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哲学

哲学的故事(集锦15篇)

哲学7.79K

哲学的故事1

从十七八岁一直到四十岁,我是个登山爱好者,自诩为“登山迷”。

哲学的故事(集锦15篇)

登山迷有个尽人皆知的信条:“迷路时就向上走!”即使有多年登山经验的.登山迷也有迷路的时候,特别是在冬季,前方几乎看不到路。

我们登山时赖以凭恃的唯有手中的地图和偶尔发现的系在树枝上的布条,可有些少人攀登的山上,连布条标记也没有。

登山最怕迷路。迷路时怎么办?

只有朝着上方继续攀登,在山峰与山峰相连的山脊线上,一定会看到路。

此时,如果往下退,弄不好就会坠入深谷,而假使在原地胆怯不前,那等待登山者的只有冻死、饿死或累死!

人生也是一样。

痛苦、烦恼、一时迷失方向,这时最要紧的就是向前,勇敢地去拥抱明天,你面前就一定会出现一条新的道路。

哲学的故事2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励志《经典哲学故事》。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励志故事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哲学的故事3

1、一枕黄粱

相传,古代有个姓卢的书生,家境贫穷潦倒,却贪图享乐,官迷心窍。有一次,在旅店里道士吕翁给卢生一个枕头,并对他说:‘‘只要枕着它睡觉,一切就会称心如意。”当时旅店的人正熬黄粱(即小米粥),卢生便枕着吕翁给的枕头睡去。沉睡之中,他梦见自己被封官拜相,并娶了一个聪明美丽的妻子,从此儿孙绕膝,人丁兴旺,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卢生高兴极了,以致一惊而起,只见吕翁仍在身旁,锅中黄粱尚未煮熟,刚才只不过是作了一个短暂的美梦罢了。

这个故事说明,不从实出发的想法、欲望终归要消失。它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杯弓蛇影西晋的时候,河南有个地方官叫乐广,一次他有个朋友病了,便亲自登门看望。乐广见他朋友病情很重,便问其什么地方不舒服,那朋友支支吾吾地不愿说。乐广再三询问,他才说了实情。原来有一天他在乐广家里饮酒,刚要举杯时,突然看到酒杯里有条蛇,隐隐约约地在蜿蜒蠕动。顿时受惊,一股厌恶冒上喉咙。但因同坐的有几个朋友,他说也不便说出,更不便退席。硬着头皮喝完后,感到肚子很不舒服,回到家便病倒了。

乐广听后很奇怪,“酒杯里怎么会有蛇呢?”他反复考虑这件事。回到家中走到大厅,终于找出了原因。他派人把老朋友请来,仍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命侍从斟上满满一杯酒,对朋友说:“你凑近看,酒杯里还有怪物吗?”朋友一看,同上次看见的一样,一条蛇在杯中摆动。乐广哈哈大笑指,指着墙壁上一张硬弓说:“那蛇是弓的影子啊!”原来如此,那朋友豁然开朗,舒眉展眼笑了,多日的病也顿时痊愈。

乐广的朋友把弓的影子当作是蛇,结果病倒了,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对反映客观实际的歪曲的反映,会给客观事物带来消极的作用。它启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按图索骥

据说,伯乐年老的时侯,曾将自己多年积累起来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一本书,名叫《相马经》。书上还由他画了插图,配合文字勾画出小马的形态。伯乐的儿子很想把父亲这项技能继承下来,他就抱着《相马经》读得很熟,自以为学到相马的本领,就按着书本上说的去找好马。由于他没有实际知识和经验,又死搬硬套,不从实际出发,找了好些时侯也没有找到一匹好马,而且还闹出了一个笑话。《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垒起的酒药饼”。有一天,他按照这条要求去找马,在道旁见到一只癞哈蟆,就用纸包起来,赶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好,额头和双眼跟你的书上说得差不多,就是蹄子不是垒起的酒药饼。”伯乐一听,本来很生气,但他知道儿子愚笨,就笑着

是驾驭不了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伯乐的儿子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搬书本,结果弄出了笑话。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自由自在地在那里生活着。有一天忽然城门上燃起了大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声叫道:“不好了,城门着火了,我们赶快逃跑吧!”但是,其它鱼儿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他们居住的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结果,除了那条鱼外,别的鱼都设有逃走。

这时,人们赶来救火,他们从池塘里舀水往城门上泼,不一会,火被熄灭了。由于舀干了池塘里的水,没逃走的鱼全遭了殃。

因为城门失火,导致没有逃走的鱼遭了殃,说明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如果割断联系就要受到惩罚。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天翻地覆

蔡文姬名琰(音ran),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其父左中郎将邕(音yong拥),是汉末的著名学者,以文章驰名于世。文姬自幼聪颖,博学多才,精通音律。后来,在董卓之乱中,匈奴入侵,公元196年为匈奴人虏获,做了左贤王的王后,在匈奴留居十二年,生了二子。直到中原地区为曹操统一后,公元208年曹操才派人把她接回。蔡琰在匈奴十二年,饱尝艰辛,她怀念祖国,思念亲人,曾作了《胡笳十八拍》来倾诉自己思亲思国的感情。后来,刘商拟作的《胡笳十八拍》对蔡文姬嫁到匈奴后的遭遇和心情也作了描写。其中有这样两句诗:

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诗的意思是说:蔡文姬到匈奴后,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好像天地都倒了个个儿,连北斗星都转到南面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它启示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6、拔苗助长

战国时期鲁国邹(今三东邹县)人孟子,名轲,字子舆,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七篇。他的文章气势磅礴,语言流畅,辩论深入,有说服力。

有一次,孟轲跟他的学生公孙丑讲了一个故事: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宋国有一个农夫,嫌地里的禾苗长的太慢。有一天,他到地里把秧苗一棵一棵地拔高,回到家里,疲劳不堪地对家里的人说:“今天

他的儿子听了,赶快跑到地里去看,只见禾苗全部枯槁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如果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遭到失败。“揠苗助长”的故事就是对违背客观规律者的严重警告。我们应从中得到启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切记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7、讳疾忌医

