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政范文 > 调查报告

食品调查报告(汇编15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食品调查报告(汇编15篇)

食品调查报告1

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在5月28日开幕的“20xx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发布了针对上海有机食品消费市场的专题问卷调查结果,该调查访问了600多位有过有机食品消费经历的消费者,基本描绘出上海有机食品市场的客群特征和消费喜好。

调查显示,本科以上学历、已婚有子女、家庭年收入在12-25万元的女性消费者是有机食品市场主力消费群体,占59%。

蔬菜、粮食、水果的消费率居首,包括肉制品、奶制品、水产品等在内的其他有机食品的普及率达到较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中老年群体跨品类消费的特征十分明显。

高频购买和较高价格承受力突显消费认同度。从购买频率看,受访人群中,两三天购买一次有机食品的.比重占44%,每周购买的占36%,合计达80%。单次消费达100元以上的占37%,200元以上的占28%,合计达 65%,表明有过消费经历的人群对有机食品的认同度和忠实度达到较高水平,整个市场的健康度和持久性较强。

连锁超市仍是有机食品的主流销售渠道,线上消费规模正在迅速扩大。调查显示,分别有79.5%和78.2%的消费者在大型综合超市和生鲜(进口)食品超市购买过有机食品,大幅高于其他业态。有37.0%的消费者曾在网上商店购买。有机食品的标准化、订购的便捷化、冷链物流的成熟化正在推动线上渠道销售规模迅速扩大。

追求健康和生活品质是这些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当被问及购买有机食品的动机时,分别有77.5%和73.2%的受访者选择“健康”和“品质保证”,这已成为有机食品拓展市场份额的金字招牌和核心竞争力。

在挑选有机食品时,分别有70%、67%和65%的受访者会关注“新鲜度”、“安全性”和“营养”,对“包装”的关注度最低,仅有27%,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自用消费的比例达到相当水平,有机食品正在逐步融入百姓生活。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不能区分或错误区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专业概念。另外,当被问及有机食品种植过程中化肥的使用情况时,受访者也表现出“迷茫”,显示有机食品的概念和标准亟待规范和普及。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有机食品市场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1%和58%。当被问及期望改进方面时,“行业规范管理”、“商品丰富度”、“商品品质”三项居前,被选率分别达到58.7%、54.8%和51.5%。

食品调查报告2

一、实习概况:

实习目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提高自己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才干。与农民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体验农民的艰辛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学农、爱农、为农”的的思想。宣传绿色食品。

实习时间:20xx年11月20xx年12月地点:麻城市中馆驿镇

实习者:湖北省麻城市电视广播大学20xx级学生

二、实习调查记录:

(一)中馆驿镇调查数据中馆驿镇概况:

中馆驿镇位于麻中南腹地,东邻南湖办事处,西接宋埠镇,北抵顺河,跨北纬30°03′至此30°13′,东径114°47′至144°58′,全镇版图面积170.57平方公里。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黄冈地区主要产棉区之一,也是全国的体育先进乡镇。中馆镇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并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镇区中心离麻城市区仅13公里,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和长江阳逻水码头相距不到70公里,紧邻京九铁路、汉麻联络线、沪汉蓉快速铁路、大广北高速公路、合武高速公路和106国道贯穿全镇。大别山火力发电厂已在中驿建成并投产发电,华新水泥厂、湖北为一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精细化工园、生物发电厂等六家大中小企业落户中驿并相继投产。

该镇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低山丘陵,南部是岗地,西部和东部是平原,比较平坦。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平均风力为2.4米/秒,历年平均降雨量为1156mm,平均气温为16℃,最低温度为-15.3℃,全年无霜期为238天,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气候宜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低温,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是麻城市的主要粮棉基地。农民的经济来源:

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蔬菜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鸭,养鹅。蔬菜主要是种奶白菜、上海青、荷兰豆、玉角等。春夏季的青菜可以卖块钱多,到了秋冬季却可卖一二毛钱。荷兰豆的价格市场较稳定平均.5元/斤。

(二)绿色食品(奶白菜)的生产

这里的人们很勤劳每天很早就起床干活了,种植奶白菜是他们最拿手的,因为他们有八年的种植经验。植物学特征:

奶白菜为浅根作物,须根发达,再生力强,适于育苗移栽。株型矮,株高约0~厘米,开展度大,约5~7厘米。茎在营养生长期为短缩茎,遇高温或过分密植时也会伸长。基生叶莲座状,叶片近圆形;绿或深绿色,有光泽,叶面皱,全缘,叶柄肥厚而短,匙羹形,奶白色。花茎叶无柄,抱茎或半抱茎。复总状花序,完全花,花冠黄色,花瓣成十字形排列。异花授粉,虫媒花。长角果;内有种子多数,成熟时易开裂。种子近圆形,红褐和黑褐色,千粒重l.5~.克,发芽力可保持~年。环境条件的要求:

奶白菜喜冷凉的气候,在平均气温8~0℃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最好,能耐短时的-~-℃。深绿色品种不耐热。奶白菜的根群浅,吸收能力较弱,生长期间需不断供给肥水,不耐涝。种植奶白菜:

一般都是移苗种植,以收获大株的,用育苗移植法,苗期0-5天,定植行距5厘米*5厘米。南方地区秋植定植后0-0天陆续收获,一次性采收株则需50-60天。湄潭县是粤北山区。昼夜温差较大,较适合奶白菜的生产,生长期短,一般都是育苗移植或直播后把过密的'苗移过另地定植。以条播比好,条播行距-5厘米。定苗时株距行0-5厘米。每公顷播种量6-7.5克。田间管理:

水、肥的施用:奶白菜的生产周期短,宜我施用有机肥作机肥。生长期间适当追施有机无机复合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用的水是山上流下来的,无污染水质好的,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用水质量。除草:一般是不用除草剂的,人工田间除草。病虫害的防治: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白斑病等。还用一些烂菜头等病害。可采取综合的农业措施防治。比如合理排灌、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性。

采收:

一般是在上午采收的,下午是拿去卖。奶白菜的采收主要是根据市场的需要而定的,一般都不得是成株的采收:植株叶丛上旺盛生长;转向闭合生长,

心叶伸长到与外叶齐平。此时单株重约75克左右,每公顷的产量5000000千克。采收时要把黄叶去掉,然后把菜头向上,让水露晾干,再打包装。打包装的难度是比较高的,因为首先要把菜一株株的叠好放在箱里,装箱时还要用力挤压蔬菜。因为装箱之后还要用网袋打包的,如果压不紧的话转用网袋时就会散掉,更不利于运输。

(三)绿色食品(奶白菜)的销售

经销商直接与专业种植大户、个体户、贩运大户建立长期的供销关系。多年来,从未发生过菜难卖的现象。大大提高和保护了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积极性。

三、实习调查分析:

(一)、奶白菜保鲜和包装上的不足:

到目前为止,建起的蔬菜冷冻保鲜加工厂才一间,安装高温保鲜设备才一套,并且库容量小。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得不到保障。遇到不好销的时候就烂在地里或是在地里开花。包装是用普通的网袋,并且有的菜脱水太多了,严重影响了质量。由于保鲜储藏技术落后,导致蔬菜外销量小且渠道不畅。

(二)、绿色食品(奶白菜)销售上的不足:

蔬菜种植品种单一并且没有达到规模生产,卖菜的时候是一哄而上,菜多烂市,价贼伤农。其生产的无公害大部分是卖给个体户的而个体户的购买量不是很大,而且他们都是卖给工厂的,所以价格非常低,跟一般蔬菜的价格一样,所以不利于无公害蔬菜的销售,更不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四、提出的建议:

(一)、有一种使用简单的“液态膜”,只要喷在蔬菜表面,就能有效地防止蔬菜失水。这样可以做到保鲜,又可以保存久一点,而且看相也好看点,买得价钱就要高几倍。要解决蔬菜销路的问题,得在加工、深加工方面做文章。蔬菜加工是蔬菜的薄弱环节,所以要多建几个冷冻保鲜加工厂,和安装多一些高温保鲜设备。蔬菜加工做得好,销售不成问题。

(二)、组织实施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蔬菜企业的龙头作用,认真抓好企业自身内部经营管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公司基地为示范点,副射带动和扶持农户发展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根据市场的需要,与各村农户签订联办蔬菜基地合同,由公司提供土地、劳力、分散种植,公司负责组织收购或协助农户自行销售。扶持农户发展蔬菜生产,

增加经济收入。

五、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不但让我在理论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在实践上也有了很大的收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边让我真实地体验了生活,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各销售,更加了解绿色食品的发展方向和广阔前景。因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而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生产有助于坎发达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这些山区生态环境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相对比较容易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建立绿色食品基地。我们通过这次实践认识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使命。希望自己能尽快地投入发展绿色食品的行业中,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于蔬菜种植创业计划书(定稿)

名称:蔬菜种植

位置:湖北省麻城市中馆驿镇

发展背景:国家目前重视三农,农业政策好,自身来说,自己对农业熟悉

基地优势:属严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光热界线分明,光照丰富,雨量充足。

发展模式: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以蔬菜为主,水产养殖为辅。以常规蔬菜为主,特种蔬菜为辅。以大棚蔬菜为主,露天栽培为辅。先期自身发展,慢慢地带动乡亲发展,建立合作社,打造下滩蔬菜基地。

发展理念:以科学的思想去发展,以反季节蔬菜为优势,以绿色农业为导向。引进新品种,提高单位产量和品质。

机械化操作程度提高,耕作机械化,灌溉机械化,育苗科学化,施肥科学化,喷药科学化。主要技术:土壤的测量,肥力,PH值。灌溉用水要无污染,取水方便,大棚温湿度调节,防虫网,二氧化碳发生器。镀锌管棚架,无滴膜。不同作物,不同灌溉,西瓜等用滴灌。育苗和嫁接。品种的选择。采收,清洗(干净水,计划井水),包装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3亩镀锌管大棚蔬菜以及几亩露地蔬菜,总面积10000平方左右。池塘一个,养鱼和为蔬菜基地提供灌溉用水。池塘靠近蔬菜基地,面积700多平方。

第二阶段:时机成熟时,也许是在第二年。建立小型养猪场,为蔬菜基地提供肥料。发展几亩水系蔬菜,如,水空心菜,慈姑,水池种藕等。水产养殖,泥鳅,虾等。看市场,引进一个品种,成立农村合作社,打造下滩及周边蔬菜基地。第三阶段:发展农家乐行动规划:

首先,1.选址及规划。2.挖池塘。3.耕地,晒土。(已完成)

其次,1.选种,安排作物品种和时间。2.镀锌管钢架,无滴膜,防虫网。3购买农机,微型耕作机,新型喷药设备,灌溉设备。温度计,湿度计。3.挖井(洗菜用)还有肥料坑(腐熟农家肥)4.育苗室,空调(已有),温湿度计,排风扇。5.包装.

