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政范文 > 调查报告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1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 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 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 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 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 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对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从而拉开了层次,并且区分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我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 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1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只有个别家境较好的同学花费超过12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MP3、MP4、手机支出,人际交往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生中月消费最高的达到1200元,而月消费最低的不足350元。大学生月支出均值为523.7元。这其中有近乎100%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数码产品、电脑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为考英语四六级、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乐此不倦。

4.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取样调查中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打工经历,而且那些作过兼职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当问及每月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只有极个别同学有记账、储蓄的意识。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2

一.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 研究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消费的看法,通过比较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

三. 研究过程: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35.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四、调查后总结: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五、调查后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六、感想与体会:

大学生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们关注消费和理财,希望可以探讨到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一些消费特点,以使我们今后可以更理性的消费,更明白的消费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当代大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特殊的消费心理。体现出消费观超前和消费实力滞后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特殊群体自然有特殊的特点,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消费的问题。

一、基本调查情况

(一)调查时间:20xx年8月3日至8月12日;

(二)调查地点:XX民族师范学院;

(三)调查对象:对政法系10级本科班、汉语系09级(2)班本科、音乐舞蹈系10专科(1)班学生共计128人的每月生活费进行实践调查。

(四)调查目的: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基本月均消费状况

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都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对其消费途径 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一下几点:

(1)购买衣服: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对名牌衣服等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偏好,于是保持良好的忠诚度。而且对衣服的购买有着感性的认识,于是促使他们继续购买(名牌)。

(2)恋爱消费:在调查中发现,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在50元,多则达到1000元以上(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 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上网消费:作为一种新媒体,网络以其交互性、虚拟性、全球性为人类创造崭新的文化形态,那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消费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数字化传媒体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消费类型。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对于上网方式,有19.5%的学生配有私人电脑,在网吧或 公共机房上网者占79.5%。

(4)手机等通讯消费:据调查72.7%的学生月均发短信超过300条,每人通话时间可达230小时。13%的学生月均发短信在200条左右 ,通话时间约150小时。只有14.3%的学生月均发短信在100条以内,通话时间在100小时以下。

三、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因素

(1)社会的影响

把大学生放到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同样把他放到社会中去,他又是社会的一份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的影响。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入学门槛,许多家长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将孩子送入学校,不论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其学业。结果一部分学生虽然挂上了大学生的头衔,而实际中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的能力,思想和学校的负担过重,由于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堕落 ,变得成天无所事是,既而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各方面的消费上。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和其他一些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潮流。因而产生一种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2)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每一个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家庭经济状况与理财观念直接影响着学 生的消费观。有些家庭比较富裕的子弟他们平时花钱很阔绰,消费非常的超前。根本不 会去节约和合理理财,只是盲目消费。而那些家庭条件比较贫穷的学生由于受家庭经济

经的限制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能比较合理分配自己的生活费用,因而家庭对每一个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3)学校的影响

当今的大学校园是开放的,消费主义的思潮冲击着校园,学校周边的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校园内许多商家的广告传单、周围的网吧、歌厅、舞厅、咖啡厅、游戏厅、溜冰场、饭店等到处可见。这些都成了学生非正常消费的催化剂。高校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导向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具体有以下几点:

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掌握。

其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同时由于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四、消费观导向性建议

我认为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我认为今后对于消费观的社科研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 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培养和加强理

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 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高校校风建设任重道远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握“育人为先”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存在是为将来培养可以为天地立新、可以为民众立命、可以为万事承重的后备人才,可见校风建设意义深远。

(四)、加强家庭环境教育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子女培养理财和计划消费的习惯。

(五)、增强独立意识,倡导理性消费

大学生要对消费有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追风,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冥顽不化。就是说,在自己实际的消费能力和社会的现实状况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五、对本次调查的总结

通过本次的调查,我对大学生的消费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学生的这种不良消费观不仅加重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增大了学习教育管理的难度。对每一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消费观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 此,作为当代社会的一名合格大学生,我们不仅应该控制自身消费,向正确道路发展,也应互相提醒,共同走向理性消费、合理消费。要对自己的消费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做出理财计划。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4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引导在校大学生最终走向健康消费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那么我们广西大学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如何呢?对此,我们对本校大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引导在校大学生最终走向健康消费。

调查目的:

1、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消费与自身条件之间的联系及冲突;

2、调查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合理规划性;

3、调查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和主要消费项目及消费心态及各人心目中理想的消费状况。