扁鹊,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他反对巫术治病,曾学医于长桑君,擅长各种医术,遍游各地行医,有丰富医疗实践经验。正因秦越人的医术高明,又肯热心帮大家治病,所以人们都把他比作传说中的神医扁鹊,尊称他为扁鹊大夫。

有一次,扁鹊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闲呆了一会儿,便对桓侯说:“君王您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表浅部位,如果不赶快医治,病情会加重的。”蔡桓侯笑着说:“我那有什么病哟!”扁鹊转身出去了,桓侯又对左右地人讥讽地说:“医之好不病以为功。”意思是说:这些医生总是医治没有病的人来显示自己医术的高明。

过了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惊恐的说:“君王你的病已经进入肌肉血脉里,如再不医治,病情将会更重。”蔡桓侯很不高兴,仍然以为自己没病,根本不理睬扁鹊。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见蔡桓侯,说他的病已进入肠胃里,再不医治就来不及了。桓侯仍不理睬他。再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望,扭头就往回走。蔡桓侯觉得很奇怪,就派人去问扁鹊这是什么缘故。

扁鹊对来人说:“病要是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炙或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现在君王的病已经深入到骨髓里去了,再也没有办法治疗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浑身疼痛,急忙派人去请扁鹊,但扁鹊已经逃往秦国去了。蔡桓侯不几天就死掉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客观的。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既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大或缩小它而改变。因此,我们要想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首先就必须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蔡桓候讳疾忌医,就非常生动表明了掩盖矛盾、回避矛盾的危害。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在现实生活中,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认真分析矛盾,妥善地解决矛盾。

8、猛志常在

《山海经》上载有这样两个神话故事,一个是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到东海游玩,掉到海里淹死了,死后变成了精卫乌,常常用嘴衔西山的木头和石子投到东海里去,想把东海填平;另一个说古时候有一种名叫刑天的野兽,与天地争位,天帝把它的头砍了下来,但它就用乳代替眼睛,用肚脐代替嘴巴,手里挥舞着循牌和大斧坚持斗争。

陶渊明读过这两则神奇的传说,专门写了一首诗,歌颂精卫和刑天至死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感叹时光的消逝和良时的不可再来,寄托了诗人自己慷慨不平的胸怀。这首诗共八句,其中前四句是: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诗的大意是,精卫鸟衔来细小的树技,想用它填平大海。刑天的头被砍掉了仍在挥舞着盾牌和大斧,勇猛的斗争意志仍然存在。

精卫和刑天这两则神奇故事表明,在奋斗的道路上,流的不尽是汗水还有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它启示我们,在斗争中,要坚持迎难而上,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不怕艰险、不怕牺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斗争精神。

9、因地制宜

楚国的大大伍奢的儿子伍员,在楚平王的迫害下,历尽艰辛逃到了南方的吴国,受到了吴王阖阊的重用。有一次,吴王同伍员讨论治理国家的良策,阖阊说:“我想使国家强盛起来,不知你有什么好办法。’伍员回答说:“要想国家富强,远近的国家都服从大王的指挥,首先”要把城市防御工事修好,城墙要修得坚固高大;其次要把武器造得既多又好;再有,要发展农业生产,把粮仓装得满满的。”

一心想做霸主的吴王,听了伍员的话,非常高兴,他对伍员说,你的建议很好,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去搞好修筑城墙、加强战备、广积粮草这几件事,要不然能说这是上天的定数就能征服邻国的吗?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倘若不去分析具体矛盾的不同特点,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搞一刀切,结果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一心想做霸主的吴王,根据本国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搞战备,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充分体现。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基本的方法。

10、擒贼先擒王

在安禄山叛乱前的天宝年间,有一年,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入侵,唐王朝起兵出征。战事虽然发生在边关,然而却牵动着远在千

里之外杜甫的心,他接连写下了一组诗共九首,称《出前塞》诗。其中有: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诗的大意是说,出征的战士啊!弓要选用力量大的强弓,箭要用锋利的长箭。要消灭敌人的骑兵先要消灭胯下的战马,要打败敌军先要擒住敌方的首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它就是主要矛盾。我们在看问题、办事情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如果不分主次,或抓不住中心,就不可能把事情办好。擒贼先擒王就是抓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是制胜敌人的关键。

11、不以一眚掩大德

公元前628冬天,晋国的国君晋文公死了,晋襄公继承了王位。秦穆公想趁晋国大丧之机,出兵去远征晋国的盟友郑国。老臣蹇叔听说后,就对秦穆公说:“调动大军去偷袭很远的国家,这样的事,我从来没听说过。行军路程这么长。这能瞒得过谁啊!偷袭不成,白白地兴师动众,就会毫无所得。”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告,便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人做主将,带领军队从京都的东门悄悄地出发了。蹇叔流着眼泪对他们说:“孟明啊,我眼看大军出发,可不能看到他们回来了!”

到了次年的春天,偷袭郑国的秦军来到滑国境内,就被郑国的国君郑穆公知道了。孟明无可奈何地只得停止前进,消灭了滑国,准备取道崤山(今河南西部)回国。没料到,秦军一到淆山就遭到晋军的伏击,被打得大败,孟母、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被晋军活捉。晋襄公的后母文赢是秦穆公的女儿,在她的要求下,晋襄公才同意放回了秦国的三员败将。

当孟明等人回到秦国的时候,秦穆公穿上丧服,在城外迎接他们。他对着回来将士们流着眼泪说:“我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害得你们打了败战,受了侮辱,这都是应当由我来负责的。”他没有把孟明革职,并且说:“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意思是说,这是我的过失,你有什么罪呢?而且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有点小小过失,就抹杀他们过去建立的大功绩。

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它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只有这样,才能辨方向、识大局。如若不然,就会混淆事物的性质。秦穆公能正确看待孟明,就是因为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12、青云直上

战国时期,魏国人范睢(音ju居),由于他出身低微,虽然很有才能,也只有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做门客。有一次,须贾出使齐国,范睢跟随去了被须贾怀疑他私通齐国,并报告了相国魏齐。魏齐一听,不问青红皂白,抓来范雎,毒打一顿,直到昏死过去,又被扔到厕所里。后来,奄奄一息的范雎,在好心的看守和友人郑安平帮助下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做了秦昭王的相国。

