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4篇

音乐2.98W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4篇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从中感受歌曲中思念故乡的情感。

2.能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并能用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指挥大家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第二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

2.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

教材分析

《静夜思》这首歌曲为两段体,宫调式,四四拍,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念家乡的情感。第一乐段有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情绪比较平稳,第三乐句虽然在节奏上是第二乐句的重复,但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重复,而是歌曲的高潮点,第一小节的八度大跳,把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乐句,使音乐显得更加丰满。

教学过程

一、进行三度和声练习

学生在练习大跳音程时,先请学生注意听琴,老师弹奏音程后学生再开口演唱。

教学要求:通过三度和声练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来欣赏音乐家马思聪创作的乐曲《思乡曲》,听一听有什么感受?(学生谈听后感受。)

这首乐曲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当我们离开家乡时,总免不了要思念家乡的亲人,有许多艺术家都留下了思念家乡的艺术作品。像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静夜思》,就是表达了这种情感。同学们一定都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这首诗。

师生一起朗诵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静夜思》。

师:同学们朗诵得非常好,我国作曲家黎英海把这首诗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学习歌曲

1.欣赏《静夜思》动画,学生整体感受音乐。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

2.聆听《静夜思》范唱。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

(2)这首歌曲的力度、节奏、速度是怎么样的?

带着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老师随着旋律单手划四四拍指挥手势。)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为合唱,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力度较弱、节奏比较舒展、速度较慢。

师: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首歌曲。

3.《静夜思》歌曲学习。

(1)这是一首合唱歌曲,我们先来学唱第一声部。

要注意用连贯、较长的气息唱满全音符的时值;第二乐句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唱准第三乐句的八度音程;前倚音要唱得巧而连。

(2)学唱第二声部。

注意听第二声部是在什么时候进入的?指导学生用连贯、较长的气息唱满全音符的时值。

(3)练习合唱。

①学生在演唱第二声部时,要注意聆听这个声部的准确进入。

②在合唱教学时,要求学生不仅唱好自己的声部,还要聆听另一声部的旋律,做到声部和谐统一。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产生对抗的效果。

4.学习歌词。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

(3)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5.学唱歌曲。

(1)聆听《静夜思》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老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老师的口形,随《静夜思》伴奏张口无声地学唱歌词。

(3)学生运用较长而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静夜思》。

(4)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较长而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处理。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指导学生用声断气连的方法唱好第二乐句的八分休止符,更好地表达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演唱倚音时,要用弱的声音演唱,不要太突出倚音。第三乐句的开始同第二乐句结束音是八度关系,演唱时力度要稍强,突出思乡的情感。歌曲的结尾要渐慢渐弱,表达了人们对自己的家乡久久难以忘怀。

7.聆听《静夜思》伴奏演唱歌曲。

教学要求:学生用柔和的声音、较弱的力度,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8.欣赏视频《静夜思》。

9.学习四四拍指挥图示。

(1)教师在黑板上先画出已学过的四二拍指挥图示,让学生进行复习。

(2)教师画上四四拍的指挥图示,让学生观察四四拍同四二拍在指挥图示上有什么不同?

(3)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4)最后,用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同学们掌握了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感受到《静夜思》这首歌曲的意境,体会到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巩固四四拍指挥图示。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师生情》中的《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是一首要求学生会唱的歌曲。

(二)教材分析:

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意境优美、感情动人的儿童歌曲。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的节奏平稳,在舒展的级进中运用了三度、五度跳进,旋律流畅、优美,表达了学生在夜深人静走过老师窗前时充满着无限的深情。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从“啊”开始,曲调级进上行,起伏较大,把情绪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一句下行级进的曲调感情真挚地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

(三)指导思想:

1.在学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时,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有目的地感受、体验歌曲情绪,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演唱,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2.在教学中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能扩展学生想象力和思维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音乐的欣赏、演唱与表演当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用甜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过程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演唱、舞蹈等实践活动

在感受音乐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从而加深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光辉儿崇高的形象。

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难点: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及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钢琴等。

二、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在上课开始,我首先提出问题:从入学至今,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什么事让你难忘或感动呢?你们想对老师说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能很快让学生回想起和老师日常相处的点滴,既能最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学习当中。)

(二)聆听歌曲、初步感知。

1.播放歌曲《在祖国怀抱里》,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歌曲是什么速度?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能使学生更专注的倾听。)

2.讲述“附点四分音符”。

(设计意图: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因此在讲述附点四分音符之后,出示四条简短的视唱,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便后面歌曲的学唱。)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的四分音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让学生再次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同时,也能加深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三)学唱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

(设计意图:节奏和音准是学生们学唱的难点,通过这一环节能解决学生们的节奏问题。)

2.学唱歌曲。采用又慢到快的速度教唱,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强、弱,歌曲的旋律等。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是本课的难点之一,通过聆听和我的'范唱,引导学生解决难点。)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总结本课所学过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我学会了……”和“我体会到……”这两个问题,既让学生回顾了本课所学的知识,也使学生感受到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3、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我精心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总之,本课的设计,力求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但是,本课的设计还有很多的不足,例如,有些学生们不能很准确的演唱附点四分音符,在引导之后学生们还是唱不好,我只好带着学生一起唱。下次可以我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解决难点,再引入本课,有可能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赏和演唱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木瓜恰恰恰》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到城里卖瓜的过程。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①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热带水果等,加深学生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印象。

②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不自觉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同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品德。

2、技能目标

①能够听辨歌曲的情绪,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了解叫卖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基本理念:

《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从叫卖歌曲的欣赏入手,引出叫卖调,然后模仿叫卖调,学习叫卖调,学习演唱叫卖歌曲,最后到设计情景,进行叫卖歌曲的处理演唱。整个过程用叫卖调串联,同时还对印尼风情、恰恰舞蹈进行介绍。这样,很好地突破了歌曲学习的难点。教学重难点:

1、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结构,能够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2、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

3、能够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播放歌曲《卖报歌》学生聆听,初步感受叫卖情境。

二、导入:环球采风——走进印度尼西亚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环球采风了解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让我们一同欣赏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些印尼概况。

简介印尼概况:印度尼西亚,意为“水中岛国”,是一个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是热带国家,盛产很多水果。介绍水果,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些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桔子。并用节奏读出水果。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已有经验,增加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歌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节奏“××”是本课的新知,我把它融入果农叫卖水果的生活场景中来教学,生动、形象、易学。

三、聆听感受

(1)教师播放《木瓜恰恰恰》,学生用连续的切分节奏模仿叫卖,练习掌握切分节奏。

(2)教师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学生聆听,介绍恰恰舞步的起源及基本动作,初步感受歌曲的结构情绪。学生边学舞步边加唱恰恰恰。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的、多遍的切分节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切分节奏。初听音乐,开发学生想象思维,从听觉入手,感受歌曲速度、节奏旋律等特点。

四、学唱歌曲

(1)跟随音乐朗读歌词。用节奏的形式来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并为学习歌曲打基础。(恰恰恰属于衬词,暂时不读)一组学生读歌词,一组学生读恰恰恰。

(2)教师讲解反复记号的运用。

(3)设计打击伴奏:在演唱过程中教师自然运用打击乐器沙锤等表现恰恰恰节奏。节奏练习:注意开头的弱起小节,练习接前奏。

(4)教师弹琴,学生完整表现。

(5)分组演唱。可以运用多种表现形式。

一组演唱,一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伴奏;一组唱歌词,一组加恰恰恰;一组演唱,一组跳恰恰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化的活动交替安排,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采用对比聆听的方法来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从而更能深刻的理解和表现歌曲及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五、介绍叫卖调

民间风格歌曲的一种,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提问学生:除了《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歌外,你还知道哪些歌曲属于叫卖歌?(歌曲《卖汤圆》《卖报歌》《冰糖葫芦》等等)教师播放《卖汤圆》等音乐。

(2)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叫卖,运用歌曲,学生进行木瓜恰恰恰的律动表现。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视野,理解多元文化。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收获真不小,了解了印度尼西亚,还了叫卖调,老师希望你们能根据咱们乐亭的特产创作出简单的叫卖歌,用熟悉的旋律唱一唱。

《木瓜恰恰恰》效果分析

1、学生可以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学生了解印尼人文风情,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3、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木瓜恰恰恰》教学反思

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节以欣赏切入的情景式音乐课。这首印度尼西亚歌曲,它通过“叫卖”的形式,以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弱起节奏以及连续的切分节奏,给歌曲的演唱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本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通过熟悉外国的民间音乐,了解世界个地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因此,在导入时,通过观赏印尼的风光及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音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歌曲的兴趣。

2、遵循了音乐是音响艺术、听觉艺术的原则,歌曲是听会的,随着衬词拍节奏等,都是为了增加学生聆听歌曲的遍数,歌曲就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1﹑唱:《秋天红艳艳》

2﹑动:音乐游戏《夸秋天》

教学目标:

1﹑声情并茂地演唱《秋天红艳艳》,感受秋天的美.

2﹑通过音乐游戏的活动,尝试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舒展优美的情绪唱歌.

教学难点:

音乐游戏中各声部之间要求节奏准确,声音和谐.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师:秋天,红枫叶象火一样红艳艳的,漫山遍野,美丽极了!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你们知道红枫叶长在哪里吗?

2﹑学生各抒己见。

3﹑师:大家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来学唱一首日本歌曲《秋天红艳艳》。

4﹑出示图片,观赏歌词描绘的景色。

(二)唱一唱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

2﹑节奏练习:弱起小节,用加连线的方法来练习

3﹑跟琴轻声唱谱

4﹑朗读歌词

5﹑听唱法学唱歌词

6﹑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选择最佳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

7﹑听范唱录音

8﹑练习用舒展优美的情绪来唱歌

(三)动一动

1﹑按照节奏来读一读第二声部

2﹑分组讨论,创编第一声部的歌词,选择好的,大家按照节奏读一读

3﹑师生一起创编第三声部的歌词,并唱一唱

4﹑分成三个声部,先进行两个声部的配合练习,再进行三个声部的配合练习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日本歌曲,了解了日本的秋天,看来大自然的秋天确实太美了!课后,同学不妨再去了解收集一下别的表现秋天的音乐作品。

教学反思:

《秋天红艳艳》是一首舒展优美的日本歌曲,二段体结构,曲调清新而富有活力。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安排了三个内容:听《采山谣》、节奏游戏《夸秋天》以及歌曲《秋天红艳艳》。我把教学的切入点放在了分辨乐曲欢快活泼和舒展优美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上,并将之贯穿于整堂课中。首先是欣赏《采山谣》,分辨乐曲的这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了解A+B+A′的三段体结构,听赏的同时穿插了音乐游戏《夸秋天》。歌曲教学时,同样先请学生体会不同的演唱方法,然后再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还是比较流畅的。

当然不可避免的,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教学内容安排得有些太满了,以至于有些没来得及完成。《采山谣》这首歌曲本身比较长,听一遍就要三四分钟,我已经尽量少听,只是完整和分段听了两遍,还是显得时间用的比较多。第二,在歌曲教学这一环节中,感觉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单调了一些,在难点两拍半的长音的演唱上,我只是简单地指导学生划了一下拍子就过了,虽然学生后来唱的问题不大,但感觉总是不够扎实,可能在指导上还应该想一想更好的办法,比如通过一些肢体动作等来帮助一下,可能会更好。第三,本来我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了在歌曲唱完后,进行一个简单的双声部练习,可由于第一个原因,这一环节就没有上。这样就使整个的教学流程缺少了一个前后呼应,因为前面的节奏游戏《夸秋天》就是一个双声部的练习,也算是为了后面歌曲中双声部的演绎做个铺垫。由于这个环节没上,节奏游戏就显得有些突兀,好象没有什么必要了。课后,我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自己还是不够灵活,有些唯教材。《夸秋天》中用到的节奏是后十六分音符,而在歌曲中出现的是切分节奏,如果我把《夸秋天》中的后十六分音符改成切分节奏来练,那么不管后面歌曲中双声部的环节上不上,它都能起到为歌曲教学服务的作用了。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5

