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政范文 > 报告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优秀调查报告

报告3.24W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优秀调查报告1

却借助商品展销会的形式,擅自使用“中华”、“全国”等字样,并在宣传单上编造虚假信息,以“厂价直销”、“低价甩卖”等名义,加上现场赠送一些小礼品等形式,销售过期积压商品或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在农村及边远地区举办的一些服装、日常生活用品、保健品等商品展销会,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个别酒店、宾馆等会展场所提供者为谋取私利,招揽、组织开展展销活动,不严格履行对入场主体的资格审查义务,致使许多证照不齐的经营主体进入商品展销会从事违法经营活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广大消费者对商品展销会产生厌恶和抵触心理。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优秀调查报告

二、商品展销会监管中面临的问题

(一)违法经营行为发现难。工商部门不能通过登记审批事先了解商品展销会情况,只能通过日常巡查,或是通过关注广告、互联网等宣传媒体,发现商品展销会线索。不少以推介会、咨询会、讲座形式出现的商品展销会,举办场所往往在各酒店、宾馆内部,执法人员难以发现;个别举办者故意将开展时间定为周末或下午下班后,逃避监管;那些利用车辆深入农村开展流通展销的经营者,更是和执法人员打起了“游击战”,对这类展销活动发现较难。

(二)违法违规案件查处难。许多以出售保健品、保健器材为目的的商品展销会往往打着免费讲座、举办推介会的旗号,吸引消费者,最初几天只展不销,即将结束时才开始“最后一卖”。执法人员对其进行检查时,现场往往找不到产品实物,无法对其是否构成违法经营行为进行认定。等到出现投诉,工商部门介入查处时,展销人员早已人去楼空。

(三)案件调查过程取证难。取证难主要表现对参展产品质量、商标侵权认定难。目前对产品质量的监测以及对商标是否侵权的认定程序复杂,所需时间也较长,而商品展销会时间短,流动性大,往往是认定结果还没到,商品展销会已经结束,相关责任人也不知去向。此外,因为对食品等一些商品的抽检有抽检基数的限制,对于那些先展后销的商品展销会,如果在检查时其现场产品数量达不到抽检基数的要求,只能放弃抽检。

(四)消费利益受损维权难。一是投诉举证难。商品展销会往往在进行现货交易时未能出具真实有效的销货凭证,工商部门受理投诉后,经常由于消费者无法提供有效的购物凭证,难以追究经营者的责任。二是售后服务难。特别是对那些异地办展的经营者,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三包”无法实现,售后服务无法保障。三是责任追究难。对一些异地办展,或查无下落的当地参展商追究责任时难度较大,异地寻找当事人增加维权成本和难度,对场地提供方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进行追偿时,往往因为找不到具体的展销会主办者而导致消费者投诉事项难以处结,可操作性不高。

三、加强商品展销会监管的对策

(一)健全完善商品展销会预报机制。为避免出现监管滞后的现象,要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信息灵敏,反应快速的特点,加强对重点场所的日常巡查、充分利用覆盖全市的12315申诉站网络,密切关注各种媒体发布的商品展销会宣传广告、海报、街头传单等,及时掌握各辖区内商品展销会开办情况并向市局预报,市局将基层所上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巡查计划,从而推进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使商品展销会的监管由登记审核向属地监管、日常监管过渡。

(二)全面建立部门联动监管机制。由于商品展销会的一些经营活动仍需进行严格的审批,如广告的发布等,这就使得工商部门事先获知商品展销会基本情况成为可能。建议在系统内建立起市局职能科室与基层工商所之间的联动机制,如商标广告科在受理涉及商品展销会的广告登记备案后,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告知市场合同科,然后由市场合同科根据属地管辖,通知相关基层所实施重点监管,基层所在监管结束后,再将监管情况反馈给市场合同科,形成执法合力,努力使监管实现无缝对接。在系统外,加强与公安、消防、文化、安监、经贸委等部门的沟通,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及时发现商品展销会举办线索,获取更多的信息支持。

(三)探索建立商品展销会备案机制。为破解监管中存在的查处难,取证难等问题,建议建立商品展销会备案制。按照属地管辖原则将备案权下放到基层工商所,并制作商品展销会备案申请书,对备案申请人(单位)、备案人(单位)联系地址、联系方式、参展人员构成、商品展销会名称、展销地址、场地使用证明、展销商品类别等内容进行备案登记,对展销商品中涉及食品的,要求参展方必须出具食品卫生许可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审批证件,并提交参展商品产品检验报告,无法提交相关材料的,坚决不许其进入商品展销会经营。各基层所对商品展销会实行展内巡查,并在一些大中型商品展销会内设置12315维权投诉点,加大现场驻点比例,对一些容易引起消费投诉的商品展销会加大巡查监管频率,力争全程监控,规范参展经营者展销行为。

