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音乐

[优]音乐欣赏心得体会15篇

音乐1.71W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欣赏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音乐欣赏心得体会15篇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1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技能训练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之外,体现更多地的是对艺术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将我平时积累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共享。

一、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乐由情起”,这句话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正是这情让孩子们深入地挖掘音乐的内涵,进而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铺路搭桥。“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意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就能够提升审美情趣。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课堂中我的评价极为开放,而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好情景。

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拥抱形”,”圆形”的座位层次。这些做法不只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这种形式的排位方法,学生的兴致得到极大地提高。

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调。”这就说明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课堂教育活动,总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为改一改以往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氛围紧张严肃的局面,我根据学生认识“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营造和谐、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所以,和谐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是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三、运用语言艺术的魅力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艺术的美。

1、音乐教学气氛渲染

好的课堂气氛,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因此音乐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渲染教学气氛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课堂上往往看到这样两种不同的场面:有的教师精神饱满生动传情,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教与学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都积极开启智能的机器,共同探索着知识之迷;有的教师则不甚得法,讲的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而学生则毫无反映,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2、音乐教学肢体语言

音乐教师的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仪表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研究表明,充满生气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生动活泼,避免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

音乐教师的动姿艺术可根据动作部位不同分为以下若干种类:身体动作――通过躯干和四肢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包括手势步抬与头姿等。面部表情――通过脸上肌肉变化,眉、眼、口、鼻的活动和形状变化而传递信息。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教师情感过程的“温度计”,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师生之间有效地交流了大量的情感信息。

教学语言在铸造人的过程中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不错,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中的多种语言的完美结合,使本来就“美”的音乐更锦上添花。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不仅仅包括以上所讲的几个方面,作为审美教育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应当一切都按照美的规律,符合美的特性来进行。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接受美感的熏陶,培养美的'创造力。

首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重视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艺术学科独特的功能,同时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美育,这将可以极大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用民族民间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审美的陶冶达到思想的升华。

其次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审美教育为主导者的教师,既要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兼有其他辅助知识。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才可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做到言简意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分析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同时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领略韵味,理解作品丰富的表现力,把握住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教师对授课的内容有个通盘设计,合理布局,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所学音乐的内容美,同时也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韵律美。

最后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运用本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加教育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综合审美的目的。

总之,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不仅是个美学问题,同时也是个教育问题。教师只有充分的挖掘民族民间音乐,打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宝库,从中吸取营养,才能激起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热情,才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我将不懈努力实现我的目标使我的音乐课堂熠熠生辉。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2

影片讲述的是木法沙的儿子辛巴光荣诞生,而其叔叔刀疤却以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不断做出令人愤怒的事情,导致了狮王木法沙的死亡。辛巴误以为因为自己而害了父亲,远走他乡。偶然间娜娜遇见了辛巴,向他讲述了荣耀国的现状,辛巴决定回去,而他也最终得知了是刀疤害死了自己的父亲,经过一番奋力反击,辛巴击败了刀疤,成为荣耀国的新一代的狮子王。

《狮子王》所探讨的主题始终还是围绕人性的思考,从生,死,爱等生命中种种的考验,向人们诠释生命的意义。影片叙事风格流畅,情节突出,整个片子的情绪基调是宏大的,表现出了一种生气蓬勃,苍茫朝气。影片音乐音响多以写实为主,根据情节的推进,高潮的发生,音乐音响也有所变化。《狮子王》在动画史上堪称一部史诗巨作,其生动的音乐,酣畅淋漓的展现出了大自然的本真,如亲临非洲般的波澜壮阔。影片的.绝美配乐也为《狮子王》赢得了第六xx届奥斯卡的最佳电影配乐和最佳电影原作歌曲两项大奖。

影片开始一声极具非洲土著特色的男声高歌,伴随着旭日升起,犀牛,羚羊,万物复苏,众兽群集,维多利亚瀑布,尼罗河流域的全景,开篇就让我们对非洲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镜头转向大自然的全景,紧接着乌云密布,大雨滂沱,电闪雷鸣,此时主题音乐荣耀大地开始出现,预示着辛巴走上国王之位的坎坷;剧情一步一步向后推进着,而主题音乐在电影情节的表现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木法沙跌落悬崖的一刹那,音乐骤停,在空旷死寂的山谷中,只剩下辛巴的呐喊,辛巴发现了父亲的尸体,由弦乐器和和声乐队轻声演奏的主题音乐荣耀大地演变成一首慢速的葬礼进行曲,因为音乐变得婉转凄凉,让我们体会到了辛巴的忧伤,沉重,哀婉而孤苦无助。三只土狼追逐辛巴,乐峰一转,交响乐队的演奏下,音乐的速度变成了快速的急板,渲染了画面的紧张,动荡。经过一系列的波折,辛巴在另一片土地上快乐的成长着,当娜娜和长老找到辛巴请求他回去时,辛巴犹豫不决,徘徊不定,长老带着辛巴来到湖边:辛巴在湖边倒影一幕,音乐缓慢柔和,荣耀大地的主题音乐再次响起,暗示了辛巴的命运归属;管弦乐器鸣奏的主题旋律轰然响起,雄浑热烈的音乐包含着父亲的叮嘱,音乐的突转显示了辛巴的心理的变化。影片的最后,当一切不平静都回归平静时,辛巴终于成为荣耀国的国王,荣耀大地的主题音乐再次想起,在弦乐器的演奏下,主题音乐对于情感揭示和渲染气氛都引起了共鸣。