概述

《竹乡娃娃爱竹林》是北师大版艺术第七册第五单元主题二的一首学唱歌曲。竹子在建筑、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作用。竹是中国文化和人格的象征,它的气质与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相迎合。学习此歌曲需一课时,在学会唱这首歌的同时也学习了听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和风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2)懂得感受歌曲节奏、句式及情绪的变化

(3)初步懂得分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2)能够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感受竹的秀美,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装饰音、变化音记号的唱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钢琴)、打击乐器、音乐用书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除了学校的音乐课,平时比较少接触音乐。

2、本班学生男多女少,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

3、学生学习过简单的打击乐器。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境创设策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竹林的美景。

2、游戏激发兴趣策略:采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游戏方式按节奏朗读歌词。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翠竹儿》

翠竹儿飘 , 翠竹儿飘

清风吹过竹林梢;

``````

快来吹一曲“直苗苗”

2、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

3 、与竹对话,表达对竹的感受

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聆听、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竹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唱一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1、欣赏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

(2)理解歌词内容

(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 ×× × × | × × × × × |×

竹 叶儿 长 哟 ,竹 叶儿 青 罗

×× × × × | × × × × × | ×

竹 叶 儿 长 哟 ,竹 叶儿 青 罗

… …

(2)引导学生熟悉和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激发学生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欣赏并学唱歌曲,感受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三)、联想讨论

1、竹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看到很多用竹子做的东西?有谁知道来说一说。

2、 竹子还能做成什么乐器?它们的声音是怎样的?

师:竹子除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它还可以做成不同的乐器,奏出很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看看。

3、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竹子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赏、聆听了解竹子的用途

(四)欣赏竹竿舞,体验竹竿舞带来的乐趣

1、欣赏竹竿舞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竹乡娃娃爱竹林》这首好听的歌曲,知道了竹子的许多用途,你们一定不知道在少数民族的地方还有种舞蹈叫竹竿舞,我们一起欣赏吧。

2、表演竹竿舞,活动结束

师:看了这么好看的舞蹈,同学们一定也很想表演表演吧,好,那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动起来吧

设计意图:体验舞蹈的乐趣,激发学生爱竹林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图

开始

情境朗读

倾听

欣赏

讲解引题

演示竹林图片

录像课件

欣赏图片

回答问题

讲解

读一读

演一演

教唱歌曲

听赏并学唱歌曲

回答问题

欣赏图片

提出问题

点评总结

结束欣赏舞蹈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1、听:手风琴独奏《马刀舞》。

2、唱:《跳到我这里来》。

3、动:跳到我这里来。

4、认:2、4、6。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手风琴独奏《马刀舞》,感受热烈、奔放的情绪;同时能用图形和颜色区分乐曲三个部分的相同和不同。

2、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正确地演唱歌曲《跳到我这里来》,并能积极投入到歌词的创编活动中去。

3、通过集体舞的表演,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增强相互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马刀舞》、《跳到我这里来》均是国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前者曲风热烈奔放,后者情绪欢快跳跃,两者都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因此,本节课力图以“动”贯穿始终,以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并体验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这是一节集听、唱、动、创于一体的综合课,学生通过声音、动作、绘画等方式参与表演、创造‘将自己在音乐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充分表达出来。同时,通过这样的综合表演,大大激发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起到陶冶情操、升华情感的教育作用。

教学重点:

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区分乐曲三个部分的相同与不同,并将自己对三个部分的感受通过综合性的音乐表演以及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

教学难点:

1、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歌词的创编,投入到集体舞活动中去。

2、能正确演唱XXXXXX节奏型乐句。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水彩笔、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二胡曲《赛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师: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场面?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这首乐曲名叫《赛马》,是中国的一首二胡名曲,它表现了居住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正在开展一场跑马比赛的热闹场面。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欣赏手风琴独奏《马刀舞》

师:其实,表现这种群马奔腾场面的音乐还有很多,我们接下来将欣赏一首外国的《马刀舞》也是其中之一。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两首乐曲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播放《马刀舞》)。

(学生听后说说各自的感受。)

(如:乐曲的前后有相同的地方,中间的音乐不同)

师:这首《马刀舞》是由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于1942年创作的芭蕾舞剧音乐的一段,是一首战斗性舞曲。它表现了居住在外高加索山上的库尔特族人民骑着骏马、英勇出征的情景。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苏联的小舞蹈家给咱们表演,(出示图片),可遇到了点困难想请同学们帮忙。当你听到了适合男生或女生舞蹈的音乐时,就贴上代表男生或女生的图片。

(播放乐曲第二遍,同时请学生听到合适的音乐后,把相应的图片 贴在黑板上。)

请学生解释这样贴的理由。

(如:前后两部分的情绪欢快热烈,比较适合男孩子表演;而中间的部分旋律舒展,声音比较轻柔,适合女生表演。)

