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艺术

细说广东汉乐的艺术特色

艺术3.22W

广东汉乐

细说广东汉乐的艺术特色

广东汉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历代汉民族的南迁,自4世纪魏晋时代以来,汉民族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南徙。尤以13世纪宋亡前后,南徙规模最大。南迁的汉民族,居住在粤东、闽西和赣南。先入为主,后至为客,当地人称他们为“客家”。客家人带来了异乡习俗,还带来了古代的中原音乐文化,“中州古调”、“汉皋旧谱”就是世代相传的旧有乐谱。据此,广东汉乐已有1600多年历史,即使是宋亡前后起算也有700多年了。

在长期的流传中,汉乐有过种种称谓。如“国乐”、“中州古韵”、“客家音乐”、“外江弦”、“汉调音乐”、“锣鼓吹”、“打八音”等。为了正本清源,一九六二年第一届羊城音乐会上,经众多音乐家研讨,正式定名为“广东汉乐”。

广东汉乐分布在广东梅州、汕头、韶关、惠阳等地区,又以梅州市大埔县为代表,旧称客家音乐、外江弦、儒家乐、汉调音乐等。据查是古代汉民由中原南迁时带入的,有“中州古乐”之称,在大埔流传至少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广东汉乐保留了原有中原音乐的特点,并与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等相融合,同时又吸纳了潮乐(如大锣鼓)的一些成分,已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

广东汉乐作为广东省地方民间乐种之一,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和艺术风格。传统的广东汉乐所用乐器有文乐和武乐(打击乐)之分,文乐类的特色乐器有头弦、提胡、椰胡、唢呐和筝;武乐类的特色乐器有大锣、豌锣、当点。广东汉乐的曲目丰富,演奏形式多种多样。80年代有谱可查的曲目就达600多首,其中丝弦音乐350多首,中军班音乐60多首,项呐曲牌120多首,民间小调60多首。其乐曲有来自中原宫廷音乐、古代音乐的,如中军班乐曲《大乐》、丝弦音乐《南进宫》;有由古琴曲演变或摹仿而来的,如《渔樵问答》;有原属琵琶曲的,如《浪淘沙》;有原属戏剧曲牌的,如《得胜令》;也有由民歌、小调转化的,如《剪剪花》。线弦乐曲有“串调”和“大调”之分,大调指68板乐曲,余为串调。广东汉乐有“硬线”与“软线”之别。中军班音乐的乐曲按其用途性质分为礼乐、喜乐、祭祀音乐、敲板调和小调吹奏等门类。

从汉乐曲牌名称来看,既有高贵气派的《将军令》、《北进宫》、《朝天子》等,也有典雅清秀具有儒家风范的《柳叶金》、《琵琶调》、《西厢词》等,还有紧贴大众生活的《迎宾客》、《百家春》、《嫁好郎》等。在当今的影视艺术舞台上经常可以听到汉乐《出水莲》那优雅高洁的旋律,它已经成为广东汉乐的.代表作。从广东汉乐演奏的乐器看,有文乐和武乐之分。文乐类的特色乐器有头弦、提胡、柳胡、唢呐和筝;武乐类的特色乐器有大锣、碗锣、当点。

按照传统的演奏形式、长期沿革的演奏习惯及不同用途,广东汉乐分成五个类别。一是丝弦乐,俗称“和弦索”。它是广东汉乐中最普及、最大众化的演奏形式。演奏时以头弦(俗称“吊规子”)或提胡领奏,配以扬琴、三弦、笛子、椰胡等乐器。二是清乐,又称儒乐。它追求比较高雅的演奏形式,为文人雅士所偏好。演奏时乐器较少,主要有古筝、琵琶、椰胡、洞箫等,人称筝、琶、胡“三件头”。三是汉乐大锣鼓,又称八音。它主要应用于民间迎神赛会或闹元宵等客家传统节日。演奏时以唢呐主奏,

另辅以大鼓、苏锣、大小钹、碗锣、铜金、小锣、马锣(八音用)等打击乐器。四是中军班音乐。历史上它主要由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音乐班社演奏,作为仪仗性质的音乐,主要用于民间的婚丧喜庆活动。演奏时以唢呐为主奏乐器,配以打击乐和若干丝弦乐。五是庙堂音乐。它是举行宗教法事时演奏的吹打音乐,演奏时以唢呐为主,配以打击乐和若干丝弦乐。

标签:汉乐 广东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