《狮子王》以其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情节打动了无数人,在动画史上创造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影片通过音乐,剧情向人们展示了关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和生命的重大意义。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纲要》还明确的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之一,要使游戏能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必须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认为创设环境就是为吸引幼儿主动、自愿、愉快、自由参与的游戏环境。怎样创设幼儿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呢?我首先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一改传统的做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游戏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使幼儿体验自主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开学时,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急于布置墙面,而是将“难题”抛给幼儿,请他们共同策划“怎样让我们的活动室墙面更漂亮?”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画上许多恐龙吧!让活动室变成一个恐龙世界”;有的说“画一个海底总动员”;还有的说:“画一片绿色森林吧”……这些建议启发了我:何不与孩子们共同创设既有想象空间又充满艺术情调的墙面环境呢!与幼儿交换意见后,我们共同找到了大家认为体现自己意愿的“作品”。其次,变被动活动为主动活动,也就是变“要我玩”为“我要玩”。只有创设了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环境,才能使幼儿积极地投入活动。例如:幼儿在练习跑的基本动作时,我提供沙包、皮球、套圈等,但幼儿跑得不够积极。我发现幼儿喜欢上弦的玩具老鼠,当上弦的玩具老鼠满地跑时,幼儿又叫又笑,边追边喊。于是,我做了一只形象逼真的色彩鲜艳的蓝布老鼠,它在活动中一出现,幼儿被立刻吸引了,我拉着老鼠跑,幼儿就在后面边追边喊,使跑的基本动作和技能练习都融在幼儿喜欢的游戏环境中。或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对家的依恋情绪较重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更贴近他们的心声,贴近他们的生活的“娃娃家”:我用大型积木搭建了一个“家”,有门、有窗,屋里有床、桌子、椅子、电话,还有幼儿非常喜欢的毛绒玩具等。在集体活动之余,孩子们总是挤在娃娃家,有的拿起电话自言自语,有的为玩具娃娃穿衣服,有的躺在床上睡觉。在孩子们的眼里,这就是自己的家,很自由、放松,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他们在玩中学会了与同伴的交往合作,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动脑能力。

游戏环境的创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既游戏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二是精神环境,既游戏中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

首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如果教师提供的材料单一,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有利于幼儿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活动区中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种质地不同的纸类材料(白纸、腊光纸、皱纹纸、信封),白纸可以画画、折纸。腊光纸色泽艳丽,可以折各种小动物,也可以作为剪纸的材料。皱纹纸可以做小花、拉花、还可以搓成纸球等。信封可以装饰、制作指偶、动物头饰等。大小不一的布类材料(纱巾、大花布、小方布),可以做装饰品、也可做粘贴画。形状各异的纸盒(包装盒、药盒、化妆盒),可以做家具、汽车、玩具等。插塑玩具,木制玩具,美工材料(笔、油泥、剪刀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捏、搓、团、揉做成各种小动物和各种形状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动物轮廓等等。还有蛋糕底盘、点菜单等可进行再创造的材料。游戏材料具有开放性、可替代性,幼儿想象创造的机会大大增加,游戏也更加丰富。

其次,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创设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地吸引幼儿,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我就碰到这样的事,创设的“加工厂”只是单纯地做做花、剪剪纸之类的,久而久之,去“加工厂”玩的幼儿越来越少。我发现这一问题之后,就在游戏评价的时候引导幼儿说:“夏天来了,我们的加工厂还可以做些什么东西呢”?幼儿纷纷回答说:“做扇子、做裙子、做冷饮”……一下子就把幼儿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再玩游戏的时候,幼儿的兴趣明显提高,有的做帽子、剪窗花、做花篮,玩的不亦乐乎!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的同时还应为幼儿创设充足的游戏空间和时间。例如“娃娃家”的活动就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娃娃家”里应能容纳5.6名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活动时间应在半小时左右,如果时间太短幼儿游戏不能尽兴,时间太长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游戏时间的度。

创设开放的精神环境,首要是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用亲切的态度营造安全信赖的心理环境。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乃至幼儿园的园风、班风。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却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

由于幼儿情感的易感染性,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师在此之中,首先要“以幼儿为本”,帮助幼儿成为发展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不能以成人的经验和认识去塑造和改变幼儿。为此,为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教师应建立与幼儿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参与幼儿的游戏,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譬如我让几位幼儿合作搭一座楼房,我就是积极参与其中,活动结束时,我惊奇地发现:在没有我的帮助下,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搭建的楼房非常漂亮。从外形到家什,一应俱全,在这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体现。第二次同样的'游戏活动时,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一定要搭出来,要和上次一样漂亮!”孩子开始动手了,这一次,我给予了孩子们特别的关注,每每看到他们停在那儿,或是不合我的意,就催促、干涉,甚至让幼儿重来。活动结束了,一座楼房还是没有成功。两个鲜明的事实,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时,应当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过多的干预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太高的期望会给幼儿造成压力,使得幼儿的创造力不能正常发挥。

因此,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角色,在游戏中,教师不应过多地支配、干涉,更不能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而是积极的合作和支持,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幼儿创作。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并成为幼儿良好的榜样。我们班有个孩子入园时,哭闹不止,经常是扯住妈妈的衣服不放,父母离开后她会大哭大闹,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好长时间。我和其他的孩子都被她吵的很烦。一次在和她妈妈的交谈中我才了解到这孩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父母,对父母很依恋,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都有恐惧感,不愿接近。从此我开始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给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在她终于接受了我,能够快乐地参与各种游戏活动。

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幼关系。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真实表现自己。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或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幼儿午睡起床叠不好毛巾被时,我就用示范行为暗示幼儿,找朋友合作完成。在户外游戏时有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身边的一名幼儿赶快扶起他,看到类似情况我就积极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以此行为来教育幼儿关心同伴。在我的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会逐步养成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情绪和积极性。教师真诚合作、互相尊重的关系,是幼儿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的榜样。这为幼儿游戏建立了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因而,教师要以良好的自身素质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要做到举止大方、语言文明、态度和蔼、行为规范。

精神环境比物质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其任务也更艰巨。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是鼓励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相互作用的前提;同样,我们也不可忽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它与心理环境同样重要,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而成的,两者缺一不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玩的轻松、愉快,让他们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开放性环境中健康成长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4

回顾以往的音乐教学过程,感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学生不理解内容,自己还教得特别累。拿到了新教材时,一开始还是很茫然的,不知如何去教。细看后觉得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生活化,大众化。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在教学中,我就感到,新教材一定要用新的观念去理解它,要用新得方法去教学生。

在旧的“课标”里,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只是知道“唱”,老师一句学生一句,学生可以不用书本,不用耳朵听琴,就能够学会一首歌曲。而我们会很少让学生去体验“为什么?”这样就导致了,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课堂的模式基本上是老师在台上拼命讲,唱,学生在下面很安静的,很乖的听或者是机械化的跟唱,我们经常用“这个时候,除了老师的歌声和琴声,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话语来赞扬课堂的良好。

很少会在这个时候考虑到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去自己学会一首歌这一个过程。而“新课标”,恰恰好是要求我们,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改变过去给一条鱼给学生的做法,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捕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帮助者,或是拐杖的作用。把建构知识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于是,我们就有了新的教学模式。例如:“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积极性。

