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音乐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精选15篇

音乐2.85W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音乐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精选15篇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

活动由来

幼儿园的孩子们经常吃鸡蛋,大班的孩子有时还会经常比比咱俩的鸡蛋谁的大,而且我们班的孩子在美术区活动中还做过蛋壳画。孩子对鸡蛋并不陌生。在表演区中幼儿有时也会模仿公鸡的叫声。在前两天的活动中我有意播放母鸡下蛋的声音,让幼儿模仿,并要求他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搜集相关的资料,听听母鸡下蛋的声音,看看母鸡下蛋的样子,为今天的教育活动做好前期准备。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唱歌曲,能够看图谱有节奏地念诵“大母鸡”的叫声(十六分音符),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难点)

2.在老师启发下有意识地观察图片,通过动作尝试记忆歌词。(重点)

3.能认真听音乐,并愿意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听过母鸡下蛋的声音。

物质准备:教学图片4张,节奏图片8张,背景音乐;鸡蛋小的4个,大的一个;钢琴;节奏棒与幼儿人数同;响板、三角铁各占幼儿人数一半。

活动过程

幼儿坐好后教师也坐好,教师不讲话,等待幼儿安静。播放母鸡下蛋的声音,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

师:你们谁能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呢?幼儿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

1.听《大母鸡》的音乐伴奏,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1)听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着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听音乐做自己想象的动作。)

师:“这是一段什么样的音乐?你是什么感觉?”

幼:“开心的音乐”、“欢快的音乐”。

师: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看谁来了?教师播放音乐《大母鸡》,同时出示一只母鸡的图片,引起幼儿注意。

师:“快看,母鸡干什么呢?”

教师出示鸡蛋(4个小的,1个大的),让幼儿从视觉上感知到母鸡下蛋了,但大小不一样,引导幼儿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

教师再根据鸡蛋的大小出示节奏图谱,让幼儿念诵节奏谱1:咯咯咯咯哒,节奏谱2:咯咯咯咯哒,使其感受十六分音符的速度。继续引导幼儿念节奏谱3:咯哒,咯哒,节奏谱4:咯咯哒,让幼儿充分感受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不同,体会其中的乐趣。幼儿先按照节拍说,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边打节拍,边看图谱,边说歌词。也可以让幼儿试试按照节奏说,尝试用节奏棒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和节拍的特点,从而做到难点前置。

(2)听音乐并看图。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呀,是谁这么开心呀?大母鸡在什么地方呀?”

幼:“母鸡在草地上。”

师:母鸡在草地上干什么呢?

幼:“母鸡在下蛋。”

师:“下了这么多蛋,母鸡特别高兴,它怎么表现的?”

幼:“母鸡在唱歌。”

师:“咱们看看母鸡下了多少个蛋?蛋是什么样的?”

幼:“鸡蛋又大又多。”

2.幼儿学唱歌曲。

(1)老师指图慢速范唱。(第一遍。)

(2)老师边做动作边原速范唱。(第二遍。)

师:“刚才老师唱了一首大母鸡的歌,你最喜欢哪句?”

(3)幼儿学念歌词

师:“我们一起来念念歌词。”(幼儿第一遍。)

(4)幼儿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能不能跟着好听的音乐把这首歌完整地唱一遍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第一遍试唱。)

师:“第一组的小朋友很好,第二组的小朋友要加油哦!我们再来一次。”

希望小朋友耳朵要听琴,用好听的声音演唱。(幼儿唱第二遍。)

教师播放《大母鸡》的音乐,幼儿自由找同伴尝试演唱,可以用响板或节奏棒帮助模仿大母鸡的叫声。

3.启发幼儿通过图片或动作尝试记忆歌词。

(1)用遮图的方式考考幼儿。

师:“今天学的歌你们会了吗?”“那咱们玩一个捉迷藏的小游戏:老师把一张图片遮起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不看那张图片也能把歌唱完整。我们来试试啊?”

师:“真不错,现在我请男孩子来试试。”

男孩子和女孩子交换,比比哪组唱得好。(幼儿第三遍。)

(2)启发幼儿用图片或动作来记忆歌词。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师:“谁能给这首歌曲编动作呢?”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幼儿在琴声的伴奏下,尝试按歌词编动作,继续记忆歌词。(幼儿第四遍。)

(3)小结:“我们可以用看图片的方法记住新歌,也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来提醒自己记住新歌。”

(4)幼儿选用一种方法记忆并演唱歌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选一种方法来演唱这首歌,可以选图片也可以选动作。现在小眼睛闭起来想一下,想好了只要坐好,老师就知道了。”

(5)咱们试试男孩子和女孩子对唱好吗?男孩子先唱有词的句子,女孩子唱“咯咯咯咯哒”的句子,然后再换过来。幼儿尝试。(幼儿第五、第六遍)幼儿分成两部分,如十人拿响板,十人拿三角铁伴奏,让幼儿体会乐器的不同。教师把幼儿的演唱录下来。

4.听音乐做游戏,再次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幼儿听着自己演唱的歌曲,与老师一起做动作走出教室。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大母鸡,开心地唱着歌到外面去玩一会儿吧。”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2

设计意图:

一天,有个孩子带来了皮影,舞蹈《俏夕阳》的光盘。大家在欣赏了这个节目后,为老奶奶和小朋友的表演喝彩,同时对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组织了“快乐皮影人”的创造性韵律活动,以创造性地进行艺术化的表现,并培养幼儿对身边事物的敏感性。乐曲《快乐皮影人》是根据春节联欢晚会舞蹈节目《俏夕阳》的音乐改编而成的,幽默、滑稽,具有民族特色。由于原来的乐曲节奏较快,缺乏变化,不适合幼儿表现,因此我将乐曲改编为ABA结构,将B段乐曲的各乐句后半句处理成停止旋律并出现锣及木鱼的节奏型。为幼儿随乐创编表现皮影人的造型动作提供自由空间。由于幼儿对皮影戏缺少经验,活动前我让他们观看舞蹈《俏夕阳》和皮影馆的录像,让他们模仿图片上的皮影造型,操纵皮影人进行造型表演等,这些经验准备为幼儿创编造型提供了条件。另外,A段乐曲中皮影人入场的动作已在第一课时完成,在这个活动中,我重点让幼儿尝试独立造型,并借助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变化方位,创编B段乐曲中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目标:

