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观后感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精选15篇

观后感3.21W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精选15篇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

喃喃自语般平静的叙述将我们领进了那接近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整个村子里面,到处都是萧杀,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整个村落就像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那么多交替出现的人物,我甚至都来不及辨认出哪个是我应当同情的,哪个又是我该鄙夷的……呼兰河人遵循着一种“屏息低头,毫不轻举妄动,两眼下视黄泉,看天就是傲慢,满脸死相,说话就放肆”(鲁迅语)的生活规则。偏偏小团圆媳妇正是这种极度卑琐低下的生活方式的背叛者。她本性天真、善良、活泼,走到哪儿永远都挂满了笑容,打破了呼兰人所遵循的生活陋习。因为她“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因为她“太大方了”,“一点也不知羞”,所以她被人们认为是“团圆媳妇不像一个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的这些行为,只不过是一个正常人正常的欲求和需要,但在这个人性扭曲的世界里,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在这种非人的环境中,她的本性始终被压抑着,她希望尽情展示自己的本性,不愿像其他人那样屈服,过着卑琐低下的生活,所以她感到苦闷。她的苦闷、沉默被认为是一种病,她的婆婆按照习俗请了大神并按大神的指示把她扔进开水缸之中,用开水烫。这个“奇闻盛举”招来了很多的看客。这些人还七手八脚帮忙,直到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死了。”

其实,小团圆媳妇的悲剧是必然发生的。首先,在这个畸形的环境之中,她的善良、活泼的本性使她成为一个越轨者。如果她不想向这个环境屈服,那么她必然遭到扼杀。其次,这个环境产生了杀害小团圆媳妇的凶手——呼兰河的人们。呼兰河的人们,他们也是可怜人。他们是无知的,是愚昧的,是保守的,是腐朽的。尽管他们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愚昧的善良比单纯的恶毒更可怕,恶毒令人憎恨,愚昧的善良则不同,它其实是恶毒的一个分支,只是挂上了“善良”的头街,因为愚昧无知,所以总是被人们谅解。正因为人们对它的.纵容,它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变相地“杀人”。他们的畸形变态心理无以发泄,而小团圆媳妇的离经叛道正好成为他们排泄无聊的工具。人的健康成长被阻碍,人的心灵残缺不全,心理扭曲,于是成就了小团圆媳妇式的悲剧。从本质上来讲,小团圆媳妇的悲剧,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作品总的笔调是沉郁哀婉的,如同一曲末世的挽歌,低低地吟唱着无尽的凄凉与落寞。一段已经逝去的遥远的记忆,但在萧红心里却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痕迹。过去与现在,已然达成了某种契合,并折射出人之命运的脆弱和不堪。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2

这个冬日,我遇见了《呼兰河传》。它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女作家萧红在这本书中以成熟细腻但又清新朴实的艺术笔触描写了自己记忆中的家乡—呼兰河城,以及家乡中许多被“吃人”的迷信封建思想“吃”掉的可怜人物,并借此提出了对迷信封建思想的指责与批判。

呼兰河城是萧红童年生活的地方,也是她一生创作的源泉,更是她坎坷一生中唯一让她有过真正快乐的地方。可是,这个小城本身却并不纯真,相反,它充满了人性的自私、封建的愚昧和迷信的可笑。呼兰河城里的人民也像他们居住的城市一样,崇尚迷信封建思想,愚昧,自私。他们每天就只是重复昨天的动作,为了活着而活着,生命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一点意义。呼兰河人是迷信封建思想的拥护者兼受害者,他们是愚昧而可悲的。

吃人的迷信封建思想和男权主义思想害了很多呼兰河女人,其中令我感触颇深的是可怜的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她脸长得黑乎乎,笑呵呵的,坐的笔直、走的风快、健康、活泼、率真。可是,她的婆婆,家人和看客们却说她“太大方了”,“见人一点也不知道害羞”…最终,他们判定小团圆媳妇不符合“好媳妇守则”,应该给一个下马威管教管教。这一管教,打了她一个月!小团圆媳妇的.婆婆用鞭子抽她,用烧红的烙铁烫她脚心…希望能让她变成自己认为正常的媳妇,让她学会害羞,变得毫无主见,进而赞成封建迷信思想和男权思想。但是,小团圆媳妇不但没被改变,还被打出病来了,她的婆婆却认为她是被鬼怪附身,应该请大神驱鬼。每当我读到这,都会在心里冷笑。被鬼怪附身,多么愚蠢!连打一个月,谁不会生大病?而且,小团圆媳妇只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于是家里人开始想要“救”她了。他们请大神驱鬼、圆梦、喂她吃各种偏方,甚至将她扔到烫水里洗澡,可是没有人想到去找医生。最令人发指的是,她的婆婆竟然说:“哪个团圆媳妇不受气?我只打了她一个月,她就生病了。”最后,小团圆媳妇被家里人和看客们“善意的”折磨死了。其实与其说她是被烫死的,还不如说她是被迷信封建思想和男权主义思想迫害死的。