师:想不想和小舞蹈家们一起表演呀?

启发学生用律动的方式随音乐表演,体会乐曲的变化。

(如:第一段男生模仿骑马的动作;第二段女生随三拍子韵律,身体自然摇摆;第三段可以男女生共同模仿骑马、扬鞭、举刀等动作,将表演推向高潮。)

师:这首《刀马舞》原来为管弦乐曲,后多次被改编成多种器乐独奏曲,除了我们欣赏的手风琴独奏外,还有钢琴独奏、木琴独奏、小提琴独奏等。下面,老师就用钢琴为大家演奏,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拿出水彩笔将自己对乐曲的感受画下来。乐曲中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颜色和图形表示,不同的部分要用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来区别开来。(可以用颜色的深浅、线条的粗细来表现)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舞蹈的方式,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体验乐曲的变化。使学生在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又获得了愉悦的享受。)

三、集体舞表演。

师:刚才同学们跳的那么开心,老师也想跳一曲了。

1、放音乐(两遍),第一遍单人舞,第二遍双人舞。

老师范跳《跳到我这里来》。

2、老师组织学生共同学习集体舞动作。

①集体动作(单人)

左脚向侧踏一步,右脚跟,同时拍手;右脚向侧踏一步,左脚跟,同时拍手;反复循环。

②双人动作:

动作一:两人钩左臂,右手叉腰,做跑跳步旋转。

动作二:两人左手相牵举过头顶,右手叉腰,做跑跳步旋转。

动作三:两人双手相牵,做跑跳步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前后同学自由练习)

③播放音乐,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集体舞的表演,让学生熟悉歌曲《跳到我这里来》,并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训练学生手、脚的协调性,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以及合作能力)

四、认识新朋友。

师:你们知道吗?我们跳的舞曲藏着几个我们的老朋友,看一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由1、3、5组成的节奏短句 33 11 | 33 5 |

师:还有几个新的朋友呢,让我们看看他们是谁。

出示卡通人物:2、4、6。

师:让我们来唱一唱舞曲中出现2、4、6的乐句吧。

① 2 7 | 222 4 |

② 234 322 | 1 1 |

五、学唱《跳到我这里来》

1、出示歌词、歌谱。

学生跟琴模唱歌曲旋律(可以用Lu、lai模唱)。

2、学生跟钢琴伴奏演唱第一段歌词(速度要慢)。

3、师:感觉什么地方不太好唱?

学生提出难点后,跟着老师单独练唱。

4、解决难点后,演唱第二段歌词。

5、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6、师:下面,老师用两种速度来演唱,你们选择一下,用哪种速度唱这首歌曲比较合适(先用慢速唱,再用中速唱)。

学生听后进行选择并说出理由。

师:好了,让我们用自己选择的方式演唱一遍。

学生用中速有表情地演唱,并请几位同学进行舞蹈表演。

六、总评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歌声和舞蹈体验了快乐,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快乐地离开教室。(在音乐声中学生边唱边跳,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音乐与舞蹈活动,感受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联系,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跳到我这里来》和《马刀舞》都具有欢快、活泼、热情、富有动感的特点,因此,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应该成为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点。体验音乐之“动”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增进拓宽对音乐一相关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意识。

课的开始我打破先教歌再学跳集体舞的惯例。决定先跳集体舞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学生自学及老师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再配以简单的口令使学生能动起来,愿意动起来,不会像以往那样跳集体舞要么很难控制场面,要么就显得拘谨。

经过集体舞的这一环节,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时我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唱歌教学这一环节。这时我出示歌词,出示三条节奏,让学生听旋律选择相应的节奏,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辨旋律节奏的能力。这两种节奏是这首歌曲的主要节奏型,贯穿于整首歌曲,具有欢快和跳跃的感觉。掌握节奏后歌曲就很容易学习了。歌曲的学习采用学生自学演唱和老师示范相结合,这里我比较注重学生对歌曲情绪的把握的处理,如唱出歌曲强弱的感觉、两段歌曲的情绪变化,有弹性地声音演唱。这时老师的示范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另外采用对比演唱的方法使学生对歌曲的情绪能正确表现了。三年级应该要学习简单的歌谱了。这首歌曲可以分成两部分且有节奏不同音相同的特点,所以不是老师唱一句学一句,而是老师唱第一部分的第一句,学生唱第二部分的第一句,依次下去,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一特点,这一环节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在欣赏部分我的目的是拓展学生了解外国舞曲的风格,不过由于时间较仓促,电脑的音响效果较差,所以这部分有点没有尽兴的感觉。欣赏时是先完整听舞曲还是先分段听选择相应的情绪呢,哪种效果会更好,还有待在课堂上多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1、唱《我爱我的家乡》

2、创以自己的家乡为主题创编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深情、舒展地表达歌曲情感。

2、通过快乐的创编活动,加强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3、通过欣赏梨园戏、南音、提线木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在演唱中深情、舒展地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

在乐句中有十六分休止符,注意歌曲中休止符的唱法。

教前准备:

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

2、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材分析:

《我爱我的家乡》为一段体歌曲,由四个乐句和一个补充句组成,一、三、四乐句都是四小节,旋律简单易唱,第二句由六小节构成,演唱时不太容易换气,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在补充句中有两个十六分休止符,演唱时应该用“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另外,学唱歌词时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是中年级阶段,情感上更为丰富细腻,对于本课歌曲中蕴含的深意已能够体会。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能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从中领悟歌曲的主题“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家乡”。

设计理念:

《我爱我的家乡》是小学艺术第六册第五单元歌曲,本课从歌唱我们祖国大家乡,到歌唱自己的小家乡为线索,让学生会用悠长的.气息,自然地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并在此基础上夸一夸自己家乡风光特色,其目的是更进一步地唤起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音乐进教室。(背景音乐:《我爱我的家乡》伴奏音乐。)

播放课件:祖国的名胜古迹及美丽风光。

(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说一说

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了哪些好地方旅游?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几个同学的家乡去参观。

播放课件:珠穆朗玛峰、广阔的海洋、最大的宫殿、最长的城墙。(背景音乐《我爱我的家乡》)

师: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在我国西藏境内。

