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观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

观后感2.86W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启蒙书,它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述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纪的整部世界哲学史。小说部分类似于侦探小说,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作家南方朔语)会让读者产生兴趣,丝毫不觉得枯燥厌烦。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索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面前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大家都认为世界上有善良和邪恶,而那些神话、电影、戏剧、演义都在极力地宣誓“邪恶是永远战胜不了正义(善良)的”、“正义(善良)必胜”等等,,渐渐地人们也被这些看法所“感染”了,认为好人就是代表正义(善良),坏人就是代表邪恶,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当我看完书中第三章后,我的看法就变了。

我跟着苏菲的步伐,深深地思考,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至善至恶,而这些善恶都是取决于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如果大多数人认为某种事物是好的,那么这种事物就会被推崇为善的代表,反之就会被人们唾弃为恶的代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任何事物无论是至善还是至恶,似乎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我认为世界上并没有至善至恶。

……

说实话,哲学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课题,让人不得不去不断地深思,而我就好比一个刚刚步入哲学这个金色殿堂的小孩子,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就如那布满夜空的星尘,但是,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也会成长起来,也会沿着哲学的阶梯,一步步地爬到最高处,去仔细地审视哲学这个大世界的!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2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如同我一般,每当我思考,就宛如进入了苏菲的世界,哲学的世界。这是一本最易懂的哲学启蒙书,但我真正的进入它却费了不少的周折。我开始用哲学的眼光审视世界,发现身边的哲学无处不在。

小鸟有没有思想,我想,我不是鸟,自是不知其是否所思。优雅的旋律传入耳中,一种对哲学的思考,在电影的潜移默化中,悄悄展开。

影片用奇幻的手法穿插着一些传奇人物的历史故事及其思想,苏菲的一次次探索,从启蒙到进化,引领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神奇,理性而又充满魅力的哲学世界。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又将是为何而存在?一个个问题,不仅仅只是引导着苏菲,还让我们发出了深深的震撼,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那样的难以回答,正如电影中所说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于饥饿的人来说,是食物;对于寒冷的人来说,是温暖;对于痛苦的人来说,是幸福。

存在的意义,怕是没有人能理解。就犹如世间万物一样,世界为何存在?其意义又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恐怕是连提出这些答案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确吧。

我们迷茫,并不是因为年轻,而是因为,我们不懂得这个世界。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对外面世界的探索,对内心世界的创造,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直到死亡。人有多大成就,并不是他做了什么事,而在于他是否洞悉了世界的本质,创造的内心世界是否有价值。

我是谁?生命又是什么?世界为何存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不可能告诉我们,他们所做的,只能是引导我们去创造创造自我,创造生命的价值,创造世界存在的意义……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3

《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入西方哲学领域。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进行了一次心灵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看这样一部作品,等于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苏菲的所到之处,处处凝结着文明的精华,弥散着哲学的气息。在这样一本小说里,包括了整部西方哲学史,本身就极具魅力。一直觉得哲学是一门虚幻而不切实际的'学问,生涩难懂,但其实一直是我不了解哲学。这本小说系统地涵盖了各种哲学思潮。随着小说人物在书中不停的追逐和寻求剧中谜团的解答,越来越深入的使我了解到以前不感兴趣的西方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给很多哲学著作敲了钟,或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哲学理论不能普及和推广,

但《苏菲的世界》改变了这一现状,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哲学史,本身也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命题,随着探求进程的步步深入,使我了解到更多的哲学原理。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是在欣赏一部人类文明通史的真实演义!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4

《苏菲的世界》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世界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个世界是真是假,我们无从得知。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这三个经典的哲学问题令原本不屑一顾的我疑惑。生命是一场梦境吗?或真的只是某个人脑子里无关紧要的一些电磁波?世间万物真的是我们看到的那样么?我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实的人?还是只是一本书中的人物?这个世界真的是我看到的那样吗?人本质上还真的是人吗?读完这本书的我对这个我早已习惯的世界产生了疑惑。

苏菲在收到神秘信之前,生活循规蹈矩,平平常常,收到神秘信之后,世界像谜团一样在这个14岁的懵懂少女面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想象的更怪异、更离奇……