投资预算:土地租金1500/年,年付,镀锌管(热镀锌)一亩8000元左右,总计110000。无滴膜10000元,防虫网13000元。微耕机4000,政府补贴1000多。化粪池3000元,静电喷雾器300元,生物杀虫灯300元,运输工具:小型货车加摩托车30000之内,记三万。

灌溉设施:20xx元电脑已有。肥料加农药订购10000元。流动资金用政府补助的。总计在185000之内。以上为固定投资,一次性投入。每月开支有,员工工资,生活费。员工工资年尾结。

人员:数目5个,我和合伙人以及员工三个(两男一女)人员安排:员工日常种菜,采菜。我负责技术,信息,市场,以及管理。我们也要在菜地干活,五个人足够。市场:零售以麻城市为主,批发以湖北省为主,麻城市市场及各饭店(特色菜),合伙人负责零售,我负责送批发。等我们形成规模,产品可以卖的更远。运输工具:小型货车及摩托车

销售技巧:我们菜的优势及特点:与当地农民等种的蔬菜相比,我们具有,喷药少,灌溉水无污染,重金属少,清洗水干净,包装好,菜的色泽和新鲜度较高等优点。菜的品质和质量优。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差异化以及品牌化的销售模式。在差异化上,摆放,以及包装,宣传等要做到不一样。在品牌化上,传统农业是没有品牌的,在多年的销售总结下,品牌的作用非常重要。销售上必须注意信用,绝不能缺斤少两。只能多给,不能少给。在宣传上,我们属于大学生创业,再者在电视台和报纸都有关系,可以免费给我们宣传。这种宣传比花钱的宣传作用更大更有效果。

风险:养殖业的风险比种植也高,蔬菜行业的风险低,最多是在自然风险,暴雨等。但是蔬菜具有年生产四次以上的特点,即使有风险也是一次没有,还有三次。据我所了解,也据我所经历的,我爸妈种了七亩露地蔬菜,一年挣七八万。露地蔬菜比大棚蔬菜的风险更大,大在哪,虫害,以及干旱,而我们采用的是生物杀虫灯以及防虫网双层防虫,几乎没有虫害,在干旱上,传统的是挑水浇菜,费时费力且不科学。我们采取的是科学的,随时的。故在干旱方面没有多少风险。

收入预计:十三亩大棚,每亩一年最少在一万以上,加上露地,一年的收益在15万左右。这是保守估计,不是随意空想。

蔬菜品种:常规蔬菜分类:蔬菜分类可分为:白菜类、甘蓝类、根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薯芋类、水生蔬菜、多年生蔬菜、野生蔬菜、食用菌类。按食用器官分为:根类、叶类、茎类、花菜、果菜。

特种蔬菜:荠菜,樱桃番茄,黑美丽西葫芦,水芹,水果黄瓜,砍瓜等。

食品调查报告3

一、活动项目:

食品添加剂调查

二、活动目的:

了解各种食品的食品添加剂添加情况,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三、活动过程:

1.到超市副食品,查看食品包装袋上标注的有哪些食品添加剂;

2.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主要有稳定剂、柠檬酸、乳酸、甜味剂、综合香料、附加剂、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阿斯巴甜等,基本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添加剂。

3.采购样本:根据的种类,采购了肉食、饮料、速冻食品和休闲零食四类食品。

4.利用网络了解食品添加剂和相关知识: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合理使用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或增强食品的营养,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

(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如不使用防腐剂,则变质的食物会引起食物中毒。另外,防腐剂还可以杀灭曲霉素菌等产毒微生物,这无疑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

(3)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食品添加剂用量,用每千克每天摄入的质量(mg)来表示,即mg/kg。

(4)不使用有毒的添加剂:如新闻中报道的瘦肉精、人工合成色素(做染色馒头)、吊白块(做有毒腐竹)等。

四、活动收获:

要养成正确认识和防范食品添加剂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买东西务必养成翻过来看包装背面“配料表”的习惯。尽量买含添加剂少的食品。

2.选择加工程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如购买的速冻类的馒头、薯条、鳕鱼片等,标注的添加剂就很少。

3.不要贪图便宜货。俗话说“贱钱无好货”,事实上在小摊上买的零食,含的添加剂很多。

4.要树立“简单的怀疑”精神。“为什么这种蛋糕的颜色这么漂亮?”“为什么这种零食会这么便宜?”具备了“简单的怀疑”精神,在挑选加工食品的时候,真相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食品调查报告4

我们为此对三无食品进行了入选的问卷调查:

1、你在商店曾经买到过三无食品吗?

2、你知道三无食品的危害吗?

3、你会主动去购买三无食品吗?

4、如果你买到三无食品,你会怎么做?

5、你知道三无食品的概念吗?

6、在买到食品后,你会检查食品是否有生产日期等必备的质量合格标记吗?

7、如果你发现是三无食品的话,你会继续食用它吗?

8、如果你发现这是三无食品后,你回去举报生产厂家吗?

9、你觉得三无食品为什么这么受同学们欢迎的原因?

10、你觉得怎么才能防止三无食品继续对同学们造成危害?

为此我们调查了一些大中小型超市,有东方商厦与大润发,佳联超市,和周边一些小商铺。发现了一些情况:

1。东方商厦和大润发等大型超市没有发现任何三无食品,所以大型超市的质量管理还是挺到位的。

2、佳联超市等中型超市基本上情况良好,只发现了少量没有生产日期的(散称食品除外)

3、但是在那些小商铺中,我们发现了许多所谓的三无食品,并且环境不到位。

4、我们在一些学校旁边的小商铺发现每当放学时,有许多小同学拥进那些小商铺,买那些三无食品。

5、我们还发现那些路边一些小摊上不仅占用行车道,还贩卖用类似“地沟油”做的.食品,好像还有很多人们在购买这种食品。

我们调查小组为了让大家了解三无食品,我们特意找了一些资料来给大家“补充”一下:“三无”食品有哪些危害:

1、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三无”食品,多数是用有毒、有害、变质或劣质原料制作的食品。“三无”食品是最不安全食品。

2、卡片、玩具与食品混合包装,造成了食品的二次污染。

3、不合格的膨化食品、腌制和油炸食品卫生指标中的菌落数、大肠菌群、过氧化值指标超标,还能产生亚硝胺、铅等致癌物质,食用会导致胃肠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

4、果冻、糖精、饮料、巧克力、方便面、罐头和泡泡糖等儿童不宜多吃,在这类小食品中大多加入了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添加剂,食用过量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5、不合格果脯、蜜饯中甜蜜素超标,不合格烤鱼片、牛肉干等食品中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

6、劣质小食品可致血液病

临床调查显示,血液病小患儿中一半以上平时偏好小食品,而且所吃小食品绝大多数是在家及学校附近的小贩处购买的。

我们经过资料调查发现,市场上一些小商店出售大量“三无”或地方小厂生产的小食品和饮料,如话梅、萝卜酸等腌制品和豆浆、豆奶、雪糕等,基本上都大大超标和超范围使用糖精,但在产品的标签上却很少注明含有糖精,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长期食用,健康安全会受到损害。很多消费者对糖精等人工合成甜味剂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吃进“甜毒”。

我们研究了那些人为什么要买三无食品的原因有:

1、人们一至认为便宜。

2、口感觉得比较好,味道一辛辣为主

3、在课后肚子饿时还可以填饱肚子。

为此我们还可以推论出厂家为什么要生产这些三无食品:

1、成本价格比较低

2、原料比较简单

3、市场需求高

4、制造速度比较快

我们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议:

1、严厉查处地下加工厂。

2、呼吁广大群众积极举报三无食品加工地点

3、严厉查处对地下加工厂收贿的官员

4、城管部门对街边小摊贩进行管理

5、生们三无食品的危害

6、严禁学校周边的小商铺出售三无食品

最后我们告诫广大同学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不要买三无食品

食品调查报告5

一、背景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如天之天者,斯可以。”——管仲

“民以食为天”,然而,在“食”文化至上的中国,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竟然屡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这几个字在目前的中国却早已经是屡见不鲜了。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数不胜数:毒猪油事件、多宝鱼、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等。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经这样说过:“食品安全日趋严重,50年后广东的大多数人将丧失生育能力。”这说的难道仅仅是广东吗?仅仅是生育能力吗?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有义务和责任去抓好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彰显大国风范。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有很多,错综复杂。但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中国人民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本小组展开了此次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二、目的

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在中国愈演愈烈,受到了愈来愈多的人的关注。通过调查研究来进一步了解老百姓面对如今的食品安全形势和问题有什么反应;如何面对不安全食品;面对侵害时如何应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食品安全又该注意些什么。

三、意义

法律贯穿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和交际,它让我们理想思考、公正判断和正确选择。通过这次调研,希望人们能够多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在面对社会上的众多问题时,要有清醒的认识途径,同时还要具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在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现象、解决问题。

四、方法

1.问卷调查

实发问卷110份,实际收回105份,有效问卷100份,无效问卷5份,问卷回收率95.45%,问卷有效率95.24%,问卷无效率4.76%。

2.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在得到可靠的样本数据后,根据样本数据,统计各项选项的数量及所占百分比,并结合实际,以此分析其中的现象和原因。

五、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六、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1.您认为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怎么样?

A.问题太多,令人失望 B.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 C.问题不大D.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

2.您了解《食品安全法》吗?

A.了解 B.听过,但不了解 C.没听过

3.你有没有买到过不安全食品?

A.经常遇到 B.有,但很少 C.几乎没遇到过

4.您购买食品时,经常留意食品的哪些信息?

A.包装 B.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C.生产加工企业的名称和地址D.防伪标志 E.配料表

5.下列各种不诚信的食品生产或经营现象中,您遇到最多的是?

A.以次充好 B.缺斤少两 C.虚假或错误标签标志 D.销售过期食品E.利用大众传媒虚假宣传

6.在您遇到食品安全的问题时是怎么处理的呢?

A.自认倒霉,就此作罢 B.与生产经营者协商 C.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D.其他途径

7.若您不投诉,主要原因是?

A.不知道如何投诉 B.投诉了也不能解决问题 C.投诉需要太多时间和精力

8.您觉得目前最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保证食品安全?

A.国家立法 B.严格执法 C.舆论监督 D.提高国民食品安全意识

9.您对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力度的看法是?(单选题)

A.很到位 B.一般 C.不到位

10.在国产货频频出现问题后,您是否更倾向于购买外国货?

A.是 B.否 C.无所谓

11.你在流动摊贩处购买快餐的频率一般是?

A.每天吃 B.每周2-3次 C.每月2-3次 D.从不

七、总结

通过调查显示,有78%的人认为中国食品安全环境问题太多,令人失望。可见中国当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已经使太多的人失望,这也是在大多数人的意料之中。但是有88%的人表示听过,但不了解《食品安全法》,8%的人连听都没听过,只有4%的人表示比较了解《食品安全发》。可见,大多数的人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不甚了解,甚至参加问卷调查的人中不乏是相关法律专业人士。由此可见,很多时候我们即使权益受到了侵犯,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运用哪些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有62%的受访者在遭遇食品安全的问题时,会自认倒霉,就此作罢。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多数人不了解食品安全的法律的情况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不是特别完善。中国法律起步比较晚,虽然改革开饭30来年,经过大量引进外国法律,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日益完善,但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还欠佳。《食品安全法》在20xx年6月1日起才正式实施。这的确是民主与法制健全的一次胜利。它的生效与落实,让人民得益于法律的保护。法制社会日益健全,但我们还老是感觉不到法律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温暖,反而活的越来越感压抑与不安,那又是什么原因呢?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呢?是与日俱增的紧张、压力与负担,这样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呢?和谐的真正含义又应该是怎样的呢?不管怎么说,亡羊补牢是需要的,也是必须的!但要及时有效!等事发了才出台法律,岂不是有了牺牲者?

2.宣传力度不够到位。法律离国民好像是比较的远,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法律的宣传力度不够到位。首先,我国尚未完全普及法律知识,对法律的宣传力度不够,因而人们对《食品安全法》了解比较少。其次,人们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旦遇到了什么事情,第一想到的不是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是运用自己的人际网和一些所谓的“关系”来解决问题。最后,还因为《食品安全法》出台不是特别久,人们对其了解比较少。

那么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了食品安全问题,但是对此却不作追究,自认倒霉,就此作罢呢?

1.人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就是因为人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才会有这种问题。第一,人们遇到了食品安全问题,不会想到运用法律手段去解决,而是运用之前谈到的“关系”去解决。第二,就算是想到了要运用法律手段去解决,但是却不知道运用哪些法律去解决,去怎么解决。

2.食品安全现象发生太过频发,国人见怪不怪。由于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一件接连一件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国人见怪不怪了。每次听到又有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人们只是摇摇头,叹声气,互相告知不要再买该商品,并没有去为自己受损的利益讨个说法。就算有人有维权的想法,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令人应接不暇,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每一件都追究呢?

3.追究也不一定能有结果。目前中国法律尚不健全,人们对法律并没有该有的畏惧的态度,政府部门也是如此,企业也是如此。因此即使有人想要去讨个说法,但也不一定有结果。忙忙碌碌、跑东跑西,到最后却什么结果都没有。这种例子其实已经到处都是。正是这样,才会有那么多的人表示,即使碰到了食品安全问题,也就自认倒霉了。

那么,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加上大多数人不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而且人们对此也不想多去追究,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表示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外国货。这是国家食品业的悲哀,是中国食品业行业的信任危机。

在这里还要提下的是,人们喜欢去购买流动摊贩处的快餐,原因可能如下:第一,人们可能认为在流动摊贩处购买快餐比较方便,比之去食堂用餐节约时间。其次,人们可能会认为小摊贩们制作的快餐的'味道比食堂饭菜更鲜美。再次,小摊贩制作的快餐的价格比之食堂饭菜低廉。最后,毕竟吃了多年的食堂饭菜,购买小摊贩的快餐可能会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那么,既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到底该如何去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呢?

