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政范文 > 报告

快速掘进技术总结报告的范文

报告2.28W
  第一篇:快速掘进技术总结报告

*****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巷掘进前必须实施瓦斯区域治理。我矿进行瓦斯区域治理的主要方式是在煤层顶板或底板先施工顶板或底板瓦斯抽放巷,然后在瓦斯抽放巷钻场内对煤层施工穿层钻孔抽放瓦斯,进而掩护煤巷掘进,即每个采煤工作面均要布置两条瓦斯治理巷道。另外,*****矿井下南翼几条主要大巷矿压显现非常明显,需要反复维修。每次维修不仅工程量大,而且严重影响南翼各掘进工作面的运输后路,制约着掘进工作面的进度,从而影响整个矿井的正常生产接替安排。我矿掘进队伍多,出货量大,如果都采用副井提升的话,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所以如何提高出货率,缓解副井提升负担,为巷道掘进和修护进度赢得时间和空间,成为*****矿生产的当务之急。

快速掘进技术总结报告的范文

1、方案

采用耙矸机装岩、JD-25KW绞车运输时所需要的时间

T1= SMμKp/Vk(t1+t2) ?①

式中:S一 巷道掘进荒断面积,S=9.6m2;

M一 炮眼深度,M=2.0m;

μ一炮眼利用率,取μ=0.9;

Kp一煤体松散系数,取Kp=1.2;

Vk一使用底卸式矿车的容积,Vk=1.1m3;

t1~一部绞车一次调车时问,t1=L/V+t(L一绞车调车距离,一般取L=400m;

V一JD-25KW绞车运输平均速度,

取V=64m/min,t一一次摘挂钩时

间,取t=lmin);

t2一耙矸机装满一车煤所需要的时间,t2= Vk·Ko/q(Ko一矿车装满系数,取Ko=1.0,

q~耙矸机装岩效率,

q=0.82m3/min);

把各个数值代人①式

T1=9.6×2×0.9×1.2÷1.1×(400÷64+1+1.1×1÷0.82)=162min

方案2: 采用耙矸机装岩、皮带机运输时需要的时间

T2= S·M·μ·Kp/Vk·t2 ??②

把各个数值代人② 式

T2= 9.6×2×0.9×1.2÷1.1×1.1× 1÷0,82=25min

(2)两种运输方式所需时间比较

X= T1/T2=6.4(倍)

从以上计算看出,采用所需时间是采用第2种方式所用时间的6倍还多。

2、具体实施方法:

(1)准备工作:先用耙矸机装岩,绞车运输的方法施工70m,同时准备安装80型皮带机。

(2)安装皮带机:皮带机机尾的缓冲段延伸至耙矸机卸载槽下方。在皮带机机尾上装上专用框架,以利于溜煤。

(3)出煤方式:耙矸机的耙斗扒出的.煤经过耙矸机过渡溜槽、卸载槽溜到皮带机机尾上,通过皮带机把煤炭运到临时地仓,实现了掘进施工中的快速出货。

(4)耙矸机的移挪和皮带机的延伸。耙矸机的移挪和皮带机的延伸必须在同一班进行,当迎头需要移机时,先把迎头的矸石出净,钉好临时道,先挪耙矸机。然后用回柱绞车牵引机尾延伸皮带机,实现了回柱绞车与机尾同时移挪。耙矸机距迎头的距离一般为5~20m,这样放炮不易崩坏耙矸机,出煤速度又快,同时每次延伸皮带机。

(5)作业方式。工作制度由“三八制”改为“四八制”,现场交接班。作业方式为“平行交叉作业”。

通过优化劳动组合,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使各工序之间衔接紧凑,掘进速度成倍提高。20xx年x月份实现了五区段8煤底抽巷单月进尺183米,创建局以来炮掘月单进新记录。

3、存在问题分析

此项施工方法通常适用于方向单一,断面>9.6m ,长度>10Om的巷道施工。

4、结论

(1)耙矸机、皮带机联合作业,加快掘进工作面出矸速度,使掘进工作面的顶、帮能有效、及时支护,大大缩短了迎头的空顶、空帮的时间,有利于顶板管理,有效避免了掉顶、片帮伤人事故的发生。

(2)斜巷运输是*****矿安全管理的重点,运输事故占全矿各类事故的45%左2

右,采用耙矸机、皮带机联合作业的运输方式代替绞车运输,避免各类斜巷运输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安全生产。

(3)采用耙矸机、皮带机联合作业的运输方式,节省人员,降低劳动强度,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了功效,有效地解决了生产接替的紧张局面。

  第二篇: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500字

1、完成任务情况:

⑴、任务来源:老师下发、

测区范围:文科楼、图书馆、音乐楼、美术楼、

遵守的技术要求:测量误差必须在允许范围内(5cm)、 规范和图式;

⑵、施测单位:第四小组、

工作起止日期:6-14——6-、

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文科楼、图书馆、音乐楼、美术楼。

2、利用资料情况:

⑴、利用资料的施测单位、时间;

⑵、坐标系统、

采用仪器:全站仪、

观测方法:先进行控制测量,平差,再进行碎步测量、 实测范围:文科楼往下,音乐美术楼,到图书馆; ⑶、利用资料的精度情况;

⑷、对利用资料的检查分析和技术评价。

3、图根控制测量

⑴、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

⑵、图形布置、点位设置及其数量;

⑶、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

⑷、精度情况:方位角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

4、等外水准测量

⑴、高程系统和起算数据;

⑵、图形布置、点位设置及其数量;

⑶、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

⑷、精度情况。

5、地形图测绘

⑴、使用仪器、成图方法及其图幅的划分;

⑵、地物、地貌的取舍情况;

⑶、检查项目、方法步骤和检查结果;

⑷、精度情况:实地测量距离和图上量测距离之比。

6、工程质量的综合评述。

7、提交的资料和成果清单。

8、实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