又过了一些年,秦昭王准备派兵伐魏,魏国派须贾到秦国求和。范睢知道后,就穿上一身破衣服,步行到贵宾馆求见须贾。须贾看见他这般模样,吃惊地问道:“你还活着,现在秦国干什么啊?过得好吗?”范睢回答说:“我得罪了魏齐,逃在这里来给人家帮工,混得一口饭吃。”须贾看见范睢贫穷得几乎衣不蔽体、食不饱肚,便同情地一面命人摆上酒菜,请范睢同饮,一面又叫人拿来一件粗丝织成的袍子,送给范雎。在谈话间,范睢了解到须贾很想走相国张禄这个门子,以便完成出使的任务。范睢答应赶着马车,带他去见张禄。当范睢赶着马车载着须贾来到相国府后,范睢借口先去通报相君,走进府去了。等在外面的贾,许久未见动静,向门卫一探问,才知道范睢正是张禄,当即脱下衣服,跪着爬进相府,不住向范睢磕头,连称死罪,说:“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直上。意思是说,我没有想到你能够自己把自己送到青云之上。须贾并请求饶了他的性命,免去死罪。后来范雎没有加害于他,要他回到魏国去转告魏王,立即把魏齐的人头送来,否则秦国就要踏平魏国的京都大粱。须贾狼狈地回到了魏国。

这则故事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范雎能青云直上,从一个“门客”到“相君”主要是由于自己励精图志,卧薪尝胆,充分发挥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离不开那看守和友人的帮助这一外因。

13、水滴石穿宋朝的时侯,有一个叫张乖崖的人,当上了崇阳县(今属湖北)县令。有一天,县衙里有个管理钱库的小官,下班回家时,别人从他的头巾里发现了一文小钱。张乖崖知道了,便把他抓了起来,施以杖责。这个小吏不服,问道:“我只拿了一个小钱,有什么了不得的事,你为什么要打我?难道你能把我处死?”张乖崖一听,见这个小吏态度不好,更是火冒三丈,便拿起笔来判了一个死罪,在判决书上写上了这样一首小诗:

一日—钱,千日一千。

绳断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说,一天盗一文钱,干日就是一干文。如果长此以往,岂不是麻绳也能锯断木头,屋檐流下的水滴,也能把石头滴穿吗?杀!

这个小吏终于被杀了。这位张乖崖凭推论判案、量刑、草菅人命,固不可取。但就一般而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句话,又有发人深思之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它告诉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水滴石穿”就是量积累的必然结果。它启示我们,凡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我们都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勿以善小而不为;凡是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害的思想行为,我们都要坚决抵制,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

14、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有一次,刘禹锡北归洛阳,在扬州与诗人白居易〈字乐天〉相遇,两人同席对饮,诚挚相谈,喝得有些醉意之后,白居易写了《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这首诗,诗中对刘禹锡长期被贬的遭遇深表同情,并对他未来的命运流露出有点担心和悲观的情绪。为此,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复他。全诗充满着鄙弃旧事物,赞美新事物的积极、乐观精神,抒发了自己长期被贬的激愤,坚定地表达了要坚持理想、寄希望于未来的信念。全诗共八句,后四句是:

沉舟侧伴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几句诗的'大意是,沉船的旁边有成干上万的船只扬帆驶过;枯树前头是一望无际的树木,枝青叶绿,生机蓬勃。今天我很高兴地听到您为我吟咏的一曲歌,暂且让我们共饮这杯酒来振作精神、积极进取吧!

“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比喻在自然和社会中,没落、腐朽的东西丝毫也挡不住历史的前进,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一观点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遇到的困难;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个人、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

15、百闻不如一见

战国初期,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建立魏国。他在位长达五十年间,善于用人,曾任用李悝为相国,吴起为将。他还讲求实际,奖励耕战,兴修水利,进行改革,从而使刚刚建立的魏国,成为当时的强国,曾打败|秦国,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今黄河与北洛水之间)。

有一年,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治理邺〈今河北磁县南〉。临行的时候,魏文侯嘱咐西门豹到邺以后要多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传闻,他说:耳朵听到不如亲眼看到,亲眼看到不如再走近它,走近它不如用手接触它。一般地说,一个人开始做官赴任,就好象猛地走进一间昏暗的屋子,过了—些时间眼睛才能逐渐明亮起来,才能看得清东西;眼睛明亮了才能办事情,这样事情才会办得好,工作才能得到成功。

西门豹到邺地以后,便深入到当地百姓中去了解情况,严厉打击和铲除一批为害多年的巫婆、乡绅,鼓励群众发展生产,把邺治理得很有成绩,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要树立正确认识,用科学理论去指导实践。西门豹到邺地后,把邺治理得很有成绩,就得益于正确处理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16、庖丁解牛

梁惠王看到庖丁正在分割一头牛,但见他手起刀落,既快又好,连声夸奖他的好技术。庖丁答道:“我所以能干得这样,主要是因为我已经熟悉了牛的全部生理结构。开始,我眼中所看见的,都是一头一头全牛;现在,我看到的却没有一头全牛了。哪里是关节?哪里是经络?从何处下刀?需要用多大的力?全都胸中有数。因此,我这把刀虽然巳经用了十九年,解剖了几千头牛,但是还同新刀一样锋利,不过,如果碰到错综复杂的结构,我还是兢兢业业,不敢怠慢,动作很慢,下刀很轻,聚精会神,小心翼翼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人能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这个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生理结构,掌握了解牛的规律,所以杀起牛来,手起刀落,既快又好。要认识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果不动手解牛,或不认真总结经验,就永这也不会掌握解牛的规律。

17、愚公移山

古时候有位老人,名叫愚公,年纪快到九十岁了。他苦于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拦住道路。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搬掉。于是他就带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儿孙打石头,挖土,用畚箕把土石运到渤海边去。

当地有一个叫智叟的老头子看见了,认为这是办不到的,便讥笑愚公说:“你太傻了!凭着你这把老骨头和剩余的一点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去不掉,还能把山搬掉?”愚公回答说:“我搬山的决心下定了,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生孙,孙子又生儿子,可以一代一代搬下去。而山呢?搬掉一担士,就少一担土,这样坚持下去,何愁挖不平呢?”