(四)建立消费维权先行赔付机制。建议商品展销会在进行展前备案时,由商品展销会举办方按展销商品的总价值的“2%—5%”交纳 “消费维权保证金”。在展会期间或者在展会后,发生消费者投诉,经鉴定和调查核实,侵权行为属实的,可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使用这笔“保证金”对消费者先行赔付。“保证金”的保留期限根据商品的保质期限来确定,一般不超过6个月。保留期届满后,未出现消费投诉情况的,全额退还“保证金”;出现消费投诉的,则根据赔偿情况及保证金剩余情况,办理退款手续。通过这种做法,促使商品展销会举办方严把参展商准入关,避免因展销商一走了之而造成消费者投诉无门的尴尬局面。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优秀调查报告2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校80所,其中小学41所、初中3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包括民办天华艺校)、特殊教育中心校1所,与体育局联办学校1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小学生人数92329人,其中外来人口学生数41106人,占比44.5%;在校初中生人数38515人,其中外来人口学生数11598人,占比30.1%。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政策引导、经费保障、布局优化、质量提升等手段,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江苏省义务教育发展先进县(市)、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县(市)等荣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主导,强化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我市目前实施的是“市镇两级,分级办学”的体制,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实现学校预算单独编制,并出台了《江阴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对政府专项资金每年由财政局出具绩效评价报告。“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财政投入累计101.1亿,除20xx年外我市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全市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均高于省基准定额。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乡镇教育财政支出一般占到年度财政总支出的40%以上,有的乡镇甚至达到60%。

2、规划引领,促进城乡办学资源均衡。按照学龄人口变化和城乡用地布局的调整,我市制定完成了《江阴市域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xx—20xx)》。近几年来,全市结合校安工程建设,大力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化。目前,乡镇义务教育学校设施条件明显提升,新建中小学硬件普遍优于城区学校条件。同时,市政府注重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开展教育共同体建设,将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从而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帮扶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逐步形成管理理念互补、教师教研互动、教育资源互助的共同发展模式,目前全市中小学共成立25个学校发展共同体。其次,搭建“江阴教育网络教研和资源平台”、“江阴教育科研网站”等新系统,创建校级资源库及管理平台,分类整理骨干教师的教案、论文、试题等资源入库,实现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校际间共建共享。目前,全市所有学校均通过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和互联网,共享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优质资源,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3、政策引导,推进素质教育区域均衡。按照国务院、省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我市20xx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意见》,并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镇(街道)政府的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考核评分,落实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已严格实行按照施教区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均衡编班,杜绝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违规和变相违规行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生比例严格控制在10%以内,星级高中计划外招生逐年下降,至20xx年计划外招生全部取消,招生全程实施网上报备、网上录取,招生过程公开透明,促进了教育均衡公平。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以合格率、完成率和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和优秀率逐年提升。20xx年,合格率和优秀率分别为98.77%、5.83%,学业水平也整体提升,而全市所有初中学校中考全科合格率标准差由20xx年的15.87降为13.9,学校间学生学业水平差异逐年缩小。

4、多措并举,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在全市教师队伍编制总量无法突破的情况下,采取多种举措,缓解教师队伍总量缺员、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一是以五年为周期,按照“退一进一”的政策核定每年招聘教师数量,优先向小学倾斜,学科上增加音体美学的招聘数量。二是开展义务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鼓励富余教师通过培训跨学科任教,缓解结构性矛盾。三是返聘退休教师,缓解缺口矛盾。

5、落实政策,保障特殊群体学生权益。我市把新市民子女就学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新市民子女就学的同城待遇,专门制定《关于做好新市民子女入学(园)预登记报名工作的实施办法》,实现新市民子女就近免试入学,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新市民子女就读人数达52704人,小学阶段部分乡镇学校新市民子女就学人数比例甚至超过了本地户籍学生人数。其次全面保障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我市从20xx年秋季起,实施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政策,并且对特殊学校的日常公用经费予以普通中小学10倍标准拨付。全市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办学体系,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特殊群体学生100%接受义务教育。

  二、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讲,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照国务院及我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和标准,还存在着一些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区域间不均衡、城乡之间不均衡和学校间的不均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条件差距依然存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硬件水平普遍提升,但薄弱学校依然存在,对照省市办学标准,城区如澄江中心小学、花园实验小学等小学生均建筑面积普遍不足。大部分乡镇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质的飞跃,但像华士中学、璜土实验小学办学条件依然比较差。随着新市民子女就学人口增加,少数用工大镇班额超标、校舍紧张的矛盾再次显现,而国家二胎政策实施后,不久的将来,这种矛盾将更为突出。

