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职场范文 > 职场健康

皮肤过敏骚痒治疗方法有哪些

每当到了季节转换时有些人皮肤过于敏感,就会经常出现皮肤过敏的情况,发病之后表现症状为面部红肿,脱皮,搔痒等,这些症状让患者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是面部过敏也给爱美的女士造成很大的麻烦。那么皮肤过敏骚痒治疗方法有哪些?以下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皮肤过敏骚痒治疗方法有哪些

皮肤过敏骚痒治疗方法有哪些

1:可以使用适量的`扑尔敏研成粉末,放入温水中清洗局部的皮肤,可以帮助皮肤有效缓解过敏症状,而且这种外用的方法药物不经肝脏吸收和代谢,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

2:治疗皮肤过敏的小妙招,首先可以准备好1000毫升淘米水放入锅中,然后在其中加3勺盐开火一起煮,煮沸冷却后用此水清洗皮肤过敏的部位胡,在使用之后也可以缓解肌肤瘙痒、过敏症状。可以在清洗之后直接在患处涂抹过敏修复霜。

3:喝绿豆甘草汤也是一个治疗过敏常用的小方法,尤其是因为食物过敏引起的皮肤敏感、发痒的患者,可以饮用绿豆甘草汤。具体的制作方法和准备材料主要有:绿豆 0.5千克,甘草15克,在锅内放入材料然后加水5碗,煮滚后用小火慢煮约40分钟,特绿豆熟后,喝汤吃豆,不要加调味品。此方具有缓解敏感的作用。

4:皮肤过敏的患者还可以每天喝一勺蜂蜜,使用方法是直接沏水喝或涂在面包片上都行,但需要注意不要高温加热以免蜂蜜的成分被破坏,可以预防和治疗皮肤过敏。

皮肤瘙痒的中医疗法

一、脾虚湿蕴

主症:发病较缓,瘙痒,皮损微红,抓后可有糜烂及渗出,可伴鳞屑;伴纳少,腹胀,便溏,易疲乏,关节不利,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分析:肾阳衰微,先天不补后天,则脾失温养,终致脾肾衰惫,脾不运化水湿,湿浊内蕴,日久而成浊毒,壅滞三焦,因其不能从水道外排,则外溢肌肤,终致湿毒外溢肌肤,故见肌肤瘙痒;脾虚,则纳运无力,故见纳少;食入难消,食滞胃脘,故腹胀;脾虚不运则大便溏泻;脾虚,气血生化不足,精微不养四肢故而疲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乃脾虚湿蕴之征。

治法:健脾利湿,止痒。

方剂:温脾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味。

常用药物:生大黄、西党参、制附子、干姜、甘草、汉防己、黄芪、炒白术、车前草、猪苓、茯苓、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等。

方解:方取温脾汤温补脾阳,此寓攻下湿浊之邪,取防己黄芪汤健脾益气、化水利湿。 方中黄芪、西党参、炒白术健脾益气,猪苓、茯苓、炒白术、车前草利水渗湿,制附子、干姜益气温阳,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祛湿止痒,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健脾益气、祛湿止痒之功。

加减:若湿毒较重,伴关节肿胀不利,可加用土茯苓以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若红肿且面广者可加用桑白皮,酌加大黄泻热利水,如大便溏薄者,易生大黄为制大黄,并加仙茅、肉桂以温脾阳,泄湿浊。

二、血虚肝旺

主症:一般老年人多见,病程较长,瘙痒,皮肤干燥,抓破后可少量脱屑,血痕累累;伴头晕眼花,失眠多梦,情绪起伏,可诱发及加重,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

分析:年老患者,久病体虚,且脾肾衰惫,营血俱亏,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则易生风、生燥,而见瘙痒;气阴不足,体肤失养,故皮肤干燥,抓破后可少量脱屑,血痕累累;气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见失眠多梦,或见脏腑气机失调,且情志抑郁,烦恼焦虑,五志化火,肝火化热动风,亦发瘙痒,伴头晕眼花;若遇情绪起伏,可诱发及加重;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均是血虚肝旺之征。

治法:养血平肝,祛风止痒。

方剂:养血润肤饮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熟地黄、黄芪、天冬、麦冬、桃仁泥、红花、升麻、黄芩、白蒺藜、荆芥、防风等。

方解:方中当归、熟地黄滋阴养血,与桃仁泥、红花相伍,养血活血而祛风润肤;白芍养阴柔肝,白蒺藜平肝补肾,善行血分,滋肾疏肝解郁,疏散肝经内热,止皮肤之痒;荆芥、防风祛风止痒;升麻升散,善治斑疹;黄芩清热宣散;天冬、麦冬养阴滋肾,润燥柔络。诸药合用,有平肝养血、滋肾轻清、活血润肤、祛风止痒之功。

加减:年老体弱者,重用黄芪、党参;瘙痒甚者,加全蝎、地骨皮;皮肤肥厚脱屑者,加阿胶、丹参;皮肤粗糙干燥者加乌梢蛇、僵蚕、蝉蜕。

三、气血两虚

主症:病程久,反复发作,瘙痒明显,常伴肌肤甲错,鳞屑,时有心悸,面色㿠白,或伴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脉涩。

分析:溺毒日久,肾阳衰微,脾失温养,故而日久脾肾衰惫,且饮食摄入不足,脾不运化水谷精微,气血化生无源,终致气血两虚;血虚生风,风胜则燥,故见瘙痒发作;气为血帅,气虚则血行无力,气血瘀滞,气虚血瘀,且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故而瘙痒明显,伴肌肤甲错,有鳞屑;气血两虚,故伴气短懒言,倦怠乏力;气血不荣于面,故见面色㿠白;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故时有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脉涩均是气血两虚之征。

治法:益气养血,通络止痒。

方剂:桃红四物汤合当归饮子加减。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荆芥、防风、黄芪、白蒺藜、何首乌等。

方解:方中当归、白芍、熟地黄养血益阴,桃仁、红花、川芎活血行气通络,白蒺藜善行血分, 止皮肤之痒,五味子、何首乌滋肾养血,荆芥、防风祛风止痒。

加减:病程日久,迁延不愈者,加土茯苓、全蝎、蜈蚣;瘙痒明显者,加白鲜皮、乌梢蛇;肌肤甲错,鳞屑明显者,加三棱、莪术、水蛭。

四、风热血热

主症:多见于夏季发作,发病初期,瘙痒明显,遇热尤甚,抓后可有血痕甚至血痂,可伴心烦,口干,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分析:年老患者,肾病日久,久病体虚,易受外邪侵袭,风为百病之长,外受风热之邪,皮毛受之,风邪走窜皮毛,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肌肤瘙痒明显,遇热加重;热邪伤阴,阴液耗损,阴虚内热,内热与外热相合入血,肾阴亏虚,故小便色黄;心阴不足,心失所养故见心烦,口干,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均是风热血热之征。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痒。

方剂: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物:熟地黄、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蝉蜕、知母、苦参、荆芥、防风、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等。

方解:方中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辛散透达、疏风散邪,使风去则痒止,配苍术加强祛风,当归、生地黄、熟地黄、川芎滋阴养血清热,知母合石膏,配赤芍清热泻火,是为热邪而用,苦参清热止痒。

加减:血热甚者,加牡丹皮、紫草、浮萍;风盛者加全蝎,僵蚕;夜间痒盛者加牡蛎、珍珠母。

标签:骚痒 皮肤过敏