愚公的这种诚心和干劲,感动了上帝,便派来两个神仙把这两座山背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哲学道理: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坚强决心等主观能动性,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架起一道彩虹;可把立志和奋斗结合起来,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一片晴空。

18、大公无私

晋平公在位的时候,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平公问大夫祁黄羊:“你看,谁可以去担任这个长官?”祁黄羊说:“解孤可以。”

平公很惊奇,问他:“解孤不是你的仇人吗?你干吗要推举他呢?”祁黄羊坦然地说:“大王您问我的是谁可以胜任长官,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啊!”

于是,晋平公就委任解孤为南阳长官。解孤到任后,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受到百姓的称赞。

过了些时候,晋平公觉得朝廷还需要增加一个中军尉,又问祁黄羊:“你看,谁可以去担任?”祁黄羊说:“祁午可以胜任。”

晋平公更奇怪了:“祁午是你的儿子啊,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祁黄羊仍坦然地回答:“大王问的是谁可以做官,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

祁午当上中军尉后,果然能秉公执法,办了一些除害兴利之事,老百姓都称赞他。

这两件事让孔子知道了,他高兴地赞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意思是说,好得很!祁黄羊推荐人才,外举不避私人仇怨,内举不避亲生儿子之嫌,真是大公无私啊!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正确的价值观,是对事物的属性、本来面目、规律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如果离开了事物的属性、本来面目,特别是它的规律性,只从人的主观欲望或爱好去评价事物的价值,那就得不到正确的结论和选择。祁黄羊大公无私按照其人的实际表现推荐人才,是正确的价值选择。

19、两袖清风

明朝于谦在山西、河南任巡抚间,他信守“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诺言,为官清廉。当时朝里有个叫王振的宦(音焕)官专横跋扈,揽权纳贿,贪得无厌,每次朝会,有的地方官,向他献纳金银珠宝,以求晋升。如若不然,就将遭到种种非难、打击和排挤。于谦对王振的所作所为,十分厌恶,每次进京,任何礼品都不带,一些知己的同僚早已为他感到优虑。一次,于谦又要进京办事了,他们就在私下里劝他说:“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带些土特产,如绢帕、麻菇、线香之类,也可送个人情啊!”于谦听罢哈哈大笑,随即提笔赋诗一首:

绢帕麻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诗的大意是,麻菇、绢帕和线香这些土特产,如果都拿去讨好上司,就会给群众食用带来困难。我进京什么东西都不带,免招平民百姓的非议。

于谦写毕,两手一甩,昂首挺胸,便朝着京城方向,匆匆地上路了。

别林斯基说过,摒弃自己,克制利己主义,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为别人的幸福而生存,为同胞、为祖国的利益,为人类的利益牺牲一切,爱真理和善良,不是为了求得报酬,而是为了真理和善良本身。材料中的于谦就是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的一个代表。一个处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的官吏能坚持集体主义,两袖清风。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公仆,在行为上应该选择、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20、不为五斗米折腰

相传,公元前406年,四十一岁的陶潜,在彭泽县(今江西湖口县东)当知县,一个月只有五斗米的官俸,生活很清苦。腊月将尽的一天下午,陶潜办完公事,换上便衣,回到内衙拿起以往的诗作来翻看,联想到当时官场中种种黑暗现象,更觉郁闷难解。恰巧,一名小吏又突然闯了进来报告:“九江李太守派督邮张大人来县巡察,快请老爷更衣去迎接。”

陶潜来彭泽县当知县还不满三个月,便不解地问道:“哪个张大人,为什么非要穿官服不可?”

小吏解释说:“那督邮张大人,乃我县富豪,一向很讲究排场,现在又是李太守的亲信,在礼仪上要是稍有不周,恐怕对老爷的前程不利。”

本来,陶潜早就想离开官场,现在又听说这个督邮就是本县的土豪劣绅,因为家里有钱,又会吹牛拍马,才深得太守宠信,竞然也成了自己的上司。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愤然地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薪俸,去向一个低能无知的小人弯腰行礼!”说罢,便打开柜子,取出知县的印信,交给小吏说:“你把它交给督邮转呈太守,就说我陶潜告病还乡,不当这个知县了。当即收起行装,昂然出衙而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金钱并非人生第一要义,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人生的追求是多方面的,物质生活的富足固然重要,而崇高的理想、事业的成功、精神的欢愉等,都是人生更高的追求。其中不少内容虽与金钱有关,但却是金钱买不到的。陶潜不为五斗米去折腰正是体现这一观点。我们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认识和处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让自己平凡的一生放射出不平凡的光彩。

哲学的故事4

1、有一天,我和外公去菜园子给菜浇水,外公带了一个水壶,领着我来到离菜园子不远的一个空房子里,空房子里有几个大水缸,上面都盖着盖子,也不知道哪个里面有水。外公走到一个水缸跟前,抬手拍了拍那个水缸,摇了摇头,说这个里面没有水,又继续往前走,一个个地拍,一个个地听,拍到第四个缸的时候,外公说这里面有水,就把缸盖打开,里面果然装满了水。外公灌了满满一壶,往回走的时候,我问外公:为什么拍一拍就能知道里面有没有水呢?外公说:装满水的缸拍的时候不很响,没有水的空缸拍的时候就会很响,所以就能判断出来哪个有水哪个没有水了。

其实人也是这样,真正有水平的人,从来不张扬,总是安安静静的;而那些整日里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才实学。

2、去省美术馆参观画展,我走到一幅很大很大的壁画前面,只见上面画了很多五颜六色的东西,究竟画的是什么东西,我看不出来,于是就在那仔细观察,仔细想,但过了一会,还是没有看出来,就不看了,打算先去看别的画。当我走到另一幅画跟前,再回头从远处看刚才那幅壁画的时候,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原来画的是山峰和云雾。刚才之所以没有看出来,是因为我离那幅画太近了的缘故,离远一点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距离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东西,所以,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那么就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他。

3、小外甥在院子里玩,他的面前放着一张桌子,他想跳到桌子上,但跳了几下没能跳上去,他想了想,退后了几步,向前猛跑了几步,一下子就跳到了桌子上。

在前进的路上,有的时候,我们遇到了阻碍,阻挡了我们的发展道路,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退一步,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退一步,有时是一种必须。

4、我六岁那年,父亲领着我去村外放牛,我高高兴兴地跟着父亲跑,一不小心被脚下的一块石头绊倒了,好在摔得不重,我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继续跟着父亲向村外走去。回来的路上,我只顾着快点回家吃饭,又被那块石头绊倒了。父亲看见后就对我说:“来的时候已经被这块石头给绊倒过一次了,就应该长点记性,哪能又让它绊倒一次呢!”

