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政范文 > 调查报告

【推荐】学生调查报告汇总六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学生调查报告汇总六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法律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现行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感知、理解、心理体验和价值评价等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的本质和功能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适用的评价、对各种法律行为的理解、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等等,是法律观点和法律观念的总称。它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与意志、法律价值观三大部分。法律认知是人们关于社会法律现象科学认识活动的结果,它是人们关于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以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现行法律的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的总和。法律情感是指社会主体对法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应,是社会主体主张权利,为权利和法律而斗争的内在心理动力,是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法律意志是社会主体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的主观心理基础,表现为主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畏诱惑和胁迫的坚强的守法精神和护法品格。法律价值观,包括法律评价、法律理想和对法律价值(如公平、正义、自由等)的理解与接受,它是可能对立法、政策适用和司法判决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超法律因素。它们是一些观念或普遍原则,体现对事物之价值可追求的理想性等进行的判断。

据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法律意识表述为: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中国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有很大影响。所以,很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给以关注。

一、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公民法律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平参差不齐。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如盗窃、抢劫甚至卖淫、杀人等犯罪行为,以及打架斗殴、毁坏公物、剽窃他人学术成果、随意撕毁就业合同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致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和损害。

根据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比较薄弱。一直以来,学校的教育对于涉及法律方面的知识较少,再加上自身对法律意识的求知欲不高,使得法制意识不能在人们的心中成形,大都只是泛泛而谈。第二,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动法律意识明显缺乏,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第三,功于知法、懂法,淡于守法、用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对策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栋梁,是民族复兴的希望,为了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三)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她)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

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认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了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会更加规范。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二、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影响

1、负面影响

首先是大学生本人,原本以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原本以为大学毕业可以养活自己,原本以为找个好工作赚钱可以孝敬父母;没想到考上大学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运任天摆布),没想到毕业后还没上岗就已下岗,没想到本应自力更生却还要父母牵肠挂肚,这些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大。

其次是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本来大学期间就花了很多钱,大学毕业后还得为孩子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家长真想把这些压力都揽到自己身上,既着急又没有办法,有些家长甚至希望孩子有点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钱不挣也行。 再次是社会压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业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变成更多的其他社会问题。

2、正面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政府、高校、企业也都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着自己的思考。

政府从财政上予以支持,虽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政府还应该在教育改革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

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做着虚假的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有些学校的计算机院系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应该说这些学校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

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而一些培训公司也应运而生,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训练后的大学生相对会更快地胜任工作。有些民营教育机构更是集合这两种方式,直接模拟企业的技能环境,请企业的人来授课。这些企业和相关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及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劣势凸显出来,这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无疑是一件好事。

三、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很多培训机构认为09年将是就业培训的又一个转机,毫无疑问,对于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培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机构还承诺负责就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的承诺并不能兑现,而很多认证培训除了一纸证书外,并没有为参训者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连参加培训的人自己都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没有办法但又不得不试试的办法。

而一些真正关心培训内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训机构,如果没有承诺就业出口,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书,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诺就业但不能兑现,无疑是饮鸩止渴,还是自取灭亡。因为大学生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没本领没有什么差别。

问题在于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这是企业的事情。但是目前情况下,保守和收缩策略的大绝多数企业,不可能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的新员工,因为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为新员工支付的薪水是企业直接成本,这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于是政府出面了,出台了一些财政政策,企业接纳大学生可以得到补贴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要求半年后企业必须接收该员工,而大多数企业不能保证半年后经济形势会好转,因此不愿承担这样的用人风险,因此对于这一政策也并不敢尝试。

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综合起来考虑呢?大学生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问题,很多人只要是有个工作不赚钱也可以,企业也要考虑如果经济形势好转人才补给如何解决,政府考虑的是大学生有工作干可以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那么在此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视为见习期,由企业接收并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当经济好转的时候,企业就会储备了一定的补给人才,而大学生无论选择是否留在该企业,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职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而政府的补贴可以一部分用于补贴企业实训的人力成本和场地设备成本,一部分用于补贴大学生的见习期间的生活费用,这就解决了企业的一部分问题,也解决了大学生家庭负担的一部分问题。同时一部分培训机构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真正要考虑的应该是究竟能够给受训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带来多大的价值,作为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势是什么,考虑的不仅仅是就业难带来的收益机会,更应该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

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问题。因此,政府的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钱花了,大学生只是延期几个月失业的情况发生。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虑能否学到真实的本领。

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尖锐,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 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xx 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开支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给,不至于开学第一月就成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钱欲的人,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购品的大致价格带定量的钱。理性消费意识需加强,学会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20xx年有毕业生727万,被称作史上更难就业季,20xx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呢?很多人感觉很迷茫,那接下来,阳光大学生网就经济形势和相关政策分析一下,希望对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一、中国经济走势

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

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第四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ADB)20xx年10月2日公布20xx和20xx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 近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A、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B、20xx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其次,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0xx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等措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xx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四.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