师: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什么?

生:中国的万里长城!

师:这是什么?

生:故宫。

师: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规模宏大,占地72平方米,建筑面积15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师:同学们,我国除了具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长的城墙、最古老的宫殿外,还有宽阔的海洋,它们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同学们请看。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壮观的景象后,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我们的祖国真美丽,我爱我们的祖国,我爱我的家乡。)

【设计理念:本环节多媒体的展示和教师的介绍,既是对本课教学的铺垫,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图片和音乐的结合,不仅让学生感受了歌曲旋律,还给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听一听

(1)出示课题《我爱我的家乡》,听教师范唱。

(播放课件)珠穆朗玛峰、广阔的海洋、最大的宫殿、最长的城墙。

师:刚才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啊?

生:珠穆朗玛峰……

(2)复听歌曲《我爱我的家乡》。

师:我们中国真是个好地方啊,当你看到我们的祖国有这么多世界之最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啊?

(3)再听歌曲,体会速度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打一打拍子,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速度。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欣赏为主线,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在感受歌曲《我爱我的家乡》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更多祖国文化,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3、唱一唱

(1)学生跟老师一起轻轻地哼唱旋律!

(2)学生自主学习歌曲。

(学生尝试演唱一些乐句,老师引导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3)跟琴完整演唱

教师要求:第一第二句连起来时注意“方”字唱2拍,要唱完整。第三句注意“那里有”有切分音符注意时值。演唱时注意有休止符号的句子,要有“声断气不断”的感觉。

(4)巩固练唱

a、学生跟伴奏演唱歌曲

师:这么美丽的国家,我们都很热爱她!故宫、长城...........我们生长在这样的国家,是多么的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来唱一唱我们家乡!

b、分小组接龙唱。

c、请个别同学领唱前四句,后2句同学们齐唱。

d、学生有感情演唱《我爱我的家乡》。

【设计理念: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歌曲学唱主要采用听唱法。课堂设计从感受歌曲旋律开始,首先让学生在倾听与感受中体验音乐给自己带来的美,唤起学生对祖国对家乡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感。再通过多种演唱形式练唱,为拓展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三、夸家乡

播放课件:泉州十八景、提线木偶和南音的视频

师:我们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家乡,学学家乡话...........

1.师先夸自己的家乡

2.生夸自己的家乡

3.学说家乡话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欣赏为主线,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学生的参与、师生互动。使学生认识更多家乡文化,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更进一步地唤起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美好情感。】

四、拓展延伸

1、幻灯片展示在泉州各大景点的相片

2、生自己介绍

3、师:其实我们都是泉州人,因为你们的爸妈参与的大泉州建设,为泉州做贡献,你们是泉州人是新泉州人。(小结)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自豪感。】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唱了中国的美,说了家乡的美。老师希望大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明天,把我们的祖国、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8

一、预设目标:

1、 引导幼儿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2、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初步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技能,知道用点头、拉手、抱一抱的动作表示友好。

3、 学说短句:* *是我的好朋友。

二、 重点与难点

重点:鼓励幼儿和老师、同伴一起参加音乐活动。

难点:初步学着用点头、拉手、抱一抱地动作来表示歌曲中“敬个礼、握握手

三、活动资源

小兔、小猴木偶;另外一位老师木偶表演;“找朋友”的录音磁带 ;幼儿有与同伴交流的经验

四、 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体验理解→内化迁移

五、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

1、出示小兔木偶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小兔)

小兔作哭状

师:“小兔,你为什么哭呢?”

兔:“我的好朋友--小猴不见了,我找不到他了,你们帮我找找吧!”(边说边把小猴的木偶放在木偶表演架的边上,以便让孩子们找到。)

师:“我们一起找一找吧!”

(小朋友帮忙找到了小猴。)

兔:“谢谢你们,我现在要去见我的好朋友了。”

(老师操纵木偶,边说边唱“找朋友”这首歌。)

师:“小兔,你唱的真好听,再唱一遍吧!”

(老师操纵木偶,再表演一次。)

二、体验理解

1、谈话

师:“小兔有好朋友,我也有很多好朋友,我和xxx是好朋友,我和xxx是好朋友。我知道你们也有很多好朋友,xxx,你和谁是好朋友?”(可以多请几个小朋友说。)

2、解决活动难点

师:“刚才小兔见到好朋友时,很有礼貌,你们看(老师再次演示木偶: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我见到好朋友的时候,也很有礼貌的(老师边唱边和另外一位老师表演,也可以请幼儿和老师配合。)”

师:“我知道,你们见到好朋友的时候,也很有礼貌的。”“xxx我知道你见到好朋友的时候也很有礼貌的,来做给大家看看!(可多请几个幼儿出来。)”

师:“小兔找到了好朋友,我,也想找我的好朋友了!”

(放音乐,老师完整地把整首歌曲表演一遍。可以请老师配合,也可以请小朋友配合。)

三、内化迁移

1、幼儿、老师一起找朋友

师:“找到了朋友,我可真高兴啊,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朋友吧!”

2、注意:

老师在做点点头、拉拉手、抱一抱的动作时,夸张一点,引起孩子的注意,当然,如果孩子不愿这样做,那也不强求。时间长短根据孩子当时的情绪或是兴趣,作适当的调控。

四、 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体验理解→内化迁移

五、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

1、出示小兔木偶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小兔)

小兔作哭状

师:“小兔,你为什么哭呢?”

兔:“我的好朋友--小猴不见了,我找不到他了,你们帮我找找吧!”(边说边把小猴的木偶放在木偶表演架的边上,以便让孩子们找到。)

师:“我们一起找一找吧!”

(小朋友帮忙找到了小猴。)

兔:“谢谢你们,我现在要去见我的好朋友了。”

(老师操纵木偶,边说边唱“找朋友”这首歌。)

师:“小兔,你唱的真好听,再唱一遍吧!”

(老师操纵木偶,再表演一次。)

二、体验理解

1、谈话

师:“小兔有好朋友,我也有很多好朋友,我和xxx是好朋友,我和xxx是好朋友。我知道你们也有很多好朋友,xxx,你和谁是好朋友?”(可以多请几个小朋友说。)

2、解决活动难点

师:“刚才小兔见到好朋友时,很有礼貌,你们看(老师再次演示木偶: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我见到好朋友的'时候,也很有礼貌的(老师边唱边和另外一位老师表演,也可以请幼儿和老师配合。)”

师:“我知道,你们见到好朋友的时候,也很有礼貌的。”“xxx我知道你见到好朋友的时候也很有礼貌的,来做给大家看看!(可多请几个幼儿出来。)”

师:“小兔找到了好朋友,我,也想找我的好朋友了!”

(放音乐,老师完整地把整首歌曲表演一遍。可以请老师配合,也可以请小朋友配合。)

三、内化迁移