其实,和故事中的人物相比,我们真的幸福许多。现在,没有了封建迷信,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没有了男权主义,女人可以和男人相提并论,女孩和男孩可以享受同等教育,也都可以拥有同样的五彩童年。没有人规定,男人一定比女人强,也没有人规定,女人不能超过男人。总之,现在所有人成功的机率是相同的,不论是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3

床头撑起黄光灯,夜这样静而冷,故事又这样哀漠而凄伤。扉页上的萧红,一双静定的眼睛,看去浅澈安和,无惊无惧。深潭之下,竟沉潜着这么些不幸福的故事。

她笔下这座小小的呼兰城,亲近的贴身,平凡得怯懦,良善而无能,丑陋却堪怜。谁家大狗咬了过路的叫花子,主人开门问一声,看一眼,也就不放在心上了;一场雨,睡的屋顶上居然长出拳头大的好蘑菇来,引一院子的人艳羡不已;害了病,照例要请大神,十里八乡的人都赶过来看,好似过节班热闹喜庆。七月的火烧云一过,八月鸦群就该来了。鬼节放过河灯,野台子戏和庙会也就近了。——乡愁。不过是些念念相续的人间烟火。

书的前段,文字质地非常淳澈,嚼起来带点草根的甘甜味,又有些童稚的兴高采烈,偶尔会有那些旁枝丛生的野念头,读起来真是很讨喜。譬如:落过雨,堆在院子里的木头上长出蘑菇来,这蘑菇又吃不得,都不知道张来做什么。第一次看,忍不住笑了出来。而书的中后段,故事的框架底色打好,人情世故尽凸浮出来,早先高光亮彩的好情绪,全都不声不响地褪下去,这个故事,自比竟利得好似一枚开了刃的轻质刀片,冷,薄,浅,锋利得不着痕迹,若无其事,却又美得动魄惊心。它是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依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依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萧红笔下的道人,市侩,精明,狡猾,贪婪,但这些都不过是在人世之中摸爬滚打的求生术,他无根无基,无亲无明,与呼兰城中的生存状态遥相呼应。一样的卑微而潦倒,对前途忙惑不知,无所寄望,却有未泯的善良。动人的是这种善良,与后天经验的栽植无关,它纯然是血脉相承于生命深处,平日里潜行于生活泥沙之下的,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世上走的举步维艰,这份小小的,火苗一样的良善在心里面却从来没有熄灭过。我想,萧红把这样一个轻轻的,微甜的转场,夹入一摞苦涩的情节中间,大概是意在烘出几丝片段的暖意来吧——只是偏偏这暖,经苦水里荡几番,反倒愈发显得苦涩和悲戚了。

——是否但凡心里面有大悲戚的作者,写出来的东西反都是像这样:人生为了什么,要有这样凄凉的夜。漠漠的。轻柔的,若无其事的,隔了距离的——悲働的,凄伤的,残忍的?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4

呼兰河中有一个小城,其中有着作者的童年,以及他那个慈祥的祖父。

祖父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他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常常笑的和孩子一般。

在那个严冬到来,大地就裂开口、处处布满冰霜的呼兰河边,作者的童年也似这座寒冷的城一样悲凉。她面对着因说吃的是瘟猪肉而惨遭母亲外祖母打骂的孩童,无人理会、无人在意的不幸者,无数在泥坑中丧失生命的小生灵以及父亲和祖母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都不禁让我泛起丝丝心痛。在这个悲凉的小城,作者和祖父渐渐成为彼此的`依靠。作者的到来给予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祖父给予了作者无限的关怀和爱