2、近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 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综上情况所述,阳光大学生网给20xx年大学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习,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

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 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近年以来,校园贷呈爆发式增长,在大学校园里,各种校园贷的广告无处不见。收入有限却充满消费欲的大学生群体成了业内争夺的阵地。目前行业正处在野蛮生长期。然而由于政府对网络贷款缺乏管理制度,监管力度不够,校园贷存在着无经营许可、利息过高、涉嫌诈骗、泄露个人信息等各种乱象。再加上学生的自制力不足,往往在购买欲的推动下欠下一笔又一笔贷款。我就这一问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校园贷的问卷调查,希望能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校园贷的认识和看法。

一、问卷的基本信息

调查目的:近年,校园贷导致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本次调查希望可以给大学生们就校园贷款问题提出实质性的建议,并减少校园贷的悲剧事件。

调查内容:主要分为大学生生活费来源和花费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校园贷的了解和使用情况两个部分。

调查时间:12月6日11时—12月7日21时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其中主要为大二学生,占48.3%,其次为大三学生,占31.7%,大一、大四学生较少。大部分为山东大学生。

调查方法:在腾讯问卷上发出问卷调查,并在网络上公开。鼓励身边的同学和其他学校的同学在QQ等软件进行填写。

二、问卷的正文内容

题目设计思路:首先,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和多少,再分析大学生生活费的花销方向。了解大学生生活费短缺时,如何解决。并引入校园贷的相关问题,例如,听说过的校园贷平台、使用校园贷的途径、风险、性质,最后了解大学生一旦超额消费后,无力偿还校园贷的解决方法和看法。

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一共有132访问量,问卷回收量是60,平均完成时间为1分4秒。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问卷上部分问题未具体显示)

1、生活费来源情况

家庭提供,49人,占 81.7% 大部分的学生的生活费都是靠家庭提供,少部分人是勤工俭学和奖助学金。基本没有人用校园贷款。

2、生活费数量情况

600——1000,32人,占53.3% 1000——1500,14人,占23.3% 生活费处于600-1000元的学生占大部分,其次是1000-1500元。1500元以上的学生稍微比600元以下的多些,可见大学生的生活费还是相对较多的。

3、生活费花费方向(多选)

伙食,54人,占90% 书籍,22人,占36.7%

化妆品,22人,占36.7% 服饰,33人,占55%

聚餐、请同学吃饭,28人,占46.7% 娱乐(看电影、唱K、网吧等),33人,占55%

基本所有同学的生活费都会花在伙食上,而用在娱乐和服饰上的也过半。用在聚餐、化妆品和书籍上的也有很多。娱乐、服饰、化妆品以及聚餐上的花费价格较高,相信这也是大学生使用校园贷的原因之一。

4、生活费短缺时解决方法

向父母要,37人,占61.7% 打工赚钱,19人,占31.7% 大部分学生生活费短缺时都会再向家里索要,有部分去打工赚钱,更少一部分会跟同学朋友借钱。基本没有人用校园贷。

5、是否使用过校园贷

是,15人,占25% 否,45人,占75% 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是使用过校园贷的。

6、是否了解风险

是,32人,占53.3% 否,28人,占46.7% 了解与不了解风险的大学生比例差不多,说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不了解校园贷的风险的。

7、超额消费后,无力偿还的解决方式

问家长要,42人,占70% 勤工俭学,24人,占40%

借新还旧,9人,占15% 逾期有钱再还,6人,占10%

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会和家长索要来偿还,也有学生会勤工俭学。但也有一部分会借新还旧、逾期。

8、对校园贷使用的支持与否

支持,5人,占8.3% 不支持,27人,占45%

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支持,22人,占36.7% 无所谓,6人,占10%

支持与不支持的观点基本各占一半,有极少部分觉得无所谓,与自己无关。

由此可见,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较单一,大部分来源于父母,且生活费不算高,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支出,不能任意消费。多数同学都听说过校园贷,很大一部分同学不清楚校园贷的高风险,而且未使用过校园贷,也有一些同学使用过校园贷。还款基本还是靠父母,也有少数自己打工还款。我们身边的大学生基本懂得理性贷款和消费,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消费,并且贷款基本不会超过自己的承担范围,往往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贷款费用,不会因为还不上贷款而出现极端事件。

发现问题与解决方法:

1、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基本都可以维持生活,但是维持不了持久的娱乐。大学生本人应该积极增强远离校园贷的意识。作为在校学生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其次就是就业,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少一些攀比,少一些对物质的需求,少一些享受。还应该学习理财,掌握好每月的开销。

2、大多数学生知道校园贷款,也有部分人使用,但是绝大部分都不知道校园贷的风险。学校应该普及校园贷风险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监护,学校无疑在学生在校期间负有主要责任。学校也应该多开设个人理财的课程,实时掌握学生的生活动态,避免学生跳入校园带的圈套。

三、问卷的总结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校园贷款的基本看法,并提出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不足的是:问卷回收量不多,在反映问题中难免有误差。也有些问题。