2、教师队伍建设亟待突破。从数量上看,自20xx年实施的“退一进一”招师政策短时间内难以弥补前期连续6年“退二进一”政策造成的`历史欠账,至20xx年,教师在编人数相比20xx年减少了620人。目前除城区部分初中因教改和并校造成教师政策性超编外,乡镇小学、中学普遍缺编、缺员,由此也造成临聘教师数量不断攀升。据统计,目前全市各镇(街道)小学临时聘请教师就有687名。其次,年龄结构不合理。全市教职工年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特征,未形成合理年龄梯队,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断层现象,这将造成未来某阶段教师集中退休而导致青黄不接的问题。

3、优质教师资源校际不均。城区学校师资力量明显比乡镇强,教师队伍尤其是骨干教师队伍配置不均衡,乡镇学校骨干教师引进难,留住更难的问题突出。即使在同城区域,优质教师资源依然集中在几所传统名校,学校之间、城乡之间过大的教学质量差距也导致学校生源的不均衡,如南菁初中与暨阳中学虽然相邻,南菁初中生源爆满,而暨阳中学却生源不足。当前,虽然城区学校之间大力推行了骨干教师相互交流的举措并取得实效,但城乡之间的骨干教师交流比较鲜见,骨干教师向城区单向流动的现象有增无减。

4、编制外教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由于编内教师数量长期无法满足教学任务需求,由此产生了大量编制外教学人员,包括编外用工、代课教师、临聘人员等不同性质人员,尤其在乡镇学校,编外和临聘人员普遍存在,比例也很高。如周庄实小缺编80人,临聘人员77名,占全部教师(380名)近五分之一。而由于临聘教师与编内教师担负相同的岗位职责,工资待遇上却相差甚远,同工不同酬问题既导致招聘教师质量难以保障,也导致编制外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5、民办教育发展滞后。全市民办教育发展举步维艰,难以突破,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全市仅有一所民办学校(天华艺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多样化、高端化的需求。目前,市政府也未出台扶持民办学校发展的相关政策。据了解,周边县市中,张家港市目前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9所,其中常春藤实验中学成为区域名校,在校学生20xx多名,旭东学校是专门招收新市民子女的民办学校,从幼儿园到初中在校学生6300多名,有效分担了公办学校的压力。

  三、几点建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法》的法定内容,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刚性要求,目的就是为了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备配备、师资配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为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公平、公正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保证。对照国家、省、市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我们建议市政府需着力在以下几方面努力工作:

1、加大投入,促进薄弱学校标准化提质改造。针对全市依然存在一批薄弱学校的现状,市政府要加快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进度,强势推进、着力实施,促进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与提升。要学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要按照省、市对于义务教育学校的建造标准,实行标准化建设和设备配置,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防止追求“高大上”,解决大校额、大班额的问题,早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发展的目标。

2、优化机制,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无锡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按照核定编制数配齐配强每一所学校的专任教师,逐步做到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及骨干教师比例大致相当”。因此,市政府要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全市区域内师资水平均衡发展。要借鉴先进地区“校长职级制改革”、教师“市聘校管”等有效经验,着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进取心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校长队伍,采取交流任职、扶弱结对等手段,提升薄弱学校管理水平。要扩大优质教师资源的统筹调配力度,加大对到农村、乡镇薄弱学校任职的骨干教师的奖励力度,从制度上、绩效上支持骨干教师交流到乡镇和薄弱学校,充分发挥其业务引领作用,促进薄弱学校提高教学水平。要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方面对乡镇和薄弱学校的教师给予特殊的倾斜,使乡镇、薄弱学校的骨干教师引得进、留得住、扎好根、结好果。

3、完善政策,缓解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市政府要认真研究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普遍缺编、缺员的现实问题,面向未来,谋划长远,按照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生源变化、布局调整等情况,加大年度招录计划,防止“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人员”等与省市有关政策相违的做法,逐步解决学校教师缺员过多、年龄断层等问题。在当前有编制而缺员的情况下,要探索研究教师招聘的创新做法,由政府统筹,核定年度用编情况,统一招录,在数量上适度扩大,质量上严格把控,待遇上统筹,逐步满足义务教育学校对教师的需求。要按照《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xx—20xx)》文件精神,优先补足配齐乡村学校教师。

4、创新突破,完善编制外教师队伍管理。在当前生源规模有增无减、教师编制数量无法突破的情况下,编制外用工将成为目前甚至今后更长时间内弥补编制不足的重要途径。市政府要高度重视编制外教师这个群体,正视教师在专业上、工作性质上的特殊性,加快完善编制外教师的管理机制,统筹规范各镇(街道)的用工标准,严格用工程序,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素质。要依法落实编制外教师的工资待遇,激发编制外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

5、深化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民办教育不但可以弥补公办教育资源不足,同时也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市政府要加快研究我市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台促进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尽快将民办教育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引导民间资本、社会力量投入到民办教育特别是高端化、差别化私立学校建设上来,逐步建立起健康有序的民办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