作者童年的美好回忆大多都储存在祖父的大花园里。作者总是爱学习祖父,如跟着祖父戴草帽、栽花、铲地。铲地时祖父还贴心的把锄头杆给我拔下来。作者在花园中嬉戏玩闹,作者一次把“狗尾巴草”当做“谷子”而被祖父好好的嘲笑了一番。

祖父是有学问的,他喜欢教作者念诗,发现只念行不通时就给作者讲每首诗的意思。作者早上念、晚上念、半夜醒了念、客人来了还念,然而作者总是爱把“几度呼童扫不开”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那客人也总点头说好。

祖父是个善良的人,在小团圆媳妇夜晚被打时,他到老胡家去劝说了好几回“小孩子知道什么,有点差错,教导教导也就行了”以及祖父借房子给冯歪嘴子居住,帮其渡过难关都体现了祖父的良善。

然而祖父在那个年代思想上也难免是迷信的,呼兰河有一个说法,搬家“春天二月搬,秋天八月搬”祖父想让每晚跳大神的团圆媳妇家搬家也总说明年二月再让他们搬。

祖父过了八十岁就去世了,那园里的风景也无影了,作者的童年因有祖父,所以拥有欢乐,用作者的话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

祖父给予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它允许作者随便玩闹,对作者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作者的天性,在他暖暖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作者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中,这个悲凉呼兰河城中的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油画,一串凄凉的歌谣。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5

《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原名张迺莹。全书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发生在一座被封闭的小城————呼兰河城中一段悲惨的故事。

《呼兰河传》中描写了许多人物。而我最喜欢"祖父"这个人物。祖父是个身材很高大,很健壮的人,手里总是喜欢拿着个长手杖。祖父是个非常慈祥、和蔼可亲,脾气又好的人,当他遇到孩子时会经常和孩子们开开玩笑。他每次笑得都跟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似的。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就像我的家人一样。

而且,祖父还很会"做饭"。呼兰河城有一口井,不管猪、鸭……掉到井里,祖父总是如获至宝一样把它们捞上来,为挨饿的'萧红做上一顿美味佳肴。祖父把它们裹上黄泥,用火一烤,再加点盐和葱,香喷喷的"大餐"就做好了。祖父一边看着萧红狼吞虎咽的吃着,一边关心的让萧红慢点吃,别噎着。每次萧红都能吃得饱饱的。每看到这个情节总让人感到满满的亲切感。因此,祖父成为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

说完了最喜欢的人,再来说说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小团圆之死"。

小团圆,她是胡家用8块钱买来的童养媳,她原本是个梳着两个大辫子,性格开朗、人又漂亮的 2岁女孩。但来到胡家后经常被残忍的"婆婆"毒打,小团圆身体越来越差,变得非常虚弱,终于小团圆病倒在床上,面色发黄。可恶的婆婆为了让她活下来,用了各种歪门邪道的方法去"救"她。比如,用"跳大神"的方法非但没能救活小团圆,反而小团圆差点被烫死。又比如,用"抽贴"的方法既浪费钱财又耽误了治疗时间。最后她还是在痛苦中死去了。虽然小团圆无法掌握自己人生的悲惨身世让人叹息,但残忍又无知的婆婆更可恶。

读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感受。世界上有些人内心是邪恶的,总会为了自己一时的爽快,而不惜毁掉别人的一生。但世界上也有更多像祖父一样的人,他们善良,向世人传递着快乐。

这本书也让我懂得了更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会好好珍惜它。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6

《呼兰河传》是一首叙事诗,一幅多彩的山水画和一串悲伤的歌谣。灰色的基调,平静的叙述和暗淡的画面.带我去了呼兰河——号的一个小镇。

作者萧红向我们展示了小城市的人们屈服于传统、迷信、无知、麻木甚至残忍。作者无情地鞭打他们,但也同情他们。

书的开头解释道,东二道街的大泥坑是戏剧的舞台。汽车翻倒了,马卡住了,猪窒息了。所以人们忙着抬车和马。有人说要拆墙,有人说要种树,但没人说要填坑。也可以看出这些人是多么无知和固执。他们不知道如何顺应社会和命运。这是小城镇人民的悲哀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作者抨击他们没有改变现状,同情他们有限的思想。