4、实地调查之后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本校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5、通过调查并对结果的发布,希望结果能令当代大学生深省,意识到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调查时间:20xx年4月24日——28日调查范围:广西大学本校区调查对象:学校部分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

我们通过对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调查问卷的分析,写出《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问卷》。该问卷旨在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问卷采用ABCD等几个选项中选择,采用匿名记票。

2、抽样调查

我们调查分析的总体是广西大学部分大学生。本次调查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采取自愿填写的形式。为使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我们随机抽取大一大二的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30份(大一、大二各15份)问卷(见附表),实际收回28份,有效问卷25份。

3、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收回问卷后,经过统计各个问题的选项的数目,然后再经过计算得出相应比例,将数据处理成图表形式。接着对数据中两个年级进行总体分析,再对不同年级进行纵向分析,进而得出以下结果。

三、数据分析及结论

【1题】大学生月生活费支出

从调查结果可知,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800元这一幅度,月消费多于1000元的比较少,而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占据了1/5的比例。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约93、48%的同学表示,他们的生活费全部来源于父母,其余同学有过贷款或兼职的经历。

【2题】每月主要消费项目

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学习:29.34%学生买书的花销不在少数,尤其在考证考研上。此为,课外补习班的学费并非小数,英语班,考研班,过级班等。大学生买书看书以提示自我的现象少数存在。

恋爱:74%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通信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

人际来往:16.87%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3到9次各类同学聚会。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 0—600元之间。理由多种多样: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否则被视为不够交情。另一方面,大一至大三的同学娱乐花销主要用于社团活动等,而大四的同学由于实习工作等原因使交际开销快速增长。

游玩:9.70%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大学生活中的团日活动是学生在校内的主要游行活动,也有部分情侣或几个好朋友一起游玩。在大学中,游玩的费用也在逐渐攀升。

【3题】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项目

总的来说

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很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外出观光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行者的主体;

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大学生用于储蓄,学习的比重比较小。投资有度,投资有向,仍是一个问题。

【4题】消费观念微观体现

日常消费行为方面: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常去的购物点中,70—80%男女生倾向于大小型购物商场,极少数热衷于名品专卖店及一般小店。但男女生又有所差别,女生更偏爱大型商场,而男生大小参半。 80—90%的同学面对促销产品会偶尔购买一下,总体比较理性。但是也有10%左右的同学选择了经常买促销品,且女生占绝大部分。关于记账习惯问题,50—60%女生很少有或者没有记账习惯,男生则高达70—80%。而具有良好记账习惯的同学只占20%左右,且主要为女生。

【5题】购买物品选择标准方面

综合图表,我们发现综合图表,产品质量是我们大学生购物的首选标准,这与普通大众的购物标准相吻合。其次,是价格、样式。再其次,品牌因素。不难看出,男生更关心的是价格、品牌因素,而女生更偏向样式。

能省就省47.7% 33.1%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38.6% 、56.1%,毫不在乎,想花就花13.6%、 10.8%

消费观念数据表明,将近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费观念一般,有一点消费计划。2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没有理想的消费观念。而只有不到10%的学生有较好的消费计划。

【6题】您认为大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念?

在本题的答案统计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节约”,“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等字眼。当然也有极少数类似于“无所谓”的不正确观念。

【调查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水平整体上是现实、合理的,但也存在个体差异。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

2、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5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研究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消费的看法,通过比较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

二.研究过程: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35.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四、调查后总结: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五、调查后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六、感想与体会:

大学生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们关注消费和理财,希望可以探讨到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一些消费特点,以使我们今后可以更理性的消费,更明白的消费.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6

我分析了他们交上来的调查报告,主要有以下几支出:伙食费、上网费、买服饰、手机费、恋爱等。

综合分析了一下,我感觉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下面几个特点:

一、 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追求时尚和名牌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储蓄观念淡薄

据调查,高达99%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说明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还处于求学阶段,受到自身时间及能力的限制。另外,中国传统教育或观念也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并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生活费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但这样的另一方面是我们无法真切体会到这些钱的来之不易,容易轻率的消费,也不担心没钱用,因为总有父母担着。

大学生的普遍年龄在19岁以上,大部分是第一次走出家门,大学也是走向独立自主的生活过程,据调查,70%的大学生存在着生活费勉强或刚好的情况,有10%的人表明自己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消费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那么是家里给的钱少吗?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大都有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往那里用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四、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这也许就是传统的恋爱与现代的恋爱的区别。