1.理解并能用动作表现作品的ABA结构。

2.能变化方位创编B段音乐中皮影人的各种造型动作。

3.在音乐旋律停止、出现节奏型时,能够迅速控制自己的身体并做出有创意的造型。

4.初步了解皮影戏的特点,产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准备:

1.《快乐皮影人》音乐磁带,一块长白布,一盏太阳灯。

2.幼儿观看过皮影表演以及皮影动画片,观看过舞蹈《俏夕阳》VCD,了解皮影戏的特点。

3.熟悉A段音乐并探索过A段乐曲中皮影人入场的各种动作。

过程:

一、随A段音乐做“皮影人”排队进入活动室

二、自主探索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一)欣赏B段音乐,引导幼儿表现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1.欣赏B段音乐。

师:听,喇叭吹起来了。皮影人要干什么了呢?仔细听。你觉得在这段乐曲中皮影人在干什么?

幼:皮影人在跳舞。

幼:皮影人在玩。

幼:皮影人在摆造型。

幼:好像在敲鼓。

幼:皮影人在表演节目。

幼:皮影人出场了。

2.边听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各种样子。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把自己的想法用动作表现出来。

(幼儿随着音乐自由表演,有的幼儿挥动双手表现皮影人在跳舞:有的幼儿双手十指上下摆动表现皮影人在敲鼓:有的幼儿滑稽地表演皮影人头和手向前一伸一缩的样子,并在音乐出现“镗”时停住,摆出一个造型……)

3.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一个幼儿的造型。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个小朋友的动作特别合拍,我们请他上来表演给大家看看。

(播放B段两小节音乐,请该幼儿随着音乐表现自己创编的造型动作。)

师:这位皮影人在表演什么?

幼:在摆造型。

师:你们觉得他表演得怎么样?

幼:造型动作特别好看。

幼:他的造型动作和音乐很合拍。

师:我们再来看看他是在乐曲的什么时候停住摆造型的。

(教师哼唱乐曲,该幼儿随着音乐再表演一遍。)

幼:在音乐出现锣声的时候停住摆造型。

幼:在音乐没有旋律、出现“镗”的时候。

4.边听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动作造型。

师:现在请大家来试试,在乐曲出现“镗”的时候停住并摆造型。

(幼儿边听B段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动作造型,教师有意识地用体态语提醒幼儿在旋律停止、出现节奏X X X | 0 X X| 时停住并摆造型。)

师:现在谁来表演给大家看看?

(播放B段两小节音乐,请几名幼儿随着音乐展示自己创编的造型动作,其余幼儿模仿他们的造型动作。)

5.变化方位创编各种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师:大家看这位小朋友是站着造型的。除了站着造型,皮影人还可以怎么造型?

幼:蹲着。

师:谁来试试蹲的造型?

(一幼儿上来展示蹲的造型。)

师:谁再来摆个站的造型?

(一幼儿上来展示站的造型。)

师:大家看这三个皮影人,一个是站着的,一个是半蹲的,一个是蹲着的,造型有高有低。

(教师用手势请站立前倾的幼儿留下,其余两个幼儿回位。)

师:大家看,他的造型是身子向前倾的。皮影人除了身体向前造型,还可以怎么造型?

幼:向后。

幼:向上。

幼:向下。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让他们上来分别展示身子向后、向上、向下的造型,并用夸张的动作加以模仿。)

师:皮影人造型时身体方向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捕捉到一个幼儿的手臂是弯曲向下造型的。)

师:瞧,他的手臂关节很灵活,是弯曲向下造型的。手臂除了向下造型,还可以向什么方向造型?

幼:向上/向前/向后。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手臂弯曲向上、向前、向后的造型。)

师:除了手臂关节,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关节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幼:脚部关节。

师: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和幼儿摆动脚尖做出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的造型。)

师:还可以利用什么部位的关节?

幼:膝盖。

幼:脖子。

幼:手腕。

幼:大胳膊。

幼:胯。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启发他们摆弄各个关节做出不同的造型。)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找个空位置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动作,注意运用身体的各个关节向不同方向造型。

(幼儿自由摆造型,教师巡回指导,积极评价幼儿的动作。)

6.随乐创编各种皮影人造型动作。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要利用各个关节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播放四句乐曲,幼儿随乐造型。)

7.合着音乐完整地创编B段造型动作。

师:现在我们要完整地合着音乐来玩一玩,注意要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幼儿合着B段音乐完整地创编造型动作。)

(二)欣赏A’段音乐,引导幼儿表现皮影人走回去的动作。

师:皮影人的造型表演结束了,真精彩。现在皮影人准备回家了。

(放A’段音乐,幼儿排成一排,合着音乐节奏做皮影人走回去的动作。)

三、游戏:快乐的皮影人

1.师幼一起随音乐完整表现皮影人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将皮影人的游戏完整地玩一遍。请小朋友排成两排。每一位皮影人准备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出场动作。

(幼儿完整地游戏一遍。)

2.观看表演。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块长长的布,这块布加上灯光就是我们皮影人的小舞台了。刚才小朋友的造型很棒,有高有低,身体有向前也有向后的,还利用了身体的每一个关节。下面谁来试一试到小舞台上表演皮影戏?

(四个幼儿上台表演。)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几位小朋友的影子特别好看,也特别有趣。这是因为他的动作幅度大,特别夸张(教师边评价边配上夸张的动作)。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将皮影人的游戏完整地表演一遍。

(幼儿分组上台表演。)

延伸活动:

在日常游戏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皮影人的各种动作及合作造型。

评析: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3

大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虫虫环卫队

一、主题来源和活动思路

虫虫们都很爱清洁,他们喜欢吃嫩嫩的青草,喜欢喝甜甜露水。如果草地被弄脏了可不好啊。你看,他们每人都捡了一大袋的垃圾,正准备送到垃圾站呢!小朋友也要爱清洁呀,请把垃圾放到垃圾桶而且别忘了垃圾分类呀!