书中有一个孩子曾经掉进泥坑,是学校校长的儿子。人们认为是因为学校建在龙王庙里,与龙王相撞,才惩罚了人们。所以即使有些人也不希望他们的孩子去上学。可以看出,当人们最需要接受教育、最需要敞开心扉的时候,却过分迷信、不重视教育,这说明人们屈从于传统,愚昧无知。他们也写下了他们可怜和悲伤的`想法。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胡夫家族的重聚媳妇。她只是一个12岁的女孩,应该是最活泼的,但在一个无辜的年龄,她已经是一个妻子,被婆婆虐待,挂了三个月,只是为了让她服从。可以说,生不如死,就像一个囚犯。甚至在她生病后,人们用各种民间疗法和伟大的神来虐待她,甚至让她在沸水中洗澡和晕倒一次。尽管她很穷,但没有人愿意帮助她。最后,他悲惨地死去了。但是她的婆婆只爱她自己的钱。作者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人们的迷信、无知、麻木和残忍。他还对媳妇团聚表示同情,并批评当时的社会风气极其恶劣。

事实上,小城市的生活并不糟糕,但它们只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创造出来的。

团圆媳妇、王小姐、冯伟最的悲剧都是封建迷信和冷漠造成的。呼兰河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呼兰河传》以灰色的基调、平静的叙述和暗淡的画面描绘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它以通俗的故事来批判封建伦理、社会风气、麻木不仁的人性。它让人一口气又一口气,这种情绪久久不能抑制。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7

前几天,我阅读了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这是一本充满无奈的"回忆式"长篇小说。

整本书分为七大章和尾声。七大章主要写了呼兰河这个小镇几个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风俗。萧红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写出一个平凡又普通的小镇。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无聊的交替,没什么好惊讶,发生在这个小镇上的那些事和萧红的事一样平凡。这个小镇里,萧红将它描写得到处都好似暗灰色的一张纱布,不知不觉的笼罩着这个小镇,笼罩着那群愚昧的人们。遮住了如阳光般灿烂的人的笑脸。只是偶尔有"阳光"稀稀拉拉的的洒下来,但也是一逝而过。转眼即来的,还是暗灰色的"乌云"。

灰色的色彩,平淡的叙述,将我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呼兰河城。在那里,人们和迷信,随处可见因愚昧、无知而发生的一个个悲剧。里面的人让我感觉可悲,他们愚昧无知,使一场场悲剧在这里发生。他们宁肯顺从天意,也不愿相信事实。他们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让我不知道哪个茫然的人值得我去怜惜或是痛恨。

呼兰河不仅只是呼兰河,它可以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有些扎彩铺是为死人而准备的。人死了,灵魂就要到地狱里去,地狱里边怕是没有房子住,没有衣服穿,没有马骑。活着的人就要为他做这么一套。用火烧了,据说是到阴间就样样都有了。怪不得城里的穷人都说"活着还没死了好"之类的话。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兰河都成为了当时全中国的写照。

在不知不觉中,手中的那本《呼兰河传》就翻到了最后一页,而我的心情却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忽然又想起那段话了: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8

今天把萧红的《呼兰河传》看完了,因为读书没有规划,零零散散,花费了挺久时间。

呼兰河传这本书就像它的书名一样,将的是呼兰河的往日旧事。这个地方很小,小的像是我们的村庄。本书以作者小时候的回忆为线索,将整个小城的故事串联起来。讲了四五岁的孩子眼中的呼兰河是什么样的。

小城很闭塞,能引起人们注意的往往是发生的不好的事情,这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是快乐所在。这里的人像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看客。

他们所开心的是某条街道的大泥坑这些日子淹到了多少牛羊牲畜,哪家买了好吃的糖葫芦小孩子争的鸡飞狗跳,谁家的团圆媳妇生了大病请来大神反复“治疗”,这个季度的大戏又成了多少家的因缘,有二爷与厨房师傅之间的吵闹,磨坊里歪嘴死了老婆孩子怎么照料……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团圆媳妇和歪嘴的事情。

团圆媳妇从一个活泼开朗、人见人爱的大妞,变成整日噩梦连连、疾病缠身的妖怪。而这,都要归咎于常常拿她出气、施加暴力的婆婆。团圆媳妇常常喊着要回家,只是再也回不去家。生病的日子被各种偏方、鬼神方法环绕。被脱光了衣服洗滚水澡、被烙铁烧,小小年纪已承受太多的痛。周边的四邻都是看客,生怕错了这精彩的表演。最后团圆媳妇还是死了,变成在桥下常哭泣,说要回家的兔子。