我觉得真正神秘的是苏菲的哲学老师艾伯特,他一直在教苏菲知识,又可以使古城雅典从废墟中兴起,可以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话,他太神秘了!最后他们到席德的世界,艾伯特仍几乎无所不知。而“柏克莱”“柏客来”这两个名字贯穿了整本书,隐隐约约的一条暗线,发挥了大作用——最后,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被柏克莱的一个理论推演而来。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令人不知不觉便深陷其中,它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唤醒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第一次读时,那些一大段一大段的哲学知识令我皱眉。但不知不觉中,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到现在,《苏菲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我。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经典的哲学启蒙书,以小说的形式交给我们知识,是一本好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5

《苏菲的世界》一书中谈论了多个哲学家,而达尔文令人深思。达尔文是个伟大的人,虽然“伟大”一词很空洞,但用在他身上,我觉得再合适不过。

年少时,他是个好奇心强、热爱自然的孩子,在天真烂漫的年纪,彻底激发了对动物和实践的兴趣。他在上学时,到处去搜集各种各样的甲虫。青年时开始研究神学,又为了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不顾一切去环游世界,这无疑是他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后来回到英国,过了许多年才发表他的作品,由此可见其谨慎严密的态度,这也正是科学家应持有的。

他的作品在英国引起轰动,那便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物种起源论》。

我梳理了一下他的观点,主要如下:

一、既存的所有动植物样式都是依照生物进化的法则,从较早期较原始的形式演变而来。

二、进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然淘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最能够适应环境的.人就存活下来,继续繁衍种族。另外,生存竞争在那些彼此最为相似的物种之间往往最为激烈。

三、人与类人猿必定是在某段时间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

四、在遗传中,每个子女之间会有些微差异,当发生突变时,会引起不利影响,而能够拥有一些优势,或能立于不败之地。

诸多理论,恰恰也反映了“适者生存”这一主题。

达尔文的理论为人类世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做出了极大贡献。因此以科学先驱的身份隆重葬于西敏寺。

达尔文不仅是一个生物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在我心中更是一个领头人,引导人类踟蹰前行的科学领头人。他是当时唯一一个公开质疑《圣经》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家。

读达尔文,我感慨万千。

如果说“适者生存”是历史的选择,那么今天,或许只有自己成为“强者”,成为“高手”,才能在社会立足,才能不被历史的滚滚车轮所碾压、所抛弃。只有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挑战权威,有一颗无畏的心,才能愈走愈远。只有保持好奇心,对生活小事加以关注,对生活现象加以研究,才能不忘初心,奋勇拼搏!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6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书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两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引起了主人公苏菲的思考,正是这两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把她从平凡的现实世界带到了神秘的哲学世界,为她开启了一扇思想的大门。

仔细想想,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两个问题?如果某天你的手机(时代不同的缘故,或许没有几个人家门口还有邮箱)也收到一封这样的信息,你会认真思考吗?大概会置之不理吧,或许某些好奇心强的人会回拨回去,但有多少人会去思考这两个问题呢?倘若是老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大概会不假思索的说;“我是xxx。”这就是享受着安逸生活的人类,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回忆一下,我们究竟对问题有几分探索精神?我们究竟真正认真的思考过问题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没有。我们就像机器人一样,木然的接受着一堆堆数据,却不会去思考,不会去质疑。老师不是万能的,书不是万能的,百度更加不是万能的,如果每个人都像机器人一样,没有探索精神,没有质疑精神,没有反抗精神,那火车从哪儿来?书本从哪儿来?电脑又从哪儿来?如果每个人都碌碌无为,得过且过,那我们的大脑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我们和其他的生物还有什么区别?

我们的棱角被现实磨得光滑,我们的思想被自己无情的禁锢,谁还记得,人类的文明,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堆积出来的?谁还拥有,那无知无畏的探索精神,敢于质疑哪些权威?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会被历史铭记,才会无悔于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险就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他拒绝接受已经形成的定见,他需要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发去认识人,这本身就意味着动荡、不安、危险,还有进步。就像一个被按在水里的人,呛了水才能够学会思考。而我们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不安的思想,没有思考,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没有真正的未来。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7

是否以往想过,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儿?