1.加强国家立法。在调查中,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有必要加强国家立法。可见,我国在食品方面的立法并不完善。所幸在09年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又有了刑法最新修正案中加大了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刑罚力度,在这方面的法律有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方面的法律还是远远不够、不完善的。因此,国家有必要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做到执法部门有法可依。

2.加大执法力度,建立长效的监管体制。在调查中,多数人认为目前最应该采取来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是加大执法力度。而且,多数人表示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的工作不到位。可见,在执法力度这一方面,执法部门有待提高。比如,目前好多的城管去执法,一般都只是过过场子,走走形式而已。并且,这些执法的方式粗暴、不合情理。所以,在加大执法力度以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还要规范执法方式。必须记得,问题食品确须“坚决查处”,姑息养奸必将使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与此同时,还必须建立长效的监督体制。只有完善、长效的监督体制,才能真正的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3.加深舆论监督。当今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新闻、网络网民等舆论监督的方式已经日益展现出其强大的威力。加深舆论监督,不仅可以监督国家政府机关,也可以监督食品生产企业。同时,还可以创造一个安全生产、诚信经营的社会舆论环境,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频率。

4.呼唤道德的回归,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知道食品生产也有着相当多的潜规则:板栗要用工业桐油起光、鸡蛋要注水增重、豆芽要用尿素和漂白水催胖、馒头要用大白粉来增白、油条要用面团和洗衣粉发泡等等,可见那是多么的没有道德。道德的回归是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一大重要因素。如果没有道德的回归,即使我们今天在三聚 氰胺上下足了功夫,就能保证今后不会再出现“四聚氰胺”、“五聚氰胺”吗?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否则我们就会落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困境。所以,我们有必要呼唤企业、人民道德的回归。

食品调查报告6

班级:食工1204

学号:

姓名:丘荣欣

完成日期:20xx年1月3号

一、中国人现阶段营养状况

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中仍然存在着营养不良问题。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指出,百姓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及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儿童中因铁、碘、维生素A、D缺乏等造成的营养性疾病也较多。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智力的发育,甚至导致儿童死亡率的升高,进而将会影响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增多,并且成为使人类丧失劳动能力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天死于慢性病的人数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而且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

营养素之间关系密切,补充时必须强调平衡。但当今市场上产品的配方多来自于西方国家。饮食习惯和体质的不同,决定了中国人所缺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与西方人不同,使用西方国家配方并不科学。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国人对此知之甚少,导致盲目补充的现象比比皆是。建立科学补充营养素的观念,成为改善中国人营养状况的当务之急。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世界营养科学联合会理事、著名营养学家葛可佑教授在20xx年9月27日的一个科学报告中有这样一段通俗易懂的比喻(木桶理论):中国人目前的营养状况是:有一些营养素不够,需要立刻补充;有一些营养素已经充足,就不需要再补了。各种营养素在身体里是相互搭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关系十分复杂,比如:

维生素A得到维生素E的保护、维生素A防止维生素C的氧化、维生素B群、D、E及钙、磷、锌要成一定的比例、维生素B1、B2、B6必须符合1∶1∶1的比例、维生素B2与C要成比例、磷过量,钙会被耗损、铜过量,锌会损失 、

铁促进维生素B族的代谢、 锌要与维生素B6一起增加摄入量为上。

因此,人体补充营养素的基本原则是:必须把所缺的全部补齐,不缺的不能再补,使人体内各种营养素达到均衡。

(一) 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素

(1)钙

钙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毫克,仅达到RDA(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营养素不足,就会发生缺乏症的危险。当摄入量达到某一数值时,人们就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该数值称为RDA值。)要求的800毫克的49.2%。因缺钙,会有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

(2)维生素B2

维生素B2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二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0.8毫克,仅占RDA要求的1.3毫克的58.4%。缺乏状况各地区之间差异不是很大。因缺乏维生素B2,一些人已出现嘴唇脱皮、皮肤发痒的症状。

(3) 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中国居民缺乏程度排名第三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为维生素A,319微克来自β-胡萝卜素的转化),仅为RDA要求的800微克的61.7%。不少人都有皮肤干燥、粗糙,眼睛干涩、怕光的现象。

(二) 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

(1)锌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锌12.0毫克,比RDA的要求量少20%,属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儿童、青少年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

(2)维生素B1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2毫克,离RDA的要求差11.3%。因城市居民已广泛使用精白米面,而维生素B1主要含在大米、小麦的表面上,所以城市居民实

际缺乏情况比调查数据还要严重。煮熟的大米所含的维生素B1基本上已被破坏。

(3)硒

中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2微克,离RDA要求相差11.7%。

(4)铁

调查食物摄入数据,中国人每天摄入铁已达到RDA要求,但据调查后分析,中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黑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另外,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所以,尽管摄入了一定量的铁,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铁并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仍然广泛存在着贫血现象。

(5)维生素C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00.2毫克,已达到DRI的100毫克的要求。但是,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其中多数维生素C已被破坏。

(三) 中国人不缺的营养素

(1) 磷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058毫克,而RDA的要求为700毫克,超出358毫克。因磷和钙最佳的比例为1∶1,如果磷大于钙的摄入量,钙的吸收就会被破坏。中国居民实际摄入比例为钙∶磷=406∶1058,钙与磷的比例严重倒置。这一点已引起中国营养界的高度重视。

(2) 铜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2.4毫克,DRI推荐量为2.0毫克。过量的铜有明显的毒性,且铜过量会导致锌的损失。所以,中国摄入的铜是多了而不是少了。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尚未发现任何国家有过铜不足的记录,反而关于铜中毒的记载却不少。

(3) 女士不缺维生素D

因成年妇女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5微克,仅为儿童和老人的一半,中国成

年妇女已达到5微克的标准,故不缺维生素D,但儿童和老人因需求量比成年妇女大一倍,故有一定的缺乏。

(4)泛酸

中国居民饮食范围较广,而泛酸广泛地存在于各类食物中。所以,调查发现,中国人根本不缺泛酸。

(5) 儿童、青少年不缺维生素E

我国儿童、青少年人均每天摄入的维生素E偏高,达到RDA的300%。主要是因为我国食用豆油、麻油等植物油远高于西方国家。维生素E对提高成年人生育能力、抗氧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儿童、青少年过量则有较大风险。

(6)镁

镁缺乏症患者并不多,几乎只有患呼吸不良症、呕吐情形严重或注射大量缺镁输液,才会发生缺镁症状。镁过量会引起运动肌障碍,且会妨碍体内的铁效利用,建议中国人不要盲目补充。

(7)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和在人体内仅停留4小时的维生素C不同,维生素B12在肝内的储存可以供3~6年之需。因此,中国缺乏维生素B12的人十分罕见。维生素B12过量,不仅会导致叶酸缺乏,还会出现哮喘、湿疹、面部浮肿、寒颤等过敏反应,发生心前区痛、心悸,常能使心绞痛的病情加重或发作次数增加。

二、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个人的健康与寿命,生活方式决定了百分之六十,环境因素决定了百分之十七,生物学因素决定了百分之十五,医疗卫生只决定了百分之八。生活方式中有百分之三十是由饮食决定的。

所以膳食结构变化是影响疾病谱的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项目官员张平平曾指出“如果人们平衡膳食,适度地运动,80%以上的'冠心病病例,还有90%以上的二型糖尿病病例,还有三分之一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近20年来人们对肉类、油脂消费量大幅度增加,而谷类、蔬果等消费相应减少,导致了膳食向高脂肪、高热能、低谷物的不健康方向发展。谷类加工过精,以致有的地区儿童出现维生素B1缺乏。即使在农村,高收入者也出现同样的消费结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如不及时加以引导,不但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隐患。

我国目前有2亿人超重,6000万人肥胖,其中城市超两成儿童超重或肥胖。我国已经迈入肥胖者增加最快的国家行列。肥胖或超重将大大增加青少年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是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而造成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膳食结构不合理和缺乏体育锻炼。营养过剩是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高脂肪膳食与冠心病发病率有关。

目前,动物性食物消费增长,禽肉类及油脂类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使居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不断上升。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5%,且以每年100万新发糖尿病患者的速度增长。患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世界上糖尿病的发生多在65岁左右;而在中国,则提前到45岁左右。中国的高血压患者达到1.6亿,高脂血症患者也有1.6亿;也就是说,平均每8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和一个高脂血症患者。而高血压、高血脂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病”,“富贵病”,威胁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甚至带来生命危险,是因为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尤其是饮食变得和以前大为不同,而这种不同就会给我们健康带来风险和威胁。

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围45.1%。 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每标准人日389mg,还不到适宜摄入量的半数。

现代人的饮食过于精致,吃入太多高糖、高精制淀粉、高不良油脂、高热量、高化肥、高农药和高化学添加物的食物,反而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营养都很缺乏,所以长期处于一种 “营养不均衡”的状态。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便服用人工综合维生素来补充,但这类人工合成的综合维生素会让身体添加许多毒素,反而雪上加霜。现代人不是虚胖就是太瘦,体力也不好。

食品调查报告7

20xx年机构改革完成,新组建的食品的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全新的监管方式出现在公众面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与和谐。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县食品的行业发展现状,全面分析食品的行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路,促进xx县食品的行业更加健康、稳步、持续地发展,我局对我县食品的行业进行了认真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xx县食品的行业基本情况

我县现共有注册餐饮服务单位910户,未取证的小餐饮店212户;食品的流通经营主体1040户,未取证的小食品的店621户家;食品的生产企业26家,未取证的小作坊201家;未取证的食品的流动摊贩100余户;不规则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随着食品的产业的快速增长,我县食品的行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涌现出了一批名优产品,包括麻辣牛肉、飞龙面、龙女酒、盐皮蛋等;西南商圈著名零售商企业重百商城看中xx县消费潜力,在沿口镇开设两个零售店;印山假日酒店、渝源庄、雪花啤酒风情街等餐饮业领头羊和餐饮服务示范街则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助推我县食品的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xx县食品的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20xx年,我局为摸清食品的安全现状,抓住食品的亮剑行动的契机,集中查处了一批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后续又多次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包括食品的添加剂、大米、白酒、饮料、食用油、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等多个方面,形成查处一案,震慑一方,教育一片的作用。截止目前,我局共计办理食品的生产经营违法案件127件,罚没款合计23.33万元。同时,为了严防食品的安全风险,根据市局年初下达的食品的抽样方案和我县实际情况,我局共计开展民生工程抽样96批次,不合格6批次,合格率97.8%;开展监督抽样55批次,不合格32批次,合格率41.8%;对抽样不合格的产品,一律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我们清楚认识到,我县食品的安全总体现状较往年有所提升,但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一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的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一是监管人员数量少。按照“三定”方案,全局共设立编制80个,到位人数46人。从事食品的安全监管的人员紧紧23人,食品的安全监管面积大、战线长、监管基础薄弱、动态性强,同时食品的行业兼具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流动性强的特点,现有监管人员即便超负荷工作,也不能达到监管率100%。二是监管设备缺乏。目前我局共有快检设备2套,只能针对极少部分品种做基础检测,面对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食品的,我们执法人员绝大多数时间是采取凭经验肉眼看、鼻子闻、手摸和检查购物凭证等方式来辨别假劣产品,支撑食品的安全工作的物质技术力量无法保障,难以及时发现,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办公场地受限。我局共设立6个监管所,为我局的派出机构,办公场所在监管所乡镇府所在地划转,但目前无一个正常运转,监管所缺乏电脑、打印机、执法车辆等一系列办公设备。