歪嘴的生活有了改变是从他突然成了家,有了孩子,在四处透风寒冷的磨坊里,被主家驱逐。还好有老爷爷收留的草屋。在草屋的日子,虽然还是很冷,家徒四壁,却常常看到歪嘴围着家人的开心,觉得在这世上有了根,他应该是疼爱妻子和孩子的好丈夫和好爸爸。可妻子还是在贫困中疾病中生下第二个孩子死去了。周旁依旧是看热闹的邻居,各种闲言碎语伤害着这个选择歪嘴的老婆。而这之间的事成为他们新的谈资。好像别人过得不好,他们就觉得这日子还挺热闹。

作者说,不知道中国其他的城市是不是这样,呼兰河是的。无疑,中国各地都聚集着这样的人,在不忙碌的地方最多。

其中作为温暖的要说作者和爷爷的日常。后花园是他们共同热爱的地方,在这里种菜除草捉蛐蛐,躺在芦苇里睡觉。爷爷是最有耐心的,每天教孙子背诗,不厌其烦的讲解。他对身边的其他人同样宽容。让人感到人性的温暖。

作者说,呼兰河的小城里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大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只是对这里的幼年记忆,却忘不了。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9

今年暑假,我爱上了读书,我最爱看的书是《小狐狸发明记》,这是一系列的动画故事书。一共有13本,我每一天都翻看书本,不时乐得呵呵笑,遨游知识的海洋,这样的暑假真写意。

《小狐狸发明记》主要讲述森林边的胡萝卜小镇上,生活着一只古灵精怪的小狐狸,他酷爱发明,乐于助人,十分自信,但常常惹出乱子。和他一齐的还有一群古灵精怪的兔子,他们身怀绝技,神通广大,却又调皮捣蛋,总是麻烦不断。这是一套好玩又好看的动画故事书。

在这套系列书里面,我最爱看的一个故事是《长老的秘密》里面讲述了小镇将要举行歌唱比赛,长老要求所有人都要参加,乐于练习,不能随意偷懒。虽然“叮咚”他嗓子很大,可是大家认为他声音很难听,所以他告诉长老,要求退出歌唱比赛,长老说:“谁也不能退出比赛,你要回家加强练习!”。叮咚在茂密的森林里面练歌,没有想到长老也在那里散步,当叮咚咿咿呀呀地开始练歌,长老听到后吓了一跳,以为有妖怪,长老从丛林房子的楼梯上绊倒了。叮咚看见长老跌倒了,立刻过去扶起长老,长老见到叮咚说:“我真的从来没有听过如此难听的歌声。”叮咚心里想:“我的歌声真的.有那么难听?”叮咚就是说:“求您了,只要不要我参加歌唱比赛,您让我做什么都愿意。”于是长老给叮咚一个机会,要他这几天去监督其他兔子是否有练习唱歌。叮咚想法设法用毛线连接两个纸杯,发明了聊天机,及时地告诉长老大家在家练习唱歌的情景。可是却遭遇其他人的不满,说他是告密者,叮咚明白了十分惭愧,于是他向大家道歉,得到了大家的原谅,之后,叮咚对长老说:“我也要参加歌唱比赛。”

这本书有生动的故事、爆笑的情节、幽默的对白,让我在笑声中领略科学发明的奥秘和创造成功的欢乐。

它更告诉我:对于表现自我本事的机会,必须要好好珍惜,如果自我的本事不足,就要勤奋练习,不能偷懒,更不要出卖自我的朋友,作为一名一年级生,我在这个故事中学会了很多。经过暑假读书活动,我更爱读书了,我要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小学生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0

《呼兰河传》这本书,我早就看过了,现在借着学校的要求,我又读了一遍。

《呼兰河传》由第一称讲述,像是有一个淘气可爱,却还不懂世事的小女孩在和你说话,所以全书几乎没有什么特别难懂的词语,语言十分质朴。而这个讲故事的小女孩,就是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

为什么特别喜欢小女孩“我”?因为《呼兰河传》整本书,讲得几乎都是“我”的生活。而且,因为“我”不懂事,常常闹出一些好玩的`事情。譬如,“我”把几十朵花扎到祖父的草帽上,引得全家哄堂大笑;“我”把狗尾巴草认做麦子,还不承认自己错了;祖父教“我”读诗,而“我”却“喊”诗……这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谁会不喜欢呢?