比如说,我在这最近的一两年里,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让学生自己听琴声,自己模唱旋律,或者一句句唱乐谱,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给予奖励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了成功感之后,绝大部分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学生主动学习,遇到新的歌曲的学习,能够跃跃欲试,抢着出来给大家范唱。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伴奏”,还有就是“及时纠正错误”,比如,“音高不到位”,比如,“节奏唱得不太好等问题”。

一节课下来,老师轻松,学生开心。在欣赏课的教学中,学生依然是欣赏的主体。但是,学生的欣赏,审美是有个体的差异的。这些都与他们的阅历,文化背景,家庭教育,音乐技能,基础知识有关。一首乐曲,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会让他们用语言,肢体,或者是图画,或提供乐器给学生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不会给予绝对的评价。因为,艺术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好”与“差”。

当然,不是说,新的教学模式都是好的,旧的就都不是好的。也不是说,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会比另一种模式显得更加高贵。也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让学生去探究。一些很容易的知识和一些很难的知识都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太容易了,浪费时间;太难了,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探究”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只有中等难度的问题,才比较适合让学生去探究。而且,考虑到各方面的问题,一个学期,我们能有几次很成功的“探究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已经很好了。

我们不能因为提“新课标”而把过去所有的东西都否定掉。其实,如果从教学效率上来说,讲授式教学模式(满堂灌)是最有效率的,一节课下来,能教唱好几首歌。最终,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好知识,以及让学生能够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修养,有高尚的情操。只要是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教学模式,我认为,都应该是好的教学模式。

一堂课四十分钟,让小学生每时每刻都注意听讲,整整的全神贯注的满四十分钟听讲是不可能的。他们的特点是好动,爱玩。因此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在教学形式设计上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例如,在课堂上,我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放开身心与孩子们一起唱、一起跳,常常快乐地说:“今天老师为大家表演节目。”

节目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有时是对所学新歌进行深情范唱,有时是跳一段优美的舞蹈,有时师生互动做游戏。我的参与常常得到学生们的阵阵喝彩。我的参与、师生的互动,使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怎样能让学生玩得好,学得好呢?怎样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呢?这可以说是我每节课都要去考虑的问题。

因此我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在参与表现中享受快乐,在实践创造中获得启迪。教师在与学生“玩”的过程中,不仅能将新的教学内容与知识技能展示给学生,而且还能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良好关系,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温馨与快乐,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学习方法的探索,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我会从一点一滴做起,为学生开辟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在这个空间里畅游;做好学生的导航者,引路人,使他们能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5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心得体会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培养审美能力的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要真正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实属不易。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抓住趣味、情境、想象三条主线,层层推进,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小学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

比如在让二年级学生欣赏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前,我先出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中描绘了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在林子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有小鸟、小猴、杜鹃和小鹿,还有骄傲的兔子和勤恳、谦虚的乌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们马上就被图画的内容所吸引。接着,我马上把话题一转,说:“这些情景啊,同学们是通过看了这幅画才知道的。

其实除了用图画能画出树林里发生的故事外,我们还能用音乐来讲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吧!”这样一来,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音乐怎么讲故事?怎么能听懂它呢?此时学生有了要听的欲望,教师便可“趁热打铁”,有效地进行欣赏知识的传授,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了。

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一般的音乐欣赏分为三个阶段:

①官能欣赏;②情感欣赏;③理智欣赏,即产生听觉(器官功能)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所表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从而感觉到美,最后产生欣赏情感上的共鸣。要使学生产生这些审美感觉,就不可忽略情境创设的重要性。音乐是最具有情感性的艺术,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录音、投影、场景,创设集声、情、乐为一体的教学情境,取得良好效果。

三、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当学生对欣赏作品进行听觉感受后,便开始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

即由官能欣赏进入情感欣赏,这就需要展开丰富的艺术联想。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及时地引导学生展开艺术想象。音乐欣赏教学启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由描绘性音乐引起联想,二是由情节性音乐引起联想,三是由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引起自由的想象。前两种方式比较浅显、易懂,也比较容易收到效果,较适合小学低年级使用,后一种方式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当的欣赏能力,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使用。

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诗歌、语言以及录像、画面、幻灯等,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还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如:不同音乐情感的对比,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对比,各种不同演唱、演奏风格的对比等等,通过比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评价和见解。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诗歌、短文、和图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

教师要注意把握欣赏深浅的尺度,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年龄心理特征,决不能填鸭式地讲解音乐,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其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自己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求。艺术美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集中体现,古今中外,人们一直通过科学追求真,通过道德追求善,通过艺术追求美。

其实,好的音乐作品本身无不体现着一个永恒的主题——真、善、美。它能够引起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和对艺术美的感受,从而增强对心灵美、语言美、环境美、行为美的全面追求。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以“真、善、美”来引导教育学生,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人生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通过美育全面育人的目的。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6

这是我选修课电影音乐赏析的结课论文,因为夜奔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这些年,我的梦,始终是在那条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的奔跑,或者梦见自己赶赴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

每每听到结尾,幽远深沉的大提琴独奏,加上少东的这段独白,眼泪总是止不住掉下来,为了那段如泣如诉独白式的音乐和没有结果的爱情。把《夜奔》的原声带下到mp3里,在高三最暗淡无光的岁月里,我总是独自站在教学楼寂静的走廊上向远方的黄昏凝望,耳边来回重复着这盘原声带,看着凄艳的晚霞一点点染红那个南方城市温润氤氲的天边,心里涌出无数细碎纷乱的情绪。电影音乐里,有咚咚锵锵的锣鼓声,那是女主人公英儿最爱的昆曲,好戏开场前,总是这样喧哗而热闹。可每每戏一散场,哀婉舒缓的大提琴独奏就会响起,是曲散人终的不胜寂寥。那是中国式的家常喜乐和西洋式戏终谢幕的鲜明对比。

——很久没有给你写信了,你好么?

——知道金秋是你的归期,心里有莫名的高兴。

——我该送什么当作见面礼?