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还存在着不足,这些不足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消费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

不少同学表示自己不善于理财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财的概念。很多同学糊里糊涂花钱,对自己一个月用多少钱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反正就是这样花,不够了就向家里要。比较少的同学会每个月给自己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倒是不少同学到了月底要急急忙忙向同学借钱。

在此,我建议大学生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们关注消费和理财,希望可以探讨到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一些消费特点,以使我们今后可以更理性的消费,更明白的消费。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7

第一部分:调查概况

实践主题: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理性消费、求索未来

实践引言:经济腾飞的中国,人们无时无刻都在体验消费,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的职业以及今后人生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趋向成为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实践小组成员:于爱玲、李青、刘艳华、李华、卢文娟、宋杨、郭安伟、江涛、王传山、陆伟、刘洋、张荣鑫、王成龙、张润超(共15人)

实践小组组长:江涛

实践时间:XX年3月9日—3月10日

调查人数合计:151人

调查对象分布:中国石油大学 (山东东营) 100人

烟台大学 (山东烟台) 5人

湖北师范大学 (湖北黄石) 10人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6人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青岛) 7人

湖北大学 (湖北武汉) 4人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2人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1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武汉)2人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烟台) 2人

中南名族大学 (湖北武汉) 3人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 5人

山东财政学院 (山东济南) 1人

广州大学 (广东广州) 2人

长春税务学院 (长春吉林) 1人

有效问卷份数:151份

调查方法:主要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本校学生,借助网络和无线通讯手段调查了部分其它高校同学,与此同时和部分同学交流面谈了解部分现实信息。

问卷内容:见附录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统计汇总

第三部分:调查结果分析

一、消费现状分析

(一)、总体消费水平一般,局部出现两级分化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今大学生消费水平较过去已有了较大改善,22.5%的同学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47%的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有27.2%的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同时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包括1500或者更高)的占到9.6%。近百分之七十(69.5%)的同学月生活费用在500以内,同时有61.6%的认为周围同学消费状况比较符合实际,应该说总体处于一般水平。但同时也有近百分之十的同学月开销超过1000元,局部出现了两级分化情况,但在是由大学这种现象普遍性不高。

于此同时,和其它高校相比较,本校学生的消费水平偏低,平均水平在502元左右[①],其中92.8%同学表示在购物时在乎价格水平,也在一定层面体现了这个问题。

(二)、消费多元化特征显著

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走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年轻人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今大学生也不再将消费单纯用于学习上,而逐步将目光转向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如网络、通讯、交际、形象等方面,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使他们的消费也转向了多方向的轨道,既缓解了大学生的紧张气氛,也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购物消费途径来看也曾现出多样化特征,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1.6%的同学选择超市购物,25.8%的同学会逛街砍价,同时b2c网上购物对于近9%的同学来说成为主要的购物方式,这也是顺应当代消费新概念的表征,伴随网络购物的机制成熟,这种安全快捷的新兴方式将为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三)、部分出现超支现象

虽然大学生的消费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方向也有了变化,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曾有人将大学生比作逃离了牢笼的小鸟,没有约束,只有自由,如今一想的确如此,调查结果表明51%的同学曾有过甚至经常向他人借钱的记录。

(四)、经济独立意识淡薄

据调查,高达65.6%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基本来源于父母,说明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只有34.4%的同学通过打工和勤工助学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同时我们了解到其中有近5%的同学每月打工收入超过300元,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74.1%的同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打工或者奖助学金)满足自己的日常开销,这是当代大学生渴求自身经济独立的强烈愿望的体现,但迫于各种原因,只有34.4%的同学将之付诸实践。

(五)、理财能力亟待提高

不少同学表示自己不善于理财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财的观念,对于生活费没有什么安排,表示“想用就用,没有数码安排”,对自己月开销数目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反正就是这样花,不够了就向家里要。”比较少(仅占9.3%)的同学会每个月给自己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但大概40%的同学没有预算或者消费计划,情况堪忧。

与此同时,作为消费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消费记录,也只有16.6%的同学完整落实,而绝大多数同学没有详细的消费记录,处于无计划消费状态,这不利于开销的合理控制以及良好消费习惯的培养。