我只明白,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思考过。可能不只是我,几乎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因为我们早已熟悉这个世界。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就如作者用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我们都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服的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仅有哲学家,不停的顺着兔子的细毛向上攀爬,想探究魔术师的秘密。

这本《苏菲的世界》,带着主人公苏菲爬回兔毛尖端的同时,引领读者进入了哲学殿堂。让我学会用自我的方式去理解:哲学是什么?我想,可能,哲学就是认识自我,不一样的自我。

合上这本书,回忆起带给我感触最深的“我思故我在”。或许,我们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写的一本小说罢了,连我们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证明。笛卡尔说过:“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么人生就意味着虚无缥缈。”他认为,我们应当要怀疑一切,但不能怀疑“怀疑”这件事本身。这种观点,让我觉得与“庄周梦蝶”相类似。到底是周公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周公?在处于“毛皮深处”的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可是,这样的一个思考,却让我犯迷糊,让我感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

类似的`种种,这不禁让我用最初的目光重新打量起这个世界。马为什么叫“马”?鸟儿为什么会拥有翅膀?难道仅有人才会有思想吗?

《苏菲的世界》——梦的世界,智慧的世界,亦是哲学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未知、探索的世界让读者恍然发现自我原先已经在兔毛深处躺了那么多年……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8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好奇和思考。

——题记

读了这本书,我的好奇心便挑起来了——14岁的女孩苏菲原本平常、有序是生活被一封离奇的信打破了。“你是谁?”这个问题出现在信中,在此之前,苏菲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她绞尽脑汁,但她找不到答案。而接着又寄来了许多信让她困惑不已,席德是谁?寄信人是谁?席德爸爸为什么让我把信给席德……然而她也无意间开始了哲学课程。一个个的谜团也相继解开。

“你是谁?”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抹不去,擦不掉。开始,我可以轻易地回答:我是姚丽霞啊!但是那个叫姚丽霞的又是谁啊?如果我取了另一个名字,我会不会变成别人呢?我一直想不出答案,苏菲也是。

书中谈到了从最早的哲学家一直到现在的哲学家,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苏格拉底。我记得他说过:“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他这么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竟如此谦虚,令我震惊。他一生对哲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他却被陷害,最后为了良心与真理服毒而死。我佩服他的坚贞不屈,誓死捍卫良知。

为一切事物的存在是理所当然,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而小孩儿则不一样,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会充满好奇,都会产生疑问,而要成为一名哲学家,就要拥有好奇心。它让我又重新找回了好奇心。

哲学这门课程中,有着让人费解的问题,有着神秘的历史,既新奇又难懂,我希望我以后能深入了解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9

最近阅读《苏菲的世界》一书,对书中提到的柏拉图的学说深感兴趣,作者热情的赞颂“哲学家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 '真' 永远 '善' 永远 '美'的事物上”,即永恒的真善美,柏拉图却是做到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千年之后当我读到他关于理型世界的学说时,我彻底地为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所折服,他当之无愧为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至今影响世人,为人们思考世界,观察世界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论。

理性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不完美的,万物都是理型世界投影到现实世界的影子,是万物的模型,所以世界上没有50块一模一样的姜饼,但可以有50块近似的姜饼,这些近似的姜饼都是由一个模型所制造出来的,这个模型就是理型世界。

那么我们推而广之,人呢?人是否也是理性世界的投影?如果是的话,就可以解释人为什么是不完美的,因为投影下的人类和万物一样,都是有缺陷的,但是人有和其他动植物不一样,他可以通过主观的能动性,比如,读书,学习法律等手段使自己变得完美,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总结为,人总是需要朝着完美的自我发展,追求理型世界中的'自我。

而柏拉图又言道,人除了有变化的身体外,还有不朽的灵魂,灵魂在回归,或者是回忆起理型世界一切的过程即释放灵魂的过程,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释放灵魂或者都会释放灵魂,只有真正释放了灵魂的人才能回归到理型世界中。

那么怎么能释放灵魂呢?苏菲的世界中并没有详细介绍,我们是应该按照朱熹所提倡的“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还是说应该学习阳明先生的“心学”,达到“知行合一”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的让自己进步,把所学的和所知的相结合。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0

