在某些方面中国要比美国晚12年。因为错过了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期,这就怪不得中国到现在也产生不了诺贝尔奖得主了。

通过交流,女儿还进一步发现:实际上美国学生每天大约也有3个小时的作业时间,但他们的作业非常灵活机动。老师给出题目,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然后自己思考、查资料。这样的作业会使学生感觉轻松愉快,并且更有兴趣学习,而速度快的学生就能够赢得更多的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至于中国学生,只能闷头做老师统一布置的作业。老师是研究中、高考的专家,你不跟着老师走,到时考不好谁也担当不起。至于向来把老师奉若神明的家长,谁敢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就这样,即使有点想法的孩子最终也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管制下,变得只知道一味做题、应付考试。至此,除了名牌大学的光环效应外,就再也谈不上兴趣驱动了。

比较而言,美国的语文教育更注重人文关怀。美国语文教材非常注重彰显本民族独有的人文内涵,有些教材选编的课文甚至以美国历史发展为线索,并摘要其不同时期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代表意义的文学、文化成果,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受到熏陶。

另外,美国的中学语文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新,而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因此,课后的练习设计常常把学生置于时代背景以及作者身处的环境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同时,课后练习中充满趣味性与现实性的习题又是触动学生学习乐趣的有效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快乐和成长,而不是沉重的负担。

关于感想的随笔10

自我感觉很有素质,可是想来想去,还是把自己的这种素质归结为胆怯。因为胆怯,许多事不敢去做,许多话不敢去说,久而久之,误以为自己是个有素质的人了。讲讲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吧。

出了北京西站打车去目的地,许多的人有秩序的排队。这地方多的是那种拉客的所谓私家黑车,辛苦的游说一批批的客人们坐车,嘴里不住的念叨着不用排队,给点小费不用遭罪,还时不时的拽拽客人,拉拉你的衣服,面对面的向你做推销,成功的概率并不高。同事们开玩笑说,你去吧,明天这时候就没胳膊没腿了。说说笑笑中,等待便不再是煎熬。如果队伍很长,也许急于坐车的心情会小一点,但当前面还有几位朋友时,突然的就有了一种急切,想早点坐车离去。像我这种性格,就是再长的队伍,我也会排下去,大不了离开队伍想别的办法,也不会挤到前面去抢车。这么多的人,性格各种各样,你一挤,成何体统,你一抢 ,队伍全乱了,说不定再蹦出来两个愤青,劈头盖脸骂你一顿打你一顿的,还是老实的排队比较合适。年轻的男同事来到我们两个女人面前说,排半天了,都到头了,就是轮不上,让开,看我的。说着挤到了我俩前边,跟一个中年男人商量,师傅,你几个人?中年男人说一个。同事说,我们人多,先走行吧?中年男人说,不行,我事情很急,说完坐上刚到的车离开了。说话的功夫,跟前的几个人站队站成了圆圈,不知道谁先谁后的,车马上开到面前的时候,男同事一个箭步冲到最前边,另外一个男同事冲到了车的后边,打开后备箱直接把旅行箱放了进去。我们两个女人红着脸低着头,快速的钻进车里离去。我不敢抬头都感觉脸上火辣辣的,感觉真没有素质,抢车。可是,男同事说,你在这种地方讲素质,是,大家都在排队,那是刚开始排的时候,都到跟前了你还讲素质,你见谁让谁了。这话真的也很对是不是?我说就差两三辆车的时间,同事说,问题是这两三辆车你不知道多会儿能开过来,你也不知道会再等半小时,一小时还是两小时,这可是北京啊,以为是在咱那小县城呢。嘻嘻哈哈中,大家开玩笑说,我们四个人配合的真好,两个大男人一个抢车,一个抢着放箱子,两个小女人一起快速的上车。想起来就想笑,算是有默契的没素质的得到。如果是我,我绝对不会开口让别人让着我,大家都是平等的,而且我非常害怕被拒绝后的那种没自尊的感觉。