(六)、追求品牌时尚、个性潮流

在这次的调查中“五大件”的拥有率非常高,有84.8%的同学有mp3或者mp4,手机拥有率更是高达91.4%,此外近四成的学生有电子词典(基本是用于外语学习)。电脑拥有率为28.5%,其中高年级学生电脑拥有率高于此数字。另外被大家视作奢侈品的cd、psp游戏机以及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数码一族也成为不少学生的追求。通过计算,同时拥有mp3、手机、电脑三件的比例为22.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数码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逐此类产品,一般月均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的同学在时尚的数码消费品上开销占比例较高。

伴随这个问题的是高额的通讯和网络支出,有六成以上同学此项开销超过40元,11.3%的同学更是超过了100元,这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愿意在外在形象(服装、化妆、发型)上支出较多的同学比例较高(32.2%),另外据了解女生在发型上的开支比较高,周末学校附近的理发店发型设计生意可谓是客源充足。

(七)、消费结构不合理、合理消费意识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习惯方面,很多同学都不太合理。男女生偏重也有所不同,部分女生爱逛街购物,伙食费用低于男同学,而且有很多都是见好就买从来不考虑价格;而部分男生则在上网以及恋爱方面投入了大量花费,沉醉在网络与爱情的沼泽中无法自拔,并且男生还在送礼方面特别突出。更为让人痛心的是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上大花费可属少之又少。在调查中,月消费主要项目在交通、通讯方面占47.7%,主要集中在购物上的占46.4%,而用于学习的消费只占28.5%。70%的同学每学期用于书籍的费用小于150元,也就是说,除了学期初用于购买课本的费用之外,大多数同学基本没有在书籍上的消费。据了解,平常时买报纸、杂志等也多用于娱乐,真正意义上在学业上的开支甚少。

二、成因浅析

(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负面影响

“遗传、教育、环境是制约人的发展的三大因素,其中,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因素”。[②]总体而言,大学生的消费观是不完整的,不稳定的,他们自控能力不强,所以难免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今天的大学生

生活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二)、高校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导向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具体体现为:

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掌握。

其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同时由于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消费观导向性建议

我们认为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我们认为今后对于消费观的社科研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高校校风建设任重道远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握“育人为先”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存在是为将来培养可以为天地立新、可以为民众立命、可以为万事承重的后备人才,校风建设意义深远。

(四)、加强家庭环境教育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子女培养理财和计划消费的习惯。

(五)、增强独立意识,倡导理性消费

大学生要对消费有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追风,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冥顽不化。就是说,在自己实际的消费能力和社会的现实状况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四、结束语

回首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路的差距、楼的差距、交通工具等的差距,体现在硬件设施上的表征显著。而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上述差距在逐渐的缩小,越来越多的实例让我们感觉到:人的质量的差距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作为大学生这个最具活力的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会为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社会文明建设提供持久强大的动力。

作为大学生整体素质构成的消费观只是其中的一项指标,但却能在一定层面体现这个群体的社会性格。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生存能力培养,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积极向上、思考向前的大学环境,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插上稳健、硬朗、执着的双翅。

理性消费、求索未来。

最后对在这次调查实践中的受访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全体成员共同的努力表示感谢!

附录一:问卷样卷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趋向,我们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请您给予支持。我们承诺:所有涉及您的个人资料绝对保密,问卷不记名,我们仅采用统计处理后的综合数据。您的答案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谢谢合作!

1、你的性别是:

a、男 b、女

2、你所在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研究生或博士生

3、你平均每月的生活费用为:

a、300以下 b、300—500 c、500—1000 d、1000—1500 e、1500以上

4、除伙食费外,你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最多两项):

a、交通或通讯(电话、上网) b、购物(服装、化妆品、零食等) c、学习(书籍、报刊)

d、交际或情感(聚餐、娱乐、恋爱) e、其它

5、你每学期用于外在形象(服饰、化妆品、发型等)上的消费额是:

a、基本没有 b、200以内 c、200—400 d、400—600 e、600以上

6、你每月上网费(宽带和网吧)、手机费和电话费合计是:

a、40以下 b、40—70 c、70—100 d、100—130 e、130以上

7、你每学期在学习(书籍、报刊)上消费额是:

a、50以下 b、50—150 c、150—250 d、250以上

8、当你拿到下月生活费时,基本有怎样的打算:

a、存起一部分钱剩余的当作下月生活费 b、进行该月的预算,做好消费计划

c、马上去买或想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d、没有什么安排,想用就用

9、你购买商品时考虑最多的是(最多两项):