——真是不可思议,我们那么熟悉,怎么可能还没有相遇。告诉我,你最想念什么,关于家乡的事。

——我离家太久,家乡对我,比异国还要陌生。很多看来理所当然的情感,其实并不纯粹。比方乡愁,亲情。虽然读过许多对它的描述,但我找不到属于它的声音,颜色和气味。还有爱情,理所当然的爱情。这对我是另一个讽刺。我的感知依靠接触,好比琴弓压在弦上擦出来的声音,至少我可以听见它,感觉到它震动我的指尖和胸口。我不迷恋虚构的世界。

——你的话让我惭愧,我是这样心甘情愿的沉迷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那些戏台上的忠义和情爱。昨天看了《牡丹亭》的寻梦,还是哭了,比起现实生活,我更熟知那些戏曲故事里的人,他们的悲喜冷暖,有时候一句唱词就能让我落泪。我但愿你,不至于觉得我可笑。

——不。也许我回来,是为了在家乡埋一滴眼泪,好让我这一生,也有乡愁。

影片一开头,就是这样大段大段的男女主人公对白,优美的如散文诗。画面是少女英儿汽车老式自行车,驰骋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津港轮渡,从美国回来的翩翩少年,肩上背着大提琴,那是他的生命。背景音乐是《乡愁》,低回百转、淡淡萦绕的钢琴单音旋律重复,后来配之以宛转悱恻的小提琴独奏,如男女主人公对话的一问一答,是静谧恬美如诗的絮语。随之是《试探》,是慌乱不安、略显杂乱却清新可爱的钢琴独奏,像水面划过的波纹,像极了少女英儿的娇羞欢喜。接着少东遇到了林冲。

——也只有林冲。

——我始终想知道,当你的.眼睛触到林冲的那一霎那,你究竟看到了什么。

——我不是看,我是听。我对声音极其敏感,一开始我被他唱腔惊骇。我问:它声音从哪里来?它离得那么远,声音却可以像一根锥子直锥进我的心里。我不知道他在唱什么,可是我竟然听到他胸口一种郁悒和悲愤,那是千军万马化作一滴男儿泪,那是暗夜孤身被弃置在荒野里的悲凉。我能懂。空荡荡的台上,连一块简陋的布景都没有,但那是一个世界,随着他的肢体,他的眼神,我像被催眠一样,接受一切他给我的想象,山路,庙门,月冷星稀的寒夜,他存心要逃。

苍凉的唱腔,是昆曲名段《林冲夜奔》。那个男子,没有名字,仅仅因为这段戏唱得好,就被叫做林冲。少东本是酷爱西洋音乐的新派少年,却在时空交错中,被舞台上咿咿呀呀的那句"望家乡,去路遥"击中了听觉,两个灵魂不同却同样寂寞的男子,在昆曲的张力冲击下,灵魂撞击,并开始异质的如血聚汇与交融……"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所有的故事追根溯源,都起自于一次偶然。也许音乐没有文化背景、国度之分,我们听不懂非洲黑奴在唱什么,但在他们控诉般的嘶吼鸣叫中,就是有那样莫名的、直达生命的力量,让我们潸然泪下。

三个人开车漫无目的走,唱着那段"望家乡,去路遥"。那时的他们三个心里都满是快乐,也因此注定三个人纠缠的一生。在快乐的时候有谁会想到分离的时刻?记得在很多失望沮丧的时候,那曲美丽的《接触》给了我莫大慰藉,第一小提琴独舞般以张力极强的弦音奏出鲜明的主旋律,随后众多小提琴以较弱音应和之,长笛在其中若隐若现,那样如泣如诉的旋律,让我总有种重生后像朝霞再次走去的感觉,脑海中是三个年轻人如花灿烂的面庞。

可能因为从小学习小提琴的缘故,对小提琴总是钟爱莫名。也许一家之言失之偏颇,觉得钢琴更适合表达细水长流的生活状态,花好月圆,安宁清朗,小提琴更能表达人性深处如泣如诉的细腻感情,比如沧海桑田,大起大落,多年重逢,物是人非,那样微妙的弦音,撕扯着心灵最深处的回忆。

然后是原声音乐《隐藏》。凄凉低回的小号兀自响起,点缀以蜻蜓点水般的钢琴音,欲说还休的隐忍无奈,就像两男一女间缠绕的感情线。他爱林冲,却有没有勇气冲破阻力,在那个雪夜,终于错过了自己的爱;她也爱着林冲,可是她知道,他不属于她的世界。他只是她一直迷恋的虚构的世界的一个情结。而这个结太沉重,单纯的她没有解开的能力。他也解不开,所以他只有逃,也只能逃。他他她。人生总像一个圆,轰轰烈烈后总会回到起点,我们还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

后来,少东回了美国,英儿留在家里继续给他写信,林冲在街头流浪。

所以我们有了《幸福与不幸》。哀婉的一把小提琴,叹息般的轻回,听到它,我们已经感觉到了这段纠缠感情的结局。时间的洪流卷走一切,幸福轻易地流逝掉,他历经千辛万苦到达美国去寻找他,却始终未能见到他。异国的他也依然不能释怀,在古董店里找到他的那张唱片。那句"望家乡,去路遥"一响起时,他痛哭流涕。他再见着他的时候,只是一罐轻飘飘的骨灰。一个转身,便已经是生离,也是死别。我们没有第二次机会。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夜,他是否看到自己的后半生?

于是穿透一切的大提琴低沉响起,震撼人心的力量覆盖了所有红尘纷扰,化为年老的少东孤独的回忆。他坐在三块墓碑中间,画外音在说:有人经过,问我这是谁的墓。我会告诉他,这里一个是我的妻子,一个是我的爱人。一个是追寻着自己的,一个是自己追寻但是只能逃避的。

这样的生命,也许充满了忧伤与遗憾。然而,也是这样的忧伤与遗憾,完满了生命。忽然有种细腻的感情,悄悄的,蚕食心灵。似乎整颗心被这感情占据着,即使挣扎到筋疲力尽,也无法摆脱。这一种感情,是感动,是孤独,或者忧伤。那是一种让人忍不住想流泪的感情。

也许我们所需要的也许只是个可以让我们此生安定的避风港。在那里我们可以停泊,可以走出那一生的迷雾。

在那里,我们不需要夜奔。

靠在一起,感受微温。

记得当时电影做后期时,那群中国台湾非常热爱文艺电影的影人为音乐费尽脑筋。制作人徐少功找到姚谦,姚谦又找了曾经写下非常经典的电影主题曲《新不了情》的音乐大师鲍比达合作,将中黄磊饰演的大提琴家所代表的西方音乐和尹昭德饰演的昆剧名角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两种东西方的元素巧妙融合,果然做出了人人称道的经典原声,而且获得第46届亚太影展最佳音乐奖。

谢谢他们,用音乐和影像的力量,润泽了曾经干涸的心灵。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7

什么是音乐欣赏呢?有人认为,一个人带上耳机,聆听录音机里的音乐或者是放着音乐,手里拿着小说,嘴里嚼着口香糖,躺在沙发上,似听非听地让音乐流过就是音乐欣赏。其实,所谓的“音乐欣赏”应该是学习理解的音乐享受。

有的学生告诉我:“我很喜欢音乐,但是我分不出好坏来。”有的学生会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所以不会欣赏音乐。”有的干脆说:“我是音盲音痴,所以不懂音乐。”学生的这些话,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究竟我们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呢?