(二)食品的安全隐患突出。一是经营者食品的安全意识淡薄,隐患突出。食品的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绝大部门来自农村或者是城镇下岗职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食品的安全意识淡薄,未实行进货查验及台账登记、索证索票制度或者记录、索证索票不全,不能及时处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基本的食品的安全知识缺乏,留下巨大的食品的安全隐患。二是消费者食品的安全意识不高,维权困难。在我县很多消费者没有基本的食品的安全意识,特别是一些老人、小孩在购买食品的的时候,基本不会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这些标识,这就给一些不法经营者可乘之机;而部分经营户往往不会主动提供发票和小票,一但出现问题,维权就会比较困难。三是农村食品的市场名目繁多,秩序混乱。农村食品的市场上廉价食品的琳琅满目、山寨食品的品种繁多,因农村消费者普遍对食品的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加之我局食品的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农村食品的市场和城乡结合部是低价劣质食品的的倾销地,农村消费者也是假冒伪劣食品的的直接受害者。

(三)食品的经营缺乏有序竞争。一是食品的生产经营户分散不成规模。我县食品的经营店分布范围相当广,从城区到几人、十几人聚集的农村居民点都有食品的生产经营户;但绝大多数规模都不大,有两张桌子就组建一个小餐馆,有几十包小食品的、几瓶酒、几包糖果就能构成一个小食杂店,有简单生产工具在简陋的棚户内搭建的小作坊,同时,很多农村地区的餐饮服务单位及食品的流通经营户未取得相关的证照,小作坊也未到监管部门实施备案管理,这给职能部门监管带来较大难度。二是食品的行业小、散、乱、差问题凸显。食品的行业作为一般的服务业,普遍投入不大,技术含量偏低,尽管完全由市场竞争来选择,但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导,普遍存在小、散、乱、差等问题,缺乏有序的竞争力。除进行注册登记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的流通经营户、食品的生产企业及已实施备案管理的小作坊外,食品的流动摊贩随处可见。因不能对未获证或登记的食品的生产经营户进行食品的原辅材料、制售过程、环境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控制,所生产销售食品的质量安全隐患大。

(四)食品的安全监管难度大。一是监管依据缺乏。20xx年全省对食品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了系统调查统计,但针对“四小”的监管办法依然没出台,执法人员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可适用的法律条款不明确,在执法过程中不具有可操作性。二是监管对象数量庞大。我局负责除食用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整个食品的市场的监管,涵盖食品的生产、食品的流通、餐饮服务、集贸市场的监管,监管对象适量庞大。三是违法成本较低。目前针对食品的安全的主要法律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的安全法》及《食品的安全法实施条例》,相关法律责任条款折射出我国食品的行业违法成本较低,获利空间较大,违法成本远低于违法收益,故意违法现象频发。四是监管责任分工不明。今年“毒豆芽”事件屡见报端,一度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其主要原因是监管责任分工不明,豆芽监管处于真空地带。

(五)法律宣传效率低下。一是法律宣传惠及面窄。我局虽每年都借助3.15、食品的安全宣传周、科技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食品的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食品的安全知识宣传活动,但是受惠面基本集中在城区和乡政府所在地,广大农民群众未能及时获知食品的安全相关知识,食品的安全意识低下。二是普法教育未能跟上。在实际监管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食品的经营商家犯了法都不知自己触犯了法律,不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有的认为只要罚点款就能了事,这些都反映了普法教育和宣传力度远远没有跟上。部分经营户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对食品的安全电子溯源、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等管理制度思想认识程度不够,嫌麻烦,消极应付。有些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购买食品的时不看生产日期、保质期、不看合格证、不查证验证,发生消费纠纷时维权意识也不强。虽然我局每年都对食品的从业人员进行食品的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但部分食品的从业人员责任心差,操作随意性大,与法律法规的规定相差甚远。

三、存在食品的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我县食品的安全问题纷繁复杂,食品的安全隐患突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财、物力支撑不足。一是人力资源不足。机构改革后,我局编制空缺数目大,人员迟迟没能到位,现有人员是多部门整合而来,食品的安全监管业务需经历学习期、磨合期、熟练期三个阶段,食品的安全问题也会经历一个集中爆发期。二是物力支撑不足。目前我局办公设备、执法装备严重匮乏,严重制约了全县食品的行业的监管,为食品的安全隐患埋下伏笔。三是财力保障不足。政府在食品的安全领域投入少,抽检经费缺乏,发现可疑食品的不能及时开展抽样检验,锁定证据,致使执法监管陷于被动状态。

(二)食品的行业管理水平低下。一是食品的行业规范化程度低。我县现有食品的生产经营户几乎都采用家族管理,家庭中不同的成员在食品的生产经营不同环节担当不同角色,控制着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各个环节,在实际操作中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主要依靠经验,随意性较大,不能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二是食品的行业标准化程度不高。食品的生产企业虽然都制定相应的产品执行标准及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检查中发现企业受文化素质、成本等各方面的影响,不能按照既定的标准和制度严格实施,主要表现在食品的生产从业人员工作服鞋帽穿戴随意、购销记录不全面、食品的添加剂采购及使用记录时有时无、产品出厂检验更是形同虚设,同时生产企业食品的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对食品的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食品的安全风险较大。

(三)食品的安全监管手段平庸。一是执法监管各自为政。食品的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但从多年的监管履职情况来看,各部门联合执法频率低,信息互通量少,震慑效果不佳,不能及时消除食品的安全隐患。二是社会参与度低。现阶段是食品的安全问题的集中爆发期,特别是部分制假售假窝点为躲避执法检查,隐蔽于居民小区、采取非工作时间或夜里开工,紧紧依靠执法人员的日常巡查难以及时发现,劣质食品的流入市场,食品的安全隐患较大。大部分群众知晓此事,但不会及时向食品的药监部门、公安机关举报,导致违法分子逃脱法律的制裁。

四、加强我县食品的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充实监管力量,做好安全保障。机构改革后,食品的监管范围广、面积大,而执法人员及执法装备却不能满足实际执法的需要,各乡镇食品的药品监管所不能正常履行监管职责。希望上级政府能加快充实食品的监管队伍的速度,充分发挥乡镇食安办的作用,并在乡镇、村社区聘任食品的安全协管员,配合监管部门开展食品的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食品的监管的投入,配备精良准确的食品的监管设备,在食品的安全监管上形成合力,保障食品的安全。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安全意识。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导向作用,宣传食品的安全相关知识,普及食品的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群众食品的安全消费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另一方面我局继续加大对食品的生产、流通、餐饮经营业主的食品的安全培训及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食品的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的安全“准入关”。

(三)构建信息平台,筑好安全防护。一方面要重视食品的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将有关食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小企业小作坊的基本信息在各职能部门互相交流通报,加强沟通协作,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动态管理,共同筑好食品的安全监管的“防火墙”。另一方面各级媒体要引导群众加入食品的安全监管队伍中来,发现问题及时拨打12331投诉举报电话,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让不法分子无容身之地。

(四)加大监管力度,消除监管盲区。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对达不到卫生条件要求的食品的单位坚决不予以发放证照,对经营条件十分差、安全隐患十分严重的无证经营单位坚决取缔。二是加大惩处力度,对于食品的安全违法行为要重拳出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三是加大食品的生产企业、学校食堂、大型商超、承办宴席单位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各项食品的安全制度,明确各单位法人是食品的安全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食品的安全意识。四是开展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确保履行职责全面到位。对违法犯罪分子要用重点治乱,绝不能心慈手软。五是突出重点环节,加大打击力度。对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的添加剂、食用过期劣质食品的生产加工食品的、猪肉冒充牛肉等食品的安全重点环节下大力气查处,坚决打击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五)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监管方式,坚持严格执法和优质服务相结合,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大力强化服务,做到监管于服务并重,寓监管于服务中,通过监管体现服务。为方便食品的流动摊贩的监管,建议县委政府在食品的流动摊贩聚集地划定一块食品的流动摊贩集中区,实行统一管理,消除食品的安全隐患,夯实食品的安全基础。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素质建设是执法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没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执法工作。我们应注重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执法队伍的素质建设。一是转变执法作风,树立良好执法形象。坚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把先进性教育与开展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顿纪律结合起来,引导每个执法人员都来深入思考:作为食品的监管部门的人员,怎样通过做好本职工作来实现中国梦的要求。二是对执法人员进行严格的法律知识、专业常识以及执法行为规范化的培训工作,把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作为工作中的常修课和必修课,加强对法律深层理论的认识,提高执法质量。三是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际运用和实践锻炼,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规范和指导工作的实际能力。

(七)加强行业自律,构建信用体系。我局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要层层落实食品的安全责任,签订食品的安全目标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经营户负责人身上。同时我们要加强行业自律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食品的安全信用评价、食品的安全信息披露、食品的安全信用管理等制度,增强全社会的食品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食品的安全信用环境,杜绝故意违法现象的发生。

(八)加大监管投入,构筑安全保障。县级人民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解决我局及监管所、检验检测中心无办公场所的实际困难;同时拨付专项资金采购检验检测设备,让县级食品的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正常履行检验检测职责,发现问题,立即抽样检验,检测出问题,及时查处,消除食品的安全隐患,构筑食品的安全新防护。

食品调查报告8

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市城区肉食品市场行情,了解居民消费信息,为企业发展寻找商机,经过延安市食品总公司行政会议研究决定抽调机关职工组成调查小组,对市区的肉食品市场做一次详细调查,形成以下报告。

一、 猪肉市场情况

1、全国猪肉市场情况

20xx年1月份,元旦刚过,春节即将临近,猪肉市场消费进入旺季。20xx年1月15日据猪价格网统计全国生猪均价为15.27元/公斤,较昨日(14日)猪价下跌0.01元/公斤,较上周猪价下降0.03元/公斤,涨幅维持在0.01-0.08元/公斤,跌幅维持在0.01-0.18元/公斤。全国下跌地区较多,上涨地区较少。新疆、河南省、湖北省、天津市、山西省、广西、吉林省、辽宁省、云南省、**市上涨,其余各省市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或持平。今日全国报价地区中,外三元均价最高省份为浙江省16.15元/公斤,最低省份为新疆14.46元/公斤。

最近一段时间天气由雨雪逐渐转晴,高速路取消封路,猪源运输迟滞,局部地域外调量添加,天气因素利好,猪价的连续性不再,市场上的猪源充足,屠宰企业推销顺畅,生猪价格呈现小幅回落。周末(20xx年01月13日、20xx年01月14日)全国各地生猪报价又再次出现了大幅下调,前两天回稳止跌迹象如昙花一现,猪价又萎靡不振了。整体来看,市场终端消费的提升幅度还不能强有力的支撑当前的猪价,部分地区还有一定的生猪存栏积压,虽然养殖户对连续的`降价有抵触情绪,但屠宰企业压价及收猪并没有任何难度,随着近期气温的回升,生猪出栏或将继续有所增加,预计短期猪价仍将持下跌走势,情况好转要待下旬。

2、陕西省猪肉市场情况

陕西关中陕南生猪价格基本在15-15.6元/公斤,略高于新疆、河南等地,陕北地区与关中生猪价格基本持平。

3、延安市区猪肉市场情况

(1)宝塔区全区生猪存栏约4万头,市区日消费量约为550—600头,城区本土屠宰企业(延安嘉佑屠宰厂)日屠宰量只有150—200头,占市场份额的1/4多,其余均为外来冷鲜肉。

(2)市区生猪价格7.5-7.7元/斤,较月初上涨0.1-0.15元/斤,白条肉13.0-15.0元/斤,猪头12.0-13.0元/斤,猪蹄13.0-15.0元/斤,五花肉13.5元/斤左右,前后腿肉14.5-14.9元/斤,精廋肉17.8元/斤左右,猪排18.0元/斤左右,猪小肠12.0元/斤,猪下水(肝肚)60.0元/副。

近期由于气温小幅回升,冰雪融化,道路畅通,市场冷鲜肉供应充足,猪肉价格会稍有下降,但随着春节临近,市场需求会不断增加,预计从本月底起猪肉价格会有所上涨。

二、牛、羊肉市场情况

1、全国羊肉平均价格60.13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5%,同比上涨8.7%。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和新疆等主产省份羊肉平均价格58.26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8%;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广东等省份平均价格65.48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7%。

