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作文

【精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集锦9篇

作文2.45W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集锦9篇

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1

记得小的时候,每当家里吃“饺子”时,我总是会歪着脑袋,充满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吃饺子,又是谁发明的饺子呢?”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消除我的疑惑,直到现在现在我依然清晰的记得。

妈妈告诉我,饺子来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建安初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这时正值数九寒冬,他在回乡的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贫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受。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可是张仲景心里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冻伤。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药在锅里煮,然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人们吃后,顿时觉得全身温暖,两耳发热。从此冬至这天,家家都吃饺子。

慢慢地我长大了,知道了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欢的传统特色食品,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不过因为饺子深受人们的喜欢,除了逢年过节,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常常享用。

告诉大家个小秘密吧,其实我是一个特别爱吃饺子的人,因为妈妈包的饺子实在是太美味了。一说到妈妈包的饺子,我就会不由自主流口水了。

妈妈每次包饺子,都会特别用心。她总能变着花样做出五颜六色的饺子皮:用火龙果汁和面,做成红色皮;用菠菜汁和面包,做成绿色皮;用紫薯和面,做成紫色皮;用胡萝卜汁和面,做成橙色皮;用海南瓜和面,做成黄色皮。还有原滋原味的白色皮。妈妈包的香菇木耳大肉馅儿饺子,吃到嘴里不仅味美,有益健康,还能让我感受到妈妈那暖暖的爱。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吃西餐,但是我还是喜欢身边的传统美食,我会传承中华文化,传递这份浓浓的爱。

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2

今天上午,王老师给我们讲了“传统文化——饺子”,同学们对这再熟悉不过了。但是,饺子的来历、意义、以前的名称……估计没有人能回答上来。下面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饺子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是建安年初任长沙太守的张仲景发明的。当时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只好辞去官职,去给百姓治病。他一到家,求医者便蜂拥而至。冬天,弟子帮他熬药,他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放进锅里,用沸水煮熟,然后用面皮包上,在用水煮,这就成了“驱寒娇耳汤”。人们吃后,顿时觉得全身温暖,两耳发热。当然,人们被冻伤的耳朵都被他治愈了,欢欢喜喜过了个年。从此,每逢冬至到大年三十,人们都吃饺子纪念他。可吃饺子又有什么意义呢?是这样的:全家一起吃年夜饺子,以示财源茂盛、平安吉祥、幸福健康、人丁兴旺。

饺子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饺子最早出现在魏国。《广雅》记载那时有叫“馄饨”的.食品,相当于现在的饺子,到了南北朝时期,饺子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流行,而且里面要放些葱、姜、香菜、虾皮、韭菜等小料。这种吃法仍在我国现在陕西、山西等地区流行;在唐朝,饺子变得和现在一模一样,称为“汤中牢丸”;宋-明时期,称“便食”、“时罗角儿”、“粉角”等。万年历《万署杂记》中记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扁食也;清朝,因为种类繁多,名称也在不断增多,先后有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等名称。

那么,我在家里包没包过饺子呢?嘿嘿,包过的。家里每次包饺子,我都缠着妈妈:“我也要包!”“不行!”妈妈马上反驳。“我就要包!”妈妈拗不过我,只好无奈地点了点头。我拿起一个面团,再拿起刀,这时,妈妈叮嘱我说:“拿刀一定要小心。”“知道啦!”我不耐烦地说。我用刀小心翼翼把面团切成两段,拿起其中一块,在面板上上使劲揉啊揉,使它变成了一只“小海参”,再拿起刀,把它切成一个个小块,切好后,我拿起一个面块,没擀几下,面就粘在了上面。失败是成功之母,再来!哈!这次终于成功了。所有的面块都擀好后,就开始包饺子。我拿起一个面皮,不是把馅放多了就是放少了,最后竟然连皮都撑破了。这时,妈妈又说:“你这么粗心,肯定包不好。”我情不自禁地小声嘀咕起来:“妈妈真唠叨。”我平时最喜欢搞恶作剧,趁妈妈不注意,我悄悄地包了一个白糖饺子。准备下饺子了,我还数了一下,惊讶地说:“这么少?还不够我塞牙缝的!”那个白糖饺子和其他饺子在一起,真是难以辨认。不过,我还是有秘诀哦!开始下了,饺子们迫不及待地跳进锅里,饺子在锅里翻滚着,白的似雪。一转眼,饺子煮好了,我一眼认出了白糖饺子,并很快吃了它。妈妈向我投来有些嫉妒的目光,而我心理却是乐滋滋的。