拿破仑说过:“一曲音乐胜过百回说教”,我们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竟然感动得青衫尽湿,那么音乐到底说了些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这一切 !

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应注意训练学生有良好的音乐教养。

从开学初,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这是一种文化教养的重要表现。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以安定、专注的心情去聆听、欣赏音乐。要告诉他们,烦躁不安或注意力分散,都是不可能从音乐中得到美感的,也不能真正感受与理解音乐的内涵。要让学生明白,无论在哪里,无论以什么方式聆听音乐,都要全神贯注,养成肃静地听赏音乐的好习惯。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施:

1 、唱片、录影带的欣赏:我们可以通过录音、录像资料将国内或国际著名的演奏家、歌唱家、演奏团体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见闻,扩大学生欣赏的领域。这样的欣赏能获得时间与空间上的便利。

2 、示范欣赏:通常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范唱或范奏表演。因为教师的艺术修养与人格,将直接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如果要进行范唱或范奏,最好在课前稍加练习,才能在课堂上达到较好的效果。如果能邀请到著名的歌唱家、演奏家或演奏团体到学校来做演唱演奏,作为欣赏课的辅助,也能获得很好的示范效果。例如 20xx 年 4 月,同安一中在校园艺术节期间邀请了厦门大学的教授、著名古埙演奏家赵良山老师来校进行“中国民族管乐”的讲座,讲座进行得非常成功,赵教授精湛的演奏和曲折的艺术人生经历,震撼了学生们,学生的反响热烈。

3 、学生间彼此的欣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唱奏表演,然后彼此欣赏,这不仅是音乐欣赏,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教育,对学生自我完成表现的教育,使他们有勇气表现自己,也能有认真欣赏别人表演的好习惯。

三、有效的音乐欣赏指导法:

1 、注重欣赏气氛:音乐欣赏的气氛非常重要。音乐欣赏最好要在隔音设备极佳的视听教室内实施,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也极大,所以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应保持认真聆听的态度,可以站在讲台上或干脆与学生坐在一起欣赏音乐,这样学生会觉得十分亲切,教师也能详细观察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种种反应。

2 、欣赏前的讲解:我们再欣赏作品前总要进行乐曲的说明,但这些说明不宜过长,否则可能降低欣赏的`情绪,因为即使最优秀的音乐教师,无论如何巧妙地说明,也无法充分表现音乐的本身,所以最佳的欣赏途径是音乐直接让欣赏者聆听。

3 、设置欣赏焦点:在课堂欣赏中,不能让学生茫然地听,教学过程中应提示欣赏的焦点,教师研究教材,确定适合学生程度的欣赏焦点,同一首作品,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欣赏焦点,如:

( 1 )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 2 )这段音乐的主题是什么?你能哼出主题吗 ?

( 3 )这段音乐的曲式结构如何?

4 、身体反应:音乐的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节奏,身体的反应是把握节奏最确实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以下方法来把握节奏:

( 1 )以手拍节奏或用笔指挥节拍的基本动作;

( 2 )演奏打击乐器配合乐曲的节奏等。

5 、描绘乐曲的感受: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之后,以说、写、画、演等形式,描绘出乐曲的感受,如欣赏完艺术歌曲《春晓》后,可以让学生用简笔画、写短文、配乐诗朗诵的形式来抒发对春天的热爱。

6 、欣赏乐曲的时间:有的乐曲完整欣赏很长,这时我们就应当考虑学生的注意力能维持多久,也许高中生注意力能集中久一点,但初中生可能会短一些,所以,不一定所有的乐曲都要完整欣赏,才认为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7 、欣赏音乐的良好态度:教师在课堂上应随机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态度以及聆听音乐会的礼貌和习惯。有的学生因为条件的限制,从未现场欣赏过音乐会,但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怎样做一个文明的观众。如在欣赏音乐会时,应注意乐曲进行中不走动,还应关闭一切通讯设备,迟到时要等到乐曲告一段落才能进场,乐章停顿时不能鼓掌,演员谢幕后观众要注意有礼貌退场等细节。

8 、音乐欣赏生活化:除了课堂上的音乐欣赏外,教师应促使课堂上的音乐欣赏得到延伸,得以生活化。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每天接触更多的还是

港台的通俗歌曲,所以我们音乐教师可以适当的将广播电视方面的有教育价值的音乐欣赏节目,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增加一些欣赏的机会,这也能弥补音乐欣赏课上音像资料的不足。如每年的五一、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都会举行全国的歌手大奖赛或舞蹈大奖赛,春节期间的一系列歌舞晚会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拓展欣赏的好节目。

以上我把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做了一些交流。每个音乐教师对音乐欣赏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但不管怎样教学,都必须以学生为本。我们的欣赏教学应在“普及”上做文章,我们应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普通教育,在我们教育的学生中,将来去从事音乐的人毕竟是少数,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长大后只能成为喜欢音乐、热爱音乐的人,所以音乐教育应该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教学中,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自己动手去创造音乐,从而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智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8

音乐欣赏教学的心得体会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培养审美能力的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要真正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实属不易。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抓住趣味、情境、想象三条主线,层层推进,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小学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

比如在让二年级学生欣赏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前,我先出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中描绘了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在林子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有小鸟、小猴、杜鹃和小鹿,还有骄傲的兔子和勤恳、谦虚的乌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们马上就被图画的内容所吸引。接着,我马上把话题一转,说:这些情景啊,同学们是通过看了这幅画才知道的。

其实除了用图画能画出树林里发生的故事外,我们还能用音乐来讲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吧!这样一来,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音乐怎

么讲故事怎么能听懂它呢此时学生有了要听的欲望,教师便可趁热打铁,有效地进行欣赏知识的传授,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了。