同样在北京西站,进站后凭车票可以免费领一小瓶纯净水,路过的时候大家都顺手拿上了,工作人员拿支笔在车票上随手一划表示已经取过水了。跟我同行的女同事说,师傅,我的票前边的同事拿着呢,你直接给我瓶水吧。师傅说不行,都是凭票拿水的。我说,算了吧,又不渴。女同事还在解释,后边的一个女同事赶过来直接拿了一瓶说,谢谢师傅,真的有票的,然后笑嘻嘻的走过去了。留下我在那里看着发水的师傅无奈的笑。同事说,姐,不就一瓶水啊,他又不需要手续,说句好听的就拿上了。可是我想,何必给他开那口呢,咱又不是离了那瓶水不行。我这是有素质吗?不是,原来只是因为我不需要,所以我不能开口去求别人。

吃自助的时候,同事说想吃煎鸡蛋,男同事排队,前边有一个人。煎蛋的师傅问前边那人,需要几个?他说,四个。可一次只煎四个,排了半天队,原来还得站在第一的位置等。同事直接说,不行,你拿三个,必须给我留一个。这是大家在一块当笑话讲的,笑同事胆量大。如果是我,我再等会儿,或者我不吃了行吗?因为它对于我来说不是必需品,我还可以有别的选择。

素质是什么呢?都在讲素质,都在要求自己的孩子讲素质。素质只是在满足了物质需要之后的精神追求吧?如果没有了物质,哪里去讲素质呢?素质还是一个人内心的性格外现,有时候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一种东西我活不下去,我还会讲素质吗?所以,有时候,素质还是一种隐忍,就好像有时候我特想骂脏话,最后还是咽到了肚子里,我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所以,看来看去,还是胆小的人比较文明,比较有素质,因为跟我一样,出去了怕惹事。在你看来,许多的人没素质,可是,人家自己不受委屈,人家的得到竟然比你多许多,人家想要的东西招手即来,人家的人生之路还比你少了许多的坑坑洼洼。大千世界,纷扰之事,许多的事,发生了,并且你还说不清楚。死要面子活受罪,暂且如此总结一下自己的有素质吧。

关于感想的随笔11

由于本人的懒惰,每日在家昏昏欲睡,有时真恨不得在脖子上挂个大饼,那么就可以更“无所事事”了,倒也是一种颓废的悠闲。

既然说到吃,那么首先想到的是南北各地的小吃,年轻时到过不少地方,只是所吃食品大都是街边小食,难登大雅。记得第一次出远门时到山东济南,典型的北方城市,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糖葫芦,因为那时,家乡是没有这种食品的,北方居多,当时正值寒冬,街边的糖葫芦上的透明冰糖就象屋檐上的冰凌,晶莹剔透,都不忍下口,咬下去,酸酸甜甜的感觉刺激着味蕾,就好比初恋,百转千回,总在记忆深处泛着酸甜的余味,那时,和老公刚刚认识,每天,他走过那些卖糖葫芦的摊位,总是不等我开口,买下两串,看着我像个孩子似得满足,他的眼里总是盛满了怜爱,现在,在我们南方的城市,也有卖各式的糖葫芦,晶莹依旧,偶尔买了来尝,却只是酸涩无比,已经没有记忆中的甜美,或者是心情的变化吧,一样的味道,不同的时候品尝,就有不一样的滋味。

还有北方的面食文化也是值得一提的,初去北方,很少看到他们吃米饭,饭桌上的主食是大饼和馒头,开始时,,稍稍地不习惯,但久了,却也觉得味道不错,有一次吃到一种锅盖大小的厚厚的烙饼,就着酸辣土豆丝,倒也过瘾,不过那种饼非常有韧性,牙口好的人吃起来才比较容易。

近年去广州的次数颇多,他们卷着舌头说起北方的面食,往往面带鄙夷:哇,北方银(人)不懂吃的啦,每顿都四(是)面疙瘩,没营养的啦……确实,吃,在南方是精致而繁琐的,南方人喜欢煲汤,一锅好汤往往要褒上十几个小时,而且每锅汤里面都或多或少放上滋补的中草药,喝起来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我最喜欢的是一种叫做双皮奶的甜点,其实和我们家里做的蒸鸡蛋在外形上差不多,只是那个是用蛋清和着水牛奶蒸煮而成,甜而不腻,入口绵软清香,非常具有营养价值。每天早上我都跑去喝一碗,百吃不厌。