二、主题目标

1、学唱歌曲《虫虫飞》感受和复习各种节奏类型。

2、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认识书上的各种飞虫,理解基本的分类常识,喜欢各种身体的模仿动作。

3、帮助幼儿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

三、活动准备

1、道具(指偶、音符卡)

2、乐器类(沙锤)

3、儿歌《虫虫飞》虫虫飞、虫虫飞,飞到南山吃露水,露水吃不到,回来吃青草。

四、活动过程

1、原地上肢动作:跟随音乐,在老师的带领下,做动作。动作要点:第一句:“虫虫飞、虫虫飞”、做虫儿飞动的手势。第二句:“飞到南山吃露水”须知探头吃露水的姿势。第三句:“露水吃不到”,做摇头,摆手动作。第四句:“回来吃青草”须知握拳手放嘴边啃食青草的动作。

2、原地站立动作:请小朋友两人一组,在老师的带领下重复上述动作的表演。动作要点:第一名身体可晃动做飞舞的动作,第二句时,加入脚下小碎步,第三四句,同原地动作。

3、创意动作:问问小朋友虫虫除了飞,还可以须知什么动作,比如:虫虫爬、虫虫转、虫虫扭等等。老师和小朋友一边唱一边须知创编动作。

4、道具活动:指偶游戏,每人一个指偶,老师演唱歌曲,小朋友戴着指偶飞到不同的地方吃露水。

5、乐器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请小朋友用沙锤打出儿歌的节奏型。

6、乐理认识——十六格游戏

五、延伸活动

1、请小朋友把书上虫虫的垃圾袋和对应的垃圾桶连线。

2、请家长问问小朋友自己家的垃圾应该放到哪?每天是谁在收垃圾啊,还可以带小朋友一起去户外看一看垃圾分类箱,讲讲垃圾为什么要分类放?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4

一.设计意图

根据《纲要》中艺术领域方面的目标,要求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还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依据这些目标,我为大班幼儿设计的这个音乐活动主要从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入手,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歌唱技能,同时让幼儿感受到歌曲优美的旋律和美好的意境,给幼儿美的体验。

二.分析教材

教材的两个特点:

(1)这首歌曲虽然有两段歌词,但主题突出,内容浅显易懂,歌词中句式多次重复,刻画了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且大班幼儿掌握歌词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地提高,他们可以较完整、准确、快速地掌握歌曲的歌词。

(2)整首歌曲旋律优美、舒缓,相连的各个小节之间没有大的跨度,因此幼儿在音准的把握上应该没有什么难度。这首歌曲的难度就在于,弱起小节和休止符的掌握。在节奏表现能力方面,大班幼儿对歌曲中的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已掌握得较好,甚至能够较好地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另外,歌曲中有很多连音符号,这就要求声音要保持连贯、延续,就必须要用较长的气息有控制地均匀持续冲击声带,这对幼儿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制定目标

从大班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来看,这时期的幼儿对歌词的听辩、理解、记忆的能力已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多数幼儿都能比较自如地把握常见的幼儿歌曲的节奏;在适宜的音域范围内,一般幼儿都能基本唱准曲调。因此,从幼儿能力和歌曲特点两方面考虑,我确定本次音乐活动的目标有个:

(1)感受歌曲的优美与舒缓,学习用较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演唱时适时换气,注意唱准休止符,并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弱起小节的唱法。

(3)能感知歌词所表现的美好意境,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和意义,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附:歌曲

画太阳

1=F2/4张春明词

王梦灵曲

(3 5 ||:6 6 66 3 | 61 2 | 3 3 33 1 | 60 | 5 61 2 | 35 5| 2 30 2 | 1-)| 55 5 | 53 | 6 60 3 | 5- | 11 1 | 16 |

1山里的 孩子 画太阳,总爱把山鹰

2城里的 孩子 画太阳,总爱把鸽子

3 20 1 | 20 | 55 5 | 53 | 2 20 1 | 6- | 5 61 2 | 35 |

上,海边的孩子 画太阳,总是把海燕

画上,草原的孩子 画太阳,总是把骏马

2 30 2 | 12 3 | 5- | 52 3 | 5- | 53 5 | 6 60 3 | 21 2 |

画上。 画太 阳画太 阳啊画太阳啊

画上。

3 30 1 | 60 | 5 61 2 | 35 5 | 6 60 3 | 5- | 5- | 5 61 2|

画太阳画出了 心 中的 向往,画出了

35 5 | 2 30 2 | 1- | 10 ||

心中的向往。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5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十分喜爱魔术表演,为此我选择了《魔术师圆舞曲》来设计、组织活动。这是一首三拍子的圆舞曲,为AAB结构,是比较清晰的主题再现性作品。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很容易通过动作体会两段歌曲的不同性质以及乐段的变化。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三个活动目标,其重点是感受音乐的节奏,能随音乐完整表演魔术师变魔术的过程。经过分析,我觉得该活动的难点是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在进行完整表演的基础上创编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环节一,以提问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唤起幼儿的经验,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环节二,通过让幼儿观看魔术师的表演和简单形象的图谱,理解音乐的结构。环节三,增强幼儿的听觉感受。在活动中,整理帽子的音乐是音乐结构变化的关键,变出花的音乐明显区别于A段。教师通过游戏的口吻让幼儿找到音乐的关键之处和乐段之间的差异。环节四、五,完整练习,进行表演。这个环节需要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整个表演的过程就是幼儿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过程。环节六,在完整表演的基础上创编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这个环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可充分调动已有经验尽情表现,同伴相互学习也在这个环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目标:

1.感受乐曲的三拍子节奏和AAB的结构。

2.创编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表现魔术师神奇、幽默的表演特点。

3.体验与教师、同伴一起表演变魔术的乐趣。

准备:

1.音乐,帽子(里面粘好拉花)。

2.幼儿观看一些魔术表演,感受魔术师神奇、幽默的表演特点。

过程:

一、谈话:我看过的魔术表演

师: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是怎么样的?