《呼兰河传》书中还有许多像“我”一样,个性鲜明的人物。譬如很慈祥,也十分“溺爱”我的祖父;不要脸,爱偷东西,又贪生怕死的二伯;爱管闲事,爱开玩笑的老厨子;还有对我十分严厉,总黑着脸的祖母,以及十分冷漠的父母……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读出了北方人的迷信和小气,也读出了他们的善良和大度,要是没有他们,《呼兰河传》可能就不会成为经典了。

《呼兰河传》中,还有许多生动的细节。譬如小说中“我”和祖父在后园的一段对话。“我”问祖父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祖父回答说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我”再问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祖父开起玩笑说,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我”似乎很生气,祖父却哈哈一笑,后来“我”也大笑起来,笑声“搅乱”了整个后院。我从祖孙这段对话里,读出了“我”的天真可爱,也读出了浓浓的祖孙之间的亲情。

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塑造了许多个性独特的人物,主题更是鲜明。作家萧红,可谓写尽了人情冷暖、世俗丑恶。在她笔下,有嘴脸丑恶的两面派,有贪生怕死而又愚昧迷信的亲人们,还有一个让人心生怜悯但痛苦绝望的乡村少女……也许正是这些人情世故,才是《呼兰河传》能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去阅读的魅力所在。

读完《呼兰河传》,我还沉醉于小说之中。真是难以想象,作家萧红所在的那个时代和那个地方,竟然有这么多难以想象又不可思议的事情!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1

清晨,当太阳从美丽的东方升起时,我为自己泡了一杯清茶,将其置于写字台上,嫩嫩的茶芽散发出清香味,蔓延在我的小屋内,我顿时感到格外神清气爽。看《呼兰河传》时,轻轻呷上一口,似乎每个细胞都舒展了。随着这清醇的浓香,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本漫溢人间情的书。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轮回。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萧红的童年生活是灰色的。

故事中的村庄乌云蔽日,无半点阳光,在这里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灾难。人们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发生。让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评论,那个更值得我痛恨,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其中文章的第一章中所说东二街上有个大泥坑,人、家畜,无论是睛天还是雨天都会受到伤害,为什么没有人把土坑填平呢?因为人们认为这坑是上帝赐予这小镇的。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啊!他们的脑海中只是顺从天命,真是他们的悲哀!”萧红在文章中写到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当童养媳!

刚来时那样活泼、健康,一个人孤单的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有人打骂她。在人们的眼中,婆婆打她是让她更加听话。

可团圆媳妇没有多久便匆匆离开了人世,而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她婆婆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这是一个亏本的买卖。与其说团圆媳妇是被吓死的,还不如说她的死是被封建社会害死的。我不知道在这个村庄,这个城市,在这个旧中国的土地上有多少像团圆媳妇这样受到迫害的人,那个年代,团圆媳妇这样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没有男女不平等!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寂寞又快乐的,她快乐的来源是后院的大花园。在花园里作者与祖父一起玩耍、干活,童年充满了乐趣。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现在的我和朋友一起踏青,感受无限温暖的春光,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到江湖河海戏水,在秋高气爽的秋天,几个伙伴一起去郊游,爬山,采下几片枫叶夹入书中,作为秋天最好的纪念;在飘雪的冬天,在雪地上打雪球、堆雪人。对比而言,我的童年比萧红更美好,所以我更应该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国家效力!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2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没有了旧社会时的封建思想,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地位,也没有了欺压百姓的罪恶统治者。

疫情期间,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这本书。记叙了旧社会人们的封建,思想,导致无意识的杀人。但其中也充满了人们对“生”的希翼。