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一般的音乐欣赏分为三个阶段:①官能欣赏;②情感欣赏;③理智欣赏,即产生听觉器官功能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所表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从而感觉到美,最后产生欣赏情感上的共鸣。要使学生产生这些审美感觉,就不可忽略情境创设的重要性。音乐是最具有情感性的艺术,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录音、投影、场景,创设集声、情、乐为一体的教学情境,取得良好效果。

三、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当学生对欣赏作品进行听觉感受后,便开始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即由官能欣赏进入情感欣赏,这就需要展开丰富的艺术联想。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及时地引导学生展开艺术想象。音乐欣赏教学启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由描绘性音乐引起联想,二是由情节性音乐引起联想,三是由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引起自由的想象。前两种方式比较浅显、易懂,也比较容易收到效果,较适合小学低年级使用,后一种方式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当的欣赏能力,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使用。

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诗歌、语言以及录像、画面、幻灯等,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还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如:不同音乐情感的对比,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对比,各种不同演唱、演奏风格的对比等等,通过比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评价和见解。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诗歌、短文、和图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的思维,发挥其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自己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求。艺术美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集中体现,古今中外,人们一直通过科学追求真,通过道德追求善,通过艺术追求美。

其实,好的音乐作品本身无不体现着一个永恒的主题真、善、美。它能够引起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和对艺术美的感受,从而增强对心灵美、语言美、环境美、行为美的全面追求。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以真、善、美来引导教育学生,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人生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通过美育全面育人的目的。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9

可以说,我从小学到高中音乐课从未间断,断断续续我接受了近十年的音乐熏陶,古人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接受了近十年音乐熏陶的我学会了最基础的的识谱,对音乐也具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因为自身的信心的缺乏,在原本唱歌机会少之又少的音乐课上,得到锻炼的机会几乎为零。

进入大学之后,有幸得以选择到了陈老师的音乐鉴赏课,陈老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让音乐课堂变的轻松幽默,我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越发的浓烈。在课堂上老师更是积极与同学互动,给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多的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对我来说,上陈老师的音乐鉴赏课就是一种人生的陶醉,更是一种享受。

当然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首先我对民族音乐鉴赏这个概念有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认识,民族音乐鉴赏分为“民族音乐”和“音乐鉴赏”两大部分进行理解。

“民族音乐”顾名思义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生活的音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民族音乐同时也是扎根于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音乐鉴赏”和作曲家作曲,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整套表情达意的体系。这种体系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元素、旋律、节奏(有规律的音乐的长短的结合)、节拍(有规律的强弱)、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配器。

其次我对民歌也有了一些了解。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河北民歌《放风筝》、民歌《美丽的姑娘》、山西民歌《汾河流水哗啦啦》《五哥放羊》、湖北民歌《清江放排》、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湖南民歌《叫我唱歌我就唱》、《良宵》、《夏夜》、内蒙民歌《牧歌》、东北民歌《月芽五更》、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和汉族民歌《绣荷包》带领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的好风光。

再者,我对民族唱法也有了一些了解。民族唱法是在我国民族艺术土壤中孕育成长,在继承中国各民族的民族唱法,戏曲唱法和曲艺唱法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欧洲传统唱法的科学训练手段和技术方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风格和特点的歌唱艺术。在了解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民歌《康定情歌》等的学习以及演唱,进一步贯彻落实了民族音乐唱法,提高了我们自身的音乐素养。

更重要的是在了解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我还学会了如何结合民族情感来分析来进行对民族音乐的鉴赏。好比据《黄河大合唱》改编的由《黄河传输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的四个部分组成的协奏曲描写了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同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最后陈老师还带领我们现代歌唱家的风采,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在水一方》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邓老师甜美温婉的嗓音;毛阿敏的`一首《烛光里的妈妈》唱进了无数儿女的心田,唱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王宏伟的《西部放歌》、《敦煌千里》带我们领略了西部的辽阔无垠、敦煌的宏伟壮丽;李娜的《青藏高原》带我们飞越到数千尺高的云端,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从我自身来看,我觉得学习一些基础乐理和试唱知识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从小学到高中,我从未系统的完整的学习过乐理和试唱知识。其次,学习一些基础的乐理可以让我们初步领略音乐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激发我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音乐素养,对自身音乐方面的发展有所帮助。最后,对一些对音乐感兴趣的大学生来说正

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全面化学习音乐的平台。每每看到人家唱歌时歌声嘹亮神态自信,我也很想成为他们那样,学习基础的乐理和试唱知识让我向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另一方面就试唱知识其自身而言,在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试唱调整自己的发音位置,锻炼自己的嗓音,调整自己唱歌的音准,激发我们唱歌的兴趣。作为和试唱知识同样重要的基础乐理和试唱知识相辅相成,同是音乐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共同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和音乐素养和我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通过这一学期的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民族音乐是中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通过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在精神上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上网民族性。当我们听到某首民族音乐时,很快就能辨别出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这就是民族音乐的神奇和魅力所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民造就不朽的民族音乐。但在当前,民族音乐在很多大学生身上逐渐缺失,大多数学生只是一味的盲目的追求着那些所谓的好听的动感歌曲。在他们意识里,民族音乐是上一代该听的,现在已经过时了。可见,民族音乐虽然充满魅力,但却不为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究其原因,很多民族音乐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不为大学生所知。就我对在我身边同学的观察来看,也有部分同学喜欢民族音乐,但又怕大家嘲笑,所以追随大众,盲目听一些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心理特征,我们应该积极传播民族音乐,坚决抵制庸俗不良歌曲的侵蚀,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我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先辈们从劳动生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优美的歌曲。尤其是劳动号子,听了让人浑身精神抖擞,倍感活力。

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确实需要学习音乐。首先从情感方面来说,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又无法排解。在这种情况下,学学音乐,通过试唱排解心中的烦恼,愉悦自己的心情。听听民族音乐,把烦恼放在一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自己心情好一点,充满动力,这也是我的亲身感悟。更重要的是学习民族音乐能够让自己烦躁的心灵静下来,让我自己重新审视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其次从学习方面来说,很多大学生都被自己的专业绕的头昏脑涨,提不起学习兴趣。像我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成天和高数奋斗,确实没什么兴趣积极学习。可能这时候更适合学一学音乐放松一下心情,对学好自己的专业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的民族音乐课是在周二晚上,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早早的从扬子津校区赶到江阳路北校区,心里期待着这次音乐课会听谁的歌曲,又会有哪些歌曲让我心潮澎湃。每次的音乐课堂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回去的路上是不是还会哼着课上听到的歌曲,心情无比高兴。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10