成长的路上,我们都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人可以犯错误,但不能犯相同的错误,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栽倒两次。

5、姐夫家新买了一辆农用汽车,买回来以后,姐夫每天开着车满大街转悠,车上什么也不拉,就是在空跑。我有些不解,就问姐夫为什么要开着车空跑,姐夫告诉我说这是在磨合。他说每辆新车出厂以后,由于所有的零件都是新的,所以各部位零件相互之间咬合得不是那么密切,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好。

新婚夫妇之间也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两个原先各自独立的男女结合在一起,一开始肯定要有一些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双方增进了了解,适应对方的'习惯,才能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6、小的时候经常去打鸟,于是大人就常用这样一道老掉牙的题来考我们小孩:树上有十个鸟,用枪打掉了一个,还剩几个?答案是一个不剩了,因为另外的九只鸟也给吓跑了。

我家楼下有一个小杂货店,老板娘很不会做生意,有的时候顾客买到了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找到她的时候,她就对顾客恶语相向,还谩骂顾客,一点点的,周围的人都知道了她家的服务态度不好,就都不去她家买货了,没过半年,她家只好关门。其实,我们那里的住户有一百多家,和她吵架的也就五六家,但因为得罪了五六家人,所以坏名声传出去了,其他那些人家也就都不来了。

7、我家的园子里有一棵果树,爸爸每到春天的时候就会用剪刀给果树剪枝,我问爸爸为什么要给果树剪枝,爸爸回答说,如果果树不剪枝,那么它的营养就会分散,营养一分散,果子就长不大,剪掉多余的树枝,使营养能够集中供应到保留的那几棵树枝上,那么上面的果子就会长得又大又好吃。

许多人在年轻的时候,会为自己定下许多理想,同时学习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知识,想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无所不能的通才。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什么都精通,结果是样样通样样松,什么都会一点,却又没有一样精通。学贵专精,把不适合自己的那些理想剪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一两项专业上,那样才能有成就。

哲学的故事5

宋仁宗在闲暇的时候,喜欢悄悄地在皇宫里面四处溜达。一次,当他走到便殿时,忽然听到有争吵的声音,他躲在柱子后面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两名侍卫在聊天。侍卫甲认为,人的命运不是命中注定的,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侍卫乙却认为,他们都是伺候皇帝的人,命运自然是由皇帝决定的`。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所以争吵不休。

宋仁宗听了感觉十分有趣,他忽然想起来,侍卫队原来的队长升职了,这个职位暂时空缺着,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于是,宋仁宗悄悄回到自己的房间,拿起笔来在两张纸条上写下了相同的一句话:“谁先到达你那里,就让他成为侍卫们的队长。”然后,他将纸条分别装到密封的小金盒里。

接着,宋仁宗派人叫来侍卫乙,让他带着一个小金盒送到负责皇宫内务的一名主管那里。侍卫乙离开之后,宋仁宗估计他差不多已经走到半路时,又叫来侍卫甲,同样给他一只小金盒,也让送到那名主管那里。

不久,主管传回来的消息说,他按照皇帝的旨意,已经推荐侍卫甲成为队长。宋仁宗特意安排了侍卫乙先去,让侍卫甲落在后面,为什么结果却是这样?原来,在侍卫乙和侍卫甲离开之后,宋仁宗又安排了两名侍卫,分别在半路上拦住他们打招呼,侍卫乙遇到可以聊天的人很开心,他从昨天晚上做了什么梦到中午吃了什么饭,聊得不亦乐乎。

侍卫甲却一心惦记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他只是匆匆打了声招呼就继续往前走,直接把小金盒送到了主管那里,仅仅因为抢先了几步,他就得到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好机会。

最后,宋仁宗感叹道:“看来还是侍卫甲说得对呀,人如果自己不努力,就连皇帝也帮不上他。”是啊,人如果主观不努力,再好的机会也会失去,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哲学的故事6

富裕村

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不是因为领导指挥的好,让村民们彻底脱离了贫困,是因为村长大哈上报的关系,他上报时把全村产粮的总量,翻了数翻,贫困的帽子是脱了,可村民们不愿意了。

他们堵在村长大哈家的.门口愤怒地嚷嚷:“村长,你也太不地道了,你这么一报,政府给贫困村的救济就都没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村长大哈瞪着眼睛吼道:“都给我滚犊子,我还能坑你们,我只是在维护你们。”

“维护?”村民们有撇嘴的、有小声嘀咕的,总之他们都不走,等着大哈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不然他们要告到县里去,摘了大哈的乌纱帽。

“哎”大哈叹了口气。

“村长?别卖关子了!你要是没个说得过去的说法,我们可不依,不都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嘛!村长你可别逼我们上访。”

“上访?哈!你们去吧!”大哈索性豁出去了大声说道:“咱村年年报贫困,是能多得点救济款,还能加上救济的衣服、食品、补助的粮食等等,可随着这些救济品而来的那些扶贫的官,我们每年要接待多少?接待时吃喝住还不都是大伙出,你们仔细算一算除了那些旧衣服你们得到的还剩下多少?”

大伙儿心里的算盘哗啦哗啦响,都说:“是啊,是啊,去年来扶贫的人在我连吃带喝一个月,我家十只鸡一只没剩,还外搭一头没长好的大肥猪!”