在整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小团圆媳妇,才只有12岁,嫁过去了没有几天,那家就开始打团圆媳妇,打得很厉害,总是传来哭声、叫声。邻居都说那团圆媳妇早该打,走路快如风,坐得笔直、不害羞。而在我心目中,他是最活泼、最可爱的。那家不打了,又开始跳大神,跳了一个冬天,把团圆媳妇都跳出病了,面黄肌瘦,但还是笑呵呵的。这团圆媳妇一病,她婆婆就给她吃连毛鸡、吃黄连猪肉,又请来抽帖儿的,还把他吊在大梁。上用皮鞭抽,竟还用烧红的烙铁烙她的脚心。眼见小团圆媳妇越病越重,人们又想出了法子一当众洗澡。这消息一传开,邻里都来看热闹。团圆媳妇被破棉袄蒙着,蒙的'没头没脑的。过了一会儿,小团圆媳妇被当众脱了衣裳,还进大缸,用滚烫的热水浇,她叫着、跳着,但怎么也跳不出来,被人们按着。最后连洗了三次,洗一次昏一次。还没有到二月,那个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死了,那小团圆媳妇一死,老胡家也乱了。我读完后为小团圆媳妇打抱不平总有两三颗冰凉的泪珠落下,不觉感叹一个孩子竟然都会成为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我的奶奶就是一名小团圆媳妇,她12岁订了婚,嫁给了我的爷爷,奶奶的婆婆也对她很不好,经常打她、骂她,有时还骑在她背上打。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有那么多婆婆虐待儿媳的画面?难道古人都是以捉弄儿媳为乐吗?奶奶现在有70岁,不识字,还患有高血压、脑梗塞,但是她对生活总是报以乐观的态度,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折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奶奶有封建思想。奶奶共有两个孙子,但是对我的堂弟更疼爱一些,如果堂弟弄坏什么就说是我的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有时我晚上梳头发,奶奶就不让我梳,说晚上梳头不好,尽管如此,我还是很爱我的奶奶。

我们新时代拥有了新文化,对于那些封建思想我们要巧妙对待,人们的迷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新社会的新风尚是不能改变的。

通过读《呼兰河传》,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活在希望之中,要明辨是非,对于封建思想不能盲目跟从,建立新的社会。思想意识。生为女孩,我一定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用法律来捍卫自己,决不能让那些无知者和恶人,拿新中国未来的花朵去践踏侮辱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3

《呼兰河传》是一本萧红写她过去故乡的书。茅盾曾说过:“《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者讲述的那个呼兰河时代,好像离我们有一些遥远,但作者却用自己的文字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好似黑暗又有一些美好的故乡。

在故乡中,小萧红最亲的就是他的祖父了,在这个“吃人”的世界里,小萧红宁愿依偎在祖父身边听那些讲了很多遍的故事,也不愿去触碰父母和祖母冰冷的心。这不仅衬托出了祖父的温暖,也拉出了一个大的.无情的背景。

文中讲到:“我总是能不分昼夜地听到团圆媳妇的哭声”。团圆媳妇也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她年纪很小,做事大大咧咧,却总是被婆婆打骂,被折磨的生了病。婆婆又是请来大神,又是用各种奇怪的方子只管往她身子里塞。这不但没把病治好,还把团圆媳妇吓得天天做噩梦,也招来了街坊邻居来看笑话。他们把这当成是好看的大戏,你一言我一语地评价着。在我们看来这近乎扭曲的人性,在那个时代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那些麻木不堪的人却从未感觉到他们正在慢慢地毁了一个人。

这个地方的深处,好似住着一个“吃人”的怪兽,但可悲的是,人们都喜欢它。

村中有一个大坑,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把坑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点钱。可却有多少小孩,包括鸡鸭羊这些牲畜,用这种方式无意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是填平就不会发生的意外,这多么令人惋惜和无奈。

如今,我们再远观那个时代,那个远去的呼兰河,很遥远、很陌生,又很无奈。

这本书有一个神奇的魔力,尽管有时间的差距,但那种黑暗时代给人带来的来自心底的冲击,却是那么真切又深刻。萧红揭露了麻木的人性,这种感觉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记。

在我们如今的时代,没有迷信的团圆媳妇的婆婆,没有围观人的无情,没有路上没人填平的坑。可是那只“吃人”的怪兽还在,只是以不同形式适应了当下的社会。

所以,我们面对曾经远去的呼兰河,站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一定要坚定心中所想,做那些自己心中认定是对的事。

去奋斗吧,奔跑在这个可以实现梦想的时代中!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4

最近我读了《呼兰河传》。萧红的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受到呼兰河城里人们那种让无法理解的愚昧至极的封建思想。