幼:我在电视里看到过,本来一个硬币在一个杯子里,魔术师一变就到另一个杯子里去了。

幼:我看到有一个活人躺在箱子里被魔术师变没了。

幼:我看到魔术师拿了顶帽子,从帽子里一会儿变出花,一会儿变出鸽子,一会儿变出糖。

师(小结):魔术表演很神奇。魔术师有很多道具。在不同的魔术表演中,魔术师施魔法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教师回应幼儿时,尽可能引导幼儿回忆魔术师施魔法的不同方法,为创编动作作铺垫。)

二、视觉感受:魔术师做了什么

1.完整欣赏教师随乐表演的魔术,初步感受音乐性质和肢体动作。

师:刚才魔术师在表演的时候做了哪些事情?请你用动作来表现一下。

幼:把帽子戴在头上,转来转去。

师:整理帽子。

幼:把花拉出来。

师:从帽子里变出了花。

幼:用手在空中抓了几下放到帽子里。

师:施魔法。

幼:把帽子翻过来,翻过去。

师:让观众检查帽子。

(根据幼儿的回答,师幼一起练习个别幼儿所表现的动作3~4次。)

师(小结):原来魔术师做了整理帽子、检查帽子、施魔法、变花、谢幕等动作。(教师边说边出示图谱。)

2.再次完整欣赏魔术表演,初步理解乐曲的AAB结构。

师:请再看一次魔术表演,你能看出魔术师变了几次才把花变出来吗?

幼:变了两次。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因为魔术师给我们检查了两遍帽子。

幼:因为魔术师抓了一次魔法到帽子里,可是没有变出来,后面又抓了一次魔法,这次就变出来了。所以,是变了两次把花变出来的。

幼:我是看图片的,前面的两遍是一模一样的,第二遍以后就变出花了。

师(小结):你们的眼睛真亮。魔术师需要整理帽子、检查帽子、施魔法两次才能把花变出来。(教师边说边引导幼儿看图谱。)

三、听觉感受:魔术师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动作

1.交代任务3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名小小魔术师,也来表演这个变花的魔术。要做好魔术师有一个小小的秘诀,请你们找一找音乐中整理帽子的音乐和变花的音乐。

2.完整欣赏音乐,听到整理帽子的音乐就摸摸头。

3.再次完整欣赏音乐,听到整理帽子的音乐就摸摸头,听到变花的音乐就挥挥手。

四、完整练习:学做魔术师

师:你们都已经学会了这两个秘诀,现在就请你们来当魔术师。

1.跟着音乐和教师一起完整表演,注意倾听整理帽子的音乐和变花的音乐。

2.看图谱,在教师的简单提示下尝试随乐完整表现。

五、综合表现:我是小小魔术师

运用魔术帽,跟着音乐完整表现魔术师变魔术的情境,准确地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师:现在我们要用上魔术帽了,你们知道帽子里的秘密吗?(教师示范如何将魔术帽里的拉花拉出来)。拿到帽子后,自己先试一试能不能很快地将花拉出来。

六、创编活动:设计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

1.创编施魔法的动作。

师:刚才你们说看到过很多不同的魔术表演,魔术师施魔法的方法也有很多。我们刚才用了用手抓、放的魔法,还有其他施魔法的方法吗?请你们来试一试、做一做。

幼:用嘴将魔法吹进帽子里。

幼:把帽子翻过来,用手把魔法压进去。

幼:用手指当魔术棒,把魔法转进去。

(幼儿回答后,教师将他们的动作进行提升,转化成三拍子的动作让他们学习。)

2.用自己创编的施魔法动作完整随乐表演。

延伸活动:

1.可进行第二课时,让幼儿进行合作表演。

2.可选取两至三种乐器进行打击乐的活动。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6

活动目标:

⑴.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⑵.熟悉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⑶.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活动准备;

⑴.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⑵.磁带.录音机。

⑶.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⑷.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Ⅰ.组织问好。

⑴.教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⑵.练声:《我是小小茶壶》.《山谷回音真好听》

⑶律动:《手碗转动》.《喜洋洋》

 Ⅱ.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吗?”(漂亮)“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鲜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她是藏族来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长.腰上还有五彩腰带)“哦,原来是从她的衣服上看出来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吗?”(想)“那我们就先来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听听藏族的歌`````````

 Ⅲ.欣赏《北京的金山上》⑴.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⑵.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⑶.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⑷.小结:“刚才小朋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Ⅳ.学习基本工作。

⑴.“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习一下藏族舞蹈。

①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③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Ⅴ.学习舞蹈。

⑴.幼儿完整学习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吗?”(好)

⑵.幼儿随着音乐跟老师表演舞蹈。

Ⅵ.小结舞蹈

今天我们班小朋友学了什么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么呀,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Ⅶ.总结:

⑴.除了藏族以外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那些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们大(1)帮的小朋友帮他们画几件漂亮的衣服,你们愿意吗?(愿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来装饰各民族服装。

 Ⅶ.评价幼儿作品。

来,举起你们给那些兄弟姐妹画的衣服来看看,画得真漂亮呀。我们把你们给民族娃娃画的衣服,送到天安门去给他们,好吗?(好)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7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准附点和休止符的节奏,能边唱边与同伴开展“搭高楼"的游戏。(重点)

2.能判断输赢,并大胆创编动作有节奏地表现“搭高楼”及“哩哩哩,恰恰恰”的说唱节奏。(难点)

3.体验与同伴合作创编动作玩躲闪和模仿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有玩模仿动作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发音练习,学唱并用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的乐句

1.教师与幼儿运用分句模唱的方式,学唱“哩哩哩、恰恰恰”的乐句,掌握附点及空拍节奏。

2.教师完整示范,幼儿学唱此乐句,引导幼儿倾听并唱出附点及空拍节奏。

3.鼓励幼儿创编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学习完整演唱并表现搭高楼的方法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提问:歌曲中除了唱到哩哩哩、恰恰恰,还唱了什么?是怎样数高楼的?

什么是层层叠叠?我们怎样用小手来表现层层叠叠的高楼?