这次的问卷调查让我收获颇多,这是我第一次设计问卷。让我自己也了解到了校园贷这种平台,在实践中开拓了视野。我们要在大学学到知识的同时,多接触一些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调查原因:家庭作业在教学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虽然提倡减负,但由于受到教育现状的影响,农村学生的家庭作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调查目的:转变教师对作业的传统看法,提高老师布置作业的合理性、科学性,从而发现学生学习的弱点和难点,以便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同时使家长对孩子的作业有更深的认识,优化家庭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真正的从“质”和“量”上实现家庭作业的减负。

调查对象:东海县房山镇大倪小学三年级一个班,发放问卷38份,收回有效卷37份。

调查方式:自编问卷,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包括学生学习情况,家庭作业情况,学生对家庭作业的评价。

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老师态度:

1. 86%的学生认为老师批改作业的态度认真;10%认为批改比较认真;4%认为批改不认真。

2. 85%的学生反应对没能完成作业的,老师会辅导学生做完;10%的学生反应老师会严厉批评。

3. 75%的学生认为老师有时会表扬家庭作业做得好的同学,20%的学生认为经常表扬。

以上3点反应老师对家庭作业的态度,从学生的角度看来是这样,但有的老师会随便应付作业,带着这种态度给学生的表扬及反馈值得深思。

二、家庭作业:

(一)家庭作业的“量”

1.87%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预习对新课的学习有帮助,13%的学生认为有时有帮助.

2.65%的学生一般做作业花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以内,30%的学生一个小时多一些,只有5%的学生花了一个半小时。

3.93%的学生在老师批改完作业会后会认真订正,不懂的问同学或老师。

4. 58%的学生认为现在的作业和以前的作业比较起来有减少,34%的认为有点减少,8%的感觉没有变化。

通过以上4题我们可以发现作业量还是适中的,这让学生对作业没有反感,通过访谈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学校对布置作业是有统一规定的。教师间应当搞好协调关系。经过调查发现有的学生花的时间比较少主要是由于他们会在其他课上偷做作业,或利用午休的时间以及晨读的时间做作业。

(二)家庭作业的“类型”

1.家庭作业一般有练习册(3本)、写词语背诵、预习;周六周日有小作文、日记。

2.74%的学生喜欢的家庭作业的形式是动手做东西;只有20%平时老师布置的,但要减少;6%的学生选择其他种作业形式。

3.你喜欢做家庭作业吗,为什么?生1:喜欢,因为作业我都会做。生2:喜欢,因为如果没有家庭作业,我会觉得很无聊。

4.91%的学生觉得抄写词语的作业能帮助记住词语。5%的学生认为不抄也能记住。

5.你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布置吗?学生普遍反映没有。

从中以上5点可以说明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单一,而且一般是为了让他们练习。及时巩固就会使遗忘减速甚至停止减速。抄写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是这样的作业要适量,学生更渴望的是灵活的作业方式。

三、家长方面:

1.49%的学生在做作业时如果吃点水果或乱动,家长会责骂,不让他们做其他事;27%会责骂,但还是会让他们做小动作。

2.学生家庭作业太多时,20%的父母从来都不会让他们停下来休息;45%的有时会,但需要自己请求;只有29%的学生家长会经常让他们休息。

3. 如果学生没能及时完成作业80%父母会严厉批评,有时会打他们;10%不加以过问 ;41%问明情况,和老师沟通。

从以上3点可以看出,由于父母错误的作业观,限制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的作业成为一种应付,而且变得无正趣。

四、学生对作业的认识:

1.90%的学生认为做作业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学习。

2.6%的学生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只有4%的学生不知道为了什么。

3.89%的学生认为不做作业不可以考好成绩,只有4%认为不可以。

从以上 3点可以发现学生对作业的认识还是比较积极的,这可能是由于作业适中。

五、家长,教师关于家庭作业的沟通:

大倪小学的作业很少需要家长签名,比如背诵,读课本之类的,这是考虑到农村家长的文化差异很大,但是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教师和家长在作业方面的沟通很少!

六、问题对策:

(一)教师方面:

1.不该让学生在早读的时间或正式上课的时间做作业,同时应该纠正学生在上课时间偷写作业的不良习惯。

2.尽可能根据学生需要布置作业。作业设计要尽量分层次,注意把握好难易度,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3.及时批改反馈给学生。

(二)家长方面:

1.与老师保持联系,第一时间获得孩子家庭作业的数量和质量的信息。

2.作业时间合理安排。不把时间排在快要上床时,这时孩子可能已经困了。周末的作业最好安排在星期六。

3.应当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不要给孩子造成有机会依赖家长,什么都问,要让他独立思考。

4.对孩子完成作业好的表现及时表扬。让孩子对作业产生积极的情感。

5.允许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有片刻的休息时间,喝水,上厕所等。

优化家庭作业是值得每位教师钻研的,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更应该认真思考,使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达成一致,让农村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能在健康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