2、全国牛肉平均价格64.27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2%,同比上涨2.1%。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和河南等主产省份牛肉平均价格57.63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2%;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苏等省份平均价格75.02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3%。

3、延安市区牛、羊肉市场情况

(1)羊肉市场情况:全区羊子存栏10万只,市区羊肉价格30.0元/斤,较上月上涨1.0-2.0元/斤,活羊17.0-18.0元/斤,羊下水60.0-70.0元/副,山羊皮260.0-280.0元/张。天气寒冷,春节临近,羊肉消费进入了传统旺季,故羊肉价格在春节前还会有小幅上涨空间。

(2)牛肉市场情况:全区活牛存栏1万头,市区牛肉价格30.0元/斤,较上月上涨了2.0元/斤左右,牛下水400.0-500.0元/副,从市场消费来看,春节前价格应该趋于稳定,不会有大的波动。

三、延安市区鸡肉类及水产品市场情况

1、鸡肉类市场情况:全区活鸡存栏60万只,市区鸡肉价格30.0元/只,鸡杂22.0元/斤,鸡心24.0元/斤,鸡爪23.0元/斤,鸡蛋5.0-6.5元/斤。目前活鸡存栏充足,虽然市场需求量有所增加,但农村农户散养土鸡也大量出栏,供需不会有波动,所以市场白条鸡价格日渐趋于稳定。

2、水产类市场情况:市区带鱼价格6.0-8.0元/斤,草鱼5.0-7.0元/斤,鲤鱼5.0-6.5元/斤,鲫鱼7.0-7.5元/斤。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和春节临近,市场水产品的消费特别是带鱼的消费量会增大,预计在春节前水产品的价格还会有上涨趋势。

组 稿:赵万斌、罗超。

调研人员:

第一组:罗超、常利文、高燕、延续。

第二组:韩东卫、何梅、尚丹、冯严、郭小乐。

食品调查报告9

一、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现状

一是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生产面积已达4380万亩。其中,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238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20xx万亩。全省已建立42个地(市)、县(含8个农垦分局)286个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省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到238个。全省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已达到200多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就达到81个(国家级35个、省级46个)。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试验示范的带动作用,全省已累计推行标准化种植面积7000多万亩,农业标准覆盖率已达到70%以上,其中,四大作物(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蔬菜等农业标准覆盖率已达到75%以上;农垦系统农业标准化覆盖率已达到100%。绿色畜禽饲养量1286万头(只)。绿色产业生产总量1581万吨,产值498万元。二是绿色农产品认证领域进一步拓宽。目前,我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已达787个,生产总量1110万吨;无公害农产品238个,生产总量802万吨。同时,认证领域已扩大到粮油、饮料、乳制品、豆制品、糖酒、畜禽、蔬菜、经济作物、山野菜、食用菌、林特产品、生产资料等领域。三是绿色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我省制定实施绿色食品技术标准49项,绿色食品开发从投入品标准、生产技术操作标准到产品加工标准,坚持全程标准化,有效地提高了全省绿色食品标准化水平。四是绿色食品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全省绿色食品龙头企业305户,其中国家级和省级75户,全省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73亿元,占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的24.4%,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了贸工农、产供销相连接的绿色玉米、大豆、大米、乳品、肉类、山产品、饮品和特色产品等8大产业体系。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不平衡和诸多不足之处。一是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够。大部分的绿色食品的种养殖生产以家庭、个人为单元,规模、资金、产量上不去,各自为政,缺乏竞争力。龙头企业自身不够强大,引导和带动作用不突出;二是品牌意识偏差、狭隘。产品生产者都想出自己的名、创自己的牌子,造成一个地域同个品种多个牌子,缺乏影响力和规模效益;三是产品生产者过分依赖天然优势,科学种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只顾眼前利益,单一追求产量,盲目滥用投入品,缺乏绿色、保持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四是多数绿色食品科技含量低,生产标准不统一,操作技术不规范。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统装粗货多、精包装细货少;五是缺乏系统的、分层次的检验、检测系统。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上集中在大中城市,县级以下基本上没有,适时的现场鉴别性检验、检测根本没有,批量检验、检测的覆盖率极低。全方位的安全和质量监测更是无从谈起。没有科学数据支持;六是绿色食品市场混乱。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监管的力度和规范性,有待于加强和提高。鱼龙混杂、冒名顶替、优质不优价,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积极性。省内对外埠产品的准入滞后,缺少了公平竞争的前提。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意见

根据我局"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的职能,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专项整治,组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做大作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不断探索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具体措施

(一)加大对绿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整治

1、加强产地生态环境建设

进一步加强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防治工作。

2、狠抓绿色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

(1)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标准和参照国际农产品标准及技术要求,制定全省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等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和技术措施。同时制定出台安全农产品的农业种植、畜禽饲养等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农业生产管理档案,以利于农产品质量跟踪追溯制度的实施。加强对农业投入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绿色食品加工原料采购的监 管,以保证企业按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依法规范企业使用安全食品质量认证标志;

(2)严格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公布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特别是严把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等使用关,在生产过程中,全面推行生产记录档案化管理,并严格监管措施,从而使农业生产者从传统的无约束、随机生产转向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生产,以保证生产中全程质量控制;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xx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的规定,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监督,把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质量认证标志的监督管理和生产基地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依法维护全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4)强化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力度。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登记、生产许可使用管理工作。加快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支持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建设,配备现代化的检验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起内容与承担任务相适应,建设布局与无公害食品区域布局相结合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形成以省级检测为主,区域性检测为辅,以重点市县为基础,各级检测系统的配置水平达到国家农产品检测指标的基本要求;

(5)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

(6)深入开展农药、兽药、畜产品、水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7)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的行为。

3、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

继续实施对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等污染和水产品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工作。

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以蔬菜等农产品为重点,探索"ic卡管理"、"联户联保"等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办法。

(二)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

1、突出抓好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整治

严厉查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认真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运用政府监管、市场引导、企业自律三管齐下的办法,遏制无证生产行为;取缔无证生产的小作坊,对有制假劣迹和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整治,从严审查企业生产条件,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

2、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管

全面开展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建档工作,逐一建立企业动态监管档案,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规则,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高危、中危、低风险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别实行、b、c分类分级监管。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实施定责、定人、定区域、定企业的`监管模式,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面实行巡查、回访、年审、定期检验、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措施,确保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到位;进一步完善预警制度、快速反应机制、奖励举报制度、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制假"黑名单"等五项执法打假制度;建立假劣绿色食品召回制度;建立绿色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审核、注册管理制度。

3、展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

规范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清理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生产企业,严格按照相应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规范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严格依法予以查处。

(三)加大对绿色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

1、开展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包装标识专项执法检查

重点对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绿色食品加大质量监测力度,逐步建立并强化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不合格绿色食品的退市监管,依法责令企业停止销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关的处置措施。同时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的食品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案件。

2、健全食品流通服务体系,加强企业自检体系建设

向社会推荐优秀企业和优质绿色产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冷链配送和电子商务,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加快推进企业自检体系建设,积极督促大型畜禽屠宰加工和农产品经销企业建立严格的进货检验制度,配备必要的有害物残留检测设备,进一步完善委托检验制度,形成有害物超标食品市场退出机制。

(四)扶持壮大龙头绿色食品企业

通过"抓龙头、抓源头、抓典型",大力扶持龙头绿色食品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绿色产业的壮大。抓龙头就是要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通过推荐诚信放心食品企业,推广企业生产经营示范文本,推进食品全链条良好生产规范(mp、hccp)和建设绿色、特色食品工业基地等措施,提高我省绿色龙头企业的食品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壮大食品支柱产业。抓源头就是要抓住国家加大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的大好机遇,通过绿色龙头企业的食品安全良性带动,引导绿色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模式,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发挥我省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质粮食和无公害农业,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无公害农畜产品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区建设,走农业绿色化道路。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省作为全国最大优质商品粮基地和绿色农业基地的地位。抓典型就是选择东宁黑木耳等我省典型优势绿色食品产业,按照突出食品安全,打造健康产业的原则,整合优势食品产业的品牌和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产业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诚实信用体系等4大体系,推进优势食品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工厂化,并通过东宁黑木耳等典型优势产业的规范与提高,不断探索以食品安全为品牌推进我省优势食品产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五)加快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步伐

1、全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1)落实《全国食品标准20xx一20xx年发展计划》和《全国农业标准20xx一20xx年发展计划》;

(2)加强"三绿工程"和农产品流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审查制定酒类商品批发和零售经营管理规范以及屠宰加工行业等标准。

2、验、检测体系建设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2)扶持、整合、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食品(农副产品)质检中心,加强市(地)、县的食品(农产品)质检机构建设;

(3)加快省部级质检中心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工作。

3、对绿色食品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

大力调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结构,切实提高食品工业发展水平,推动绿色食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4、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1)全省各市地县都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选择一批基础较好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各市(地)、县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开展食品安全信用知识培训、开展调查研究、建立食品企业内部经营档案、建立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2)逐步推广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基础标准和信用征集、评价、披露、奖惩制度,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和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5、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

(1)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网络,选择几种高风险食品开展食品安全状况调查;

(2)按照《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暂行管理办法》规范各部门信息发布程序,推进奶制品和蔬菜的信息发布试点工作。

食品调查报告10

根据省老科协关于开展对发展绿色农业进行调研的要求,牡丹江市老科协重点对发展绿色食品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绿色食品取得长足进步,成效比较明显

1999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把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称三品)作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认真组织引导农民,专题推进,攻坚破难,使大家对发展“三品”的认识有较大提高,“三品”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三品”生产的数量大幅增长,生产“三品”企业的实力明显增强。我市绿色食品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一是已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绿色食品基地。据调查了解,按照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到二○一三年末,我市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生产面积达到404万亩,占全市农业播种面积50%。其中绿色生产基地395.8万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8.2万亩。已建成10万头国家级绿色肉牛养殖基地一个,国家级大型绿色食品原料基地370万亩,其中绿色水稻生产基地50万亩、绿色玉米生产基地130万亩,绿色大豆生产基地180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260万亩。宁安市从XX年至今共创建了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40万亩,其中,玉米基地40万亩,大豆40万亩,水稻40万亩,绿色蔬菜基地10万亩。XX年已通过农业部专家组检查验收。仅洋葱这一个品种种植面积达2.6万亩,成为一大优势产业,大部分出口到俄罗斯、日本等国外市场,成为农民致富的一大品种。

二是对生产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增长迅猛。近年来,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以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为切人点,全面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形成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截止到XX年末,我市三品企业增加到124家,认证产品535个。其中,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增至36家,认证产品增至94个;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增至15家,产品增至8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协会)增至73家,认证产品增至353个。蜂业、蚕业、鹿业等小产业绿色有机认证均实现了零突破,绿色有机认证几乎涵盖了农业所有产业。东宁县这几年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举全县之力发展黑木耳,先后开发了地栽木耳、春耳、越冬耳、棚室吊袋木耳,使之系列化生产。同时,大力研发黑木耳生产的机械设备实现了木耳收购、加工、销售的良性循环,形成了一条生态、安全、绿色的产业链。今年仅木耳产业链实现增加值34亿元,占全县gdp25%,安排农民就业十万多人,农民纯收入连续四年居全省之首。

三是生产绿色农产品的企业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从二○○九年开始,我市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以来,已通过国家、省和市认证的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不断增加,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到二○一三年末,全市被评为国家级龙头企业4户,省级龙头企业24家,市级龙头企业140家。经过几年的不懈的努力已涌现出了响水米业、鑫鹏生猪、北味食用菌、皓月肉牛、绥阳黑木耳等一批品牌企业。很多企业是在发展了有机、绿色食品后,产品价值得到了提升,市场销售空间更加开阔,打开了国内与国际市场。我市每年都组织参加国内外绿特食品展销,特别是下气力开拓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等目标市场,进一步拓展营销网络。比如,我们积极扶持北京燕林庄园科技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建立专销网络,开展绿色食品展示、营销和配送业务,实现高端产品销售,对全市乃至全省绿色食品销售起到了较大拉动作用。燕林庄园科技公司在北京建立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营销中心,已投入运营的有朝阳家园店、天通苑店等5家连锁店,借助于公司兼营的家政服务业务,实现了绿色食品直销“无缝式对接模式”,已发展成为全省绿色食品在北京市朝阳区的物流集散地,年销售额达4500多万元。XX年4月,海林市北味天然食品公司成立,是一家以开发林特产品、食用菌为主,集采、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型食品加工企业。企业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食品发展之路。这几年企业先后对22个产品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以绿色、无污染内涵 宣传产品,塑造品牌,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目前北味天然食品公司已是拥有全国最大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和菌菇类深加工的生产厂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二、当前发展绿色食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生产绿色食品有长足发展,成绩应加以肯定。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制约和影响着绿色农业的发展。