a、价格便宜,优惠 b、有需要,不在乎价格 c、有需要,价格适中 d、名牌和时尚

e、一旦看上就立刻够买

10、你现在每月有盈余吗:

a、没有 b、有,但不多 c、有很多

11、你对自己的消费有过记录吗:

a、全部记录 b、有,但断断续续 c、想过但没有落实 d、不记录

12、你最常用的消费方式是:

a、逛街砍价 b、超市采购 c、网上购物 d、其它

13、你认为目前每月的生活费能够满足所需吗:

a、绰绰有余 b、刚好合适 c、勉强 d、不够用 e、远远不够用

14、你有过因钱不够而借钱的情况吗:

a、有过但不多 b、经常 c、从来没有

15、你目前拥有下列哪些电子数码产品(多选):

a、mp3/mp4 b、手机 c、电脑 d、电子词典 e、游戏机/psp f、cd机

g、数码相机/摄像机

16、你最理想的消费来源是:

a、父母给予 b、打工、勤工助学 c、奖助学金 d、其它

17、你每月打工或勤工助学收入是:

a、没有 b、100以内 c、100—300 d、300—500 e、500以上

18、就整体情况而言,你如何看待周边同学当前的消费状况:

a、过高 b、比较高 c、比较符合实际 d、比较节俭 e、偏低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8

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有多深。让我们先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请看我们的一些调查结果。

寒假中及开学不久,我们对东台的主要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的仅占1.4%。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二、月零用钱数额

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0.2%;而51-100元的占14.9%;101-200元的占6.4%;201元以上的占8.5%。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在不同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201元以上,占30.4%。其次为151-200元的占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钱均占21.7%。

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三、中学生零用钱主要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分析发现,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通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于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

四、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

¢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

中学生中的这些现象容易导致消费观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面对的复杂而美伦美奂的社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消费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流行信息,给差不多每个城市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也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个问卷,通过它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一些看法。

调查对象:初中生和高中生 调查区域:台城各中学

调查人数:250人 有效问卷:200份

中学生的消费观调查问卷

1. 你是:男/女

2.你有没有零花钱

a有 b没有

3.你每月的零花钱是:

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150元 d.150元以上

4.你每月零花钱的来源

a.父母 b.祖父母/外祖父母 c.其他亲戚 d.其他

5.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a.买书籍 b.储存起来 c.买零食

d.玩游戏 e.体育运动 f.买衣服 g.其他

6.你的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

a.父母,因为他们是过来人

b.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比父母更了解我们需要什么

c.同学或同龄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不让我落伍

d.没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7.你对中学生统一穿着校服的看法

a.应该,一些特殊场合需要 b.没什么理由,应该

c.没必要穿校服,抹杀学生个性 d.说不清楚

8. 是否购买一种商品,你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商品的用途 b.商品的价位

c.商品的款式及包装 d.商品是否符合时尚潮流

9. 你经常购买的书籍

a.科技丛书 b.报刊杂志 c.专业用书

d.漫画书 e.文学著作 f.其它

10.你对中学生品牌消费的理解是: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9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我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我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却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我们的消费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但是,作为一个基本没有经济收入的纯粹消费者来说,这种超越于自己身份的消费现象值得深思。那么,作为一个时尚的追随者和将来中高层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当代大学生究竟是如何支配他们手中的货币的呢?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进行一次费问卷性的调研。

二、调查对象:全国大学生

三、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四、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问题:

1.日常生活消费高档化;

2.电信、网络、数码等消费的普及化;

3. 休闲娱乐消费的多样化;

4.大学生的交际消费上升化。当前大学生的交际消费主要有两方面,爱情消费和人情消费。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正处在谈恋爱的年龄。现在的恋爱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出去吃饭、彼此送对方礼物等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高档的爱情消费给他们正常的开支造成了很大困扰。有关报道指出,谈恋爱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会出现超支的情况。人情消费主要是在生日、获得奖学金等情况下,同学之间互相请客的一种消费,对于很多家庭情况不是很好的大学生而言,人情消费是一笔很大的经济负担;

5.学习考证费用激增化。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为增加就业砝码,参加各种考证培训班,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很多大学生在考证问题上表现的非常盲目,缺少一定的职业规划,跟风形式严重,看别人考什么样的证书,自己就去考,其实真正有利于日后就业的证书并不多。但是,考试费用通常很高,还有考试培训费等,这方面的花费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而言是比较高的。考证费用正成为当前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大学生自己重视。