饮食文化,在广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扬,钵仔糕,牛腩粉,各式各样,林林总总,记忆犹深的是各类的粥,米粒煮得完全融化,是有若无,放入薄薄的牛肉或猪肉片,生姜,起锅时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于是,微红的肉,绿绿的葱,白色的几近透明的粥汤,喝一口,鲜美无比,清香四溢,至于闻名各地的皮蛋瘦肉粥,更是随处可见。

粥类中最有名的,是仔艇粥,也叫及第粥,用料非常讲究,虾仁,瘦肉,鱼片,青菜。等等十几种,关于及第粥还有个有趣的典故:有个海边穷苦人家的`孩子学习用功,一朝状元及第,邻人都来祝贺,但家中贫困,一时拿不出什么招待大家,那位状元的母亲就把家中仅有的鱼虾,还有米饭放到一起,煮成一大锅粥,共大家分食,并且流传至今。

难怪人们都说,食在广州,并没有言过其实。小摊上各类的水果有的更是从没见过,榴莲,大概是最有代表性的,其臭无比,张牙舞爪,但,吃起来,却很美味,并且那种味道闻习惯了,也并不觉得有多难以忍受,可见习惯是个多么可怕的东西,总之,关于饮食,本人一向爱好,现在蜗居陋室,画饼充饥一下而已。

关于感想的随笔12

小孩子的眼睛最是准确,所谓童言无忌。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走在校园里,小学生们都叫我叔叔,慢慢的,我还是我,同样的还是那个年龄段的小孩子,开始叫我大爷,直到现在,更多的小学生叫我爷爷了。

也是,自己已经是奔五的人了。想想自己刚来这个单位,同办公室的老孙,当时也就是现在我的年纪,我都感觉,老孙就是一个老头子的形象。相比如今刚毕业的大学生,肯定认为我也是一个老头子了吧。

年龄相仿的人,如果整天见面,或者你们经常在一起,比喻同事和夫妻等。岁月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所以彼此感觉不出来变化,或者说变老。但是即便是年龄差不多的人,要是好多年不见,偶尔相遇,自己会感到对方老了,其实对方也会感觉自己老了。

前几天,回老家,坐在妈妈跟前聊天,妈妈看到了我头上的白发,突然惊讶地说,我儿子也有白头发了。我说,妈妈,我也是快五十的人了,有白头发也正常呀。妈妈说,噢,也是,我的儿子都快老了,我自己都快七十了呢。爸爸说,我们孙子都上大学了,我们能不老吗?

从小到大,总感觉父亲是高大坚强的,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自己永远都在他的保护之下。自从那次父亲生病,我搀扶着父亲,猛然发现父亲又老又小,胳膊细细的,没有多少力气,个头也是那么低,才到我的肩膀,我感觉自己一使劲就能把他抱起来,就像当年他能轻松的把我举过头顶一样。妈妈在我的印象中总是闲不住,为家里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情不停地操劳着。看着走路有些驼背的母亲,好像她所有的能量都已经为子女用尽了,现在直腰的力气都不多了。心中有了强烈的感伤。

前段时间,朋友说起车,就建议我快点换车吧。我的车已经买了近十年了,跑了近十万公里了,也是应该换了。但是我开玩笑地说,才不换呢,我对它有了感情了。转而又认真地补充,不可能换了,只要转圈,俺就让它陪伴了。儿子大了,几天不娶媳妇了,刚给他买了新房子,要是买车,也是给儿子买了。朋友也点头赞成我的想法。

虽然说自己的生物年龄这么大了,但是心里年龄还小的很,心里年龄长的慢呢。我感觉自己这会,好像二十多岁的样子。现在的自己,看有些年轻人干工作,有时不出力,还感觉他们矫情,其实让自己做,许多已经做不来了。比喻扛一个重物,心里就开始胆怯,害怕自己承受不来了。年轻时候,可是天不怕地不怕,认为只要有个环,地球都可以提起来。