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的乐趣。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道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顺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苦难就是人生的老师,然而逆境则是通往真理的必经之路。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逐步迈进了深奥的哲学王国的人口,哲学问题更进一步激发了苏菲的好奇心,正是这好奇心使她勇于探索与富有想象地思考。而在当今社会,勇于探索与富有想象地思考正是少年们所缺乏的,如果每个人都怀着一颗好奇心,便会慢慢指引我们通向成功之路。

好奇心居然能让一位十四岁的少女理解了这些深奥又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这就是好奇心传递的正能量。她的导师艾伯特又以信封式将哲学的理论、真理与名人一生理念传授于她。世界像奇迹一般在她眼前展开,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所学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探索真理,然而事实真相远远要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拜伦说过“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打击,有的人可能会一蹶不振,从此消沉下去,但是从容与平静面对真的很重要。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为失败哀怨,对现实不满是无用之举,一切当以宽心化解之。

生活需要以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去对待,对待失意和打击更要如此。失败不必气馁,只要我们把它当做横在你面前的一块大石头,摆正它,蹬上去,说不定让你的视野更开阔,心胸更豁达了呢?《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1

在一个阳光的明媚的下午,我怀着好奇,轻松的心情走进了《苏菲的世界》,去认识这个神秘未知的世界,探索其中无穷的奥秘。

这部小说是讲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引导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罗佛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有点羞愧的是,作为上世纪末西方社会公认的最优秀的哲学通俗读物之一,我二十六岁才第一次读到,作为一个对哲学无感的人,书里的许多比喻让我对哲学有了好感,比如,魔术师的帽子,白兔子,开篇绝好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吸引了,然后是各大哲学家的登场,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如果把他们的哲学理念全都铺陈开来讲的话,想必我就看不下去了。这本书归根结底,是一门哲学入门书,不适合哲学家看,适合我们普通人看,看完了对哲学立马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可以说,《苏菲的世界》是用来长见识的,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基本的哲学知识,比如:苏格拉底的反讽,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区别(之前我都不知道亚里士多德是看不起女性的)、希腊文明时期的四个学派、史宾诺莎的永恒的观点,黑格尔的没有永恒的.理念……

这么多哲学观念我们一一看下来会发现,有许多哲学的理念是相互矛盾的。我觉得这一点很精彩,作者由此告诉我们应该辩证她去看待历史哲学。这就好像黑格尔说的“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从前的真理,也许过些日子就不是了,现在不是真理的,也许过些日子就是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与时俱进。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2

是否曾经想过,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儿?

我只知道,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思考过。可能不只是我,几乎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因为我们早已熟悉这个世界。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就如作者用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我们都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服的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只有哲学家,不停的顺着兔子的细毛向上攀爬,想探究魔术师的秘密。

这本《苏菲的世界》,带着主人公苏菲爬回兔毛尖端的同时,引领读者进入了哲学殿堂。让我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哲学是什么?我想,可能,哲学就是认识自己,不一样的自己。

合上这本书,回忆起带给我感触最深的“我思故我在”。或许,我们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写的一本小说罢了,连我们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证明。笛卡尔说过:“我思考,所以我存在。作文/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么人生就意味着虚无缥缈。”他认为,我们应该要怀疑一切,但不能怀疑“怀疑”这件事本身。这种观点,让我觉得与“庄周梦蝶”相类似。到底是周公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周公?在处于“毛皮深处”的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可是,这样的一个思考,却让我犯迷糊,让我感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

类似的种.种,这不禁让我用最初的目光重新打量起这个世界。马为什么叫“马”?鸟儿为什么会拥有翅膀?难道只有人才会有思想吗?……

《苏菲的世界》——梦的世界,智慧的世界,亦是哲学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未知、探索的世界让读者恍然发现自己原来已经在兔毛深处躺了那么多年……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3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拿起小说,不由自主地代入到主人公之中去,从一开始的仅仅是好奇“来信到底出自谁的笔下“、”席德是谁“这些问题,渐渐过渡到对书中的每一个哲学问题的认真思考以及提出疑问,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读者心灵逐渐成长,更趋于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区别于植物、动物的.高等生物——人,而当中的区别就是人具有理性。