原因分析:

社会原因 :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观上为大学生高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校园消费受到社会消费的强烈影响。

家庭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面临紧张的学习和考试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没有理财的`经验。上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他们没有直接面对消费的经验,没有与生活相适应的实践知识,促进大学生消费的不合理合理消费。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大学生群体正处在青年初期,其消费充满:从众性、攀比性、个性化。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对事情的正确判断能力有待加强,同时,自身的虚荣心又比较强,所以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大学生大多是群体生活在一起的,在生活中经常会以他人的标准作参照,这种参考在很多时候会变成一种攀比。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龄,追求消费个性化是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2.经济意识薄弱,消费经验不足,理财观念较差。很多人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有家长的关心和照顾。面临紧张的学习和考试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没有理财的经验。上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他们没有直接面对消费的经验,没有与生活相适应的实践知识。

五.消费意见及建议

大学生群体正处在人生的重要时期,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念、正确消费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改革开放以后,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满足,同时也带给当代大学生很多诱惑,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

家庭方面:

1.作为父母自身,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身教胜于言传,在日常消费中要有节俭的意识。

2.家庭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大部分是家庭供给的,必须从根源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控制。

学校方面: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而言,可以适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倡勤俭节约,倡导在校大学生合理消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对当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让他们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日常的收支,学会消费,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社会方面: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确立合理的消费观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一种极度拜金主义的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媒体和新闻媒介应该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进行必要的宣传。还可以开展、组织部分大学生到贫困地区支教等,让大学生明白生活的艰辛。

自身:作为有一定知识涵养的大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合理安排自身的休闲娱乐时间。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一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兼职活动,在明白赚钱不易的同时对自己的消费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到一些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活动,在支教过程中体会当前幸福生活的不易等。从自身做起,培养自己正确的判断力,坚定的意志力。

六.结论

当代大学生消费水平偏高,消费观念不合理。作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我们一定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尽量避免盲目消费,攀比性消费,尽量做到量入为出,理性消费,不盲从不跟风,在信用卡消费时能够做到理性,平时不要乱消费,做一个适当消费理性消费的大学生。

从我做起,做一个理性消费的大学生!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10

摘要:通过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资料的统计分析,并针对问题和产生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促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向健康、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理性消费

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状态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是一个矛盾的群体。大学生年龄较轻,有着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行为;民办高校大学生一方面消费需求较高,另一方面未独立的经济又制约着他们的消费。为了解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消费观、消费与闲暇方式、理财等方面的现状,我们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成立课题组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进行了调查。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情况分析

1、理性消费是主导

2、两极分化明显,消费方式呈多样化

3、理财意识淡薄

4、金钱、消费观健康合理

5、经济独立意识较弱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调查分析及我院学生的消费情况,对我院大学生的消费观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仅供各民办高校在树立正确大学生消费观方面的参考。

1、加强消费观教育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就会成为浪费的。因此,各民办高校要加强在大学生中进行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消费时要独立判断,不要盲目攀比高消费,特别是要注意减少随意性消费,真正做到理性消费。教育大学生明确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明确学习消费是主导,生活消费是保障,娱乐消费是补充。反对享乐主义的消费方式,培养和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加强消费观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2、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

学生个人消费作为一种经济行为,首先它是受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基础制约的,所以古人告诫我们消费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依靠父母和家庭维持消费,虽然个别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但也应该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要体谅父母挣钱的艰辛,珍惜父母提供的每一分支持和帮助,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反对超前消费和高消费,慎行借钱消费。因此,要求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

3、加强理财常识的传授

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的进行消费,没有理财的计划。针对这种情况,民办高校应当组织专门的主题班会、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或消费知识讲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相应的协会,开展消费问题调查、消费有奖问答或知识竞赛等。理财常识应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理财技能方式等,在开设的相关课程里面,进行专门的讲解,鼓励大学生考理财规划师证,并鼓励大学生制订个人理财计划。民办高校要教育学生按照理财计划,定期盘点自己的消费,以求做到使自己消费全程基本平衡。

因此,民办高校在教育方面应适当注意学生在个人消费观念上是否存在误区,并且给与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以促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向健康、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11

一、调研目的: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二、调研对象:

天津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

三、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方式采用现场采访和个别交谈进行

四、调研人员:

蒋博

五、调研结果:

经调查统计分析:73%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处于600元以上的水平,这部分同学属于家境较好的同学。家境好的学生,往往在消费上养成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习惯。家长给多少,就用多少,不够了,就问家里再要。这部分同学尔每月生活费多或者不固定,花费在其他奢侈品或者是非必需消费品的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较大。花费在饮食上的消费虽然仍较其他家境次之的同学要多,但是食品价

值远低于这些奢侈品,所以饮食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较低。相对的,27%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处于600元以下,这部分的同学属于家境较差的同学。这部分同学由于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所以在消费上相对较理性、较慎重。这些同学的生活开支基本处于满足每日的饮食消费需求,同时兼顾每月日常零碎开支的需求的水平。由于对非必需消费品的需求不多,日常饮食消费基本占每月生活费的绝大部分。

六、调研结果分析:

1、理性消费是主流

调研分析结果表明: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甚至没有,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10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xx元。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与样式已经成为我们主要关注的内容。

理性消费往往会引导大学生适当消费,既不会很夸张的消费,也不会使自己在食物上有大幅度的减少,往往会在一个正常的范围波动,但是波动的幅度也不是恨到,主要是他们认为品牌和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对自己没什么大用处,所以他

们会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适量的消费,而且在购买食物的时候更会选择一些比较实惠的,而不会只是追求名牌,他们会选择一些可以填饱肚子且有一定的营养,而不会只是一味的追求那种名牌的消费。同时,食堂作为饮食消费的主要场所,其公益性质决定了其食品价格较校外食品价格低,这就促使大学生在食品上的花费进一步减轻。即使大学生选择外出消费,其消费趋势也是主打10元至20元每次。加之每月4次即周末外出改善伙食消费一次,没有总共消费80元左右,其实际支出也不会太多。

2、时尚和名牌的追求

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此外,电脑及相关电子产品的消费也是我们追求的对象,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儿,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

然而这些同学的消费观念比较超前,他们愿意花费钱财在一些名牌上面,无论是衣服还是食物,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加的享受,认为这样能让他们心理上充满一种优越感,所以他们会在消费时做出种种尝试,并且不是很在乎钱财的花费。他们的消费往往高于常人。

3、健康的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状态,讲求健康饮食、健康消费。81%的同学花费在水果的消费额为40元以上,这就说明了同学们在水果问题上没有亏待自己,同时在健康问题上非常的注重。从调查数据上可以看出,53%的同学每月的零食消费处于50元以下。可见同学们在零食上的消费呈现出

降低的趋势,从中学大把大把的钱消费在零食上,成长为追求健康,少花钱在零食上的理性消费者。不得不说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进步,吃饱每一餐,日间少加餐,追求健康理性的消费。

七、认识和建议:

大学生消费观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同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大重要问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大学生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大学生消费才会更加健康理性。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12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what )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why)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应该承认,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据我们了解,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题材的论文被收入中国学术期刊上的少而又少,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还没有对这个问题形成足够的认识。

其二,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how)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13

小组成员分工:

主持:郑乐苗

问卷调查:林君朱雅芳薛熠熠

幻灯片制作:郑乐苗

查阅文献:朱雅芳王斐

访谈:王斐

统计:林君朱雅芳薛熠熠

资料整理:林君王斐

论文:郑乐苗

1、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

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2、研究目标(目的与意义)

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去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趋向,解读大学生消费的新理念。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农商院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得出21世纪初的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二是通过对农商院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从而调整他们的消费观,正确指导他们理性消费。

3、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他们既有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同时还有学习消费(包括考证买书、上辅导班等等),以及社交消费、通讯消费、娱乐消费、恋爱消费、旅游消费、名牌消费等等。

4、原因探究

(1)缺乏消费理性,自控能力不强

(2)大学生过分追逐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3)盲目消费,过分展示自我

5、对策的思考

(1)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调查研究在先

(2)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倡导责任意识

(3)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树立财商观念

(4)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6、调研心得

郑xx:

作为组长,我觉得在这次调查中我的收获是最丰盛的。做问卷前的准备我要筹划好一切工作,并且必须积极应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比如说什么时候进行调查以及我们以什么方式去调查。我必须把工作提前分发给大家,同时和组员进行交流沟通。而且这次调查也让我了解到了我们消费中的一些错误观点,知道了以后该如何消费,有了正确消费的意识。

王x: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感悟颇多。首先,设计问卷环节,我们组成员通过许多资料。