到了这个年纪,平时不活动,就会感觉浑身难受,特别是阴天下雨,简直就是比天气预报还准确。要是活动多了,容易疲劳,好久才休息过来。看电视里,好多年轻人在自杀,一点都不珍惜父母给予的生命。但是上了年纪的人,越来越忌讳死这个字,到了百岁的老人,总说自己九十几岁。每每遇到一个很老的老人,我都会由衷的敬佩和感动,眼里衔着泪水,不为别的,只为他们历经的那些沧桑的岁月。

既然,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偶然,而死却是必然。心里平衡,放得下,好好活着,尽量活的时间长点,对得起生命才好。经常与一些好朋友聊天,不惑之年了,没有一点成就,有些失落。但是最后只有这样一句话,可以安慰自己:好好的,多活几年,什么都有了。

关于感想的随笔13

人生路上,永远都是一方看着另一方离开,看着他们的背影,静静沉思,在今天,经历文革的那代人已经老了,他们有的走不动,有的需要拄着拐杖才能行走,正是有他们的毅力,经历了那个时代,撑到今天,才有我们幸福的生活。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背影的感想随笔散文。

一进村的就望见前面有一柱着拐杖的老人,那慢姗姗的步伐弯着腰,看这背影我感觉即熟悉又陌生。看身影多幺像他,但照他那走路的样子又不像他。带着凝问我紧走几步赶上前去,扶着他的胳膊,他抬起了头,果然是他一白生忠。

十多年没見,他竟苍老了许多?我简直不敢相信。几十年前他是那样的威猛有力,七十年代的农业学大寨打埧修梯田,他一个人能推两辆架子车土在埧上飞奔,队里的手扶拖拉机陷在泥坑,他一个人抓住前面的铁架子一用力就把机子抻出来。麦收季节往回挑麦,他担着麦梱总是在最前面。建大队部时候,他用队里的老灰驴套上架子车从沟底往村里拉石头,坡陡性口拉不上去,他就在车辕旁拴根绳搭在肩|膀上和驴一块拉。几孔窑的石头大都是他一冬拉回来,这么威武的人,如今竟老成这样?真让人难以置信。

我扶着他眴问起他的身体,他说:唉!不行啦!前几年害了一场病动了手术,沒死己经不错了。

他问:娃刚回来?我说:是十几年穷忙回来迟啦!他说:是啊!该回来看看,再不回来我们这辈人恐怕都見不上面了?是啊!我感慨,这些老人都八十多岁了,想想也是我都快六十岁啦!当年我在他们面前还是娃娃呢!

光阴似箭,岁月催人。我扶着他上了坡到了村头,他说:娃呀!有空来家?我说好!一定来。

望着他颤巍巍的背影,我不由地感慨万分,大千世界,这样平凡而默默无闻的人何止一人,在茫茫众生之中,这样的人你我他何止千万。一辈子一代代从生到死都做着平凡的事,不出名生来干不出啥惊天动地的事,死去也无人知晓。

但就是这样的人,在创造着世界,推动着人类的发展,繁延着一代代人。

关于感想的随笔14

一首歌,一些人,一座城,一段记忆。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总是在经历中记忆,在回忆中老去,在老去时惋惜!逝去的是我们的青春年纪,留给我们的是一些能够勾回忆起过去的东西,如此说来,这样挺好,最起码我们还有那些开启密码的提示,还能找到那些通过记忆城堡里的钥匙。

08年暑假过后,也差不多就是现在的这个季节,天气变得不热不冷,入秋的季节感觉非常适宜了。经过暑假一个月艰辛的打工经历,再返回学校,我更加珍惜自己手里所拥有的一切,尤其是差点失去我右手的中指的时候,越发的感觉身体的完整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回到学校见到了我久违的吉他自然亲切无比,狂练了一个下午之后,为了不影响舍友休息一个人跑出去到学校里面的一条小河边的草地上练琴,就这里遇到了我后来的好朋友小飞。

同为音乐的爱好者的我们,在以后的日子经常约在一起练吉他,他其实钟爱的是贝斯,我是吉他的铁粉。有一天,他说,嘿,小超,我们来组一支乐队玩玩吧,你弹吉他,我弹贝斯,再找一个鼓手和键盘手就够了,我还认识了一个朋友是在上海这边开酒吧的,我跟他讲过了,今年吧,我们排练一下也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然后明年去那边做个驻场乐队,他那边也同意了。我说,好啊,我老早就有这个意思了,我给你听段riff,我前两天琢磨出来的,我觉得还可以,你听下如果还可以,我们就把它写成歌。我一直弹那段riff,他拿出纸和笔开始写起来。差不多一下午的时间,我们基本把这首歌写成型了,我们写了五六个版本来串联主歌和副歌之间的空档,最后的一遍他用手机录了下来。