饺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美食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3

端午记忆中的如水母爱

“一月红灯高高挂,二月就把风筝扎;三月清明坟头挂,四月秧子满田插;五月龙舟下河坝……”小时候,唱着这首儿歌,天天盼,月月盼,直到端午节到来。

其实,我并不在乎看什么龙舟,倒是想着母亲亲手包的粽子,亲手给我搽上那带点香味的雄黄酒。不过,那时候吃粽子是很难的事。

有一年,母亲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就许诺,说是要吃粽子的。于是,我就天天苦盼着。到了端午节那天,我连早饭也懒得吃,一心憧憬着那用翠绿色箬叶包扎着的白生生的粽子。

一放午学,我便急急忙忙地回到家中,可是母亲不在家,灶里的灰是冷的,桌子上放着一摞干净的碗。我知道,我那希望像美丽的肥皂泡般破灭了。一种失落感立即袭上心头,鼻子一酸,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这时候,院子里有几户人家已经挂上了艾草,邻家几个孩子耳根、脖子擦得黄黄的正在打闹,空气中弥漫着雄黄酒的香味。我倚着门框,望着村口那条通向场镇的大路。我不再期望吃粽子了,只盼母亲能够卖掉熬了一个通宵才做成的豆腐,只盼母亲能够快一点平安回来。

不多时,母亲挑着豆腐担回来了。我看见盛豆腐的木板破成了两块,一挑竹篮也好像被人踩过。母亲看到我难过的样子,立即从口袋里掏出一根仅值四分钱的麻花,哄着我说:“原谅妈妈,宏儿,今天大家都吃粽子了,豆腐不好卖……”我分明看到妈妈的眼里噙着泪水,便情不自禁地扑到她怀里,伤心地哭着,母亲紧紧地搂住我,我感到背上有些热乎乎的.东西在滚动……

菖蒲青青,悬于五月之门。为了班上的学生,好多年我都没能回家与母亲一起包粽子了。本想趁着第一个法定的端午节和母亲团聚,而母亲却与我阴阳两隔。不过,我不会忘记那个没有粽子的端午节,更不会忘记那根仅值四分钱的麻花,还有我亲爱的母亲!

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4

中华文物浩如烟海,称得上国宝的文物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国宝大多都在各地的博物馆中,想全部欣赏这些国宝,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的。所以我便在书店买了这本《国宝档案》。这本书中收录了56件“重量级”的国宝,分为6类,分别是青铜器类、玉器类、瓷器类、石刻类、书画类和其他类。几乎每一件奇珍异宝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婉转悠扬的故事,既回味悠长,又让人流连忘返。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沉浸在这些故事里,或欣喜若狂,或扼腕长叹,与众不同的流传经历让这些无价之宝在视野中。

慢慢呈现。回肠荡气之余,让你在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交流中获益匪浅。

这本书中有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氛围,因为中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不少国宝都“流离失所”,很多爱国主义人士都想尽一切方法来保护这些贵重的.国宝,不被金钱、官职所利诱。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比如虢(音“国”)季子白盘,是刘铭传家中四代的共同守护,才使得它流传至今。

虢季子白盘这个青铜器是商代一个诸侯打铸的,重达215.3公斤!刘家为了让虢季子白盘不落入坏人手中,作为一条祖训让子孙们保护好它。后面三代传人更是铭记着祖训。每次有坏人来索要盘子,都被刘家以各种方法拒绝,他们气急败坏地在刘家掘地三尺,可仍没找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家第四代传人刘肃增解开了秘密:原来刘铭传栽了一颗桂花树,将虢季子白盘埋了下去,现在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刘肃增含泪砍倒了这个“功臣”,将虢季子白盘取出毅然交给了国家。刘家四代竭力保护国宝已成了一段佳话,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国宝档案》,觉得受益匪浅,他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国宝知识,而且还领悟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他们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记载了中华的古老文明,宛如一条血脉连载着过去、今天和未来。通过这些国宝,我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了解了我国的灿烂文明。它们就像是立体的历史书!《国宝档案》带您穿越时空,进入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我从中读到人的贪婪与正义两面,有的人为国家献出一切,而还有一种人为了金钱放弃了良心。

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了解它们,对这些国宝进行更加有力的保护!