2.教师选择幼儿有代表性的搭高楼的方法,带领幼儿边学说念白部分边用动作表现,掌握歌词及节奏。

3.幼儿与教师一起边完整演唱歌曲边有节奏地做动作。

根据幼儿演唱过程中的问题,重点引导幼儿唱出附点及空拍节奏,及边说念白边有节奏地表现搭高楼。

掌握同伴合作搭高楼的方法,并边唱歌曲边开展游戏

1.两名教师示范搭高楼的方法。

提问:我们是怎样搭高楼的?什么时候拍伙伴的手?

2.教师与一名幼儿互动尝试搭高楼的方法。

强调规则:用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的手,拍到就赢了;没拍到时躲闪成功的小朋友就赢了。

3.请两名幼儿示范游戏,同伴评价,再次明确游戏规则。

4.幼儿两人一组,边说边有节奏地练习搭高楼的方法。

5.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合作玩搭高楼的游戏。

(1)幼儿坐在座位上玩游戏,教师重点评价演唱是否清晰及随音乐旋律有节奏地做动作、配合游戏的情况。

(2)幼儿围成里外圈开展游戏,重点指导幼儿学习交换游戏伙伴的方法:里圈的小朋友听到前奏时,边走边拍手按逆时针走到下一个同伴面前继续游戏。

丰富游戏玩法,同伴合作边唱边玩游戏

1.教师示范游戏,幼儿观察并伴唱。

提问:我们的游戏有什么变化?

小结:谁赢了谁就做带头人,创编新的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另外一名小朋友学他一起做。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各种不同的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唱词,并请个别幼儿分享、带领同伴练习创编的动作。

3.幼儿边演唱歌曲边与同伴合作游戏。

教师重点评价幼儿的演唱情况及两人游戏时分辨输赢创编动作的情况,提醒幼儿按节奏换游戏伙伴循环开展游戏。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在音乐区随音乐伴奏边演唱边合作游戏。

2.游戏熟练后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高楼的节奏。

活动评析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依据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的理念和《纲要》中“在音乐等艺术活动中,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然、真切地表现内心的感受和体验”等思想,本活动采用“歌唱活动从动作开始”的设计思路,将活动设计为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使幼儿既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又在无痕的学习中学会演唱。

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层楼、二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

本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玩中学,在游戏中享受演唱歌曲的快乐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获得新经验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采用“难点前置法”,巧妙地将“哩哩哩,恰恰恰”中的附点、休止符等节奏与发声练习相结合,引导幼儿边演唱边做动作,体验演唱的乐趣。其次,教师将歌曲《数高楼》中的念白部分设计为同伴“拍手躲闪”游戏,并在念白“层层叠叠是高楼”之后加入一段间奏12.435l111 |,为幼儿提供了演唱和判断输赢、创编动作的时间。由于演唱歌曲是开展游戏的需要,因此吸引着幼儿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中乐此不疲地演唱,使传统教唱的音乐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

2.做中学,在创编动作中激发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美国教师约翰·马丁·费尔拉德提出:应该关注儿童的自然游戏中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发明自己的身体动作边游戏边唱歌,在动作中感知音乐的节奏,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迁移个人经验创编动作——分享、吸纳同伴动作——独立、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方法,循序渐进地积累和丰富幼儿动作经验,使幼儿获得了更多自主探索、自主表现的机会。教师既要敏锐捕捉幼儿富有个性和趣味性的动作,引导其大胆展示分享个体经验,并适时、适宜地给予提升,又要关注创编、表现有困难的幼儿,不断提升幼儿感受音乐、创编动作的节奏感和美感。

3.合作中学,在同伴交往中体验游戏的愉悦

音乐是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手段。活动中依据歌曲中我和弟弟的角色,设置两人搭高楼的游戏情境,以同伴游戏贯穿活动始终,使幼儿在交往中充分感受被邀请、回应的快乐和满足,在高密度的互动中增加幼儿互相观察、互相欣赏、共同合作的机会。

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同伴游戏设置为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幼儿面对面玩游戏,以熟悉同伴交替伸手搭楼、正确判断输赢等基本游戏规则;第二个层次为双圆交换同伴玩游戏,队形的变换增强了同伴交往的广度和密度,体验到与不同伙伴开展游戏的乐趣;第三个层次为同伴模仿游戏,幼儿根据游戏结果快速确定创编者与模仿者的角色,赢者即兴创编动作,同伴则跟随模仿,使同伴间不断获得合作掌控游戏、创新不同动作的成功体验。

附:游戏玩法

教师采用幼儿创编的适宜动作,引导幼儿两人一组随音乐边唱边有节奏地做出“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在念白部分“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时,两人边念歌词边按节奏由下往上依次交叉搭手,手心压手背做搭高楼的动作;当念到“层层叠叠是高楼”的“楼”时,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同伴的手,拍到了即为赢,如果没有拍到,快速躲闪成功的幼儿为赢。赢的幼儿要创编念白之后的“哩哩哩、恰恰恰”乐句的动作,输者进行模仿,同伴继续游戏。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8

[活动内容]小狗抬花轿

设计意图:

《小狗抬花轿》的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是一首生动活波,富有情趣,并深爱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因此,我选择了这道儿歌让幼儿的表现力、肢体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使幼儿的表现力、相象力和创造力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幼儿想说、敢说、积极说。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和感知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歌曲。

2、尝试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3、乐于与同伴合作表现,体验参与音乐活动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3难点:2

[活动准备]

图片、头饰、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轿图片,引起课题。

师:看,这是什么?在哪见过?

二、欣赏图片,熟悉理解歌词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要讲给小朋友

们听,小朋友们要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待会儿老师要问小朋友问题噢!教师边放图片,边讲故事。

师:有几只小动物抬呢?(八只小狗抬花轿)

师:花轿里坐着谁?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呢?(老虎坐

轿把扇摇)

师:“哎呦”?咦,好像是小狗的声音,怎么了呀?我们现在去看看?