《音乐欣赏》这门课程我从大一开始就想选了,但无奈由于选修的人数太多一直与之无缘,可是使我感到幸运的是这学期终于选上了这门课,《音乐欣赏》课程学习体会。现在将近期末,在这一学期的课程中我欣赏到了肖邦、李斯特、舒伯特和威尔第等世界著名音乐家的作品,并观赏了有关他们的影片且在经过老师的相关介绍后,我觉得自己对于他们的生平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于音乐的理解感悟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时在此基础上作为一名文学院的学生,结合自身所学我也有进一步的体会。我觉得音乐与文学在某方面是有相通之处的,音乐是流动的文字,其情感的表达是通过一个个音符,音符代替了文字讲述着一个个故事。

老师第一个介绍给我们的是肖邦的钢琴曲。肖邦在此之前我对他的了解甚少,但在观看完影片《一曲难忘》后我便喜欢上了这个充满才华并以其美奂绝伦的音乐让无数人的心灵得到滋润的"钢琴诗人"。他的音乐激励着波兰人民勇敢地进行革命,他的《夜曲》又是充满诗意的灵动的乐章。肖邦用他的音乐表达了他高尚的理想和种。种强烈的感情。波兰亡国之后,肖邦拒绝为沙俄弹奏所表现出的固执和倔强;为躲避沙俄,他被迫离开华沙的无奈;流落法国后生活困窘,肖邦靠师友帮助的手足无措…直到遇到乔治桑的激情迸发,这些都在他的音乐中表现了出来。

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他的爱与恨,喜与忧,切切实实地感受了他那诗人般敏感的心瞬间的跳动。肖邦勇敢单纯的外表下透露着个性的摇摆和软弱,然而这些,并不影响他自身的魅力的表现,他依旧用自己的真诚和音乐感动着我们。老师给我们欣赏了他著名的《夜曲》。

柔和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宁静而美好。在这样的音乐中我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各种烦恼、欲望都暂时抛诸脑后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与纯净的精神享受。肖邦的音乐在中国是非常受欢迎的。其中不仅是由于他的创作才华,还因为肖邦音乐中流露出的民族情怀与革命激情。聆听肖邦的音乐,感受大师的人格魅力,通过音乐我们又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大师在舞台上敲击着琴键的身影。我认为这是音乐欣赏这门课带给我的最大的乐趣与收获。

接下来我们欣赏了第二个天才李斯特的音乐。李斯特是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李斯特的作品多姿多彩、极富想象力,他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演奏者的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电影中的李斯特大胆地追求爱情,他不拘于世俗并具有反抗精神。

李斯特的创作道路和他的演奏经历正好相反,后者一帆风顺,在世时就被冠以"钢琴之王"的美誉,而前者则历尽坎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影片中的李斯特也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他的内心既向往宗教式的宁静,而激情的演奏又让他难以抗拒。

这种矛盾交织的状态也在他的音乐中得到了反映。所以影片最后李斯特选择了清规戒他喜欢演奏给他带来的掌声和荣誉。当他置身在舞台上,俯身在键盘上,他忘我般的投入。他时而雷鸣轰隆,时而爱语絮絮,时而面带梦幻般微笑,时而悲恸欲绝。他的个性魅力使许多贵妇人神魂颠倒,他成了当时最伟大的钢琴家。另一方面,他把他多年的思考、探索,业已成熟却又是较为复杂的思想,对人生的看法和追求,对祖国、民族的热爱及对饱受灾难之苦的民众的同情都浓缩在他的创作中。

随后我们又观看了介绍威尔第的影片并欣赏了他著名的歌剧《茶花女》。威尔第是意大利杰出的歌剧作曲家,被誉为歌剧之王。他于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他的歌剧以题材的社会性,现实性,人物和环境的质朴真实,音乐,戏剧的.紧密结合,声乐歌唱的主导地位和变化丰富的动人旋律而著称。他把意大利歌剧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为世界歌剧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影片中的威尔第生活穷困潦倒,只能靠创作维持生计。他有才华却得不到赏识。

上天似乎是公平的,在历经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打击之后他迎来了事业上的辉煌。丧子丧妻之痛让威尔第变得更加敏感,因而在创作中他更能注重把握人物的内心的世界。歌剧《茶花女》让威尔第的名声更加远扬。我曾看过小仲马的《茶花女》,很感人。小仲马在观看完歌剧后激动不已并感谢威尔第,称赞他改编的歌剧将使《茶花女》更加出名。玛格丽特虽然身为妓女,但她有着纯洁而高尚的灵魂。威尔第用歌剧的形式使玛格丽特的形象更加丰满,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恋人深沉真挚的感情都令人十分感动。

转眼一学期的课就要结束了,但是老师带给我们的音乐盛宴我是不会忘记的。肖邦、李斯特等大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们对音乐的追求与热爱,创新与反叛,对世界音乐的巨大贡献,以及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这些都值得我今后再去聆听他们的作品,细细咀嚼其中包含的复杂情感与深刻思想。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11

音乐欣赏是低年级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低年级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感受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言,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1、多媒体技术与欣赏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学丰富而生动

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形象塑造载体,它需要欣赏者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在聆听音乐时自发地产生一种联想。由于低年级学习的生活、知识经验有限,所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那些无法捉摸的音乐形象经常令老师尽管费尽口舌,小朋友听起来也如坠入云雾之中。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便可将欣赏时所需要的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特定画面的引导下来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2、将“道具”与欣赏教学有效结合,帮助低年级学生感受音乐意境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一样物品在大人手中也许不觉得有趣,但到了孩子们手中,便如同一件宝贝,能生出不少的玩法。采用合适的“道具”帮助孩子们感受音乐,也不失为一种化抽象为直观的好办法。这样的话孩子们就能沉醉在音乐中,体会到音乐中延绵不断的、轻柔的美。引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无限的遐想,开启孩子们想象的闸门。

3、将游戏与欣赏教学有效结合,帮助低年级学生认识音乐结构

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欣赏活动,能使低年级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自然地掌握音乐知识。音乐伴随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虽反复聆听,仍乐此不疲。随着游戏次数的不断累积,孩子们对音乐知识也就了如指掌。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的音乐知识,不再是机械的、被动的、认知记忆,而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在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中获得提高。

