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语文

语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究的内容

语文1.02W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究的内容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学生学习、生活及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然而,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如何改革中学作文教学,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深思的问题。

一、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 作文教学思想急功近利

应试教育使作文教学日益忽略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扭曲了作文的本来面目;急于求成的心理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无论从作文题目的限定、思想内容的规定还是结构模式的确定以及固定材料的运用,老师几乎手把手地指导,一心扑在应试技巧的机械化训练上,甚至让学生背范文、套格式,压抑了学生的自由创作情感和个性表达愿望,使本来鲜活的作文指导陷入了模式化的轨道。

2 对学生作文训练的指导缺乏针对性

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热衷于把作家的创作经验不加分析地移植到学生的作文训练上来,一味强调多观察、多积累素材,而无视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实际写作技能,无视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所遭遇的智能结构上的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事实上,作家与中学生在生活经历、写作技能、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同的层面,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于业已掌握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较高认知水平的作家而言,素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写作的最主要因素,因而对于素材的观察与积累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他最关注的问题。但对于中学生写作来说,素材的获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要想提高写作能力,他们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即使是同一素材,他们与作家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3 作文教学模式僵化

目前的作文课堂大多遵循着一种教学模式:写前指导—学生写作一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的作文训练一般是依附于阅读教学体系下的被动训练,写作前结合阅读教学中涉及的一些写作知识做一些简单的提示,然后是学生在规定的作文课上根据命题完成作文,之后教师按规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再选出符合标准的作文进行讲评。作文训练的形式,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操练,这种操练基本上排斥个体的体验,强调的是规范,突出的是审题,注重的是分数。

二、改革中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1 调整作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在他的《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中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中学生也这样,他会观察生活,他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他能用作文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思考的需求,他要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心实意。那么作文教学的目标就应由“应试”调整为“应需”。而我们正是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环境,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这一理念,长期以来是有共识的。要想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就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捕捉生活中材料的自觉性和善于捕捉的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深入生活中,将观察生活与观察自我结合起来,能够细心观察生活的环境,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体验每天的喜怒哀乐,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及时记录真切感受,不断丰富内心世界,从而思考生活,为更好地表达生活而进行写作创造。

2 强化学生的写作实践训练

写作是一种技术,对于技术而言,要想切实地掌握它,反复的操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写作知识,掌握写作技巧,目的还在于写作,事实上也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体味、掌握写作的知识与技巧,古人谚称“读十篇,不如写一篇”也就是这个意思。进行实践训练,首先必须有一定的数量保证,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数量不足,训练的效果就会打折扣。目前,学校安排课堂作文三四周才有一次,远远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课堂作文的训练次数。其次还应该要求学生加强课外写作的训练。对于课外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来用命题作文的形式,也可让学生自由命题,形式尽可能的灵活,但无论何种情况,教师都要介入训练之中,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训练。如此,教师才能把握课外写作训练的效果。

有了数量的保证,并不意味着实践训练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训练质量如何对于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要保证写作训练的质量,一是要加强学生日常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从阅读中、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二是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指出:“学习写作的人应该记住,学习写作不单是在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一些字句,重要的还在于学习思想。”

3 实施个性化教学方式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出发点,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写作活动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个性不是单因素的简单存在物,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由情感、意志、兴趣、气质、能力、经验、品德、信念、世界观等众多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而成的综合系统,它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各因素的优化整合。个性化作文教学能使学生通过作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并在这种真性情的抒发与展示中,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充实,情感得以升华,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自我。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推出构思新颖、内容独特、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语言清新明丽、感情真实自然的好作品,而且有利于挖掘、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发展,培养造就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必将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方式。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劳动,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材料,通过立意构思去安排材料,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创新,创新即写作的生命,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精神不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创新之路,这也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从平常的事物中寻找到创新的闪光点,正如法国杰出的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所说:“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无尽的源泉。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学生要实现作文的创新,养成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也就是突破常规思维认识的藩篱,获得全新认识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五个要素组成。这五个要素按照一定的分工,彼此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全面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从而写出既标新立异、又合乎情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