一是企业规模小,品牌杂,高知名度品牌少,尚未形成规模效益。与全省其他地级市相比,全市通过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全市51户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企业,产值过亿元企业仅有6户,而九三油脂年产值过百亿,相比之下,差距不言而喻。在食用菌、畜产品、果菜深加工领域,需要建成几户在全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加工企业,强化龙头拉动能力。品牌众多而高知名度品牌少。全市具有高知名度品牌的“三品”企业少,目前仅有2户驰名商标企业和9户著名商标企业,像正大、皓月、有一定品牌价值的企业凤毛麟角。二是市场混杂,恶性竞争严重。我市市场上的有机食品鱼龙混杂,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25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标准不统一,许多不符合要求的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寻找低门槛认证机构获得有机食品标识,拿低质产品按有机产品销售,导致同行低价竞争激烈,市场恶化,可信度丧失。三是我市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建设严重滞后。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编制12人,县级仅有兼职工作人员1-2人,工作机构规格低、人员少,与目前承担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工作职能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技术培训、证后监管等工作的开展。四是检测能力弱。全市除了牡丹江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目前还没有一家具有双认证检测资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各县市虽然已经匹配了检测设备,但是检测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不能匹配检测场地、专业检测人员,由于没有通过计量认证,检测报告不具备法律效果,不能保障常年有计划的对本市绿色有机食品和投入品检测监管。五是资金不足。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急需资金扶持。去年我市出台了资金扶持政策,但是相比基地发展而言,这点政策远远不够,原料基地发展急需省政府资金扶持。

三、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的`对策和建议

国家和省对发展绿色农业摆在十分重视战略地位。发展绿色农业不仅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黑龙江省看,发展绿色农业自然环境和条件十分优越,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植被覆盖率高,可以说得天独厚。为此,必须加大工作力度,花气力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1.认真筹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绿色农业的蓝图。要从黑龙江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出发,立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高标准的谋划绿色农业基地框架,龙头企业框架和园区建设框架,使规划有明确目标,实施措施,方法步骤,有序的推进。要聘请一些知名专家和农业高科技人员,瞄准世界有机绿色农业发展前沿,着眼全省生态资源优势,从基地、龙头、品牌、园区等角度全方位对发展绿色农业进行深度规划。要按照区域化、专业化的原则,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发展一品村、专业村,使之做大做强。在规划中要搞好产业衔接配套,注重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下功夫做大做强品牌,真正发挥品牌效应。一个好的产品品牌就可以驰骋国内外市场,牵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首先,应抓好已有的品牌产品的整合,对同一产品、有几个品牌的要整顿、调整,进一步提高品牌的质量和档次,同时注入科技因素,提高附加值;要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地域特色大力发展一品村、专业村;其次,应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这也是把品牌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发挥品牌效益,实现“产、加、销、种、养、加”一条龙,发挥聚集力量。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全国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借助他们的力量,把我们自己的品牌做大;再次,加大产品绿色农产品认证力度。围绕农业种植业果业、蔬菜、奶畜、特色养殖、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积极申报绿色、有机认证和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多种形式,普及“三品”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加大管、监工作力度,生产名符其实的绿色农产品。要打造出让人民信得过的绿色农产品,必须加强检测,严格监管,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市、县、乡三级检验检测体系,充实专业人员,强化检测手段和设备,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建立和健全绿色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系。尽快制定出市场准入、安全追溯、信息发布、安全预警、公共安全文件处理的规定办法,把这些机制建立起来,做到防患于未然。

4.要尽快修订和完善农药、化肥的生产使用的技术标准,从源头上保障绿色农业的生产。当前限用农药及包装物的使用不规范,问题很多,不按标准使用,造成水、土、空气的环境污染,直接危及绿色农业生产,已成为民众之忧、民生之大患,对此要从源头上管住。对滥用农药做出惩治规定,实施问责;责任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对非法生产、销售的高毒农药的责任人严厉惩治;技术监督部门和农药管理部门要重新修订农药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定。同时要加大对农药及包装物回收力度,科学处理有毒包装物,以净化生态环境,从源头上保障绿色农业生产。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需要多部门、多行业的通力协作,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本地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从税收、信贷、财政、科技等方面,扶持农民和企业建立扩大绿色农业生产基地,要通过采取减税、减费、补贴、财政转移支付等综合措施加大对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开发的投入,推进企业、农民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促进绿色、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的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6.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普及绿色、有机食品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同时要加大对产品标准、认证程序、国内取得认证的情况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对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识。要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结合本地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尽快培育好典型,建立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抓好绿色、有机食品的示范企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托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食品调查报告11

企业人员培训、体检情况:我厂所有和生产相关的人员均参加了体检,取得食品从业许可证书(健康证),并定期参加企业组织的食品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食品技术知识培训,并备有员工培训记录。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社会调查

1、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晓很多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和国内外大品牌。以下为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岁的男士:多少了解一点,不是很明白;其功能应是抗疲劳;用过脑白金,效果不错;价格有点偏高,应有适当下调,仍需改进,要适合长期服用。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看过产品说明书和广告,但是仍然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

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广告,要看疗效。

目前人们知晓的市场上销售的品牌主要有:钙尔奇、虫草乌鸡精、脑轻松、血尔、血乐、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长快乐等。同时,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几乎没有,消费者对起其处于零概念,也导致了虚假广告活动猖獗。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另外,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2、调查建议

(1)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

(2)、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三无食品”、“垃圾食品”的含义,食品添加剂的种类、“膨化食品”、“洋快餐”等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3)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识,让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4)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其功效,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5降低其成本,使价格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二、功能性食品

1、定义及分类

我局对照本部门职责与《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要求,对我县20xx年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行了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1)据国际生命科学学院对功能性食品的最新定义,将其定义为:已被证实具有令人满意的一种或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除了要具有适当的营养作用,还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改善人体健康状况及降低患病风险的作用。“已被证实具有令人满意的功能”的解释是:当以正常的日摄入量食用某种食品时,只有有证据证明它有益于人体健康,或者以有效摄入量摄入某种食品时,其有益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这样的食本站能被称为功能性食品。

(2)分类:

日常功能性食品(日常保健食品)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健康消费群(诸如婴儿、老年人和学生等)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求而设计的旨在促进生长发育或维持活力与精力,强调其成分能充分显示身体防御功能和调节生理节律的工程化食品。

特种功能性食品(特种保健食品)着眼于某些特殊消费群(如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心脏病患者,便秘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等)的特殊身体状况,强调食品在预防疾病促进康复方面的调节功能,以解决所面临的“健康与医疗”问题。

2、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生理活性成分。富含这些成分的物质则称为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基料或生理活性物质,即功能因子。已确定的活性物质主要包括9大类,具体品种有上百种。

(1)活性多糖:包括膳食纤维、抗肿瘤多糖和降血糖多糖等。

(2)内能性甜味料(剂):包括功能性单糖、功能性低聚糖、多远糖醇和强力甜味剂。

(3)功能性油脂: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替代品、磷脂和胆碱等。

(4)自由基清除剂:包括非酶类清除剂和酶类清除剂等。

(5)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C。

进一步规范学校商店经营行为。对学校校门口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违规经营小摊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坚决取缔。同时,教育广大学生不吃零食,不吃“三无”食品,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6)微量活性元素:包括硒、锗、铬、铁、铜和锌等。

(7)肽与蛋白质:包括谷胱甘肽、降血压肽、促进钙吸收肽、易消化吸收肽和免疫球蛋白等。

(8)乳酸菌:特别是双歧杆菌等。

(9)其他活性物质:如二十八烷醇、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和皂苷等。

3、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

增强免疫力、抗衰老、调节血脂、调节血糖、调节血压、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肠道菌群,润肠通便,保护胃黏膜)、改善骨质疏松、促进排铅、抗突变、抗肿瘤、抗疲劳、提高应激能力、清咽润喉、保护化学性肝损伤、减肥、美容、促进乳汁分泌、改善营养性贫血、改善睡眠、改善性功能、提高学习记忆力、增进智力、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视力、耐缺氧作用、抗辐射等。

4、市场上常见的功能性食品

对有关人员的处罚力度不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一旦发现假冒、有毒食品,要严惩,让他们没办法,也没有胆量再从事假冒伪劣或制作有毒食品活动。集公司根据上级领导的整体安排,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一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通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等形式,宣传和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二是丰富宣传活动形式,通过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参加消防安全演练及氯气泄露演练,并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宣传各种安全知识、及安全法规。使广大员工深入了解安全,广泛重视安全,极大提高了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自开发功能食品以来,各国各企业热衷研究的课题包括抗衰老食品、抗肿瘤食品、防痴呆食品、糖尿病患者专用食品、心血管病患者专用食品、老年护发食品和护肤食品等。

现在国内市场上主要的功能性食品是针对其作用而生产p销售。常见的有补充微量元素、补血、补钙等。

5、目前存在的问题

(1)总体问题

a、产品结构不合理。现有22类功能性保健食品,无论从审批数还是实际生产情况看,产品结构都很不合理,导致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b、企业分布不平衡。北京等6个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业的总数约占全国一半,而新疆等西部地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还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说明我国保健食品企业的地域分布及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不合理。

c、科技投入少。20xx年,全国保健食品企业全年科研项目的经费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1、55%;而广告宣传费平均占销售收入的6、54%,由于科技投入少,所以技术水平高、保健功效好的新产品就很少。

(2)企业问题

a、保健食品不实宣传问题十分严重:广告用语明显带有功效性,甚至有的公司篡改的广告中还以中国营养学会等机构和组织的名义,为产品的功效做证明,违反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误导了消费者。《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食品广告中不得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义或者形象。

b、非法添加违禁物品问题时有发生。添加违禁药品比较突出的情况包括:在生产调节血糖保健品中加入降糖药;在生产减肥保健品时添加兴奋类药物;在生产抗疲劳保健品时混入“伟哥成分”;在生产改善睡眠保健品时添加安定;在生产“增高”类保健品时掺进激素;在生产免疫调节保健品时添加一些中枢食欲抑制剂。

c、保健食品企业生产条件较差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d、非法生产经营保健食品的问题率禁不止。

食品调查报告12

蕨菜介绍

产品名称:蕨菜(又名龙头菜、蛇蕨、拳头菜、如意菜,被称为山菜之王)

蕨菜食用方法:可鲜食或晒干菜(制作时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干菜吃时用温水泡发,再烹制各种美味菜肴。

蕨菜的化学成分:每百克蕨菜含蛋白质1.6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10克,钙24毫克,磷29毫克,铁6.7毫克,胡萝卜素1.68毫克,维生素C35毫克等成分。

蕨菜小贴士:

≮功效≯

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清热解毒、杀菌消炎。

蕨菜所含的矿物质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蕨菜还可以止泻利尿,所含的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适用人群≯

适合所有人食用。

≮适用量≯

每次30克左右。

≮特别提示≯

鲜品或干品食用前应先在沸水中浸烫一下后过凉,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

炒食适合配以鸡蛋、肉类。

≮健康红绿灯≯

蕨菜性味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蕨菜销售市场现状

加工行业野蕨类资源不足,软包装罐头为主导产品。

我国的蕨菜加工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加工盐渍品出口日本,80年代已有玻璃瓶包装的产品生产。90年代研制开发了蕨菜软包装罐头。软包装罐头采用蒸煮袋真空包装杀菌而成,具有包装美观、卫生、开启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现已取缔玻璃片那个罐头。另还有脱水产品,脱水产品采用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方法进行。蕨菜产品市场主要是日本、南韩、和国内市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对纯天然无污染的野蕨菜需求越来越大。野生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进一步开拓山野菜的市场,就进行山野菜人工栽培。