村民们刚刚转变思想,可脸色又变了,因为他们看着几辆小汽车扬着尘土来了,车上拉着‘观光先进富裕村’的横幅。

再一看村长大哈脸都绿了。

哲学的故事7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在经过3天的暴乱后,老迈的政治家她里兰坐在他巴黎住宅的窗边,聆听宣告暴动结束的响亮钟声,之后,他回头对一名助手说:“噢,听那钟声!我们赢了。”

“我们是谁?大人!”助手问。

他做了个保持安静的手势回答:“别说话!明天我会告诉你‘我们’是谁。”

他清楚地了解只有傻子才会急急忙忙确定自己的立场--过早地依附某一方,会使自己丧失灵动性和主动性。

寓意:

你可能会反对这个故事,因为这有饽于积极行动的常理。但是,我要说的是,凡事切勿盲目下定论。

如果让别人觉得他们都能够支配你,你就会失去影响力。保持一定的距离,就会增加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自己获得更高的威望。

当你保留自己独立的立场时,不但不会激起愤怒,反而会受到尊敬,会使自己看起来比较有权势,因为你让别人无法掌握。你不像绝大部分人那样,屈从于团体或关系。随着你独立的名声逐渐响亮,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拉拢你,希望你加入他们当中。

一旦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确定下来,你的魅力就会消失殆尽,就会变得跟其他人没什么两样。通常,人们会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想让你依附于他们。他们会送你礼物,给予你许多恩惠……这一切都是为了留住你。一开始,你应该鼓励这样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兴趣,但又要不惜任何代价保持独立。

但冲突爆发时,人们会倾向于靠拢较强的一方,或者是以明显的利益诱惑你结盟的一方。注意!这可是一项危险的交易。

首先,一开始就想预测哪一方会获得最终的胜利往往是很苦难的,而且即使猜对了,与较强的一方结成联盟,你会发现自己最终会一败涂地,胜利者会把你一脚踢开,所谓“兔死狗烹”,历史上的教训屡见不鲜。

另一方面,如果与力量弱的一方站在同一阵线上,危险性更大。

所有,你一定要懂得这个生存的哲学,以免得到一滴水而失去了一片海,或者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

哲学的故事8

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几乎所有的士兵都丧命于敌人的刀剑之下。

命运将两个地位悬殊的人推到一起:一个是年轻的指挥官,一个是年老的炊事员。他们在奔逃中相遇,两个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路径─—沙漠。追兵止于沙漠的边缘,因为他们不相信有人会从那里活着出去。

“请带上我吧,丰富的阅历教会了我如何在沙漠中辨认方向,我会对你有用的。”老人哀求道。指挥官麻木地下了马,他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了求生的资格,他望着老人花白的双鬓,心里不禁一颤:由于我的无能,几万个鲜活的生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有责任保护这最后一个士兵。他扶老人上了战马。

到处是金色的沙丘,在这茫茫的沙海中,没有一个标志性的东西,使人很难辨认方向。“跟我走吧。”老人果敢地说。指挥官跟在他的后面。灼热的阳光将沙子烤得如炙热的煤炭一样,喉咙干得几乎要冒烟。他们没有水,也没有食物。老人说:“把马杀了吧!”年轻人怔了怔,唉,要想活着也只能如此了。他取下腰间的军刀……

“现在,马没了,就请你背我走吧!”年轻人又一怔,心想,你有手有脚,为什么要人背着走,这要求着实有点过分。但他因为战斗的失败早已处在深深的自责之中,老人此时要在沙漠中逃生,也完全是因为他的不称职。他此刻惟一的信念就是让老人活下去,以弥补自己的罪过。他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前行,在大漠上留下了一串深陷且绵延的脚印。

一天,两天……十天。茫茫的沙漠好像无边无际,到处是灼烧的沙砾,满眼是弯曲的线条。白天,年轻人是一匹任劳任怨的骆驼;晚上,他又成了最体贴周到的仆从。然而,老人的要求却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他会将两人每天总共的食物吃掉一大半,会将每天定量的马血喝掉好几口。年轻人从没有怨言,他只希望老人能活着走出沙漠。

他俩越来越虚弱,直到有一天,老人奄奄一息了,“你走吧,别管我了。”老人愤愤地说,“我不行了,还是你自己去逃生吧。”

“不,我已经没有了生的.勇气,即使活着我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宽恕。”

一丝苦笑浮上了老人的面容:“说实话,这些天来难道你就没有感到我在刁难、拖累你吗?我真没想到,你的心可以包容下这些不平等的待遇。”

“我想让你活着,你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年轻人痛苦地说。老人此刻解下了身上的一个布包,说:“拿去吧,里面有水,也有吃的,还有指南针,你朝东再走一天,就可以走出沙漠了,我们在这里的时间实在太长了……”老人闭上了眼睛。

“你醒醒,我不会丢下你的,我要背你出去。”指挥官说。老人勉强睁开眼睛:“唉,难道你真的认为沙漠这么漫无边际吗?其实,只要走三天,就可以出去,我只是带你走了一个圆圈而已。我亲眼看着我两个儿子死在敌人的刀下,他们的血染红了我眼前的世界,这全是因为你。我曾想与你同归于尽,一起耗死在这无边的沙漠里,然而你却用胸怀融化了我内心的仇恨,我已经被你的宽容大度所征服。只有能宽容别人的人才配受到他人的宽容。”老人永久地闭上了眼睛。

指挥官震惊地矗立在那儿,仿佛又经历了一场战争,一场人生的战斗。他得到了一位父亲的宽容。此时他才明白武力征服的只是人的躯体,只有靠爱和宽容大度才能赢得人心。

他安置好老人的遗体,怀着宽容之心,向希望走去。

带有禅理的哲学故事【8】

哲学的故事9

同槽喂猪,分槽喂马,这个道理还是第一次听百家讲坛赵玉平教授说的。

说有一个人养了好多千里马,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养不壮,而且好多马身上都有伤,于是请了马博士来给看,博士看后指出,这马哪有同槽喂的? 千里马都身怀异能,而且清高,所以到了一起就掐,哪有心思吃草啊,你赶紧给他分槽喂吧。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所有的马都迅速恢复矫健身姿,身强体壮。

另外有个人是养猪的,但是猪却肥不起来,于是请来了猪博士,博士看后指出,这猪哪有分槽喂的?俗语说,一头猪不爱吃, 两头猪争着吃,所以你应该让两猪一槽,这样猪才会上膘。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所有的猪都迅速增肥,养猪人乐了。