观察图片,请幼儿说说小狗怎么了?(一只小狗跌一跤,老虎狠狠踢一脚)

原来,小狗不小心跌了一跤,差点弄翻了轿子,老虎很生气,踢了小狗一脚,小狗生伤心。

三、请幼儿帮小狗想一个方法战胜老虎。

四、在倾听、理解的基本上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

2、随音乐师生同唱。

3、边看图片边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4、幼儿随音乐唱,并跟随老师做动作。

五、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儿歌,小朋友们都特别棒,并且还帮小狗想了好多办法战胜老虎,小狗特别高兴,让老师带小朋友们到楼下做游戏。幼儿们边唱儿歌边“开小火车”走出活动室。

附:小狗抬花轿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一只小狗跌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

小狗气的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抛。

老虎摔了一大跤。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快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2、培养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随音乐演奏,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已学会唱《小牧民》。

2、立体玩具小马,脖子上套一串小铃。

3、指导幼儿认识有关牧民的生活及劳动内容。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牧民》。

2、学习掌握__ __| __ __|节奏型。

(1)教师用双响筒敲击__ __|节奏型,另一幼儿操作玩具小马,让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小马”跑时脖子上串铃发出的响声。

(2)启发幼儿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

(3)幼儿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节奏拍出来。

(4)全体幼儿随着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5)幼儿用模仿马蹄声“哒哒哒哒”或“的个的个”。

3、教师在幼儿拍__ __| __ __|节奏声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17小节到20小节与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让幼儿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里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示?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4)教师帮助幼儿归纳出节奏型_—|_—|。

5、组织幼儿二声部语音节奏,教师一个声部,全体幼儿一个声部,分别念马蹄声的节奏和串铃的节奏,欢呼声齐念。

6、讨论配器。

(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

(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

(3)在速度较慢的琴声伴奏下,在教师的语音提示下,幼儿打击乐器。

(4)在录音机里的音乐伴奏下,进行演奏。

(5)交换乐器演奏。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0

猫和老鼠是天敌。幼儿百看不厌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老鼠,机智勇敢,聪明幽默,不畏强敌,使幼儿的兴趣和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老鼠画猫》这首歌曲诙谐、生动,旋律和节奏都适合大班幼儿歌唱,符合幼儿认知特点。活动关注快乐的情感体验,为孩子学唱、乐唱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说说、画画、唱唱等活动形式,借助图谱学唱、乐唱歌曲。

2.丰富幼儿对歌曲的感知与表达,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倾听和音乐表现能力。

3.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情感,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运用听听、说说、画画、唱唱等多元手段,帮助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这首歌曲的歌词没有鲜明的前后关系,幼儿易将歌词颠倒,借助形象图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动画PPT,纸若干张,画笔人手一支,大老鼠头饰各一个,图谱一组,音乐《老鼠画猫》等4首。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歌。

1.鼠妈妈带领鼠宝宝去找食物。(ppt粮仓定格。)

鼠妈:宝宝们,快到妈妈的身边来!(神秘状)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发现一个好大的粮仓!走,咱们去找粮食吧!(音乐1起e)

2.遇见一只凶狠的大野猫,使老鼠觅食行动受到阻碍。(ppt恶猫出现。)

鼠妈:不好,野猫来了,赶紧躲起来!(ppt野猫赶走。)

鼠妈:“哎呀呀,好痛!那只坏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现咱们了,它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

二、音画一体,学唱歌曲。

1.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1)“老鼠们”遇见危险搬家。

鼠妈:看来这里一点儿也不安全,还是跟妈妈回家吧!(ppt老鼠家,回家音乐起。)

鼠妈:宝贝儿,我们终于到家了。练声曲:小老鼠们好!你好你好,妈妈你好!怕不怕野猫?害怕害怕,我们都害怕;让我们睡一觉,睡觉睡觉,好好睡一觉……(ppt老鼠做梦,虫儿飞音乐起。)

(2)“鼠妈妈”引出“老鼠画猫”:

鼠妈(惊讶状):“宝宝们,快醒醒,妈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刚才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梦见那只讨厌的大野猫它变了。你们猜猜看,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鼠宝:眼睛变得小小的;

鼠宝:爪子变少了!

鼠宝:变得和我们一样了……(鼓励“鼠宝宝”自由议论,大胆表达想法。)

2.听听、说说理解歌词

(1)熟悉歌词。

鼠妈:真是妈妈的乖宝宝,你们的心思和妈妈是一样的。你们来听一听我梦到的猫到底是什么样的?(鼠妈清唱一遍歌词,宝宝倾听。)

(2)感受歌曲。

鼠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老鼠画猫》。你们听了《老鼠画猫》,感觉怎么样?”

鼠宝:真好玩,很好听,很有趣……

(3)回忆歌词,理解歌词。

鼠妈:妈妈梦见的猫到底什么样子?

鼠宝:眼睛变得小小的。

鼠妈:变得小小的就怎么样?

鼠宝:胡子往上翘。

鼠妈:猫的胡子是用来干什么的?

鼠宝:猫的胡子是用来丈量老鼠洞的。

鼠妈:真聪明!猫的胡子往上翘了,就不能准确地测量我们老鼠洞了。

鼠妈:还有哪里发生了变化?

鼠宝:小腿变短了,牙齿一个也不能要……

(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科学常识,发表观点,大胆交流、表述。)

3.画画、唱唱学习歌曲

幼儿结伴,自主作画。

鼠妈:这样的猫,你们喜欢吗?那我们也来画一画。听好妈妈的要求:5只小老鼠合画一只猫。一定要听清歌词,画出歌曲中猫的样子(ppt老鼠画猫,歌词音乐起。)

慢唱歌曲,进行绘猫。

鼠妈:你们真是能干的宝宝,一会儿就将猫画出来了。我们来看看,你们画的猫是不是歌曲中猫的样子!(用歌声边指画边点评)嗯,你们画的猫和歌曲中的猫还真像!妈妈也想来画一画这只猫呢!好,你们来说歌词,妈妈来画猫(引导幼儿放慢速度说歌词,老师根据内容描绘猫的样子,)

鼠妈:你们说得真好,妈妈画得怎样?我们互相鼓鼓掌吧!