我可以写一篇超过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也可以写很多篇随笔,却始终写不出一首歌词,这一直是我感觉最尴尬的地方。那时候,我只有一把木吉他,小飞有两把电贝司,一把五弦的和一把六弦的,我闲着没事的时候经常拿他的六弦贝司当吉他用的,我一直很想拥有一把电吉他,只是在那个时候真的没能力去买!他说,小超,下个暑假你找份工作打打工,如果钱不够,我把我的五弦卖掉帮你买吉他。

那个时候,我们会一起躺在河边的草地上看着蓝蓝的天空,手机里一直单曲循环一首歌就是那首——silent day。老实讲,一开始我觉得这首歌并不是很出色,无论是跟许巍还是伍佰都比不上。可是他就是这么一直循环着。我们一起聊未来,聊音乐,也聊自己的人生,就像是很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听的多了慢慢觉得这个叫郭硕的主唱不仅唱的是一首歌,也唱出了自己最音乐的执着追求,便利商店乐队虽然不是很有名气的乐队,但他们一直都这么努力着,执着着。在那个青春里最需要同伴一起前行的路上,他们音乐激励了我很多,也让我感动着,于是我把这首歌放在了手机里,也开始寻找他们其他的歌曲。

09年,在这个暑假里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想找兼职做,可是这里可以做兼职的地方早已爆满了,再和身边的朋友打听过之后我觉得暑假打工这个计划基本泡汤,我的心里又开始阴暗起来,为的是我电吉他的到来又要遥遥无期了,开始觉得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挫折一路路的跟随着我,走不开也摆脱不掉。小飞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正在去上课的路上,他告诉我说,他认识了一个琴行的老板,想找兼职的吉他老师,然后他就帮我搞定了。我连声的说着谢谢,放学后直奔琴行,和老板简单的谈了一下工作的内容和价钱之后,我决定留下来做。

每天坐在空调房间里教教琴之余,那时候宿舍和琴行两点一线,早出晚归一天也将近有七八个小时的时间供自己练琴,也跟随着老板学电吉他,改正了一些自己的错误弹法和补全了一些基本的乐理,老板很大放的为我制订了练琴的步骤之后,我的技术也开始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他在打工之余也会到琴行来跟我一起练琴,有人陪着练琴当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也尝试着排练一些歌,虽然不是很完美,偶尔也有错拍、漏拍和抢拍的现象,但是我仿佛看到了未来背着吉他在舞台上演奏的我们。

有的时候,你不得不被迫听从上帝的指挥,也不得不无条件地服从命运的安排,人生中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帝早已经安排好了的,所有的结局都是铺平奠定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路线都在出生前就已经规划好了,所有故事的发展都安排在了上帝的手里。如果一篇故事讲的很平静,上帝会觉得不够精彩;如果一些人走的太顺利,上帝也会嫉妒。

开学前夕,我终于买到了我的第一把电吉他,打电话给小飞,我说:小飞,晚上过来玩吧,我终于买到我的电吉他了,哈哈!他也显得很高兴的说,恭喜你啊,小超,我正好想晚上过去找你喝点。

我们在楼下的小饭店里,点了几个菜和几瓶啤酒,小飞说:小超,我暂时要离开上海一段时间,我一个亲戚在南宁做生意,我过去帮他,等明年你毕业了,我就回来了,到时候我们在一起去酒吧做驻场歌手吧。我很惊讶的看着他,然后点点头。

那天我们喝了很多酒,也喝的很开心。

以后的我们,只是在上偶尔碰到了打个招呼,他似乎很忙,而我也很忙,青春在彼此很忙中走过了……

谁说的在青春的岁月里许下的诺言就一定得去实现?谁说的那些曾经一起幻想过的未来就得一定的走到实现的那一天?是谁说的不去一起努力实现就别谈理想?又是谁说的半途而废的梦想就一定不完美?诚然,在理想的道路上我们擦肩而过后渐行渐远,但谁又能说现在这样的状态不是另一种完美结果?至于我们最初录的那首demo也随着他的手机丢失而彻底的失去了,就像人生里的很多东西一样,在该来的时候不顾一切的到来,在该走的时候不留痕迹的离开。