1、幼儿、老师一起找朋友

师:“找到了朋友,我可真高兴啊,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朋友吧!”

2、注意:

老师在做点点头、拉拉手、抱一抱的动作时,夸张一点,引起孩子的注意,当然,如果孩子不愿这样做,那也不强求。时间长短根据孩子当时的情绪或是兴趣,作适当的调控。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

2、培育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要请同学们自己来组织、参与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请大家看课本,其中有摔跤、射箭、唱加油歌等五个部分的内容,这几个部分的内容都要求同学们与伙伴合作,共同来创造、来表现,比如摔跤,课本上规定了节奏X—∣XX∣X—∣X0∣,还规定了只能用56123五个不同的音,但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因此,就有多种可能性,就要看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如何了,例如:1=F2/4

5—∣55∣55∣50∣5—∣65∣6—∣50∣1—∣56∣1—∣50∣

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

1—∣66∣5—∣60∣

嗨嗨嗨嗨嗨

又如射箭,课本中只规定用X—∣X00∣X—∣X00∣的节奏,X—是表现箭飞出去的声音;X0是表现箭中靶的声音,现在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模仿,这就要动脑筋了,可能要用上许多非常规的演奏方法,这就培育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还要请同学们注意第21页的排成圈状的图片,这图片表明了活动的路线,但既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从加油歌开始,中间插入摔跤、射箭、歌唱、,最后在加油声中结束。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四组,大家共同商量设计活动如果进行,每个组里谁表现摔交,如何伴唱,谁表演,谁来用打击乐器伴奏,如何伴奏,谁表演射箭,谁来用打击乐器模仿其声音效果,如果模仿,谁来唱《那达慕之歌》,其他的人干什么,谁来唱加油歌,是固定还是不固定,一共要唱几遍等。

2、学生们分四组,相互交流、商讨,共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启发,但应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搞成千篇一律。

3、学生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4、综合四组的表演,即让四组的摔交、射箭、歌唱共同表演,拉拉队共同唱加油歌。

教学反思:

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有创新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10

由于开课时创造性地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听新闻,论新闻,使学生有较强的期待心理,学习兴趣陡增。

一、课中,趣正浓

巧设情境,让学生以“小探长查案”为主线学习探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整个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课堂精彩哪里来?学生精彩哪里来?我觉得巧妙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出彩”的重要原因。

千法万法,读是万法之大法。创设多种语境趣味读文,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让他们爱读书呢?在教学中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本节课的教学中,有让学生理直气壮地读: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让学生读出句子的画面,如: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还有让学生带上表情读第九自然段。并针对学生的表现恰到好处地点拨、指导,唤醒的是学生潜在的激情与能力

我们应当从学会只是转向教会方法,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扎实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注意听、说、读、写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教学中设计的论坛答记者问,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越大,他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像“杯弓蛇影、谈虎色变、闻风丧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类的词语也能随口说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课尽,趣犹存

最后在学生畅谈学文文的感受后进行小结颁奖,与课的开头相呼应,既评价了学生又总结了全课,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真是一举三得!

篇二: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指名朗读这段话,看看这一自然段更羸说了几句话?

2、用“﹏﹏”划出重点的词句。

3、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

联系前文中“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个“鸣”,更羸怎么知道它的声音很悲惨?引导学生结合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而体会出更赢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4、第二句还是说更羸看到和听到的吗?为什么?(小小组讨论)

(1)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在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句子意思理解“愈合”和生孤单失群”的意思。

(2)读了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3)出示练习“大雁飞得慢,因();叫得悲惨,因为()。”让学生用这种句式来说一说强调原话,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说说哪些是观察到的,哪些是经过分析得出的?

(4)再读这句话,现在你又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这两句的基础上,认识到任何分析、推测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使学生懂得更赢根据看到的、听到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的判断。

5、小小组重点讨论:更羸又是怎样进一步分析的呢?

出示训练题目:“大雁拼命往高处飞,因()掉了下来,因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交流。

6、说到底这只大雁不是射下来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声――吓下来的。所以我们要继续推理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心里会如此的害怕?

7、分小小组研究、交流;

可提示: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与它受到箭伤什么关系?

8、师小结: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之后,离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单失群、受尽痛苦;而这次它又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板书:遇到类似情况)――弦又响了,以为又会被箭射中,所以心里会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飞,结果伤口裂开掉了下来,成了一只惊弓之鸟。(板书:惊弓之鸟)

109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惊弓之鸟”的现象?

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在了实处。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我教得收放自如,学生学得很有兴趣,课堂气氛活跃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实而活。对于学生读书的指导还要多下些功夫,特别是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内容

1、歌曲演唱《大海啊,故乡》

2、欣赏合唱《渔家姑娘在海边》