根据回应,出示图谱。

鼠妈:是的,这样善良、可爱的猫,才是我们老鼠家族喜欢的猫。(边唱边出示图谱)“小老鼠,来画猫……”接下去,怎么画?哪位小老鼠能用歌曲中的话说一说,唱一唱?(根据宝宝回答,出示相应图谱,鼠妈妈和鼠宝宝进行回应歌唱。)

倾听歌曲,验证图谱。

鼠妈:看,我们通过回忆歌词的方法将图谱一一请出来了。那图谱摆放的顺序是不是正确?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鼠宝:听音乐。

鼠妈:好,那我们听一遍音乐,检查一下图谱!(播放音乐,幼儿倾听,进行图谱检验和调整。)

鼠妈:现在图谱摆放正确么?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唱一唱。(逐句学唱歌曲。)

鼠妈:请问最后一句话唱了几遍?

鼠宝:两遍。

鼠妈:(出示反复记号)这是什么符号?(反复。)表示在符号里面的歌词要重复唱一遍。这两遍唱得有什么不一样?

鼠宝:(茫然)

鼠妈:那再听我来唱一遍。(清唱两遍最后一句。)

鼠宝:第一遍唱的,第二遍说的。

鼠妈:你的耳朵真灵,那声音发生变化了吗?

鼠宝:第一遍睡大觉,声音高,后来声音低……

鼠妈:你真是太棒了!(出示老鼠睡觉图2)最后一幅“我们可以睡大觉”第一遍声音要扬上去,第二遍声音要滑下来。另外,当我们重复第二遍的时候,要用说的方法念歌词。好,我们来试着唱一唱最后一个长句。(指着图谱,进行清唱。)

根据图谱,幼儿学唱。

鼠妈:好,现在我们要听着伴奏音乐,看着图谱,大声完整地将这首歌唱出来。(伴奏音乐起。)

鼠妈:你们觉得自己唱得怎样?有没有歌唱起来比较困难的地方?

尝试合作演唱歌曲。

鼠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下面,我们换一种方法来演唱:我只唱前面两幅图,这幅图由这边的小老鼠接唱,这幅图由你们来接唱,最后一个长句你们一起合唱。这么有趣、幽默的歌,你们一定要用快乐、高兴的心情去演唱哦。(伴奏音乐起。)

三、情境再现,游戏收场。

1.善良、可亲的梦中之猫登场,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尽情表现歌曲。

鼠妈:看,谁来了?哈哈,我们梦里的猫真的变了,不再凶狠可怕,变得善良、可爱了。我们围着它一起唱歌、游戏吧!(ppt善良猫,伴奏音乐起。)

2.结束退场。

鼠妈:宝宝们,今天开心吗?和妈妈一起去外面做游戏吧!(在《老鼠画猫》的音乐声中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始终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在情境中以老鼠的角色参与,通过多媒体引入老鼠觅食一回家一梦境一画猫一唱猫等一系列的情境,让孩子乐于游戏,乐于歌唱,习得音乐的表现能力,并运用多通道参与原则,借助形象图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通过情境表演、梦境想象等策略,丰富幼儿对歌曲的感知与表达,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倾听和音乐表现能力。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1

准备:

1.乐器(葫芦丝、笛子、陶埙),录音带。

2.教师用的少数民族服装,幼儿用的自制羽毛腕饰。

过程:

1.教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完整欣赏录音乐曲第一遍,感受乐曲的美妙、动听。

2.幼儿欣赏乐曲第二遍,教师引发幼儿注意听辨主奏乐器――葫芦丝。

3.教师现场用笛子、陶埙、葫芦丝分别演奏,请幼儿分辨乐曲中的主奏乐器。

4.教师用葫芦丝现场完整演奏乐曲。

5.教师与幼儿讨论乐曲的相关信息,如云南、傣族、凤尾竹以及曲名等。

6.男女教师穿上傣族服装,合作舞蹈。

7.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带上腕饰参与表演,分别进行孔雀舞表演及模仿吹葫芦丝表演,教师提示幼儿跟随音乐旋律、节奏做不同动作。

8.幼儿分角色两两组合随音乐完整表演1―2遍。自我反思活动以音乐欣赏为主线,用整合的手段营造了一个审美的艺术氛围,借助葫芦丝、陶埙、笛子、少数民族服装、孔雀舞、教师现场演奏等多种与乐曲相关的要素,帮助幼儿全面感受、理解乐曲。幼儿通过多通道的参与,发展审美能力。男女教师共同执教为幼儿双人舞表演提供了模仿的榜样。

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初步了解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通过现场欣赏葫芦丝等乐器演奏及随音乐舞蹈,多通道感受乐曲柔美、流畅等特点。

3.积累合作舞蹈的智慧,体验其中的乐趣。

同行点评:

第一,在男女教师表演双人舞之前,如果教师能预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两位教师是如何配合的,具体有哪些动作或造型,表演之后教师再组织幼儿交流和尝试,那么幼儿即兴跳双人舞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二,在与幼儿讨论音乐背景之前,教师可让幼儿观看云南傣族人民生活和歌舞的录像资料,使幼儿的经验和体验更加直观、丰富。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江南人民采茶时的喜悦心情,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2、学习采茶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

3、提高动作的协调能力,能根据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茶叶,引导幼儿说说喝茶的好处与害处。

教师: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都喝过什么茶?喝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和害处?

(2)引导幼儿尝试说说茶叶的制作过程,教师介绍采茶知识,引出活动主题。

2、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旋律。

(1)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说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音乐的名称及所表达的情感。

3、播放江南人民采茶的情景视频,初步感受采茶动作。

(1)引导幼儿敢看视频,说说采茶有哪些动作。

(2)教师进行总结,并加以动作示范。

教师:茶叶树是生长在江南的一种植物,它很矮,高度大概到成人腰的部位,一排一排的生长,排之间有空隙,方便人走在中间采茶叶,为了能喝到又鲜又香的茶叶,人们通常都是采树尖上的叶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捏,然后把它放到篮子里。

(3)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要领。

采茶: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眼睛一定要看着手。

放茶:采茶后手翻一下,手心向下放入篮中,眼睛同样要看手。

4、律动学习。

(1)师幼共同用语言编出采茶动作的要领。(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2)教师哼唱歌曲,带领幼儿学习舞蹈动作。

(3)播放音乐,师幼共同舞蹈,鼓励幼儿生动、活泼的表现动作,充分感受采茶时的喜悦心情。

5、表演活动。

(1)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律动表演,师幼共同点评和总结。

(2)跟随音乐幼儿进行完整表演。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采茶的情景表现出来。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3

