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绘画书法

关于李邕书法特点浅谈

东晋以降,历代书家皆以二王书迹为尊,致力真、行、楷法,唐贞观以后此风愈加强烈;开元一世,书坛又多附玄宗意趣,崇尚隶意,然其时能自出机杼者,莫若江夏李邕。

关于李邕书法特点浅谈

邕幼秉家学,能文善书,成名甚早,《旧唐书?李邕传》载:“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山东青州龙兴寺旧存李邕题写寺榜(图1),笔力雄劲,气势磅礴,或为李邕任职青州时所书。李邕现存书迹以碑版铭文居多,著名者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麓山寺碑》及《法华寺碑》等,其中又以《麓山寺碑》最具代表。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碑文刻于唐开元十八年(730)九月,为李邕应潭州司马窦彦澄之请撰文并书,时年五十三岁。碑石现存湖南长沙岳麓公园,拓本以南宋“黄仙鹤本”最为精美(图)。

此碑为李邕盛年所出,向来为世人关注,清王文治谓:“北海为有唐书家之冠,深得‘二王’精髓,当日所谓‘碑版照四裔’者,今多佚之,唯《岳麓》、《云麾》最为煊赫。昔人谓‘北海如象’,观此贴气骨峥嵘,如泰山卓立,觉驯象巍然,宛在目前也”(《快雨堂题跋》卷三)。李邕书法集诸家之长,又自成一体,可谓笔笔有古人,笔笔是自我。以《麓山寺碑》而言,其书法特点大致有三:

其一,融“二王”舒朗隽逸与魏碑古朴雄浑为一体,初看气势跌宕,笔力扩张,实则点画精妙,方中寓圆。

《宣和书谱》载:“邕初学,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既得其秒,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其行书取法“二王”已成定论,可从“道”、“其”、“於”等字形辨别,而书中隶意当受玄宗好尚影响,如“文”、“史”等字之捺,极具波磔态势。李邕将碑版之雄肆苍键气度与方折夸张笔法加以融汇运用,取其凝重朴厚以克服二王隽逸媚态,加之书写时落落洒脱,不曾经意,终将两种审美取向融合为一,自成一家。《麓山寺碑》碑文行楷相合,骨力强悍,于行书笔势中融入楷书结构,又于楷书笔画中注入行书意趣,行气贯通畅达又字字交代明确,既合于法度,又不为法度所限,看似大小参差,实则法度森严,因而明人董其昌“北海如象”之谓当非虚妄。

其二,字形方折险劲,结字上松下紧,笔画肥而不滞。

李邕行书以结字最具特色,历来为学人所重。清王文治《快雨堂题跋》谓:“以荒率为深沉,以欹侧为端凝,北海所独。”南宋姜夔《续书谱》道:“李北海字,倡导大小参差不齐,而开北宋书体之变。”而明末徐渭《徐文长三集》题《李北海帖》言:“李北海此帖,遇难不处,字字侵让,互用位置之法,独高于人。”以《麓山寺碑》而言,其字形右高左低,体势欹侧,中宫紧凑,四外张扬,上松下紧,气度雄阔,字字如抛砖落地,上下又步步挪让。自右军以来,楷、行书体皆作上紧下松之态,独李邕一变其法,可谓独步一时。李邕书体多为后人研习,如黄庭坚《山谷题跋》言苏轼学书:“晚年乃喜李北海书,其豪劲多似之”,其它如米芾

其三,笔力遒劲舒展,气格深沉高逸。

明杨士奇《东里续集》谓:“北海书矩度森严,筋骨雄健,沉着飞动,引笔有千钧之力。”《宣和书谱》评其书曰:“骨气洞达,奕奕如有神力。”而清刘熙载谓:“李北海书气体高异,所难尤在一点一画皆如抛砖落地,使人不敢以虚?之意拟之。”李邕行书笔力遒劲舒展,气格深沉高逸,与其师法碑版铭刻有关。如前所述,时人受玄宗影响,好尚隶意,李邕书法上下紧密、左右舒朗的布局即为例证,邕性情豪迈,桀骜不驯,行笔之法亦同其人,故当中屡有逆笔痕迹。以上诸项皆一改前人之法,因而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

清刘熙载评价李邕书法:“李北海书以拗峭胜,而落落不涉作为。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入佻巧一路。”(《艺概》)此论以《麓山寺碑》最能代表,其气势雄浑跌宕,字体方正奇崛,笔力遒劲舒展,既有南派帖学之精妙,又有北派碑学之浑朴,历代不乏追慕临习者。李邕曾言“似我者俗,学我者死”,虽不乏自我吹捧之意,但所述亦为实情。李邕书体别具一格,初学者多刻意求似,待程式既熟,已不能自拔,只落得步人后尘名声。若能做到李可染所谓“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或可成功耳。

标签:浅谈 李邕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