琵琶独奏《大海啊,故乡》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达对歌曲《大海啊,故乡》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能背唱全曲。

2、通过欣赏比较琵琶版与合唱版《大海啊,故乡》,了解更多的演奏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情绪异同及音响感受的异同。

三、教学重点

能充分运用力度、情绪的变化,深情演绎《大海啊,故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生养自己的故乡,记得我们曾学过一首赞美故乡的歌曲,叫做——(我爱我的家乡)。那就让我们唱响这段美好的旋律,开始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吧。(复习歌曲)

二、欣赏《渔家姑娘在海边》

1、师:歌儿唱的真好,我们的祖国真的是幅员辽阔,我们身处于烟雨蒙蒙的江南,也有人生长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之滨,你听过南国海岛的汽笛声吗?你见过渔家姑娘在海边织网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带领你们跟随音乐走近大海,来欣赏《渔》。仔细听,在音乐中你能听到什么,仿佛能看到什么?

(欣赏歌曲)

2、师:请向大家描绘一下你所听所见所想的,好吗?(生发表意见)

3、师:海浪声轻拍沙滩,发出哗哗的响声,海上的汽笛声似乎在呼唤人们出海工作,渔家姑娘除了织网打渔还在沙滩上练武,因为当时他们还肩负着保卫海岛与外敌作斗争的重任,你能在欣赏歌曲时加入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情绪吗?(复听歌曲)

三、歌曲教学

师:听罢渔家姑娘的吟唱,似乎把我们带到了南国海岛,那歌声随着海风传到了远行的中国海员耳旁,勾起了他们满怀的思乡之情,于是作曲家望立平为电影《大海在呼唤》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歌曲《大海啊,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熟悉演唱这首经典老歌吧。

1、仔细聆听,听完后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速度怎样?(播放歌曲)

生:速度稍慢,深情地,舒缓地

2、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唱一唱,请你在有铃鼓标志的地方加入动作,可以拍手、拍肩、拍腿、捻指或其他动作。(跟范唱做动作)

3、经过了刚刚的拍一拍,你能告诉老师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吗?(三拍子)

三拍子通常给人以荡漾、抒情的感觉,刚刚我们也已经感受到了这是一首深情荡漾的歌曲,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用这首歌的'歌词来配乐诗朗诵了,你们准备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诵呢?(深情地、起伏荡漾地)

4、老师从你们的眼神中读到了深情,从你们的朗诵声中听到了游子的心声,请同学们把感情投入到歌声中去,让我们来学唱这首《大海啊,故乡》

跟琴学唱

a用wu模仿海风声模唱

4、这首歌曲中模仿游子声声呼唤的高潮部分在哪里?(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师:这两句的音与前两句的音相比怎样?表现了歌者情感怎样的变化?

生:音区更高,情绪越来越激动,不断升华,就像翻滚的海浪高过一浪。

7、师:那后半部分的演唱力度与情绪应该相应地有些什么变化呢?

生:更加强烈有力,情绪更激动些,才能表达呼唤的真切。

师:那好,让我们带着这些变化来再试试演唱这首歌曲。(复唱歌曲)

8、师:海风吹起了思念,海浪翻滚着呼唤,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加入一些模拟的海风和海浪声吧,让这首歌更加丰富,老师给你们设计了海风和海浪的声音节奏,你觉得哪一条更适合在“大海啊大海”这一处合唱。(出示节奏)

①××××××︱××××××︱②×—×︱×——︱

哗哗哗哗哗哗呜呜呜呜呜呜哗—哗呜——

9、跟音乐用领+齐或+领+合的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

四、欣赏琵琶独奏版《大海啊,故乡》

1、师:多少年过去了,这首歌曲一直被传唱着,还有人将它改编成器乐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另一个版本的《大》,你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吗?

2、师: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的,说说你的理由呢?(生发表意见)

师总结:不管哪个版本,都非常优秀地演绎出了这首作品浓郁的深情,但愿这美妙的旋律流入大海,也流入我们的心间,永不停歇。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12

一、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获得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本课音乐教学设计,围绕以情感为核心,以关爱为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

(2)设计理念:本课音乐设计以音乐体验、表现音乐情感为主线。采用互助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培养学生间相互交流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教材分析:歌曲《我的好妈妈》是一首活泼、欢快的中国儿童歌曲,歌曲描写了小朋友体恤妈妈劳动一天回家后的场景,意在表达孩子爱妈妈,关心妈妈的温馨情景、由于歌曲旋律线并不复杂,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训练孩子的歌曲与节奏的配合能力,脱离了以往枯燥的'2/4拍每小节拍两下手的节奏形式。虽然这组节奏并不难,但是与歌曲配合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演唱的同时还要拍打与歌曲时值并不相同的节奏,考验小朋友的思维和口手配合的能力。

(4)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学生还没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乐器演奏技能。理解力和判断力也处于最基本的状态。对于作品情感的把握全靠老师的逐步引导。与此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好奇心特别强烈。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团结合作能力,互助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能完整的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体会歌曲的情感,体验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感受音乐色彩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旋律模唱、乐器合奏、歌曲表现等多种活动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小组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从小关心他人,关爱父母,体恤父母劳动的辛苦,并为主动为他们着想,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音乐情绪,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音乐表现。全体同学都能够边打这组节奏边演唱。

四、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我的好妈妈”配合节奏演唱

五、教学准备

资源收集、录音机、电子琴、响铃、歌曲磁带、音像资料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1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三个班的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xx”和“xxxx”,感受音的长短,并且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2、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识。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声音创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情意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学期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本册教材内容有: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律动,创编等。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认识各种打击乐器,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渐渐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律动:要求学生配合音乐,跟老师示范,在技能训练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学重点: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教学难点: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本学期准备成立几个兴趣小组,如器乐、舞蹈、合唱等。

