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国学

国学经典作文锦集6篇

国学1.89W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学经典作文锦集6篇

国学经典作文 篇1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三字经》、《宋词》、《论语》等一些国学经典,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了解了。

我们从小时候的《唐诗》、《三字经》,到现在的《论语》和《道德经》,它们总能使我们感受颇深,国学是需要我们认真的体会,需用一生去学,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品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教会我们分辨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味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够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能引领我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端正我们的人生态度。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性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主张“仁”,“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的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生活。

《道德经》是我们认识最深的国学经典,他总能用一句最简短而精辟的话把我们带到另一个美好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是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一次都是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轻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名利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

国学经典作文 篇2

国学经典,是凝聚了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他们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文笔出类拔萃,又或者是记录了历史上的名人名事,而具有收藏价值。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应该细细体会这些前人的智慧结晶。

就拿《论语》来说,这本书虽然是由孔子的学子们编著而成,但是这本书记录了孔子一生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与名句。其中有我们六年级所学到的《两小儿辩日》,这件事也可以跟孔子说过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串联起来,一个人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大智慧,就算是圣人,也会有他所不懂的地方,所以这不是什么令人羞耻的事情。这就是这句话与《两小儿辩日》所蕴含的哲理。看,短短不到100字的文字,字里行间却蕴含着如此耐人寻味的深刻道理,古人的智慧也不能小觑,假如当时古人的寿命能和我们一样长,可以和我们一样把一些发现传递大部分人,可能发明出手机,汽车和飞机的就是他们了。

说完古典,我们现在来说现代。曹文轩,大家应该知道吧!一个北大的教授,代表作有《草房子》《根鸟》和《青铜葵花》。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在此之前中国还从未有人拿到过这个奖项,他是第一人。也在今年3月获得了“20xx~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他的《草房子》连续获得了四个奖项,同名改编电影也获得了3个奖项,曹文轩自己也获得了“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编剧奖”。《草房子》我也读过一点,里面的内容催人泪下,描绘了一幕幕感动人心的画面。文笔优美,似乎将曹文轩心中所想画面又完美呈现在我的眼前,一篇篇故事看似是人间常态,可令人深陷其中的真情又分外感人。这就是语文的魅力,将小事写得分外感人,让人觉得一件件寻常的小事竟也能体现出那样的情感,这都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

古代人有古代的知识,现代人有现代的知识,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就会走的越来越远。最后回到正题,国学经典会使我们的品味提升,使我们的文学素养提高,而不是像一些混混一样张嘴闭嘴都是污言秽语。

既然是经典,那么就有它成为经典的道理,当我们阅读这些经典,可能我们自己体会不到,因为这些改变总是在细微之间,当你多阅读这样的书籍,可能给人的感觉就是风度翩翩。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国学经典人人赞的原因,它总是给人一种良好的感觉,让人情不自禁的迷上阅读。

国学经典作文 篇3

微风轻轻地走过我们的身旁,留有一丝芬芳;鸟儿快速地飞过我们的身旁,留有一丝交响曲;花儿对我微微笑,留有一丝清香……我朗诵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学名著——《古诗词》。

——题记

它主要讲述了:诗人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再用简练丶优美的语言写成一首拥有四句话的诗。它的每一句话都十分优美,蕴含着诗人给予的情感,闭上眼,那美丽动人的情景就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读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我仿佛看见作者看见这一幕的时候。

我看见了:六七里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长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牧童放牛归来饱饭黄昏以后;牧童不脱蓑衣望着皎洁的明月便睡了。

诗是诗人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简练的语言组成的四句话。你知道吗?做一首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哦!它虽然看似简单,实际它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啊!如果那个诗有一字不对就要修改一百次。为那首诗锦上添花,使它变得更加“完美”。

我们在五年级上册的《泊船瓜洲》资料袋中看见诗人王安石因为“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又”不好,曾改为“过丶入丶满”字最后从一句诗中受到启发,用“绿”字。王安石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事儿一定要认真。

这就是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作文 篇4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诵读兴趣,我尝试了多种方法,以下就培养小学生诵读兴趣的探索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介绍诵读意义,教师体验先行

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这些内容只有通过我们亲身的诵读才能深刻体味,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们的“不言之教”。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学习方式,最核心的原理不是当今科学界所采用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直觉启发式”。这一点作为当前我们学习内容与方法的重要补充,理应保持与国学经典内容相匹配的特有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教给学生,首先与教师自身是否正确认识诵读密切相关。教师对诵读意义的了解和介绍是以其具备一定的诵读实践为基础的。对于诵读的意义,我在教学之前已经实践过一段时间,取得了一些初步的体验,这一点恰恰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准备环节。因为,教师体验先行是学生诵读的第一步。