现在的我们都早已不是从前那个稚嫩的少年,呼天喊地的弹着吉他唱着那些有着所谓爱情疼痛的歌曲,咀嚼着人生带给我们的伤痕累累,各自背着自己的行囊渐渐的走向成熟,走向未来,这大概就是我们各自的选择吧,你选择了怎样的道路,你就得过怎样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或许那时候的我们都处在喜欢幻想未来的年纪,或许现在的道路才是生活的正轨,没能执着的走向那条音乐的道路,我很遗憾,但却从不曾后悔,就像郭硕唱的这首silent day一样,对于那些有过的青春梦想就暂时忘掉他们吧,别后悔。当未来再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除了多一份感动之外还能回忆起年轻那会的疯狂岁月,真的挺值得赞美的。

前些日子里,在微信的朋友圈看到他分享的一些喝酒的场面,我打趣道:给我留一口了没?他没回,我也没在意,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各自奔天涯了……

关于感想的随笔15

又是你的生日了,我亲爱的儿子,每年的金秋时节,我和你妈妈都不会忘记对你的祝福,我们亲爱的儿子,祝你生日快乐!

时间过的真快,十六年的光阴转瞬即逝,你已经由一个天真的顽童,长成了一个帅小伙。以至于你妈妈去学校看你,你的同学会不解,把你妈妈当成你的姐姐。不知道是你的妈妈显得年轻,还是你真的成熟了许多。我身边的朋友也会由衷的称赞------你儿子可是越来越帅了。每当听到这样的溢美之词,我和你妈妈的心里都充满了无限的爱恋与甜蜜。

十六年了,我亲爱的儿子,我们在你的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 ,以至于我们无法容忍别人来分享这种爱。或许这就是你们这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所能尽享的特权。尽管目前二胎政策已经放开,我们也曾考虑过,是否要再给你添一个小弟弟或者妹妹来跟你作伴,以便等我们老了,你的身边也有一个可以和你一起相互帮助,相互携手的兄弟姐妹。但是思虑再三,我们还是一再犹豫,连下个决心都是如此艰难。因为,我们觉得这不仅是我和你妈妈的事,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听听你的意见,另外,我们觉得,在我们的生命中,因为有你的存在,就已经让我们的生命真的很充实,很完美了。你陪伴我们走过了近六千个日日夜夜,时间如纸,岁月如书,我们把每天的快乐装订成册,归于历史的夕烟暮雨,走进回忆和遥想。在封底日子的空白处写下我们的祝福。

我亲爱的儿子,整整十六年了,当你用嘹亮的哭声向这个世界宣告了你的到来,当你出生的那一刹那,我和你妈妈就感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从那刻起,你就成了我们的骄傲,成为了我们眼里的一座山。谢谢你,我的孩子,谢谢你在这十六年中陪伴我们走过的每一天,有你,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希望和生机。你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义务,你的到来点亮了我们的生命,因为有你参与我们的生活,才让我们的生活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尽管你也会犯错,也会淘气,也会闯祸,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在我们的眼里,你毕竟还只是个孩子,有些经历是成长中所必需要走过的路。孩子,愿你快快脱去幼稚和娇嫩,扬起创造的风帆,驶向成熟,驶向金色的海岸。

我亲爱的孩子,如果你还是一株稚嫩的小树,我愿是叶尖上的一滴水珠,从清晨到夜晚对你凝视,如果你还是一个疲倦的顽童,我愿是长夜里的一点星光,在你熟睡时默默的守候,如果你是一条即将起航的小船,我愿是飞翔在船头的一只海岛,为你引领前进的航程,直到你能独自鼓起白色的船帆,剪开蓝色的波澜,勇敢前行。

你看,儿子,广阔的大海在你前方微笑,望你乘风破浪,将彩色的人生拥抱。

生日快乐!

标签:感想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