养马的道理说明,对于像“千里马”那样能干而且又想干的'人,一定要对他委以重任,放一个地方让他自己干去,他肯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而养猪的道理则说明,对于像“猪”那样能干但欠缺激励型的人,只有在竞争中他们才会迅速成长。

哲学的故事10

Nici玩具公司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拥有500多名员工,年平均收入达到1.55亿欧元,在世界玩具行业享有盛名。它每年生产的玩具除了满足全德国消费者的需求,产品还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

在20xx年足球世界杯开赛前夕,公司决策层经过和众多对手进行激烈竞争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足球世界杯吉祥物的制作权。全公司上下为此欢欣鼓舞,员工们也铆足劲准备大干一场,决心以此为契机,使公司的财源滚滚而来。

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公司却正是因为得到了吉祥物的制作权,而陷入了万劫不复的绝境,从而不得不宣告破产。

足球世界杯的吉祥物是狮子格列奥,它身穿德国队6号白色球衣,拥有一头浓密的长毛,与它相伴的还有一只会说话的足球佩雷。虽然每个吉祥物格列奥售价只有19.95欧元,但一上市还是受到了消费者空前的冷落,这是公司决策层不曾预料到的。

有媒体对一定数量具代表性的民众做了问卷调查,得到的一致答案是:在德国,民众认可的传统标志是飞鹰。足球世界杯吉祥物格列奥售价虽然很便宜,但它与德国没多大联系,当然也跟广大德国民众没多大关系,大家从内心不喜欢这个吉祥物。

公司在投入巨额的财力、人力后,收益与支出却大相径庭,最终宣告破产。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忽视了经商者的哲学:“消费者最需要的`,也是生产商最需要的。”这不但是经商者的最高哲学,也是人生的最高哲学。

哲学的故事11

有这么一个懒夫,日上三竿,依然懒得起床。其妻不悦,催道:“还不下地干活去,误了农事,这还了得?难道来日等着去喝西北风?”懒夫回应道:“急什么——早晨露水白洋洋,不如晌午晒太阳!”

晌午时分,骄阳似火。因其妻惦记着地里的农活,想到懒夫早上的许诺,又催道:“田里那一大堆的活儿等你去做,怎么还躺着呀?”懒夫指了指热浪灼人的天空说:“贤妻呀,别催了——晌午太阳上晒落,不如黄昏夹黑摸!”其妻无奈,只得由着懒夫午睡去。

待至夕阳西下,正是夏天干活的最佳时机。妻子惦记着懒夫晌午时说过的话,又催促起来:“趁着天还没黑,干点活吧;要不,今天又将溜走了。”懒夫听了,正色道:“急什么——黄昏蚊子乱纷争,不如明天起五更!”

懒夫就这样消磨着时光。翌日凌晨,他又故技重演着……

妻子失望了,她终于明白没有责任意识的等待永远是懒夫为自己好逸恶劳的.生存方式所找的一个完美借口!

哲学的故事12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

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国国君。

鲁君批准他前行,并给了他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

问孔子:“你已经得道了吧?”

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到啊。”

老子说:“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人,那人们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

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都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人们都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了。

然而上面说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个人心里没有正确的对道的认识,那道就绝不会来到他心中的`。”

孔子说:“我研究《诗经》、《书经》、《周礼》、《周乐》、《易经》、《春秋》,讲说先三治国之道,深明周公、召公成功之路,我以此谒晋了七十多个国君,但都不采用我的主张。看来人们是太难说服了!”

老子说:“你那‘六艺’全都是先王时代的陈旧历史,你说哪些又有什么用呢?你现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陈陈相因的旧东西。‘迹’就是人的鞋子留下的印迹,脚印和脚印,还能有什么不同吗?

初次会话之后,老子又引孔子访大夫苌弘。苌弘非常擅长乐理,教授孔子乐律、乐理;并且引领孔子观祭神的典礼,考察宣教的地方,察庙会礼仪,使孔子感叹不已,获益不浅。

孔子在这个地方逗留了几天。

孔子向老子辞行。

老聃送他到馆舍之外,说:“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大意就是说,我没有什么好送你的,就送你几句话吧,不要诽1谤别人,也不要过分夸奖别人,不要自傲。

孔子说:“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孔子走到黄河边的时候,见到河水滔滔,浊浪翻滚,气势如万马奔腾,声音如虎啸雷鸣。

孔子站在岸边很长时间,不觉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河水不分昼夜地流,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不知道人生将会走到哪里啊。

听到孔子说这些话,老子就说:“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

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

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子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

过了一会,老子指着浩浩黄河,对孔子说:“你怎么不学习水的德行呢?”

孔子说:“水有什么德行啊?”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子听了之后,恍然大悟,说:“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

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

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

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子说:“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孔子从老子哪儿回来,三天没有说话。

子贡很奇怪地问是怎么了,孔子说:“我如果遇见有人的思路像飞鸟一样放达时,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准确锐利的论点射住他制服他。

如果对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样奔驰无羁,我可以用猎犬来追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论点所制服。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鱼一样遨游在理论的深渊中,我可以用钓钩来捕捉他。

然而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龙一样,乘云驾雾,遨游于太虚幻境,无影无形捉摸不定,我就没法追逐和捕捉他了。

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啊。老聃,真吾师也!”

哲学的故事13

传说,在古印度,有一个极为专横的国王。有一天,国王忽然想要新造一个皇宫。工匠的头目禀告国王说,若要把宫殿修建得坚实而华丽,必须选用一棵千年老树做材料。于是,国王传令下去,无论如何,也要寻得这样一棵老树。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国王的使臣果然找到了一棵千年老树。那是一棵参天大树,气字轩昂地屹立在众树之间。使臣前来禀报国王,说他们找到了一棵大树,只是那树年代久远,砍了会不会太可惜。

国王才不管那么多,当下命令工匠,翌日就去伐了那树来,修建宫殿。然而,那毕竟是一棵千年老树,它已经吸纳了天地灵气,化作一个树中精灵。当天夜里,趁国王熟睡之际,老树走进了国王的梦里,恳求他手下留情,别让它千年修行,毁于一旦。

“既然你有千年的道行,我就更要砍你来修建宫殿了,要知道,再怎么样你不过是一棵树!”国王傲熳地说。

老树一声叹息,说: “唉,我老也老了,死了也就罢了。只是陛下,您能不能在砍伐我的时候,别从根部下斧,您让人从我头上往下砍吧。”

国王大为不解: “从上往下伐你,岂不使你肢体寸断,更为痛苦?哪有从根部砍了你干脆?”