调查,汇总成问卷,着让我们增长了许多专业课以外的知识,也了解了设计调查问卷的步骤和环节,怎样使问卷的结构更加完美,使我们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发调查问卷着能培养我们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总之通过这次调查,培养了我们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让我们对大学生的消费有一定的了解。

朱xx:

我和小组成员通过此次调查,掌握了许多资料。对我们学校大学新生的消费状况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从中我不仅收获了这次劳动取得的成果,而且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得到了应用。当然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报告。最让我感悟的是我们小组成员的团结互助,与人沟通的精神与能力。总而言之,通过此次调查我收获颇多。

林君:

这次调查时我步入大学的第一份调查,在本次调查任务中我感受到了团队力量,我们各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协作互助,同时也了解到制作调查问卷报告的过程。在其中担任有关问卷的职务,在设计问卷时我学会了全面考虑设计了一系列系统的问题,从而详细的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在分发问卷进行调查时,锻炼了交际与沟通能力。综上所述,我觉得本次调查不仅让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而且培养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薛xx: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了解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我学到了怎样与同学沟通相处,怎样让同学更好地配合写问卷。在统计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大学生的消费比例。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14

调查人员:余波

调查人员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调查地点:XX市政法大学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XX市政法大学学生

访问缘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信技术不断进步,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手机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了,大学生普遍拥有手机并不希奇了,大学的手机市场也成为了手机商瞄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

一、手机能风靡大学校园的背景

1、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1世纪手机技术不断成熟,生产手机的成本不断降低,这就为手机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大学生远离家乡求学需要跟家里和朋友联系,需要一个通信工具,而手机的价格便宜且方便这就成为大学生的首选电子产品。

2、中国的两大通信公司--中国移动通信与中国联通在通信资费上比较实惠,例如两大通信巨头都开通了校园卡业务为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社会社会的发展当今越来越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和信息的即时性。手机作为一个20世纪末的新事物,它的发展初期作为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走到现在成为一个新的信息携带者,手机的优越性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报子、杂志等信息载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手机作为一个随身必备的物品。截至20xx年2月,我国手机用户共5.65亿户。其中大学生也占相当份额。有人说,当今大学生的三大件是手机、mp3、数码相机。这是有道理的,手机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是不足为奇的。

二、大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

考虑经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对大学生的手机消费动机明确,消费欲望强化,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具体的购买动机。大学生的消费动机可以分为一下几种:

1、求质量与实用的购买动机。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39%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9%的人认为手机的售后服务质量是关键的。形成这一购买动机的原因,除了受他们最基本的消费需求:工作需要与家人联系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受他们依赖性消费的程度较大及自身缺乏经验,购买能力弱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2、求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同时,有65%的学生希望拥有为“大学生量身订做的手机”。其次手机的内部功能,如是否支持中文输入、是否支持wap、是否支持语音拨号、是否具备免提功能等。且多数被调查者均明确表示,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够炫的手机。大学生手机族这一购买动机的产生,与学生消费者特殊的消费心理是分不开的。由于大学生消费群的成员大多处于19-23岁,这一人生中思想最活跃、最擅变的黄金青春期,热情、开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个性,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观念、思潮的风起云涌,赋予了他们强烈的冒险精神与实践精神,对于新事物、新观念的关注与学习,逐渐使他们形成了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而这种消费心理直接影响到了他们求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的产生。

3、求方便的购买动机。根据前

面对大学生手机族的调查与分析,得知90%以上的大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同学、用人单位联系。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支持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大学生手机族购买动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部分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怕漏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也推动了此种购买动机的产生。

4、求价格廉价的购买动机

85%的大学生手机族所能承受的手机价格在1000-1600元之间。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是中低档的手机。总的说来,此动机的产生与我国综合国力不强,人均消费水平偏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经济现状直接制约了仍处于依赖性消费阶段的大学生手机族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了他们在选择手机时通常会把眼光放在中低价格的机型上。另外,为了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他们通常还会选择免月租或月租较低的充值卡来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求廉的购买动机并非只是一味的追求低价,以省钱为目的,更多时候只要价格达到了大学生手机族心中“合理”的低价时,动机就产生了。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手机族的这四种消费动机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他们的消费行为进一步的发生。实际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动机的产生才意味着消费手段、消费目标等一系列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发生,这对于大学生手机族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大学生手机族四种相互交织的消费动机在得到发展以后,紧接着结合在动机上行动希望得到的结果,就会发展出一系

列满足消费动机的目标,从而最终做出购买决定。

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15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

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

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

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

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

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