在当今的市场所销售的蕨类食品只有当季的新鲜蕨菜类、风干类、腌制类这三类,市场蕨类产品比较单一化。没有将蕨类产品发展更加全面,没有将这种绿色产品的绿色突现出来,可见蕨类还有更多大的发展空间,现市场蕨类的特点如下:

现蕨类产品的优点:

1. 销量大

2. 包装精致

3. 价格较贵

4. 销售范围广

现蕨类产品的缺点:

1. 产品单一化

2. 本身的绿色食品特点并没有突现

3. 亲自调查发现卫生问题还存在问题

4. 腌制产品中有的.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

蕨菜的市场前景

蕨菜味道美、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由于蕨菜是野生无农药污染,有“森林蔬菜”的美称,国外称之为“长命草”、“山菜之王”,早己把它列为健康食品,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业己把它列入“绿色食品”加以开发,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畅销果蔬食品之一。市场前景看好,据悉一袋500克的干蕨菜在欧美市场上可卖到30美元左右。

如果制定一系列的可实施方案,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推出自己的品牌,将其推向市场。让绿色纯天然蕨菜在国际与国内市场食品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蕨类销售市场分析与计划

分析:

蕨类在市场中的特点状况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要想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就应该作出一份完整并独特的商业计划。

计划:

1选定蕨类品种

进行蕨类调查,选定几类优质品种,为育种做准备。

2进行野蕨菜育种、驯化和栽培

以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态、保持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进行选育、驯化、加强种植技术的研究,建立种植基地、培育示范园和蕨菜栽培基地。

3加工技术需进一步提高

通过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盐渍品加工和软罐头加工,但这些方法在加工过程中会使蕨菜营养大部分流失,参考《中国林副产品》“蕨菜加工前后营养成分分析”蕨菜微量元素加工后损失了69%,维生素类损失65.7%。由此可见,蕨菜的储存和加工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采用微波炉高温瞬间灭菌技术和冷冻真空干燥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蕨菜的营养损失。

4在产品开发方面应向更深、更广度方面发展

1) 酱菜系类产品,集合酱菜制作技术开发蕨菜即食系类产品。

2) 蕨菜可与面食结合加工制作各种蕨菜饺子、包子、面条、面点。

3) 利用榨汁、浸泡提取、勾兑等工艺制作各种饮料,如:蕨菜汁、食用菌饮料等。

4) 利用粉、碎、浸、提等加工技术制成各种粉剂,如蕨根粉、蕨菜细粉、蕨菜粉丝等。

5) 开发美容化妆产品,以蕨菜和食用菌的提取为原料,研制开发有助于人体延年益寿、滋润皮肤等一系列的美容化妆品,如:蕨菜洗发香波、蕨菜润肤膏、蕨菜汁面膜等。

6) 开发活体保鲜蕨菜产品,在生产基地将蕨菜进行低温处理、保鲜包装、冷藏运输供应市场。

5加工过程和产品标准应向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看齐

蕨菜来自林区,营养丰富,没有污染,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绿色食品产生操作要求进行。在工厂建造、器具使用、添加剂应用等方面均应使用绿色产品,以防二次污染,保持蕨菜的原有特性。还应脱苦、脱毒和脱涩等处理。

6蕨菜的加工方向应向功能食品方向发展

蕨菜是介于菜、药之间的蔬菜食品,应研制开发出如开胃、健脾、消炎、美容、抗癌等功能性食品。

7在对蕨菜包装方面应向礼品盒装方向发展

初普通装以外还应用礼品盒装,其特点是美观、大方、高档化等。

8在培育方面应注意植物的保护、育种和栽培

选择无污染的土地建立繁育基地,进行栽培技术,建设绿色食品蕨菜栽培基地,规模化种植。

9在科研方面向专业化联合方向发展

蕨菜驯化、良种繁育、蕨类栽培、加工机理、工艺流程、产品配方、成分分析、质量检验等联合发展。

10蕨菜产业应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销售网络化格局,在蕨菜经营方面,应与多家经营 商建立生产基地开发产品联网销售。

蕨菜生产是一项及植物学、生态学、物理学、栽培学、食品加工学、营养学和经营管理学于一体的综合科学,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发展优势有较好的发在前景。

蕨类主打品牌

1.“蕨菜罐头”

工艺流程:原料洗涤--杀青--冷却--去壳--整理--漂水--装桶(罐)--注水--封罐--杀菌--冷却--贮藏

2.“干蕨菜”

将采的鲜蕨整理后,放入95~98℃热水中煮5~7分钟捞出,在日光下晾晒,柔搓而成干品,呈金黄色,间有微红淡绿色,新鲜幼嫩,美味可口。

3.“酸辣笋干”

冼净切段,以旺火煮沸,每百公斤蕨菜加约3斤食盐,再用炆火焖煮,加辣椒、酱油、味精及醋,直至锅水熬干,捞起晒干包装。特点:酸辣味美,可作速食包装。

4.“五香笋干”

取嫩蕨菜切段,100公斤加食盐2公斤和适量五香粉或茴香、味精,煮约4小时后取出晒干,再回笼蒸一小时以上,取出置火上烘干,包装。特点:酱色,味香鲜,脆嫩。

5.“风味蕨菜”

将蕨菜除去下部硬化部分,扎成直径7厘米小把,按鲜蕨菜100公斤加食盐20公斤腌制两周、沥尽涩水,再用食盐15公斤腌制而成,菜色嫩绿,味道鲜美,不老化,不变质。

6.“糖醋笋干”

取蕨菜切段,入锅煮至柔软,用清水漂1小时,再入锅用炆之火焖半小时,捞出晒至半干,用糖(每百千克鲜笋加糖2-3千克,留一千克待入罐时用)醋(约占1%左右)拌和。装入罐或桶中压实,32小时后取出晒成九成干品,再加糖拌和,装入罐或坛,压紧封藏。特点:鲜、甜、微酸。

市场预测及营销策略

1、 市场预测:

绿色食品近年来风糜全球,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国际市场上的食品结构已朝纤维方向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目前每年纤维食品市场年均销售额达13亿美元、美国则达18亿美元。从国内市场上看每年来吉林的资源丰富,但产品种类不是很丰富。一旦形成规模生产系列产品后,市场将会进一步拓宽和扩大,在有能力的条件下,还可加工外销产品,为国家创汇。总之,蕨类系列产品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2、营销策略:

立足吉林,做大全国,开拓国际市场。定位为纯生态保护区生态绿色农副产品,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北京、上海等沿海市场集中发展直营,在其他省会城市设立代理商销售,联合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品牌销售策略

1. 以自己打造出蕨菜独特的品牌,通过电视传媒、传单、书刊、POP等制作最独特的广告,扩大自己的销售度与认知度,更好的为自己带来收益。

2. 主要的是要有最好的食品质量品质,让消费者信得过,这样的人力宣传,是传播最快的移动广告,具有宣传的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

3. 用心打造出纯天然绿色食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品牌,以“绿色无污染”与“纯天然”为主要卖点。

4. 扩大销售范围,向国外市场进军,在国外市场打出“中国的纯天然绿色无污染食品”的口号。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虽然现在的市场对蕨菜的需求量很大,但蕨类产品发展不完善,所以发在空间很大,经济效益也很高。

2.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除产生经济效益外,还可增加吉林山区群众收入创造300-400个就业机会,安置部分社会闲置人员及下岗再就业问题,同时还可带动吉林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利用,促进旅游、商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生态效益:本项目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无废水、废气排放污染环境问题,可视为无烟工业。项目实施后,可使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推动我县绿色产业开发步伐,促进我县群众对竹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结论

本项目实施后,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有很好的作用;对增强吉林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重大意义。该项目回收期短,所在地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原材料供应有所保障,产品有广阔的市场。经济效益好,项目抗风险能力强,要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市场管理追踪体系。可以肯定地说,该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该项目具有着科学性和可行性。

  调查人

  日期

食品调查报告13

一、问题的提出

每次爸爸看到我吃饭时慢腾腾,难以下咽的样子,总是会提起他们小时候的事情,他说,他小的时候,由于整个社会物质匮乏,很多人是上顿接不上下顿,如果你稍微吃慢一点,早就没有了,大家吃饭总是狼吞虎咽,像他兄弟姐妹多,煮的面条奶奶只能吃一点面汤,大家面汤都要抢着吃,有时奶奶面汤都得不到吃呢,关于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外公、外婆也时常给我讲过去的日子,觉得我们现在生活在好时代了。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了,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我觉得我们生活在好时代,非常幸运,感谢祖国。可是……

近几年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事件,首先是“红心蛋”苏丹红事件,再次是“大头娃娃”三鹿。人们看待食物杯弓蛇影,大人们经常说,现在吃饭嚼之不香,食之无味。我在想,肯定是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不挨饥受饿了,天天大鱼大肉吃多了,把味道冲淡了,当然觉得什么都不好吃了,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了《金沙讲坛》第32期由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原鹤洋主讲的《解读饮食污染与健康》讲座。听了原教授的讲座才明白,原来现在市面上食物真的不如过去的香了,不是长辈们味口吃高了。而是现在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我们家还是非常注意食品安全的`,因为爸爸是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咨询师,经常接触一些食品生产企业,或动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企业。所以经常告诉我,哪些添加防腐剂多不能吃,这种食品怎么选择,那种白水怎么选择,像我到商场去卖食物,要注意生产日期,QS标志,还有食品添加剂及防腐剂的多少等等。但我每次站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前,总是踌躇不前,这些食品或多或少总是添加了各种各样的添加剂及防腐剂,多的防腐剂就达七八种,少的也有五六种。很多时候我都是无功而返。至少这些商场的商品还是明确标示出来,我们还可选择,在自由市场购买的蔬菜、水果、家禽、肉类呢?又怎么辨别呢?大家是否在选择过程中注意到食品安全了呢?于是,我决定对我们生活中最密切联系的蔬菜、水果、肉类等作一个随机小调查,了解一下大家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现状。也好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案的构思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和现场调查表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不确定具体人群、岁数、性别、学历,在社区公共区域随机调查。时间从20xx年9月30日至20xx年10月6日,共计7天。调查表的设计过程应考虑到调查对象中各年龄各层次的人员都有,我对调查表设计要求考虑内容简单易懂,填写方便,数量不宜太多,选择的材料也要贴近人们生活。选择品种主要选择了三个方面:水果、蔬菜、其它食品等日常生活中必须品。水果类:香蕉、猕猴桃、苹果、桃子;蔬菜类:黄瓜、西红柿、花菜、茄子、波菜、韭菜;其它食品:肉类、卤制品、菜油、熟食品。个人信息等内容,如:性别、年龄、学历。选择它们主要是它们在人们餐桌上几乎天天可见,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由于考虑到不同层次人员及网络填写方便,设计为打勾的形式,所有选择题均采用单选题,多选或不选视为无效调查表。最后也希望收回大家的意见,或许有比我们方法更好的我们也可以吸收,所以增加了建议一栏。还考虑到调查表的发放与收回需要一段时间,得尽早发出调查表,才能尽快完成调查。

三、研究过程与记录

调查过程在社区随机向路过的行人发放调查表45份,本次调查活动在策划时间内共收回43份,回收调查表中有效41份,无效2份(回收调查表附后),网络调查收回6份(已用链接方式确定调查表的有效性),收回的有效调查表共计47份。在本次调查的47人中。其中女性公民18人、男性公民29人;35岁以下24人、35岁至55岁14人、55岁9人;接受调查人群受教育程度:中等教育25人、高等教育18人、研究生以上4人。根据收回的调查信息,我请妈妈协助我设计了柱状图进行分析。

四、分析与思考(建议)

1.总体分析

总体分析得出肉类正确选择占89。4%;卤制品正确选择占61。7%;菜油正确选择占95。7%;其它熟食品正确选择占95。7%。水果类正确选择率最高的是猕猴桃为77%;最低的是香蕉为25。5%;蔬菜类正确选择率最高的是茄子为66%,最低的是西红柿为25。5%。从分析中发现大家对肉类、菜油、卤制品、熟食品等能正确的选择和识别,比如菜油这些正确选择率非常高。相比之下对蔬菜和水果的正确选择和识别便不尽人意了。