“陛下,从上往下伐我自然倍加痛苦,可您瞧我这般高大,若从根部伐了我,倒下之时,势必压死压伤无数水树……请陛下成全我吧。”

国王一觉醒来,顿感羞愧难当。他收回了砍伐大树的命令,并放弃了修筑宫殿。打那以后,那国王善待于民……

这个故事渗透着佛学中一种叫禅宗的境界:即使身处险境,仍悲悯于苍生的冷暖与苦弱。其实,这也可以是一种人生的修为:我们很难做到宠辱不惊,大义凛然,但至少可以分一点温暖给你的家人,多一点关怀善待朋友,付出一份承担给你的'孩子……

生命中的诸多忧愁,多半来源于自私自利,患得患失。而人生中最大的快乐,便是与他人共享的快乐了!

哲学的故事14

旅游的时候认识了一对夫妻,职业是制作防割手套。我问,这手套坚硬到何种程度呢?他们笑而不答,说回到北京后你到我们那里参观一下就知道了。

第一眼晤见防割手套,平凡到令人垂头丧气。和普通车工钳工戴的白线手套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一定要找到不同,就是价钱要贵出很多。也许看出了我的不屑,男主人抽出一把寒光四射的匕首握在手中说,你戴上手套,然后,来夺我的刀。细端详,那刀尺把氏,尖端像西班牙人的鞋子弯弯翘起,开了刃,血槽很深。我胆战心惊道,这刀可以杀死一头恐龙了,不敢。他又说,要么我戴上手套,请你来割我吧。我说,那干脆就滑到了犯罪边缘,本人奉公守法,恕我也不能从命。他无奈,只有亲自戴上手套,自己来割自己了。

戴上防割手套的左手有些臃肿,右手执刀杀气腾腾。晶光闪烁长刃劈下的那一瞬,我骇得紧闭了眼睛。等到哆哆嗦嗦打开眼帘,以为看到的是皮开肉绽血花翻飞,不想雪白的左手套上,只有一道淡淡的痕。主人优雅地舒了几下掌,如同少妇的额头被抹上了速效去皱霜,痕迹很快就平复了。

我大觉神奇,不由得一试。戴上手套,用刀锋在指掌上反复切割,先轻后狠。那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你能感觉到薄刃的锋芒和杀伐的重量,然而它却如溪水掠过毫发无伤;主人告诉我,看似普通的棉纱里,捻进了500根高弹钢丝。临走的时候,主人送我一副防割手套,笑道,从此你可空手夺刃了。

感叹防割手套的神奇,不由得想到:倘加上十倍百倍之量,用千万根钢丝织就一件背心,披挂在身便心硬如铁了。再没有什么情感的剑戟能刺穿出血洞,再没有什么理智的矛斧能劈裂成沟壑。

有一段时间,我出门书包里常带着防割手套,期望碰上一个行凶的歹徒,冲出去见义勇为。然世事虽纷杂运气却太平,梦想竟无法成真。坚固的防割手套渐渐蒙尘,如同骁勇的大将空白了少年头。终有一天,我在乡下干活的'时候,想到委它以新任。花圃中月季正香艳,这是最渴望修剪的花卉。此花盛开之后如不从瓣下第三分岔处刈除,就会花渐小香渐远魅力大失。只是那些蔷薇籍贯的锐刺尽忠职守,如同美女的贴身保镖虎视眈眈。我手笨,每一回都被扎得十指痛痒。

连刀剑都能阻挡,还怕小小的荆棘吗?我戴上防割手套,所向披靡地抓起了月季花茎。顿时,双手像被蜂群包围一样,数不清的小刺同时扎入肌肤。慌乱摘下手套查看,七八处鲜血淋漓,实为我充任业余园丁以来损失最惨痛的一次。

原来,这特制手套能够防止长刀短剑的切割,却并不能阻止细小毛刺的锲入。钢丝绞结的缝隙是小针出入自由的高速路。

那天,我贴着大约10张创可贴完成了剪枝工作,一边挥舞园艺剪一边想,悲哀啊,看来十万根钢丝也无法保证我们的心境不受损毁。

哲学的故事15

学校聘请了一位外籍教师教学生口语。我与外教在一个办公室,相处的日子久了,便发现一个特点:总有学生给老外送礼物,但很少见老外主动给别人送礼物。

一次,老外买回一大袋小地球仪,准备当奖品发给学生。一个老师的小孩看见了,便想让老外送一个玩玩。老外不肯。小孩就把当老师的母亲请来。同事不好意思开口,便让我“代劳”。

我对老外说:这是本校老师的孩子,你送他一个吧,反正你的地球仪最后都要送出去的。

老外仍是不肯。

我“开导”老外道: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讲究一个“情”字,送礼是联络感情的一个重要方式。你在中国任教,就要入乡随俗。一个小地球仪不值什么钱,但作为礼品送出去,那就是礼轻情义重。

到这个份上,老外仍坚定地摇着头。

我生气道:你真不给面子,一个小地球仪值多少钱?现在,人家求到我,你不给,人家会认为是我没尽力。

老外想了想,说:“你让那小孩说五个单词,我就给他一个。”

这不是成心为难人吗?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孩,哪会说什么英语?但是,既然老外肯送了,那就赶紧想办法吧。好在小孩很伶俐,一教就会,不到五分钟,五个英语单词全会说了。老外除了白送一个地球仪,还高兴地低下头,亲了亲小孩的脸蛋。

这让我很纳闷:与其如此,何必当初?我问老外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说:白送东西给人,是对人的一种侮辱。因为,“送”的意味是施舍,即把对方当成乞丐;而那小孩很可爱,绝不应该侮辱他。只有在别人取得了成绩时,我们才能把东西奖给他,这是对人的'一种鼓励。作为一个教师永远只能“奖”,而不能“送”。否则,就违背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坚守的准则。

我的心里,一下子装满了敬意。

标签: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