活动目标

1.感受东北民歌热情、豪放的风格,体验歌曲活泼风趣的情绪及卷舌音的特点。

2.在了解货郎的社会角色并理解吆喝含义的基础上,能模仿生活中吆喝叫卖的声音,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3.尝试结合生活经验仿编念白歌词,并能完整仿唱歌曲。

活动准备

磁性黑板,曲中人物,货物大图、游戏用生活用品小图及实物商品若干,小推车三辆,幼儿画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情景表演导入,帮助幼儿感受、体验货郎的角色特点

1.教师推出装有生活用品的小推车,表演拖着长腔、大声吆喝叫卖的情景。

(1)提问:刚才老师在干什么呢?与平时商场、超市里售货员卖货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像老师这样拖着长腔大声喊着叫卖的声音叫“吆喝”。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模仿吆喝叫卖的各种声音,体验模仿的快乐。

2.教师再次表演唱着叫卖的情景,引出小货郎的角色。

(1)提问:刚才老师又是怎么吆喝的?(注意强调:唱着叫卖)

(2)帮助幼儿理解小货郎的角色含义和产生的社会背景。

角色含义:推着小车或者挑着担子、摇着小鼓、拖着长腔、走街串巷、大声唱着叫卖的小商人叫小货郎。

社会背景:在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生活的那个年代,不像现在这样,到处是超市、商场,那时想买什么吃的、用的等生活用品都得等到小货郎来时才能买到。

二、欣赏教师改编演唱的东北民歌《小货郎》

1.幼儿完整倾听,感受歌曲的风格与情绪。

提问:听了歌曲有什么感觉?想干什么?

2.仔细倾听第一段,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

(1)提问:在歌中,你听到小货郎是怎么叫卖的?

(2)让幼儿随音乐表演第一段。

3.欣赏歌曲第二段,说说小货郎都送来了什么货物。

提问:小货郎送了什么货?都是谁喜欢的?

4.再听音乐第二段,教师出示货物及对应人物图片验证幼儿说法是否正确,进一步巩固对歌词的记忆。(此处请幼儿跟随音乐和教师手势指挥一起念白)

5.学习歌中节奏念白部分,领幼儿一起练习。(琴声伴奏)

6.引导幼儿了解卷舌音的特点并一起趣味模仿。

7.师生共同随唱歌曲一遍。

8.跟随琴声伴奏演唱歌曲一遍。

9.一起完整表演歌曲一遍。

三、引导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共同仿编歌词

1.提问:假如你是小货郎,你准备为哪些人准备货物呢?

2.引导幼儿知道,要想让货物卖得快就要选择别人喜欢的物品。

3.请幼儿从椅子背袋中拿出贴有各种人物照片的画板,按教师要求到自选超市选购商品图贴到相应的照片下。(此时反复播放背景音乐让孩子熟悉歌曲旋律,教师强调操作要求:每张照片下只能选贴一种商品图。)

4.请幼儿结伴说说所选商品,模仿练习歌曲中念白歌词。

5.请个别幼儿上台随琴声伴奏说节奏念白。

6.引导幼儿拿画板集体念白。

7.教师示范把个别幼儿的编词完整编到歌曲里。

8.请个别幼儿挑战老师,完整创编演唱。

9.一起拿画板集体演唱仿编歌曲。

四、体验游戏小货郎

教师、幼儿共同推着装有各种货物的小车到听课教师面前叫卖货物。充分体验叫卖的快乐。(此处可让幼儿先分组讨论任务和分工:摇鼓的、叫卖的、推小车的、收钱的、供货的。)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4

活动目标

在游戏时学会自我控制,不大声喊叫,体验创编歌曲的快乐。

能凭借记忆唱准歌词,根据节奏创编说唱部分。

借助图谱理解歌词。

活动准备

图片(冬瓜、茄子、四季豆、土豆、火腿肠、辣椒、胡萝卜、西兰花)

活动流程

1、谈话导入

你买过菜吗?跟谁一起买的?买过什么菜?

2、出示图谱

第1、2、7、8句的图谱,教师指图谱讲述歌曲中的故事。

孙子和奶奶买了些什么菜?

3、教师教唱歌曲

现在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

(1)、教师范唱歌曲。

孙子和奶奶买了哪些菜?(幼儿基本说出菜名)

(2)、教师边出示图谱边总结幼儿的回答。

师:孙子和奶奶买了……。..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歌曲中那一句是没有曲子的?

(3)、教师再次范唱。

歌曲中那句是没有曲子的?我们一起来念一念。(练习2遍)同时教师出示节奏谱。

4、幼儿学唱歌曲

(1)、跟琴声完整学唱2遍。(慢→快)

(2)、藏图游戏(2遍)藏图2、图3

5、歌曲仿编

(1)、教师出示蔬菜图片。

师:老师准备了许多蔬菜,我们把它们唱在歌里吧。

(2)、幼儿集体选图仿编。

(3)、幼儿相互仿编。

6、幼儿集体表演唱儿童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5

大班音乐活动《春天在哪里》

活动预设:

这是一首比较经典的幼儿歌曲,曲式欢快,歌词熟识,能表现幼儿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愉悦心情。

首先,在开始部分,按歌曲学习的常规流程让幼儿熟悉歌曲的基本节奏;其次,在幼儿比较熟悉歌曲的旋律的情况下学会歌曲的演唱。接下来,结合歌词,学习韵律操。

活动目标:

1、体会歌曲轻松、活泼、快乐的情绪。

2、学会演唱这首歌曲。

3、根据歌曲及歌词,跳韵律操。

4、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让孩子们了解春天,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活动对象:大班

活动领域:韵律

活动准备:

1、《春天在哪里》歌曲。

2、较大的活动场地,可以是室内也可以是室外的草地等。

3、每个人两个手花。

活动过程: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让孩子们了解歌曲旋律和节奏。

2、学习演唱这首经典歌曲。

3、根据歌词的提示,教会孩子跳韵律操。为不同的情景配上不同的动作。让孩子感受春天,体会春天的愉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