8、提优补差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

9、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快乐的音乐会》是一首具有民歌风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六声徵调式,一段体的分节歌。这首歌词曲结合紧密,级进、流畅的旋律不时的插入八分、四分休止符,使得旋律收放有度,极尽得意的炫耀了小乐手吹、拉、弹、唱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顿,歌曲活泼欢快,耐人回味,是一首让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

学情分析: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的声音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一个难点,节奏掌握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最后一句结束句容易和前面的一句相混淆,最后一个创编环节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够默契,教师应善于引导,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了解二胡、唢呐、小鼓的声音及演奏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音乐想象力与音乐创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体会快乐的情绪,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及民族乐器的音色,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 ××︱×× ××︱××

0×︱×

0‖节奏

教学思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活动强调学生的感受欣赏,自主探索和发现,大胆尝试和表现,学生自由讨论发现难题,教师适当介入等,围绕“欣赏感受,理解学习,自由探索、尝试——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提升经验——充分表现”这一思路展开活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师生问好歌》上课

2、师: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首先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一起来演唱一首《唢呐配喇叭》

(设计意图:教师简短的几句话,让学生倍感亲切,随音乐律动环节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进入课堂,也为老师的导语作铺垫。)二.闯关游戏,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刚才这首歌里分别讲的是哪两个乐器?(唢呐和喇叭)它们的声音好听吗?(好听)音乐王国里即将举办一场快乐的音乐会,有很多乐器参加,听说唢呐和喇叭中间的一个也会去,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呢?(想)不过有个条件,谁能顺利地闯过三关,便有机会获得音乐会的门票,大家有没有信心闯关?(有)

(1)一起来看第一关(出示课件)请大家仔细听这是哪一个乐器发出的声音?生:有的说唢呐、有的说喇叭

师:到底是哪一个呢?我们来观察一下它是长的还是短的?

生:长的,是喇叭

师:对了,谁能模仿一下喇叭演奏方式?(学生模仿)师:非常棒!你听老师模仿的像不像?

24 ××

××︱×× ××︱×× 0×︱× 0‖

嘀嘀哒哒

嘀嘀

哒哒哒哒得儿喂

能不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的模仿出喇叭的叫声?注意是非常跳跃的(学生模仿)

好,第一关顺利闯过!

(2)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关

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课件)生:鼓

师:哦!原来是小铜鼓的声音!谁来模仿一下小铜鼓的声音?(学生模仿)

师:听老师是怎样模仿的?

24 ××

××︱×× ××︱×× 0×︱× 0‖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得儿喂

注意小铜鼓的声音是非常有弹性的.

能不能按这个节奏把它模仿出来?(学生模仿)恭喜大家,第二关也顺利闯过了。(3)一起进入第三关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这个声音是哪个乐器发出来的?生:二胡

师:二胡又叫小胡琴,让我们一起来模仿胡琴的演奏方法(左手按弦,右手握弓),听听老师是怎样模仿胡琴的声音的。 24 ×× ××︱×× ××︱×× 0×︱× 0‖

扭扭嗞

扭扭

得儿喂

注意胡琴的.声音是非常连贯的。

能不能按这个节奏把它模仿出来?(学生模仿)

(设计意图:此节奏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通过对小喇叭、小鼓、小胡琴的认识,从而延伸到节奏,这样既解决了重点、难点,又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后面歌曲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师:好,三关顺利闯过,我们这就去参加这场快乐的音乐会(大屏幕出示课题--《快乐的音乐会》)

三、歌曲学习

1、看《快乐的音乐会》FLASH,感受歌曲。

2、看歌词、跟着老师有节奏地念第一段歌词注意:①儿化音的处理

②“咦”的时候,脸上表情应该怎样③“的”在歌里要读di

3、请一个学生上来当小老师,教念第二段歌词,如出现问题再指导解决

4、师:第三段歌词全班一块来解决

(学生自己齐读第三段歌词,如有问题再指导解决)

5、老师教念结束句歌词

提问:结束句的歌词与第三段最后一句的歌词哪里相同?哪里不同?生回答:两句歌词的字是一摸一样的,但读法不一样,结束句的第二个“蹦”字要读的时间长一些。

师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歌词,对比这两句歌词。

6、师:好,同学们,请跟着老师一起来学唱这首歌的第一段,老师一句,你们一句.(学生学唱)

7、第二段歌词请学生自己填唱,老师弹一句,学生填唱一句,如有问题师及时纠正。

8、师:同学们,你们做的不错!请照这样的方式把第三段歌词填唱,但我们要男女生PK赛,男生先来。

9、师教唱结束句,并用手势注明音高的区别。

10、用接龙的游戏,请学生和老师配合,学生填唱“得儿喂”

11、师:好了,现在三段都学完了,这里面出现了两个神秘小嘉宾,它们是谁?(小狗和小猫)它们的情绪是高兴还是悲伤呢?(高兴)那让我们带着它们这种快乐的心情一起来唱一唱吧(跟着课件一块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学唱的方式,使单调的练习多样化,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编动作师:同学们,现在分成三组,分别是胡琴组、喇叭组、铜鼓组,我们来分角色演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一边演唱一边做动作。哪位小朋友愿意到舞台上来带领你们组做动作呢?(各组选两位代表上台)(设计意图:通过该环节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并带上小动物的头饰,激发其表演兴趣。)

五、创编歌词

1、师: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的精彩演出博得了小狗小猫的阵阵喝彩,还有一些新朋友也想为小狗小猫带来了精彩的节目,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你们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小提琴、法国号、电子琴的图片)

请学生说出这三个乐器的名称。

2、师:回答得真棒!你们能模仿这三个乐器演奏的姿势吗?(学生模仿)

师:让我们来看看你们模仿的对吗?(课件出示三个乐器的演奏姿势)

3、师:想一想这三个乐器分别会发出什么声音?请学生自己用象声词模仿一下,师做总结。小提琴

(吱扭扭)电子琴

(叮叮咚咚)法国号

(嗡巴巴)

4、师:好,现在就让我们用新的乐器为刚才这首歌曲编上新的歌词,孩子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做好了)(课件播放《快乐的音乐会》伴奏,课件出示新编配的歌词。)

六、课堂小结

师: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下课的时间又到了,让我们演奏着自己的乐器结束本堂课吧!(播放《快乐的音乐会》)

板书设计

标签:教学 小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