二、建构诵读环境,体验清静自然

在诵读之前,给学生放一些轻柔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放松身心,感受心灵和身体的宁静自然,缓解和消除平时的紧张或压抑感,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现代社会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教学,如果是在喧嚣忙碌的城市氛围中,这种氛围本身与经典文化所要传递和表达的宁静、悠远是不一致的。如果学生们找不到清静自然的身心感觉,那么经典诵读也往往停留在动口不动心的状态,难以深入体会经典的博大精深。事实证明,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音乐沐浴下身心放松的体验。也许在人们日益忙碌的现代社会,哪怕是片刻的身心放松,找回清静自然的感觉,

三、有声有色,音声相合

针对很多学生诵读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的兴趣减退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笔者曾运用“内观经典诵读法”,让学生们尝试在熟背的基础之上,闭目回想经典中的字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注意力涣散的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右脑的图像思维,让整个诵读或背诵的过程不那么枯燥,而是“有声有色”,进一步提升诵读的兴趣。

尽管国学经典诵读有以上诸种方法,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诵读的兴趣。这时,教师的亲身示范与表演,鼓励学生勤于实践,经受住最初一段时间的“无聊期”,逐步找到诵读的乐趣与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前一阶段如果唤起了学生的思考和共鸣,那么下一环节学生就会更有热情和参与意识,自然也会把这种学习的喜悦感和收获感带入到诵读环节中去,有助于他们静下心来专注于诵读体验。总之,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是让学生接近国学经典、体会国学精髓的重要方面。

国学经典作文 篇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伴着琅琅的读书声,学校开始了每天必修的课程——国学。

在我还未进校门的时候,爷爷常常教我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时我还小,只知道这叫《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并不理解什么意思。

直到现在,我才逐渐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了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也理解了国学的魅力所在。

我喜爱国学不仅仅在于他无限的魅力,更在于他教会了我很多很多……

关于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学习上不能弄虚作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思考的重要性以及要合理利用书本的知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上虚心请教。

关于孝道,“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诉我们行孝要及时;“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敬承”告诉我们要认真听取父母的教诲;“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告诉我么你要善待照顾父母,用真心爱父母。

关于处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清强加给别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告诉我们要学会尊敬他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告诉我们要知错能改,就是最好的了。

国学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夜空;国学如沙漠中的一株小草,点染了沙土;而今,他似一位导师,伴着我成长!

国学经典作文 篇6

其实“国学经典”这四个简单而又深沉的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长辈们提起过。

依稀记得是春节拜年的时候。我随着爸爸妈妈来到大爷爷的家中,那时候表姐长我几岁,她见到我就欢欢喜喜地把我拉到她的房间,看着那布满灰尘的书柜,轻轻地对我说:“小妹啊,你要多读国学经典啊!”

吃饭的时候,大爷爷看向我,我记得那眼神,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大爷爷这般意味深长的眼神。他沉默片刻,低沉地对我说:“丫头,好读书,读好书,读国学经典。”

回家时,表姐递给我一本书,纸张有些泛黄,却依旧能看清楚封面的字:“红楼梦”。表姐对我说:“小妹,多读国学经典!”

那时的我还很小,就单纯地以为“国学经典”是一本书,而且很重要。我慢慢地长大,慢慢地知道“国学经典”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一种传承。

我慢慢记得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记得《道德经》中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记得孟子的“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我在生活中也见到了“国学经典”的真实事例。在火车上,我见到一位花甲老人,他戴着老花镜,饱经风霜,他用皱纹遍布的双手吃力地翻动着手中的“国学经典”。在路边,我看见一对年轻夫妇,他们推着婴儿车,悠悠地漫步在公园里。年轻妇女轻柔地对婴儿车里的婴儿念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想年龄不是问题,只要你想学国学,一切就都还来得及。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品,就像品一杯好茶那样,去品国学,让心记得这一本本厚厚的、耳熟能详的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国学经典。

我长得越大,就越清楚春节三次听见“国学经典”的缘由,也明白“国学经典”为什么妇孺皆知,而且还那般深入人心。

“国学经典”不止陪伴我成长,也陪伴了老人的垂暮,婴儿的童年。国学经典,谢谢你!

标签:锦集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