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5

没有月的夜晚

没有月的夜晚,李白是孤独的,因为他没有了《月下独酌》的洒脱;没有月的夜晚,苏轼是愁苦的,因为他没有了抒发对亡妻怀念之情的载体;没有月,中国古代文人都是死寂的,千百年前的文化全化为泡影;没有月,中国是迷惘的,是高高夫妻的.楼阁,没了根基。

月是中华文化的魂,而如今的夜晚已没有了“月”,中华文化又将何去何从,中秋之夜,明月半墙,此等美景已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了,十五的月亮即使再大再圆,也勾不起游子思家的心。“望月怀人,见云思友”已成旧谈,因为现代已无需“思念”。寄去一张照片,打一次电话,上次网见见面,比望月望云简捷迅速得多。看来“月”确实没了用途,中华文化没有了用武之地,现实社会忘记“月”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然而我独爱月,有月的夜晚,我才敢夜行,有“月”的人生,我才感觉有了归宿。

李白的“少年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勾起我对幼时的怀念,对天真幼稚的向往;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是打发无眠之夜的良药,是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道坎,是人真正走向人生境界的开始。遥想东坡当年,独自一人,观“缺月挂疏桐”,听“漏断人初静”,与“孤鸿”为伴,与“缺月”为伴,是多么美妙的境界啊。而如今,夜幕虽已降临,却没了人静之夜,虽有缺月挂树梢,却没了鸟的痕迹。此景不仅不能打发愁苦,反会使人更加抑郁愁困,真羡慕苏轼的月。在苏轼人生的低谷,遥望到一轮明月,才使他释然身轻,由庸俗走向洒脱,由喧嚣走向幽静。怀念苏轼的月,是“千里共婵娟”的兄弟之月;思念苏轼的月,是“明月夜,短松岗”的真情之月;渴望苏轼的月,是“缺月”的人生之月。 最无法忘记的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总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向往。似月光下的一张网,只要在有月的夜晚,我就无处可逃,月已无法走出我的心底,我也无法走出月的辉光。

没有月的夜晚,我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够捕获我心灵的愁苦,没有“月”的夜晚,我的一生是黑暗的,太阳的光永远撕不开孤寂的夜幕。我需要有月的夜晚,中国更需要一轮“明月”照彻前方的道路。

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6

剪纸,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爸爸有一套剪纸的十二生肖,爸爸小心地珍藏着。

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有胆小的老鼠,强壮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白兔,威武的龙……聪明的猴,雄壮的公鸡,淘气的狗,肥胖的`猪。看着这些剪纸,有的地方细如春蚕吐丝,有些地方粗如大笔挥抹,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我喜欢你剪纸!

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7

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这一天你到大街上去看看,到处是喜气盈门。

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我们这组开展的活动就是抄写春联,有“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 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 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

“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等等, 我们还上网了解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披”贴在门媚的横木上。

参加抄写春联这样的活动,大家都兴趣盎然。这次抄写、收集春联让我们收获很多,这些对仗工整的句子真是太美妙了,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师说从这一副副精美的`春联中还可以读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呢。

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8

要说中国的可数不胜数,如剪纸、对联、古诗、传统节目,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了。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节它就会出来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红纸剪一个“福”字贴在门上,在红纸上写一些吉利话也贴在门上,那叫年的怪物怕红色就再也不敢来了。从此人们年年贴春联,;流传至今。每到过年,街上彩旗飘飘,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家家户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小朋友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到了晚上礼花满天,与家人一起吃饺子看晚会,精彩的表演引的我们哈哈大笑,如果天天过年该多好。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佳节,也是团圆节,这天吃元宵、猜灯谜,寓意家家团团圆圆,合家幸福、安康,每人心中无比幸福快乐。中国传统节目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永远继承下去,让我们的光辉灿烂。

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9

中国是反映民族风貌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有书法,对联,灯谜,诗歌,民族音乐,民族舞蹈……

在我们阳泉,对比较重视。像春节,端午节,元宵节都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

下面,我详细地介绍一下我们这里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这一天,我们本地人早饭吃元宵,元宵很好吃,包的馅不同,味道也不同。这时街上已经挂满了彩灯和大红灯笼。道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一闪一闪的小彩灯。

上午,荫营广场上有扭秧歌比赛。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秧歌队。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在舞台上快乐地跟着音乐扭来扭去,都想为自己村里争光。

最热闹的地方是一中门口的黄河阵。传说是诸葛亮摆得阵法。在我们这里成了元宵节必须去得地方。奶奶说:“转黄河阵可以祛百病,转得快就一年顺利。”

所以,每年全家人都要去转一圈,以求平安和顺利。

这就是我们这里过元宵节的,体现出荫营人民的精神风貌。

标签:集锦 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