读过《苏菲的世界》,不难发现从古到今,哲学家们从没忽略过对理性的思考。哲学在本质上是理性的事业。当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人泰勒士宣布“水是万物的始基”时,泰勒士就在运用他的理性,“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个判断无疑地是一个理性判断。何为理性?斯多葛学派认为理性是神的属性和人的本性;唯理性论把理性看做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理性才是可靠的;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凡是符合人性的就是理性,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尺度,建立一个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把理性和知性相对,作为认识的一个阶段。柏拉图认为,理性是永恒不变的,而且是宇宙共通的。也就是说,理性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思考行为、方式,而是人对所有事物客观、正确的分析与判断,世间万物本来就有其既定的概念、形式,不会因为人类的不同理解而改变,理性就是对这个概念、形式的正确认识。理性不会“因人而异”,所以说,“男人和女人具有不一样的理性”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指的就是我们的理性。我们要知道,智慧不同于知识,它是人类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需要人自身的领悟而来,同时,理性还是人获得知识的基础,不经理性思考而麻木接受的知识,只能算是大脑里一堆毫无意义的文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4

这是一本关于哲理的书,我开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认为这会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我开始并不知道,这本书是讲些什么的,当我看到第一章,我便知道这是讲哲学,每当我看到一个问题,我也会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就比如,第一个问题“你是谁?”我当时的第一个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苏菲却比我们想的还要多,她还联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们想的还要深入,还有“世界从何而来”“哲学是什么”“奇怪的生物”这些问题把我弄得晕头转向,使我对这本书没有了兴趣,让我接着读下去的是那个寄信胡神秘人,她是谁呢?为什么要寄信给苏菲呢?我继续的往下读,后面的内容并不象前面那样难以解读,而且越往后面读,我就觉得我的四周被金灿灿的阳光照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两千四百年前的样子,使我大吃了一惊,我当时的思想是和苏菲一样的,这是不是在拍电影呀!怎么会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梦,对于雅典之旅,这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让人通俗易懂。这本书讲了许多关于哲理的知识,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都没有提出疑问,并认真思考过。哲理是一门很复杂又是很简单的一门学问,但这门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动脑筋和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认真思考,直到寻找到答案,我们应该学习苏菲那种爱思考,坚持不解的精神。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思考,而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这个世界的知识分子肯定会比现在多得多。《苏菲的世界》带给了我另一种感觉,一种难以解说的感觉,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尘埃,你非常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论你怎么努力,永远都触碰不到它的边缘,既然望不到边,那就让我们更加努力去探索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5

读完了《苏菲的世界》,我开始从新观察这个世界(就是从白兔的一根细毛的顶端看),太奇妙了!我居然在写一篇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不可思议!我居然会写字!但是如果你大叫出来别人会认为你是疯子,因为他们正在从皮毛深出继续往下爬。

这个故事我觉得应该继续写下去,苏菲他们怎样了?变成真正的人了吗?如果某天我们发现我们也是某个故事里的人物而已,那么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是上帝吗?应该是吧,我们不知道呀。

如果某天我收到一些古怪的信,如果我发现房间里有一只白袜子,床底下有一根红丝巾,枕头下面有一个金色的十字架项链,如果某天我发现我认识一个叫艾伯特的哲学家,如果某天我发现我是一个故事里的世界里的人物!我一定会惊讶死的。但这只是如果,如果不是呢?是啊,我们不知道啊,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苏菲的世界》里有2点我认为出错了:第一:书上说让苏格拉底向一个人提出问题,只要这个人的回答令苏格拉底不满意,就说明苏格拉底的确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就像有很多种答案可以解开这道题一样,如果苏格拉底和那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呢?如果两个想法都是对的呢?第二:我认为艾伯特不应该让苏菲见到他。他说过,一个哲学家要有好奇心,但是如果他和苏菲见了面,苏菲本来对他很好奇,这不是大损苏菲的好奇心吗?可能是我错了,因为也许我的想法和他们的不太一样。

苏菲的世界是个奇妙的世界,让我们一起从兔毛的顶端来看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