4、将色彩与欣赏教学有效结合,帮助低年级学生感知音乐情绪

音乐与色彩在人的感觉上的联系是多方面的,除了音色与颜色之间的联系之外,还有曲调、和声、节奏、调性、音区等。它们都能使人与各种色彩联系起来。在历史上就曾有人把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与色彩联系起来,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是蓝色的,肖邦的音乐是绿色的,瓦格纳的.音乐则闪烁着不同的色彩。在欣赏活动中,通过将色彩与音乐对应,来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颜色的暗示使孩子们很快感受到了乐曲的两种不同的情绪。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手段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音乐学习为低年级学生所喜欢,教师应把握好这种优势条件,除知识技能的教学之外,还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12

作为大三学生,修满选修课的学分可谓是当务之急,所以,我选这门课的初衷是为了修满选修课的学分。看到这门第一次开设的课程信息时,我认为它能够让我轻松地获得学分,并且能够让我获得音乐上的享受。果然,这门课没有让我失望。无论是老师所讲的内容,还是音乐本身,我都觉得受益匪浅。经过半学期的学习与了解,在音乐方面也略有所知,通过聆听这种方式,了解我国音乐的发展和许多著名音乐人士的经历,从而得到了审美的喜悦。开始学习这门课就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所在,就像老师说的,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在了解了一首歌或者一首曲的制作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之后再去听一首歌曲,感觉真的很不一样。不像以前总是盲目地听歌,根本什么都不了解,只是一味地追求流行音乐,把很多经典的.音乐都遗忘了。因为高晓松,我很喜欢《同桌的你》这首歌,学习了《同桌的你》的时候,不仅仅是勾起了过去美好的回忆,还让我的脑海里浮现了这么一幅场景:在男多女少的清华园里,众多理科学子为了获得女生的青睐,在草坪上弹唱自己创作的歌曲,充满朝气与追求。

音乐欣赏课在每一个周五的下午,让我能够从音乐中挣脱上了一周知识课带来的烦闷的情绪的禁锢,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就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三节课就过去了,意犹未尽。很庆幸自己选了这门课,既对音乐有了很好的了解,又调节了心情。这门课为我的大学时期的选修课时光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在课上我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轻松愉快和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好感谢老师的付出,希望这门课可以带给更多人以愉悦、幸福的感觉。在此,对老师提点小小的建议,希望老师能够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详细说明要求,最好能以书面的形式上传到群上,因为口头上传达的信息可能不够准确。另外,希望这门课越办越好,越来越红火!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13

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音乐鉴赏》,它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艺术理论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它使得我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真领悟它所传达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题。

通过本学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前,我只是喜欢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给心灵带来的那份惬意和舒心。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遍及世界各地,也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和一些伟大音乐家的成功事迹。

一直以来我对音乐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聆听一场音乐会,会使我们陶醉其中,观看一场歌舞晚会,会使们激动万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我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通过本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乐风格上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我相信,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必定将会更受我们的欢迎。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14

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中应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幼儿音乐的表现能力实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的创作和作品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的作用应该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幼儿自主性的唱作,充分的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真正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作,肯定和接纳他们的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创造的快乐。

我们在教学中应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数,或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此来说挡我,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讲述故事引发兴趣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部分,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

范唱感染激发欲望,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

模仿演唱,喜欢音乐的孩子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们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我。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片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因此,通过这次学习的观摩和肖老师的游戏设计与指导,我们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幼儿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15

在大学里,我选修了音乐欣赏。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充满了音乐,悠扬的音乐可以抚平我们烦躁的情绪,轻快的音乐可以唤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乐可以调动消沉的心态。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平时我也只是听听音乐但并不是真正的了解音乐,所以我想借此机会更多的去了解音乐。

第一堂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外国的音乐,首先提到的就是交响乐。交响乐给我的感觉就是恢弘,庄严,激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交响乐是乐曲里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完美,音响宏大,写作技术最全面的音乐体裁。内容大多反映社会重大事件,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自然的变化,以及作者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们为生活,自由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即使几百年前的乐章至今依然能够让听者为之振奋,仍能在如今百花齐放的乐坛中熠熠生辉。我想这是因为在交响乐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创作者的精神思想。甚至有的交响乐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反映出了人民的心声。让我们在听交响乐的同时能够深入作者的心中,体会当时的文化。提到交响乐就不得不提那些为交响乐做出贡献的人。交响乐之父海顿,让交响乐走入人们的认知里,古典交响乐的革新者贝多芬,他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更是在那个时代起到了催人奋进的作用,让交响乐深入人心。

之后的课上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乐器。让我对音乐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的也认识到了音乐的深奥。一个简单的乐器,却能演奏出许多美妙的乐曲。不同的乐器又各具特色,也反映出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不同。

然后老师引领我们走入了钢琴的世界。钢琴与小提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而钢琴又被称为乐器之王。它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乐器无法与之相比拟的。在我的认知里钢琴的声音总是优雅,清脆的。或悠扬,或沉稳,或欢快。每一种曲调都能给人不同的感受,并且深入人心。钢琴声如美玉,温润柔和,贴近心灵;钢琴声如心声,它诠释着弹奏者内心的波澜起伏和心路历程;钢琴声如泉水,行云流水般从指间倾泻而下。今天的音乐欣赏课我有领略到钢琴的另一番风情,热情而奔放。在音乐家的弹奏下节奏鲜明。每一个音符都在跳跃,让人不直觉的被吸引。我也真正知道了音乐的.博大精深。

最后给我们介绍的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古有古筝演奏《高山流水》琵琶曲《十面埋伏》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背景。课上老师特别给我们讲了二胡。在最后我们欣赏了《梁祝》这首曲子讲述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曲中音调婉转,悲凉。使听者动容。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乐曲的最终部分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题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一共四周的课已经过去大半,对于缤纷多彩的音乐世界,我渐渐的有了一些了解,体会到了音乐的内涵,音乐的灵魂,以及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和舒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到处充满了音乐,不同的音乐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也让我们在疲劳时能得到舒缓。音乐也成为了我们一种精神寄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虽然没一国的语言有所不同,但无论我们听懂与否,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却是世界共有的。我相信音乐不但可以抚慰心灵同时也像桥梁一样拉近这人们之间的距离。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