2.按年龄段来分析

年龄在35岁以下共计24人,对其它熟食品正确率为100%,最低为苹果16。7%。发现大家都喜欢选好看的,果皮湿润的。其实并不是很好,反而你认为不好的苹果才是相对绿色无污的。

年龄在35岁至55岁共计14人,其中正确选择率最高的是菜油为100%,最低是香蕉为28。5%。发现人们对水果的认知有待提高。

年龄在55岁以上共计9人55岁以上共计9人,其中正确选择率的是菜油和熟食品为88。9%,最低是黄瓜其正确选择率为0。从上面几个年龄段分析可以高龄段对水果正确选择率略低。

食品调查报告14

三绿工程是由商务部会同中央12个部门联合实施的,以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和畜禽屠宰加工行业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为目的,以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为核心,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工程。为深入推进“三绿工程”建设,商务部组织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围绕当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对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务主管部门、20xx家城市市场、1324家农村市场和4507位城乡消费者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调查。调查表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及食品流通领域的交易环境、物流设施、市场管理、检测手段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市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明显增强,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有待转变。

城市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额外费用。据调查,城市消费者中,最关注食品安全的占71.8%,不关注食品安全的仅占0.6%;购买食品时首选质量的占30%,选择质量和价格并重的占61.7%,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8%;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状况好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只到超市购买食品。

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中,74.4%回答会适当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但43.7%仍首选价格便宜。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农村居民的投诉率极低。据对南京市所辖的溧水县调查,93.4%的农民在买到有问题食品时放弃投诉,高于城市35.8百分点。

二、城市食品安全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刚刚起步。

各大城市高度重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严把市场关口。上海市把建设100家标准化菜市场和20家生鲜超市建设作为政府实事项目来抓;南京市每年从财政预算内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蔬菜农残检测和农副产品市场等建设,建立蔬菜农残快速检测站点370个,添置检测仪57台,配备检测人员610名,覆盖了全市各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和超市、大卖场;合肥市投入1.2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农贸市场23个,拆除违建及骑路农贸市场14个,每月2次定期对全市16个经营生鲜的超市、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抽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示;青岛市完善了以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核心、170家批零市场、生产、配送、消费单位全面布控的三级检测网络体系,今年1-9月全市累计抽查重点农副产品43.3万批次,同比增长47.9%;湖南省大力推行产品认证,索证索票、信用档案、场厂挂钩等准入措施,确定了4家著名食品工商企业为肉类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设省级试点单位,3家著名超市公司和农产品市场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省级试点单位,各市州也确定了3-4家食品安全试点企业。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只有浙江、福建等少数地区将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如浙江省构建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督责任网”、“群众监督网”三张食品安全网,福建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体系,有效地推动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但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城市市场准入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状况有待改善。

组织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成为部分城市食品经销企业的自觉行动。被调查的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承诺的达77%,对消费者实行先行赔付的达24.5%;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和质量验收等制度的达43.05%,比上年度上升了18.6个百分点;开展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的达38.41%,为上年的2.2倍;建立自检制度的占75.8%,其中开展入市检测的占66.29%。城市农贸市场中,建立不合格食品处理、商品质量巡查、投诉处理、信息公示等制度的达70%以上,对蔬菜有机磷进行检测的占45.2%,对水产品甲醛进行检测的占33.9%,对面食及豆制品中的吊白块进行检测的占31.01%,对注水肉进行检测的占45.6%,对熟食品亚硝酸盐进行检测的占25.62%;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普遍建立了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制度,其中39%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对所有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部分零售商还建立了较系统的供应商审核流程,一些大型零售商已趋向于依靠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对食品质量安全做定期检测。各城市流通基础设施也有了明显改观,交易厅棚发展迅猛,其中批发市场的交易厅棚平均面积较上年增长82%,农贸市场进入厅棚交易的已近八成;拥有陈列冷柜等保鲜设备、运输冷藏车等均成倍增长,鲜活食品的保鲜条件改善;批发市场内设立检测室增长了50%,农贸市场中有26.68%配备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过去检测设施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速测仪与色谱仪的平均保有量比上年均增长2倍多。

由于农村居民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农村市场对低价食品有着较大需求,购买渠道主要是自由集市和小卖部。加之农村执法力量十分薄弱,市场监管缺位,农民购买食品既不查验相关证照,又不索要销售发票,致使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以及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食品流向农村市场。调查显示,农村市场经销的食品中,65.2%为自产自销,46.1%来源于流动摊贩;散装食品所占比重达30%以上,其中散装糕点、散装熟食、散装干果的比例达到50%以上,散装酒高达80%;23.8%的包装食品没有标明保质期;19.2%的店主对过期食品选择降价销售;生肉销售大多没有保鲜措施,落市后第二天继续拿出来出售。

四、食品生产源头存在隐患,部分单位市场准入流于形式。

据对农村生产者调查,绝大部分农民不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兽药目录;近50%的农民在使用农药和兽药时没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只是凭感觉使用,一药多用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农民受利益驱动,打过农药的蔬菜未过休药期即采摘上市销售。68.9%的蔬菜上市前没有经过产地检验;10%以上的种植地和养殖地周边环境存在污染源。

由于对食品安全事件处罚过轻、以罚代刑,导致部分企业负责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据调查,部分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不愿意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只是把市场当成出租摊位、收取管理费的“摇钱树”。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但只是挂在墙上而已,并未付诸实施。一些单位虽然购置了检测设备、污物处理设施,但由于运营成本高,利用率低,有的甚至只为应付检查,平时闲置不用。

部分连锁超市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在采购环节,不合格的原材料加工和不充分的供应审查导致食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在运输环节,零售商不能完全遵从基本的储存和消毒要求;在销售环节,现有的设备和处理办法也不能充分控制食品安全;在整个价值链上,冷链完整性都没有被很好地发展;在组织结构方面,总部缺乏独立的食品安全控制部门和外部质量审计监查,使整个企业食品安全的执行变得困难;在人力资源体系方面,目前的招聘、培训和激励体系不能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足够的支持。据调查,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食品变质、有杂物异物、过期商品销售(包括赠品过期)等;有关部门查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标签不符、添加剂超标等,其中包装食品标签不符中缺斤少两占50%左右;从食品类别看,问题最多的是鲜肉及肉制品,占24%,其次是休闲食品和乳品类,分别占15%和11%。

五、监管部门职责仍有交叉,有待进一步理顺。

据调查,尽管国务院已明确食品安全管理遵照“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原则,但由于涉及众多管理部门,有的地区涉及30多个部门,彼此理解不一,导致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越位,有的缺位;有权的抢,有责的推;同一部门,既当规则的制定者,又当裁判员,还当运动员;城乡执法力量不平衡,不同部门执法宽严不一;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充当不安全食品的保护伞。凡此种种,使广大群众关注的问题难以尽快得到解决。例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投诉解决方案的满意度仅为30%左右。这给食品安全工作留下了巨大隐患,既加大了搞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国家治理食品污染的成本。

六、有关建议

针对当前流通领域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建议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支持流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商业网点;由重点治理生产源头转向重点培育绿色市场,加强对上市销售食品的安全监测,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引导安全生产;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使犯罪成本远大于犯罪收益;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食品调查报告15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一、前言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就食品消费而言,大学生有其自己的特点,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食品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食品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在食品上,花的`是否合理,是否必须,如果不合理应该怎么改进。

二、调查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食品的要求日新月异,这也成为了我们更好地了解城院在校大学生购食品的情况。

(一)人、财、物力支撑不足。一是人力资源不足。机构改革后,我局编制空缺数目大,人员迟迟没能到位,现有人员是多部门整合而来,食品安全监管业务需经历学习期、磨合期、熟练期三个阶段,食品安全问题也会经历一个集中爆发期。二是物力支撑不足。目前我局办公设备、执法装备严重匮乏,严重制约了全县食品行业的监管,为食品安全隐患埋下伏笔。三是财力保障不足。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投入少,抽检经费缺乏,发现可疑食品不能及时开展抽样检验,锁定证据,致使执法监管陷于被动状态。

在兼职次数调查这道题上,只有133个同学填答,33个同学没有填答。从调查结果看,做兼职次数最多的同学多达10次,而平均兼职的次数是2.33,绝大多数同学仅做过一次兼职。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三、调查目的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日渐重视,饮食是人们首先关注的,而零食作为一种被人们曾经当作不健康饮食的消费品,现在因为人们对健康概念更深入的理解,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本次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的零食消费状况和习惯。

四、调查内容

1、食品品牌包装对大学生消费有什么影响

2、选购食品的时候主要关心什么

3、学生们经常在哪里购买食品比较多

4、生主要购买什么类型的食品

5、大学生对食品的价格的要求

五、调查方式和方法

研究类型:定量研究

上网查找大学生爱吃零食的有关资料。

发调查问卷,对被访者面对面访问收集第一手资料,所有被访问者随机产生。

整理、统计资料,了解大学生被周边零食吸引的原因。

六、调查区域及对象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及教师

七、调查情况

我们于10月1日到7日之间,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收回有效问卷36份。

八、数据统计分析

1、购买趋势

大学生普遍都喜欢吃零食,是各种食品的高消费群体。他们经常在学校小卖部或者去大超市购买各种食品。他们购买次数较多,购买批量一般。

2、购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价格、质量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3、购买地点

我们经常在学校小卖部或者去大超市购买各种食品,如乐购、沃尔玛等等。

4、品牌广告的影响

大学生是年轻的群体,他们追求时尚。各种明星代言的食品深受大学生的信赖和喜欢。大品牌的食品容易使大学生接受,品牌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

5、购买食品类型

买包装类食品比较多,男生比较喜欢肉类食物。女生则比较喜欢糖果类食品。

九、结论

本调查报告通过对抽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频率、方式、内容等方面描述了目前大学生食品消费的基本状况和表现出来的特征。并分析了男生和女生在食品消费时考虑的因素和购买类型。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有以下几点:

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推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整改各类“习惯性”消防违章,确保长效管理,确保“硬件过硬,软件不软”,两者互为推动、互为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之后,市、县(区)及时召开各种会议,专题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实施“123456”精准扶贫推进行动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基本实现了“县有指挥部、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纵向领导机构;突出“六个精准”,科学编制“1+18”实施方案和“2表+8图”作战方案;加快组建驻村帮扶队,达到了贫困村全覆盖;围绕精准识别,积极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总体来说,市、县(区)、乡、村各级对精准扶贫的认识不断提高,措施力量不断强化,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步显现。

家庭的消费情况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重要影响。我在对一些同学的访问中发现,一般来说,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开支主要是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他们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学校的消费也和在家里一样,不会太讲究。而城里的学生在消费上就相对大手大脚些。

1、大学生普遍都喜欢吃零食,是各种食品的高消费群体。他们经常在学校小卖部或者去大超市购买各种食品。

2、他们购买视屏的价格在3~4元的比较多,一元以下和4~6元也相对较多。

(三)增强监管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宣传食品安全法的同时,我局进一步加强了酒类流通管理,加大生猪定点屠宰执法力度。与定点屠宰企业签订《XX县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书》,督促被监管单位诚信经营。要求定点屠宰企业学习《生猪定点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向酒类经营户宣讲《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和经营单位的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

3、在购买食品时考虑的因素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有自主性,他们喜欢各种包装可爱的食品

4、广告和品牌对大学生购买食品的影响非常大。

一是大力发展信息中介组织和网络型中介组织,以各类专业协会、企业、合作社和能人销售为依托,逐步形成纵横交错、运转灵活、辐射全国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增强辐射的思路,想方设法扩建现有市场,开创新型市场,对接外地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三是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质量安全检测、网络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市场交易规划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欺行霸市的不法行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培育农村的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和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走“农户+协会或合作社+公司”的路子。

(三)农资经营网络日趋完善,群众购肥方便。近年来,供销社积极推动“新网工程”建设,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运行中的农资配送中心5个,连锁经营店234个,75%以上的村有农资店或加盟的农资连锁经营店,各配送中心和部分经营店配备了送肥下乡专用车辆,送肥进村,农民购肥方便。

标签:汇编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