这本书主要在讲呼兰河城里的大街小巷,那里的大泥坑,扎彩铺;跳大神治病,四月十八逛娘娘庙大会,七月十五盂兰会放河灯,秋天唱野台子戏;这些都是冲着鬼神做的,只有在正月十五唱秧歌是为人准备的。“我”就出生在这里,常常跟着祖父到花园里玩耍。“我”爱念诗,吃鸭子,去储藏室里找东西玩。“我”的家却是荒凉的,许多人在这里租房子。其中老胡家来了个团圆媳妇,结果被折磨死了。长工有二伯的性情古怪,喜欢跟动物谈天。磨坊的冯歪嘴子和王姑娘私下结婚,受尽了大家的非议。王姑娘被人“说”死了,冯歪嘴子仍然坚强地活着,照顾两个孩子。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就是小团圆媳妇被老胡家折磨死的情节。读的时候,我仿佛看见小团圆媳妇,那个头发黑亮,脸蛋红扑扑的小姑娘。她变得又黄又瘦,最后被弄成疯子,死去了。我为小团圆媳妇感到愤愤不平。小团圆媳妇就因为第一天来家里吃三碗饭,大方得体不怕羞而被奶奶婆婆毒打,说什么要给一个下马威。其他的左邻右舍没事找事,相相呼应,这下好了,小团圆媳妇也就有点疯了。小姑娘生病了,却被说是什么鬼魂附体,什么狐狸精的小狐妖。一传十十传百,每个人都加上了自己的奇特夸张,搞得事情一团糟不说,还极其迷信地去请跳大神来。不知从哪来的“云游真人”来给她治病,泡沸水澡,吃怪药剂。人们还评头论足地提出了各种不良偏方,如吃带毛的鸡鸭,黄连猪肉啊等等。这些周三奶奶,杨老太太等人就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小团圆媳妇就像木偶一样被欺负,胡乱吃药,病就更加严重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些“看客”实在让人大开眼界,让人无话可说。这些人说是要去救她,给她开各种奇怪的偏方。还有一次竟然让团圆媳妇当众洗热水澡,烫一次,昏一次……这些“看客”们是在善良地治小团圆媳妇的病吗?这难道不是狼心狗肺?他们麻木的.迷信正在毒害着正常健康的人,这愚昧的思想是生命价值的低廉和浪费。

《呼兰河传》在作者平淡的语言叙述里几乎不含任何的感情,全都是从观察的角度来描述这些人和事。可是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悲伤和无奈。我推荐你也来读一读这本书,你也可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5

《呼兰河传》被作者萧红用一层忧伤之纱蒙住了。通读全文,总能隐隐约约感到些许悲凄,但又是那么捉摸不定。是什么让她含泪愁闷?

小团圆媳妇死了,不知是被打死的,还是被“救”死的,我看八成是被老胡家的街坊邻居给折腾死的。街坊邻居们和老胡一家都是为了小团圆媳妇好,这不难看出,他们都想把她管教成一个传统化的媳妇,所以才打她,在她生病时又都帮着出点子,虽是瞎出主意,但也是一片好心,只是结果不大好,在他们无所知觉的情况下,其实是把小团圆媳妇推到了鬼门关。

小团圆媳妇只是传统保守的封建思想的一个牺牲品罢了,当然不只她一个,在那个时期恐怕还是有很多的。别指责呼兰河小城的人们,他们也是无辜的,他们也只是受到了封建思想的荼害罢了,他们也是可怜人。他们是无知的,是愚昧的,是保守的,是腐朽的,但同时也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这就使得他们有了“愚昧的善良”。愚昧的善良比单纯的恶毒更可怕,我一直这么认为。恶毒令人憎恨,但愚昧的善良不同,它其实是恶毒的一个分支,只是挂上了“善良”的头街,因为愚昧无知,所以总是被人们谅解。正因为人们对它的纵容,它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变相地“杀人”。

既然说到了小团圆媳妇,谈到了愚昧的善良,就不能不提小团圆媳妇的婆婆。道家曰:“人性本善”。话是不错的,人的心在前期的确是善良的,但注意,是“本”,人心到了后期就会被黑暗的.社会腐蚀了,变异成“愚昧的善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是不把小团圆媳妇当人看的,甚至把她贬得连动物也不如。不过她到底还有些良心,不然也不会花大钱给她媳妇治病,但尽花得是些冤枉钱,药方子荒谬到了极点。婆婆是不知道的,正因她愚昧的善良才间接导致了她媳妇的死。这个婆婆在书中是个反面人物,是当时社会上众多婆婆的影射。由此可见,愚昧的善良坑害的人不在少数,说它比恶毒更毒也就不为过了。麻木的思想,麻木的人,使得愚昧的善良肆无忌惮地在世上横行霸道。

愚昧的善良,它同恶毒并肩走在一起,状如亲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